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考试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26 13:26:15

篮球考试总结

篮球考试总结篇(1)

篮球是一项促进体育全面发展的人,是广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中考体育加试篮球项目的设立对于中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参与锻炼来说意义重大。运用篮球运动传播知识、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篮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可以培养情感和意志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绕桩运球是一项能够比较全面概括篮球运球技术,同时能促进学生灵敏素质的发展。本课题主要通过学校在中考体育加试设立篮球项目之后对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改变和学生上篮球课的积极性及对篮球运动的了解程度、喜爱程度进行分析,从侧面反映出篮球项目设立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考体育加试篮球项目的设立2015届初三刚刚参加中考体育加试的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课题的内容、目的需要,在淮南市图书馆及网络查阅各种期刊中涉及淮南市及各地市中考体育设立篮球项目的相关材料。

1.2.2访谈法

与从事篮球项目教学的体育老师进行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本论文及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研究对象选取的意见和建议。

1.2.3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选取淮南五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对2015届刚刚参加过中考体育加试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6份,回收率97.3%。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为94.5%。

1.2.4数理统计法

本课题对所有问卷调查等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可信的数据支持。

2.结果与分析

以下是中考篮球项目设立情况、学校篮球课授课内容是否转移到加试内容、中学生上篮球课的积极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调查。(N=138)

2.1中考篮球项目设立对中学篮球教学内容的影响。

从上表可看出学校体育课的篮球教学只涉及有关篮球的运球部分,对其他篮球技术教授得太少。再加上中考体育加试分数纳入初中升学考试的总分之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和学生都会把目标定在如何提高运球技术与取得好成绩上,学生很自然地就忽略了篮球运动的其他技术,只能学到简单单一的运球技术,这是不完整的篮球技术。往往会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片面认识,一味地为了考试学习篮球,所学的只是局限于篮球运动中不完整的不规范的运球技术,局限了学生对于篮球的认识,而且有违学校体育的本质。

2.2篮球项目设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影响。

从表可以看出:中考篮球项目设立,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人数明显增多了,但是中学体育课中篮球的考试内容已经取代了原本的篮球教学内容。这主要是因为中考体育加试篮球项目的设立,改变了原有的体育课中篮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应试教育往往以学生的分数为重点,中考体育加试的成绩会被纳入中考总分,很自然的学校教育的重点就会转移到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上。所以很好理解体育教师会把考试的内容作为重点,从而忽略原有的篮球教学任务和计划。中考篮球的考试项目主要是以运球为主的,但是常规的运球方式并不适合考试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是矛盾的,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往往会改变原先的规范技术动作,实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标。

2.3中考加试设立篮球项目,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的影响。

中学体育课学生上篮球课的积极性和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直接体现出中学篮球教学的成果,也体现出中考篮球项目设立的意义。从表中能够明显反映出:中考篮球项目设立之后,接触篮球的学生比以前增多,72.4%的学生认为上篮球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这是中考体育加试篮球项目设立对中学生走出教室感受体育的积极影响。但是通过数据对比,对篮球运动比以前更感兴趣的学生只占36.9%,这一结果变相反映出来,篮球项目设立引起学生对篮球课的重视,学生为了考试学习篮球。学生学习篮球的重点是为了掌握篮球运球技术,学校篮球课的重点也是篮球20米绕桩运球技术,学生学习的篮球技术变得单一,学生只注重篮球课,但是并不喜欢篮球运动的原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中考体育篮球考核在淮南市截至2015年已经实施两年。对于淮南市篮球运动在中学生中进一步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设立中考体育加试篮球项目,让学生了解篮球、认识篮球,更促进一些原先不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这是中考加试设立篮球项目的成功之处。

3.1.2中考体育加试篮球项目的设立促使学校对于篮球运动更加重视,在设立教学目标,篮球运动的开展,篮球器材的配置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3.1.3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更重视考试分数,学校的教学目标也会以升学为重点,这样就导致篮球教学偏离教学大纲要求,变得简单,单一地为考试服务。

