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8 16:16:33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

先说一下我刚来单位时的想法和对自己的预期:学东西,是首要的,不论是他人这么认为,我自己也不否定。我自己给自己的规划是:根据我身处环境和所在部门来选着学习的东西,学习的程度是,从整体上做到宏观认识,应用时有章可循,具体部位可以有法查找。

现场实习的一个星期是我现在记忆非常深刻的一段时间:了解和理解工人师傅在怎样的工作环境中执行怎样的工作任务,并自己亲手开始插入工作的行列,在这里我没有工作多少内容,学到某种技术是肯定谈不上,但我这段时期认识到了一个冶金建设项目需要的是专业的工人师傅,周到的跟班队长,系统而有程序的技术指导人员,还有最重要的是全面而细致的安全意识。

之后,就是在分公司机关经营部了,一直到今天。在这里,我的环境变了,不再是厂房,而是办公室;工作的对象也不在是现场的实物,而是一套一套的图纸和一条一条的工程量清单。放下焊枪拿起了笔杆,开始算起工程量,给施工单位做起了工程结算。因为我们经营部主要基本任务就是要做工程预结算和投标的,所以我边做边学预算,并了解有关招投标的事物和工作流程,还不时借机会和我们部长出去参加投标工作,我也在其中伴一小小的角色。在此过程全靠周部长的细心指导,我非常感谢。

到目前为止,我已基本融入了我们部门,也上手了,开始自己独立完成一些领导布置的任务,在此就说说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吧。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部门有土建、电气、钢结构、机械和机动管道这几个,我就是机动管道的了。负责目前结算工程的机动管道方面,包括管道和相应设备的安装、防腐刷漆、保温的工程结算。我还要做的是不时的机装的检修结算。除了结算还有就是参加投标工作,包括买投标文件,清点文件,通过工程量清单套价做预算,最终汇总各专业得出投标报价,开标,答疑,议标,中标后签订合同等等;还有一任务忘说了,我们单位总部要求的erp,我们部门也在做,我也参加在其中,现正在打头阵。就是因为erp我才从现场调回机关的,这可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啊。

六个月,一路走来,有很多工作,有很多快乐,也有很多感动!正如我们周部长的一句还“快乐着工作,工作快乐!”今天虽然谈工作,但我觉得工作离不离开生活,生活也无法离开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生活而生活都是不正常的。在此我非常感谢我们办公室里的各位,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在我工作迷茫生活困难时的帮助!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2)

我于2013年3月参加工作,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怀揣着梦想踏上充满未知的道路。路桥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行业,风吹日晒,还要到处跑,而且又需要细心工作,所以没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精神是不成的。资料和预算工作虽说不上搞科研,但也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好用来比喻资料工作,而“一子错,全盘皆落索”又正好用来形容预算工作。

从拿到图纸到图纸会审,认真的查看每一个部位细节,核对数据,思考施工步骤方案。做到脑中有图。组织图纸会审。协调交换与业主、设计、监理各方意见。进入工程开工,认真了解每一个部位施工细节,按设计图纸要求,严格编制本专业施工方案,对关键点编制作业指导书,监理单位确认后执行。同时在施工准备过程中对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班组对所施工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按施工规范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做好班组自检、复检、专职检“三检”工作,同时做好分部分项质量检验评定记录、隐蔽记录及相关质保资料。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应用于工程。

我认为,工作中必须要做到:能吃苦、能干活、能奉献、能忍耐,这样才能有收获、有提高。一年的工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应对困难,怎样做好工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又还原到生活中,一年多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过程式的转变。在工作中我认识到我要学习很多东西,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勤学好问,适时地对自我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潜力的同时,弥补自身的某些不足。

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加强学习。平时注意收集有关现行的资料文件,并加强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自我的工作效率。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把工作做的更好。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2

一、推行试车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武汉乙烯项目概况

中石化武汉分公司8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下简称“武汉乙烯”)是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65.6亿元。包括9套主要生产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计划2012年12月底建成,2013年3月投料试车。我们以 “四零一文明”为目标,坚持 “少投入、多产出、少排放,适时投入、快速产出、合格产出” 的原则,严格控制试车成本,努力提高试车效益。

2.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用来合理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武汉乙烯投料试车全面预算管理的对象是装置从中交到试车成功期间的投入及整个试车期间的产出。我们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投料试车工作统一规划、协调,对各种资源进行整体优化,对试车成本实行有效控制。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是以总体试车方案为基础,将试车投入,以货币的形式把量、本、费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整体优化各种资源,实现试车成本最低和效益最佳。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是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调动各单位控制试车成本的积极性。

二、推行试车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措施

1.以试车需求为起点编制总预算

我们认真学习国内同类新建项目试车的成功经验,结合武汉乙烯试车实际情况,比选试车所需的各种资源消耗数据,按照武汉乙烯总体试车方案编制试车总预算草案。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总体试车预算草案,对总预算草案进一步优化。这样,以总体试车方案中资源需求的原始提报为起点,以预算项目主控部门为中心,采取“总体试车方案中的资源需求试车成本预算需求归口分级审查和优化业务汇总预算编制财务预算编制资金预算”的流程,向前收集原材料、辅材、动力及其他消耗需求,充分进行物料能耗平衡,采用“先上后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方式反复优化,汇总形成武汉乙烯试车总预算方案。

2.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明确职责

大型乙烯项目原始投料试车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以内控业务流程为主线,通过ERP系统和内控制度,把投料试车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个人。由内控业务流程的主管人员负责相关制度的收集、修订和完善,考核制度的执行等,使每一项业务流程有唯一的主管部门,每一个流程关键控制点有具体的负责人,形成高效试车预算责任体系。对所有试车预算项目确定机关主控部门和基层责任单位,完善内部试车预算管理体系和试车运行机制。将试车预算中心由财务部门前移至机关专业管理部门,既能增强专业管理部门的自律意识,有利于机关专业部门间的预算协调,调动各专业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基层责任单位试车预算的执行力,使试车消耗得到有效控制。

3.从业务层面抓好重大费用控制

我们知道重大费用占据试车成本较大比例,控制重大费用就是总体试车方案优化和试车预算控制最为关键的过程。因而,我们控制重大费用重点从缩短试车时间和减少试车物料消耗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创造条件实现深度“倒开车”,改变以往靠裂解装置投料产出合格乙烯,再往下游输送打通全流程的做法,外购乙烯先对下游装置进行实物料试车,缩短项目整体试车时间。如聚丙烯、芳烃装置可以依托现有炼油厂的资源先行试车;聚乙烯装置和丁二烯装置靠外购乙烯、混合碳四实现提前开工;其余装置尽量依靠现有炼油厂资源或外购物料进行先试车。二是合理衔接辅助装置与主体装置开工进度。如热电联产装置煤耗是试车费用大户,我们在保证主体装置开工前平稳供汽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与主体装置试车的时间间隔,减少中间过程煤耗。三是合理重复利用试车物料。如聚合装置试车粒料、粉料可以逐级降等重复利用;机组油运油回收利用等,减少开工物料消耗。四是合理衔接好基建用电和生产用电,降低电力方面线路占用和使用费。

4.利用ERP功能进行试车预算分析

我们可以分装置建立内部订单,归集各装置自中交到试车期间预计发生的费用,在试车总预算框架下分月度下达到各单位。我们再利用ERP预算模块对执行单位的费用支出进行实时监控,对于达到当期预算95%的单位,ERP系统发出黄灯警告;对于超出预算的单位ERP系统将发出红灯警告;对于大幅超支单位ERP系统除发出警告后,还将进入锁定状态,无法正常过账。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同时,还可以利用ERP穿透查询功能,对试车预算进行多角度分析。首先,ERP系统由预算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集成,可以在业务开展的同时实现多角度动态预算分析,弥补了事后分析的不足。其次,ERP系统储存了大量生产运行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如原材料、动力、“三剂”等消耗集成的数据,有利于各种数据对比,分析试车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差异。最后,可以利用ERP的穿透分析功能进行数据追溯,即对某一汇总数据,进行层层追溯,甚至能得到构成汇总数据的各明细原始数据。这样就可以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解数据背后的真象,对实际费用和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差异,及时调整。

5.注重试车全面预算管理的宣贯

武汉乙烯作为新建的大型项目,其原始投料试车过程参与人员众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我们只有全员高度重视试车预算,用好每一分钱,才能保证试车预算执行效果。为此,我们在推行试车全面预算之前,必须注重开展宣传和教育,让所有员工都理解“今天的试车成本,就是明天的还贷”,明确自己岗位在试车中的作用,以及要“控制什么?”和“怎么控制?”等,自觉按预算指标控制试车消耗。

