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安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5 20:16:49

重点工作安排

重点工作安排篇(1)

以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安全生产会议和省煤炭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99号文件为主线,坚决打好小煤矿关闭退出攻坚战;以全面推进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双七条”和衡政发11号文件精神为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坚守红线和履行最高职责的能力;以正规开采、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瓦斯水害治理为重点,强化安全监管,严格监督执法,坚决遏制和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全面推进“一室一队一中心”建设,加大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建设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大力实施煤矿“四化三基”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全市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目标任务

安全指标控制在省煤炭局、市安委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力争死亡事故为零、瓦斯事故为零;全面打好小煤矿关闭退出攻坚战,促进煤矿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煤矿“四化三基”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切实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全市所有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100%达三级及以上;大力推进煤矿“三项岗位”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推进国有煤矿企业改制,确保煤矿企业稳定。

三、重点工作

(一)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

1.加大项目管理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落实。一要大力抓好耒阳市22个煤业公司和市杉桥煤矿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二要大力发展煤炭精细加工产业和洁净煤生产,2014年要争取上马一家原煤洗选厂,促进企业转型;三要成立服务班子,建立全市煤炭项目库,精心包装项目,对项目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同时要加强检查督促,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四要全力争资跑项,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及时了解国、省投资信息,积极主动向上对口衔接汇报,协调跟踪我市2014年10个煤矿安全改造和示范建设国债项目的落实;五是切实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开展技改煤矿和兼并重组煤矿的安全检查。。

(二)扎实强化煤矿安全监管执法,确保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2.抓住安全生产主攻方向,切实提高安全防事故能力。一要继续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活动,大力推行正规开采。正规开采是实现通风可靠和瓦斯抽采达标的前置条件,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不具备正规开采条件或限期整改不达标的煤矿要坚决予以关闭,力争在全省争取全面消灭非正规开采,因此正规开采不可以一蹴而就,必须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二要突出抓好“三重一大”,即抓好重点煤矿的监管、重要时段的督查和重大安全隐患的治理工作,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掌握防控煤矿事故的主动权。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三要建立完善五项制度(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制度、安全生产对症监管及安全隐患整改销号制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抽查制度、政府分管领导组织的全市煤矿安全生产春秋两季大检查制度、煤矿安全生产部门间联合执法和情况通报制度),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主动性。

3.创新安全监管模式,从严执法。一是按照“1+2+x”的安全监管模式,有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1”是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是每年组织两次安全大检查(春、秋两季),全面检查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x”即是根据煤矿生产安全实际,不定期组织相应的专项安全检查和督查,以“不放过一个漏洞、不丢掉一个盲点、不留下一个隐患”的工作要求,督促煤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确保隐患及时排查、及时整改、及时消除;二是从严执法,市、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要严格执法,实施挂牌督办跟踪整改,直至销号。对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以产代整的矿井,要依法实施停产整顿、直至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4.抓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矿工基本技能。一要加快推进煤矿安全文化长廊的建设;二要继续建设好煤矿入井教育室,扎实开展班前入井知识教育和开展警示教育;三要继续抓好煤矿“三项岗位”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工作;四要继续实施矿长资格证周期考核计分制度。

5.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筑牢安全生产基础。一是全面贯彻落实衡政发11号文件精神,强化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二是是开展矿长谈心活动,提高安全红线意识,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双七条”规定,保护职工人身安全;三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督促煤矿企业对安全隐患逐步建立一套排查、治理、验收、销号的工作体系,使隐患排查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四是抓好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的落实,煤矿生产许可证取消后,国家建立了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是各级煤矿主管部门加强煤矿生产能力监管的有效手段,务必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6.深入开展煤矿安全隐患治理,切实防范煤矿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为全面落实对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2014年要组织开展两次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春、秋季),按照隐患排查治理的规定,针对不同的安全隐患在不同的煤矿开展多种专项治理,在煤矿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自查自报体系,对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实行重点监管、挂牌督办,坚持“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听汇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奔煤矿、直入井下)的执法方式,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强化瓦斯防治攻坚,督促煤矿企业进一步加大瓦斯防治力度,落实“四个两位一体”防突措施,切实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推进瓦斯抽采达标,凡是不能消除瓦斯超限,不能确保瓦斯抽采达标的煤矿一律不能生产。二是深化水害治理,要督促煤矿贯彻落实新的《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安监总煤调135号)文件精神,推进煤矿水害督查治理,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和“采掘防突水、汛期防淹井”的理念,杜绝水害事故发生。三是加强提升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督,加强对全市煤矿的提升运输系统的专项检查,对提升运输系统存在的隐患切实整改到位,督促全市生产煤矿安装架空人车和跑车防护装置,有效防范运输事故的发生。

(三)全面推进煤矿“四化三基”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7.大力推进煤矿“四化三基”建设,切实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2014年一季度,要制定出台全市煤矿“四化三基”煤矿四年行动计划,明确“四化”(采掘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控制自动化)、“三基”(基础工作、基层班组、基本技能)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年度目标,并围绕目标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

8.坚决打好小煤矿关闭退出攻坚战,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转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99号)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关闭退出40处左右的小煤矿,确保全市煤矿数量控制在50处左右,提高办矿标准和安全水平。一是全面摸清辖区内所有矿井产能、瓦斯等级、所在井田、走向长度、资源储量、煤炭赋存条件等基本情况;二是明确关闭对象,重点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坚决关闭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关闭超层越界拒不退回和资源枯竭的煤矿,关闭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仍然组织生产的煤矿;三是全方位开展宣传贯彻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是落实关闭目标和责任。

9.健全完善煤矿井下“六大系统”建设。一是督促煤炭企业健全完善“六大系统”建设,按照省局统一要求,完成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竣工验收;二是继续做好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工作。

10.抓基层打基础,提高煤矿基础工作整体水平。继续加强班组建设和班组长安全培训,深入持久地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深入井下、深入班组、摸清矿井基层底数尤其是安全隐患,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四)加快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煤矿应急处置能力

11.大力推进煤矿企业“一室一队一中心”建设。一要建设完善入井安全教育警示室,提升入井教育室的标准化正规化建设水平,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二要建立煤矿企业兼职辅助救护队,努力提升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三要加强矿井综合调度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提升井下监控系统的调度指挥效能。

12.下大力气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99号),努力建设好关口前移、预想充分、措施完备、制度落实的应急救援体系。一是从2014年开始,所有煤矿企业必须建设兼职辅助救护队,按要求配齐兼职救护队员,并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质,按要求配备相关救援装备;二是进一步建设完善矿井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提高系统的调度指挥效能;三是加强煤矿应急预案管理,督促各煤矿企业继续建设完善应急组织体系,针对自身灾害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按规定将预案备案;四是认真组织开展总体预案演练,突出防治水等专项预案的应急演练,切实做好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质的准备工作,市局年内拟组织一次煤炭生产安全事故总体预案的桌面推演,提高煤矿事故应对处置能力和预警预防能力,尽全力构筑好煤矿工人的生命防线。

