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员转正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2 12:56:24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1)

一、工作方面

进入***后,我主要学习财务方面的业务,在***科长和***科长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下,我从基本的开具发票、填写支票开始,到处理工资表等多项报表,再到学习编制预算、处理账务等,对财务科的多项业务有了熟悉与巩固。

二、思想方面

进入***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的思想也愈加成熟,收获颇丰:

1、礼让、谦虚

《论语·季氏》有云“不学礼,无以立”。进入中心后,我时时注重以礼待人、以诚待人、与人为善,尊重领导、尊重长辈,团结同事、互爱互助,特别是在细节方面,无论是自己的言行举止,还是自己的工作实际,我都会谦逊恭敬,细心求教,努力处理好与领导及同事之间的关系,每天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对说话方式、说话态度进行改进。

2、勤奋、好学

进入***后,我发现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及之前在企业积累的工作经验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去甚远,所以我不断告诫自己,做事要勤,要加倍努力地学习。相信“天道酬勤”,只要自己肯花时间,肯下功夫,肯花心思,就一定能把事情办好,我也一直坚持把工作做的尽可能细致。

3、勤思考,多总结

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一件事都有最适合解决的办法,所以进入中心后,在听取领导、同事意见、经验后,我也积极思考问题的原因及以后的处理方式。而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也喜欢开动脑筋,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更节省时间、更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存在的不足和打算

1、知识面狭窄

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知识面的局限。事业单位会计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其会计基础也不同于企业会计。对我来说,学习才刚刚开始。知识面狭窄需要自己不断地去阅读、去积累、去实践。只有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拥有创新,才能跟上工作的步伐。

2、工作经验不足

我珍惜在中心的工作,它让我感到融入社会的喜悦,但也有无形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让我感觉自身工作经验的远远不足,无论是最简单的待人接物还是具体专业性的工作业务,我都需要前辈的指点、自己的积累以及对实际工作的思考来不断提高自己。

3、决策力、判断力有限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但只有判断准确、决策及时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而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特别是在应急事件处理上,它同样需要有正确的判断和当机立断的处理能力。工作后,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还远远不足,需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2)

本人xxx,女,汉族,27岁。2018年9月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我幸运地成为xx镇一名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至今,时间已过去一年,这一年中在领导的培养关心、同事的帮助支持下,我逐步适应了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

进入扶贫工作站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扶贫相关知识。一是向书本学,我认真翻阅学习党和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以及相关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二是向同事学,对于不懂的政策,我积极向领导同事请教,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三是向各村向群众学,结对帮扶工作后,我经常到各村以及下户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让自己深入群众。在自己的积极努力下,实现了从不懂到会的过程。一年工作时间,本人在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差小错需要领导指正,但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工作里还有诸多的不足,如工作还不够细心,文字功底有待加强等,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试用期即将届满,本人特向镇党委提出按期转正的申请,若未获批准,我会认真查找自身差距,自我加压,继续努力,争取早日符合转正条件;若获批准,我将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续勤奋工作,精益求精,争取更好的服务基层工作。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3)

教师转正自我鉴定1我自20__年_月参加市中学教师骨干班培训学习并取得市级初中骨干教师证书以来,积极投身教学教研工作,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通过理论的引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抓住课改机遇,立足课堂,努力践行自己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所承担的任务,自己在任期内较好的体现了一个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因工作有成效,先后荣获“20__年度张家口市模范教师”,“张家口市20__年度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0__年度县政府嘉奖”,“20__年度县文教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__年度县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20__年度县文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__年度艺术教育工作优秀教师”称号。

一、师德修养

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山村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不断摸索学校师德建设规律,以便带动所在学校人人爱岗,个个敬业,打造青年教师师德与师品。2016年度所写论文《重视师德修养、重塑教师形象》在全县教育系统"学先进,学赶超,比业绩、争创一流"师德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6年度参与的课题《如何做好教师思想工作的有效性或创新研究》按时结题并获得一等奖。

二、教育教学工作

我深知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必须具有较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所以在工作之余,我努力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熟悉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选择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教学中各种问题解决的对策,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转化后进生工作成绩突出,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我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的班级在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__年度所参与的《创新亲情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目的》获“2016年度张家口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三等奖。20__年度所写论文《用高尚的师德吹开满园桃李》在全县"瞄准一流标准、培育一流人才"师德征文中获二等奖。

三、教研教改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觉得提高学识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能坚持不懈地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注重提高自己的课改意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努力撰写反映自己教学风格的论文或经验总结。参与的宣化县"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研究》按时结题并获一等奖。同时,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能认真参加片级教研网络组织的观摩课、反思课活动,取得优秀成绩,受到一致好评。四、带培青年教师

在我校"老带新"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带培青年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带教效果好,青年教师成长快,教学成绩进步明显。20__年度所指导青年教师张聪会所做优质课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初中组一等奖。20__年度所指导的青年教师焦竹青所做语文优质课《爸爸的花落了》获市二等奖,青年教师丰英芬所做的数学优质课获市一等奖,青年教师刘晓波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教师初中英语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20__年度青年教师张鑫在市历史学科优质课大赛中获二等奖。积极组织带动学科老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能在该学科教师群体中展示自身的引领和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成为该学科教师群体中的榜样和模范。

五、学习与培训情况

20__年度以来,我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与培训,不仅按学时完成继续教育网上培训,同时积极地参与网上研讨与交流,撰写教育教学心得,连续多年获得合格,2016年度参加参加校长资格培训中获得市级优秀学员荣誉称号。

六、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静下心来想想,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我是否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我是否无愧于骨干教师的称号。在看到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无愧于一个骨干教师的称号,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有开拓创新意识,争取以后做得更好。

教师转正自我鉴定2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思想端正,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带头与同事研究业务,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各方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课标、教参与课本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从而使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提出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撰写学校工作总结,突出反映学校师生成果;统筹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注重通过组织业务学习、开展校本教研、进行业务竞赛、组织外出学习等途径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个人能认真参加市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每次学习都能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创建个人博客,把平时的教学得失、听课感受、培训心得、教学困惑和生活随想等内容上传和同行交流分享,丰富业余生活,记录教育人生!

