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导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4 00:11:11

中考指导

中考指导篇(1)

以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紧紧抓住“三化同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全面建设“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二是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建设,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三个着力推进”为基本考核内容,基本分为100分。同时,按每项着力推进内容的要求再细化分解若干小项,设置分值,量化考核。在基本考核内容百分考核的基础上,增设加减分项目。

三、考核办法

(一)考核依据。以上考核内容以台账资料和相关业务站检查、验收结果为准,项目争取、先进表彰和发表文章以提供复印件为准。

中考指导篇(2)

为考生创建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考试环境,保障广大考生考试期间身心健康,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确保今年我区中考顺利、有序地进行。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今年我区中考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成立“区中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各有关部门责任任务:

社发局:负责综合协调工作,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考点学校做好中考工作。负责落实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对各相关学校提供服务和进行督导;负责在考点内设立临时防治站,配备相应的医务人员,负责考场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防疫和考生保健工作;在考试期间加强对考点食堂和周边饮食店、小卖部的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确保考生的饮食卫生;协调考点附近的医院作好急救准备,指派急救专用车在考点学校待命,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城建局:负责协调新建县供电局、自来水厂,确保考试期间考点的正常供电和供水。

财政局:负责做好中考工作经费保障。

沙井街办: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考点周边环境卫生工作。

公安分局:负责在考试期间安排警力参与,加强对考点学校及周边地区的保卫与治安,保证考点安定有序。

交警大队:负责在考试期间保障道路畅通,对考点附近的丰和一路(怡园路口至丽景路口段)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确保中考工作用车通行,做好考点的校门通疏导工作。

城管执法分局:负责在考试期间加强对考点周边环境秩序检查,清理考点周边小贩、小摊点,加强对考点周围环境的噪音监控管理,确保考点周边环境整洁,考生不受噪声干扰。

各相关学校:负责在考试期间做好中考的组织和管理,统一安排接送考生的学校务必保障考生的交通、食宿安全,考点学校要按照市中招办关于考点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考点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做好考试准备工作。

各部门要根据中考考试时间和本部门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保障中考工作顺利进行。

中考指导篇(3)

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我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与之常在的东西”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才会有所发现”。由此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充分感受的基础上积累写作材料。

在平时的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我经常锻炼学生深入到诗人或者作者的内心当中去感受诗文的内在蕴藉,而且经常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化用古诗文,并将好的作品在全班朗读,以鼓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这种做法无形中使学生具备了一种能力――换位思考,而且由于古典诗文无论在语言风格、思想内容、人生境界、作者情感方面都是经得起岁月洗礼的。因而,学生乐于从这个角度完成对古诗文的充分体验和感受,许多人物形象距离学生不再遥远,而是切近得如在目前。比如郑思缘同学的习作就经常被同学朗读举例如下:

看,他心中的树正在成长。他从未放弃过对桃园的向往。世俗的风没有折断心之树的任何枝叶。那是一棵桦树,正直生长,高傲地指向蓝天,越是寒冷越挺拔。心之树带给你不慕荣利的心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桦树长出枝叶,采菊东篱,悠然见山,桦树枝繁叶茂。你欣喜,你的心之树已经成长。种下一棵桦树,你无悔!

看,他心中的树正在成长。他从未放弃复兴汉室的重任。困境的干旱没有停止过你心之树的成长。那是一棵胡杨。面对干旱与酷暑,你顽强生长,你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心之树辉映着你的忠心。“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胡杨长出枝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胡杨枝繁叶茂,你欣喜,你的心之树已成长,种下一棵胡杨,你无悔!

看,他心中的树正在成长。他从未放弃过楚国的命运。君主的无视没有使他心之树枯萎,那是一棵槐树,鲜花盛开,槐香四溢。花朵的盛放代表着他对国家的。纵身一跃,在汨罗江上划出优美的弧线。槐树长出枝叶,身死志坚。至今不忘楚国情。槐树枝繁叶茂。你欣喜,你的心之树已经成长。种下一棵槐树,你无悔!

