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系统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7 00:58:17

企业信息化系统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已经突破了地区和行业的障碍,使用优化资源配置来气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也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我国的许多发展中的企业也逐渐已会计信息化系统代替传统的手工账务核算[1]。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定义及重要性

1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指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制单、记账、算账、报表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它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此外,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2]。

2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性

2.1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信息化,能够将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从外部向内部采集数据,并进行实时的处理,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也讲会计从传统的记账算账中扩展了。

2.2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可以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

2.3会计信息化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或软件,而是企业与其他业务系统紧密连接、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产生的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在构建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容易产生的误区

1企业领导人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较为滞后 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只意识到传统的手工账务核算向会计信息化改革是历史的发展趋势,认为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其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从而保障财务会计的安全。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仍然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更甚至有的企业领导者只满足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现状,认为只要是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就行了,不用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可以将企业搞好,殊不知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对营造企业信息文化,推动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的方面。目前的会计理论很少考虑计算机及网络进入会计领域所引起的变化,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而建立在传统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原则也不能适应信息化会计的要求,也要在新的会计假设基础上进行重新设定[3]。

2企业的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会计信息化系统只是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当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企业信息化,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联系,彼此共享,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但事实上,大多数的企业并未这样考虑,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信息一体化,这样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效果[4]。

3硬件软件设施的配备误区 企业认为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就是购置些计算机,购置软件设备即可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更多地依赖网络通信技术,是会计与信息技术、人员的融合.仅仅购置一些硬软件设施是不够的,在信息化的操作上需要设备和人员的协调配合。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构建的几点建议

1转变领导观念,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重视 企业领单人应当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帐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并且,应当认识到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后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减轻工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财务分析,从而产生经济效益流入企业,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5]。

2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同步进行 会计信息化系统最大的有点是能够将企业的业务发生与财会相结合,及时有效地分析出该项业务的各项指标和数据,为企业快速的提供各类所需要的报告,这样使得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作用最大化的应用,也提高了企业的业务发展水平。

3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应当从计算机的软硬件、企业的内部控制、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入手,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必须检查软件是否具有财政部颁发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合格证》,软件的指标应符合单位特殊核算的要求和行业特性以及单位发展的需要,能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可靠。同时,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控制体制,合理地进行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企业信息化,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会计工作风险。此外,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应当建立预防病毒和黑客的网络安全措施,严格网内主机管理,设置好网络环境,对操作命令的使用必须严格限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置网络机关,把本单位网络与外网隔离[6]。

四、总结

总之,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基于会计信息的需求,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的产物,对其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当予以重视并积极的解决,以避免给日常工作带来的损失,同时,应当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强化制度管理,使系统能有序稳妥地运行,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无误,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会计信息化系统使得会计信息在一个更加稳定、更加高速的平台上发挥其经济决策作用,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高财务运行效率,实践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张胜菊,浅析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J],财经界(学术),2010,4(5):160.

[2]于泽,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09,25(18):191-193.

[3]黄丽君,周春华,发展中企业构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误区及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3):158-159.

[4]韩斯宇,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及策略[J],中国医疗前沿,2009,4(6):122-124.

[5]黄丽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调查分析―基于常熟地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调查[J],会计之友,2010,3(36):46-48.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2)

一、前言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

二、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

为了实现“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追求目标,机械制造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差异化的企业价值定位和竞争战略。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当今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演变为快速、高品质、低成本和优质服务这四个方面。制造企业要建立和培育这些核心竞争能力,需要以产品设计能力,制造工艺技术、加工设备等工程技术为保障;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一是通过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信息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质量和水平。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集中管理。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和OA自动化管理系统,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以流程为基础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能力。三是要通过协同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具有实时型企业特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从而更具针对性的改善生产绩效、质量水平。在制造、质量、物流现场,结合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制造物流质量的精细化、透明化、自动化、实时化、数据化、一体化管理。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项目将业务计划层与现场作业层能够实现紧密的无缝集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建立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稳定的制造物流质量的控制体系。最终将成品、零部件,建立从供应商送货、检验、入库、生产供料、生产过程控制、在线检验、产品入库、发运、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不仅能达到顺向的、实时的生产跟踪、物流跟踪、品质控制,还能通过售后服务等后续环节的信息反馈,达到往前向环节的逆向追溯,实现产线、工位、人员、品质、供货、产品开发、顾客服务等多方位的监控、分析、改进等。