6.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

我们要建立科学的投料试车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抓好日常试车预算考核,把试车预算管理与现有的绩效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试车期间以试车成本考核为主要考核权重,用试车考核结果来决定单位月奖总数,鼓励员工控制试车成本。其次,设立试车重、难点专题攻关小组和重大试车费用单项奖励制度,对于目前电耗、煤耗、原料消耗,以及乙烯裂解装置从投料到产品合格时间、下游装置“倒开车”深度及其“倒开车”的物料消耗、初始产品合格率等重大预算项目,按照“确保、力争和奋斗”三个层次目标设立台阶奖,可以考虑按照责任单位所节约成本的一定份额进行奖励,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第三,建立试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考虑到试车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把试车安全作为试车考核的否决指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试车前签订试车安全责任书,对于试车中出现火灾、爆炸、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造成企业和员工重大损失的实行否决,并追究相应的责任。

三、试车全面预算应注意的问题

1.要与总体试车方案优化互动

我们知道,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投料试车总目标,基础是总体试车方案,途径是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来控制试车成本。这就要求我们把预算管理与总体试车方案紧密结合在一起,试车预算方案修改必须与总体试车方案优化互动,按总体试车方案对试车预算方案进行修改。同时,试车预算的有效执行也保证了总体试车方案的执行。

2.要做到以财务为核心全员参与

武汉乙烯的试车预算草案在总体试车方案的基础上,应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全员参与,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编制完后,还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分级审核和优化。我们首先在预算编制环节让员工多参与,使预算容易被员工接受,减少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多与员工进行互动,克服预算执行中的困难;第三在预算评价时多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员工一起追溯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试车预算管理。充分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使各种预算指标成为员工试车中自觉追求。

3.要合理界定各项支出列支渠道

我们首先要严格按照《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费用定额》列支各项费用,严禁为人为控制工程投资而将工程费用在投料试车费中列支,增加试车成本。其次要合理界定试车费的时间,将预算起止时间界定为各主体生产装置自发生生产费用开始到装置投产,辅助装置自发生生产费用开始到各生产装置投产为止。

四、展望

据了解,天津乙烯和镇海乙烯项目在试车成本控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企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武汉乙烯项目总体试车方案,推行试车全面预算管理,对电费、燃料(煤)费等大宗费用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分析,不断优化,精打细算,及时解决试车中的各种问题,力争将武汉乙烯项目的总试车成本控制到最低。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4)

1、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4月份,集团公司召开全面预算内部市场管理动员会后,我公司迅速成立了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领导组,从相关科室抽调12名业务精英专门负责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6月份,下发了《河东煤业关于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推进方案》,明确了初期工作责任分工及推进的时间节点。

为加深公司所有职工对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的了解,我们在全公司下发了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学习资料,分批次进行了考试。培训考试期间,公司领导多次带队赴山东肥城白庄矿及新峪公司参加了学习培训。

2、分阶段推进扎实有效

自全面预算运行以来,我公司党政领导经常到各队组现场调研指导此项工作,着力解决各队组在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每天早调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下午公司预算中心召开工作例会;每周一总结汇报上周的全面预算进展情况,安排本周的工作,并定期核实计划节点完成情况。

(1)从6月中旬开始,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完成了河东矿综采队、综掘队的各种工序单价、材料定额、电费、租赁费、修理费等的定额测算,并从8月1日开始对河东矿综采队、综掘队试运行全面预算管理。运行初期,队组人员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不能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填写表格不规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实行包队管理,通过参加圆班会、班前会,大力宣讲实施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疏导职工的思想,指导填报各种表格、工序名称、工作量等,及时督导、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经过一个月的包队指导,综采、综掘队运行基本步入正轨,职工开始接受。9月份,综采队、综掘队正式运行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其它采掘队组也依次纳入试运行阶段。10月份,所有采掘开队组正式运行全面预算化管理。

(2)总结综采队、综掘队经验基础上,我们开始收集、测算下辅助队组各项考核指标。10月1日,所有下辅助队组纳入试运行流程,采用包队管理模式,并于11月1日起正式运行全面预算化管理。

(3)在积极测算地面单位运行全面预算化相关数据的同时,我们开设了地面单位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培训班,对地面各单位的核算员进行了强化培训。10月中旬开始对地面单位试运行全面预算化管理,11月1日起正式运行。

3、完善管理办法,规范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

为了更加规范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的运行,我公司根据运行情况相继下发《河东煤业公司十大要素市场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河东煤业公司十大要素市场运行实施细则(试行)》与《河东煤业公司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运行制度(试行)》等,并编写了《河东煤业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快速操作指南》。

二、六大体系建设正在抓紧完善

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价格管理体系、结算核算体系都已建立并运行;

计量管理体系建设所需的计量器具目前正在安装调试;

结算核算体系中一级市场已建立,二、三级市场正在采掘队组试运行;

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部分软件正在运行,其它应用正在完善中。

三、十大要素市场逐步建设完善

为加快推进十大要素市场建设,我公司多次召开完善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十大要素市场督导会议,对十大要素市场的责任人、分管领导做了进一步明确,并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初步制定了各要素市场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公司经营经理多次带队对十大要素市场的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有力促进了十大市场的建设。

产品市场设在总调度已正式运行;物资市场设在供应科和配件科,实现采掘当班领用、当班传递、当班考核,代储代销物资部分已价格联审,正在完善中;租赁市场和修理市场均设在机修厂,实行按月租金的形式对各队组租赁,修理价格按照实际修理项目实行内部市场化结算;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正在逐步完善中;电力市场电表等计量器具目前正在安装调试中;安全质量市场涉及各种奖罚标准已制定,并传递各队组当班奖罚,隐患回购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劳务市场已初步形成,劳务管理办法已出台。

四、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经过四个月的运行,我公司材料、配件费用明显下降;职工工资收入略有提高,租赁费、修理费日趋合理。

(一)材料(配件)费用下降

运行全面预算以来,工人思想转变了,意识到节省下就是挣下的;队里浪费材料、乱扔材料的现象减少了,人人注意节约、爱护材料。通过三个月的运行,综采队8—10月份平均月消耗费用比1-7月份平均月消耗降低22.02万元,降低17.06%;综掘队8—10月份平均月消耗费用比1-7月份平均月消耗降低9.46万元,降低17.17%。

(二)职工思想转变、收入提高

运行全面预算以来,我们对个人(职工工资)做到了日清日结,队组职工每天都能查到自己的当班收入。通过运行全面预算,提高了职工上班的积极性,使职工认识到不上岗就没有收入、浪费材料就降低收入,逐步树立了节约思想,提高了劳动效率。

(三)租赁设备占用率降低

从实行全面预算以来,我们对自有设备及按设备管理的材料进行租赁,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率,相比实行全面预算之前,设备占用率降低了10.8%。

(四)修理费减少

在设备修理方面,能在我公司机修厂修理的决不外委修理,队组能自行修理的决不出井修理,并且通过自行采购小配件,自行修理,降低了修理成本,8—10月修理费比1—7月平均降低21.7%。

五、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十大市场横向结算,内部市场的资金运作仍有待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2、全面预算工作需要实现对考勤系统、工资系统、物资超市系统、财务系统、预算系统的软件端口对接,请集团公司统一协调帮助解决。

3、请集团公司帮助修正我公司河东矿大采高定额标准。

六、2014年工作计划

1、完善细化机关各科室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运行办法;

2、完善软件系统中十大要素市场等的信息数据建立;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5)

前言

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更新,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型汽车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汽车产品需求不断变化、产品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因此压缩汽车研发周期,加速新产品汽车上市速度成为各汽车行业开发汽车产品的重要任务。

样车试制作为整车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产品设计验证、产品工艺验证以及产品质量验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对产品虚拟设计开发的有效验证与补充。同时样车试制必须按照认证计划为各个工程部门提供满足试验要求的实物样车,在样车试制过程中及时发现各种产品设计问题、工艺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人机问题以及提前验证各类工厂工装等,并将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工程师和相关工程、工厂人员,以便在新车型设计开发的早期阶段解决各种问题和潜在的产品缺陷,从而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减少工程开发风险,降低工程设计及更改成本,为新车型的顺利量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而提升样车试制项目管理能力,更加有效地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优质、高效开发汽车产品的基础,也是整车开发过程中缩短研发周期的重要支柱。

1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现状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是基于试制项目启动经理负责制,在矩阵式组织架构中进行多维管理的模式而开展任务。整个样车试制过程贯穿了试制造车计划管理、试制人力资源、试制质量控制、样车制造预算控制、进度跟踪,因此试制项目的管理也是围绕这几项基本任务来开展工作的。具体展开来讲,整个试制项目管理工作涵盖以下几方面:

