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30 04:02:53

有机化工论文

有机化工论文篇(1)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客体性、受动性与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缺失,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被动的知识灌输过程,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存储器和学习的奴隶,学生实验过程“照方抓药”,使得学生普遍缺乏实验的热情和主动性,更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重理论,轻实验

重理论,轻实验,这是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明显的教学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探究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错误的指导思想是只要学好理论课,就学好了该课程。

2PBL教学过程

2.1确定教学对象

在2013级制药工程专业班级中选择3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学生4人一组,选1人作为小组长,采用PBL教学。选择2013级制药工程4班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两个班级的理论课内容、实验内容、实验教师、考核量化评分标准均相同。

2.2编制问题库

在整个PBL的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保证PBL教学能有效进行的前提。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符合教学目标。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可把原来单一的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与药物合成、天然药化等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更多的从制药方向去认识、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更符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2)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探索性,可有多个解决方案,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解决。(3)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去探究。同时,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有效性。以“重结晶法提纯乙酰苯胺”为例。

2.3学生自组学习

提前一周将下个实验的问题下发给学生,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运用教材、工具书、网络、文献资料等进行查阅,并进行组内讨论学习实验内容,解决问题。这个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4课堂讨论

在整个PBL的实施过程中,课堂讨论是PBL教学的关键。每次实验操作前,由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就刚才的回答进行补充,再一起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学生可获得多个答案,扩大了知识面,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过程教师控制学生发言时间,调节课堂气氛,最后教师总结。

2.5交流和总结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数据的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总结,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3PBL教学考核方法设计

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平时实验综合成绩考核(40%)、实验操作考核(30%)和实验基本理论笔试考核(30%)。与以往的考核方式相比较,PBL教学考核方式中提高了平时实验综合成绩的权重,特别是提高了实验预习的分值,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预习动力,提高实验预习积极性;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这样更能有效反映出PBL教学的优势。实验操作以综合性实验为考试内容。评分标准包括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整体美观度、后处理、回答问题等。整体美观度主要考察学生组装仪器的效果、安全等方面;后处理主要考察学生对废液、废渣的处理及台面的整齐;问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的理解。实验基本理论考试考核主要涉及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相关原理与注意 事项等。

4PBL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课程结束后,将两个班的实验成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知,采用PBL教学方法的3班实验平均成绩优于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的4班,尤其是实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LBL教学的4班。通过有机化学实验的PBL教学,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以下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1)运用网络、文献资料、工具书、教材,查阅到关于有机化学实验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自学,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2)综合分析所得文献、借鉴文献,使自己具有可独立拟订课题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训练,提高书面和口头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4)通过PBL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实验中物质合成常见的反应装置搭建、产物的提纯分离、产品的基本物理参数测定等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5)通过小组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学习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这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PBL教学班的学生都更胜一筹。

有机化工论文篇(2)

一、二者的有机结合

(一)目标一致,突出中心,相互衬托。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建设的目标和工作对象都是一致的,所以,在当前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需要着重把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各种不同的方法有机结合到政治思想工作中,让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更加注重实际效率,更加具有活力。对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中心工作就是把两个利益的价值观的体现。

(二)二者从内容上相互补充,从整体上相互推进。企业的文化与政治思想工作在内容上的相互补充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强大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指引好方向,能更好地弘扬企业的精神与价值观。其次是把政治思想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规范好职工的行为,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最后,政治思想工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优势,为树立品牌创造一定的条件。

(三)工作运行中共同进步发展。在工作运行中通过领导的带动、引导、目标激励等措施促进企业的文化与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机结合。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制定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聚集全体员工的意志以加快企业的发展。

二、工作的重点

政治思想工作处于企业文化中工作中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企业管理进行强化。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地位。第二, 注重人才的管理。第三,加强领导的素质培养。企业的灵魂在于领导,领导也是企业文化的引导者。第四,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了解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端正其工作态度。劳动是道德与精神的体现,要让员工对知识与创新进行了解并重视,并对科学与技术尊重起来,让员工们的主要精力都着重于提升劳动的技能和钻研公司业务。

三、双方共同的努力方向

(一)双方着重从整体上共同推进企业的文化素质的建设。从侧面来看,企业的文化也是生产力的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可直接推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反之,也会给阻碍企业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素质,通过政治思想工作的建设,解放员工的思想,并转变其观念,为企业又好又快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二)把共同树立良好的企业整体形象作为落脚点。诚信对一个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立业的根本。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信誉是企业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与员工的沟通及赢得信任的法宝就在于树立诚信的形象。所以,做好充分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建设对树立企业形象有巨大的帮助。