三、MES项目的现状和应用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中起呈上启下作用的MES主要停留在MES思想、内涵以及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上,软件开发和应用还比较薄弱。我国对车间层、单元层的研究大都偏重控制模型的研究,很少从MES角度研究开发面向制造过程的集成化管理和控制软件。在MES技术研究上,国内外差别并不是很大,但在应用上大多还停留在制造设备的集成、状态监督和控制阶段,MES产品开发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MES主要应用在电子、汽车、食品及医药加工等离散制造企业。国内MES市场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应用面窄量少。通常制造执行系统是以ERP与企业自动化设备集成为主要目标的。

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从工艺控制、制造过程控制向信息化与全面综合自动化发展的必然之路。现在,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已从初级的MIS发展到以生产控制、调度、优化、营销、经营和决策等为一体的企业综合控制自动化系统,企业的框架结构由经营层ERP系统、生产层MES系统及控制层PCS系统组成。MES作为执行机构,对生产命令下发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时地将生产过程信息反馈给上层系统,其时间维度主要集中在班组和生产执行部门。

四、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容

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及信息技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融合,在制造企业行业里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成和共享,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转,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制造行业。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

(1)在制造业中融入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层次、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

(2)在制造业行业企业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精密、低耗、低成本生产;

(3)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综合利用,实现管理信息化;

(4)建设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发展网络制造、虚拟制造、网络营销,形成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提高企业和行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

(5)供应链信息化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打造一个基于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响应的供应链平台,将会是重中之重。

五、制造业信息系统部署

整个信息系统项目部署分为6个阶段:

(1)第一阶段:计划和准备。通过项目,建立项目保障的主要规则:沟通规则,问题管理规则,范围变更管理程序,项目监控程序,测试程序,风险管理程序和阶段终止程序;以及通过项目日程,确定实施所需要的所有活动的时间期限,遵从共同的期限。

(2)第二阶段:系统设计。蓝图包含符合/差距分析、概念设计、流程定义文件和接口设计,为系统的程序确定所有配置文件以满足业务需求。

(3)第三阶段:系统实现。按照蓝图阶段的文件化并已经签署的需求,开发应用系统;系统测试,自始至终进行系统验证。

(4)第四阶段:系统实施准备。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安装与调试。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应用软件和支撑软件;硬件包括:计算机和相关硬件设备。当数据转换到测试服务器,进行上线演习。

(5)第五阶段:系统上线。根据岗位和工作站点划分,进行操作规程设计,并制定出SOP(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定培训计划,要求用户人员定岗,分岗培训。

(6)第六阶段:持续改进。长期运行支持和系统升级服务,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对相关操作人员、业务人员、以及运行过程中带来的新的问题点进行持续改进,达到创造更大的收益。

制造业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是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而且跟随着企业的成长、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革在不断的发展。

六、结束语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结合与应用,为传统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进程,形成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制造业信息化是一项重大国事,对于我们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升、做大做强,以及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都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发展工业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付芝芳,刘月花.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硅谷,2010(20).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3)

1 实施背景及目标

合同作为经营管理的手段,是企业与外部进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换的基本形式,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合同法律风险管控能力,提高质量及效率,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传统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队伍,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增强法制观念,这些都是提升公司合同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全靠人工审核的合同管理模式,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合同履行监控情况难以掌控

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更侧重于合同签订前对合同重要条款的审核,而合同已经履行到什么程度,是否按照合同签订的进程有序推进,这些都是法律部门管控的难点及薄弱环节,难以真正实现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2 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升

风险管控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确保合同文本内容的规范性及真实性、合同对方主体的合法性、财务付款合同与正式签字确认合同的一致性,降低合同倒签率等等,以上问题只靠人工审核都难以解决。

2.3 查阅、统计不便利

金额、对方供应商等合同信息全靠人工登记台账,工作量大、易出错、且统计维度单一,无法满足管理层多维度的决策、分析要求。

3 解决对策

基于以上现状及问题,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标准的合同管理流程、条款和范本等业务管控模式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固化。实现对合同规范、标准的统一管理。详细功能模块如下:

3.1 合同审批表模块

合同审批表是贯穿各项功能的纽带,也是业务审核的重点。通过合同审批表,将合同中最重要的内容进行突出展现,同时提示各类合同的审核注意事项。包括合同基本信息、合同金额、对方主体、签章信息等内容。

合同基本信息:包括合同编号、合同名称、合同承办部门、合同履行时间、合同业务大类、合同业务小类、合同主要内容、风险提示、审核规范、审核职责规范等;