(五)抓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确保企业稳定

13.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一要根据市改制办工作计划全面启动市炼焦厂、大堡煤矿、裕民电站三家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二要努力完成裕民煤矿、柏坊煤矿、霞流冲煤矿和燃料总公司等企业的改制扫尾工作,做好原市江头煤矿遗留问题和债权处置后续工作。

14.依法治访,切实做好维稳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对群众突出问题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办理责任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局领导驻点联系企业的分工,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切实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对所联系的企业职工上访做到了接访迅速处置及时。市属国有煤炭企业改制工作由副局长丁佳生分工统筹,驻点联系企业改制工作组的领导全力做好所联系企业的改制和维稳工作,积极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依法处理职工合法诉求,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六)加强工会建设,发挥职工群众作用

15.健全煤炭企业工会组织,抓好煤炭班组安全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全市煤炭行业工会的组建工作,建立健全全市煤炭系统工会组织体制;二是完善煤矿群众安全监管体制,推进全市煤矿群众安全检查工作,充分发挥发挥群众安全监督组织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七)加强纪检监察,促进作风转变

重点工作安排篇(2)

二是建设百亩日光温室蔬菜示范点,在、等村组织建设百亩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示范点,逐步扩大规模。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交通主干道改造任务

完成街道改造的后续工程。在街道主干道硬化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实施道路两侧人行道铺设,安装路灯,栽植景观树木,完成街道的绿化、美化、亮化任务。

3、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支持润海物流公司的后续建设工作,以龙钢和酒钢集团的合作共建为契机,充分发挥铁路专线优势,以润海物流为中心,建设较大规模的钢材物流供应基地和煤炭港,同时支持万通线缆公司项目建设,为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整合闲置企业场地资源,加快招商引资工作进程

掌握老企业的现状,利用网络信息优势,加大推介力度,合理引进经济效益好的环保企业,促进就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5、自觉和沣渭新区对接,为的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沣渭新区成立,我们要自觉和沣渭新区对接,了解沣渭新区规划和政策,依托开发区大显身手,利用火车站发展物流产业,让润海物流有限公司的发展跻身于沣渭新区去拼搏。同时配合国土资源所依法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6、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积极配合区新农办指导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顺利通过下半年市上的验收。指导、做好整体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使这三个村的村容村貌、规划布局、生产生活等都能按照上级要求达到标准,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7、积极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6个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现街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做好15个党建远程教育站点安装调试工作,实现了农村党员教育网络全覆盖。指导社区开展“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

8、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力、战斗力

继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制度,强化教育。扎实开展党务公开,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加强两委会干部和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9、扎实安排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换届选举工作是关系到我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今年我们将切实加强对村级两委会换届的指导,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依法操作,使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人在换届选举中脱颖而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构建和谐。

重点工作安排篇(3)

——农村公路建设。年,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29835万元,其中:续建项目1个,建设里程3.5公里,总投资500万元;通村公路34条,建设里程136公里,概算投资4209万元;改建通乡公路18条,建设里程125公里,概算投资9760万元;通村公路配套桥梁22座738延米,概算投资1931万元;村道硬化98个行政村,建设里程798公里,概算投资10054万元;工业园区道路和林场畅通项目80公里,概算投资338万元。请求省交通厅予以补贴。

——畅通交通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缓解交通拥堵的要求,年继续加大畅通交通工程建设的力度。年,建设人行天桥10座,概算投资4500万元;建设停车场5个,概算投资10000万元;开工建设2个交通运输枢纽中心,概算投资5000万元;建设道路中心隔离栏和人行道隔离栏36319米,概算投资1288万元。主要进行的项目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跨河桥梁、停车场及立体交通建设。总投资20788万元。

(二)请求省交通厅代建的项目

1、火车站改造项目中的勤奋巷桥和共和路桥。两个项目正在进行设计审查,力争年建成。

2、贵南路桥建设项目。该桥长100米双向六车道,宽24米,需投资5000万元。力争年建成。

(三)请求省交通厅支持的项目

1、交通运输枢纽站

十二五期间,计划在市东南西北四个川建设四个交通运输枢纽站。年计划建设两个,北川站和西川站,需投资3.1亿元。北川站位于大通县后子河,占地200亩,土地已征用,计划投资15000万元。西川站位于城北大堡子,占地200亩,计划投资16000万元。这两个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要求组织评审并给予资金支持。

2、公交场站建设

由于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历史欠帐严重,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不协调,城市公交发展先天不足的弊病日益显现,影响了市的整体城市形象。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抢抓发展机遇,逐步改善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局面,需要交通厅予以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请求支持投资5395.8万元。

3、运输管理项目

为了加强我市运输管理工作,需要建设运政数字化管理信息中心、出租车服务中心、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港湾和站点等设施。概算投资1.54亿元。

二、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合理规划,促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1、优化整合线网布局,调整运力结构,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步伐,年内力争更新公交车辆300台,调整或新开公交线路5条。进一步规范客运市场秩序,努力营造统一管理,有序竞争、规范经营、文明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新秩序,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服务。

2、配合火车站改造工程,调整好运力,全面做好西客站开通后的公交线路安排,保证路可顺利出行。

3、加大公交企业内部改革工作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自我造血功能。做好对公交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努力解决公交企业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4、继续创造性地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发挥精品线路的示范作用,加大安全、服务的考核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压违章、防事故,营造文明温馨的车厢氛围,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二)全力推进创建文明交通。

1、根据《市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方案》和市《关于创建文明交通的实施意见》,积极倡导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交通服务水平,加大公交站点秩序疏导,引导乘客文明乘车,有序刷卡,创造文明乘车环境,全力打造公交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文明城市形象。

2、继续开展出租车行业驾驶人员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出租车经营者的素养和职业技能,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车容车貌。

3、在出租车行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继续组织“爱心送考”、“青年文明的士”、“共产党员示范车”等活动。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先进团队和模范群体,努力打造行业服务品牌。

(三)稳步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工作。

继续对全市城乡(镇)客运班线运营、线路布局、经营主体、站场设置、站务操作等问题开展调研,进一步提出调研意见,本着“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稳步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工作,为逐步实现以公路主枢纽站为龙头,市县汽车站为主体,乡镇客运站为节点,辐射周边地区的城乡(镇)交通网络奠定基础。

(四)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树立良好行业作风。

以“抓好行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交通形象”为目标,开展规范交通行政执法活动,重点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教育与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健全完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督促全体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行政,营造规范文明的执法环境。

(五)加快立法步伐,规范城市公交管理工作。

根据年市政府立法计划,积极协调市法制办出台《市停车场管理办法》和《城市公交车辆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解决规范城市公交发展中存在的安全、服务质量、管理等问题,市城市公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运输市场。