(三)内容上相互补充,工作运行中相互促进。把强大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后盾及动力,更好地推动企业在精神和行为层次的建设。提高领导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设,通过领导带动员工,切实促进加快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企业文化与政治思想工作共同进步,实现企业的壮大发展。

总结: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核心。只有把企业文化与政治思想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把二者的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出来。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与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同步发展、共同进步,相互贯通融合,做到相辅相成。在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建设的工作基础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文化体系,将二者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当作载体,推进政治思想工作的建设。使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得以保障,企业文化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为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助力与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机化工论文篇(3)

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的生产以及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做好思想政治支持。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我国的开放以及贸易发展也不断加深,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内容等已经被不能满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做好创新改革工作。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因此需要找到合适国有企业发展道路促进企业进步。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意义

将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共赢,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动力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中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并逐步发展成熟,而且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文化思想也日渐多元化,这使得国有企业思想政治会面对更多新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没有找到最佳的切合点,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僵硬的现象[1],与生产管理更加紧密结合,促进生产的高效进行。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道路。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创新,提高其实效性,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与企业成长相联系,提高其重要性。

此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也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转变工作方式。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传统企业的优势内容,并且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成活,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现状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普遍的形式主义内容,空喊口号,不干实事,应付上下级[2]。这种形式主义对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是极为不利的,还造成了严重的人财物浪费,不利于党群关系以及干群关系的建立,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利于领导干部的成长。形式主义的内容与方法严重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不利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作用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认识,有的认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是无所不能的,只要这两者做好的,别的事情都可以很容易被解决,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3],把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颠倒了。还有一种认识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视而不见,只注重经济以及业务工作,是形而上学的错误。

当前,很多企业文化中都没有企业精神,或是简单的提两条“团结”、“奋进”之类的空话,看不出企业的个性特点,这种空喊口号的企业精神无法激励员工,还容易将管理层的慵懒、肤浅暴露出来。之所以没有企业精神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不够了解,对企业良好发展的信心不足。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营造良好的环境

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转变职工的理念,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积极宣传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营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教育,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效结合。

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大胆,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主要受到外在环境影响,只有与环境相融合,才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以及价值[4]。企业管理者应提高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的重视,找到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合点,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强化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性

要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就应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积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完善党支部的工作制度,使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提高党组织的能力。在党组织的建设中,应将企业管理的方法等融入其中,使党组织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指出其中的问题。强化党组织的学习意识,加强党风教育,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对于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

(三)实现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将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既定的任务。国有企业已经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应用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中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管理需要,促进企业员工的潜力,促进国有企业实现良好的发展。人本管理中,作为突出的形式就是以人为本,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出吸引人、留住人的,并且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人为本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并且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强化管理考核机制

企业的主要工作是经营管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要把握好企业的中心工作,完善灵活的工作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明确企业的目标与任务,制定科学的管理内容。制定全面的、针对性的工作机制,结合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将国有企业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到企业的生产中,使二者有机结合。

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管理,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落到实处。根据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优势,加强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制度,对工作目标、任务等制定出严格的制度[5],同时做好监督工作,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与建设。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国有企业目前正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应找到合适的工作方式解决新问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以及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文勇.浅谈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有机结合[J].东方企业文化,2014,09:74.

[2]陈光辉.浅论如何实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J].世纪桥,2013,05:41+46.

有机化工论文篇(4)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的功能。当然,企业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于企业之中的,而是渗透在企业运行中的各个方面。我们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价值观的塑造,而企业一切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企业活力存在于企业员工之中,其源泉是人的积极性。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没,就必须解决人的问题,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人的针对性,从“人”这个核心入手,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完成生产经营和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它的职能,就是它在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所担负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任务分为灌输、转变、调节、激励、落实等阶段,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工作,能够指引企业员工完成企业任务。同时,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指引人的活动来培养人、锻炼人,最终达到完善人、发展人的目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点

(一)两者工作对象相同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人,都注重在员工的集体协作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水平方面下功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解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人的本质的提升。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也是人,现代企业理论承认企业员工不只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然人”,也不是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更不是只图满足自己需求的“社会人”,而是一个充满情感、富有精神、具有聪明才智的“文化人”。因此,这也改变了传统管理中只重“物”、不重“人”的做法,着眼于倡导、培育和建设企业员工能够共同遵从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凝聚人的力量来推动企业发展。

