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4 12:38:05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1)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机制,保障学校教育科研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由校级公共收支预算和二级单位收支预算构成,相关职能部处(以下统称部门)是编制校级公共预算的主体,学院和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实体(以下统称二级单位)等编制本单位预算,全资及控股的法人单位独立编制预算,报学校备案。

第三条

各二级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经费安排客观合理,编报程序合法合规,预算执行严肃有效。

第四条

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全面完整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第五条

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第六条

校党委常委会是学校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定年度财务预算。

第七条

校财经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学校年度预算草案,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指导。

第八条

财务处是学校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一、制订学校预算管理规章制度;

二、汇总编制预算草案;

三、落实和分解学校预算任务;

四、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和分析,编报财务决算草案;

五、指导二级单位预算编报和执行。

第九条

各部门负责编报归口管理业务预算和本单位经费预算,并对归口管理业务的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具体分工如下:

一、发展规划处负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建设和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申报及资金分配工作;

二、科学技术管理部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编报,负责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申报及资金分配工作;

三、研究生院和教务处负责教学经费预算编报,负责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及资金分配工作;

四、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学生奖助学金预算编报工作;

五、人事处负责人员经费预算编报工作;

六、国际合作处负责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编报工作;

七、后勤管理办公室负责物业费和采暖经费预算编报工作。

第十条

各二级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编报本单位收支预算,定期编报单位财务决算,接受学校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

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目标编制财务预算,按规定向学校报送财务决算。

第三章

收支范围

第十二条

学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转结余预算和学校基金预算四部分。

第十三条

收入预算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能够合法取得非偿还性资金的收入计划,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第十四条

财政补助收入是学校从中央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四部分:

一、教育经费拨款是指学校从上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教育教学类经费拨款,分为基本支出拨款和项目支出拨款。

基本支出拨款包括生均定额拨款、专项及一次性补助拨款;项目支出拨款包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教育教学改革、捐赠配比、基本科研业务费和管理绩效等拨款。

二、科研经费拨款是指学校从上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科学研究经费拨款,包括科技三项费、大型科研设施维护费、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经费等。

三、基本建设经费拨款是指学校从上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基本建设项目拨款,包括军工条件建设和一般建设项目经费拨款。

四、其他经费拨款是指学校从其他部门取得的拨款,包括住房改革拨款、留学生奖学金拨款、政府特贴拨款、地方财政拨款等。

第十五条

事业收入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附属活动取得的收入。分为三个部分:

一、教育事业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学生个人或者单位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考试费、培训费和其他教育事业收入。

二、其他教育事业收入是指学校从事教学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房屋资源调节收入、测试化验加工收入、停车位收入、期刊收入、网络服务收入、考试报名费、阅卷收入、教室及场馆使用收入等。

三、科研事业收入是指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承接国家科学研究、科技攻关任务取得的收入,以及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取得的收入。

第十六条

经营收入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第十七条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学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第十八条

其他收入是指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一、投资收益是学校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二、利息收入是学校存款利息收入;

三、捐赠收入是学校获得各类捐赠形成的收入。

第十九条

支出预算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计划,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及其他支出预算。

第二十条

事业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一、基本支出是指学校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一)人员经费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1.工资福利支出

(1)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2)绩效工资包括基础绩效和奖励绩效;

(3)奖金是按规定发放的各种专项工作奖励;

(4)社会保障缴费是指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

(5)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包括长期聘用人员工资津贴、外聘教师津贴、加班费、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等。

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1)离休费包括离休人员的离休费、护理费和其他补贴;

(2)退休费包括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和其他补贴;

(3)抚恤金是按规定开支的抚恤金,包括伤残人员抚恤金、离退休人员抚恤金等;

(4)医疗费是指按规定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学校职工医疗费支出、学校公共医疗卫生补助支出以及学生医疗补助支出。

(5)助学金是指各类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出国留学(实习)学生生活费,按照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

(6)住房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规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7)购房补贴是按房改政策规定的标准,向职工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的补贴;

(8)其他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婴幼儿补贴、职工探亲旅费等。

(二)公用经费支出是指学校维持基本运行发生的支出,包括公共运行费、专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以及其他费用等方面的支出。

1.公共运行费是指保证学校机构和公共设施正常运转发生的支出,包括水电费、采暖费、物业费、班车运行费、网络服务费、零星维修费、安全保密费、合理的公务接待费等。

2.专项业务费是指各单位为完成专项业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招生费、实验室维持费、体育维持费、学生活动费、社会实践费、学生就业经费、国际合作经费等。

3.设备购置费指各单位需要购入或自制的各类设备费用,包括教学仪器设备费、图书资料、通用设备、体育设备费等。

4.其他费用指前三款之外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服务支出、其它服务支出等。

(1)教育教学服务支出是指发生在自费留学生教育、工程硕士培养、MBA、MPA、EMBA培养、网络及成人教育、短训班等方面的教学业务支出。

(2)其他服务支出是指学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之外发生的支出,包括测试化验加工、承接社会考试、交通安全管理、网络信息服务、知识文献管理等。

二、项目支出是指学校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

项目包括以下三类:

(一)高等教育类项目包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教育教学改革、捐赠配比专项、基本科研业务费等。

(二)科学研究类项目包括科技三项费、国家科技计划、自然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大型科研设施维护费、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科研协作等;

(三)基本建设类项目包括大学建设项目和军工条件保障项目等。

第二十一条

经营支出预算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计划。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第二十二条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是指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资金对附属单位的补助经费支出计划。

第二十三条

上缴上级支出是指学校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计划。

第二十四条

其他支出预算是指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支出计划。

第二十五条

结转和结余是指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经营收支结转和结余应当单独反映。

第二十六条

学校基金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和专用基金。

学校基金预算是学校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金增加预算和基金减少预算。

第二十七条

基金增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非财政补助收入结余扣除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之后剩余部分;

二、按规定从科研项目收入中提取的管理费或间接费;