合同金额:包括合同币种、合同价款、合同税款、合同总金额、付款条款等。

对方主体:包括对方主体名称、银行账户名称、开户行名称、开户行账号等。

签章信息:甲方签字人、甲方签字日期,乙方法定代表人、乙方签字人、乙方签字日期等。

3.2 合同审批流程模块

合同审批流。主要是将合同审批业务流程固化在系统中,实现电子审批。主要流程包括:合同审批、授权、归档。履行、变更、移交、解除、作废等。

3.3 合同统计查询模块

支持用户通过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对方当事人、合同金额、合同起草人等信息,快速定位到用户需要查询的单个合同。

提供多维度报表查询及统计功能,包括倒签率报表、签订及时率报表、合同归档统计报表、结算合同报表等。用户通过在系统中选择报表类型、期间等查询条件,系统可快速、直观、精准展示统计结果。

3.4 合同履行监控模块

从相关财务系统中获取所有合同的报账及付款情况,给相关业务用户直观展示合同的付款进程;通过系统定期向相关业务部门发送合同履行监控单,请业务部门主动报送各合同执行情况并通过电子流程流转到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可以逐不出户就清晰了解每个合同的付款及履行进程,对存在风险及时洞察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3.5 合同档案管理模块

对于已经审批完成的合同进行电子归档,按照纸质合同归档规则,系统建立相应的合同编目、案卷。建立电子的借阅审批流程,电子流程审批通过后,系统会给申请人赋予查看相应借阅合同的权限。

3.6 多系统协作办公模块

通过打通与手机办公、财务报账平台、文档安全等系统接口,实现各系统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办公的高效性以及安全的管控性,主要如下:

3.6.1 与短信平台接口

当审核人收到待审批合同时,系统会促发短信,提醒审批人及时审批合同;当审批人处理时间超过企业要求的处理时限后,系统会自动发送催办短信给审批人,提升合同处理的及时性。

3.6.2 与文档外发系统接口

合同审批完成后,系统自动加盖水印,并留痕控制,任何人无法再对合同的任何信息进行修改,只能查看和打印,且打印的合同会显示某某企业名称的水印,避免合同在前期商定妥当,且已履行完内部流程后,被对方主体恶意篡改。

3.6.3 与财务报账系统接口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IT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并让信息系统绩效最优,最根本的不是取决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而是要向管理要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IT 管控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探索一套操作性强的思想或方法,用来有效地规范、指导和管理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提高信息化实施成功率,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在企业建立和运行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管控,解决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无章可循,无法有效控制的问题。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根据ISO9000对管理系统的定义,可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理解为: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过程为控制对象,以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成功率为目的,由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驱动的一个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建立一套指导、控制和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的运作程序,与企业其他标准化管理系统一样,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各种过程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

在借鉴IS0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划分为4大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测量和改进”。这4个过程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按照顺序形成内循环。每个大过程又包含很多子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由这些过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职责”过程规定了企业决策层的活动,其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明确部门职责;主持管理评审;系统的策划等。系统文件主要包括: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系统文件作为企业标准(包含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及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依据。

“资源管理”过程保障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源,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硬件、软件、数据、信息和政策。

“测量和改进”过程涉及企业系统改进和过程改进两个方面。其中,通过“内审”进行系统的运行控制,评价系统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绩效。其中“信息化绩效评价”能促使企业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依据,主动评价信息化的绩效或重视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帮助企业走出“IT黑洞”,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准备和反应措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为改进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以及信息化建设持续、有效地进行提供保障。

3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4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4.1 系统策划

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

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

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

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4.2 系统运行

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4.3 系统评价

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4.4 系统改进

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5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运用过程方法,通过系统文件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避免出现缺乏监管、控制不力、运营不善等现象,有利于规范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行为,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朱瑜庆,张根保,任显林.标准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02).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5)

2企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企业内部使用信息系统管理的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企业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有不同,比如制造业企业就主要运用PDM、ERP、MES系统等。企业系统的集成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大多数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在使用某个应用系统时,往往是以实现某个特定应用、满足局部要求为目的,这些应用系统仅仅处理着企业特定职能部门的工作,缺乏各部门间的联系,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应用系统多处于独立状态,企业部门间不能有效共享信息[2]。除此之外,企业系统在开发时多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实现平台,采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和通信协议都存在差异,这样企业在不同系统间就很难实现信息的相互传递与共享,这样一来原有的系统与新应用系统也就不能实现有效集成,由于它们缺乏统一的用户界面,数据通常都被保存在企业的不同主机、数据库和服务器上,只有个别有特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到这些数据资源,独立的应用系统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形成了“信息孤岛”。