(二)两者的任务相同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文化建设以重视人、尊重人、信任人为出发点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发展。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用企业精神统一意志,增强员工凝聚力;用职业道德规范职工行为,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用党的方针和理论,教育员工钻研业务、学习技术,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对员工的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之在各项经营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而企业文化则是较为新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而且要做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第一,吸取国外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经验时,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根本手段。由于地域和各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企业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第二,吸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时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大力宣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并且把这些精神内容与我们企业的职业道德、职工守则等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制度上的约束,使职工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做到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职工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也就会具有中国先进文化的特点。

第三,解决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时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意识转化为相应行为的过程,而是职工思想碰撞、观念调整的过程,这就要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与有效促进。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来讲,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职工思维模式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守旧”、“封闭”的现象,而且存在着一种“排外心理”——拒绝接受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让职工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去完全接受“企业文化”,职工是很难接受的。而且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机构改革、制度改革等原因,难免会给职工的利益带来一定的影响,使职工的思想存在着一些顾虑和疑虑,这就需要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上的保证。

(二)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第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发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代的特殊表现。当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代特征和要求时,就可以形成具有这个时代特点的一种中国式的、经过了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企业文化。所以,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体化格局,让企业文化的具体形式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手段和有效形式,让思想政治工作在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得到加强和改进。

第二,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从实践来看,目前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就必须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满足员工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要和思想引导需求,而企业文化在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企业文化内容的这种广阔性和灵活性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上来,既可以弥补思想政治工作的单薄,又能满足思想政治工作传播主导意识、转化社会矛盾、规范员工行为的政治目标的要求。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不仅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要更新改进,而且还要充分认识到在企业开展深入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依托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承载社会主流意识、发挥政治功能的重要载体。

有机化工论文篇(5)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在经济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为积极响应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发展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强调企业的平稳性发展,及时提升国有企业的软实力,强化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专属于国有企业的发展理念与企业精神,是实现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运营环境,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注重党建与文化的有效统一,全面推进宣传教育工作

为促进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做好党建工作与的企业文化的相互统一、协调,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1]。在企业中,党建工作的开展,主要以研究人的思想为目标,紧抓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规范党员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正常环境。因此,为消除一系列的不良思想与行为,应全面开展党建宣传与教育工作,强调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结合,注重领导与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沟通联络情感,利于团结职工思想,能让员工都往一处想,利于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利于企业发展实力的提升。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理念与基础,充分展现了企业的发展愿景与目标。由此可知,党建与企业文化具有共通性,都属于文化层面,若想实现二者的有效统一,必须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让国有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深度了解,将二者相互统一的结果视为重要精神。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时,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宣传活动;也可借助报栏、宣传栏、企业宣传册等途径,对党建与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还可使用QQ、微信、网站、论坛与微博等电子平台进行更快、更广的宣传,也利于引起重视,能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利于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二、加强对企业党员素质的培训,实现企业党群队伍建设

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其作用的对象为“人”,充分凸显人的主体地位,打造“以人为本”的理念,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进而提高党员的素质。开展党员素质培训时,应充分结合党建知识点与企业文化要素等,既要规范党员的党纪、党性素养,还要规范职工的思想与信念,增强职工的敬业精神与爱国精神,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前提。国有企业中的党员职工,不仅是共产党员,更是企业职工,其必须具备党建知识与职工操守,及时提高党员的文化修养、政治素养、思想素质、科学涵养与职业道德操守,是对一名国企党员素质的重要要求。国企的党员必须做到敬业爱岗,不可出现认为自己是党员就飘飘然的情况,应脚踏实地,严格约束自身,做一个党员与职工应有的形象[2],是对企业党员的基本要求。

三、建立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为实现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协调,可建立相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3],借助管理制度将党建知识点、企业文化渗透其中,在自然而然状态下即可实现对党建与文化的融合。以党的先进性为目标,构建党建长效机制,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打造更为规范、合理、高效的制度系统,借助制度体系中的指标来约束党员的行为,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当前的重要目标。国企党委应及时将党建与生产经营管理任务进行同步,开展规划与考核工作,还要设立奖金考核机制,及时将思想政治与基层党建工作渗透到考核体系之中,也要对制度落实情况予以监督与检查, 进而实现党建工作实施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渗透相应的党政廉洁文化,积极推动反腐倡廉工作

现如今,国企中尝尝出现、等不良行为,导致企业内部政治环境被污染。新常态下,为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应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全面渗透党政廉洁文化,积极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消除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以实现企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企业党组织应注重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将企业文化打造成廉洁文化,将党建反腐倡廉打造成文化系统,进而可打造廉洁、风气正、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促进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应以高效、平稳、和谐的理念为基础,旨在不断完善与优化国有企业的软实力,提升企业的内在修为,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重要要求。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应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及时更新相关理念,强化对企业党员素质的科学性培训,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民主建设与组织建设,是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有机化工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及作用