三、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本息;

四、取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

五、固定资产盘盈;

六、其他按照有关规定提取或事业发展需要增加的专用基金;

第二十八条

基金的减少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货币资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

二、还贷,弥补以前年度非财政补助赤字;

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无形资产摊销;

四、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

五、固定资产盘亏;

六、其他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的专用基金。

第二十九条

学校年末从非财政补助结余提取40%的职工福利基金。

第四章

预算编制

第三十条

学校应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下一年预算的通知,具体事项由财务处布置,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按照学校要求编报预算。

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各二级单位应当按照财务处制定的收支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根据其履行职能、事业发展需要以及占用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

第三十二条

收入预算编制应当在积极稳妥原则下,合理测算,将所有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隐瞒、少列。

第三十三条

预算支出编制应当在保证人员经费和基本运行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学校重点工作支出。

一、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根据各单位人员状况、占用资产状况以及业务特点进行编制,编制方法以定额为主,适当考虑基数和变动因素。

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各项目归口部门应当建立其归口管理的项目信息库,学校应当集中建立统一的中期财政规划项目信息库,入库项目是预算安排的主要依据。

第三十四条

校级公共预算按照基本支出预算额的百分之二安排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突发事件处理等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第三十五条

预算编制与审批流程

一、下达通知。

每年10月中旬财务处根据国家预算管理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原则和要求,下达下年度的预算编制通知。

二、编制上报。

各单位按照财务处下达的预算通知,结合自身特点,编制本单位预算及归口业务预算的具体方案,经分管校领导审阅,于10月31日前报财务处。

三、审查平衡。

财务处对各单位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根据上级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提出综合平衡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财务处应与各预算单位进行充分沟通。11月20日前下达各单位下年经费预算控制数,各单位根据预算控制数调整本单位预算,12月5日前报财务处。

四、审议批准。

财务处在预算执行单位修正调整的基础上,汇总编制学校预算草案,校财经领导小组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核,1月15日前形成学校预算方案,3月1日前报校党委常委会批准。

学校预算应在当年3月底之前审批完毕。

五、分解执行。

学校预算经批准后,由财务处分解下达各预算单位执行。

第五章

预算执行

第三十六条

经批复或下达的年度预算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各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未按规定程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

第三十七条

项目资金必须合理申报用款计划,并严格按预算安排的内容、额度和进度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更改项目内容、调整项目预算,各单位应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八条

校内预算尚未批准时,人员经费、职工福利费、日常维持费等按照上年同期的预算额度预先安排支出,新增项目未经批准,不得列支。

校内预算批准后,财务处应当及时将各类经费指标以书面形式下达至各单位。校内公共运行费和项目经费预算下达后一次性拨款,专项业务费按学期拨款。

第三十九条

财务处负责全校总体预算执行,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各部门负责分管项目预算执行进度,采取措施推进预算执行进度;各项目单位负责人是预算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应当积极推进预算执行进度。财政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纳入单位绩效考核。

第四十条

各部门、各单位结余资金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财政资金结余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二、非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余由学校收回,项目任务未完成形成的年度资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三、科研项目结余资金按照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预算调整

第四十一条

下列情况之一可以对当年预算进行调整:

一、国家、学校或各单位政策调整影响当年收支预算增加或减少;

二、遇突发事件、法律诉讼等不可抗力导致预算收支增加或减少;

三、新增项目、项目变更或终止等引起的支出增加或减少;

四、其他因素产生的预算收支增加或减少。

第四十二条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编报程序对预算进行调整,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财务处编制部门预算调整方案和学校总体预算调整方案,二级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调整方案。

第四十三条

支出预算追加的审批流程及权限:

一、单笔事项金额100万元以内(含100万元)报财务处审核,主管财务校长审批;

二、单笔事项金额100万元至200万元(含200万元),报财务处审核,经主管财务校长报校长签批;

三、单笔事项金额200万元及以上,由财务处与相关部门审核,报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第四十四条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于三季度末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财务处。财务处应当在10月份编制学校预算调整方案,报主管校长审核,并报常委会审批。

第七章

财务决算

第四十五条

年末学校应当按规定进行财务清理,各部门、各单位进行资产盘点,清理各项债权债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年终财务决算。

第四十六条

学校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按规定进行年终财务决算,并于1月15日前将决算报告报财务处;对外投资的法人单位应当按规定进行年终财务决算,并委托中介机构对决算报告进行审计,于3月31日前将决算报告报财务处。

第四十七条

年终财务决算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全面反映,要求全面完整、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报送及时。

第四十八条

年终财务决算按规定由审计部门直接审计,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第四十九条

财务处应于1月31日前完成年度决算草案编制,提交财经领导小组审议,并形成财务决算报告,按规定时间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第五十条

财务处应在向党委常委会汇报当年预算的同时,报告上年度财务决算情况。

第八章

预算监督

第五十一条

财务处负责对学校公共预算经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协助项目主管部门检查监督项目经费执行情况。

第五十二条

项目归口部门负责对分管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协调解决项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十三条

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预算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自觉接受管理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并对预算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年度收支预算执行情况与本单位下年度经费预算挂钩。

第五十四条

对预算编报弄虚作假,虚报支出、瞒报收入或者擅自变更预算内容,一经查实,责令纠正,情节严重者给予第一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校级年度总预算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各学院、归口部门预算应当在学校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开。

第五十六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对预算实施民主监督,学校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预算安排情况应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九章

第五十七条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2)

【正文】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预算法及1995年11月22日起施行的预算法实施条例,对规范政府财政预算起了重大作用,使我国的政府财政预算的纳入法治轨道。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出与我国现行预算法律、法规产生了一定的矛盾,现行预算法制的局限凸显出来,因此,进行预算法制创新已势在必行。