3企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改进方法

3.1基于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集成。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需要建立在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随着近几年我国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发展,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也由企业信息化平系的更加密切,因此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需要建立在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信息化平台作为一种应用集成框架,可以将原本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组织起来,整合企业的异构系统,使用户可以在使用系统获取数据时变得更加简洁方便,只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就可以完成信息的搜索工作,避免出现信息孤岛[3]。基于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集成使原本分离的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支持业务过程的连续系统,这极大程度上地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业务的需求,用户在信息化平台上能够进一步地协调合作,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的高效。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6)

一、引言

信息系统建设是借助于信息系统,企业能及时、全面地提供信息和数据,以支持达到系统目标的决策;能够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特点,完成各种不同要求的功能,从而达到各层次的沟通;能够根据历史信息和数据,在加工处理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并选择最优决策与具体实施方案,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信息系统体现了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与中间费用,还能在深层次上改变员工的传统思维方式、改变组织结构、革新企业的管理运作方式甚至会对原有的企业文化带来冲击。

可见,企业文化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必然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产生影响,同时信息系统的建设也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反作用。我们在实施企业信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与本企业的文化乃至本国家的文化相结合,产生一个适合本企业具体状况的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信息化走向成功。

二、信息系统建设的六个阶段

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引进一个信息系统或采用一项新技术,而是包括从组织开始引入和采用信息系统开始到信息系统为企业成员所接受并在整个企业内扩散在内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

发起阶段(initiation):由于技术创新和组织发展的需要,组织决定采用it解决方案来谋求新的发展,并收集相关的信息。

采用阶段(adoption):为实施新的系统分配必要的资源。

适应阶段(adaptation):开发、安装和维护信息系统,并修改和重新设计组织流程。同时,培训组织内员工以适应新的流程和系统。

接受阶段(acceptance):引导组织成员逐步融入信息系统的使用中。

例行化阶段(routinization):信息系统的使用成为组织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扩散阶段(infusion):信息系统的功能被进一步开发,并以更全面、更集成的方式来支持组织更高层次上的运作。

由此可知,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企业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每一个阶段的运作质量和效用,并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进行。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特性、企业环境、系统用户背景、系统复杂程度等等。而这些因素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信息系统建设的顺畅程度肯定大不相同。在分析企业文化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关系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什么是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指导着每个员工的价值理念,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内在约束,也就是说,虽然它不像法律制度那样具有外在的强制性,但是它却是一个隐含的企业员工行为准则,企业的员工都会认同它、遵守它。

四、信息系统建设与组织文化

1.企业文化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组织的很多层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跟信息系统建设最密切相关的是对变革的影响。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组织来说,是一种管理变革,会影响到组织中诸如流程再设计、工作再设计、权力再分配等等方面。变革中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变革的抵制或接受程度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这种抵制或接受程度归根到底是由个体所处的组织文化所决定的。

在我国,人们长期以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大都讲究情、理、法,把人情放在首位,企业员工之所以会对西方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产生抵制,从“人制式”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种(见下表):

表不同阶层对信息系统的抵制原因和程度(“√”表示对该阶层有影响)

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哪种类型的企业文化最适合信息系统建设。因为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分阶段的复杂过程,企业文化对于每一阶段的顺利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信息系统建设对企业文化的反作用

信息系统的引入意味着给组织带来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作规范。这些新的工作方式、工作规范势必会给现有的组织文化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并有可能引起组织文化的变革。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引入和采用阶段,组织收集信息系统引入所需的信息,并为系统建设分配需要的资源。在这两个阶段,组织必须对组织文化变革进行引导,通过舆论宣传,全员教育等形式使组织成员清楚地认识到变革的必然性,并减少组织成员可能产生的抵制心理,从而保证文化变革的顺利进行。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适应和接受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完成开发、安装。组织成员也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使用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两个阶段,组织必须对文化变革进行有效管理,重新定义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即人为事物和创造物,支持性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潜意识假定,并用树立模范等方式大力提倡,使新的组织文化为组织成员所接受,并逐步取代现有的组织文化。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最后两个阶段,即例行化和扩散阶段,组织文化必须得到强化,并使之定型。组织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制度,实施奖惩,强制性地要求员工实践新的文化,在实践中转变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一旦这些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变成了多数员工自觉的行为,一种适应信息系统实施的新的企业文化就建立起来了,从而最终完成了组织文化的变革全过程。