保险监管文化,一般是指保险监管机构在保险监管工作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全体监管干部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行为准则及传统习惯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全体监管干部把个人目标和理想,统一到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内聚力,使全体监管干部团结一心谋监管、求发展;增强全体监管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维护保险监管机构的声誉。

思想政治工作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保险监管机构正确的工作方向,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保监会党委决策部署的落实密切结合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实际和监管实践,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险业发展要求的监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保险监管“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作用,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通过上述对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监管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及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到,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不同的工作系统,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的工作对象、方向、目的等基本相近, 但工作手段、内容和载体等又有所不同。

(一)相融性。

从工作对象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监管干部积极性为目的。保险监管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出发,突出监管干部的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于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培育合格的优秀的保险监管干部队伍。

从工作方向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保险监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分支,必然受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保险监管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能更好地保证保险监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从工作方法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的一些方法,通过多元化的工作途径对保险监管文化的宣传、养成和持续改进也几乎完全适用。

从工作环境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特定的、既确定又变化的监管机关内外部环境中进行的。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分析各种因素,根据各自特点,找准工作基点,确定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求同步取得成效。

(二)相异性。

从工作手段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文化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监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实现思想观念的同化,提高监管干部的综合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侧重于正面灌输、系统教育,主要通过政治手段,提高监管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着重解决监管干部的思想政治问题。

从工作内容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包括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层面,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主要反映在思想意识方面。保险监管文化全方位地影响监管干部的综合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侧重作用于监管干部的思想,通过解决思想问题对监管干部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较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更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

从工作途径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对监管干部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和调节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多地强调思想、政治等精神因素,通过方针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提高监管干部的思想道德,激励监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保险监管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可以有效指导和促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为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引领航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载体,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可充实丰富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思想、新领域和新方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配合和支持, 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同样,没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一个坚实的基撑;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关系,对于形成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工论文篇(7)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其主题是人。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新的理论,其本质是一种经济文化,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创造企业最佳效益,促进其发展。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企业是经济组织,在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根本保护作用。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是基础,是前提条件。因为企业文化和新价值体系都是依靠人来体现的,人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是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价值观的确定、企业精神的培养、员工道德的养成、优良传统的发扬等诸方面,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企业作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让员工当家作主,努力营造一种凝聚人心的氛围。这就必须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前提条件,是根本保证。坚持生产经营全过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企业只有在文化的涵盖下,把生产经营、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结合起来,才会增强凝聚力,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三、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队伍构成多元化;二是员工收入多元化;三是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四是价值观念多元化。如何将不同身份、不同收入、不同文化知识、不同价值取向的员工思想意识统一起来,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一项新的问题和紧迫任务。

1、借助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企业的目标、精神、理念、使命和宗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具体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企业的价值实现,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

2、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企业文化的价值首先在于它能够使全体员工得到价值认同和统一,由此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的物质意识,就会转化成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资源。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塑造企业,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员工,使思想政治工作变“无形”为“有形”,扎实有效深入人心,为企业经营生产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全体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对全体员工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的过程。广大员工变以往教育中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自觉实践。当他们感悟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正确可行时,就会自觉地团结在企业周围,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启发员工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因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强化;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共同价值取向的培育、提炼、升华,要靠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证;企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推动促进。

1、建设企业文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文化作为“舶来品”强调自我实现,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是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容易诱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如果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教育,其副作用不可低估。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员工开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员工,坚决摒弃低级趣味、腐朽庸俗的世界观、价值观。

2、建设企业文化,要突出党建特色。企业党组织在科学理论武装员工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干部管理中为企业培育造就了一大批骨干和精英,在企业管理中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发挥其党建优势,这是坚持党对企业政治领导的基础,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有机化工论文篇(8)

一、专业项目论文的工作观

技师技能考核或鉴定首先应注重的是工作者专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写作和提交论文是申报鉴定者应对技能考核鉴定的准备过程,同时是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示过程。

技术工人的专业工作目的一般要求是: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有效益价值核算或向好性预期。凭借论文关于专业工作项目立论确定、技术路线解析、工艺方法选择、调试过程记录等的描述,充分显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专业规范把握、主流技术运用、工艺方法适当、工序工步明晰。