3.1.4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忽略篮球运动所拥有的内涵和篮球运动独特的魅力,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加试的篮球运球上,不能全面地了解篮球运动。

3.2建议。

3.2.1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态度,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施行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体育,认识篮球运动。

3.2.2中学体育教师不应该一味地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依照教学大纲,明确中考体育加试的积极作用,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把大纲的教学内容充分实践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完整的篮球技术,对篮球运动产生全面认识,体现真实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成果。让学生在开开心心运动的同时,对运动产生兴趣,喜爱运动,为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

3.2.3中考体育加试篮球项目的设立应该以全面反映中学生篮球综合水平为目的,但是现阶段20米绕桩运球并不能完全体现出篮球运动中投篮、传球等基本技术,应改变单一的考核模式,让体育加试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

3.2.4随着中考体育加试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今后的篮球考核项目的设定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和一线的中学社科教师的建议和意见,综合考虑,完善篮球考核项目和内容,使其能够充分反映篮球运动的特点,加试项目既能概括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又能较好地体现出测试的水平。这样会对中学生走出教室,进行体育活动,喜欢体育,喜欢篮球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喻坚,张杏波.中考体育加试问题及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

篮球考试总结篇(2)

一、多元反馈教学法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建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以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教学法。

(一)实验法

从吉林体育学院2012级女子篮球必修班中随机抽取两个自然教学班为实验对象,其中每班为30人。实验前确定一个为实验组、一个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元反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两组的考核完全采用考教分离的形式。实验前,对两轮实验进行了各项基础水平前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检验结果比较两班各项基础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二)比较分析法

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技术成绩和理论成绩分别进行考核。其中技术成绩考核小组由三名具有篮球教学8年以上的教师组成。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技评和达标两方面的测试。理论知识考核按照学校统一试题进行测试。测试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教学法的优缺点及内在机制。

(三)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所得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在P4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

二、多元反馈教学方法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篮球选项课初级班要求学生掌握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因此,本研究在实验结束后选择篮球运动的传、运、投基本技术作为技术考核内容。技术考核分技评和达标两部分,其统计结果见表1。

根据篮球选项课初级班教学大纲要求,在期末要对篮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测试,理论知识的测试主要分为概念要领、指出错误、回答问题和判断能力四部分,其统计结果见表2。

(二) 两种教法对达标成绩的比较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达标的总成绩p>0.05,实验后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说明通过一个学期的篮球课教学,无论是常规教学法还是多元反馈教法教学,对学生的达标成绩都会有所提高。这是因为达标成绩的提高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指标等,这些因素必须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训练,才能有大幅度提高,所以18学时的实验课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达标总成绩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实验组在教学中实施了多元反馈教学,这更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因而实验组学生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达标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三)两种教法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比较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由表2可以看出,理论测试总成绩的平均值,实验组学生大于对照组学生(p

在实验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接受外界的反馈信息(包括教师的反馈信息和同学的反馈信息)和自我反馈的信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多种反馈通道的存在,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

三、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校女生篮球必修课教学中,比常规教学法更有利于技术技能的提高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技术成绩。把多元反馈教学法应用到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篮球考试总结篇(3)

1.研究目的

街头篮球作为一股新风吹入中国,使得原来保守的中国篮球爱好者们得到了自己的新生,而在校大学生便是这个群体的中坚力量。篮球运动的魅力(高空性、节奏性、准确性、整体性、凶悍性、智谋性和技艺性),以及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能、素质、品质、素养等能力,使得这项运动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街头篮球的魅力在于每个运动参与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这种自由、奔放、激情四射的新兴篮球运动,受到广大年轻大学生的欢迎。近年来,街头篮球已经进入各个大学校园,使得原来保守的大学生篮球爱好者们到了新生,他们不会再为简单的投篮、跑位而感到无聊,而是被街头篮球的文化内涵、所表现的艺术性,以及街头篮球的精神所深深吸引。而花哨的运球突破、逼真的假动作,也与原来保守的篮球教学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已经不满足于陈旧、枯燥的篮球教学内容,对于老式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消极接受,这使得篮球教学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合理地将街头篮球与传统篮球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及克服困难的能力成为了以学生为本,符合娱乐体育、终身体育、健康体育思想的一条新路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一6个班男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西安体育学院、陕西省图书馆与网络上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分析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要求,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向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一男生发放调查问卷126份,回收126份,有效回收率100%。

