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0 22:59:57

舞蹈教育

舞蹈教育篇(1)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95-01

一、舞蹈教育是舞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施行影响,使受教育者确立或改变一定的思想、观点,养成一定的品德,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高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体力,使其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特定人员。

舞蹈教育学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运用普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舞蹈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学科。

舞蹈教育是舞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实践环节。是一个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舞蹈人才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舞蹈教育需要舞蹈教育学的指导、引领,从而更好的进行实践活动,反之实践的经验又来完善舞蹈教育学的理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从属于素质教育的舞蹈教育,它的实施不是靠推理也不是靠说教,而是借助具体可感知的艺术形象,通过受教育者亲历亲为的艺术实践来完成的。包括欣赏舞蹈,参与舞蹈活动,研究评论舞蹈等,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一种教育欣赏。其宗旨就是通过这种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健体、悦心、陶冶情操、培养美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自我完善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二、舞蹈教育学是舞蹈学的一个门类

舞蹈学是研究舞蹈历史沿革、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教育教学、舞蹈创作表演的一门学科。舞蹈教育学既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舞蹈学的一个门类,是教育学和舞蹈学的相互交叉和有机结合。

舞蹈教育作为当代舞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面向素质教育的非专业舞蹈教育,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从素质教育这个宏观目标着眼,舞蹈教育是一种教育媒介,它要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实现艺术教育以外的教育目的,如,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操作素质和协调发展的身体素质等;二是从舞蹈艺术自身的微观目标着眼,它又确实承担着具体的教育目标,即,向受教育者及舞蹈基础知识、传授舞蹈技能技巧、提高舞蹈审美能力、培养舞蹈评价和创作才能等,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和艺术境界,构筑起完整的人格素质。深入理解舞蹈艺术教育的双重含义,并借在教育实践中认真地贯彻落实,就能够把舞蹈教育的媒介性和目标性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落实在个体与群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舞蹈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是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在这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他们从小就接受专业训练,重专业轻文化是普遍现象,所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予以重视,要扭转一部分人对于专业舞蹈人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主观印象,避免做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机器”。学生在舞蹈专业领域里不能只会跳一种舞,除了舞蹈以外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特长,不要甘于单方面发展,要做与社会相符合的全面发展的人。1989年2月,国家教委召开的制订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讨论会是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概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一)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

1、舞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

舞蹈教学一般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能体现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它需要友爱互助、齐心协力、相互尊重,特别是集体舞蹈的学习,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强调学生要注重彼此相互配合与协作,每位学生都必须具备相互配合的观念。这种集体活动过程,不仅使学生领略了舞蹈艺术的魅力,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加了学生展示舞蹈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自觉纪律性,培养了他们热爱集体和注重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余秋雨所说:“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的升值,才能全方位的提高而人们的精神素养,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2、舞蹈教育与良好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所谓态度,是个人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含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势等方面。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二)舞蹈教育的智育功能

在智育的方面,它涉及一位未来舞蹈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智能结构。舞蹈教育要求专业舞蹈人才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六个方面。而进行舞蹈训练过程的同时也是对这六个方面的培养。

对于非专业人来说,学习舞蹈同样可以带来以上六方面的收获,可以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舞蹈教育的体育功能

通过舞蹈训练,使学生获得健康的体魄,保证其正常的发育。专业学生达到舞蹈专业所特有的方向发展。对于非专业的学习者来讲,通过舞蹈的练习可以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又可以获得形体美、姿态美和由内而外的优雅气质。

五、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一)舞蹈教育与全民素质教育

如今舞蹈教育已经不单是培养舞蹈专门人才,同时舞蹈教育还要为各类学校以及社会培养舞蹈教师,并通过校园舞蹈和社会舞蹈活动来达到提高学校师生和社会公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这是舞蹈本体价值的充分体现。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产物,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教育界强调的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导,以心理素质为中介,以健康教育为本体,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发展人的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特别是舞蹈教育正具有这种作用和功能,因此,艺术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人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人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等,也就是一个人全面的心理发展水平。由于人的心理素质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而且这又是决定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因素,因此,素质教育才有意义和潜力。

(二)舞蹈教育与心理健康

舞蹈教育篇(2)

素质教育主要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其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舞蹈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舞蹈本体价值的体现。