一、预算年度法制创新

预算年度是政府预算收支、管理的法定起止期限或预算的有效期限。世界各国的预算年度一般为一年,但各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日期不尽一致。一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日期主要是由该国的国情、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原因和传统习惯等决定,但立法的机构召开会议的时间直接影响着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①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的预算年度大体上分两种类型:一是历年制,即预算年度按日历年度计算,由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预算年度;二是跨年制,即一个预算年度跨越两个日历年度,其具体起止时间一般根据具体预算收入入库旺季及立法机构召开会议的具体时间来定。目前,多数国家的预算年度实行历年制,如德国、汉国等,少数国家的预算年度采用跨历制。历年制抑或跨年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当预算年度与预算审批、执行等制度脱节,才会暴露出预算年度制度的缺陷。

我国《预算法》第10条规定:“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可见,我国预算年度实行历年制。然而,中央与地方预算草案要等到每年3月份及以后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后才能作为法律文件生效,造成预算年度以与预算审批、执行的时间无法衔接,出现了预算年度开始时间至预算审批、批复时间之间的空白阶段。因为我国全国人大全体会议在每年三月份召开,地方人大全体会议一般在开完全国人大后的四、五月份召开,导致在预算开始的3-5个月,政府所执行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对这种预算先期执行的现象,《预算法》第44条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本级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这一规定使得预算先期执行具有合法性,但在事实上可能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肯定了上年同期支出的合理性。但上年同期未必合理。二是未充分考虑到当年经济形势的变化。三是使预算约束流于形式。②同时,这种预算先期执行的危害较大,主要是弱化了预算的法律约束力,容易在制度上使上年同期不合理支出合法化,给本年预算平衡留下隐患。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修改预算年度的立法建议,主要观点是我国预算年度采用跨年制,但对具体起止时间,说法不一。一是预算年度为每年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其理由是此举可与人大开会批准预算的时间基本一致,使全年预算执行有法可依,加强了预算的严肃性。④二是预算年度为每年5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其理由是此举才能使各级政府在新的年度一开始就执行被批准的预算。⑤采用跨年制的预算年度是对历年制预算年度的一种变革,只是对国外跨年制预算年度的一种借鉴,而非创新。若在修改预算法时,采用跨年制预算年度,则须相应调整税收年度、企业(公司)年度、统计年度,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另外,采用跨年制预算年度,仍然可能出现先期执行现象,如预算草案被人大驳向需要重新修订或做重大调整难以在预算年度开始时批准等。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先期执行,预算法应做出具体规定,即对于一般性支出可按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额安排支出,对于临时性的支出则应做出严格限制。

笔者认为,在保留现行历年制预算年度的前提下,调整预算草案的审批时间、审批主体,在预算执行前审批完毕预算草案。因此,当年预算的草案只能在上一年的下半年审批,由于各级人大的全年会议一般在上半年召开,只好由各级人大的常委会来审批预算草案。与笔者同持历年制预算年度观点的另一种实现机制是由人大常委会通过一项临时法案,作为当年正式预算批准前的执行依据。⑥

二、预算编制法制创新

预算编制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需要收集各种数据,应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我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预算编制的依据、方式、方法、原则、时间等作了明确规定。但有些制度仍需改革。

(一)预算编制时间的调整

我国预算编制时间较短。根据我国《预算法》第24、35条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第24、25、27条之规定,国务院于每年11月10日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中央各部门下达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提出编制预算草案的原则和要求;中央各部门应当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和财政部的部置,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提出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的要求,具体布置所属各单位编制预算草案,负责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草案的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于每年12月10日前报财政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汇总的本级总预算草案,应当于下一年1月10日前报财政部。现在,国务院将下达编制预算指示的时间提前至9月份,比过去约提前两个月,实际的预算编制时间达3-4个月,但仍显得时间紧迫。从西方国家情况来看,预算正式编制前的准备时间普遍较长,如美国联邦预算编制于预算开始前19个月。⑦我国多数学者建议延长预算编制时间至半年左右,等时机成熟,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延长预算编制时间到一年左右。⑧

(二)预算编制方式的改革

《预算法》第26条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所谓复式预算是指将一个预算年度内所有预算收入和支出,按照预算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不同性质,分别编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收支表上所形成的预算计划。我国各级政府预算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然而,复式预算编制存在着偏差,只在中央和省两级试行复式预算,且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复式预算;市、县、乡级预算仍是单式预算。因此,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借鉴国外实行复式预算的经验,全面实行科学的复式预算。

(三)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

我国现行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法”,即根据上年的基数加减本年因素来确定本年度的预算收支规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但存在着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盲目沿袭上年项目、不符合公平规范透明原则、导致单位之间若乐不均、造成资金极大浪费等局限。因此建议采用“零基预算”等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⑨这也是多数专家学者的看法。在立法层面上应将《预算法》第二十五条“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进行编制”的规定,修订为“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按零基预算方法进行编制。”同时按部门预算管理原则设计预算科目,将体现政府职能的预算内外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财政职能和政府活动范围。《预算法》应对编制部门预算作出一定的规定。

(四)预算收入编制依据的改革

根据我国《预算法》第29条之规定,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依此条法律规定,是无法判断预算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相适应,究竟是以全国平均增长率相适应,还是以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事实上,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不尽相同,每一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又很难与全国平均增长率相同。立法中的模糊规定,将导致实践上的混乱。建议将一规定修改为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保持与本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三、预算审批法制创新

预算审批是预算过程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现行预算审批法制不够完善,过多地流于形式,不利于规范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完善预算审批法律制度。

(一)调整预算草案的审批机关

根据我国《预算法》第12、13、39条之规定,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预算草案及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只行使审查权,不行使批准权,而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批准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往往在预算年度开始后的3-5个月内或者更长时间召开,同样造成预算先期执行现象。为此,建议预算草案的审批机关由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批时间应在上一年度终了之前。