技师论文应该强调较高级工艺性内容,应该是工作技艺和业绩展示、以专业文献范式表述的文章,并不一定要用某效益指标来显示工作价值。如工艺改进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专业技巧水平;又如新技术应用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对工程新技术或复杂工艺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强调论文项目的工艺性价值。技能,应理解为专业工作的技能工艺能力。也许是简称,总易误认为技能偏指技术能力,而忽视工艺能力。技术一般是指工业过程的方法论,即一般是可行性确定后在标准化设计前提下选材、加工手段、加工流程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获得目标产品的方法。而工艺,可以理解为加工的“艺术”,强调工作过程中获得目标产品的技巧性、保障性和完美性。技术工艺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工艺互渗而形成的知识型、技巧型、成熟型的生产力。

较高级的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工作,应能体现技术工艺引人入胜的技巧性,工作项目论文也理所当然要求显示出工艺性价值——论文应显示出写作者关于工作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解能力和工艺质量层次。基本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引用或引证,工艺质量则涵括改进能力、工作技巧、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和补足能力、安全防护构思能力、提高工作对象商品化的能力。工艺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市场性。

2.注重专业性表述的标准化概念。技师的基本技术理论理解力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工作的方式、目标往往约束了专业理论的扩充速度和应用空间。许多长期在特殊电气工程岗位工作、工艺经验丰富的技艺型人员理论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本职工作很出色,工作质量的工艺价值突现。一般认为长期的专职工作经验中积累着较高的专业工艺悟性。应该看到,高专业工艺性主要表现为相对行业标准、生产规范有很强的理解力,对生产流程有很强的连接、补足、改进的能力。正是高的专业悟性使得技艺型人员与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相得益彰。

3.把握过程分析的理论深度。一些技师工作项目论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理论的依据——数理公式推导过程或教科书式论说,然后绘出基本原理图,最后给出相当肯定的可行性结论。必须注意,这种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没有表达—作者的操作工艺技能水平得不到显示。缺少相关工程经验公式或者经验系数(理论公式受客观实际过程条件的约束),易使得项目实施性这一关键工艺环节受到鉴定评价者质疑。这类论文的缺陷在论文大辩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弥补。

4.妥当运用“技术进步手段”、“技术创新理念”、“精湛工艺过程”。机电工程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视下述工作能力为工艺能力;把握专业标准和规范的运用方法、流畅的专业语言(术语,编程,工程图,解析图表等)表述、撰适用的工程文档、规划工作技巧和效率。

技术进步:在产业规范约束下,采用现代的、主流的专业技术成果。

技术工艺创新:在产业规范约束下的工作能够在去除隐患、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形式优化、节能提效、减污去噪、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诊断运行等某些方面有显明的特色成果。

基本完备和适配的资料:是指可以作为施工提纲或设备的档案基本资料。

二、电学原理在工程运用中的本征性理解

机电技术中的电工技术是关于电能量分配和智能控制的技术,应用电工技术的基础原理是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本征性理解。客观导电材料上的电量分析应划分为以电压(电动势能信息)为主量的“信息变换及传递系统”和以电流为主量的“能量传输电路”。控制信息传递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控制系统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固形材料(例如可通过空间电磁场感应传递)。

使用电动机为电能耗用终端的设备继电器线路形式控制电路主要形成运动控制“逻辑、时间、顺序”机制,自保、互锁、延时、中继等都是形成控制信息的电路。

采用集成运放器为核心的信号电压调节器主要解决比例(信号放大)、微分(信号即时变化率)、积分(信号的时间积累效应),而整流、检波、限幅、隔离、跟随、调零、保护等都是附加电路。

电能量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电路成为回路,依赖有形的导电材料,再者就是能量规模(大小)和传输时间可控。因此,控制电路的关键功能是信息“变换(如电压放大器)”和“调节”。

主电路的关键功能是能量的“被控”和“驱动”,而反馈电路则是对于完成基本运转功能的、由基本控制器和驱动器(主电路)组成的开环系统输出量检测并形成修正信号的“智能化”部件。

现时的机电“主流技术”指由集成PID运算器件、逻辑运算器件(CPU)及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技术、由可高频全控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元件为核心的驱动器运用技术及由新型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信号接收变换电路技术。

2.机电能量转换技术离不开磁材料技术,也离不开磁路分析技术;传统的磁路材料由于磁传导敏感于温度和介质成分,其电气特性检定比较困难。但是近些年来,新型合成磁性材料技术迅猛发展,其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机电技术领域)急速扩展。

再者,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双引擎,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和形成系统信息的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系统的前端。

从对于控制方式本质的理解判断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一个四端电路(网络)为例,若以改变激励能够实现相应响应,则控制方式可分为:a.电流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流放大系数),b.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导(跨导)),c.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压放大倍数),d.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阻(跨阻)),实现电能利用的机电设备的电路多以电流为被控量,所以上述a,b两种控制方式是驱动器电路,c是信息处理电路,d不是机电设备电路优选形式(能量控制信号)。