潘新和教授在《福建教育》上连载的一系列关于写作教学研究的文章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写作贴近的不是共性化、抽象化的生活,而是生命化、个性化的生活。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将教材资源的挖掘作为中考作文文学性提升的重要方法在实践中却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而且学生在理解古代名人的过程中也无形地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但由于“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文学人物的理解角度总会有所区别,将文学家们引入作文自然就呈现出千姿万态的效果,文学个性也就彰显无遗。将文学之沧浪之水引入作文,必然会充盈这方清澈的文学天地。

但是个性化的作文必然离不开阅读实践,作家孙犁说:阅读可以“帮助你充实生活的经验和知识”;作家陈祖芬也说:“人生没有下脚料,对于作家,一切的人生经验,都是日后写作的原材料。”因而,让学生不断地充分阅读,才能让“无米之炊”变成“钟鼓馔玉”!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形式更丰富,我在作文习作课上经常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练笔,在语言上也不断汲取汉语文学修辞和写作手法的精粹,让学生在充分体会汉语美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表达水平。

比如李卓同学的习作片段:我看到那条躁动的虫在茧中不安地挣扎,束缚她成蝶的牢笼是那么脆弱,只要一挣便可摆脱,看一看外面多彩的风景;可束缚她成蝶的牢笼却又是那么牢固,一旦挣脱,成蝶的梦想便会破灭,无处可寻。作茧的孤独与焦躁啃噬着蝶的心灵,她在漫长的等待中睡去,梦中,化蝶。在花丛中翩然起舞,在赞叹中优雅地飞翔。梦醒来,仍处冰冷黑暗的牢笼。蝶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坚强,待到化蝶之日,她定会挣脱牢笼,在香风中快乐地飞翔。而那些不能坚守一季的孤独之蝶,在提前离开茧的那一刻,便已失去成蝶的翅膀;她们本想绽放绚丽的舞姿,却不知,黑暗中坚韧的等待也是一种绽放。

中考指导篇(4)

中学学习指导,是研究中学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并指导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科学,其具体目的是:

1.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驾驭学习规律,遵循生活原则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王国的主人。

2.强化学习修养,矫正心理障碍,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树立远大理想、崇高的学习动机,培养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道德风尚等等。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

3.使中学生系统掌握、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如预习、上课、复习课等,采取科学的优化方法,生动活泼的掌握和运用知识,培养读写、运算、实验等技能技巧,事半功倍的学习。同时中学生不仅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掌握不同科学的特殊的学习方法,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4.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发展智力,即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要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智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智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主要目的――发展智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中学生成长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挑战所需要的人才。

5.中学生还应该努力创设健康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认识环境中的人,环境作用与人。良好的环境能振奋、推促人的学习,反之,恶劣的环境却压抑、干扰人的学习。我们要积极创设主观学习条件,如具有强健的体魄,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科学的用脑等等,还要努力创设客观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使广大中学生生活在团结、和谐、进取、卫生的学习环境中。

二、中学学习指导的原则

1.强化学习修养

学习修养,是中学生学习“达标”的内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学习修养,既包括情感、意志、个体意识倾向性(如世界观、理想、信念、动机、兴趣、目的等)、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习惯、方法等),也包括思想品德。

学习是不可能由其他人所替代的,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品德、崇高的动机、强烈的兴趣、顽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等等,不但是学生学习转变的强大的内部动因,同时也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人的重要问题。

2.积极发展智力

即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等。

思维能力,是间接认识事物的能力,是揭示事物本质,认识事物规律的基本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从感知教材到理解认知、运用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整个过程,思维能力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同事还要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是发明和创造的前提,是创造力的核心。