一、国内外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国内舞蹈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舞蹈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文化艺术的历史发展和传承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舞蹈教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舞蹈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有一部分人认为,舞蹈教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毫无意义,舞蹈教育的对象只是针对需要从事舞蹈工作的人,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只是单纯的个人兴趣爱好。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将舞蹈教育真正纳入到必学课程中,除非专业的艺术院校才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在中国,舞蹈教育没有受到广大国民的重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没有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将舞蹈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下来。其实对于舞蹈教育来说,是通过对肢体的完美控制,从而来完成相应的动作,本身就属于智能开发过程中的一部分,其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就目前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舞蹈教师大多都是舞蹈院校毕业的学生,因而教师团队是一支十分年轻的队伍。他们虽然具备较高的舞蹈专业技术水平,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舞蹈教育过程中,很多的年轻舞蹈教师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程式化动作和舞蹈技巧上,对舞蹈的历史发展轨迹、舞蹈的理论阐述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都缺乏重视,在这样的一种教学体系下,舞蹈教育发展着实令人担忧。

(二)国外舞蹈教育现状

从现在世界舞蹈教育的体系来看,可以将舞蹈教育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舞蹈教育体制;另一种是以苏联为代表的早期舞蹈教育体制。对于美国来说,从小学到大学舞蹈都被列入大专业的课程之中,并且具有十分明确的教育目标,早在1994年美国的《2000年教育法》内容中,就已经将舞蹈列入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范围之中,并且舞蹈课程教育和语文、数学等各主要课程占有同等重要的比重。在美国的普通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之中,舞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单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培养、教育、美化人的最有效的手段,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以苏联为代表的舞蹈教育,则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并且形成了一个独立且封闭的教育体系②。

二、舞蹈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和美育分析

(一)舞蹈对德育功能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德育功能是指人格和情感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展舞蹈教育不但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艺术教育体系,都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为主要目标。所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舞蹈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舞蹈影响着德育教育。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高等教育除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外,对学生品质、情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为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③。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其理念渗透在各类学科教育体制中,特别是舞蹈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以及健康的心理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对舞蹈美育的影响

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伴奏让舞者做出指定的规范动作,同时通过人体各器官的感受,能够及时向大脑反馈,经过大脑的分析最终形成审美意识,即舞蹈美育功能。舞蹈艺术美育指的是将舞蹈艺术作为内容与主要的实施手段,对人们开展相应的审美教育。舞蹈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开发学生智力,对学生人格、精神品质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舞蹈教育中,将美育教育融入其中,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舞蹈教育的角度来看,它有着自身的本体价值,而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才可以将其本体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发挥出舞蹈教育的实际效果。此外,舞蹈美育在舞蹈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同时,在优秀的舞蹈文化的作用下,能够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文化,促进学生完美艺术情感的养成。

三、舞蹈本体价值的分析

(一)现代舞是舞蹈本体价值的体现和超越

现代舞能够将舞蹈本体价值体现出来,现代舞是用舞蹈的方式体现舞蹈价值和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类现代舞的出现和发展,舞蹈艺术价值才得以真正体现,从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现代舞蹈具有自由、奔放等各种特点,所以其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现代舞教育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个性发挥出来,使学生通过舞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释放自我,突破自我,为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二)校园舞和舞蹈美育是舞蹈本体价值的普及和升华

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不管哪种舞蹈形式,都能够将舞蹈本体价值体现出来,同时更是对其本体价值的一种升华。从校园舞蹈形式的角度来看,也属于舞蹈美育中的一种,被广大高校所接受和认可。所谓的舞蹈艺术美育是指以舞蹈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达到净化人的心灵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的姿态、动作来表现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把握的艺术。但是,并不是说通过舞蹈美育教育,就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美,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体会和欣赏美。

四、新时期舞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呈现出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趋势,也出现了新的经济发展体制,使得各国的经济在相互对峙与依赖中得以发展。中国加入了WTO组织,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中。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经济也开始向其他的方面渗透,如文化。舞蹈艺术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独特文化形式,通过舞蹈艺术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到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艺术发展情况。因此,舞蹈艺术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是其他的文化艺术所不能取代的。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世界舞蹈文化影响最大的是欧、美两洲。欧、美两洲最知名的舞蹈家贝雅和艾文,她们都喜欢将不同类型风格的舞蹈结合起来,这两位舞蹈家创造了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的舞蹈文化,是舞蹈界的成功者。我国的舞蹈应该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难道需要紧追他们的发展步伐,一味地模仿和借鉴吗?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去借鉴学习国外优秀的舞蹈艺术,继承发展我国优秀的舞蹈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开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笔者相信,在我国不断地寻找、发现、探索的过程中,会使我们的舞蹈焕发光彩。