(二)延长预算审查时间

预算审查分为初审和终审。根据我国《预算法》第37条之规定,我国现行预算初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中央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的初步审查。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的决定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进行的初步审查。三是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人常务委员会进行的初步审查。以上初审时间大约为一个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对预算草案的审查为终审,审查时间最多为半日。可见,我国预算审查时间较短,难以保证预算科学性、合理性,而在国际上,各国政府向议会提交财政预算草案的时间,一般都在正式批准前的3个月到半年左右,以便使议会有一个充分讨论和仔细修订的时间,如美国,政府于2月份将预算草案提交国会,国会在7月份最后批准,审批时间是5个月。而我国预算审查批准时间大约为40日。为保证预算审批的科学、合理,则应适当延长预算审批的时间,完善相应的审批机制。具体做法如下:将预算草案至少提前3个月送交人民代表大会负责预算草案审查机构⑩的各位成员审查,提出意见或建议,并由预算草案审查机构组织其成员讨论,汇总各方意见,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要求预算草案审查机构必须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而不能滥竽充数。

四、预算调整的改革

预算调整是指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这是我国《预算法》第53条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有的专家已透彻地指出这一规定使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超收部分增加财力安排的支出可以不通过人大审批;二是预算收入减少而相应调减预算支出不需通过人大审批;三是在不突破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预算支出科目留用;四是在预算收支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对部门或地方预算的追加、追减。[11]可见,《预算法》所规定的预算调整范围较窄,造成预算执行中预算变更、调整随意性较大,预算调整的审批程序流于形式,人大对预算调整监督职能弱化。针对这种情况,修改《预算法》时,应重新界定预算调整的概念,对预算调整的定义作更严格的限制,将超收安排的支出、短收削减的支出、收支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的追加追减支出全部纳入预算调整范围,由各级人大常委会决定。

【注释】

①⑤张丽华、杨树琪、良:预算法的修订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迫切要求,《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11期。

②④⑧唐丽华:关于适当修改《预算法》的几点建议,《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③④⑧李燕:适时修改《预算法》的几点建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⑥陈炜、朱大兴、王飞雪:完善《预算法》若干问题的思考,《四川财政》,2002年第1期。

⑦贺飞跃:中美预算制度的比较与借鉴,《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8卷第1期。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3)

要想实现财务管理预算部门内控制度的完善首先应该建立具有原则性的财务内控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与会计机构和基础性管理制度,而且要在一定基础上进行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与成本费用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与资金控制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的决策能力。

一、建立财务管理预算部门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单位为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护资金以及资产安全的完整,促进法律和法规有效遵循来实现由工作人员与单位管理层一起实行的一个动态改进、制衡有力、权责明确的管理过程就是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内控制度的构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所以,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会显得尤其重要。完善财务管理预算部门内控制度,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金顺利运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财务管理预算部门内控制度现状

1.对内部控制的忽视

想要实施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内控意识,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领导都忽视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一个科学的内控理念,重视事业的发展,忽略内部管理的情况有很多,内控制度也只是经过财务部门来应付相关部门检查时制定下来的,没有很好的解决内部控制,这就让企业的预算管理处于被动或混乱的局面中,有的使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2.内部控制机构的不完善

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创建完整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然而,有些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观念认知模糊,看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作用,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在创建内控制度时不是很完善,在配备人员上也是非常不合理,这就导致管理机制的约束难以有效落实。

3.控制制度以及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般情况下,财务部门只是发挥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却不能够了解一些重要事项的实施、决策以及实施的结果。除此之外,虽然政府实施采购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有了较好的控制,但是在利用资产过程中没有充分掌握内部控制制度。预算部门要时常核对债权与债务,相关的职员只是在进行业务时登记账薄,不能及时的掌握后期坏账的发生与减值状况。

三、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措施

1.企业需着眼于总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协调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各种指标,衔接好上层和下层,确保内部和外部的平衡,以此才能够使企业把握住财务预算管理的最佳平衡点,从而高效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2.注重提高企业预算控制力和约束力。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因此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之前就必须让企业各部门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得以全面落实。即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企业预算可控制为目标,结合企业各季度的进度计划及预算计划,实现对各部门预算控制管理状况的监督审查,一旦发现预算控制管理过程中出现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修正,不断增强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各项控制力与约束力,以达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全方位、多角度控制。

3.以企业效益实绩为评估标准,以考核为预算控制执行监督方式。基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得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工作重要且复杂,制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时,首先,需坚持效益优先原则、积极稳健原则及权责对等原则:其次,需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考核准则,确立评估标准,定期考核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达标状况和年度或季度经营过程中的实绩效益,推进预算制度与企业权益相结合。

4.通过分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状况,掌握影响企业预算偏差的主客观因素,之后针对财务预算管理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为依据,实现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对于完成绩效目标的部门,企业需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未完成绩效目标的部门,企业需给予一定的惩处,以此增强企业各部门的财务预算管理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激发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4)

预算部门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管理和最大化效能发挥在很大程度推动着财务预算部门的发展,对财务预算部门的工作难度进行了有效缓解,与此同时还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客观性,对充分发挥资金利用效益和资产完整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积极构建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现状

(一)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

要想有效实施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控意识是重要保证,但是目前许多医院领导都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一个科学的内控观念,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的情况屡见不鲜,内控制度也只是由财务部门在应付相关部门检查时写出来,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内部控制,这就使得医院的预算管理必然会处于被动以及混乱的局面当中,甚至会使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二)内部控制机构不完善

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创建完整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然而,有些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观念认知模糊,看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作用,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在创建内控制度时不是很完善,在配备人员上也是非常不合理,这就导致管理机制的约束难以有效落实。

(三)控制制度以及资产管理有待提高

通常情况下,财务部门只能够把核算和付款的作用给有效发挥出来,却不了解一些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和实施结果。此外,尽管政府实施采购制度后,固定资产的购置有了较好的控制,然而在使用资产当中却没有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制度。预算部门要经常性的核对债权和债务,其相关人员只是在发生业务时登记账薄,不能够及时掌握后期坏账的发生和减值情况。