教师转正自我鉴定3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工作。作为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可以说对英语教学毫无经验,在经过半学期的教书过程当中,我获得了极深的教学感受,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一总结。在我所担任的三年级2班中,有一大部分同学上课不听讲,搞小动作,说话,其中一部分同学是从家乡转校过来,对英语一点概念都没有,因此在学习相对有些难度的英语的过程中,他们如听天书,因此上课听课总是云里雾里,虽然跟着读,但是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另外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家长觉得英语没有任何用处,所以他自己深受影响,也不愿意学习英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将课程进行下去,我使用了很多种方法,现在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我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上课,如果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很有可能一堂课下来,教师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了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课堂知识,我在每一堂课上课前,都会先明确这堂课究竟是做什么,然后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理解我要他们理解的课堂内容,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

我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难点,又要突破重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并制作了各种有趣的教具,为课堂教学做好服务。

2、课中备课,处理突发事件。

课堂上的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随时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提出无法预料的问题。这时按部就班显然不行,需要老师急中生智,当堂备课。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开学第二节课在教学中twenty-one、twenty-two、twenty-three等等单词时,我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教学时,突然有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把5——10都没学,这我们怎么学啊?我当时一愣,心理没了底。好在有几年的教学经验,我稳定了一下情绪,便和他们进行勾通,突然头脑一闪,何不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运用于5——10的教学呢,也是学习数字啊!于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构思略加改动,又进行新课的教学。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3、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

每节课后,我都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和反思,写出教后感,肯定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探讨本节课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认真上课,体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便要求,英语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为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巧设导入,培养兴趣。

每节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做游戏、唱英语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文结合,掌握新知。

根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及肢体语言来启发学生,让他们参与获取新知过程,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遇到难读的单词或句子时,我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3、游戏活动,巩固新知。

在完成了每节课的新授任务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

除此之外,在小学课堂中,也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在实际的对话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所学对话是带他读会读,自己读不会,反应慢,理解能力差。这是由于我们在对话操练时片面追求知识目标的实现,认为学生能够把单词和文本读好背好就是目的,而不注重过程和方法,把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变成了费时费力的机械操练。这样的机械操练不但让学生失去了操练的兴趣,而且只能让我们认读对话中的语句,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操练。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到了一些方法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新颖灵活的操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操练的兴趣,灵活多样的操练方式如同魔法石一般,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大胆的操练对话,同时能增加学生对话的机会。

四、加强自学,不断积累知识。

由于本人在英语教学方面经验甚少,在教学的同时,既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学习教法,又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扩大视野;既用心收集有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游戏资料,又常听录音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帮助,使我干劲十足;学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力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教师转正自我鉴定4我叫___,在___工作,现任___职务。一年来,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自我鉴定如下:

1、思想政治方面:思想积极进步,政治觉悟较高,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敢于同各种反动思想作斗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辩证、理性地看待事物和问题,大事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

2、学习方面: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既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和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又广泛地开展自学。

学习内容除政治理论知道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还涉及历史、经济、科技、计算机以及各项业务知识。学习既讲究方式方法,又注重实际效果。

3、工作方面:服从安排,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讲求实效。

凡事积极主动,迎难而上,争当排头兵,不怕苦,不怕累。

4、生活方面: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严于律己,诚实守信,淡泊名利,助人为乐,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课件下载_谈吐得体,举止大方,注意保持形象。

但是本人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学习不够深入,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工作方式方法欠妥,文字功底不够扎实,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教师转正自我鉴定5在思想上,我不断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早于大一时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并在党校学习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考研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踏实的理论基础,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通过我的刻苦努力,在校期荣获院设一等奖学金,院设三好学生,被院列为了冒尖生培养对象。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4)

二、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要按规定做好资产清查和评估等工作。资产变动事项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其中,涉及重大国有文化资产变动事项的,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市委宣传部审查把关。市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资产变动事项,应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审批。

三、人员安置办法

(一)提前退休。截止转企改制基准日,其转制前的原在编在岗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含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歌舞剧团可参照皖政办〔〕6号文件执行),职工在转企改制时,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社局调档复核批准,可一次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二)加发补贴。为保证与转制前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其转制前在编在岗职工、转制后5年内退休人员,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皖政〔〕59号)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事业单位办法计发退休费的,加发补贴。

(三)身份置换。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在编在岗职工原有身份不再保留,由改制后的企业重新聘用并签订劳动合同或进入社会自谋职业。

四、人员安置费用

(一)转制前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安置费用核定、提留与支付1.养老金的核定与支付转制前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原符合国家和省政策规定核发的退休金不变。有正常事业费全额拨款和差额补助的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全额发放。没有正常事业费拨款的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原按国家和省有关事业单位政策核定的基本养老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2.养老金的调整与费用提留有正常事业费全额拨款和差额补助的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纳入国家和省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范围。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养老金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退休费的差额部分,按每人3万元一次性从净资产中提留退休人员安置费转入社保基金专户,差额部分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发放,净资产不足部分由市财政解决。没有正常事业费的单位,转制前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按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的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与事业单位办法增加退休费的差额部分,在净资产允许的前提下,可按每人不超过3万元一次提留退休人员安置费转入到转制单位,用于按企业办法增加养老金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退休费的差额补助。净资产不足的,由原单位视经济情况自筹资金解决。3.提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提留提前退休人员提前退休年限内按规定由原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等费用,一次性提留交社保经办机构。所需资金从单位国有资产变现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其主管部门从自有资金中解决,或由市财政从市国资公司处置事业单位上缴的国有资产变现资金结余中调剂解决。4.医疗保险费提留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应为退休人员(含提前退休人员)补办基本医疗保险,其缴费标准为每年800元,一次性缴纳10年。对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转制事业单位,转制后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继续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没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事业单位应为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并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具体标准为:每人每年800元,一次性缴纳10年,所需资金从单位国有资产变现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其主管部门从自有资金中解决,或由市财政从市国资公司处置事业单位上缴的国有资产变现资金结余中调剂解决。