(二)重视对舞蹈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发展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新的文化构成中,每种艺术都面临新的定位压力,和其他的各类艺术一样,舞蹈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发展变革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舞蹈文化产业要在众多的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就需要将自身的独特魅力与优势发挥出来。同时,需要对各种舞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这些舞蹈资源推向市场,经过市场的不断转化,从而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所面临的舞蹈市场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发展不成熟。即使这样,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对舞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产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积极地学习其他产业的发展特点。同时,舞蹈产业更需要和其他多种产业相结合,从而构成以舞蹈为核心的产业群,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提高自身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推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美育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重视舞蹈美育,并不断地进行强化,发挥出舞蹈的本体价值,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条件,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艺生.新世纪舞蹈教育前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

[2]刘青弋.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

舞蹈教育篇(3)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艺术已经逐渐的纳入高校专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专业性的舞蹈教学。在高校教学环境中重视舞蹈的技术,轻视舞蹈专业研究,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快的显露出来,在高校教学中,舞蹈专业的学生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艺术综合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就目前来看,这种舞蹈教学现状已经到达瓶颈时期,对我国舞蹈教育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设计高校舞蹈教学课程,需要对这种教学现状进行及时的改革,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现状总体表现为高校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在专业技能课程上没有做到良好的研究,使得在舞蹈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舞蹈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真正的明白学习舞蹈的目的性和思维方式。

(二)舞蹈教育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脱节

舞蹈是一种非语言肢体艺术,在舞蹈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但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自身的舞蹈技能。舞蹈教育不是单纯的舞蹈技能,需要和社会上人文学科相联系,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对人文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但是在现如今的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教学相脱节,不能从多个教学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在舞蹈技能中不能显示出对舞蹈的理解和热情。

(三)高校优秀舞蹈教育人才欠缺

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关键在于师资力量是否全面,教师的教学能力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学科的先进性。作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向舞蹈教育的未来看齐,应该看到在我国高校目前的舞蹈教学现状中所呈现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思想严重僵化,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通过正确的教育指导等特征,使得教师难以根据先进科学的教育目标展开教学,难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二、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

(一)民间舞蹈存在环境的变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很难,也由原来的农业社会逐渐的转变为市场经济,我国的众多技术都和时代相关联,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民间艺术逐渐的走向衰亡。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其民族自身的特征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的民间艺术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逐渐的被人们忘记,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在政府参观的时候,民族舞蹈艺术被当成一种当地特色来招揽游客,成为了一种获取钱财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市场上已经逐渐被科学技术所取代,历史民族特色已经开始逐渐的消亡,民族舞蹈艺术被推向生存的边缘。

(二)民间舞蹈艺术保护机制的缺失

在社会新形势下,我国在发展传承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方面比较缺乏机制制约,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于民间舞蹈艺术保护机制的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在保护民间艺术的力度不够。我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形成了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种类可谓繁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在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无线繁荣的的背景下的压力很大,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保护我国优秀民间舞蹈艺术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往往只注重形式,不能为民间舞蹈艺术提供新的生存空间,也不能作为带头领导作用将民间舞蹈艺术推向市场,这样使得所作的措施只是形式上的,产生的效果不明显。其次,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发展形式是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政府的工作中心也放在了经济建设上,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在民间舞蹈教育上的资金投入较少,各地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就说明我国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机制不到位。

(三)民间舞蹈传承人逐渐丧失

在民间舞蹈传承中,最重要的是老艺术家,老艺术家对民间舞蹈艺术具有深入的感彩,是产生、发展和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关键因素。老艺术家本身对民间舞蹈艺术十分的了解,见证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精髓有足够的掌握基础,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精力努力的传承着,是非物质文化的宝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艺术家的离去,民间舞蹈艺术也随着消失,不能真正的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民间舞蹈艺术在这样的发杂很难状态下很难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以人为本是关键。

三、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措施

(一)教师和学生应该树立起民族文化观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舞蹈艺术是我国民族特色,在长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有义务将我国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承,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起民族文化观念,在学习民间舞蹈艺术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生产出具有民族风格烙印的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关注民间舞蹈艺术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对民间渠道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学习热情全部奉献,并能够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

