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导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3 05:39:47

药学导论论文

药学导论论文篇(1)

作者:徐晓伟 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

传统中职药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唯知识”的教育模式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评价学生的尺度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程度为主,这是一种“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当代社会要把科学技术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作用,而对于以培养医药行业生产和经营第一线人才为目标的中职药学教育来说,“唯知识”教育质量观的导向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予以改变,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劳动技能为主体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虽然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药”关乎人命,光掌握远远不够,还要能应用到临床中。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导向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自学能力的培养[2]。如药物化学的结构式尤其是一些立体结构,很难用黑板板书描述清楚,利用多媒体就能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不仅节省时间,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中职药学教育办学方针,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职药学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就业观,促进中职药学教育教学与药学服务、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紧密结合,培养作风严谨、操作规范、尊重科学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大多数药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教学岗位,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3]。兴教之道在于师,中职学校又有别于普通高中,专业教师应定期到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事业单位实践,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服务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只有教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实验课中得到提高。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校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中职药学教育师资队伍。

新形势下积极创建各种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现状,以初级药士考试大纲为依据,在教学上将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机整合,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性和目的性。如将解剖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天然药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合并为基础知识模块,将有机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合并为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将药理学与临床药物治疗学、医院药学概要、病理学合并为专业知识模块,将药品市场营销学、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合并为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另外,为了更充分地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开展学分制改革,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转变教学理念,做好学生技能培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是我国药学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重要任务[4]。药学教育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完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和促进。学校要遵循“文化课服务于专业课,专业理论课服务于技能操作课,技能操作课服务于工作岗位”的原则,探索并有效调整文化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合理缩短理论课教学学时,加大学生实训、实验课课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社会需求,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将来就业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加实验、实训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职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应积极引进大批先进实验、实训设备,建造一大批高水平和高仿真的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在高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训练。通过2—3年的“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达到学生毕业时的“零距离就业”要求。

药学导论论文篇(2)

教学与科研的互利

药学导论论文篇(3)

2讨论

本组数据显示,在目前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已经从过去的主要面向医疗单位,转变为医疗单位、生产企业同等重要,并向经营企业扩展。所以,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教学计划逐步调整到医院、药品生产、药品经营等多领域就业岗位兼顾的方向,这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类专业培养要求的“宽口径”的特点。因此,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对课程中重点知识及时调整、并对教材中未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补充显得尤其重要。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是把“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宽口径”专业。改革调整专业应研究培养目标与主要课程设置的对应性,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并按专业大类组建多种课程模式。核心课程是一个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确保人才质量与规格的关键,也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1]。药学专业建设应着力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以药品生产能力、药品营销能力及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等核心技能的提高为职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特色[2]。在云南省内,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是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与省外多数学校药学专业就业领域基本一致[3],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是药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认知中的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正在不断增加,药事管理与法规、临床医学概论和临床药物治疗学三门课程,在传统药学专业的课程中并不重要,但本调查显示,面对今天的药学人才就业市场,其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传统药学专业中原有的部分核心课程。

药学导论论文篇(4)

CHEN Haixia CHEN Zhongqin

Tianjin Key Laboratory for Modern Drug Delivery & High-Efficiency,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all-English curriculum of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s, an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case-based practice" is put forward, which could change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pattern and prompt the reform of all-English teaching model.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changed,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case-bas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coul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rous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autonomy of students, and finally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such as problems analyzing and solving abilities. Ultimately,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intern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the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 Teaching reform; Interactive discussion; Case-based practice

《天然药物导论》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成为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专业的重要策略。为提高药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我国药学教育也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全英文授课项目[3]。全英文授课项目是适应药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药学教育国际化的步伐[4],促进高校及学科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因此对《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进行改革有助于实现培养国际化药学人才的目标。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教学课程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英文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交互式”讨论和“案例式”实践的教学环节,为进一步课程创新改革进行初探。

1 既往本课程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天然药物导论》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延续之前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件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够,实践学习能力较薄弱,且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我院该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已有两年,该模式虽然对于提高学生英文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阶段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且学生独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锻炼较少,整体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教学改革过程阐述

现以“交互式”讨论教学模式中的“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为例,阐述其在《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中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之前,将下一阶段要讲授的天然产物根据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等特点划分不同主题。如根据结构特点划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等(表1),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例,整个教学改革过程包括以下几部分:①教师公布主题;②学生分组并选定主题;③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并制作PPT;④不同小组讲解PPT并相互提问交流;⑤讲解效果评定及打分。教师公布主题后,课后为学生分组或学生自愿分组,每组3~4人,每组获得一个主题(此处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例),同时由学生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资料汇总。在下次上课之前每位组员先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并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手段、结构鉴定及生理活性、临床应用举例、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知识(每位组员分配1~2项内容进行查询),然后将其整理成PPT并由组长做最后的归纳总结,形成课件PPT。在任务分配、资料查询和PPT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并在PPT最后一页标明每位小组成员负责的部分。