五、结论

信息系统建设对企业来说,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种管理变革。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参与程度和支持程度。而员工可能采取的行为是由他们所在的企业文化所决定的。因此,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影响作用。更透彻地研究企业文化对信息系统的作用方式,必然能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提供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h.詹姆斯哈林顿等著,唐宁玉等译:项目变革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陆牡丹: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组织文化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6)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7)

一、引言

根据国家最新相关数据统计,国民生产总值的60%来源于中小企业,这就说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来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取得优势并占据重要的地位,关键的并非业绩,而是其管理水平。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将成为中小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管理决策最主要的依据是各种信息,在中小企业经营决策依靠的信息中有90%来源于企业的会计信息。传统的手工会计或是落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才能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得到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效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将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是中小企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中小企业管理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能促使其各方面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好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国外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智能化的发展,其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关系型数据库,这种数据库的使用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问题主要在于数据库系统的优化。

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个别试点到慢慢的普及和现在的普遍应用发展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小型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也在不断提升,B/S的三层模式已经成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国内关于关系型数据库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初略地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涉及的数据库的说明,对于其中应用到的数据库设计等描述很少,对于其中数据库迁移、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的优化等更是很少详细地说明。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现状

在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优化设计前,首先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初步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然后对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进行了调研,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结构,为其系统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研情况可知,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已使用了会计信息系统,但只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简单运用,其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过程,还没有完全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应有的功能。还有少数中小企业使用手工会计操作,工作效率较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会计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其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落后,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使用未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投入资金,只有简单的几台计算机,只是用于一些如工资核算、账务处理、材料核算等,未能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中小企业领导者也没有引进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人员不能较好地对会计信息系统需求提出合理化需求,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小企业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建立完善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对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的调研情况可知,企业一般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有单机分散结构、联机多用户结构和网络结构。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受系统的目标、功能、数据量及系统数据的处理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规模较小,业务量相对较小,因此,目前大多数已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一般采用单机分散系统,也就是单机单用户结构。所谓单机分散系统是指整个系统只配置一台或者几台计算机,为了单独运行一种功能模块或多个功能模块,每台计算机系统中安装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功能模块。所有的功能模块是互不联系的,其财务信息只能通过传统的输入方式来实现数据交换。其优点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安全性好,系统稳定,成本低,系统安装调试比较方便简单。其缺点是数据共享性差,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运作效率,较好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有必要在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优化,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之前,先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主要包括系统优化分析与系统优化设计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中,系统优化分析是指对系统进行什么样的优化,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调研情况,结合中小企业和软件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系统优化提出需求。系统优化设计是指对系统如何优化,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优化分析结果为基础,从中小企业需求出发,对系统中的相关技术手段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将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主要包括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分析、系统流程分析、系统安全分析四个方面。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需主要实现以下的基本功能:

1.用户登陆功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中小企业管理的需要,对企业中不同层次的操作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并设置初始密码。用户根据需要修改密码后即可登录系统。为了安全起见,在设置密码与权限中,需强制修改初始密码,否则无法登录系统。

2.导入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导入到相应的会计科目,同时也可以导入账套等数据。为了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还可以实现批量导入或修改功能。同时,在导入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有报错功能,系统拒绝接受。这就要求系统优化过程中,预置不同行业的会计科目。

3.记录查询功能。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将用户的所有操作都已进行了相应的记录并提供用户的查询功能。用户通过查询,既可以了解企业所有历史财务数据,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到所需的账簿及报表文件。

4.报表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既可以自动使用模板自动生成报表,也可以自定x报表。

5.打印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打印功能。

6.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功能。

(二)功能模块分析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应当由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会计核算系统是基本会计业务操作层,主要是以账务处理为核心,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层,主要使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资金使用分析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计划决策层,主要通过建立资源数据库和企业决策模型,利用会计数据,帮助管理者进行量化分析和论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计划与科学合理的决策。

1.会计核算系统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管理、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往来核算、进销存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各模块又可有某些下级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体系,如图2所示。

2.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如图3所示。

3.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财务计划。如图4所示。

(三)系统流程分析

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系统的流程分析主要包括业务流程、数据流程。

1.系统的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处理环节中的各种信息来源、处理方法、信息提供、信息流向等内容。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2.系统的数据流程。系统的数据流程是指财务数据在整个系统中的传递流程情况,即财务数据在系统中的输入、传递、处理等流程,如图6所示。