1、密切关注运输市场的动态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加强客运市场、危货运输市场、汽车维修市场及驾校的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整顿运输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经营,净化道路客运市场,促进运输行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和整体服务态度的提高。

2、加强旅游客运市场安全监管,维护游客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联合市旅游、安监、公安等部门,对我市旅游客运市场进行专项检查。

3、加强和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研究解决影响出租车行业稳定的真层次问题,推进出租车行业安全有序发展。

4、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完成出租汽车GPS智能管理系统和LED顶灯安装工作,建立运管处和各出租汽车公司的二级监管平台,充分发挥智能管理系统效能,按照省运管局的要求,协调做好客运、货运车辆安装GPS车载终端和构建管理平台工作。

三、做好年交通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年全市交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争创全省一流交通行业,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全省交通行业前列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深化畅通交通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行业监管能力,为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作出贡献。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年交通工作思路和举措概括为:

围绕一个奋斗目标。紧紧围绕“争创全省一流交通行业”这一目标,以一流的服务理念、一流的工作环境、一流的人才队伍,争创一流的行业形象,使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

突出两个工作重点。突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城市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两个重点。一方面,全力抓好公路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做到规划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交工一批。另一方面,按照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要求,转变管理职能,加强运输市场监管,集中开展交通秩序治理活动,促使城市交通秩序有一个大改善。

搞好三项服务。为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

抓住四个环节。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深化道路运输市场改革、公路建养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以体制改革、公交改革为契机,优化管理结构,理顺管理职能,提高公司效益;转变管理方式,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不断增强交通部门的行政执行能力和公信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激发创业活力,优化创业的工作环境,保护和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创新,奖励创业。

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有新成效。以项目工作为中心,在项目建设方向上,抓好项目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指导性作用,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库,着重超前谋划一批事关全市交通建设的项目。在项目前期工作上,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资金投向的变化,努力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力争开发确立的一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的计划盘子。在项目来源上,通过招商引资改变仅靠公路项目单打独斗的局面,建设一批仓储、停车场、物流等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水平。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新进展。科学安排争取开工一批新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同时还积极协调省厅的支持帮助,争取再为我市援建代建一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建设停车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换乘中心,切实保障城市交通畅通。市民安全有序进行。

三是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有新提高。全面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政策,争取更多发展城市公交的优惠政策。继续深化公交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管理改革,继续给公交企业予以帮扶和帮助,使公交企业赶上迅速发展路子。

积极推进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改革,继续把加快车辆更新换代步伐等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增强行业自律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全力提升出租汽车经营者整体素质,体现市出租汽车“文明形象大使”的形象。

重点工作安排篇(4)

二、配合做好全市重大涉外经贸活动的服务工作。一是做好我市明年4月赴、举办“现代服务业”招商活动的服务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二是做好“—省合作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在徐举办的各项外事服务工作,在外事礼宾接待、资料会议翻译等方面精心准备。三是积极邀请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友城、驻沪总领事馆和驻华商社外宾来徐参加十六洽会。

三、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一是加强与使领馆的具体联系与沟通。重点做好与欧盟地区国家的驻沪使领馆、建立稳定的交流机制,争取通过使领馆官员推荐更多的企业家和世界500强企业来徐投资考察。同时,促使我市企业海外投资发展。二是加强商务机构联系。我办继续保持与中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会、希腊中国友好协会、波鸿工商会、巴西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韩中文化协会等国外商务机构密切联系,强化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所在国家的相关信息,为我市招商引资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外事服务。三是深化友城交流。发展两个友好交流城市;为农市市长女士、公司总经理安迪先生以及韩国井邑市全北科学大学国际教育院院长金一中先生申报荣誉市民称号;启动新西兰文物展的操作。四是力争年内实现至韩国国际航线开航。积极配合观音机场,充分发挥外交外事资源优势,借助韩国驻华大使馆和驻沪总领事馆渠道,努力推进徐韩国际航班通航,争取年内实现开航,进一步提高的国际知名度。

重点工作安排篇(5)

荣获市委市政府授予“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脱贫攻坚’先进县区”荣誉;荣获2021年省巾帼文明岗。

二、下一阶段可争取的工作荣誉

争取在召开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争取成为市乡村振兴示范点。

三、今年重点工作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做好机构队伍平稳过渡工作。推动做好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有机结合,保持帮扶力量稳定,根据省最新政策优化调整职能结构,乡村扶贫工作站(室)转为乡村振兴工作站(室)。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实战化培训,以训促学,以考促学,进一步提升攻坚能力和业务水平。

2.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机制衔接。将脱贫攻坚中探索建立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如精准统计、书记抓扶贫、大数据监管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构建了组织领导、驻村帮扶、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一系列责任链条,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完善。

3.做好脱贫攻坚全面总结宣传。从“四个一”发力:拍好一部宣传片,留好脱贫攻坚印记;开好一次表彰大会,广泛宣传扶贫干部先进事迹、脱贫群众奋进故事;汇编一本典型案例,展示好脱贫攻坚“篇章”;做好一次档案整理,系统总结好脱贫攻坚实践成就。在全区选树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推广一批脱贫攻坚典型事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发挥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示范引领作用。

(二)着力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

4.保障饮水安全。根据国家和省、市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标准,核准底数,明确解决方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保护,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开展常态化水质检测,对集中供水进行选点检测,对分散供水进行逐户检测,确保水质合格率达标。

5.抓牢教育扶贫。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延续现行政策,对脱贫人口家庭子女就读中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学生予以资助。资助标准不变。仍然按照雨露计划政策落实的时间节点要求,严格审核,及时将补助发放到对象手中,并将落实情况在雨露计划系统中标识。

6.实施健康脱贫。脱贫人口医疗保障在新的具体政策未出台前,将继续延续执行现行健康保障的各项政策,脱贫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暂按90%的标准执行。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工作,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履约,重点加强慢性病贫困患者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

7.保障住房安全。进一步核准脱贫户危房底数,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认定标准和信息公示要求,确保应改尽改。落实各级补助资金,完善分类分级补助标准。加大“建新拆旧”工作力度,提升危房改造质量,完善危房改造水电路网配套建设。

(三)聚焦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攻坚

8.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同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动,定期进行数据反馈,建立防止返贫机制。进一步明确和动态调整返贫和新生贫困监测和帮扶的对象和标准,优化监测和帮扶对象确定程序,细化和规范监测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完善帮扶措施并提高多种帮扶措施的协调性,真正做到对象监测到位,重点排查到位,措施保障到位。发挥好防贫保险作用,提升政策落实、理赔效率及宣传推广工作。

9.持续帮扶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继续加强扶持,结合农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以杨梅、冰糖柚、茶油、和平农场和双月湾旅游项目为重点打造区级万亩产业扶贫基地。进一步完善带贫减贫和利益联结机制,巩固扩大产业项目脱贫户覆盖面,提高产业扶贫收益率。