在教师讲授黄酮类化合物主体内容之后(安排1~2节课时间),选定2~3组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题的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PPT课件内容,全班同学根据内容提问讨论。根据讲解内容的丰富性和逻辑性、语法的正确性、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PPT制作的规范性等指标评价每个小组的讲解效果,由学生交流讨论后打分(占30%),教师对其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后打分(70%)作为小组此次PPT讲解的最后成绩,小组内成员的成绩由各自负责的部分决定,组长和进行讲解的学生可适当额外加分,以此鼓励每位学生积极自荐组长或讲解员。每个学期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举办5~6次PPT讲解活动,每次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

2.1 引入交互式讨论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交互式教学”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克萨于20世纪70代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以支架教学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5],即学生自我学习和教师支持帮助学生学习的交互过程。张欣[5]和韩汶昕[6]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Datta等[7]在本科医学课程中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结果发现,接受交互式教学方法的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学生和教师的“交互”次数也有所增加。实践证明将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弥补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不足[6]。在交互式讨论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知识的启发者和指导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重交互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现将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采用以下方法实现。

2.1.1 采用“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 “主题导入”是一种教师利用“主题”的形式将学生“导”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8],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使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主题导入”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教师“导”的部分,又要考虑学生“入”的过程,因此采用“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将更好地促进“交互式”讨论的进行。Cole等[9]研究发现,在医学教学中采用主题讨论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量增加,同时生生交互过程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教师根据天然产物的化合物类型及结构特点划分不同主题(表1),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主题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同一主题下天然产物的结构特点、提取分离方法、主要生物活性、临床应用举例、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小组成员课堂交流后,课后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后制作成PPT进行组间学习交流,最后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与学生再进行交流沟通,补充生生交互讨论结果的不足。

2.1.2 采用“PK式”教学方法 PK式学习模式属于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有效的学习小组,利用小组内部的合作以及小组之间的竞赛竞争,实现生生互动,在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个人学习效率[10]。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入组间竞争机制,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1],PK式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效果显著[10,11]。

将PK式教学方法引入《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教学中,结合天然药物课程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由教师提供一些科研实例,让学生个体之间或小组之间进行交互讨论PK,为自己或本组的观点提供论据。在查阅资料准备论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天然药物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全英文授课的特点,令学生不得不思考一些新型的陈述方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此,采用PK方法,可以实现学生个体交互、小组交互以及PK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讨论的目的,同时此模式可以营造学生积极参与及主动思考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2.1.3 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讨论方法 “探究式”和“开放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先前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通过体验、发现、探索、协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12]。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重点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授课之后,可要求学生充分预习下次课程的课件内容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下次课程将会介绍黄酮类化合物,教师可让学生在校园里观察一下,有哪些植物体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提取方法以及主要生理活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在下次授课之前,由教师根据章节内容及性质特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自己的独特观点,并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针对有问题的知识点着重讲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随时提问一些开放式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不同章节内容时,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采用学生分组进行全英文讨论方式,对开放性问题回答积极和讨论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设计“案例式”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培?B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3]。近年来,案例式教学方法正逐渐引入医学实践教育,如临床检验[14]和法医毒理学[15]教学以及药学实践教学[16-17]的改革中,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案例式教学使得学生在研究案例过程中处于一种自己主导的、有压力的氛围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18]。

为激发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导论的兴趣,笔者结合该专业及学生特点,提出并设计实践案例供学生学习讨论,现举例如下:

案例1:以青蒿素、紫杉醇等典型天然药物为实例,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并掌握该天然药物的来源、提取、分离纯化、药理活性研究、药物剂型与分析试验、临床研究等。并从整体药物研究历程的思路出发,将资料整理成PPT课件,为其他学生或小组进行讲解,在讲解结束后,教师对其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指导。

案例2:通过案例1相关设计锻炼之后,教师可提供一种新的资源,以“新药研发”为导向,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路,并提供从该新资源中研发特定生理活性药物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药物研发设计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全英文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2.3 考试方式改革

目前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还是以传统考试方式为主,通过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来通过考核[19]。此外由于全英文教学还处于初步探索,考虑到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考试内容只是考察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较少,使得考核内容难免比较僵化和局限。以上成绩考核方面的不足主要在于缺乏过程性考核理念的加入和深化,而过程性考核可以使考核方式多元化,丰富考核内容,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的考核[20]。