2.2.3分组对比法。

将6个班男生分为3个实验班,3个参照班,进行对比试验。

3.研究分析与结果

首先,将6个班男生按照篮球个人技术水平平均分配到各班,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班,共63人。试验组运用街球与传统篮球技、战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参照组则完全运用传统篮球教学方法。试验时间为一学期(4个月)。

在试验前对实验组63名男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1。

由此可见,70%以上的学生对街球的热情很高涨,愿意主动学习,并且76%的学生愿意学习篮球控球技术。因此在随后的篮球教学实践中确定选择将球性练习融入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运球、控球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篮球技术考核,考核内容如下:

①篮球基本技能考核:全场运球、传球、投球综合能力;

②篮球综合能力考核:分组竞赛。

试验组与参照组考核结果对比,如下表2与图1。

由上表与图可以得知,加入街球球性练习的试验组对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好于未加入球性练习的参照组。

3.1传统篮球教学内容与街球球性练习内容相结合的理念

3.1.1将“现在”和“将来”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体育教学的效果最终都必须落实在学生的身上,在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现在”,应当适时地发展他们的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及个人能力,为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也能健康、幸福地劳动和生活。

3.1.2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

在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的同时,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不仅要重视显在的、客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要重视潜在的、主观的心理方面的教学效果。

3.1.3学校体育应从“育身”转向“育人”。

中国的学校体育受历史原因和受学校体育发展阶段的限制,一直以来都是以增强体质为中心的教育,是一种“心身二元论”为主导思想的“身体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并能能动地创造新世界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育人”的思想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体育改革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潮流。

3.1.4注重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相互融合。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未来社会中,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这样传统的模式将会越来越模糊,出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新趋势,这种变化是社会变化的必然结果。

3.2实施球性练习教学内容的目标和方案

3.2.1新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3.2.2提高掌握篮球技能及方法的效率。

使学生通过对篮球球性的针对性练习,提高篮球技术中最基础也最为重要的运球、控球能力,使大一学生在刚接触篮球的系统训练初期,就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技、战术练习打下基础。

3.2.3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

以发挥学生的主观兴趣趋向为主,教师指导、示范练习为辅。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在练习遇到困难、技术水平停滞不前时,教师给予帮助指引。

3.2.4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

街球是学生所喜爱的篮球运动方式,学生愿意自主进行练习,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初期球性提高困难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向优秀的同学或街球运动员学习,最终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和竞争意识。

3.2.5提高学生文化知识。

街头篮球的发源地是美国,在理论知识课的讲授中可以将街头篮球的文化背景给学生加以介绍,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让学生也能获得关于篮球的人文知识。

3.3新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方案

3.3.1根据自身研究,提出适合高校大学生的新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方案。

第一阶段(大一第一学期):基本技术初学阶段。新生第一学期以运、传、投、突等基础内容为主,加强练习,为以后的持球训练打好基础。运用体育游戏的方式将球性练习融入课堂,准备活动中加入球性练习的球操内容,加强对篮球球感的训练,提高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第二阶段(大一第二学期):个人技术提高阶段。继续以球性练习为主,每次课前进行球性提高的练习。再次完善个人运、传、投、突技术。在教学比赛中加入街球一对一或三对三的对抗练习,使学生适应篮球这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为大二的战术训练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大二第一学期):基本战术配合训练。通过大一一年的以球性为主的球感练习,学生对球的手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运球、传接球当中出现的失误机率减小,让战术配合能够顺利实施。有了这样的前提,就可以进行三人间进攻的基础配合,以及简单的一对一、一对二、二对三的防守练习。