3.安全分析。作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内部重要的财务信息是不能对外泄露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系统优化设计中,必须考虑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因素有硬件、软件、网络及人员等方面,因此其安全管理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设计,包括用户管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等。

(1)用户管理。由系统管理员为进入到系统的操作人员分配账号、初始密码及操作权限,然后操作人员首次登录时需修改密码。为防止密码被盗,要求密码设置时必须包含大小写字母与数字。

(2)操作系统。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要求,主要通过如下途径进行:由专人进行系统维护;设置与控制版本员的权限;安装防病毒软件。

(3)数据库管理系统。为防止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遭到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需从如下几方面加强防范:由专人进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系统升级与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进行职责分离。

4.网络安全。为了防止本地网络信息的非法访问、存取,防止病毒、黑客的攻击,需加强局域网的安全管理。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加快了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需要企业内部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其做出快速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中取得主动权,在竞争中取胜。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已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复杂多样的资金流,难以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等。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优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可以了解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然后对相关软件公司进行调研,了解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情况,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分析、流程分析及安全分析,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通过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可以促使中小企业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优秀会计人才,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服务,从而及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贺雪荣.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1.

[2]王慧瑜.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2,(6).

[3]唐录洁.关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安全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3,(4).

[4]李昕.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J].电子测试,2013,(6).

[5]朱心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J].商业会计,2008,(21).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8)

【 abstract 】 through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ormatization system error, proposed building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2007年3月13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对建筑施工企业特级资质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企业已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已建立并开通了企业外部网站;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了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同时这也是国家住建部和地方省市住建厅对建筑企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一项要求。基于以上考虑,同时也是为了建筑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建筑企业内部管理的提高、创新发展,建筑企业必须实施信息化系统。

另外,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施工技术难度的不断加大,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通过先进、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动态管理、核算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以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信息化管理从内外两方面看,对内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包括人、材、机、质量、安全、进度等)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对外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建筑企业门户网站、相关合作方信息反馈、资料信息传递等综合管理,因此,无论在建筑企业内部还是外部,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长远工程、提升工程、效益工程。

一、当前对实施信息化系统的理解误区

1、信息化系统实施伊始,不少建筑企业的员工甚至某些领导对信息化系统实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认识偏差或是误区,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或仅仅是为了应付资质的要求,不清楚信息化对自己的企业意义何在,有些企业领导或员工认为只要会使用计算机打打字、编制一些表格或是使用网络收发一些电子邮件、购买并使用一些项目管理软件就是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就可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就可带来高效率。这是对实施信息化系统的简单认识、粗浅认识,也是对信息化系统的感性认识,没有把信息化系统在建筑企业的定位、企业发展的市场要求、市场前景以及如何提高企业管理的综合效益融合起来等等方面,提升到一个深化的、理性的认识。

2、不管在建筑企业内部还是在外部,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不单单是为了建筑企业资质的要求,而是为了建筑企业改制或重组服务的,建筑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建筑企业推行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其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实施信息化系统来推进建筑企业的改制和重组,理顺建筑企业的管理业务和组织,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建筑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3、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不仅仅是建筑企业一把手、一群人或是某部门的事,而是建筑企业各部门、各相关员工集体的事情,只要在建筑企业的某个岗位、某个职位,只要参与了管理,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参与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这是一个多部门、多岗位的系统工程,横向到边、竖向到底,只有开头,没有结尾。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步骤

1、首先要提高对信息化系统实施的认识。建筑企业无论是一把手、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还是基层参与者,都要正确理解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的作用、意义。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仅仅靠简单的小米加步枪、一把泥刀一把尺是远远不够的,是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实施信息化系统,终究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

2、决策正确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建筑企业一把手、主要高层管理者,这是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掌舵者。成功的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因此,建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规范化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这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组织设置、企业管理组织职能分解、企业管理工作流程、企业管理信息流程、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等的规范化、科学化。

3、要实施好信息化系统,建议找一家规模大的、有良好信誉的、负责任的、有一定行业经验和开发远景的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这是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的后备力量、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它将不断伴随着建筑企业的成长和建筑企业管理的升级。

4、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的价值在于会应用系统,创造财富。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市场需求、发展远景等等,制定出适合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制度、信息标准,按照制定的制度和标准来培养、要求员工按程序、按规定工作的习惯,不能将信息化系统实施与实际的项目管理分离,成“两张皮”现象。同时要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信息交流,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共享性,并通过提高信息化的实际效果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5、信息化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人的信息化。软件公司的实施能力与培训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用户的使用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大力培训建筑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培养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系统实施的认同感、认知感,不仅要从思想上认知它、认同它,更要在行动上、管理过程中应用它、提升它,持之以恒,为企业的发展、自身的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效益。