(二)加发补贴核定与支付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为保证与转制前退休(含提前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5年内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低于按事业单位办法计发退休金的,加发补贴,所需费用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补贴基数为转制时当地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与本人按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之间的差额,基数一次核定后不再变动。自转制之日起第一年内退休的,加发补贴基数的90%;第二年内退休的,加发补贴基数的70%;第三年内退休的,加发补贴基数的50%;第四年内退休的,加发补贴基数的30%;第五年内退休的,加发补贴基数的10%;第六年后退休的,不再加发补贴。如按《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皖政〔〕59号)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与加发补贴之和,高于转制时按原事业单位办法计算退休金的,按原事业单位办法计算的退休金标准执行。转企改制时,按照有关规定对职工给予了一次性经济补偿,其原身份已经置换的,自转制之日起5年内退休的人员,不享受加发补贴政策。核定补贴标准时,企业平均基本养老金,按年12月的标准计算;事业单位退休金以年12月本人档案工资为基数计算,一次核定后不再变动。

(三)身份置换人员经济补偿金核定与支付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依法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按职工的实际工龄,每满一年发给本人一个月工资(按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含人事部门出台的地方性津补贴)的身份置换经济补偿金,职工实际工龄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其工龄计算截止到转企改制基准日,超过转企改制基准日的时间不再计算身份置换人员经济补偿金的工龄。经济补偿金从单位净资产中提留,不足部分,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经济补偿金从财政拨付的事业费中解决。没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根据单位净资产情况核定经济补偿金,但经济补偿金最低不低于我市年度最低工资标准(500元/月)。资产变现资金不足支付最低经济补偿金的,由其主管部门从自有资金中给予补齐,或由市财政从市国资公司处置事业单位上缴的国有资产变现资金结余中调剂解决。经济补偿金应由原单位一次性发给职工。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5)

2006年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将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重新构建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实现了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但此次岗位设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管理人员的岗位等级设置仍然沿用了行政机关的级别,每一等级对应一级行政级别,相比专业技术岗位成熟的职业发展路径,管理岗位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狭窄。如何给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搭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合理设计其职业发展路径,是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现状

1、等级设置

2006年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将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分别对应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将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即一至十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从上述内容可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等级设置基本沿用了行政机关的级别,每一等级对应一级行政级别,等级数量明显少于专业技术岗位。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与行政职务级别的这种直接对应,使得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的设置受限于其行政级别。事业单位所隶属的机关的行政级别决定了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实际上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职务级别。

2、工资水平

2006年出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规定,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并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设置了标准相同的65个薪级。从工资标准来看,相同资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级工资水平基本相当,工资水平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岗位工资上,而管理岗位人员的岗位工资水平相对低于资历相当的专业技术人员。例如,管理人员处级副职岗位工资基本处于副高职三级和中级一级中间,处级正职岗位工资基本与副高职二级持平。作为具有领导职务的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承担管理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对所在部门的专业技术项目负责,而收入却低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这与管理干部队伍的实际贡献不对等,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表1 管理人员岗位工资水平 表2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水平

注:表1稻莞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整理。2014年10月,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但各等级之间和不同序列之间的差别与2006年一致,故此处不再罗列。

3、晋升条件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了各等级管理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在学历方面,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在任职年限方面,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从晋升通道来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达到一定的学历要求和任职年限或资格后,都有一定的晋升空间,但由于事业单位受行政级别的限制,管理人员的职务级别大多集中于处级和科级,在大多数单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只可达到五、六级,在基层就只有七、八级,管理岗位的晋升没有像专业技术岗位一样形成制度与规范,晋升通道特别有限。

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对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在等级设置、工资水平、晋升条件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狭窄,既不能体现与行政机关的差别,也没有切实反映事业单位内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难以给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就严重影响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正确使用。

1、管理岗位人员职业路径单一,导致出现职业高原现象

由于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后,严格控制各岗位的职位数量和结构比例,很多人受聘于管理岗位后,很难获得升迁的机会。当管理人员发现难以在管理岗位上升迁,产生转到专业技术岗位的需求时,由于长期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缺乏一技之长,因而在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中缺乏竞争力,最终只能留在管理岗位。相对而言,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取得技术成果、解决某一技术问题而获得可以量化的绩效,一方面可以通过岗位竞聘成功转为管理岗位,另一方面即使不能转为管理序列,他们仍然可以靠自身的技术专长在职业方面继续获得发展。因此,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基本是“单一路径”,更易出现职业高原现象。

2、不规范的“双肩挑”现象日趋严重

由于目前管理岗位工资标准与专业技术岗位相比较低,对于在管理岗位的人员来讲,只要是有专业技术职务的,都倾向于按专业技术岗位定级定薪,都不愿意把工资从专业技术岗位系列转到管理岗位系列。而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对岗位进行分类管理,达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目的。但以上因素的存在,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占用专业技术岗位的问题成为普遍现象,不符合规定的所谓“双肩挑”现象较为严重。这不仅有悖于岗位管理制度设计的初衷,也不利于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3、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受到挤压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将管理岗位定义为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可见,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岗位既包括担负领导职责的领导职务岗位,也包括担负管理任务的非领导职务岗位。而现行的岗位设置,并没有明确区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难以体现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在能力水平上的差异。由于受领导职数和单位行政级别的限制,管理岗位纵向晋升等级较少,造成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上升机会和空间受到挤压。他们的职业发展既不能体现在职务的晋升上,也不能体现在职级升迁而带来的报酬的变更上,严重影响了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导致事业单位内“官本位”现象更加严重。