1.1 试制项目管理范畴

明确试制项目在整车开发过程中的分工范畴,并依照不同项目类型制定试制项目造车策略。产品规划发展部及整车制造运营部在样车试制在新车型开发初期制定试制策略、编制产品开发规划,试制项目启动经理参与前期试制策略讨论,明确试制任务,并在试制全过程统筹协调,确保按时保质交付满足试验需求的高品质样车。

1.2 样车试制计划管理、沟通管理与风险控制

试制项目启动经理从项目启动开始,至整个样车造车任务结束,这期间负责制定项目关键节点并全过程跟踪,及时传递项目信息、沟通协调各方资源,确保试制项目按照造车计划进行。

1.3 样车试制预算管理

在收到试制造车项目立项初期,需要完成项目造车预算的申报,这包含项目造车人员、设备、物料、物流、仓储等费用预算。项目经理协调各功能块工程师完成各自的费用运算并汇总进行管理运作。

1.4 样车试制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

样车试制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贯穿整个试制项目的始末,确保试制项目满足样车试制需求,在每个关键节点完成各交付物工作,对重点节点需要提前预警并全程跟踪管理。

1.5 试制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国内车企通常同步开发多个汽车产品项目,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每个项目组成员在整个造车任务过程中的作用。通常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试制项目经理在立项初期组建试制项目团队,包含试制物料/物流、白车身、总装、电器、质量等工程师,定期开展前期准备会议,以会议的形式传递项目的各类信息并定期跟踪各功能块人员的工作进度,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试制进度按计划实施。

1.6试制项目物料管理

由于样车试制是小批量生产规模的造车任务,工程开发的所有车辆零件、由物料工程师进行维护整车BOM(Bill of Material),同时由工程物料使用者即样车试制工程科提出需求申请,通过样件采购小组购买、计划外领料或供应商直接提供等途径获得所需工程物料,如图2所示。因此物料管理是整个试制项目环节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2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流程

根据车企产品规划部的新车开发规划等信息,试制项目启动经理在接到项目造车任务需求之后,汇总试制项目启动各类信息,包括项目进度时间、可视化物料清单、试制车辆造车需求、车辆配置表、产品项目规划、新工艺、新设备等信息,并全程参与造车任务分工、造车内容的研讨会和前期启动会议,与项目管理部确认样车试制需要承担的试制项目内容。在梳理了试制项目信息表之后提传递给试制运营管理工程师,用以评估样车试制产能及造车资源。根据现有资源来平衡是否满足造车需求,并及时与项目经理进行充分沟通探讨,及时将评估结果和建议方案反馈给项目经理。

在确认样车试制资源可满足项目造车需求之后,由试制项目启动经理组织并召开样车试制项目启动会,将试制项目信息及时分享给样车试制各个功能块负责的工程师,并启动项目前期工作。根据项目管理部输入的造车信息预估试制预算,并组织各个功能块负责工程师汇总项目造车预算信息,包含项目造车人员工时、设备工时、差旅费用、造车物料费用、物流运输、仓储费用、白车身工装、夹具费用、软模零件费用等,其中人员工时费用含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班组技师等人员,而物料费用则是整个造车项目的重要组成,包含零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外饰、内饰、空调电子、线束)等费用。试制项目预算汇总表经过分层审核后提交给产品规划发展部进行审批,之后根据项目信息变化及项目关键节点更新预算。

试制项目启动经理通过召开试制项目准备会议,建立并造车项目关键节点,这些节点涵盖整个造车项目始末的每个环节,包括每个交付物的项目任务以及负责人,以便于项目进展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对项目进行全局掌控。在试制造车前期准备按需组织召开造车准备,拉动制造工程部相关工程师跟踪并评审造车前期的工艺清单、设备清单、工艺工装、关键零件清单、验证计划等准备情况。

同时试制项目启动经理根据项目管理部会签的冻结版本造车需求(含造车车辆数、用户需求时间)重新更新试制造车预算,并协调质量工程师与车辆用户进行沟通,根据具体每辆车的用途汇总并制定质量检查计划。编排并试制造车项目计划表,包含车身造车、油漆、运输计划、总装造车、电器软件刷新、质量检查进度。与此同时,试制物料工程师开展物料清单表汇总工作,并将冻结版本的物料清单传递给采购部,每周组织召开物料沟通会,跟踪物料订单释放、回签、物料到料率等信息,并协调采购部、物流部进行试制物料的采购、运输及清关,每周向项目管理部交流物料状态进度。

试制项目启动经理与目标工厂达成一致并制定油漆出厂计划,确保车身制造周期与总装装配时间匹配,并安排车身工程师、总装工程师根据技术文件制定工艺方案,开发试制工装、工具等任务。在试制造车工艺准备前期,由工程技术开发部门、制造工程部输入造车相关技术文件,如数模图纸、GD&T、特殊装配要求、整车及零部件测点图、DTS、关键工艺清单、工艺设备清单、工艺顺序、定位基准、测点文件等,试制车身工程师及总装工程师根据输入的相关技术文件制定并开发试制造车工艺以及工装、夹具。

在前期项目准备工作就绪后,根据项目关键节点要求,试制项目启动经理协助质量部组织召开造车开阀评审会议,开阀通过后,宣布项目启动样车试制,包括白车身制造、总装装配、电器调试、质量检验等工作,如图3所示。

在整个项目中,试制项目经理负责全周期跟踪项目状态,定期汇报项目进度,若出现任何问题,及时与相关功能块沟通,若判定该问题不影响试制计划,则由相关人员解决并关闭问题。试制质量工程师根据质量计划进行样车终检,评估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必要时启动相关处理程序。试制质量工程师组织用户共同进行样车交付状态确认并签收《车辆交付确认单》。对仍存在问题车辆的交付,需要由用户同意并签收,最终确保项目造车按计划准时交付并满足试验需求。

3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前景与展望

3.1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前景

试制样车可实现汽车产品外观及性能设计所要求达到的各项性能指标、样车试制要求的车型外观、动力传动配置、结构合理性和整体平衡性等,必要时还可以对整个产品局部设计进行改良并优化。因此一款设计精良的汽车新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投入量产的过程中,样车试制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由此可见,在新产品开发周期中,加快试制开发进度,推进产品上市周期,完善的试制项目管理方法是推进系列产品开发、通用生产工艺,有效控制新产品的质量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有利工具。

3.2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展望

汽车研发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将逐步走向平台化管理和矩阵式管理方向。通常试制项目管理平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广度,从班组生产管理到管理整个试制项目平台,都需要用到项目管理;试制物料管理需要横跨汽车生产企业上游的系统集成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二级零部件厂商,到下游的物流、海关、仓储等;第二是业务的深度,例如试制项目造车预算,从前期预算编制、申报到项目中期的费用跟踪管控、直至项目结束前实际发生费用与预测费用的占比以及最终财务结算。可见,试制项目管理涵盖了工程技术开发、财务管理、车辆产品规划、样件采购、零件及整车物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样车试制开发过程是十分庞大的协同过程,试制项目管理围绕着矩阵式管理模块进行协同,以利用综合利用每个功能块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每位工程师跨平台、跨项目协同并同步开展各类试制项目。

随着整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快速抢占市场占有率、加快新车型投产上市速度、完善产品升级换代,对于车企而言就是在确保高质量产品车的同时精益整个新车开发流程,缩短开发周期,因而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在整个新车产品开发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样车试制过程中提前进行潜在问题的验证及改进,确保后续目标工厂顺利量产。因此可靠的试制项目管理不仅满足研发及工厂的需要,更是整个汽车行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S].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项目管理模式的全面转变及其原因分析 [M].项目管理技术杂志社,2004.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6)

集团公司积极落实国资委对各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2013年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已经完成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投资预算为重点、以费用预算为抓手、以资金预算为主线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搭建工作。结合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及个人十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现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予以分享,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实施准备及项目启动阶段

实施准备及项目启动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有:项目目标及前期需求沟通、项目选型、成立项目组、制定实施策略及质量和风险策略、制定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等。

(一)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旨在保证集团公司战略落地,通过优化全面预算体系,制定全面预算标准、规范全面预算工作流程,建立起科学的全面预算模型。集团公司以信息化为手段,以规范费用审批流程及预算控制为切入点,实现预算数据的高效流动和有效共享,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现费用控制从单一的“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事后”三种控制手段结合的费用控制模式转变,加强集团公司对所属二、三级企业的管控力度,完善预算分析体系,为集团战略目标和绩效考核提供管理基石。

(二)项目选型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项目选型主要是根据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及预算管理需求,对软件系统及服务厂商开展深入的调研及综合评价,最终通过正式的招投标流程完成项目的选型。