三、对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的一些建议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产生于上世纪后期,飞速发展于当今二十一世纪,而建筑是一个粗犷型的行业,因此许多建筑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转型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在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指导意义、推广作用还不甚了解,甚至有这样那样的逆反心理。我觉得,要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把信息化系统融合在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除了在行政制度上的强硬执行外,更要在具体的实施措施、实1、实施信息化系统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采取一楸掘井、一口吃饼的方式,不管是在管理要求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中,毕竟这是一个从不知、认知到熟知的过程,因此,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不管是为了企业资质的要求,还是提升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必须从长计议,特别是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具体要求等等。

2、建筑企业开发信息化系统、实施信息化系统,必须以人为本,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发展要求等等来具体实施,比如系统软件的开发,有的程序也好、流程也好,能简单就简单,能简化就该简化,做到原则性、灵活性、简易性合为一体,这样既方便了企业对信息化实施的要求,也便于了实施人员的操作,因为,毕竟人还是第一位的。

3、许多建筑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转型企业,内部发展很不平衡,如果要一味地全部实施信息化系统,对那些相对比较落后的区域、分支机构、管理人员,实施起来可能比较累,也可能实施不起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样的话,建议是否在那些资源比较充裕、人才比较丰富、管理比较先进的地区或分支机构进行试点,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再推广、应用、实施,做到以点带面,联动实施。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9)

【Keyword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84-02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国内的石化市场也处于逐步的开放进程中。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当前的石化行业定然会面临相当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石化企业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自己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创新,很容易导致石化企业的整体运营出现一定的障碍。同时,许多国外石化企业所拥有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水平都达到了相对较高的层次,给我国的石化企业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而石化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我国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源,还提升了石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当对当前的石化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方面的强化,逐步降低整体的经营成本。而且,对于国内目前的石化企业来说,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推动石化企业的迅速发展,进而产生较高的发展效益。

2 石化企业信息系统的初步规划和建设

在整个石化企业进行信息系统的初步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必然需要依靠较为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并通过这一信息技术较好地推动石化企业的管理成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从而高效地提升企业现有的经济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当前企业的创新能力,给予企业带来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石化企业信息系统主要是以信息集成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内容,并在运行的过程中进行集成优化,相应的改进其中一部分发展措施,从而切实推动石化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完成。一般而言,石化企业要想通过当前的信息系统实现整体运营管理的合理化,并推动生产管理方面的创新化以及智能化的操作过程,需要合理地降低一部分经济成本,并将提高效用作为主体目标。此外,在进行预算内容的管理时,企业还需要将整个运营当中的成本作为核心内容,将物流、信息流等子系统作为集成主线,并相应地持续完善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使得石化企业的网络能够形成实时与管理的全面协调合作以及数据库的创新优化。石化企业之所以要努力建设企业信息系统,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给企业当前的战略目标、业务内容和组织体系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而在这三者当中,战略目标属于其他内容的指导部分,而组织体系则是战略目标达成所必要的具体表现。对于石化企业的发展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推动其更好地实现现有的战略目标,同时也能够深层次地推动整个石化企业进行合理有效地改革,成为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形成完善的条件基础。

3 石化企业信息系统架构的建设

3.1 构建基础的数据平台

在石化企业的信息系统当中,整个数据平台通常都会由两方面的内容构成,首先是实时数据库,其次是关系数据库。而其中又包括了整个企业生产所形成的所有数据内容,还包括一定的产品质量指标以及相关的企业管理内容等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数据源主要是由MES和ERP等应用系统来实现收集。

3.2 构建双重网络

石油企业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网络一般都是有双重性的,一部分是过程控制网络,它能够覆盖现有的生产装置以及相应的生产过程,并完善自动化网络的运行,使得过程当中的运行控制能够得到很好的支持。另外一部分是管理信息网,它覆盖的主要是石化企业内部所有生产管理部门所具有的管理网络,不仅支持MES、ERP两种应用,还使得生产经营方面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这两重网络在进行互联的时候一般会采用相对安全的隔离措施进行防护。