中学学习指导的总设计,应该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甚至包括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从而,组成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系统学习方法系列。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在中学学法指导中,必须自始至终贯穿这个原则,使广大中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如果学习指导理论和学生学习实践相脱离,学习指导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中学学习指导必须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强调实际的运用和具体的方法,具有可操作的价值,避免过多的理论论证。在具体的阐述中,做到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学以致用,具有一定程度“立竿见影”的功效。另外,在一般规律性阐述的同时,还要对不同学科学习方法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提示和渗透,以便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拓展和深化。

从本质上说,学习指导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它正是在广大中学生广泛的实践中得以存在和发展,并不断的得到充实和完善。

4.整体与系统相统一的原则

学习室一门具有自身规律和特点的科学,中学学习指导,相对地也具有自身规律和特征,因此,中学学习应具有包括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等内容的相随完整性。中学生只要在相对较完整地掌握系列的具体内容后,才能对其要点和精髓心领神会,运用自如。那种“摘要提示”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学习指导,只能解决学生局部的“燃眉之急”,从长远的观点看,有悖于学习指导的目的性。

中学学习既然具有整体性,也就必须具有整体序列的系统性。只有系统性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才易于巩固和深化。因此,中学学习指导本身既要有完善的整体性,又要有严谨的系统性。学习指导实践表明:整体化系统性的学习指导,优越于局部的零散的指导。中学学习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统一,是中学学习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5.针对与层次相协调的原则

中学学习指导,包括从初一到高三的六个学年段,梯度较大。其间学生的年龄差异、知识积累、学习对象、智力发展、心理特征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因而,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同时,即使在同一学年,学生的学习层次也有优、中、差之别,也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中学学习指导应贯彻“因材施导”的方针,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刀切”的学习指导,将削弱、甚至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因而,中学学习指导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学习指导的针对性和学习指导的层次性相协调起来。

我们认为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普及学习方法的学习,对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然后,随着学生学年段的增长,逐步增加有针对性的内容或深入进行分科学习指导。我们一方面可以采取选学适当章节的办法,尽量照顾到低年级的高年级的差别;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初中和高中分编的办法,以减少层次的差异。

三、中学学习指导的基本内容

1.中学学论

这部分主要是认识中学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和中学生心理特征、智力品质特点等等。目的是掌握有关中学学习方面的一般知识和中学生对自己心理特点及智力品质的评估。从而,在宏观上为中阶段的学习和发展有个基本的认识和明确。

2.学习修养的方法指导

这部分主要通过情感、意志、个体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指导,确立中学生为四个现代化而学习的坚定信念,具有崇高的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它处于学习指导的首要地位,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

3.学习环节的方法指导

这部分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制定学习计划、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课外活动、考试等各环节的方法指导,使中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

4.发展智力的方法指导

这部分主要是发展学习心理,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观察、记忆、想象等各种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技能、技巧,主动地发展智力,特别是积极地培养和训练创造思维能力。

5.创设环境的方法指导

这部分主要指导学生努力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发展学习形势,提高学习效果。它包括主观学习环境,如心理环境、生理保健等,客观学习环境,如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社会学习环境等。

中考指导篇(5)

一年一度的中考是万千学子共同关注的大事,如何进行中考备考是每一个老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历史知识头绪纷繁,内容庞杂,几乎无所不包。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既掌握书本知识,又提升能力,在未来的中考中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历史老师好好规划一下后期的复习。在初三后期复习中,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每个老师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多年的初三历史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三轮复习法。也就是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通过练习进行模拟训练来提升能力。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复习,学生都能很轻松地应对中考。下面就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我是如何运用这种三轮复习法的。