4、内部横向职业发展路径转换不畅

横向职业发展路径是对纵向职业发展路径的辅助和补充,设立的目标是针对狭窄的职位晋升通道和人们日益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焕发组织活力和提升组织人力资本。因此,合理的职业路径的设计,必须有横向职业路径作为保障。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两个序列都设置了不同数量的岗位等级,但各等级之间没有相互的对应关系,也没有明确两个序列之间的转换关系,因而员工在职业发展序列之间的横向转换不畅通。尤其是管理人员,由于长期从事管理工作,难以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横向转换为专业技术岗位更是难上加难。

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设计的改进建议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重新设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的相关建议,核心是在管理岗位上设置双重职业发展路径,即领导职务管理岗位实行“职务层次纵向发展”,非领导职务管理岗位实行“职员等级深度发展”,从而使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能够通过一定的程序,进入相应的职员职务等级,进而充分调动各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1、纵向职业发展路径再设计

(1)岗位等级和工资水平设置。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统一实行职员管理,职员岗位实行双重职业发展路径管理,即区分领导职务管理岗位和非领导职务管理岗位,领导职务管理岗位实行“职务层次纵向发展”,非领导职务管理岗位实行“职员等级深度发展”。根据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德才表现等因素,将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为13个职员等级,与现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设置数量一致。管理人员的晋升阶梯就是职员等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阶梯则是其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与专业技术岗位一样,各类管理岗位的人员数量也要有一定的比例限制。

在薪酬设计上,事业单位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职员等级和专业技术等级应设置相同的薪酬等级标准。职员等级是职员工资、福利的基础,其中,领导职务管理人员的薪酬标准应高于同级别的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标准的差异性,主要通过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来体现。例如职员等级相同的筛鋈耍一个担任领导职务,一个不担任领导职务,那他们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应该是完全一样的,差别主要是在岗位津贴(领导职务岗位津贴应大于非领导职务岗位津贴)及绩效工资上。

(2)领导职位管理岗位职业发展路径。领导职务管理岗位设置为一至十级,实行“职务层次纵向发展”。在当前事业单位暂未取消行政级别的状态下,领导职务层次依然要与行政级别有对应关系,一至十级由高到低对应的行政级别依次为: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职务等次与职员级别相互交叉,每一职务对应3个级别,具体为:部级正职对应一至三级,部级副职对应二至四级,厅级正职对应三至五级,厅级副职对应四至六级,处级正职对应五至七级,处级副职对应六至八级,科级正职对应七至九级,科级副职对应八至十级。每一职务的领导岗位对应多个职级的好处是,能够更好地发现和提拔优秀的管理人员。例如,在现有条件下,本科毕业需满七年才能担任科级正职领导职务,但在新的岗位设置路径下,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在工作未满七年之时,即可担任科级正职领导职务,只不过其职级不与七级对应,而是与八级或者九级对应。比如,工作五年的本科毕业生,可以担任职级为八级的科级正职领导职务。当工作年限满七年后,可以转为七级的科级正职领导职务。这样更有利于优秀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

(3)非领导职位管理岗位职业发展路径。非领导职务管理岗位设置为五至十三级,实行“职员等级深度发展”,相当于领导职务中厅级正职以下的职务层次。设置非领导职务管理岗位,主要是为担负管理任务的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职业发展阶梯,吸引和稳定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综合管理人才,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职员职务等级序列的设置,参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序列进行,总体分为高级职员、中级职员、初级职员三个级别段,每个级别段内再分别设置三个等级,高级职员一至三级分别对应五至七级职员,中级职员一至三级分别对应八至十级职员,初级职员一至三级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三级职员。

(4)双重职业发展路径的关系。根据上述方案,事业单位的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有一个职员身份,不管是领导职务管理人员还是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这个职员身份是事业单位每位管理人员最基本的身份,并且是伴随其一生的身份(只要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就有这样的职员身份)。而领导职务则不是一个固定的身份,这个身份可以不断改变。原来在领导职务上的管理人员,可以在任期结束后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而原来不在领导职务上的人员,也可以通过竞聘等方式担任领导职务。因此,在这样一个制度下,每个管理人员都是职员身份,而领导职务则是临时性的。这种情况下的领导职务就类似于一个班级每天安排一位同学值日一样,值日生就相当于领导职务,是经常变换的,而其不变的是作为班级基本组成人员的身份。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将所有领导职务都还原为普通的职员。对于管理人员而言,职员是固定的属性,是比领导职务更根本的属性。

2、横向职业发展路径设计

由于职员等级与事业单位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级通用十三个等级,具有横向对应关系,所以在管理人员双重职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只需要在制定岗位聘任条件时具体规定横向转换条件,便可打通事业单位内部岗位间的横向职业转换路径,延展出事业单位内部的多重职业发展路径。

(1)建立职员资格制度。为合理评定职员等级,国家应建立职员资格制度,实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职员资格可以通过参加专门的考试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参照目前的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建立职员资格考试制度,并设计合理的职员资格试题,主要考察应试者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初级职员资格的取得不需参加考试,根据个人学历、岗位情况由聘任单位认定。拟任中级职员的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和拟任科级副职、科级正职、处级副职的领导职务管理人员,须考试取得中级职员资格;拟任高级职员的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和拟任处级正职、厅级副职、厅级正职的领导职务管理人员,须取得高级职员资格。