10.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增收。继续为脱贫和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信息分享;继续创造就近就业机会、分配等方面向脱贫和低收入人口倾斜,同时建立包括农村劳动力在内的失业保险和就业救助制度,加强就业保障。

11.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监管机制。对扶贫资金形成的项目资产全面清查,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扶贫项目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重点工作安排篇(6)

1.全面启动“抓百村促千村”工程。坚持规划先行、分步推进,全面启动“抓百村促千村”工程,务求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认真实施农业产业化纲要,继续做大做强茶产业,积极发展竹木、蚕桑等主导产业和油茶等特色产品。着力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基地建设和规模化生产。加快培育重点产业品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抓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发展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拓展市场、引进项目,继续办好名优农产品推介活动。

3.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打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实施“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继续改善农村用电和通信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加大改厕、改圈和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稳步推进村庄综合整治和建设。结合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建设100个新农村示范点,抓好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实施。

4.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构建为农服务体系。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建设一批示范性寄宿制学校。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歙县、祁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推进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做好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服务和引导,提高创业能力和劳务输出水平。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5.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来抓。加强引导,鼓励各区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民营为主体、开放为动力、园区为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做大经济总量,壮大财政实力。强化扶持,认真落实对县一级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积极支持沿边区县和乡镇用足用好省东向发展政策,全面增强县域发展活力。改进考核,激励各区县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单项争先、综合进位。

二、努力提升产业层次,推进旅游强势发展

6.加快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抓好**风景区、皖南古村落的精品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提升我市传统观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创新旅游产品,努力使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旅游成为新的增长点。以开展“中国乡村旅游年”活动为契机,抓好农家乐旅游示范户、专业村建设,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新品牌。加大产品整合力度,推出若干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精品游览线路。针对购物、娱乐等薄弱环节,加快推进**温泉、太平湖旅游度假区、雨润商务度假区、奇墅湖旅游度假村、**、**礼品城、徽派美食城、东方红影视城等重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7.推进旅游市场营销。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旅游企业为核心、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旅游营销联动机制。加大策划力度,抓好城市形象宣传和产品整体促销。巩固长三角和韩、日市场,拓展珠三角和港澳台、东南亚市场,积极培育北方、中(西)南和欧美市场,努力提高国内中远程游客和境外游客的比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抓好平日和淡季旅游市场开发。突出市场化运作,办好第十届中国**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坚持区域联动,加大“两山一湖”、“名城—名湖—名山”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销力度。

8.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和环境。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市场综合整治和监管力度,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严厉打击宰客骗客、强买强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指导和督促旅游企业推行国际标准,力争**风景区首批进入5A级旅游景区行列。抓紧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多语化标识系统,重点完善与主要境外客源市场开发相配套的旅游环境。加快建设“数字**·景区”工程,推进数字化管理。鼓励兴办外语、特色旅游网站,发展电子商务。强化市民服务旅游意识,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三、全力抓好工业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9.突出扶优扶强,培育支柱产业。抓好“工业二十条”的落实,强化对工业运行的协调、服务,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分类制定并实施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壮大新型材料包装、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丝绸服装等优势产业,培育旅游商品加工、电子信息、制药等新兴产业,提升改造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出台支持骨干工业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大对30户市级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为契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0户。加大企业技改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力争技改投入增长20%,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10户。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争创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10.加快园区建设,夯实起跳平台。大力推进市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投资5亿元,建成8~10平方公里路网框架,完成总规修编和控规编制。支持区县加快经济园区建设,提高规划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引导园区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兴办园中园、特色园。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创新园区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抓好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吸引关联产业和同类企业组团进入、集聚发展。

11.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提高我市工业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外贸出口促进政策,加快外贸主体、出口产品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主要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出口品牌,增强出口能力。鼓励支持重要技术装备和原材料的进口。抓紧规划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争取国内外大型零售集团和批发市场到我市设点落户。继续支持会计、审计、评估、律师等中介组织建设,发展邮电通信、证券保险等服务业。

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掀起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热潮

12.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加快实施东向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东向发展、实现率先崛起的决定”,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东向发展的突破口。抓好全民招商,强化领导带头、行政推动、政策激励机制,调动方方面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招商、驻点招商和网上招商,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板块招商、专题招商和定向招商,认真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徽商大会(香港)等重大招商活动。夯实招商基础,着力抓好专业招商队伍建设,认真编制重点产业板块项目和招商指导目录,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优化招商环境,创新和完善项目落地服务流程,大力推行全程代办服务,促进以商引商、以外引外。

13.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点来抓,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更多地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推进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妥善解决已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积极稳妥地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增强生机和活力。

14.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强化创业观念,在全市营造创业光荣、发展有责的舆论氛围,构建尊重创业、理解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政策,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和完善政府与民营企业家联系制度。把老百姓兴办旅游、各方面齐抓招商、新徽商返乡创业作为推动全民创业的着力点,积极支持和促进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社会事业领域。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制度、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和发展各类商会、行会,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

五、全面实施“443”行动计划,加快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

15.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将实施“443”行动计划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抓好271个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把大交通建设作为重点,加快国省道路网改造和合铜黄、黄衢南(黄婺)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争取黄祁、扬绩(溧黄)等地方高速公路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抓紧改造机场口岸设施,力争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取得重要进展。认真做好皖赣铁路复线、新安江航道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早日开工创造条件。围绕“十一五”规划的落实,加强研究和谋划,继续编制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坚持领导干部牵头抓项目制度,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考核奖惩,强化分工协作,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16.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编制市域南部城镇群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抓好区域主干路网建设,建立区域统筹协调机制。结合大交通发展,抓紧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鼓励区县抓好城关镇建设,成为县域发展的增长极。加快综合型、工贸型、边界型集镇的发展,有效保护、科学开发一批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的名镇、名村,推进重点景区周边乡镇与景区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加大小城镇徽派建筑风貌的保护、建设和改造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地方特色。

17.加快市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塑造特色、加强管理,确保完成投资33亿元。抓好城市路网建设,着力推进南滨江景观带和新安江屯溪河段防洪治理工程。继续建设江南新城、改造江南老城,加快小街小巷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置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工建设市民中心,积极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加大城市风貌整治力度,抓好重要街道的景观建设和立面改造。结合市树、市花的推广,大力提升绿化、美化的特色和品位,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继续开展违章建设整治,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抓好城建项目和资金监管,建设一批质优价廉的精品工程。

六、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增强支持保障能力

18.努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增收机制,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科学征管,加强组织调度,做到应收尽收。加大财源培植力度,突出抓好县乡财源建设,认真做好税源大户的跟踪服务工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硬化预算约束,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控制一般预算支出,增加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投入,加强对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引导。继续深化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征管、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19.着力提高融资能力和水平。抢抓国家支持中部崛起的机遇,争取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科技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一批项目立项,获得国家资金支持。有效整合资源,推进资源资本化,进一步发挥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融资上的主体作用。抓好城市土地的收储、出让和经营,积极运用信托、债券、BT、BOT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和建设主体多元化,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推进**旅游股份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抓紧建立民间信贷监测制度,引导和发挥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