一、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历史后期复习时间比较短,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在三轮复习中,我一般把重点放在第一轮,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复习。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就为后两轮的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考历史命题的范围有六本书,如果学生没有系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要想在短时间内答好全部试题,难度很大。狠抓基础知识,也是为下一轮的专题复习提供一个有利的支撑。这一轮主要强化基础知识识记,方法是老师适当点拨,辅之以学生的记忆。由于历史知识内容多,涉及时间、事件、人物、意义、作用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民族交往等,每一课都有很多知识点,在复习的时候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老师要依据《考试说明》来进行复习,按照上面罗列的考点逐条来讲解,把各个知识点讲深讲透,让学生记准,不留死角。当然,教师对内容的整理再细致,再有条理,如果学生光听不记的话也是没有作用的。在教师复习的基础上,学生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这样知识才能为己所有,在识记牢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复习。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之后,教师可适当进行知识梳理,简单归纳出各事件间固有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使许多分散的历史内容根据其内在的联系或变化规律,进行归纳合成,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综合,既不能有知识“盲点”,又不能漫天撒网,必须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

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编订每一册的复习提纲,通过提纲把每一册的知识要点罗列出来,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需要记忆,让学生有内容背。也可让学生去记住每一册单元及每一课的标题,这样学生可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及线索。

第一轮复习对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掌握,不做过高要求,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抓住重点,熟悉每一课的知识点,这一轮复习完成了,才能去进行下一轮的复习。

二、第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构建知识网络。

经过系统、全面的第一轮复习,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比较完整的掌握,但这时候他们掌握的知识往往是孤立的、缺乏纵横之间的联系。为了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就有必要进行专题复习。在这一轮复习中,要在学生全面掌握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重新组合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二次归纳整理。

第二轮历史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知识综合、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换句话说,第二轮复习是立足于第一轮复习的更高层次的复习。在这一轮的复习中我们要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整理、归纳,使各部分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部分相关的知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通过一根线索,将以往孤立的各个知识点被串联起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以往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掌握。

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把它分为这样几个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是考试的重点,我们在复习时把它分为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史。世界史分为这样几个专题:资本主义政治史、资本主义经济史、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史。当然,在编定专题的时候,热点专题是一个重点,要把史实与时事结合起来去分析,这也是每年中考的一个特点。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将历史知识与当前热点问题相结合,做到史为今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轮复习里面,我们还要有意识地突出重点,这些知识点,它们经常在中考中出现,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部分,这是我们要重点强调之处,这些专题老师要讲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当然这一轮也需要记忆,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之上进行记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理解会比以前更深入。

总之在第二轮复习时,要求师生将已基本掌握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能力的真正提升。

三、第三轮复习:模拟测试,提升中考实战能力。

第三轮复习一般是从五月中旬到六月初,这一阶段的复习至关重要,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考的成败。学生经过两轮复习之后,都感觉自己学有所得,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时候中考复习就进入了所谓最后的冲刺阶段,进行第三轮模拟测试,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习题来检验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不能简单选一些题目让学生去做,我们要紧扣中考有针对性地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去做,从而既熟悉中考题型,又增强决胜中考的信心。当然,除了精选历年中考试题外,老师还要精编一定量的中考模拟题,针对考试重点和学生容易忽视的知识点进行训练,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答题速度及答题技巧,试题的题型与提问方式应与中考零距离接触,练习应着眼于对解题思路的剖析及解题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在心理上适应中考,对中考不再有距离感与陌生感,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最佳状态迎接中考。

第三轮复了要做大量的练习之外,还要督促学生继续加强对以往知识的记忆,因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训练,可能对以往的知识有一定的模糊感,这时候应让他们看书,回归课本,将以前熟悉的知识重新回顾一下,特别要将以往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为回看的重点。

初三后期,进行三轮复习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大有帮助,但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历史三轮复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相对独立,其实质是相互渗透、相互掺杂的,所以在记忆的时候就离不开练习的训练,在进行专题复习与模拟测试的时候就要不断地记忆,它们相辅相成。

中考指导篇(6)