(2)打通多重职业发展路径。在领导职务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出现空缺时,对竞聘人员不要求有下一层级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经历,只要达到相应职级的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竞聘。例如,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A在中级职员二级岗位上和专业技术人员B在中级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上任职一定年限后,均有资格参加科级副职或科级正职领导职务岗位的竞聘。假设A通过竞聘上岗,担任了科级正职领导职务,则其可按领导职务序列晋升规则,继续晋升其职员等级。当A从科级正职领导职务下来后,可担任中级职员二级的非领导职务岗位,并且可以继续实现职员等级的晋升,升到中级一级、高级职员三级等。达到高级三级后,A又可以竞聘相当于处级正职的领导职务,而这不受A未担任处级副职领导职务的限制。

(3)横向转换程序和条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横向职业发展路径转换时,必须符合相应职务的任职条件,并由个人提出申请,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综合评估,按照岗位竞聘的相关程序执行。管理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进行横向转换时,管理岗位需具备专业技术岗位的职称资格,专业技术岗位需具备相应的职员资格,才可以实现横向转换。

【参考文献】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汇编(2014).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2] 人事部R导际跞嗽惫芾硭荆菏乱档ノ桓谖簧柚霉芾碚策问答.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3] 李建钟:公共人事变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论纲.中国劳动出版社,2010.

[4] 刘昕:人力资源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熊苹:职业生涯规划.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6] 汪莉: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7] 刘霞: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问题研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7.35-39.

[8] 李建钟: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问题研究,第一资源,2012.1.32-42.

[9] 赵敏:职员制构想,中国人事,1995.12:20-22.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6)

0.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日益加大,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数量日益增多,“大锅饭'’被打破之后,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就不得不去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转企改制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出更好地生产运营氛围,这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大量的实践证明:绩效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效果较佳,能够有效地用好人才、管好人才、留住人才。本文基于关键绩效指标,构建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是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具体而言,关键绩效指标的涵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键绩效指标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出增值作用。换而言之,关键绩效指标是一座能够将企事业单位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绩效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由此可见,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真正鼓励那些对企事业单位有贡献的员工。第二,关键绩效指标务必要予以定量化或者行为化,以此来对评估者的绩效进行管理和考核,如若不能,那么则不可将其视为关键绩效指标。第三,关键绩效指标是企业管理人员与V大员工进行未来职业发展、工作表现、工作期望等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石。

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有以下五个主要意义:

(1)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有效分解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能够更好地推动战略目标在整个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贯彻执行。

(2)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让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关键绩效要求和岗位职责,能够确保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

(3)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为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提供更加详细化、更加客观化、更加透明化的参考依据。

(4)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关键性经营活动成果,能够帮助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更好地处理单位各种事宜。

(5)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对KPI执行结果进行有效地回顾和计算,能够让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于各种主要的关键绩效参数予以明了,并且还能够及时找出当前所存在的工作难点及问题,以便能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或者改善。

2.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保障

2.1明确绩效考核与“提薪”和奖金、晋升的关系

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应该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再加上不同岗位的要求对广大干部职工合理运用激励机制,这样可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按照事业单位既定的发展目标去工作,确保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与此同时,运用激励机制还可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端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可同时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专业知识与思想素质,恪尽职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众所周知,每一个人都有希望去追求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有足够的动力,而激励机制恰好是动力的主要来源。激励是通过满足个人需要来引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提高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其关键就在于满足广大干部职工在情感、兴趣、心理、生理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以便使之潜力获充分挖掘,使之充满工作的动力。

2.2沟通机制保障

在实施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沟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对于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而言,主要包含:第一,绩效管理小组与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这样不但可以支持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同时也可以对高层管理者工作方面全力支持。第二,做好绩效管理小组内部的相互沟通,保证精力的集中。对于真实的情况与信息做好分析,进而得到客观的解决方案。第三,做好绩效管理小组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如果员工得不到相应的信息或者是反馈的信息不能够及时的处理,那么就相当于没有信息。这对于员工情绪的稳定,稳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言,其实就是一种伤害。在与员工相互沟通的时候,要做到实话实说,保证沟通目标的透明、清晰以及全面,不能够回避问题,避免员工心理有所猜测;在与员工进行沟通时,也要保证沟通的集中,可以选择面对面或者是集中的方式,避免因为分散的沟通出现信息传播失真的情况;在与员工相互沟通时,还要注意口径的统一,选择正规的渠道来统一口径,才能避免出现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情况,才能够有助于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推广。另外,可以在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召开职工大会,对单位的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宣传单位未来的发展战略及绩效管理体系,引导员工树立薪酬的分配观念,让员工从心底认可“大锅饭是不公平”的这一现象。另外,绩效管理体系政策以及知识有效宣传必不可少,要让员工针对绩效管理体系有一个整体上的共识,这样才能从观念上接受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

2.3建立绩效考核信息库来改革人员的选拔任用机制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7)

一、前言

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进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顶层设计不够。因此,为成功实现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其改革发展,事业单位方面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策略,并最大限度发挥顶层设计的优势,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顶层设计的内涵

所谓的顶层设计,是指利用系统论方式,从全局视角出发,对综合因素加以充分考虑,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营造和谐关系和选择有效路径,推动改革活动的顺利实施。通过顶层设计方式,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借助政府发挥的作用优势,实现改革效益的最大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对“顶层设计”有着较大的需求,能够指引事业单位制定更为标准的改革计划,促进事转企改革的发展进程,为事业单位未来发展奠定持续性基础。[1]

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问题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直接阻碍转企改制的发展进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缺乏统一的思想认识,导致其思想基础相对不够稳定。事业单位受传统政治虚荣心、“双轨制”、传统税收政策与资源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未能对事转企有正确认识。其次,在事转企中,相关人员仍然采用传统摸索前进方式而推动改革实施,缺少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导致改革进程相对较为滞缓。再次,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如税收政策等,如果实现事业单位转企业,则需缴纳更多的赋税,对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实现产生不利因素。第四,资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尤为对于无形资产而言,其评估能力较差,降低资产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文化领域事业单位而言,在发展中,其管理体制与企业层面的管理体制不相适应,阻碍改革发展进程。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存在较多问题。[2]