20.大力改善金融服务。加快建立征信体系,深入开展金融安全区建设。构建政、银、企定期互动机制,完善对金融机构信贷的激励政策,促进金融部门创新产品,强化服务,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抓紧推进与开发银行新一轮合作,支持中小企业列入省有关商业银行扶持工程。争取多元化投入,强化担保体系建设,提高信用担保能力。进一步壮大农村信用联社,充分发挥其在县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争取引进省内外、境内外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探索建立地方金融机构。

七、推进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1.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启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深入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环境质量。严格保护城乡饮用水源,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不上一个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落实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化工企业集中治污等措施,确保丰乐河、横江等河流水质达到环保要求。加快全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抓好烟尘、噪声、渣土等污染治理。推进“三线一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继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基本完成月潭水库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保护与管理。不断创新林业体制机制,统筹生态、经济效益,保护和调动方方面面营林护林的积极性,推进林业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成果。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切实抓好森林防火,争取实施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二期工程。

22.大力推行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大力推行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土地管理,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切实抓好土地整理复垦,积极盘活土地存量,用足用好未利用地。鼓励集约和节约用地,落实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提高土地利用率。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提倡使用环保型产品。开展绿色学校、机关、饭店和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全社会增强节约意识,堵塞浪费漏洞,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八、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3.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快构建以新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项目为抓手的区域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继续抓好省车用仪表及电器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永佳、永新科技园建设。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引进研发机构和先进技术,切实抓好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继续办好网上技术市场。抓好省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

24.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加强基础教育。抓好教育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初步完成城乡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实施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基本建成田家炳中学和广宇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办好一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整合、引进教育资源,加快筹建职教园区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学院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组建初等教育学院。完成**电大扩建工程。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助学,探索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25.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评价、选拔、流动、激励等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推进“311”重点人才工程,进一步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加快构建和完善人才市场、信息、培训“三个平台”,筹划“人才园区”建设,提高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才流动和合理配置。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急需人才,争取在外**籍人才以各种方式报效家乡。

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和谐**”

26.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抓好劳动力市场和再就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做好组织起来就业,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加大对困难群体再就业的援助力度,确保再就业资金使用到位。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7.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改制企业“断保”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确保养老金、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和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加强福利、慈善事业。加大深山区、库区和老区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确保第二批34个村实现整村脱贫。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发展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多渠道加大投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抓好社区队伍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

28.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抓紧编制实施文化大市建设规划。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徽文化研究机构和队伍,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加强徽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认真做好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和徽州古城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扶持文艺精品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抓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徽文化为特色、人文旅游为依托,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开工建设徽文化博物馆、市民健身中心、游泳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积极备战省“十一运”和省第四届残运会。

29.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突出抓好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防疫检测水平,抓好重大传染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工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强化行业监管,保证群众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积极支持新安医学发展。进一步探索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县创建活动,继续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

30.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紧围绕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目标,大力开展“文明**,从我做起”推进年活动,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抓好市容市貌整治。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

31.推进“平安**”建设。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突出对重点领域、行业和重大危险源的排查整改,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抓好地质灾害的预防、避让和治理,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点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经常性“严打”工作机制,确保社会稳定。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重点工作安排篇(7)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成街道综合收入任务。落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在大学本部家属院内建成1个便民菜店的搭载店。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做好街道所属三产网点的管理,调整收费标准增加收入,完成综合收入10万元。

4、发挥数字化管功能,保证系统高效运转。高度重视数字化管的值守、交办、督促、上报等工作,共处理数字化案卷2407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2418件,其中仅11次因处置欠妥而被二次打回,结案率达到100%,保证了数字化市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5、节能降耗和节能减排。依据《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与各社区签订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以低碳体验、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回收废旧灯管等为内容的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节能减排意识。配合区发改局开展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收到了倡导绿色环保和节约电力资源的效果。节能降耗在上年度总额的基础上降低4%。

6、基础设施建设达标和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改善宁卧庄社区、科技街社区、南昌路社区、大学社区的办公条件,将大学社区从本部家属院5号楼搬迁至东岗西路东路2号,办公面积比原来增加80㎡,办公设施全部配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司法所。全面活跃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等业务工作。

7、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市迎检工作。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和迎检资料整理两个主要方面,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在宣传氛围的营造上,做到“四个一”:向辖区每家住户发放一本宣传册子,在每个楼院设立一处宣传阵地,在每个小区悬挂一条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标语,在每个社区组织开展一项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在楼群院落的整治上,做到“三强化”:强化对重点路段、重点楼院和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集中整治,强化对卫生死角、绿地花坛、垃圾收集、楼道广告的突击整治,强化对迎检工作经费合理使用的监督管理。三是在迎检资料的整理上,坚持“一一对照,原件为准,数据确凿,规范齐备”的原则,认真做好《操作手册》中材料审核方面的材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全面记录和反映街道、各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市工作情况,为接受中央文明委测评考核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一手文档材料,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达标。为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组织领导。第二,突出工作重点。第三,加大协调力度。第四,实行责任追究。通过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先后两次顺利通过省市组织的检查验收并得到高度好评。

创新和特色亮点工作

重点工作安排篇(8)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深入学习十精神,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有特色的系列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地税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十精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一是建立组织收入长效机制。固化组织收入措施,强化组织收入预警,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监控。二是增强收入管理把控能力。加大组织收入序时、均衡统筹力度,提高税收预测准确性,加强收入质量实时监控。三是全面提升税收分析水平。定期编制《税源经济分析报告》,反映区域经济运行状况。

3.瞄准重点服务发展。一是服务重点项目。主动对接青奥工程、宁天轻轨、马鞍机场等重大建设项目,支持重大项目推进。二是服务招商引资。主动参与重大经济活动、招商引资项目,提前介入,事前论证,合理引导,积极服务,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三是服务重大事项。积极参与企业上市、改制重组等重大事项,提供团队化、专业化服务。四是加强政策调研。加强税收政策研究,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争取政策资源。

4.抓住关键保障民生。一是实施“税收政策帮促”行动。积极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发挥税收政策扶持作用,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改善民生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大困难企业扶持力度。关注区域困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困难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三是完善社保基金费征缴。强化社保费征缴,提高征缴率;完善基金费征缴,注重公平与效率。四是强化税收政策解读。加强税收政策研究,建立税收政策解读机制,促进税收政策切实有效落实。

二、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深化税收专业化管理改革,不断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