本次课程改革主张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闭卷考核方式或闭卷考试辅以开卷考试为主的成绩考核模式,在其基础上增加阶段性考核方式及实践能力考核,重点考核交互式教学效果及学生设计实践方案的能力,突出药学课程的特色,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2.3.1 增加阶段性考核 在一些章节结束之后,根据所讲的内容设计一些简短的选择、填空题(20~30题)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考核,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为可为教师后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调整提供依据。

2.3.2 加强过程性交互讨论学习考核 由学生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习后,根据化合物特征,自主设计课件PPT并进行讲解,针对课件讲解及回答问题情况,

由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将最后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列入考核内容,从而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有院突?极性,避免出现总是依赖于最后卷面成绩的侥幸心理。

2.3.3 增加实践方案设计能力的考核 由教师给定一定范围的主题,通过交互讨论,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查阅文献,撰写相关英文综述论文;制定创新性试验计划,鼓励学生与老师、同学交互讨论,最后自主设计并实践实验方案,由教师评定成绩,计入总成绩,培养学生交互讨论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药学导论论文篇(5)

转变教学方式. 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把药剂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角色互换. 选择适宜内容,让学生上台讲课,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备课、上课、总结和归纳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会备课、制作课件,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 采用对比法授课.

“药剂学”中的许多剂型既有差异也有相同点,采用对比法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剂型的特点和要点. 如在讲气雾剂、粉雾剂和喷雾剂等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讲授;在讲散剂、颗粒剂的特点、概念和质量评价等内容时,则可借助对比(和片剂对比)法,更便于记忆.

药学导论论文篇(6)

1.1信度考试的信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反映考试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试卷的信度与考试结果受随机因素影响程度呈反比,信度的高低能保证学生考分真实可靠。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卷信度>0.50表明信度好,>0.80信度很好。信度系数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公式计算[2]。α=(k/k-1)(1-∑Si2/St2)(其中: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考试总分的方差),α的范围为[-1,1]。本次试卷信度为0.53,可认为该试卷的信度良好,考试成绩可以信赖。

1.2难度试卷的难度系数P采用平均分方法计算,即P=x/W(x为学生的平均分,W为试卷的满分)。两个班级总人数为481,平均分为69.4分,难度为0.69,一般认为P值介于0.4~0.7之间,试题的难易程度较适中,该考试试卷难度较为适中。

1.3区分度将考生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把成绩列前27%和成绩居后27%的考生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2组每题的难度,即PH和PL,则D=PH~PL(又称两端法)[3]。结果显示,本次考试区分度较好,能够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区分开。本次考试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表1。

2ICU班与普护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总体情况对比ICU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45~98分(73.10±10.99)分,全距54分;普护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39~96分(67.30±10.81)分,全距57分。结果显示,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考试成绩总体优于未采取教学改革的普护班,见表2。

2.2各类型得分情况对比通过对比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的得分情况,发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在各个题型平均得分高于普护班。

3讨论

3.1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卷面成绩显示,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各题型平均分,ICU班明显优于普护班,表明进行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以后,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用药护理过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等方式,提高了护生学习护理药理学的兴趣,激发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护生初步具备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能力及用药监护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物知识咨询、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质量检查、配伍禁忌检查的能力,为步入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今后,可以进一步将改革成果普及到所有的护生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药学导论论文篇(7)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  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

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

3.4 增加处方分析类型的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药学导论论文篇(8)

临床药学是随着药剂学、药理学和治疗学新理沦、新医学论坛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药学分支学科。我校的临床药学专业尚处于初步阶段,药学专业(临床药学方向)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本科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对于临床药学这样理论性、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控制对于完善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毕业生和高水平的人才更加重要。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很多环节,如选题、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优等[1]。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药学教师,每年带教2~3名毕业生,对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十分关注。既希望能够选择优秀的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又希望有合适的课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选题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紧张,几乎没有更换课题的充裕时间,一旦确定题目就要勇往直前的完成[2]。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为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1 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双向选题

通常情况下,以什么研究方向为题,有导师指定,也有自己选择,不管怎样,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定的课题,导师也要介绍需要查阅参考资料;导师如果给予学士更大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要把握方向,随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总体来说,选题按照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必须做到双向选择。目前,我校利用教务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课题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化配置。对于网络双向选题,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兼顾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题目。对这些题目是有基本要求的,学校先要初步审查才能让学生来选择。比如要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等。然后召集毕业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期间,教师和学生要多次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度计划等,让学生对所做的课题初步形成清楚的认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取消第一次的选题,重新再选。最后,教师同意选题,学生才能开展课题研究。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结论开放性的选题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空洞。药学专业下细分包括五大学科方向: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结合临床药学实际,还应该包括以及医院药房、临床药学等[2]。所以考察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发现,覆盖面非常广。如此多的研究方向,如何集中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关键是要保证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灵魂与基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医药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课题不能因为本科生实验时间短,基础底,操作能力差就降低要求。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验证性课题只适合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来用,而毕业论文不同。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启发和可以探讨的[3]。部分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等部门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和指导。