3.3 构建多样化的层次

在石化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当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清楚地知道,信息系统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而当前的石化企业信息系统层次,一般主要分为生产操作方面的核心控制层次、整体生产运营方面的管理层次以及生产经营方面的管理层。对于生产操作方面的核心控制层而言,它所具有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对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完全监控,并完成对生产装置、公用工程、成品进出厂、油品储运等生产链的全面控制,这一控制层次相对较为完善,而且能够将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完全控制在管理人员的手中,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误差的出现概率,深层次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整体生产运营方面得到管理层主要是指能够以现有的生产指标作为各项业务的执行标准,并对当前生产计划以及相应的调度进行优化,使得生产过程的各项操作得以完善,生产数据平台的主体功能还包括对生产控制层次所传递的数据信息进行一定的科学处理,形成较为完善的数据平台,以对生产所消耗的物资进行主要的统计。

3.4 建设四个设计系统

企业信息化系统篇(1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会计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发展,原来传统的手工记账已经被会计电子化的手段所代替,但是这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内容也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一、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作用于企业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影响

原来的会计体系里,会计信息往往记录在凭证和账簿上,当时的会计信息只能通过纸张进行记录。算机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资源,但是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一些重要的影响。会计信息记录在计算机中往往出现信息的丢失,有些重要信息的存档如果没有进行到位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过分依赖计算机,会给企业内部控制中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并且缺乏重要数据去进行有力地证明,有些会计信息内容真假的辨别会很难实现。

将计算机运用到会计工作中虽然可以有助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发展,但是同时也会对人员的道德素质问题带来了极大的考验。这种风险会存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工作人员之中,其中涉及到的具体情况是在未经允许下对会计内容和数据进行篡改、破坏、泄露等行为所造成的风险。而且还有一种情况是计算机的公开性往往会造成不法黑客盗取企业机密,从而产生会计信息丢失的风险。以上所说的内容只是会计信息化发展带来内部控制影响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影响内容本文不做过多赘述。

二、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系统内部控制所面临的几点问题

(一)身份验证和权限范围的划分问题

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人员之间的联系转变为人与机器之间的联系,传统的账簿签名和盖章的形式转变为计算机中的授权和口令形式,许多复杂的手工操作过程已经简化为计算机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但是实际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重要的问题,其中身份验证和权限范围问题就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两大问题内容。计算机的口令对于职业黑客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难度,这些职业化的黑客往往绕过系统软件的各种关口,轻易进入到计算机财务控制系统,进而得到所有的财务数据和资料。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困难性

传统的会计记录首手段是将会计记录在纸张上面,任何人很难留到对账目进行不漏痕迹的更改或者毁坏,但是现如今的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却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审计工作的监管难度。会计信息会记录在磁盘上,不再有签字、盖章等操作,一旦发生问题,我们很难在计算机上找到实际的痕迹去发现问题的原因。所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困难。

(三)内部控制出现连续性错误的风险不断增大

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会计人员多个人员同时出现错误发生的几率会非常小,但是在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出错往往会被人忽视掉,而且其中只要一处内容出错,其他相同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错误,尤其是一旦电脑感染病毒造成数据丢失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或者系统的一个发生环节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所有类似的业务都会出现同样错误,这样的后果往往不可估量。

(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开放加大内部控制的难度

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特点往往会给企业的内容控制工作带来巨大的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的多样化内容会加大工作的难度,大量的会计数据信息内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上传实现资源共享,但是也有可能在传输的过程中被拦截下来,所以这种开放式的发展条件会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的难度。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引起的风险问题

管理制度方面的不健全会加大风险概率,会计信息化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传统手工记账的形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原来手工形式下的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会计信息化的处理模式,而且我们一时之间还很难将这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这就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在强化会计系统的同时明确划分身份验证和权限范围等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会计系统内容,尤其是针对一些身份验证和权限范围问题进行改善。在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具体应用情况。我们要想解决上文所说的重要信息的丢失问题,就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备份。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重大损失。

(二)加强风险保护意识

风险必然会存在,所以我们只能将这种风险概率减到最低。会计信息化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所以要想减少风险的概率就要树立一定的风险意识。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网络的整体控制

加强对会计信息网络数据的整体布局和控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实时传输的特点,实现第三方监控,将实际操作与监控工作进行分离,双方相互牵制能够避免出现舞弊现象。

(四)进一步完善审计准则

会计信息化发展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重大意义,它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应用,同时也应该配有完善和健全的合理化工作流程和制度,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其价值。

(五)制定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制定统一的规范化流程内容可以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内容控制,统一的规范化流程是企业内容控制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有利于实现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上一篇: 中外建筑差异论文 下一篇: 小区物业前台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