二、建立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原则

(一)合法性

即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整体性

即务部门内控制度必须控制预算部门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与部门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制定的内控制度若不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制度的可操作性便很难进行。

(三)针对性

即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从各个部门的实情情况出发,针对部门财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四)适应性

即财务内部控制要从部门的发展和变化对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及时更新、调整与补充,使医院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以提高财务内控意识为基础

要对现阶段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以及现代科学化账务内控水平进行提高,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内部制度进行积极落实和完善。医院管理人员的态度在财务内部控制中起着主导作用,进而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认真执行和遵守本岗位的规章制度,把财务监管工作放置最重要的位置,以此打造健康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二)以确保预算编制质量为前提

要想对预算管理和会计预算业务的质量进行提高,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是基本前提。要加强预算部门员工对相关财经知识的学习力度,要与医院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核实对照会计信息以及预算数据,并把具体的人员职责、详细分工以及实施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化,预算编制人员可以把自己行之有效的建议适当提出来或者把自身的见解发表出来,在与实际情况相满足的前提上对自身部门的预算编制基数进行确定,以此来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三)以促进权责利相统一为目的

在预算管理当中,要有效结合集权体制与分权体制、相互渗透财务与人本管理、统一关注结果和监控过程、相互交融激励和约束以及相互配套价值和实物指标,要想实现预算控制,就要统一一系列激励措施以及约束手段。为了对成本进行控制并使成本得到降低,预算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体制,以此来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

(四)以分离不相容职责为保障

医院等相关组织机构要对人员岗位结构的部署进行重点关注,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预算部门人员的规划问题。要对那些不相容职务的工作进行明确部署,这样才能够把内部牵制的作用给逐渐发挥出来。此外,要对一些岗位人员的工作权力进行适当下放,以此实现互相监督以及互相制约的目的。若预算部门人员不足,可以对那些不相容的职位进行合理分工,例如让财务业务人员保管财产以及让出纳对资产账进行固定等。

四、结束语

对于像医院这样的组织机构,既要加大预算部门内控建设的力度,又要对医院职工的具体分工进行明确。这就要求医院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以提升员工思想的先进性和管理意识的科学性为目的,在这个基础上,以医院内部控制的制度来完成医院给员工制定的任务,使部门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湘凌.关于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财经界,2012.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5)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3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珍爱生命,而医院是增进健康和救死扶伤的主要场所。这就对医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点,而财务预算是规范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不断加强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对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重视不够,预算不准

有些医院对财务职能管理不到位,分工不明确,对预算的执行管理不够严格,项目支出不够细化,基本支出不固定,资金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严谨,预算编制不符合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没有合理按照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预算编制,致使预算编制不切实际,缺乏合理性,无法满足本单位的发展需要,在预算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医院常出现预算执行、预算编制、资金收支等在时间和数量上不相符,预算几乎失去参考价值,不仅影响项目的资金审批,还会给医院的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缺乏监管力度

缺乏监管力度,没有完善的预算人员考核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部门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进行严格的监管,即使有也流于形式,致使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风险增加,甚至会出现各种财务漏洞,最终决算远远超出预算,影响医院资金的收支平衡。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监管。

13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

预算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把预算工作当成只是报报表,算算医院需要的资金数额而已的轻松简单的工作,甚至觉得预算工作是只要财会人员编制就可以的,没能够使业务部门参与进来,造成预算的主观性较强,从而未能真正实现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

2主要策略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自上而下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更是医院领导甚至医院每个成员都要重视的大事,它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所以人人都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业务能力,改善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规范财务管理的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真正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22规范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加强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领导要充分认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医院的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对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操作的规程,按照程序办事,要与医院的绩效考核挂钩,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视情节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在收支业务控制方面,对收入和支出业务实行对口管理,专人负责,实行资金支出前的申请制度,有效控制资金支出的规模和资金的使用方向,资金统一由财务部门管理,加强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预算执行审批是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电算化程序,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体制,对全院的各部门,甚至每个员工进行约束,规范医院内部的各种行为,对所使用的经费进行严格的审批、了解资金具体去向,并进行监督,确保医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预算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和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在会计目标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对基本支出进行细化,强化收支管理,定期检查或抽查医院的预算执行、资金收支等情况,以确保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促进医院各项资金的安全、稳定运行。

23加强队伍建设

据本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对预算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有关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在预算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此外,要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制订符合本医院需要的预算人员技能素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预算人员的业务水平,多为预算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开阔视野,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的经验和好的预算管理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预算工作实践。也可聘请专业人员来做定期讲座,提高预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网络知识培训,提高预算工作人T的信息化技能,加强信息化进程,在对预算管理人员的网络培训中,加强警示教育,提高网络管理的安全,避免给单位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格对预算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对专业性较强的重要岗位,要求学历必须达标,比如担任总账会计岗位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加强财务人员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财务系统软件等各方面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部分内容,建立财务预算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预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24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和预警机制,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划分到每个人,一切按财务流程操作,违者必究。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具体实施中,加强对预算管理体系的控制及监督,实行奖励激励政策,把预算指标作为和绩效相关联的一项内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促进全面预算管理使医院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3结论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视域下,医院面临着各种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考验,因此,不断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对严格管理制度,节约资金,提高工作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确保资金流通的顺畅,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严谨化、科学化,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医院整体效益的不断增长,为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袁偶生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209-326

[2]艾铭霞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J].财会学习,2016(13):69

[3]周红梅如何实现医院财务预算向全面预算管理提升[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135-136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6)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08-02

一、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决策、分析、实施、评估等一系列经济业务活动,全员参与、覆盖了企业全部的经济管理活动、涉及所有的业务类型,成为企业战略管控的理想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催化剂。