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顶层设计策略

(一)顶层设计要具有科学合理性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有必要坚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为推动改革顺利实施而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以推动改革的发展进程。首先,在顶层设计之前,相关人员必须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以坚持客观的态度而开展顶层设计活动,使事转企改制更具前瞻性,为改革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例如,对事转企中的改革目标、改革模式、改革路径、配套措施等作出妥善安排,并形成书面资料,对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其次,事业单位在开展顶层设计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策略,以推进顶层设计的实施,使改革方案更具权威性,对事转企给予正确引导。然而,在顶层设计中,相关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确保顶层设计的有效性。[3]

(二)给予政策方面的保障

在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进程中,政府等部门有必要积极推出系列有效政策,为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既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提供充足动力,又为其提供保障。首先,政府为人员身份转换提供托底。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对事业单位职工人员保留身份和原有待遇,能够为事转企改制奠定基础条件,并提供动力。其次,积极对财政税收政策加以调整,以降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成本。长期以来,事转企改制后,其经济成本较原事业单位要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事转企的进程,为改革加大难度。最后,相关部门人员应加快对原事业单位给予有力的资金扶持,帮助其不断强大。如推出税收减免政策等,可加快事转企进程。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存在着较多阻力,不利于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企业中的养老保险等待遇较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差,如若推动事转企,则对原事业单位员工利益有不良影响。通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等部门能够为原事业单位员工给予充分的制度保障,能够减少思想阻力。另外,针对退休人员,应制定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其能够享有基本保障。对此,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消除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差异,对加快事转企改制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设定有效的资产管理机构

长期以来,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缺少资产所有权。尤其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对资产管理的忽视,不利于事转企改制的发展。对此,相关部门有必要设定有效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加强资产管理。以文化传媒领域事业单位为例,首先,对财政、文化行政主管、党委宣传等部门要加强有效沟通和协调,使其能够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对专门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给予大力支持。其次,在构建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时,应注重将其与公共管理职能相分离,受命于政府,有效行使国家的所有权。通过设定有效的资产管理机构,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发展。[4]

(五)实施管理制度的改革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发展中,应对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改革。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加强正确引导,才能加快事转企的发展进程。因此,政府应积极转变自身的职能,对生产关系加以有效协调,还能充分赋予企业以经营自。政府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性作用,只有加快管理制度改革,才能对自身管理进行有效的定位,以把握市场发展的良好秩序。事业单位成功转企后,自负盈亏,在市场发展中成为独立的主体,而政府不会对其进行干预,有助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在顶层设计的作用下,有必要加快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进程,以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深入开展。

五、结语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亟须得到有利的指导,以推动转企改制的发展进程。然而,从事转企发展现状看,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存在重重阻碍。因此,为顺利实现转企改制,相关人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给予政策方面的保障、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设定有效的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管理制度改革等,以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在转企改制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顺利实现“事转企”的改革目标,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作者单位为深圳市西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彭丰民.政府购买服务“连带纵向一体化”倾向分析――基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视域[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5(03):44-48.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8)

中共xx省直机关工委:

xxxx同志(男/女),xx岁,x族,系中共(预备/正式)党员,

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由 xxxxxx 去 中共xx省司法厅机关党委 。

请转接组织关系。该同志党费已交到xxxx年xx月。

(有效期xx天)

(盖章)

xxxx年xx月xx日

党员联系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

党员原所在基层党委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编:

党员组织关系转出介绍信(推荐)

(内部使用 存根联)

汽第XX0805 号

党委工作部 :

xx同志(男), 22 岁, 汉 族,系中共预备党员,身份证号码 xxxxxx,由 信息系 去 (关系转入地如户县组织或接接受单位xx支部) ,请转接组织关系。该同志党费已交到 20xx 年 7 月。

(有效期 拾伍 天)

党员联系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

年 月 日

(加盖骑缝章)

党员组织关系转出介绍信(推荐)

(内部使用 交党委工作部)

汽第XX0805 号

党委工作部 :

xx同志(男), 22 岁, 汉 族,系中共预备党员,身份证号码 xxxxxxxxxx ,由 信息系

去 ,请转接组织关系。该同志党费已交到 20xx年 7 月。

(有效期 拾伍 天)

党员联系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

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盖章 年 月 日

党员组织关系转出介绍信(推荐)

共产党________委员会:

_________同志,性别:_______,______岁,民族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现为________________支部(正式/预备)党员。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该同志需要将组织关系转至_____________________。党费交到________年________月。

党员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党支部

________年___月__日

相关阅读:

1. 什么是党员的组织关系?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按照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申请入党的人一经被批准入党,接受其入党的党组织就把其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从此就确定了他的组织关系。党员的组织关系一经确定,党员就可以而且必须参加该组织的生活,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2.接转组织关系的重要性是什么?

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是党员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的一项严肃工作。认真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措施,对于严密党的组织,增强党员党性和组织观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凭证有哪些?

党员组织关系的凭证有三种,即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和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转移和接收正式组织关系,应当凭据中国共产党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和接收临时组织关系,应当凭据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或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

4.什么是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变动组织关系的凭证。党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应按规定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后,党员在党组织中的隶属关系随即发生变化,党员应在转入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

没有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开具党员证明信的,新的单位党组织不得承认其党员身份和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5.什么时候要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党员因工作调动、参军、学习、转业以及其他原因,需要从一个地区或单位调到另一个地区或单位时,为了使其方便地在党组织中生活,也为了便于党组织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党组织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相应地改变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及时地将其组织关系从原来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转移到所去地区或党委的基层党组织。

6.在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中对党员的要求是什么?