集团公司与多家软件服务商就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及初步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初步选定几家系统服务商。同时为了能够制定更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在项目选型期间,集团公司组织各服务厂商对集团部分领导进行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出具相对细化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各服务厂商对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投标讲解,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根据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评分办法和评价表,从综合实力、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项目实施、售后服务、商务价格等六方面对方案进行了综合评标。根据综合评标得分情况确定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及系统的实施方。集团公司与系统实施方就有关实施具体事宜及商务合同报价进行反复磋商,达成一致后,签订了商务合同。

(三)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集团公司成立包括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两个层面的项目组,并明确了具体责任及分工。项目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项目领导组长、项目负责人及实施方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管理控制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调控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而项目实施小组由应用分析组和系统实施组组成。应用分析组由双方的业务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完成详细的需求调研和分析报告并配合技术实施人员解决应用模型和应用需求方面问题;系统实施组由双方技术及相关实施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跟进需求分析报告对软件系统进行定制、开发等实施工作,并共同解决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操作系统及后台数据库等方面的问题。

(四)制定实施策略和项目总体计划等

集团公司根据各所属企业业务特点,在征求各级领导及各企业意见情况下,确定出项目的组织范围为集团公司及所有合并范围内企业,同时挑选出数家涵盖集团主要业务的企业作为试点企业,确定出试点企业以单位+部门为预算编制主体,非试点企业以单位为预算编制主体。

集团公司根据国资委要求及企业自身管理需求,项目组反复沟通后制定出符合集团实际的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并商妥各阶段工作任务、工期及交付成果。同时为规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项目组制定出项目管理章程,严格执行周计划及周例会制度等。

(五)召开项目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是项目正式开始的标志。集团公司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会计师等集团领导、总部职能部门负责人、所属京内二级企业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集团公司项目组等各方成员参加会议。集团公司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内部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为项目成功实施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二、蓝图设计阶段

蓝图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需求调研与业务流程梳理、特殊业务处理研讨、系统环境部署方案制定、关键用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及实施方案制定,以及应用接口方案及二次开发方案落实等。

(一)需求调研及业务流程梳理

集团公司项目小组认真分析,根据试点企业经营特点,制定出适合各试点企业的需求调研提纲,并开展了现场实地调研,同时针对个别采矿、选矿企业不具备现场调研条件,采用电话会议调研的形式开展调研。现场调研后,集团公司项目组对收集到的各企业调研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并及时给各企业进行了反馈。集团公司结合不同企业业务特点,找出各所属企业的共性和个性,并把共性的需求落实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需求方案中,满足通用业务流程及共性需求的情况下,尽力满足企业个性的需求,并落实好企业特殊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

需求调研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效衔接,集团公司项目小组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统一梳理完成类100小类商品分类,加强了业务预算的管控。

(二)制定系统环境部署方案并予以落实

集团公司根据全面预算上线企业户数,业务审批流程及各企业具体应用范围,认真分析集团现有网络带宽、新增VPN账号数量、服务器硬件配置及数据库版本等情况。集团公司按系统持续服务3-5年,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对现有网络进行了整体改造,同时增扩了网络带宽,增加了VPN用户许可数量,并增配了系统服务器,升级了集团的备份系统,为整个系统的顺利上线实施提供了扎实的技术保障。

(三)关键用户培训

集团公司根据现场调研,深入了解所属企业业务特点及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项目组及试点企业关键用户的预算产品培训。关键用户培训以产品讲解为主,以各企业预算管理流程为切入点,涵盖预算系统登录、年度目标分解、预算编制和上报、预算分析、预算调整及预算考评等预算管理全过程的产品培训。关键用户培训让大家直接面对系统,直接操作预算系统,大大地提升了大家对预算系统的认知度。

(四)制定需求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工作方案》,集团公司全面预算是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投资预算为重点、以费用预算为抓手、以资金预算为主线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根据调研情况,集团公司在满足国资委预算编报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要求,梳理出涵盖业务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生产预算及财务预算为一体的各类预算表单共计200多张,同时明确各业务表单取数关系、表内审核公式、数据校验公式及表间勾稽关系。集团公司根据各预算表单及预算管理流程,集团制定出符合集团实际的详细需求分析报告,并把制定出与财务系统接口、久其平台等系统接口的二次开发方案及集团公司系统实施方案进行无缝衔接。

三、系统建设阶段

系统建设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权限管理与权限设定、预算原型设计、业务流程测试、二次开发、实施方案完善及执行等。

(一)权限管理与权限设定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需与预算的流程相匹配。集团公司下发通知收集了各级企业预算编制人员、预算审核人员、企业法人及预算查看人员名单,同时按相应权限嵌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按业务、投资、人工成本、财务四条业务线进行预算编报、审批,财务人员进行公司全面预算的汇总、合并,企业法人完成公司预算的全面上报。

(二)预算原型设计

首先,预算原型设计完成了集团公司预算单位、预算科目、期间、年度、币种、版本、用户、部门、商品大类、计量单位及数量等基础预算维度,同时预留三个预算维度。

其次,本着直观、清晰的原则,完成预算系统任务列表设计;重点完成了90多户企业平均每户40多张预算编制表单设计;完成预算系统国资委口径及集团管理口径输出报表表单设计。

最后,完成集团公司预算系统计算规则定义;同时完成企业合并报表规则定义及不同层级合并单位表单设计。在预算系统中完成了所有企业的审批流程设计及个别企业特殊业务审批流程设计。

(三)预算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完成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预算目标分解、预报、预算编制、逐级审批、预算上报、合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全流程测试。

(四)二次开发及实施方案完善

预算系统二次开发主要是系统与财务系统取数接口的功能开发,系统与久其系统数据交互。目前集团公司已完成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及业务系统、久其报表系统的数据无缝衔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且集团公司在流程测试的基础上总结完善实施方案,最终嵌入预算系统。

四、系统上线推广阶段

集团公司在本阶段主要完成用户手册的编写和系统上线培训。集团公司组织并完成用户操作手册、系统管理员手册、系统应用手册等手册的编写。同时,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合并范围内全级次近90户企业的财务编报、审核人员的系统培训。全面预算系统上线培训采取分期分批方式开展,是集团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员培训。集团公司完成全面预算系统上线试运行及全面上线工作。

五、系统持续支持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7)

Abstrac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ideahasbeenrecognizedbyfinancialandpublicdepartments,therelatedregulationshavebeenmade,departmentbudgetexpenditureperformanceevaluationsystemisinitiallysetup,anddepartmentbudgetsupervisionhasbeenconsolidated.However,governmen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systemhasnotbeenbasicallyreformedbecausereformtheoryresearchneedstobeenhanced,reformrestrictionfactorsaretoomany,reformorganizationandinsuranceabilityisnotenoughandreformexaminationsystemneedstobecompleted.Overallandsystematicdepartmen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systemshouldbesetupbytakingbudgetoutputandresultascore,bytakingdepartmentbudgetandoutputitemsasinitialpoints,andbyincludingdepartmentbudgetestablishment,expenditureevaluation,organizationandsupervisionandsoon.

Keywords:departmen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departmentbudgetestablishment;departmentbudgetexpenditureevaluation;departmentbudgetsupervision

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及其绩效管理制度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尽快实现政府预算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提高预算管理的绩效。主要的改革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改革、复式预算改革、预算收支分类改革以及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等。其中,部门预算改革作为其他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制度载体及其追求绩效的改革方向与创新理念逐渐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已不同程度地付诸实践。

1.我国部门预算改革进程

2000年是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起始之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按照法定时间批复预算;将以往自上而下的代编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预算;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统筹安排,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支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开始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等。之后,我国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深入。2002年,正式按照新的方法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按照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正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加大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力度,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5年,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扩大管理范围;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研究制定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积极进行项目支出经济分类试点。[1]此外,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金财工程”、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等改革内容都在不断完善和推进之中。

然而,我国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的改革仍只是主要以对预算资金投入的控制为导向。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滞后必将制约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总体效能的发挥。因此,作为部门预算改革的延续、提升,乃至制度变革,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构建已经成为确保我国政府预算制度适应社会发展与财政体制制度改革新形势并高效科学运行的重要管理措施。

2.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探索孙克竞: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评价与深化思路

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探索主要表现在以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为代表的改革实践。[2][3]同时,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改革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与国外借鉴也正逐步深入。

我国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后不久,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也随之展开。从2003年起,财政部就开始制定部分行业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组织部分中央部门开展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这些实践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部门预算支出效果的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绩效管理理念的普及。2005年,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财政部选定了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4个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试点;2007年,财政部选择了教育部“高校建设节约型社会”等6个项目继续进行绩效考评试点。此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单位也制定了一系列绩效考评工作规范,并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2][3]同时,近年来,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无论财政部门还是各部门预算单位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都对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度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各自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总体评价