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全面预算应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现金流量预算和财务预算。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其内在的必要性:(1)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医院实现总体目标,通过全面预算对医院战略进行量化考核并促进各项目标的实施。(2)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规划医院在特定发展阶段的经济活动,实现对阶段性目标的把握。(3)通过预算管理把各项指标分解到各归口部门,有利于确定相关责任科室的工作目标及发展方向。(4)辅助财务核算部门实施经济业务的监控及测算。(5)通过预算考核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但对公立医院而言,全面预算管理的运用起步较晚,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大部分公立医院的管理观念仍处于传统财务预算管理。然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完善,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已不单是通过财政拨款,已逐步向通过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转变;经营模式也在向医疗集团、医院重组等多样化的方式转变。这无疑将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规范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及考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医院管理及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满足现代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1.完善组织体系。医院应建立责任清晰、架构完善的全面预算组织结构,即预算编制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和预算归口部门。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及其责任,医院预算实行预算管理办公室主办,设备委员会与专项改造工程详审委员会审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院长办公会审批的组织决策架构。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预算管理政策、制度,制定目标,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提供预算编制资料和相关数据,组织协调工作,编制年度全面预算,经审批后,下达预算指标;负责预算管理执行过程的把控和监督工作,负责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工作,制定预算管理考评奖惩机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汇报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根据“各归口部门归口管理”的原则,将具体预算指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现基础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统一结合,为预算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提供及时反馈,为预算编制及考核提供基础辅助数据。

2.明确、统一编制原则。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应该进行明确、统一,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为原则,以“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勤俭办院”为理念,既考虑临床需要和职工收入、职工福利的合理增长,又兼顾投资保证重点。如根据年度医院发展计划和收入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以保证医院可持续性发展。下面笔者列举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进行简要说明:

收入预算是整个医院预算的核心,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年度预算发展方向及医院总体规模拟定总收入。预算管理办公室再根据各种因素变动对收入的影响加以调整,如医改政策因素、人口导入、市场需求、医院结构调整、临床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等。同时结合上传下达的医疗、药占比对各收入指标进行分解,并下达到各相关临床科室,进一步对收入与支出费用的配比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

医院的支出预算,我们按职能科室的职责范围进行归口管理,如人员经费预算归人事部管理,专业设备购置、维修保养和卫生材料采购预算归设备工程部管理,交通运输、基建维修、通用设备保养和水电消耗归后勤保障部管理,科研、教学、职工培训归口科教处管理等。各职能科室围绕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根据本科室工作需要编制预算。对于收入性支出采用回归分析法,例如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可根据其收支比例进行支出预算分析。对于医院支出人员经费和商品服务支出,如办公、电话、交通费等,根据以前年度消耗数、预算年度的目标业务量和人员基本情况进行预算,确定预算年度的⑹及指标。

3.预算编制方式。《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要逐步采用零基预算为主,据需要和可能择优安排,滚动预算,增量预算为辅的方法编制预算。”

(1)预算编制采用“三全”模式。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预算编制是单纯的财务行为,应由单位财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实医院预算管理的根源是各种日常业务、药品采购、物资材料及科研等项目的开展和全院的基本建设项目等,而以上内容并非是由单纯的财务部门决定和权衡的,财务主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主要是从财务分析的角度为各业务部门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方法,并对各种来源的预算项目进行归纳汇总和分析。因而也是全面预算管理“三全”模式的具体体现,即全员、全过程和全部资金活动。所以,医院各职能部门在编制预算中应当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履行的职责。

(2)预算编制的依据要客观且充分。在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每一个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应依据详细确实的材料,总结规律,通过严密的计算及合理预测,不得任意编造。取数要科学统一,按照归口管理和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分配预算数的编制,比如培训费分:医、护、教三部门编制;预算执行数,坚持以“谁签字谁负责,谁承担,支出与收入匹配”原则。

4.实行严格的预算审批流程。预算草案上报后,由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总和上年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与各部门协商修改,再上报预算委员会讨论,在对拟定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批时,应当着重考虑预算编制的内容、运用合理的编制方法,目标一致,内容完整,方法原则正确,既考虑各科室实际情况又兼顾医院经济利益,对拟定的预算方案进行综合评测,决定是否予以批准及实施。

5.监控跟踪预算执行过程。在预算任务下达后,便成为全院经济业务运行遵循的基本准则,在具体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合理控制和信息的及时反馈,保证预算的落实与调整。对专用设备、一般设备、物资采购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经过完善的审批程序后,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预算管理办公室应当每月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医院OA内部办公系统反馈给各责任中心负责人,使其能及时了解预算进度,做到事中控制,同时有季度预算分析报告,如若发生特殊事项则由开支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按程序逐级申报并经院务办公会审议通过。

6.建立健全严格的预算调整机制。在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考虑医院的运营过程中复杂的内外因素,对预算的调整、修正是一种客观需要。但是,预算调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上报程序,预算的执行确定程序是刚性的,同样预算调整程序也是刚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及真实性。年度预算调整不可以零星分散,必须科学规范,如每年10月份召开预算执行情况调整会议,预算委员会根当前年度预算执行数和客观需求作预算执行的调整和修改。如政策变化、经营目标调整、市场竞争形式及预算执行中价量超过原预算等因素。年度预算执行完毕后,应与财务决算相一致,保持预算与会计核算的一致性,避免出现预算与会计核算“两张皮”。

7.善于利用预算分析与信息反馈。在医院预算管理实施运行过程中,建立全院信息跟踪反馈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调整预算执行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办公室编制预算分析报告,反映预算进度,分析预算偏差,找出原因,及时反馈各责任中心和预算委员会,作为预算调整和下一步决策的依据。预算分析也是预算评估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此过程需要注意:(1)统一部门分类。预算中部门分类要与其他业务软件系统统一,部门间核算数据才能有效的参考和分析,成本分摊、成本计算分析才能客观、合理、准确。(2)统一计算口径。预算涉及的统计数据和财务数据采集时间点要统一,考核办与财务部门统一对应,数据分析结果才有可比性。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工具,涉及内容广泛且存在差异,只可借鉴,不可复制。医院管理者只有正确认识和严格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医院行业特点和实际经营状况,才能借此量化医院的规划和目标,明确医院各个责任部门及员工的行为标准和努力方向,有效降本增效,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促进各科室之间的协作关系,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文.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2(22)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7)