上述a、b方式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的电能传输电路(主电路、驱动器)形式。

a方式中,电流控制电流的中心技术是: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一路电流控制多路电流。代表性功能器件有三极管和继电器。

三极管,响应速度高,无动作触点,但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有公共支路,控制量与被控量的高次谐波相互影响或制约,而且可承受功率在瓦特级,一般不符合机电设备功率规模要求。

继电器(接触器),以电-磁-力形式驱动开关触点动作,实现电流的小控大和一控多。但触点动作时间不准、电弧现象、线圈断电反电动势高并形成高频干扰源、体积大等固有弱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非理想器件”。

b方式是经典控制技术体系中理想的控制方式——信息控制能量。

上世纪后半期,业界使用大功率半控型电子器件晶闸管加之PWM技术的移相触发器实现有缺陷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于机电设备能量控制——主要是直流电动机的荷载调速。

上世纪末期大功率全控型电子器件IGBT(一种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器件)的商品化普及,机电设备用全控型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成为现实,例如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交流电动机实现宽范围荷载的变频调速。

3.电气主流技术发展的瞻望。机电设备机械构件的技术进步程度受制于材料技术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通用机电电工技术范畴的技术开发重点有:

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成果。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开发电能转换电路,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电路。

电动机技术:强磁材料与低温环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型传感系统分析与仪表。

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机械、液压、电子融合控制技术使得机器的效率、性能、品质、可靠性等大大提升,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深海或隧道的巨力液压控制系统。

微机电系统技术:常规电气系统元器件微型化组件化甚至实现“叠层组件—集成化”,即把微型化的敏感元器件、微处理器、执行器、各种机械构件、电动机、能源、光学系统等都集成于一个极小的几何空间内,并且能像集成电路一样大批量、廉价地生产。

电致流体相变技术: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electrorheologicalfluid)可在“固”—“液”两相之间转换,转换过程可控而且可逆,转换时间为ms级,利用其电控力学行为,可以预期得到较之传统力学元件更为理想的(机—电能量转换控制的)响应指标。

磁致流体相变技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黏度、低流动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硅胶导电与绝缘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作为可以在电磁场发挥“柔性”功能的新型器件必将影响机电设备电路构造技术。导电硅胶是具备导电性能的硅胶制品,用于一些电子硅胶产品上发挥开关接通的作用,现时应用于一些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设备中,比如导电硅胶按键、电线连接管、影印机滚轴、电缆插头、连接器衬垫等。

三、要强调通用电学知识与电工新技术运用衔接的工艺能力

机电设备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文件、超级公司企业标准)的意志和执行能力。标准化是机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国家标准中对机床的控制方式、接地方式、抗干扰、容错、机械连锁、危险部件防护等,作了较完善规定,有效保障了机床的安全可靠运转。经验证明,符合标准的机床,故障率较低,反之故障率则高,可靠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器件和装置损坏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体系强调了标准化水平是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技术资料规范化编整能力、微机控制应用程序解析能力、逆向工程能力(逆向于在确定材料条件下设计制造的路径对产品拆解—解析技术工艺特征,提交改进或改性方案,以期获得结构或功能更优化的产品)、工程数学与物理运动现实的映射解释能力。

四、提高论文的精致程度和新技术含量的着眼点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技术工艺核心领域(空间范围,对象)。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主流技术、前端发展技术(如机器人,城市电动载人设备(电梯,搜索救生设备,无人驾驶运行设备,物流基地自动化设备等),注意:在机电前端技术领域;与电路系统运行规律模式相似的流体智能控制系统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微型化、精准化、多种指标信息传递同道化的技术水平提升。

机器的电气系统运用主流技术改造的工艺路线和工步流程。

一些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技术改造方案的功能指标的得失)和适用性。

专业技术文献资料的引用和“创新价值”的保障。

五、论文正文的编辑策略

通过这里的工作全过程的描述而展示个人的工作实力状况,明喻达到专业技师水平。正文应涵括以下内容:

1.详尽细致的立论表述:现实性、可行性、绩效预期等。立论的过程是运用专业范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简述预期的项目工作的流程、效益目标、专业技术层次特征和工艺精华综合;证明自己的主张。立论应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现实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环境,仪器工具,基础性技术资料等工作先期条件,适配一些示意性插图、流程框图、曲线图、简表等。