二、感受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重点。在鉴赏评价小说时,需要从作家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人手,去分析其对小说人物塑造的作用,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2009年中考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大致包括三种题型:一是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二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因此,平时阅读时把握人物形象应做到:一要认真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神态等描写;二要分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三是评价人物切忌贴标签式地将人物脸谱化,而应当就事论“人”:四要明确小说人物的“典型化”特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譬如,2009年辽宁沈阳卷第16题:请分析小说《敲雪》中“父亲”的性格特点。解答时,只要细心读完小说,并联系“父亲”所处的环境去理解,便会很容易概括出“父亲”的性格特点: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又如,2009江苏扬州卷第23题:有人认为小说《那一扇门》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这是一道较有难度的探究题,不但要表明自己的看法,而且要阐述理由。解答时,必须认真品读小说。在把握小说情节、分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及所用手法的基础上,只要言有理即可:①主人公是“少年”。小说以“少年”的心理历程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所以主人公是“少年”。②主人公是“老人”。因为在别人远离、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任;老人用智慧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③“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没有少年的改过自新,没有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有这个故事,“那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俩。

三、分析典型环境。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特定场所。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分析鉴赏小说环境应做到:一要掌握自然环境的作用,即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衬托人物心理等;二是对社会环境的阅读,要能由表及里深刻领悟其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认真体会人物关系特点。2009年中考主要有三种命题形式:一是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二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三是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譬如,2009年湖北省恩施卷第10题:《向生命鞠躬》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捕写有什么作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是对文中自然环境的分析,然后从结构的角度来思考概括: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这么冷清的环境蚂蚱求生的不易,更加让人震撼。

中考指导篇(7)

中考对联题的考查不外乎以下六种形式:拟对下联式、续写后半式、特定内容式、名句默写式、创写横批式、选择填空式。

拟对下联式。对联一般都是上下两句,构成一对。而出题者往往要求根据上句,写出下旬。这一种形式的对联考查题是比较多的。

续写后半式。就是上联写一半,下联也写出一半。要我们将上下联的另一半写出来,完成整副对子,构成一联。

特定内容式。大多数是给出某篇课文的特定内容,要求把上联或下联写完整。当然,有时除了课文内容,也会规定其他特定的内容。

名句默写式。名句里边,有很多对得工整的句子,命题者也往往要求我们默写出含有某种意思的句子,这其实也就是名句默写。

创写横批式。对联基本上都有横批,只是我们平时不太看重,一般都略去罢了。拟写横批,也是一种能力考查。

选择填空式。这一类型,往往提供较多句子,要求在其中选择一句或两句来对。选择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中考真题]

1 (2008年湖南娄底市中考语文试题)

完成下面综合性学习题。

2008年6月3日,奥运圣火传递到湖湘大地,你所在班级举办“传圣火,迎奥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递圣火,湖湘大地_________

迎奥运,华夏子孙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上联也有一部分,下联也有一部分,要求按照各自的已有文字。接续空缺文字。接续时一定要考虑到整体意思。把整体意思补充完整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热浪滚滚喜气洋洋

2 (2008年湖北恩施市中考语文试题)

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或当今时代楷模,对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已明确要求联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上联又明确说了欧阳修,那下联用范仲淹来对,这是一定要想到的。

[参考答案]范仲淹和万民共忧

3 (2008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文意完成对联: 上联:调查研究得灼见 下联:_________ [解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同学们是非常熟悉的,其上联是总结课文内容的,下联同样要联系课文内容而写。

[参考答案]以小见大出真知

4 (2008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对联名句填空。

(1)古诗中有很多写到传统节日的佳句,请写出其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__。

(2)大海的浩瀚无边,曾经引起我国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留下无数优美的诗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联有关大海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实际上就相当于默写名句,当然,还要考虑其特定的含义内容。如上面第一问要是写传统节日的,第二问要是描写大海的等等。

[参考答案](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 (2008年山东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