通过近几年中央预算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围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展开试点工作,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1.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首先,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已经得到各级财政和公共部门的广泛认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此体系的建立可使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支出范围更加具体化、准确化,有利于我国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提高我国政府决策水平、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和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客观需要。经过近几年的理论研究、经验学习和改革试点,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无论是出自部门自身利益考虑,还是遵循统一的改革安排,都对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了必要的认识,并取得了广泛的改革共识,这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建立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制度。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许多试点部门和地方相继制定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或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专家咨询组工作规则、中介机构参与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或支出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自评报告撰写规则与上报复核程序以及评价结果审核标准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同时,初步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试点工作组织体系,加强了财政部门、试点部门、中介机构及有关专家的协调配合,目前,基本形成了财政部门统一领导、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改革分工体系。以上工作成果,为规范今后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行为和程序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框架基础。

再次,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初步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当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以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现已摸索出一套较为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初步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和绩效评价方法。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分为共性评价指标和个性评价指标,共性指标又可分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等。同时,采用长期效益评价和短期效益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统一指标和专门指标相结合的评价办法。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提高部门预算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试点部门增强“成本—效益”观念、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

最后,部门预算监督得到加强,透明度有所提高。通过改革试点,部门加强了对预算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的绩效管理与考评,更加清楚地掌握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流向,加强了对项目资金使用环节的监督。同时,一些部门在试点中将考评结果在部门内部公开,增强了部门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2.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部门预算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理念,但由于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相融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在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总结实践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基础条件、组织实施、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改革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目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以借鉴国外经验居多,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创新较少,特别是与我国现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不够。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绩效考评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急需用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让改革者客观理性地认识到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改革目标与内容;同时,指导制定出现实可行的改革规划,不但要避免人们对改革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更应坚定信心,在改革困难面前消除悲观情绪。

第二,当前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与创新,仍未实现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仍是传统预算管理制度本身的调整与转换,是形式与细节方面的变化,而并没有改变或是脱离投入控制型的预算管理模式。一方面,部门预算的编制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预算编制带有较重的经验决策色彩,部门预算编制与部门事业发展目标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即没有明确的部门预算产出和结果的要求。另一方面,部门预算管理重视对预算资金投入的控制,而对预算支出效果的评价与考核则较为薄弱,结果往往是只管投放进度、不问投入效果,只管使用合规、不问效益大小,只强调支出的财务责任、不考核项目的执行效率与质量,从而造成部门预算资金浪费和效益较低等问题。这样的预算管理水平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公共财政框架建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三,改革的基础条件尚不健全,制约因素较多。[4]一是仍需进一步树立科学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观念,转变一些人内心深处认为部门预算资金和公共资源是“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以及支出编制与耗费使用只要合乎规定而不必考虑结果的错误观念。二是财政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公共部门事权划分仍不明确,制约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选择与考核体系的建立。三是部门预算编制更多的是依据政策法规、会议决定和党政领导的批示,而不是部门的绩效战略目标和项目及资金运行的绩效,预算编制的自主性和可预见性较差。四是在部门预算执行与监督上,真正追求和尊重预算产出与结果的制度、机制仍未建立起来,部门预算“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预算结余的绩效概念未被理性认识。同时,预算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绩效追踪问责,重投入、轻绩效的监督手段还未根本改变。五是技术基础与管理手段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以部门预算产出和结果为标准的数据信息收集系统还未建立,具体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仍较难确定。同时,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仍未在我国全面展开,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会计基础并未建立。

第四,改革的组织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受传统“重投入、轻产出”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不高,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改革尚未形成合力。当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财政部门提出来的,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发达国家的经验,愿意在预算改革之路上走得快些。但由于传统控制型政府治理理念的惯性,政府系统整体的改革动作相对财政部门的改革愿望则存在一定差距。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需要政府行政体系、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和思想改造,仅靠财政部门是无法完成的。

第五,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考核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现行的绩效考评实施程序同规范的程序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使得绩效考评很可能成为事后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或项目竣工验收。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依然存在定性考评指标较多而定量考评指标较少、投入考评指标较多而产出考评指标较少、合规性指标较多而结果性指标较少等问题。同时,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绩效考评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待提高。

三、未来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转变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提高我国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步骤。通过推动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未来我国此项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阐述为: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总体步骤和要求,把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部门预算管理,依据“客观真实、内容多样、透明公开、广泛参与、渐进推动、富有前瞻性”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以预算产出与结果为核心,以部门预算及其项目支出为切入点,包括部门预算编制、支出评价、组织监督等内容在内的,全面系统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同时,要结合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实际,分步实施,并为远期绩效预算探索道路。

1.基本原则

一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无论是绩效目标的设定,还是产出结果的核实都必须满足规划客观、数据真实可靠的要求。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则,避免跟风式的改革作秀,弄虚作假,改革才有现实意义,这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予以保障。

二是由于政府部门职能分工的不同,各公共部门所要实现的绩效目标与内容也就存在显著区别,改革中应注意处理好改革基本要求与部门特点相融合的问题,鼓励内容多样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设计,充分发挥部门改革的积极性。

三是改革要坚持透明公开、广泛参与的原则。政府部门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其绩效责任与目标的制定、结果的考核需要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同,过程也需要民众、媒体、政府、中介机构、监察部门的广泛参与,只有真正做到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透明、广泛参与,改革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也才能更有实效。

四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还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事业,需要稳步推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应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依托,项目支出为重点,统筹安排预算绩效编制、支出评价、结果运用等改革步骤,注重试点改革的重要性,充分尊重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现实基础,坚持渐进的改革方式。

五是此项改革应坚持前瞻性的原则。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体现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追求公平、效率,特别是效率的基本内涵,毋庸置疑,预算效率与效益的改进是建设公共财政必须要做,也是一定要做好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当前改革刚刚起步,但改革的艰巨性和重要意义要求改革者具备广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对改革进行不断的前瞻性思考,这样才能使改革永远充满活力与生机。

2.范围与内容界定

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范围与内容可界定为: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项目支出为重点,以产出绩效为核心,兼顾结果绩效。

从部门预算的具体结构来看,其编制主要是根据支出功能分类,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由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组成。目前的人员经费是“养人”支出,与部门绩效关系不大,所以,这部分支出可不作为绩效管理的对象。公用支出是用来维持一个部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的需要,和部门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目前这部分支出编制主要采用定员定额的方法。从理论上讲,这部分经费由财政部门根据多重综合的指标来核定,并且这部分经费的核算考虑了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或者说公用经费与部门的产出或提供的服务相关。但是从实践上看,公用经费包罗万象,部门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对公用经费的绩效管理很难大范围开展。[5]首先,由于公用经费的复杂多样,对每一项公用支出都作绩效分析是不可能的,只会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推行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在目前部门抱怨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对这部分支出做过细的评价只会招来部门的反感。其次,有些公用支出和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或者说很难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对部门的会议经费,有两个建议:一是采用产出分析法,可用次数考察,不必一定要测量这些会议产生的成果;二是采用定性的方法,只需说明会议的召开有利于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和人员、公用经费相比,项目预算具有较为明确的支出目的和标准要求,是目前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国部门对中长期和短期目标缺少明确的绩效规划,可能是没有制度要求和操作习惯,更可能是没有把握规划实现的能力。部门只能对现实的产出负责,而对于结果绩效应该由政策的制定者负责。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从选民到被选举的人大代表和官员,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再到预算的决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政策制定者和预算决策人被淹没在长而复杂的委托—关系链条中,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很难用预算绩效管理来评判和约束。所以,建议改革初期还是侧重于对部门预算产出的评价,部门预算绩效报告中必须明确产出,对支出结果,只要说明目标的产出有助于产生特定的结果就可以了,待改革进一步深入再研究部门对预算结果的责任问题。

3.改革步骤设想

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从时间上可区分为近期改革与远景规划。目前,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是改革探索的主要体现,应该明确其只是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探路先锋。在逐渐完善此项实践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尝试在部门预算绩效规划编制、产出与结果数据审计监督、绩效报告撰写、绩效结果公示与运用等方面健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并建立合理的管理程序。此外,还要尽快夯实改革的技术基础。一是部门要提高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计划的能力,加强对部门和项目产出、结果的定义;二是预算会计制度的转变和预算账户的调整,将改革重点放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建立和调整上;三是培养部门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绩效概念,从技术层面培训基层绩效分析人员;四是要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方法、指标与标准体系。最终,在近期内建立起包括以上内容的公共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在远景规划方面,要彻底实现预算管理模式从投入控制型向产出结果型的转变以及各预算管理参与者权利与义务的转换,强调管理权利的灵活性对应的是更多的产出义务与效益责任。要进一步研究绩效文化的形成问题,如果真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资源分配产生有效影响,可能最终是一种缓慢的、持续的文化变革的结果,要将绩效文化渗透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同时,应注意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一是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强部门运用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建设,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等。最终,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并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中国式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最后,改革的具体路径选择应该发挥多方优势。中央层面可以确立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并给予技术指导,发挥中央部委统筹全局的优势,实现自上而下的纵向改革推动;同时,通过试点改革,鼓励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此外,各级政府内部部门间也要相互学习借鉴,并在此级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科学有序地横向推动改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刘昆.绩效预算:国外经验与借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8)

Abstrac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ideahasbeenrecognizedbyfinancialandpublicdepartments,therelatedregulationshavebeenmade,departmentbudgetexpenditureperformanceevaluationsystemisinitiallysetup,anddepartmentbudgetsupervisionhasbeenconsolidated.However,governmen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systemhasnotbeenbasicallyreformedbecausereformtheoryresearchneedstobeenhanced,reformrestrictionfactorsaretoomany,reformorganizationandinsuranceabilityisnotenoughandreformexaminationsystemneedstobecompleted.Overallandsystematicdepartmen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systemshouldbesetupbytakingbudgetoutputandresultascore,bytakingdepartmentbudgetandoutputitemsasinitialpoints,andbyincludingdepartmentbudgetestablishment,expenditureevaluation,organizationandsupervisionandsoon.