1存在的问题

11重视不够,预算不准

有些医院对财务职能管理不到位,分工不明确,对预算的执行管理不够严格,项目支出不够细化,基本支出不固定,资金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严谨,预算编制不符合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没有合理按照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预算编制,致使预算编制不切实际,缺乏合理性,无法满足本单位的发展需要,在预算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医院常出现预算执行、预算编制、资金收支等在时间和数量上不相符,预算几乎失去参考价值,不仅影响项目的资金审批,还会给医院的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缺乏监管力度

缺乏监管力度,没有完善的预算人员考核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部门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进行严格的监管,即使有也流于形式,致使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风险增加,甚至会出现各种财务漏洞,最终决算远远超出预算,影响医院资金的收支平衡。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监管。

13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

预算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把预算工作当成只是报报表,算算医院需要的资金数额而已的轻松简单的工作,甚至觉得预算工作是只要财会人员编制就可以的,没能够使业务部门参与进来,造成预算的主观性较强,从而未能真正实现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

2主要策略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自上而下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更是医院领导甚至医院每个成员都要重视的大事,它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所以人人都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业务能力,改善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规范财务管理的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真正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22规范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加强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领导要充分认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医院的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对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操作的规程,按照程序办事,要与医院的绩效考核挂钩,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视情节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在收支业务控制方面,对收入和支出业务实行对口管理,专人负责,实行资金支出前的申请制度,有效控制资金支出的规模和资金的使用方向,资金统一由财务部门管理,加强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预算执行审批是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电算化程序,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体制,对全院的各部门,甚至每个员工进行约束,规范医院内部的各种行为,对所使用的经费进行严格的审批、了解资金具体去向,并进行监督,确保医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预算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和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在会计目标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对基本支出进行细化,强化收支管理,定期检查或抽查医院的预算执行、资金收支等情况,以确保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促进医院各项资金的安全、稳定运行。

23加强队伍建设

据本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对预算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有关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在预算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此外,要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制订符合本医院需要的预算人员技能素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预算人员的业务水平,多为预算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开阔视野,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的经验和好的预算管理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预算工作实践。也可聘请专业人员来做定期讲座,提高预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网络知识培训,提高预算工作人?T的信息化技能,加强信息化进程,在对预算管理人员的网络培训中,加强警示教育,提高网络管理的安全,避免给单位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格对预算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对专业性较强的重要岗位,要求学历必须达标,比如担任总账会计岗位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加强财务人员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财务系统软件等各方面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部分内容,建立财务预算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预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24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8)

(一)财务预算组织体系设置不科学

新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但是当前大部分医院预算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如:薪酬考核类、专业技术类等工作人员,财务预算组织体系设置不科学。这样的组织情况让医院预算管理部门无法对各项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判断,这样违背了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医院发展中的财务风险防范,进而影响到医院发展的经济效益。

(二)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欠缺

目前,在医院预算管理过程中,对于命令式的预算执行缺乏积极性,甚至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将预算管理作为工作的负担,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同时,一些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只是将医院预算编制作为管理的主要目标,只是重视表面文章,编制预算“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成为一种形式。对医院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等审核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医院发展的经营效益。

(三)预算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当前,医院预算管理考核的指标尚不健全,其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各项业务收支指标的考核,而忽视了医院发展过程中各项战略目标和非业务性收支标准的考核。同时,一些医院只注重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而忽视了考核预算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片面的考核内容影响了医院预算考核的整体标准和评估效果。除此之外,当前医院预算考核的奖惩制度不完善,并没有将医院预算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工资有效联系起来,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打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医院发展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预算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建设完善的医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确保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现

医院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同时,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其中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医院预算管理顺利运行的基础条件。要想较好的实现医院财务预算目标,首先便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其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医院财务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和专业科室、绩效管理部门。因此,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医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以确保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更好的实现。

(二)完善医院财务预算编制内容,提高医院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的完善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预算管理的措施,其预算编制应该严格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编制原则,并且合理的将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所有经济事务和收支情况纳入到医院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以扩大医院预算覆盖的范围。同时,在医院预算管理过程中,其预算编制方法改革主要是变化以前采取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式,坚持采取零基预算方式,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核定医院的所有经济收支,以确保医院发展的经济效益。

(三)强化医院预算执行力度,加强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效果分析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9)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从本质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职能为考核、监控等,在此基础上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强调整体性、前瞻性以及统一性,即要求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可积极参与,在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前提下提升财务、业务、生产等多个部门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新时代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在林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更为突出,同时也充分发挥着工作效能。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林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职能与任务有了更加明确的划分,并通过监控、监督来促使各部门高效完成相关工作,进而提升单位经济实力。其次,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林业单位可借助更为针对性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机制的实效性与准确性,并为考核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再次,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林业单位内部资源可得到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内部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问题。

二、现阶段林业单位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参与人员过于狭窄新形势下全面预算管理更加侧重于“全员参与”,但通过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现阶段仍旧有多数林业单位未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权利集中”是林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单位内各项工作的规划与确定往往仅以某位管理者的“个人决定”为主,并为将预算编制深入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则极易出现预算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致使其难以真正地发挥效用。除此以外,因林业单位未能重视完善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各部门参与积极性较低,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林业单位内部经费管理不当相较于其他企业项目来说,林业工程具有周期长、材料使用量大等特点,因此,在开展工程之前就应当做好一系列的预算工作,确定每一项工程所使用的经费以及资源。但现阶段,部门林业单位存在内部经费管理不当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经费不合理挪用、工程经费被占用等现象。引发这些负面现象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林业单位未能严格划分各项经费之间的界限,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随性,缺乏一定的约束制度。第二,部分单位为了弥补收费支出缺陷模糊各项经费的效用,直接移为他用。第三,部分单位将经费用于外部投资,以此来获得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亦出现较大阻碍,致使相关人员难以真正地做出财务报表,并反映单位实际经营情况。