可行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团队情况,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主流技术采用的决定,需要增加的仪器工具,实施方案或技术工艺路线。

绩效预期:有重点而且简单的、与现实性情况可比较的谈说,重点是预期的技术或形式先进性、工程安全性、设备的控制或运行可靠性、节能减排等的定性谈说。

2.主流技术采用、工艺方案、实施过程等的详述。例如: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继电器电路中的中继、延时、顺序、串并逻辑、传感信息处理等的硬件功能而提升了机电设备控制的可靠性。又如: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对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编程控制而实现交流电源变频控制,使得电动机“宽范围、恒功率或恒转矩的调速”成为普适技术。

工艺方案:展示工作者专业软实力的平台,以分类的技术工艺设计资料及对其简单注解说明文字为主项。资料文件要符合专业规范,要基本完备,要适配。例如:机床设备电气系统档案基本资料文件一般有电路原理图、电器件位置示意图、接线图、元件明细表、电气原理说明或控制流程注解、维修或改造记录等。

三项资料:工作对象技术改造之前的电路原理图及工况表述、改进工程技术路线设计(流程图与功能框图)和主要零部件明细,是工艺方案论证的骨干依据。

对于要遵循物理规律,以推演、论证、解析为主要技术路线的项目论文,建议采用机电工程手册为理论蓝本,引用工程计算方法处理数据。

调试过程:调试工作的工序、工步罗列,调试过程状况和数据的记录。

3.结果与讨论。这是全文的重心,应精心筛选技术工艺成果,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

概括项目工作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联系实际结果,解说它的工程意义、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进程记录资料进一步标准化编整的见解、意愿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有机化工论文篇(9)

(一)员工保留的含义

员工保留指的是企业在管理员工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法,降低员工离职的情况产生,确保保留员工。总之,员工保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通过完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保留员工,健全人力资源结构。

(二)员工保留理论

对于企业员工离职而言,主要分为非自愿离职和自愿离职,自愿离职主要包含在竞争中被淘汰、人才流失和退休等,而非自愿离职则包括裁员和辞退,在员工保留有关的理论中,主要包括激励理论、离职理论和期望理论等。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理论,主要用于处理动机、行为、目标和需求间的关系。激励理论是指企业适当增加薪酬,然后在物质和精神上激励员工,保留员工、降低员工离职率;离职理论经过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和组织水平理论三个阶段,在研究离职问题时,侧重于分析影响离职的因素,进而形成了离职理论,对于影响员工离职的因素,主要包含激励薪酬和组织氛围等方面。对于期望理论,其又称为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它是行为科学和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明确指出为了鼓励员工,必须让员工意识到工作能够满足其需求。期望值是人们结合经验,判断自身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否可以达到目标主观概率,期望理论是绩效管理的理论支持,通过期望理论视角为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对员工保留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作为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的总称。狭义上讲,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基础,全体成员自觉遵守相关道德规范,秉承价值观念和经营宗旨,企业将企业文化作为经营和发展的有利依据。餐饮连锁企业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对员工保留具有相应的作用,企业通过开展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活动,将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管理中,然后采取相关文化手段,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企业文化对员工保留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餐饮连锁企业员工保留和企业文化现状

餐饮连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人才流失率很高,行业员工离职率在5%~10%左右,有些企业离职率超过30%,高层员工离职率最高,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工作时间长等,而且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较差,与企业期望有定差距,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员工工作时比较有激情的企业仅占16%。另外,所以在诸多因素的限制下,餐饮连锁企业出现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的现象,员工保留率偏低。当前,部分连锁企业的企业文化意识淡薄,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未能予以高度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于其他内容,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手段的作用,甚至有些餐饮连锁企业将国外的企业文化渗透其中,但其并不适合本企业,造成企业文化不具有特色。另外,还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不完善,更多的强调标语和口号,餐饮连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足。

四、有利于餐饮连锁企业员工保留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

某餐饮连锁企业为了提高员工保留率,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明显的增强,并将企业文化渗透于全体员工,从而使得餐饮连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企业应该确保企业的行为准则与员工行为准则保持一致,为员工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所以企业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并不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去建设企业文化,而是大力实施人才本土化管理方案,对不同方面的人才进行管理方面的指导,熟悉企业的人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此外,企业要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并设置弹性分工,为员工创造公平工作的文化环境,进行区分并且设立弹性,合理控制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通过建设健全的企业文化,从而使得餐饮连锁企业的员工保留率有明显的增多。