(二)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高校教学不偏离轨道,保护课程的规则性,但是在专业学科的设置上也能够根据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改变的,这样能够保障课程设置不呆板,具有人性化。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在教材的使用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教材方面,为了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艺术,需要在购买教材的过程中添加民间舞蹈素材,能够在最基本的教材上保障民间舞蹈艺术能够得以传承,使得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技能进行学习,充分的表现出民族舞蹈艺术应该具有的灵魂,在开阔民间舞蹈艺术知识视野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更广泛的了解,教师在编辑舞蹈的过程中,还需要具有能动性的将民族文化穿插在其中,让高校学生深入的体会民族文化氛围。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舞蹈练习实践的基础上也应该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在舞蹈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实践,对民间舞蹈理论知识不够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注重舞蹈的肢体运动,并没有体会到舞蹈的精髓,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不匹配。这就需要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应该着重强调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考核制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抓起来,合理开设课程,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核心人物,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高校要加强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培养教师对民族舞蹈艺术的情感,提高教师对民族舞蹈艺术的理解,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进行教学,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舞蹈动作,需要了解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的讲述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理解,在积极的探讨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掌握大量的民间舞蹈艺术知识,吸引学生主动求教。

(四)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组合教学法,这个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强调整体性和灵活性。在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很好的传承民间艺术,需要很好的认识舞蹈教学的整体性,通过对以往学习到的舞蹈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感悟到舞蹈的精髓,使得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在灵活性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民间舞蹈艺术的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的转变,引导学生找到舞蹈的真谛。其次是感性教学法,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理解对舞蹈肢体运动进行完美的阐释,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指导说明,让学生更好的表达和抒发民间舞蹈艺术。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技巧的培养,忽略的学生的情感表达,这样当教师在传授一些比较具有难度的动作的时候,学生很难具备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理解具有偏差,我国的民族文化底蕴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诠释成舞蹈艺术。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从民间艺术的精神层面出发,让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时代背景、生活习俗和情感基调进行了解,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学习。最后,即兴创作法,即兴创作是民间舞蹈艺术的特色,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过程中,通过即兴创作使得民间舞蹈艺术能够长久不衰,让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民间舞蹈艺术。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该将民间舞蹈艺术放在首要位置,给予民间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充分的关注,对我国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保护。作为高校舞蹈教育者,有责任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艺术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创新研究——试析以普高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6)

[2]苏京.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舞蹈教育篇(4)

舞蹈是一门集音乐、美术、雕塑、戏剧等因素的综合艺术,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反映。而舞蹈活动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不仅能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生活,还是一种能够将教育、精神、情感、智慧、身心等融合发展的载体。所以,舞蹈教育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越来越具有较为突出的位置。舞蹈教育也因此发挥着自身的诸多功能和独特作用,而成为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舞蹈教育的关键在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第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舞蹈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又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因为,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尽沧桑和不断衍变,伴随着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舞蹈先于人类其他艺术形式,因为它采用的不是什么器具,而是每个人永远随之携有的,说到底是所有器具中最有力的和最敏感的身体本身。而人体动作就是生命的本质所在,无论舞蹈艺术的发展形式会把明显的动作因素提炼到何等极致,无论它会变得多么高深、多么抽象、多么复杂,动作仍是它的根基。舞蹈家邓肯认为:“凡借助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因此,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人体动作不是自然形态或者单纯生理状态,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经过美化的极富于感彩的动作。舞蹈从本质上说,它的领域是无限的,正如傅毅在《舞赋》中曾写到:“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就充分说明了舞蹈不仅具有政治功能和教化作用,而且还有愉悦功能。舞蹈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并不从属于其他艺术门类也不是附属品,优秀的舞蹈作品在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要真正地走进舞蹈世界,还需要教育的引领。

应该讲,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教育都是给人以智慧的教育。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早就强调了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教育的构成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它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受教育者的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从接受学的视角来看,受教育者则是接受影响的主体,教育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接受程度。而舞蹈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类知识潜能,丰富文化艺术情感,增加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工具。所以,舞蹈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提升人性、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塑造人的灵魂、构建人的精神家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活动。正是通过教育,“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所以,舞蹈教育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二,舞蹈教育的多元性。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中说:“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要保证身体健康强壮和精力,因为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就像犹太哲学家斯皮尔伯格所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着一种命运。”求知能改变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但是通过教育效果会更明显。据史书记载,“人文”二字出自《周易·贲》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人文是为了教育。因为,人文教育就是一种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知识的核心是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哲理,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人文教育以人为中心,它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整个精神世界的关系。舞蹈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之一,几千年来一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着人类文明,通过美的舞蹈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内在品格和外在形体的统一和谐,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内心的资源;其次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环境中具有价值的手段使用这些资源;再次是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因此,舞蹈教育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知道,舞蹈离不开诗的意境,音乐的节奏。在《礼记·乐记》里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古人认为,所谓诗表述思想感情,歌唱出它的声音,舞蹈表现它的外在形象。三者都根源于人的内心,然后乐器随之演奏。在今人所称之诗歌、音乐、舞蹈,在古代被称为诗、乐、舞。诗有理性内涵,乐和舞则重感性韵味,有广泛的情感外延,它们三者在早期的自然组合表现内心情感,也是情理的有机融合,至今仍在沿用。特别是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日益密切,因为二者都是源于人类生命律动的本性,是人们为了尽情宣泄生命的力量和情感而创造的。舞蹈是情感生活的形体的比拟,音乐节奏和旋律作为一种情感的力的表现,通过舞蹈的解释,会更完美。音乐虽然可以脱离舞蹈独立表演,舞蹈却不能离开音乐。所以,我们在舞蹈教育中,应将舞蹈教育和音乐教育融会贯通,通过舞蹈音乐善于表达激感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更好地理解舞蹈教育的深层意蕴。