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XX〕10号)规定,对党员的要求是:

(1)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原所在党组织,要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报道。

(2)短期外出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无固定地点的,应当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原所在单位党组织保持联系,汇报外出期间的有关情况,按照规定交纳党费。

(3)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7.毕业生党员如何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XX〕10号)规定,高校毕业生党员,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zf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毕业生党员离校时,需要亲自将党员组织关系一并转出。无特殊原因,毕业生党员不得将组织关系留存学校。

(1)对于工作或学习单位已落实的毕业生党员:

凡党员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所在地或其居住地党组织,也可以转移到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或县以上zf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2)对于毕业后去向待定的毕业生党员:

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党员,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或父母工作单位党组织或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zf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但在转移组织关系前一定与转入单位联系协商,经同意后方可转入。

总之,毕业生党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关系转移,在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前一定要向用人单位咨询清楚开往何处。

8.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程序是什么?

转出程序为:(1)经本人向所在党支部申请;(2)学院党总支开具介绍信;(3)逐级接转到你所要去的单位党组织

9.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有效时间是多长?

《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出后有效时间最长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毕业生党员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去所去单位党组织办理接转手续。

我校开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到珠海市内的,有效期一般为15天;到本省其他市的,有效期为30天;到外省、市的,有效期一般为60-90天。

10、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应该怎样转接和携带?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须由党员本人携带,到组织关系接收地或接受单位党组织报到并接转组织关系,不得将组织关系介绍信直接邮寄给接收地或接收单位党组织。

11. 组织发展材料档案和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关系?

组织发展材料档案是指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积极分子考察表、等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材料的总称。组织发展材料档案不能代替组织关系介绍信。即使毕业生党员本人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已经转达,如果没有组织关系介绍信,按照中组部的有关规定,党员身份将不被承认。

我校正式党员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装入本人人事档案,与人事档案一并存放。如果毕业生党员自己要求自带自己的,请毕业生党员提前告知所在院部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并写出书面申请,则允许组织发展档案自带。各院部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于6月中旬前收集齐申请书统一到档案馆申请提取组织发展材料档案。所在院部将该毕业生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密封好并加盖基层党组织公章,交给毕业生党员本人,并做好组织发展材料档案的交接工作(要求毕业生党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与经办此事的基层党组织教工党员亲笔签名)。此后发生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遗失或损坏等原因引起的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不能顺利转接的责任由毕业生党员本人承担。一般毕业生党员只须将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及组织发展材料档案交给目的地单位党组织,履行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即可。

我校预备党员的组织发展材料档密封好并加盖基层党组织公章,交给预备党员毕业生党员本人,并做好组织发展材料档案的交接工作(要求毕业生党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与经办此事的基层党组织教工党员亲笔签名)。此后发生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遗失或损坏等原因引起的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不能顺利转接的责任由毕业生党员本人承担。

12.毕业生预备党员应注意什么问题?

对于毕业生预备党员,如果落实正式工作单位并已顺利接转组织关系的,应主动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实事求是地汇报自己在预备期内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在预备期将近届满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时,仍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及时向保存本人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可能是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父母所在单位党组织、家庭居住地党组织等)提出书面转正申请,要求党组织讨论自己的转正问题。

13.如何处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的问题?

党员应妥善保管自己携带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切勿丢失。一旦丢失,党员应立即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院部党总支报告。党组织应对丢失介绍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丢失,可由本人向党组织检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后,方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作废。对丢失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党员,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若没有及时转接组织关系造成介绍信失效的不在申请补转之列,一般党组织关系的补转不得超过当年的12月。

14.如何处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过期的问题?

党员自带组织关系应及时转移。不按期转移组织关系是组织观念淡薄的表现,也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对于过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调查了解,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过期的,责任由本人承担。

因未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要按照规定作自行脱党处理。

15.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错或单位改派的应该如何处理?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错或单位改派的,需将原介绍信在有效期内本人交回院部党总支,由院部党总支重新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16.毕业生党员应该如何看待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党员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原所在党组织,要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报到。对那些没有正当理由,长期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党员,应该给以严肃的批评和教育,限期办理转移组织关系手续。对经过教育仍不转移组织关系、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按照规定,视其情况,将给予党纪处分。

17.组织关系介绍信应如何填写

组织关系介绍信分为加盖我校党委公章和市委组织部公章的两种,一般如毕业生党员就业单位为本市的单位,并且单位有党委的,只需开具加盖我校公章的介绍信即可。如毕业生就业单位在其他城市或省份,则两份都要填写,其中加盖我校公章的介绍信的抬头一律填写:珠海市市委组织部。加盖珠海市市委组织部公章的则按照学生提供的抬头填写,一般都应该是县团级组织部门,或大型国企的党委。 18.毕业生党员离校后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以下将毕业生党员离校后经常出现的问题列举出来,供毕业生党员对照自身情况进行检查,以避免类似情况再度发生。

1、毕业生离校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出,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所去单位党组织报到。造成组织关系介绍信过期失效,当地党组织不予接收。

2、预备党员离校后,未找到工作(或忙于考研),把转正的事抛在脑后。预备期满后不及时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致使有些毕业生预备期超出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落实工作单位或通过研究生考试初、复试后,用人单位(读研单位)党组织在政审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位同学没有按期转正?是犯了错误,还是受过处分?从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对自己的政治生命极不负责的表现。

3、有的毕业生把组织关系与组织发展材料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组织发展材料随档案转出,即组织关系转出,造成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学校。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9)

1、离休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一般随行政关系,由单位党组织管理。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由负责管理其行政关系的部门进行管理。对于不便参加单位组织生活的离休党员,经本人申请,单位党组织与党员居住地党组织协商后,可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党组织。

2、退休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应转入居住地党组织。

二、对改制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关系党员和关闭破产企业党员的管理

3、改制企业中已与单位终止劳动合同,且没有再就业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党组织;受聘于其它单位或外出务工经商6个月以上的,应转到新单位或务工地区党组织;符合托管条件的职工党员组织关系,由企业或授权经营主体、原企业主管部门的托管机构统一管理。