(二)多角度关心员工

为了确保企业文化在餐饮连锁企业员工保留中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企业文化得到有效渗透,餐饮连锁企业必须从多角度关心员工,从而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员工肯定。因此,企业应该考虑到员工在工作年限和年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为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乐于在企业工作,企业必须适当的提升员工待遇,包括社会保险、人身保险和工资等,当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所提高时,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涨。同时,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三)健全激励机制

有机化工论文篇(10)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核心价值观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员工行为方式。它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国内外优秀的企业都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不少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往往通过不懈的努力总结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且投入巨资对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长期有效的宣传。但也有企业往往花费巨大,却不过是做了一场场热热闹闹的表面功夫,而没有得到想像中的效果。各种巨额的花费成了纯粹的成本,变不成能带来产出的资本,对于企业文化能否建设的怀疑也随之产生。那么企业文化究竟能不能建设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关键是要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合适路径。笔者认为,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让企业文化建设落地深植

如果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对公司的名称、商标、产品、宣传手册、广告、办公环境以及员工服饰等物质层面的堆砌上,那么距离企业文化的核心和本质还很远。而且它们也是企业文化中最多变、最容易被扭曲的部分。只有把企业文化落地深植,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变成企业员工的行为,变成企业组织的行为,使企业管理从他律走向自律,才更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

企业文化不仅仅具有对内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它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铸造品牌信仰。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因此,不能用泛文化来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落到实处。企业文化如何成为企业的共同行为?如何改善员工和组织的绩效?企业文化如何变成赢得客户的利器?怎样做才能使企业文化成为全员的群体个性?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必须回答的问题。企业文化必须达到干部能讲能带头、员工能动能信仰、客户能懂能参与、社会能传能认同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运用激励机制。

企业的激励机制最能直接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所谓“你激励什么,将碍到什么”。或者说是“你需要什么,就得激励什么”;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出现“两张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提倡的价值观和实行的激励机制不一致。企业提出“创新为魂”,但创新如果不仅得不到及时的激励,而且甚至还可能受到排斥和打击,那“创新为魂”在这个企业一定只是句口号。

因此,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需要借助激励机制,不断强化符合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员工行为和组织行为。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防止“两张皮”的最有效手段。

二、理解激励机制

1、激励的定义。激励(Motivation),就是激发鼓励之意,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激励就是激发、引导、保持、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而组织成员的努力是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前提条件的。大多数管理学者认为,激励就是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让激励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或表现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2、激励机制理论。激励机制理论主要有三种类型: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包括的主要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需要是多样的并且是以层次的形式存在的,人的需要按照等级层次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期望更高层次的需要。

奥德弗的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对马斯洛理论进行了修改和简化,并填补了该理论缺乏实证研究的空白。该理论将人类所有的需求归纳为三种: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成长需要。他认为,需求层次上升的过程是复杂的,未能成功地达成一个高级需要可能会使人重新回到已经达成的低级需要上。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工作行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运用工作环境、薪水以及公司政策和人际关系等保健因素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并不能激励人们达到更高的业绩,而赏识、挑战以及个人成长的机会是强有力的激励因素,它们会带给人们高度的满意感并提高业绩。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特定的需求是在个人的生活过程中获取的。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类:成就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对成就有着高度需求的人最可能成为企业家。

(2)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是在内容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人类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一个过程的角度,探讨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这一类型的理论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弗洛姆的期望理论等。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对自己是否被平等对待的看法,它探讨的主要是个人所作的贡献与他所得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贡献与获得的报酬是基本平衡的,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公平的对待。当他们认为投入产出比不平衡时,就产生不公平感,就会通过改变投入、改变产出、扭曲理解、离职等方法来设法消除这种不平等。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应该以人们对他们自己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得到回报的期望值为基础。为了增加激励的强度,激励主体应该清楚激励客体的需求,以及所能提供的奖励,并保证客体具有相应的能力并得到支持以获得成果。

(3)强化型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回避了内容和过程理论中所提到的员工需求与思维过程等问题,而主要强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属于这一类型的主要理论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海得的归因理论等。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激励客体行为的结果即行为导致的奖励和惩罚会反过来影响行为的发生。因此,只要控制行为的结果,就可以达到控制和预测行为的目的。

海得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一般会有4种归因:努力程度(相对不稳定的内因)、能力大小(相对稳定的内因)、任务难度(相对稳定的外因)以及运气和机会(相对不稳定的外因)。把以往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原因,归于内、外因中的相对稳定因素还是相对不稳定因素,是影响今后工作和学习的关键。激励主体在客体遭受失败时,应帮助他寻找原因(归因),引导他继续保持努力行为,争取下一次行为的成功。

上一篇: 商场消防演练总结 下一篇: 单词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