第三,舞蹈教育的丰富性。其实,“教育”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教育是一个评述用词。说某人是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在称赞他,说他具有某些可贵的品质。一个教育过程一定要成为使人产生这些可贵品质的过程。”教育意味着价值引导,它以培养“可贵品质”为职责。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教育的意义。比如舞蹈这种从原始走进现代的艺术形态,作为对人类生产劳动、生活方式、、民情民风、伦理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等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就意味着舞蹈教育不能仅在舞蹈的狭义范围内做文章,而需要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前瞻的文化视野和更广阔的知识导航。所以,舞蹈教育绝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而是应将技能包含于综合的教育体系之中,即通过舞蹈教育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的能力,让学生们在欢快活泼、轻松优美的舞蹈节奏和音乐旋律中,激发想象力、增强创造力、丰富文化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情感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吸纳,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支撑起的和谐完善的全面教育。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大成智慧者不是单纯智力和技能的培养,而是集身心全面发展之大成者。”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有学问,而且还要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确切地讲,舞蹈教育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也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如从唐朝的《霓裳羽衣舞》,到建国初期的《荷花舞》,以及前几年创作的原生态舞剧《云南映像》,还有2005年春节文艺晚会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舞蹈《千手观音》,2006年轰动春节文艺晚会的皮影舞蹈《俏夕阳》等。还有最近在国内外演出市场火爆、被舞蹈界专家看好、观众叫座的原创大型舞剧《风中少林》,它把舞蹈与武术、现代元素与传统故事、世界流行艺术形式与河南地域文化以及舞美、灯光、音效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以情动人、以舞感人,去表现中华民族优秀舞蹈的艺术魅力和时代精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联系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精品,进行有目的的讲解分析,通过生动鲜明抽象与具象的研究,使学生闻其声感其情,启迪智慧,活跃思维,开发潜能,悟出灵性。让多元的舞蹈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舞蹈教育的活水源泉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实践,将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找出更加有效地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复合式人才的发展途径。

舞蹈教育篇(5)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的一课《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与幼儿爱心教育

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舞蹈与幼儿美育

舞蹈教育篇(6)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舞蹈教育篇(7)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舞蹈教育篇(8)

一、前言

体育舞蹈的学习往往存在一个怪现象,平日里技术水平很高的学生,一到了赛场上,动作往往显得张弛无力淡然无味起来,因而难以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因此有必要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将其循序渐进的导入课堂,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良好的舞蹈意识,是支配学生完成舞蹈动作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特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正确舞蹈意识的支配下,才能使学生把握好体育舞蹈的运动规律,展示出内在意蕴。

二、舞蹈意识的概念

(一)意识

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意识,从心理层面上来讲是指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从哲学角度来讲它的范畴则更宽泛一些,它不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还包括意识的能动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物质起反作用。尽管意识在某种程度上的重要性总是隐约难现,但它毕竟引导我们有了某种动机,甚至做出了某种选择。

(二)舞蹈意识

舞蹈中的意识,是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从事舞蹈表演和创作时的自我理解意识。它不仅仅是艺术形式下用意识来指导的舞蹈,而是一种人的意识在有意无意间表现的外在形态。每个舞者都有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同样的舞蹈动作不同的舞者展现给观众的往往是不同的感觉,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自我理解不同,即舞蹈意识的差异。正如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起巨大的反作用一样,舞蹈意识实际上也左右着舞者在演绎过程中的肢体动作。这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作用于舞者,是对舞蹈美感的理性把握、控制和制约。但这种作用究竟如何起作用,却是值得每一个学舞者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三、体育舞蹈教学中舞蹈意识的性质