5.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按照“明晰权责、风险引导、专业管理、重点突出、信息支撑”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优化“管事制”模式,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全面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6.优化分类分级管理。按照“抓大、控中、定小”的税源分类分级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落实管理职责,提高管理针对性。一是推进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优化重点税源分局管辖范围,积极应用大企业平台,提升大企业风险应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深化小型微型企业警戒线管理。完善警戒线核定方法,运用小型微型企业警戒线管理平台,科学设定行业性警戒线标准。三是加强个体及零散税源的社会化委托管理。探索委托管理格局下对个体税源的分类分级管理方法,开展个体定额典型调查工作,深化集贸市场国地税联合管理机制。四是实施税收征管预警管理。利用税收征管预警管理平台,探索建立部分行业预警管理指标,科学设置行业指标预警值。

7.突出风险管理成效。一是加强风险计划管理。建立规范化任务统筹体系、多元化的任务应对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成效。二是加强风险模型建设。尝试模型建设认领制,提升风险模型建设水平。开展风险应对案例、风险管理金点子等项目的评比。三是加强风险情报收集。做大税源情报收集体系,利用报纸、网络等公共媒体信息,拓展信息源。四是加强风险应对管理。深入应用大集中风险平台,加强风险应对复审,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提升风险应对效率和质量。

三、巩固法治创建成果,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巩固示范单位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文明执法和规范执法并重,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全面提升法治水平。

8.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一是建立规范执法保障机制。编制规范化工作手册和典型执法案例,加强业务辅导,提升工作规范性。二是推进规范执法示范岗创建。细化创建内容,丰富创建形式、载体,严格考评,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坚持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相结合,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四是加强行政审批改革后继管理。出台《后续管理办法》,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后续监管。

9.强化执法风险防范。一是加强执法风险教育。开展执法案例讲评和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实例教育提升执法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能力。二是开展执法风险提示。编印执法风险提示手册,及时开展风险提醒。三是强化税收争议化解。注重运用和解、调解等方式,加强与政府、司法等部门对接,形成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的整体合力。

10.完善税收执法督察。一是健全内控机制。加强对重大税收执法权、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二是前移督察关口。探索事前、事中督察,变事后督察为事前防范。三是完善监督体系。定期开展内部互审、案卷评审,构筑“四级执法督查”体系。四是拓展督察形式。丰富督察形式、内容,采用延伸(实地)督察,引入外部第三方监督。五是规范责任追究。围绕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优化、完善考核评议指标,严格责任追究。

11.凸显税务稽查效能。一是优化稽查考核机制。强化个案质量考核,突出人均查户量、查补金额等核心指标考核。二是深化专业化稽查建设。探索多元化检查方式,强化稽查软件应用,规范检查标准和流程,试行审计式工作底稿。三是提升高风险应对能力。综合运用内外信息,形成“精确制导”的选案模式。强化重点行业和大要案的查处力度,持续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选择部分典型案例进行公开和强制执行。四是加强税务稽查过程服务。探索建立税务稽查交互机制,注重教育引导,强调柔性执法,积极化解征纳矛盾。

12.推进权力阳光运行。一是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各项制度要求。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公开责任,规范公开的形式、时限、渠道及内容,提高政务公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积极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应用,不断提高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优化服务促进和谐

以纳税人需求导向,以减负提效为着力点,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涵,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打造新时期纳税服务品牌。

13.提升集约化纳税服务效能。一是扩大纳税服务实效性。多渠道收集建议,开展“纳服金点子”评选,规范“纳税人之家”和纳税人学校建设,加强过程跟踪问效。二是规范纳税服务需求管理。以纳税人需求管理系统的运用,实现分析信息共享,加速服务平台的贯通融合。三是打造纳税激励工程。开展年度“十佳纳税人”、“十佳办税员”评选。完善纳税信用等级管理,深化信用等级评价结果运用。

14.建设标准化办税服务平台。一是加强办税功能建设。优化和扩展网上办税功能,推广自助办税机,开通“办税服务厅”微博。二是强化新办税厅建设。探索实施国地税一站式联合办税,努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办税服务厅。三是加强驻外服务点建设。拓展基层分局纳税服务功能,探索建立代办涉税事项制度。四是落实两个减负。优化办税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加强影印系统运用,精简办税资料。

15.拓展全方位宣传辅导体系。一是拓展税收宣传阵地。将纳税服务和税法宣传向社区、就业中心等群众集中区延伸。二是提供在线税收服务。搭建“税企e线通”服务平台,分类提供在线综合、实用性辅导。三是强化岗位实时辅导。严格“首问负责制”,提升前台服务技能。四是推进纳税人自主学习。应用“网上纳税人学校”平台,建立学员基本信息电子档案。

16.打造本土化纳税服务品牌。一是打造纳税服务文化。塑造“茉莉靓影”窗口服务品牌,丰富“茉莉花·源”组织文化内涵。二是统筹涉税服务管理。统一部门受理,内部流转解决,扩展税务服务品牌效应。三是开展纳税人税收诊断服务。定期为特定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税收体检分析报告》,提升税法遵从度。四是完善投诉处理应对。完善纳税服务评价机制,投诉工单实现全过程电子化流转。

五、加强征管基础建设,努力夯实各项基础

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加强税种行业管理,提升数据质量,深化部门协作,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为税收业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7.夯实税收征管基础。一是加强税户管理。规范税务登记信息采集标准,严把进口关,提高新办户质量,探索与街镇共同清理存量户机制。二是严格申报管理。加强对零申报、未申报纳税人的监控,强化对非正常户、预警异常户管理。三是强化欠税管理。推进欠税的分类管理,继续开展“无欠税责任区”创建工作。四是完善发票管理。推进发票综合改革,提升发票管理水平。五是加强基础资料管理。制订税收业务资料管理办法,着力规范非档案类税收业务资料管理。

18.加强税种行业管理。一是加强税种管理。加强旅店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营业税管理,深化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强化所得税清算管理,推进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直接管理,强化城建税、印花税以及车船税精细化管理,推进存量房交易税收一体化管理。二是深化房地产、建筑业一体化联动管理。拓展房地产、建筑业一体化联动管理内容,提升项目管理和甲供材税收工作水平。三是推进以地控税管理。紧扣土地源头,加强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与土地的关联管理。

19.切实提升数据质量。一是加强数据采集管理。明确数据采集分工及责任,完善部门之间联动协作机制,减少采集环节差错数据。二是加强数据过程管理。提升岗位操作能力,实行分层级数据管理模式,减少过程差错数据。三是加强数据应用管理。建立数据审计规则应用及差错数据清理工作机制,优化“外部信息比对机制”,消除实际应用环节垃圾数据。四是强化数据质量考核。明确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强化数据质量情况通报及考核。

20.强化征管质量评价。一是优化指标设置。根据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不断优化评价指标,努力建设“实力征管”。二是加强指标监控。加强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的支撑力度和引导作用。