Keywords:departmen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departmentbudgetestablishment;departmentbudgetexpenditureevaluation;departmentbudgetsupervision

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及其绩效管理制度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尽快实现政府预算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提高预算管理的绩效。主要的改革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改革、复式预算改革、预算收支分类改革以及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等。其中,部门预算改革作为其他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制度载体及其追求绩效的改革方向与创新理念逐渐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已不同程度地付诸实践。

1.我国部门预算改革进程

2000年是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起始之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按照法定时间批复预算;将以往自上而下的代编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预算;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统筹安排,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支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开始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等。之后,我国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深入。2002年,正式按照新的方法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按照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正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加大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力度,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5年,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扩大管理范围;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研究制定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积极进行项目支出经济分类试点。[1]此外,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金财工程”、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等改革内容都在不断完善和推进之中。

然而,我国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的改革仍只是主要以对预算资金投入的控制为导向。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滞后必将制约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总体效能的发挥。因此,作为部门预算改革的延续、提升,乃至制度变革,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构建已经成为确保我国政府预算制度适应社会发展与财政体制制度改革新形势并高效科学运行的重要管理措施。

2.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探索孙克竞: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评价与深化思路

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探索主要表现在以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为代表的改革实践。[2][3]同时,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改革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与国外借鉴也正逐步深入。

我国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后不久,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也随之展开。从2003年起,财政部就开始制定部分行业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组织部分中央部门开展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这些实践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部门预算支出效果的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绩效管理理念的普及。2005年,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财政部选定了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4个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试点;2007年,财政部选择了教育部“高校建设节约型社会”等6个项目继续进行绩效考评试点。此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单位也制定了一系列绩效考评工作规范,并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2][3]同时,近年来,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无论财政部门还是各部门预算单位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都对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度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各自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总体评价

通过近几年中央预算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围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展开试点工作,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1.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首先,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已经得到各级财政和公共部门的广泛认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此体系的建立可使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支出范围更加具体化、准确化,有利于我国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提高我国政府决策水平、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和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客观需要。经过近几年的理论研究、经验学习和改革试点,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无论是出自部门自身利益考虑,还是遵循统一的改革安排,都对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了必要的认识,并取得了广泛的改革共识,这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建立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制度。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许多试点部门和地方相继制定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或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专家咨询组工作规则、中介机构参与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或支出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自评报告撰写规则与上报复核程序以及评价结果审核标准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同时,初步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试点工作组织体系,加强了财政部门、试点部门、中介机构及有关专家的协调配合,目前,基本形成了财政部门统一领导、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改革分工体系。以上工作成果,为规范今后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行为和程序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框架基础。

再次,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初步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当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以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现已摸索出一套较为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初步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和绩效评价方法。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分为共性评价指标和个性评价指标,共性指标又可分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等。同时,采用长期效益评价和短期效益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统一指标和专门指标相结合的评价办法。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提高部门预算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试点部门增强“成本—效益”观念、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

最后,部门预算监督得到加强,透明度有所提高。通过改革试点,部门加强了对预算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的绩效管理与考评,更加清楚地掌握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流向,加强了对项目资金使用环节的监督。同时,一些部门在试点中将考评结果在部门内部公开,增强了部门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2.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部门预算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理念,但由于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相融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在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总结实践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基础条件、组织实施、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改革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目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以借鉴国外经验居多,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创新较少,特别是与我国现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不够。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绩效考评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急需用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让改革者客观理性地认识到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改革目标与内容;同时,指导制定出现实可行的改革规划,不但要避免人们对改革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更应坚定信心,在改革困难面前消除悲观情绪。

第二,当前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与创新,仍未实现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仍是传统预算管理制度本身的调整与转换,是形式与细节方面的变化,而并没有改变或是脱离投入控制型的预算管理模式。一方面,部门预算的编制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预算编制带有较重的经验决策色彩,部门预算编制与部门事业发展目标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即没有明确的部门预算产出和结果的要求。另一方面,部门预算管理重视对预算资金投入的控制,而对预算支出效果的评价与考核则较为薄弱,结果往往是只管投放进度、不问投入效果,只管使用合规、不问效益大小,只强调支出的财务责任、不考核项目的执行效率与质量,从而造成部门预算资金浪费和效益较低等问题。这样的预算管理水平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公共财政框架建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三,改革的基础条件尚不健全,制约因素较多。[4]一是仍需进一步树立科学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观念,转变一些人内心深处认为部门预算资金和公共资源是“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以及支出编制与耗费使用只要合乎规定而不必考虑结果的错误观念。二是财政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公共部门事权划分仍不明确,制约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选择与考核体系的建立。三是部门预算编制更多的是依据政策法规、会议决定和党政领导的批示,而不是部门的绩效战略目标和项目及资金运行的绩效,预算编制的自主性和可预见性较差。四是在部门预算执行与监督上,真正追求和尊重预算产出与结果的制度、机制仍未建立起来,部门预算“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预算结余的绩效概念未被理性认识。同时,预算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绩效追踪问责,重投入、轻绩效的监督手段还未根本改变。五是技术基础与管理手段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以部门预算产出和结果为标准的数据信息收集系统还未建立,具体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仍较难确定。同时,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仍未在我国全面展开,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会计基础并未建立。

第四,改革的组织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受传统“重投入、轻产出”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不高,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改革尚未形成合力。当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财政部门提出来的,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发达国家的经验,愿意在预算改革之路上走得快些。但由于传统控制型政府治理理念的惯性,政府系统整体的改革动作相对财政部门的改革愿望则存在一定差距。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需要政府行政体系、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和思想改造,仅靠财政部门是无法完成的。

第五,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考核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现行的绩效考评实施程序同规范的程序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使得绩效考评很可能成为事后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或项目竣工验收。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依然存在定性考评指标较多而定量考评指标较少、投入考评指标较多而产出考评指标较少、合规性指标较多而结果性指标较少等问题。同时,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绩效考评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待提高。

三、未来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转变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提高我国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步骤。通过推动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未来我国此项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阐述为: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总体步骤和要求,把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部门预算管理,依据“客观真实、内容多样、透明公开、广泛参与、渐进推动、富有前瞻性”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以预算产出与结果为核心,以部门预算及其项目支出为切入点,包括部门预算编制、支出评价、组织监督等内容在内的,全面系统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同时,要结合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实际,分步实施,并为远期绩效预算探索道路。

1.基本原则

一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无论是绩效目标的设定,还是产出结果的核实都必须满足规划客观、数据真实可靠的要求。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则,避免跟风式的改革作秀,弄虚作假,改革才有现实意义,这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予以保障。

二是由于政府部门职能分工的不同,各公共部门所要实现的绩效目标与内容也就存在显著区别,改革中应注意处理好改革基本要求与部门特点相融合的问题,鼓励内容多样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设计,充分发挥部门改革的积极性。

三是改革要坚持透明公开、广泛参与的原则。政府部门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其绩效责任与目标的制定、结果的考核需要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同,过程也需要民众、媒体、政府、中介机构、监察部门的广泛参与,只有真正做到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透明、广泛参与,改革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也才能更有实效。

四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还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事业,需要稳步推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应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依托,项目支出为重点,统筹安排预算绩效编制、支出评价、结果运用等改革步骤,注重试点改革的重要性,充分尊重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现实基础,坚持渐进的改革方式。

五是此项改革应坚持前瞻性的原则。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体现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追求公平、效率,特别是效率的基本内涵,毋庸置疑,预算效率与效益的改进是建设公共财政必须要做,也是一定要做好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当前改革刚刚起步,但改革的艰巨性和重要意义要求改革者具备广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对改革进行不断的前瞻性思考,这样才能使改革永远充满活力与生机。