四川汶川用爱心捐款重建的一所学校今天正式开学。学校门口悬挂着一条横幅。请你根据上句续写下旬,续写的句子要包含“希望”一词,并与上句构成对偶句。

地震摧毁了美丽的校园,_________。

[解析]对这个句子时,我们可以拆开来对。如“地震”是名词,我们可以对“爱心”“关怀”“呵护”等等;“摧毁”是动词。我们可以对“放飞”“支撑”“生发”等等。其余依此类推即可,最后将所对连起来,就是很好的对句了。

[参考答案]示例:爱心放飞着不屈的希望

6 (2008年山东烟台市中考语文试题)

根据课内外名著的导读,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

下联:_________

[解析]对此对竹时候,要注意两点:①须是名著(或名篇),②符合“对仗”要求(可“宽对”)。

[参考答案]示例:①《三国演义》颂英雄豪杰②《傅雷家书》谈生活艺术③《聊斋志异》刻鬼妖贪虐(记奇谈异闻)④《骆驼祥子》绘车夫辛酸⑤《爱的教育》录师长教子(述男孩成长)……

7 (2008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

赏对联,填横批。

园内展出了众多奥运对联,下面是其中几位同学编拟的对联,请仿照示例,帮他们分别写出横批。

示例:

上联:养精蓄锐,备战零八奥运

下联:一飞冲天,赛场扬我国威

横批:雄震国威

①上联:申奥运,盼奥运,个个齐心

下联:迎奥运,看奥运,人人皆喜

横批:_________

②上联:祝北京奥运会举办圆满

下联:愿中华健儿们摘金顺利

横批:_________

[解析]横批一般是写四个字,可以是上联的总结,也可以是下联的总结。还可以是上下联的整体总结。

[参考答案]①中奥成功②爱我中华

8 (2008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基本特征。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请运用下列词语组合对联,以庆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彩虹跨海 一体运作

两岸连接 巨龙卧波

上联:_________,杭州湾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长三角_________。

②请试着修改某些字词,使这副对联更有气势,更见风采。

[解析]这副对子,要求写出一头一尾。中间已经明确,而且一头一尾,也只是选择已给的词语填进去即可,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参考答案]①巨龙卧波,杭州湾两岸连接;彩虹跨海,长三角一体运作。(其中“巨龙卧波”和“彩虹跨海”可以互换位置)②可将“彩虹”改为“飞虹”,“连接”改为“贯通”。

9 (2008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写春联]下面是一副鼠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空缺处,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子夜鼠欢爆竹乐

下联:门庭燕舞笑声___

[解析]这个题目也容易做。根据上联的“乐”字,下联应选择一个带欢情的字,那只能选“喧”字,因为“嚣”含贬义,明显不合。“响”字则不带感情。

[参考答案]喧。

10 (2008年湖南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

请你为长沙的名胜古迹选择合适的对联,将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温馨提示]麓山寺,位于岳麓山,是佛教人湘的一所寺院,至今已有1700多年。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号称千年学府。天心阁,位于城南,今天心公园内,是旧长沙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杜甫江阁,位于湘江边,为纪念杜甫晚年漂泊湘江而建。

A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B 四面云山皆人眼 万家灯火最关心

C 江流楚韵 阁驻唐风

D 汉魏最初名胜 湖湘第一道场

①岳麓书院( )②天心阁( )

③麓山寺( ) ④杜甫江阁( )

[解析]解答这个题目,一定要看提示,在提示里又要抓住关键字来选择。如“岳麓书院”介绍时说其是“千年学府”,因此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对子来解说比较恰当。其余依次娄推即可。

[参考答案]①A②B③D④C

[备考指导]

对对子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拆合法,即把句子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再组合成一句。如“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扫”为动词,可以对“除、革、扬、去、建、展、破、树、立、起、乘、积”等等;“千年”为数量词,可以对“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两辈、五暑、亿回”等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新风、恶俗、丑行、怪癖、陋风”等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