21.推进社会综合治税。一是不断优化机制。巩固第三方数据交换成果,拓展交换部门,全面推进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工作。二是拓展信息来源。探索从公共媒体抓取涉税信息数据纳入第三方数据交换平台。三是深化联合征管。探索建立国地税“同征同管”新机制,扩展信息交换的范围和深度,试点国地税联合风险应对。探索建立立体式的地方税收社会保障新机制,实施激励考核办法。四是拓展范围。委托国土部门契、耕两税,委托工商部门股权转让税收。

22.强化信息化支撑。一是完善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专业化管理,积极运用现代化移动办公平台。巩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完善互联网集中安全管理。二是提升运维保障管理水平。规范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运作流程,建立信息系统运维知识库,强化人员技术培训。

六、加快税收文化落地,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税、文化兴税、廉洁从税”战略,以税收文化落地为抓手,深化“责任、活力、幸福”地税建设,实现干部综合素质能力、公众满意度、干部认可度“三提升”。

23.推进文化品牌提升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市局文化创新工程,以文化建设深化年为抓手,实施文化品牌提升工程,推进税务文化新发展,提升发展软实力。一是实施理念入心行动。围绕市局文化品牌、理念和我局特色文化理念,组织文化大讨论、征文、竞赛等形式,使文化理念落地生根、入脑入心。二是实施氛围提升行动。实施文化室、活动室、荣誉室、学习室提档升级建设,拓展网站、期刊等文化宣传阵地。三是实施载体创新行动。关注干部精神需求,统筹党、团、工、妇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四是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加强茉莉花•源文化品牌宣传推介,不断总结提升。

24.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扎实推进“三争三创”活动,优化创建载体,创新创建形式。二是强化中层干部建设。开展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实施“科级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三是推进后备干部管理。深化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培养锻炼和考核评价全过程管理,开展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轮岗锻炼。四是优化干部职工管理。加强主流思想引领,探索实施干部综合积分制管理。五是加强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载体作用。

25.推进“人才强税”战略。一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纲要》,推行重点课题(项目)负责制,探索推行部门业务主办制度。二是推进素质提升工程。建立“日题、周学、月训、季考、年赛”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强化案例式、实务操作式等多形式培训,加强“四新”培训,探索“培训项目化管理”方式,开展“优秀培训项目”、“优秀培训讲师”评比。

26.深入推进作风行风建设。一是切实改进作风。深入贯彻中央作风建设新要求,从年头抓起,从细节入手,树立地税良好服务形象。二是实施主题活动。开展“工作提质、服务提效、作风提优”三提升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大走访”、“办实事”、“送温暖”、“解难题”专项行动。三是作好评议工作。拓展内外部评议监督和信息反馈新机制,深化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建设,确保再次获得人民满意单位称号。

2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干部日常教育管理。以《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学习贯彻为主线,强化处分规定警示效能,探索拓宽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渠道和手段,确保整个队伍的纯洁稳定。二是深化廉政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廉政风险、执法风险与税收风险“同步应对”工作新机制,强化科分局风险防范能力,构建“制度+科技+文化”三位一体的大预防格局。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探索制定个性化廉政学习套餐,实施分层分类、因时因事施教。深入推广“清风税廉”廉政文化品牌,开展“十廉”活动。四是拓展监督管理渠道。深化勤廉回访制度,拓展预警网络建设,探索建立以街镇、商会、企业三级“廉政预警直报点”为核心的常态化监督联系工作机制,完善税检纪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五是强化“两权”监督。推进干部廉政承诺制、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

28.着力加强党建工作。一是实施党建创新工程。以“三争一创”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党建创新工程。二是深化先锋行动品牌建设。围绕争创“六型党组织”和党员“六带头”推进先锋实践活动,开展“三亮三比三创”、“最佳党员示范岗”、“最佳服务成果”争创。三是强化党建基础管理。出台考核细则,强化党建规范化考核。四是加强群团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动工、妇、团的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努力提升工会、妇联、团委工作水平。

29.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积极参与系统公务员分类改革试点,推广应用岗位职责规范,探索建立岗位分级分类体系,实施岗位系数差异化设置。二是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改进考核方式方法,优化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完善局长奖励基金、评先评优等制度,加大对争先创优表彰和激励力度。三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开展专业岗位竞争上岗,创新和完善专业团队工作运行机制,探索部分非执法事项外包和社会化协作。

30.深入推进“三型地税”建设。一是深化责任地税建设。积极推进“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示范科所”、“岗位能手”等各类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科、分局建设规律,适时开展科、分局建设经验交流。二是深化活力地税建设。实施“朝霞、彩霞、晚霞”分类激励工程,提供各类展示平台,拓展干部职业发展空间。三是深化幸福地税建设。推进健康提升工程,定期举办健康讲座,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推进职工之家提升工程,探索建立网上图书馆、网上荣誉室。推进员工帮助计划,积极帮助干部排忧解难。按照“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的目标,开展“阳光家园”主题系列活动。

七、全面增强保障能力,展示地税新形象

以入驻新办公大楼为契机,全面提高行政管理、行政效能和综合保障水平。

重点工作安排篇(9)

三、推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科创中心重要支撑。一是依托德胜精细化工研究院,建成功能高分子材料检测中心,针对新材料和化工企业开展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性能测试、质量检验等服务;二是依托省交通学院,建成“省交通科技服务中心”,目前正与交通学院积极对接洽谈,中心建成后将为市乃至全省提供交通及汽车领域的科技咨询及技术服务。

四、推进与科技中介机构的合作,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有益补充。当前,部分辖区企业虽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实力,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但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专门科技工作人才的培养,导致在申报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等工作中因受申报材料水平限制,始终难以获得各级资金扶持、奖励。为此2016年计划与上海精晟知识产权有限分公司、省科技咨询中心德才信息咨询公司、道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3家科技服务中介合作,在我局的监管和协调下为驻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专利运营、分析、专利预警等服务,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激发自身潜力。

五、设立市专利运营基金,保障科创中心资金链。通过我局积极协调,天津鑫茂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市知识产权局达成初步意向,决定共同设立市专利运营基金,由市知识产权局先期出资500万,作为引导资金,以1:20的比例撬动社会资本,在3年内达到1个亿规模,保障企业专利运营经费,保证成果转化有效实施,增强专利申请意识,力争2016年底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同比增加10%。。

六、确保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网络平台正常运营,是科创中心建设重要一极。基于中心,建设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网站,汇聚省、市、区和西安科技大市场的知产权资产,开展网上专利交易、评估,开辟成果转化新途径。该平台于2016年2月底前正式运行。

七、优化完善创业平台,丰富科创新中心建设多样性。扎实推进鑫茂众创平台建设,指导“鑫茂创业吧”为创业者提供金融、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等全方位软硬件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发展的苗床。指导梦启青年创业园申报泉城众创空间创客平台,成为大学生等草根群体创业实现梦想的温床。

重点工作安排篇(10)