(一)舞蹈意识的必要性

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学习往往感到一种巨大的机械性,像是被束缚在模具里完全失去了自我,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特别的注意力打破这种束缚,寻找自由的突破口。之所以说这种注意力特别是因为它更为深刻,持久,放松,以一种更自由的方式参与到肢体语言中,并能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和音乐的旋律唤醒自身对舞蹈美感的理解,进而渗透到舞蹈动作之中。这种注意力无非就是在舞蹈意识的支配下起的作用。因此应始终以舞蹈意识的教学作为重点,以引起足够的重视。良好的舞蹈意识,往往左右着每一个学生的舞蹈动作的感情传达是否准确、舞蹈风格的把握是否到位以及人物情境形象的刻画是否真实。离开舞蹈意识的舞蹈,是缺乏艺术表现力甚至是没有生命的。然而事实上,我们在舞蹈意识方面下的功夫远不及在技能训练上下的功夫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老是会遇到教学训练中“瓶颈”期:尽管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训练的很好,动作也很娴熟,进步很大,但是比赛成绩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教学过程中缺乏了对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同时,舞蹈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和不断实践的结果,并不单单指初学舞蹈时最为基础的舞蹈意识,例如“挺胸、收腹、抬头”等。这些舞蹈意识固然很重要,然而更多是运动员训练瓶颈期的舞蹈意识。只有度过教学训练的瓶颈期,才能使艺术水平达到质的飞跃。总之,舞蹈意识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方,我们要对其予以充分重视。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舞蹈意识的特殊性

1.舞蹈意识的竞技性

作为一项带有竞技性的艺术型体育运动项目,称其为运动项目仅仅是体育舞蹈作为体育和舞蹈兼称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归根到底是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没有良好的舞蹈意识便不能运用自身的体能和技能表达自己所理解的一切。再好的体能和技能,如果没有舞蹈意识,那么就只能是一项单纯的竞技性体育运动。也就是说,体育舞蹈要想成为表达情感的良好沟通手段,就必须赋予体育以舞蹈的内涵,而舞蹈的内涵又是经由意识来支配的。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舞蹈意识,才能体现体育舞蹈的竞技性,使其在赛场上有充足的空间和价值。因此舞蹈意识便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2.舞蹈意识的双人性

体育舞蹈是一种双人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特别讲究男士的引导与女士的跟随,是在男女舞伴的默契配合下演绎的舞蹈艺术。舞蹈过程别注重对舞伴关系的分析,强调舞伴间的整体性、留意舞伴的跳法同时注重保护舞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舞蹈氛围中才能彰显男士的强势大气和刻画女士的娇小柔美,从而将舞蹈真实、从容的展示给观众。

四、体育舞蹈教学中舞蹈意识的基本内容

(一)技术特征意识

为了适应体育舞蹈高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花样组合为舞者所采用。然而无论多美的动作套路,都是以扎实的技术功底为基础展现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日里能够刻苦训练,养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同时教师要给予科学指导,用严格的高标准来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力量、协调、柔韧、舞姿、动作路线方位及幅度等方面都能得到全方位提升。例如:摩登舞五支舞的风格虽然各异,但从总体的技术风格要求来讲都讲求脚步与地板关系的紧密,即无论是出脚还是收脚都要求有一定的过程,在对地板的压力以及地板反作用于舞者的对抗力量必须存在于舞蹈过程的始终。否则舞蹈看上去就是飘忽不定而没有风格的。从拉丁舞技术特征来讲涉及到的往往更多,以舞蹈过程中的发力为例,当舞者无法感知如何做到收紧时,为了更好的强化这一技术特征意识,便可利用纸张夹住大腿根部的方式反复进行走步练习。可以说只有对体育舞蹈的技术特征认识的越深,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好所学动作。

(二)风格展现意识

体育舞蹈从狭义上可以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共十支舞。每支舞的起源不同,代表了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例如伦巴舞起源于古巴,而古巴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总是以头顶重物的方式行进。因此经由慢慢演进,伦巴舞逐渐形成了侧重臀部重心移动而又恰似头顶重物的舞风。再例如探戈舞,是一种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民间舞蹈,后来传入美洲大陆而融入了一些民间舞蹈的风格,形成了墨西哥和阿根廷两种探戈舞。探戈舞作为摩登舞中一种早已为大众所熟知的舞种,其动时静、左顾右盼的舞步特征正是源于当时阿根廷和墨西哥的社会背景。由此可见,舞蹈风格意识的提高对舞蹈的技术特征也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舞蹈技能,提高技艺。因此,严格来讲,舞蹈风格意识也可以隶属于技术特征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注重技术性方面的教学,也要时不时的增加理论性的教学以利于舞蹈风格和技术的把握。