3 调整集中式进行的毕业论文,改为全程式培养

目前毕业论文与考研和就业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在时间上的重叠。尤其是就业工作。学生就业压力的,经常参加面试、试工,无力全心投入课题研究。针对考研的学生还可以避开考研复试时间,合理安排实验进度。总之,可以考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毕业论文由集中式进行改为分散式操作,也就是实施毕业论文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将毕业论文工作要贯穿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4]。这样最后一个学期的任务只是对前段的工作总结,并水到渠成的完成论文的写作,简单开设一些科研课题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者增加工作前的实际操练。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考研学习,去解决就业问题。从我们的部分实践来看,具体来说就是从二年级开始指导学生选题,同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将创新活动与毕业论文工作结合起来,尽早接触和开展科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来选择题目,也有助于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长抓不懈。在选题环节,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推进和改善网络双向选题系统;要继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且逐渐扩大全程式培养学生试点,尽早选题、尽在开展科研活动,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闫爱春,郭敏杰,刘俊义.浅议毕业论文的组织和指导[J]. 药学教育,2003,19(1):30.

药学导论论文篇(9)

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在专科期间已学过,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复开设,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教学模式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通过分组,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在校时间较短,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相互间缺乏了解,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因此,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网站上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作者:何昱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药学导论论文篇(10)

以2013年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为研究对象,共80篇。

1.2研究方法

从论文类型、研究内容、作者地区分布等方面对80篇会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论文类型分布情况

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占43.75%,调查分析性论文占22.50%,其余为综述和实验性论文,未有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疾病治疗的个案报道。可见,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以理论探讨性论文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应用在中医临床的具体实践性论文较少,这与中药临床药学目前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2.2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80篇会议论文中研究内容除中药临床药学浅论最多外,还有中药用药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动学、中药煎药及临方炮制、中药说明书及包装、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等,研究内容较广泛,涉及研究领域也较多。但是,涉及中药药动学、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的论文较少,且多以理论探讨性和综述性论文为主,缺少开展上述具体研究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性论文。通过统计还发现,在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生物利用度监测等方面未有相关论文。

2.3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80篇论文的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较广,但投稿数量最多的为会议主办地广东(31.25%),其次为天津(18.75%)、北京(16.25%)、河南(10.00%)、江苏(8.75%),其余11个省市只有1~2篇,投稿数量均很少,另外还有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山西、辽宁、福建、浙江、、宁夏等10多个省市未有论文。

3讨论

3.1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临床药学工作也成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的临床药学工作多以化学药临床药学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较少,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较多,而实践性论文较少。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一,目前还未建立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也未有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使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其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目前在我国尚无一名正式的中药临床药师,也没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过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或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现在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多为受传统中药学教育的中药师经简单的临床药学知识培训而来。传统中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药饮片鉴定,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药学人才[2],他们往往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理等知识,导致难以胜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此外,还存在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本身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不够等因素。鉴于上述原因,大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均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次会议论文中也有不少,如有2篇论文对中药临床药学概念、主要任务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有的论文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出发,从思想认识、机构建立、编写资料、信息服务、中药调研和处方分析与点评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有的论文就中药临床药师的定位、工作内容等作了深入探讨;有的论文探讨了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有的论文还深入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中的中药处方点评的科学化、系统化实施要点。此外,有的论文还从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医疗机构的培养安排方面,对临床中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及完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中药师培养模式。上述会议论文中一些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本次会议首发的《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对指导建立一套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甚至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因此,本次会议论文中占多数的理论性文章为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内容、方法等有初步了解,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

3.2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有利于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狭义来讲,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从广义上说,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上述狭义研究内容外还包括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中药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监测、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之间及中药+化学药之间的配伍、中药处方点评、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循证药学、中药调剂与煎服、中药临方炮制、中药临床试验与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4]。从中药临床药学本身定义及其内涵外延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必然会是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从本次会议论文的内容分布情况看,虽然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在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仍然不够,且有些领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应积极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细化、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3.3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提高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正处在一个研究探索阶段,开展过程中肯定也会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使中药临床药学更好的发展,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其存在或碰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正是以此为目的而召开的。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有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3个省市。虽然本次会议论文投稿数量较多,但仅分布在16个省市。由此可知,各地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薄弱,缺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认知度,强化医务人员的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邀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较低或未有开展相关工作的地区医院代表参加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学术活动,促进上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以带动该地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国中药临床药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上一篇: 行政会议管理工作计划 下一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