再如,“祖国――江山――好”,可以对:“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人民――生活――美”、“社稷――日月――新”、“乾坤――日月――新”、“黎民――心情――爽”、“大地――气象――新”、“百姓――喜事――多”等等。

当然,“拆合法”是做题时具体使用的方法,平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就是一种对对子的练习。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

中考指导篇(8)

一、保持正确的心态

英语听力材料不同于阅读材料,是“口语化”的英语,无法像书面材料那样能够“反复阅读”,转瞬即逝,再加上一些连续、失去爆破、弱音、语调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学生听力理解方面之困难,因此,要保持正确的心态格外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懂会意”的上面,从而进行合理的推理和猜测,这种“耳听会意”的做法,可以使考生心情平静,增强信心,保持正确的心态,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抓紧预习,抓住关键词

参加过中考的考生都知道,每当考卷发下来后,监考老师往往都是让学生先写姓名、考号,停几分钟后再放录音,就在这短短的三五分钟内,考生就要抓紧时间,预习问题和选项,大胆预测听力的内容、话题,抓住应听的关键词: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how(怎么)。例如,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a shop. B.In a factory.

C.In a museum. D.In a school.

依据所给的问题和被选答案,在听录音时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听谈话的“处所”上,是“买东西”“在工厂上班”“参观博物馆”“在学校”时的对话,这样就可快速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三、能联系平时积累的常用词汇、短语用于交际的句子

中考命题注重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强调真实的语言情景。听力方面的基本内容总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常常涉及学校、家庭生活、天气、旅游、食品、动物、劳动、看病、问路、体育、时间等方面。

中考指导篇(9)

以上特点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体现得日益明显,我们必须牢记: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是中考取得良好成绩的根本保证。关心国家的热点焦点,是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

另外,中考思想品德的体型多样,解题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选择题的方法是抓重点,即抓中心思想,抓连接词。简答题是容易得分的题型,只需要从两个方面简明扼要的作答。辨析题则是失分最多的题型。总结做题方法是遵循“三步走”的原则:一是找出材料中有几个不同的观点;二是分别分析材料中的上述观点,说明原因;三是总结出正确的观点。观察与思考:第一问: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答案就是我的生活。活动与探索:很多是送分的题目,所以只要作答,就能得分。方法是考生把自己当作材料中的当事人,从自己的角度作答。

总的来说还要在做题时把握以下五点:树信心,紧张而不慌张;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答案;先分层次,再答题;多角度,少嗦;再回首,查缺补漏。

下面用两个例题加以说明:

例一:从“神一”到“神六”,从火箭到座舱的每一个部件,从发射到回收的每一个道程序都是我国自主设计和生产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中国人昨天独立自主地把人送上了太空,今天独立自主地开始了“多人多天飞行”,明天还要独立自主地建立太空实验室,进行月球探测。我国入世后,有越来越多贴着“中国制造”标志的产品飘扬过海,销往世界各地。

(1)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2)谈谈这种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重要意义?

(3)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之一:

(1)体现了自主创新精神。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自主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重和尊严;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使一个大国变成强国;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3)我们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所需要的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答案之二:

(1)体现了艰苦创业精神。

(2)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创造辉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3)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振兴中

例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上海宝钢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强化管理,使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8%。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2)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3)请谈谈自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怎样响应党中央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参考答案:

(1)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中考指导篇(10)

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局部或孤立的改革往往难见成效。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检查学生技能的准确程度与熟练程度,检查老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1]。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以一两张考卷,一两次考试,一位或几位教师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这样不能形成对学生客观与全面的科学评价。它更强调理论,忽视实际应用能力;强调孤立、分散的知识点,无法比较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单调的分数来描述学生的素质,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自身能力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也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调整和发展。《就业指导》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实践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教学评估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就业指导》的考核方式必须改革,而改革过程中必须实现“三个超越”。