2.范围与内容界定

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范围与内容可界定为: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项目支出为重点,以产出绩效为核心,兼顾结果绩效。

从部门预算的具体结构来看,其编制主要是根据支出功能分类,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由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组成。目前的人员经费是“养人”支出,与部门绩效关系不大,所以,这部分支出可不作为绩效管理的对象。公用支出是用来维持一个部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的需要,和部门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目前这部分支出编制主要采用定员定额的方法。从理论上讲,这部分经费由财政部门根据多重综合的指标来核定,并且这部分经费的核算考虑了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或者说公用经费与部门的产出或提供的服务相关。但是从实践上看,公用经费包罗万象,部门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对公用经费的绩效管理很难大范围开展。[5]首先,由于公用经费的复杂多样,对每一项公用支出都作绩效分析是不可能的,只会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推行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在目前部门抱怨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对这部分支出做过细的评价只会招来部门的反感。其次,有些公用支出和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或者说很难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对部门的会议经费,有两个建议:一是采用产出分析法,可用次数考察,不必一定要测量这些会议产生的成果;二是采用定性的方法,只需说明会议的召开有利于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和人员、公用经费相比,项目预算具有较为明确的支出目的和标准要求,是目前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国部门对中长期和短期目标缺少明确的绩效规划,可能是没有制度要求和操作习惯,更可能是没有把握规划实现的能力。部门只能对现实的产出负责,而对于结果绩效应该由政策的制定者负责。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从选民到被选举的人大代表和官员,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再到预算的决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政策制定者和预算决策人被淹没在长而复杂的委托—关系链条中,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很难用预算绩效管理来评判和约束。所以,建议改革初期还是侧重于对部门预算产出的评价,部门预算绩效报告中必须明确产出,对支出结果,只要说明目标的产出有助于产生特定的结果就可以了,待改革进一步深入再研究部门对预算结果的责任问题。

3.改革步骤设想

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从时间上可区分为近期改革与远景规划。目前,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是改革探索的主要体现,应该明确其只是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探路先锋。在逐渐完善此项实践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尝试在部门预算绩效规划编制、产出与结果数据审计监督、绩效报告撰写、绩效结果公示与运用等方面健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并建立合理的管理程序。此外,还要尽快夯实改革的技术基础。一是部门要提高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计划的能力,加强对部门和项目产出、结果的定义;二是预算会计制度的转变和预算账户的调整,将改革重点放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建立和调整上;三是培养部门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绩效概念,从技术层面培训基层绩效分析人员;四是要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方法、指标与标准体系。最终,在近期内建立起包括以上内容的公共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在远景规划方面,要彻底实现预算管理模式从投入控制型向产出结果型的转变以及各预算管理参与者权利与义务的转换,强调管理权利的灵活性对应的是更多的产出义务与效益责任。要进一步研究绩效文化的形成问题,如果真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资源分配产生有效影响,可能最终是一种缓慢的、持续的文化变革的结果,要将绩效文化渗透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同时,应注意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一是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强部门运用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建设,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等。最终,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并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中国式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最后,改革的具体路径选择应该发挥多方优势。中央层面可以确立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并给予技术指导,发挥中央部委统筹全局的优势,实现自上而下的纵向改革推动;同时,通过试点改革,鼓励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此外,各级政府内部部门间也要相互学习借鉴,并在此级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科学有序地横向推动改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刘昆.绩效预算:国外经验与借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9)

  山西省农科院项目是我从事预算工作的第一个项目,心中有憧憬也有迷茫,但是在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正积极努力的适应工作。就对目前的工作情况做以下总结:

  1、对内的工作情况。按公司的规定要求,每月的月底统计当月的实际施工产值及成本分析情况。平时在工作中总是积极地配合项目经理进行合同管理,参与一些分包合同的洽谈,根据公司的规定并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起草一些分包合同的草稿,分包合同签订后,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每月月底做好对下计价工作,到施工现场对已报的工程量进行复核,客观合理地做好每一次计价工作。

  2、对外(对业主和监理)的工作情况。每月25号向业主和监理提交的施工进度报表以作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及时与投资监理核对工程量,进度产值确定后,及时配合领导催促业主支付上月的工程进度款。及时向业主进行工程签证,做好一些索赔工程,特别是一些工程材料的报价,提前向业主和监理报价,以便业主审核后,我施工方材料员能及时采购,使得工程顺利施工。

  在这将近半年中,我的工作有了长进,但我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自己:

  一、加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提高。从技能、技艺及文化知识方面充实自己、提高完善自己。积极学习相关规范、规程,增强工作实践,提升工作经验;

  二、加强工作的严谨和细致,保证预算工作的独立性和真实性,少出差错尽量不出差错;

  三、加强与各位领导及同事的汇报、交流,积极寻求各方面的帮助,寻求支持。

  回顾过去,是不平凡一年,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及认知能力。我深知:我的经验及实践水平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投入到公司这个大熔炉中去磨炼,还需要继续投身社会实践,不断的提高自己、强化内在素质,积极进取,以适应公司的发展。积极学习各种规范、规程、标准,高标准、严要求。认真领会学习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争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所长,克己所短,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找出得失。

  当然,争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塑造良好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还需要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继续磨炼、磨励,继续创新及提高,新的一年既将来临,我将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至关重要。我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及关心,各位同仁的帮助下,与企业荣辱与共,把提高自己,树立企业形象,作为持之以恒的目标而奋斗!

  关于预算员工作总结热门范文

  自去年进入*****三公司工作以来,转眼间试用期就悄然逝去,虽然只是两个月试用期的工作,却使我深深感受到能在本公司工作,是我人生中最明智的选择。

  作为一名初进本公司的新人,我以前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有十余年了,也做过许多不同的工作,但自进公司的第一天起,还是被本公司辉煌的工程业绩、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所深深吸引了。当初自己只是凭着对预算专业的热爱而放弃了曾经从事多年的资料员、安全师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对预算专业的学习之中,虽然从事预算员的工作时间不太长,相对来说经验也不是很多,但在面试的第一天,公司*总和部门经理***并没有因为自己经验不足就放弃,而是给了我这一个抓住命运的机会,并且对我提出了深切的希望和鼓励,使我在深深感动之余,更深刻地认识到本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企,不仅实力雄厚,更有其难得的企业文化,更注重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能为员工提供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空间和展示自身实力的广阔舞台。能在这样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工作,能和这样热情友爱的同事一起工作,实在是我的幸运。因此在以后的试用期中,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善自己,虚心学习,扎实工作,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同时也在不断总结和学习中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到预算部工作后,经过一个时期的了解、熟悉,自己很快就深入到了公司的大集体之中,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下,自己主要负责了(zz)工程的预算工作,工作中我主要做到了:

  1、严格遵守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按质地完成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分工,对施工工程预算以实际情况按每个楼层每个分项工程进行编制预算,按照自己负责的工程项目及时收集项目所在地的有关现行定额、资料、文件,加强学习工程量计算的技巧等业务知识,提高自己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很快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努力工作,虚心学习,充实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发现并改正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熟练掌握了预算定额、图纸的审核、CAD软件的使用等知识;

  3、树立了努力工作是我的责任、公司兴盛是我的荣誉、与公司一起进步是我的理想的观念,以自己能成为建工博海三公司的一员而自豪。

  以上是我对自己在试用期间的工作进行的简单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同事们学习,进一步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公司的兴盛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预算员工作总结热门范文   转眼间来公司已经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中,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尽职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也顺利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自身在各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不仅学到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学到了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人生财富,并将受益终生,在此,向公司的领导和同事表示感谢!