(三)项目使用经费超出一定预算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有序性,各单位需要遵循一定的经费标准,在此基础上严格把控各个项目的实际支出。但阶段,经费超支仍然是多数林业单位经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定额不切实际、预算约束力差以及预算编制为细化,如有的林业单位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定额标准,有的企业未能严格控制项目支出,并在前期为结合项目特点合理分配资源与资金,最终使得实际支出与原有标准偏差过大。

(四)过于重视编制,忽略预算分析预算执行亦是全面预算管理中最为主要的组成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数据展开综合性、全面性的分析,并通过实时监控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本质上来看,预算的主要职能为将目标分解,并与单位实际经营现状进行比较,在对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行单位活动展开合理调整,使调整后的成果可满足预期要求。但目前大部分林业单位过于重视预算编制,往往在编制完成后就结束预算相关工作,并未对事中、事后两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也未能及时发现缺陷之处并加以调整。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预算管理“浮于表面”,难以切实发挥效用,亦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三、新形势下强化林业单位财务全面预算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是提高各项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林业单位应当在内部树立起全面预算管理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其内涵与作用。首先,林业单位可通过开展专项培训的方式,使全体员工学习到更多的预算专业知识,并理解各种新政策、新制度;其次,林业单位可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使会计人员可以更为端正的态度展开实际工作,并明确岗位职责;再次,可将预算编制融入各个部门,结合部门主要职能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预算编制可完全适用于各个部门,这样单位内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最为基本的工作。

(二)优化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主要作用则是保证工作的实效性,新形势下林业单位需要结合整体经营现状优化并完善全面管理制度。第一,应当增强制度的权威性,要求每一员工严格根据此制度展开工作,牢牢把控与资金相关的流程,并严禁随意挪用资金,若是需要额外资金则应按照流程逐层审批。第二,林业单位应增设“岗位责任制”,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相关的工作进行细分,达到权责相符的效果,若是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直接问责到人。第三,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可顺利实施,林业单位应增设监督机构,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使该部门员工可全方位监督预算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把控并掌握实时情况。

(三)强化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责财务部门可以说是内部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门,因此,林业单位应该侧重于强化该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责,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充分应用专业知识展开数据统计、分析、总结等工作,为各项决策的准确性提供后备保障。财务部门需要结合单位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现状制定更为合理的财务预算计划,并对最终成果展开全面预测,以不断调整来实现进一步的完善。而在制定预算计划时应当突出单位重点项目,遵循轻重缓急额原则,确保重点项目可顺利开展,除此以外,财务部门人员必须要克己律人,严禁出现违规操作。同时,应当实时把控预测与实际之间的差异,若是偏差过大则应及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重视林业财务全面预算的分析通常情况下,预算执行效果分析是全面预算管理最后一个环节,起到评价、考核的作用,因此,林业单位应当重视分析环节。首先,相关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了解业务、生产等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整理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并通过全面的分析来确保单位正常运营。其次,亦要重视预算编制之前的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使预算编制与各部门现状相吻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效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对推动林业单位健康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林业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做起,不断优化并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单位实际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得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林业企业财务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6):47-48.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篇(10)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经营管理的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措施、方法、程序,包括对环境、活动的控制和保证控制效果的制度设计。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因此财务管理活动首先应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成本与效益具有相对性,企业管理者越多,消耗物资越大,管理的过程就越复杂,但是控制效果会越好,成本消耗比较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应该从企业的经营效益方面出发,力求降低成本。

(二)内部牵制原则

内部牵制就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管理者之间要相互监督、职务分离。职务分离能够权责分明,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因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权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适应性与发展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该在依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来制定计划,这样制定的控制计划才能与本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这就是适应性原则。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使还应该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以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预算的管理方法

(一)零基点预算方式

零基点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进行财务预算,以服务行业为例,服务业的工作量很大,投入成本不好估计,所以可以采取不计算现有成本,从零开始制定预算管理计划的方法,可以制定预算表,对预算表展开分析与控制,来降低成本。这种预算方法的缺点是工作比较分散,重点也不突出,并且工作量比较大。

(二)滚动预算管理

滚动预算管理不以半年度或者年度等定期预算模式进行预算管理,而是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预算,并且对预算方案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修改,以提高预算进度与工作效率。优点是使预算管理更加充分具体,缺点是更加适合短期预算,不能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计划。

(三)弹性预算管理

弹性预算管理以成本和业务量为基础进行的预算管理,形式主要是预算表,分为弹性成本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对一些不稳定的企业来说,弹性预算发挥的作用更大。

三、建立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财务信息系统的完善

财务信息系统能够把财务管理的流程固定在一个模式中,来执行财务控制制度,是财务预算管理的最佳的方式,完善财务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发展,但是企业在监理财务信息系统时应该注意财务系统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合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

(二)财务流程的稳固

财务预算管理应该按照财务管理的工作秩序进行,对业务活动的基本步骤进行控制,财务流程在业务流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中可以收集数据,加工整理后形成财务信息,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财务流程的稳固还需要流程化的管理评价机制做保障,稳固与完善的财务流程管理能够有效保障财务安全。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财务管理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质量,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公平公正、搞好服务的意识,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这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四)财务管理体系要适应企业管理体制

企业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建设,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还是投资融资活动都有很大帮助,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猪油适应企业的管理体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依据,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五)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工作

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仅仅依靠制度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才能够反映预算工作的效果,因此,需要对财务预算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考评工作应该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考核的方法应该严格的制定,企业应该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使考核方法既有可行性,又能够真实反映出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还能够对预算执行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这样的考评工作才有价值。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而预算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财务内部控制应该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按照财务预算的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三支一扶季度总结 下一篇: 先进工作者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