4、关闭破产企业的党员,没有再就业的,其党员组织关系应转到本人居住地党组织,居住地比较集中的,企业党组织要积极与居住地党组织做好衔接工作,采取集体移交的办法转接组织关系;已就业的,党员组织关系应转到新单位党组织;企业破产后重组保留的党员,组织关系应整体移交至新组建的企业党组织。

三、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的管理

5、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的党员,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应转移党员临时组织关系;时间超过6个月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党员组织关系应转到企业所在地党组织。

6、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地点相对固定,经营时间超过6个月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相应管理机构或所在地党组织。

四、对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党员的管理

7、在社会团体(不包括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常设办事机构工作的专职人员(包括长期聘用人员)中的党员,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党组织。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其常设办事机构中专职人员党员由业务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无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的由所在地党组织管理。

8、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中非专职成员的党员,要定期向本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汇报参加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活动的情况。单位党组织要对本单位加入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党员进行登记,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加强管理。

五、对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的管理

9、军队复转党员择业期间,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党组织,就业后应转到所在单位党组织。

10、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未就业的本地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党组织;未就业的外地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在区、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由机构中的党组织负责管理;已就业的毕业生,其组织关系转到就业单位党组织。若就业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则应转到单位所在地或主管部门党组织。

11、大中专毕业生和军队复转预备党员择业期间,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情况,接受组织的考察。预备期满,党组织应在征求原学校或部队党组织意见的基础上,根据预备党员当前的现实表现,及时讨论转正问题。

六、对跨地区外出、流入党员的管理

12、党员集中外出时间较长(一年以上)、人员相对固定的,可建立党组织或临时党组织。分散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应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因无固定地点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应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汇报外出活动情况,并定期交纳党费。

13、符合人才流动有关政策规定的党员,流动时党组织应及时为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人员流动问题上,因单位与单位或单位与个人发生争议,而提交仲裁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仲裁的,单位党组织应根据仲裁结论确定是否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七、对出国、出境党员的管理

14、公派出国留学、讲学、研究和劳务人员中的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由单位党组织保存,单位撤销的由其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

15、因私出国、出境的党员应通过适当方式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反映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它方面情况,中途返回时应与党组织见面。按期回国的党员,应及时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情况。党组织也要主动与党员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表现。如无问题,可批准其恢复党员组织生活,党龄连续计算。

16、党员超期回国,本人要向党组织说明理由,经审查理由正当者,可恢复党的组织生活。无正当理由超期一年以上的,按自行脱党处理,档案材料转到上级单位党组织保存备查。

17、经批准出国、出境定居停止党籍的人员,重新回国后,原则上不能恢复党籍。如有特殊理由,认为可以恢复其党籍的,要由县区以上或相当一级的党委组织部门审查,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18、出国、出境党员本人提出退党要求的,可以按《》规定办理退党手续。

19、出国、出境的预备党员,按期回国后,本人提出转正申请,经党组织了解认为具备党员条件的,可办理转正手续;超期回国的,本人要向党组织说明理由,经审查理由正当者,也可办理转正手续;无正当理由超期的不再办理转正手续,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20、预备党员出国、出境定居的,不再办理转正手续,其预备党员资格也不再保留。

八、严格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

21、党员在办理组织关系转移过程中,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应向党员说明组织关系接转的程序和要求。党员因主观原因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原则上按自行脱党处理。因人才流动以及就业等客观因素造成党员不能及时转移组织关系,经上一级党组织确认可视情况予以接收。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篇(10)

我是一名公务员,在省府上班,是贵刊忠实的读者。我很想了解有关养老保险方面的知识,帮助介绍一下,好吗?

李彬

李彬:

不止你一人来信咨询这个问题。我们特邀山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局的专家为你们做系统介绍,连续载多期,保证你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本刊编辑部

1.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员工如何办理养老手续?待遇如何计算?

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员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0周岁)时,单位专管员应在其达到退休年龄的前1个月,持档案、养老保险手册、身份证、《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员工退休待遇审核表》、《合同制员工退休养老金申报表》、《合同制员工退休待遇明细表》等有关资料,到省社会保障事业局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统筹处,办理退休待遇审核手续。

退休待遇经审核无误,报合同制员工退休审批机关批准后,再到省社会保障局事业养老保险统筹处办理养老金支付手续,养老金由省社会保障事业局委托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按月发放。

其基本养老金标准,分别按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满20年不满30年、满30年不满35年、满35年以上,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70%、80%、85%、90%。

2.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流动,养老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流动,要相应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并执行调入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其中,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入企业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根据本人在机关(或单位)工作的年限给予一次性补贴,由其原所在单位通过当地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转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补贴的标准为:本人离开机关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资×在机关工作年限×0.3%×120(个月)。

3.转制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待遇如何调整?

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按事业单位办法调整离退休费,由财政部门按照统一的补助标准和现有经费渠道安排所需资金,并由离退休人员原单位负责发放;没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按规定标准核定的基本养老金继续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发放,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国家统一出台事业单位离退休费调整政策时,转制前离退休费的差额部分,由原单位视经济情况自筹资金解决。

4.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员工退休待遇是怎样规定的?

原则上,按照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由统筹基金支付。

5.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退休待遇是怎样规定的?

职工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之月起,执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制度,其原有的连续工龄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已建立的个人账户继续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管理,退休时,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每月按1/120计发,并相应抵减按机关事业单位办法计发的养老金。

6.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变动工作时,其养老单位合同制员工调动工作或解除劳动合同,凭调令、商调函、职工调动表或解除合同证明,到省社会保障事业局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统筹处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合同制员工在省内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或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不转移基金。

上一篇: 化妆合同 下一篇: 学生会工作经验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