  作为公司工程的造价人员,在此期间,我充分的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工作的差距,也使自己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现根据项目的进展对自己在项目部的主要工作做一下回顾和总结:

  1、工作情况:

  在项目这将近4个月的时间中,我主要完成了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汇总及关于进度结算与甲方和监理的沟通。

  2、对于工作新的认识:

  对于预算工作,我觉得态度决定一切,对于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好态度,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只有以认真的态度、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才会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0)

1 工程概况

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松花江大桥主桥结构为5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跨径布置为 ,全长595.5m。主梁箱梁采用单箱单室,主跨墩顶高度为7.7m,跨中高度为3.0m,其间的梁高在纵桥向按1.65次抛物线变化,曲线长度为61m。每个T墩包括21种节段(0~20)号,每节箱梁底按直线变化。主桥采用悬臂施工法,两对挂蓝对称现浇施工,并且两个“T”构同时施工,箱梁悬浇长度为2.5m~4.0m, 合龙段长度中跨为2m,边跨为1.5m。

2 施工控制的目标

松花江大桥施工控制的目标是:根据施工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影响桥梁内力与变形的参数,结合施工过程中测得的各阶段主梁内力(应力)与变形数据,随时分析各施工阶段中主梁内力和变形与设计预测值的差异并找出原因,提出修正对策,以协助施工单位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并确保在全桥建成以后桥梁的内力状态与外形曲线与设计尽量相符。

3 计算工况

在进行参数调整拟合后,利用实际的施工时间参数和实际的施工荷载参数进行施工监控、监测实时计算,产生施工控制实际目标真值,用于下一阶段的主梁预制块拼装标高确定和误差分析。

结构总体分析采用非线性计算理论。分析模型采用空间模型,采用有限元计算。挂篮作为结构单元进行拆装,参与受力计算。整个施工过程按施工循环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分3个工况,即:1)空挂篮就位;2)浇筑完毕节段混凝土;3)张拉预应力钢筋。

4 施工监测的方法及具体内容

4.1 几何形态挠度监测

4.1.1悬臂施工中挠度计算与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挠度计算不仅与力学计算模式的选取有关,而且更重要的是与许多影响挠度的因素相关。主要影响因素中,还有许多模糊不定及随机变化因素的情况,如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弹塑性性能、收缩与徐变变形的性能;各节段施工工期的不定性使混凝土加载龄期的变化与不规律性;预应力钢束的应力损失的随机性;日照温度使结构内外温度变化的不均衡等,再加上施工荷载及预应力筋张拉锚固的增多而随机变化,致使精确计算挠度变形比较困难。为了用理论指导施工的进行,必须按既定施工程序对挠度按弹性和徐变挠度两部分进行计算和控制。

桥梁悬臂施工时结构的总挠度计算包括短期弹性挠度和已发生的徐变挠度变形,计算公式为:

(1)

式中: ――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预加力产生的挠度;

――梁段自身静载(即一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度;

――悬臂施工时的临时施工荷载产生的下挠度;

――混凝土随龄期增大的徐变系数。

对于桥梁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总挠度计算,还必须考虑二期恒载和活载的作用所产生的挠度,计算公式为:

(2)

式中: ――二期恒载作用下产生的挠度;

――混凝土的徐变系数终值;

――静活载作用下产生的挠度。

4.1.2悬臂施工时预拱度的设置方法

为了克服桥梁悬臂施工引起的结构的短期弹性挠度和长期徐变挠度,保证桥梁在同一跨内合龙时两悬臂端的标高相差不大,对于悬臂施工的两端应保持平衡并预设上拱度。考虑到各个桥梁工地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及桥梁施工方法及时间进度安排的不同,各系数取值不同,并与工地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还必须依据各个桥梁施工中的实测值对系数项进行修正,并结合施工实际酌情调整和控制。

(1)设置预拱度应考虑的因素

除考虑一期恒载、混凝土徐变产生的挠度对设置预拱度的影响外,当悬臂梁合龙转换成连续体系以后,还有二期恒载、次内力(二次预应力、徐变、收缩及温度影响)和汽车静活载的影响。为了施工的简化,通常可以将这些影响值的总和作为跨中预拱度的最大值,以两桥墩支点为零点,其余各点可以近似地按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悬臂梁施工中预拱度的设置和方法参见表1。表中挂篮伸臂的挠曲,可通过调整吊带长度预先消除。

表1悬臂施工中的预拱度设置内容

节段 影响因素 增(+)

减(-) 施工方法 计算方法 预拱度分配

悬拼 悬浇

注:表中“+”表示预拱向上;“一”表示预拱向下(或扣除)。

4.1.3立模标高的设定

在建立了正确的模型和性能指标后,就要依据设计参数和控制参数,结合桥梁结构的结构状态、施工状况、施工荷载、二期恒载、活载等,输入分析系统中,进而获得结构按施工节段进行的每一个节段的内力和挠度及最终成桥状态的内力和挠度。接着假设成桥后的理想转台的各节段的预抛高值,得出各施工节段的立模标高及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浇筑后、钢筋张拉前、钢筋张拉后的预计标高。

立模标高为:

(3)

式中: ――立模标高;

――设计标高;

――计算所得的预抛高值;

――挂篮变形值。

4.1.4悬臂施工时预拱度监测方法

挠度线型监测包含对主梁高程、跨长、结构的线形、结构变形及位移和主梁轴线偏位等部分内容。挠度监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

高程控制点布置在离块件前端10cm,采用Ø16钢筋在垂直方向与顶板的上下层钢筋点焊牢固,并要求垂直。测点(钢筋)露出箱梁混凝土表面5cm,测量磨平并用红油漆标记。

1. 0号块件高程测点布置

布置0号块件高程观测点是为了控制顶板的设计标高,同时也作为以后各悬臂浇筑节段高程观测的基准点。每个0号块件的顶板各布置11个高程观测点,测点布置位置 如图1所示。

2. 各悬臂浇筑节段高程测点布置

每个节段高程测点各设3个测点,对称布置在悬臂板与承托的交接点,离块件前端10cm,在下游幅桥上,上游测点长56cm,下游测点长54cm,如图2所示。

3. 观测时间与项目

每个标准梁段施工过程中,分别测量挂篮移动就位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预应力张拉后三个工况下主梁悬臂前端5个梁段的标高。每完成L/4跨径的梁段施工后,全桥通测一次。墩顶偏位在主梁每悬臂施工完成4~5个节段进行一次复测。合龙前,对全桥主梁顶面标高、作一次全面复测。合龙后、桥面系施工完成后,分别对全桥主梁顶面标高、墩顶偏位各作一次全面复测。

为了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

4.2应力观测

在松花江大桥上部结构的控制截面布置应力测点,以观察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截面的应力变化及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当前施工阶段向前计算至竣工,预告今后施工可能出现的状态并预告下一阶段当前已安装构件或即将安装的构件是否出现不满足强度要求的状态,以确定是否在本施工阶段对可调变量实施调整。在主梁各断面安放应力监测用钢弦应变计,测试是通过测其频率即可得到混凝土的应变,从而得到应力。

应变计按预定的测试方向固定在主筋上,测试导线引至混凝土表面。上部结构(箱梁)总共布置11个断面,分别为每个主跨的根部、1/4跨和跨中,每个边跨的根部、跨中截面和合龙截面。每个根部断面布置8个测点,除侧板2个测点与水平成45º方向角布置外(测主应力),其余6个测点方向均为顺桥向布置;每个1/4跨断面、跨中断面、边跨合龙截面分别布置5个,其测点方向均为顺桥向布置,共计67个。具置如图3所示。

4.3其他监测

4.3.1温度监测

针对松花江大桥的温度监测,根据以往经验,我们通过对气温的测量,推算结构温度的影响,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在进行其它测试任务时,采用气温表测量箱内和箱外的温度,测量精度控制在0.5℃以内。

选择一个“T”的一个悬臂作为温度测试对象。共设2个观测截面,每个截面布置6个温度测试点,将测温铂电阻先贴在钢筋上,并做防潮和防机械损伤处理后埋入混凝土内,测试导线引到混凝土表面。

4.3.2截面尺寸测量

除了应变和标高数据能够反映超方的现象,对每一节段梁截面测量也是一个好方法。具体做法是每浇筑一节段梁,在悬臂端进行截面尺寸测量,包括截面高度、顶板、底板和腹板的厚度等等,测量精度应控制在2mm以内。

4.3.3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

1)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测量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测试主要是为了测定混凝土弹性模量E随时间t的变化过程,即E-t曲线。针对与本桥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复杂性,弹性模量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采用现场取样通过万能试验机试压的方法,分别测定混凝土在3d、7d、14d、28d、60d龄期的值,以得到完整的E-t曲线。

5 实例分析

现将38#墩的实测挠度值变化列于下表2-表3,

表238#墩上游桥梁挠度变形值

注:表中拉应力为负,压应力为正。

通过以上监测数据可以看出:

1、箱梁底板底缘存在明显的横向拉应力,根据分析可能是由于底板是一个6.6米长,0.9米厚,2.5米宽的厚板,表现出单向板的力学行为。

2、腹板中间出现拉应力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因为传感器布置在0#-1#截面梁高中间,0#混凝土已经浇筑并张拉完毕,混凝土的初步收缩已经基本完成,而新浇的1#段初期收缩比较大,至使此截面就出现了拉应力。这种现象也能与混凝土在个别截面出现的横向裂缝原因相吻合。通过在38#墩上游桥幅2#腹板中间增加的竖向传感器进行测定,腹板中间还是受压的,而这与表面出现裂缝相违背,并且通过对裂缝凿开发现裂缝深度很浅,不是混凝土结构受力开裂造成,而是由于混凝土收缩造成的。

3、 顶板的挠度偏大,需要加强内模的加固处理,以减少顶板自身的挠度。

6 结语

上一篇: 课程设计学生总结 下一篇: 物业保安试用期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