1.杜绝各类伤亡事故。全年不发生各类人员伤亡事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生活、交通、消防等)。

2.遏制险性事件、防范责任事故。全年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险性事件,不发生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的火灾和设备事件,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发生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其他责任事故。

3.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坚持“提前想到”的安全防控理念,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实行重大隐患领导分工负责和挂牌督办制度,杜绝因重大隐患的存在而受到惩戒。

4.规范安全投入管理。建立安全投入长效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预算)、管理、使用制度(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养护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杜绝违法行为。

5.严防安全生产失信惩戒。杜绝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而被国家有关部委实施联合惩戒和纳入“黑名单”、

6.配齐专职安全人员。。依据上级单位相关文件,切实抓好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包保责任、班组工前教育、一线员工收入与安全行为挂钩、重点管控、安全许可、应急救援、专职安全人员配备等工作的贯彻实施,确保全覆盖、真落实、见实效。

二、安全工作总体思路

根据市安全管理相关规定、上级单位工作要求及高速公路自身的特殊性和政治敏感性,安全养护部提高思想站位,将安全工作定位至精细化管理,总体思路分为四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化;

第二阶段---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

第三阶段---达到安全管理精细化;

第四阶段---形成安全精细管理常态化机制。

2021年安全工作以上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集团《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为主线,以“杜绝伤亡事故、遏制险性事件、消除重大隐患”为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关口前移、隐患即是事故的管理理念,以管控风险为主要切入点,以隧道安全应急管理为主要任务,将本年度定位为“安全筑基年”,分为三个中心任务来推进安全工作,一是建立制度体系、责任体系、风险和隐患两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五大体系,搭建安全管理总体框架,筑牢安全基石;二是过程中扎实开展责任落实、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及各项安全管理活动,在年底实现交通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三是切实做好重大活动及恶劣天气的安全保畅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三、2021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一)落实制度体系建设

以上级单位下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评价管理办法》及等各项制度、办法为导向,结合市交通委、应急管理局相关规定及公司运营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剖析分解,制定适用于运营期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规章标准,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达到安全制度全覆盖,扫清安全管理盲区,理顺工作流程。计划3月底前完成本项工作,总办会研讨后下发执行。

(二)落实责任体系建设

1、明确全员安全责任。按照《安全生产法》及上级单位要求,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划分各部门、各中心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编制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并完成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的分级签订工作,形成安全包保责任台账;对于服务区经营单位和加油站经营单位交叉作业的现象,组织签订三方(公司机关、服务区、加油站)安全生产协议,进一步细化责任划分。

2、强化监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对安全责任落实的监管分月度检查和过程监管两种方式。一是安全养护部每月对各一线机构及合同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二是对每个中心指定一名安全养护部管理人员对口负责,参与中心及合同单位的安全会议、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及应急演练,对其相关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切实保证全员安全责任时刻落实到位。

(三)落实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两体系建设

1、全员参与风险评估工作

根据上级单位安全风险工作管理要求,建立安全风险调度机构,指定安全风险调度,负责公司安全风险的收集、辨识、告知、防范等工作,发动全员参与风险评估工作,要求各中心主要负责人(主任、副主任)、管理员、安全员每月每人至少识别1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并上报安全养护部汇总;各合同单位每月上报不少于3条安全风险。各中心及合同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核实本单位上报的安全风险,确保风险信息真实准确。安全养护部根据汇总的安全风险信息及相关专家意见,于4月底前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情况修订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手册》,确保风险识别到位,评估准确,控制措施有效。

2、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根据市交通委及上级单位的相关要求,各中心及合同单位根据安全养护部下发的《隐患排查清单》,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单位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上报安全养护部,并将未整治完成的隐患在“隐患公示牌”予以公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根据本单位隐患排查公示情况,及时跟踪直至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安全养护部联合其他业务部门,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对各中心及合同单位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开展各类安全检查

安全养护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一次月度安全检查,根据上级单位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特殊时段开展专项安全检查,采取不通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的方式进行4次突击检查,全面有效的监督各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四)落实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1、落实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考试合格后方准予上岗,各中心及合同单位安全员要建立本单位全员安全培训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2、安全养护部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每月计划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其中2次聘请外部专家进行专业知识及安全运营经验教育及分享。

3、安全养护部建立专门的班前安全教育微信群、QQ群,实时监督开展班前教育,联合运用执法记录仪留存班前教育视频音像资料,同时充分利用教育培训平台软件,要求班组接班前每位成员进行5道安全题目的小测试,起到加深安全印象,深化安全意识,切实做到提前告知风险、提前防范风险,杜绝“三违”作业现象的良好效果。

4、安全养护部利用教育培训平台软件,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安全培训考核,考核成绩80分以下60分以上的需经过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考核成绩60分以下的员工,安全养护部会根据情况上报公司申请换岗。

5、根据上级单位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全员持证上岗工作:

(1)公司领导班子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参加集团统一组织的安全“三类人员”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安全证书。

(2)公司各部门、各中心主要负责人(主任、副主任)、管理员、安全员参加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的安全人员考试,获取安全培训合格证,本项工作计划6月底完成。

(3)做好机电人员、机械操作手的证件复审工作,杜绝特种作业人员出现无证上岗的现象。

(4)强化对养护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管,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求其立即进行更换。

(5)积极响应应急管理部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改革,充分调动全员考试取证,强化安全理论知识。

(五)落实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 第708号,第十条规定。计划整合清障救援单位、养护单位及路产中心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明确成员及分工,完善值班值守制度,并适时组织救援培训。

2、完善应急预案建设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于3月下旬完成公司综合、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4月中旬完成预案的专家评审并正式行文下发,4月下旬在交通委及应急管理局完成应急预案体系的备案工作。

3、开展应急演练

安全养护部计划于4月份和9月份分别组织开展2次重大活动保畅方面的应急演练,于6月份安全月期间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的应急演练,以隧道火灾应急处置为主题,邀请交委、消防、交管、医疗及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开展。

各中心及合同单位需结合运营管理实际情况,每季度组织进行一次专项应急演练,并在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总结,报安全养护部备案,安全养护部根据应急演练评价总结,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完善,三年完成一次修订。

4、加强联动,强化应急机制

安全养护部着力构建安全应急共管体系,深化与交警、路政、消防、医疗、地方政府等各方的应急联动机制,积极沟通协调,力求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长期勤务联动,共同开展应急演练和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方职能优势,切实打造安全畅通的高速公路运营态势。

(六)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标准化建设本身即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亮点,年度交通部逐渐将此项工作列为半强制性要求,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将会影响企业信用等级,安全养护部在完善体系建设,并确保运转良好的前提下,于本年度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工作,以此激励公司安全工作趋于规范化,规范的管理更能有效规避各类不必要的风险,计划9月底完善资料后提交申请,11月底力争完成达标。

上一篇: 高级护理论文 下一篇: 乡食品药品安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