(三)情感表达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由于自身生活背景、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差异,与此同时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舞蹈动作思想情感的理解差异以及表现动作时的程度差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做出的动作往往比较含蓄、内敛;而性格奔放的学生做出的动作相比较而言则较为张扬、夸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启发为主,多放一些国外重大赛事中现场比赛的视频,激起学生热情、奔放的性格,感染每一位学生。毕竟体育舞蹈对外在的展现是极高的,需要舞者具备开朗、大方、敢于表现的性格特质,过于害羞、含蓄,甚至于畏惧表现,往往会抑制舞蹈情感的表达。

(四)表演创新意识

所谓表演创新意识,是指舞者舞蹈过程中在准确地传情达意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赋予舞蹈新的内涵,使舞蹈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活力的意识。众所周知,舞蹈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只有在认识生活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体育舞蹈的内涵,才能高层次的对舞蹈进行创新。课堂上,我们总是在封闭的训练馆里进行训练,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舞热情,可以变换舞蹈环境,走出教室,抑或在游戏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对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人物等有新的认识。

五、体育舞蹈教学中舞蹈意识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音乐的处理

舞蹈与音乐本是两种独立的艺术体,然而每一支舞蹈的成功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两者在一个漫长而又充满困惑的过程中正逐渐趋向于平衡。首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体育舞蹈,体育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体育舞蹈离不开音乐,体育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的。舞者在收到音乐的刺激后,唤起了舞者乃至观众沉睡的思维意识,并伴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而做出相应的附和。其次,音乐往往包含并决定着舞蹈过程中的结构、特征和气质。正是由于音乐的存在,才烘托出舞蹈的光辉,赋予舞蹈以极大的抒情性。最后,同一首音乐的节奏切分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舞蹈感觉。优秀的舞者总能将节奏处理的恰到好处,动静交织,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从而使舞蹈更具感染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恰当处理好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舞蹈意识。

(二)面部表情的展示

面部表情丰富多变,兴奋地、惊讶地、沮丧地、呆滞地……所有这些都受制于舞者的大脑神经中枢。正是这些在舞蹈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可能用到的面部表情,赋予了舞蹈以生命,注入舞蹈以神韵,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其中,面部表情的关键当属眼神的处理和把握,眼神是舞者与观众之间沟通的直接方式,是表达喜怒哀乐的有效途径。因此舞蹈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神的学习。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对动作和音乐的理解和补充,是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三)运动心理的引导

舞蹈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动作的规范、情感上的表达,更需要运动心理特征的引导和培养,只有相互辉映,才能相得益彰。这就涉及到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取得问题。只有对体育舞蹈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舞的热情;只有自主探求和体会,才能将所看到的肢体美赋予积极的情感态度;只有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启发诱导,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舞蹈动作有更美的升华。

(四)良好意境的营造

训练对每一名舞者来讲似乎都是枯燥无味的,适时营造良好的情境和意境,是培养舞者舞蹈意识的又一重要因素。尽管体育舞蹈需要力量,需要大强度不间断的训练。但是训练中又必须适当穿插美的情境,使舞者身临其境,感受美的情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美的情境既需要训练环境的宽敞明亮,也需要音乐的美做补充,同时还包括对套路动作的故事情节讲述,从而让舞者酝酿好充足的情绪,感悟不同舞种的舞蹈真谛。例如拉丁舞中的伦巴表现的便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丰盈故事情节,使动作更具情调化、节律化。在这种敏感的氛围中,不仅增加了训练的热情,而且避免了单纯外部动作的模仿练习,给舞蹈增添了内在的个性与韵味,不知不觉中舞蹈意识便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五)舞伴间的引带与跟随

体育舞蹈最为重要的个性之处在于它是双人搭伴展现艺术美的舞蹈。它所强调是舞伴间相互配合的巧妙关系,女士要懂得在男士的引带下出脚,切忌过于主动而破坏掉舞蹈的整体美。这就要求女士在男士的引带下学会巧妙的跟随,能够根据男士身体的动律提示下一步的动作,做好出脚准备。男士作为舞蹈的引带方,更要以音乐为基准,以身体内在的动律为指示引导女士展现肢体美。男女双方这种你跟我随的舞蹈意识是就体育舞蹈而言是最关键也是特有的要求,毕竟体育舞蹈是两个人的舞蹈,所依靠的是彼此能量空间的传导和平衡,不能单靠某一人强或弱来演绎。

六、小结

纵观体育舞蹈的发展,体育舞蹈已不再单方面的要求技术水平的提高,舞蹈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决定舞蹈成绩的一项重要因素。教学在过程中,舞蹈意识存在于舞蹈过程的方方面面,不同舞者的舞蹈意识可谓千差万别。作为年轻教师,我们要认真、积极地研究和摸索舞蹈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积累舞蹈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提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不断深化,层层深入。体育舞蹈这一融体育与艺术与一体的新兴运动项目,正在给体育注入着无限迸发生机的活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体育舞蹈将成为体育领域独树一帜的新鲜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建华,马逾英.体育舞蹈特色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

[2]许志林.论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1).