1.超越以理论知识测试为主要方式的传统考核制度,实现对学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就业指导》作为指导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和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的实用性课程,要为学生的实效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3]。就业能力其实是合理的择业心态、良好的气质形象、强烈的人格魅力、较强的书面与口头表达才能、信息搜集与鉴别能力等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现。《就业指导》的外延应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而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却谨守着教材理论知识这一狭小的天地,只能考核学生的“所知”与“所不知”。而学生掌握就业理论与知识,不等于他们能发挥其就业能力,灵活展现其综合素质。所以,《就业指导》重在考核学生的“所能”与“所不能”,发现其“所具”与“所不具”。因此,我将书面的理论知识考核改为以参加“模拟应聘”的形式进行,其中有模拟面试、检索就业信息、制作求职简历、签订虚拟的劳动合同等环节,全程侧重于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新的考核方式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学生参与未来的就业竞争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蓝本。每一次参加考核,学生都获得宝贵的“初体验”,而体验的生成又促进学生将体验转化为可迁移的面试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形象设计能力、求职信息搜集能力和语言应对能力[4]。

2.超越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方式的传统考试制度,实现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性评价。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评价都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方式,即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这种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关注结果,而对于学生如何得到这些结果却漠不关心。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注重过程的评价,是关注未来、关注学生发展的评价。只有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正因为关注过程,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5]。

在实践中,我以“模拟应聘”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来组织完成整个《就业指导》的教学与考核。首先让每个小组查找本地医药企业历年的招聘信息,然后从中抽出数家企业为模拟招聘单位,鼓励学生走访这些单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作为“模特”参加面试,全组同学帮助模特制作简历,设计形象,了解信息,并给予面试前的辅导。在面试完之后,又与优胜者签订虚拟劳动合同,至此,整个教学与考核过程才完结。

反馈、鼓励、指导是形成性评价的三个要点[6],在这一过程中,要组织学生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多次进行小组讨论,有“模特”与“面试官”的总结发言,有“观众”的即兴点评,还有教师的全程指导,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组织沟通能力。

3.超越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的传统制度,实现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民主评价。

传统的考核方式,突显的是教师的权威,而这种权威是透过试卷上的大红叉冰冷地作用于学生。在大批量的试卷批改中,教师无法也无从谨慎地运用这种权威,以形成对每一个学生既合理又全面的评价。教师给出的分数是一元性的,有时甚至是片面的带有专制性的评价。

而《就业指导》考核方式的改革鼓励学生、企业管理人员等参与到考核中来,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现状,将考核变成多主体参与的活动。“模拟应聘”中,“面试官”分别由教师、学生代表、特邀的企业嘉宾等组成。考前,对“面试官”进行培训,明确评价目标,统一并熟悉评价标准。然后,三方根据“面试”中“模特”的表现评分,给出的分数平均后作为该组同学的基分。在整个“应聘”过程结束后,由观众表决,根据“模特”的表现,评出“最佳形象奖”、“最佳简历奖”、“最佳应对奖”等单项奖,适当给予加分。这样,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评价。最后,由小组长根据本组同学参与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及完成情况,依据小组基分适当浮动,给出本组每个同学的最终分数。这样,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浓厚的民主气氛中体现出公平、合理。

《就业指导》进入高校课程体系为时不久,其教学研究与改革还不深入。它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创新教学方法,还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方法。以考核方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不但会对考核改革本身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会对其他教学环节的改革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整体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向横向扩展[7]。

参考文献:

[1]刘青,刘畅.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探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121-124.

[2]张爱云,杜安强.医学生就业竞争力透析与就业指导课程建.医学与社会,2010,6:94-96.

[3]唐玲,蒋舜浩.对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变革的理性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4,1:81-82.

[4]涂凌智.“面试技巧”的体验教学设计.出国与就业,2009,6:119.

[5]熊阳,来平凡.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药学教育,2009,6:31-34.

上一篇: 信用社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