[3]刘巧侠.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3).

[4]杨柳.高师舞蹈教学研究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

舞蹈教育篇(9)

    二、技巧在非职业舞蹈教育中的地位与运用

    形式更是体现中国舞蹈特有的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同样,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技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再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这句话说明了“技为艺而存在,无技的艺却无法存在”,即强调了技巧的运用对于艺术的重要性。中国舞蹈中的技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巧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必须合理地运用才能体现出舞蹈独特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舞蹈教育篇(10)

由于舞蹈艺术表演是一项技艺双修,学习与表演兼顾的教学活动,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顺利开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点滴渗透原则,是指舞蹈艺术表演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渗透对舞蹈表现力的的培养训练。坚持这一原则不仅符合该学科教学特点,而且较好的适应了受教者学习舞蹈艺术表演的认知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激发兴趣原则,对于艺术表演的产生激发舞蹈受教者的学习兴趣,引发表演激情。协调发展原则,舞蹈艺术表演不仅是受教者个体学习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创造发展的过程,所以,舞蹈艺术表演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要均衡协调发展。

二、舞蹈艺术表演内容的设置

首先,舞蹈教育要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传统舞蹈教育,只要重复前人的经验就够了,那种教育不但不需要创造性变化,就是有些微变化都是不允许的。现代舞蹈教学,要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运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法,要讲究学习效益。对现代受教者来说,不断重复少量的知识与技能是断然不可接受的。在我们初登国际舞赛时,了解我们的老专家俄国芭蕾的前辈古雪夫指出,虽然,我们可以完成一些规定项目,但我们的选手显然没有其它方面知识的帮助,明显的是缺少音乐与文学修养,因而我们创作的人物缺少一定的内涵与深度。所以,我们要用综合知识培养舞蹈艺术表演人才,这样在舞蹈教育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面向全体舞蹈受教者,学习舞蹈艺术表演的内容主要包括:舞蹈艺术表演的基础、舞蹈艺术表演的技能技巧以及舞蹈艺术表演的审美体验等。

1.舞蹈艺术内容表演基础理论。它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舞蹈教育而进行的,理论对于实践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巨人”之一的达・芬奇曾经形象的比喻道“热忠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那里航行。实践永远应当建立在正确的理论上,透视学就是正确理论的向导和门径,没有它,在绘画上一事无成。科学是将帅,实践是士兵,最大的不幸是理论脱离实践。”这些基础理论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专门讲授的,也可以在舞蹈欣赏和舞蹈艺术表演教学实践中加以贯穿,所以舞蹈表演的预期目的就是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科内部各项教学内容的渗透,协调,又要搞好各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交融。

2.舞蹈艺术表演的技能技巧。舞蹈艺术表演的技能技巧是舞蹈受教者及演员进行表演的手段,是他们运用舞蹈语言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能力体现。它包括眼睛、面部、肢体等训练。⑴人们通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传情”等,均贴切反映出眼睛在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中起的重要作用。在艺术表演中,眼睛表演技巧举足轻重。《明心签》中说:“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行,古人曰‘眼灵睛用力,面壮心中生’。”说明了面部表情一刻也离不开眼睛的主导作用。用维吾尔族舞蹈为例:眼睛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就“挑(上声)眼来说,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力。舞蹈艺术表演中眼睛的运用技巧是在坚持不懈对艺术追求中,逐渐学习掌握才会纯熟运用的。⑵舞蹈艺术表演中,面部表情始终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焦点。观众欣赏舞蹈,就是“观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鉴其貌。”所以,根据舞蹈表现内容,脸上要会表现春、夏、秋、冬。这种技巧取于舞蹈教育中艺术功底及表演审美特征的培养才能具体把握,它是一个舞蹈受教者以及未来的舞蹈演员艺术修养与美感经验的集中体现。⑶舞蹈受教者在学习艺术表演时要学会组织和创作动作。从欣赏角度来看,受教者是通过自己的身体――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

上一篇: 安全先进个人材料 下一篇: 项目会计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