第四阶段(大二第二学期):全队战术训练。通过前三学期的学习与积累,学习全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与进攻半场区域联防。

以上四个阶段,球性练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贯穿于学生两年的选项课中,注重基础技术的学习和提高,为日后更深一层的战术训练做好必要的准备。

3.3.2球性练习的教学方法。

结合个人篮球教学的经验,并吸取街球球性练习的先进方法,我总结出球性练习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7个练习步骤和3个单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一单元:①球不接触地面,强侧手挑拨、旋转、持球练习;②球不接触地面,弱侧手挑拨、旋转、持球练习;③球不接触地面,双手交替挑拨、旋转、递送球练习。

第二单元:④球接触地面,强侧手体前、体侧、胯下运球练习;⑤球接触地面,弱侧手体前、体侧、胯下运球练习;⑥球接触地面,双手体前、体侧、背后、胯下运球练习。

第三单元:⑦一人持双球,原地、行进间体前、体侧、胯下运球练习。

每单元开始阶段,为学生提供练习方法素材,在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后,让学生进行自编球性练习内容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4课外活动及篮球竞赛

以健身、娱乐、休闲、兴趣为主的课余体育活动现已成为大学生追求的时尚。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自行组织趣味篮球比赛,比如:运球接力、球性展示等。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将以往的全校性篮球竞赛,改为街头篮球的“三对三”篮球斗牛比赛。竞赛可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尝试到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乐趣,同时也引发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从实践中得到锻炼,找出差距,不断地提高个人篮球技术水平。

3.5篮球选项课成绩评定(考核)

将篮球竞赛成绩列入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内容。学生选修的专项运动的考核只是简单地选取某项运动技巧作为测试内容。如果学生选修的专项运动为单项运动,那么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达到考核目的。但是如果学生选修的是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篮球,将课程考试内容简单地定为三步上篮、原地投篮,那么这种考核方式和内容往往无法真正体现篮球运动的测试要求,也无法很好调动学生对于篮球运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为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竞技性、娱乐性,讲求熟练的球性、完美的配合和积极参与的篮球意识。因此,将篮球竞赛成绩列入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内容,不但能将篮球考核真正绩效化,而且能将篮球运动在学生业余生活中得到科学普及和推广。

4.结语

本课题从现代社会赋予学校体育的长远意义出发,将街头篮球中的球性练习与传统篮球教学相结合,对现行篮球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现阶段内符合通过学校体育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篮球教学体系。在理念上,教师应明确目标、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理念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从而加快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步伐,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全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篮球考试总结篇(4)

关键词: 篮球;普修课程;考评体系

Key words: basketball; general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0・7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269-02

0 引言

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将教师评价与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因此,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就成为检验教学成效,发现教学工作成绩与不足的依据与途径。实践证明,考评标准与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对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考评标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程度,反映一个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考评体系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篮球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篮球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化分为普修课和专修课。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篮球普修课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篮球运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篮球运动的技能和战术,只要通过学习普修课,进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竞赛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决定着人才质量的好与坏。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篮球普修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层次的探究其考核方法,对假设篮球课程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在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对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学院大学、陕西理工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延安大学、榆林学院9所高校篮球普修课的考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存在很多问题。

1.1 考评目的的认识有偏差 体育教学考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改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学的评价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的做法,把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

1.2 考评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在篮球普修课的考核仍然是传统的考核方法:技术考试和理论课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其技术和专业知识,然而,对于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运用、创新能力的考核作用并不是很大。此种考核只是在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到底贮存了多少,并没有侧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和思维能力,忽视了一些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普遍和最基础的一些方面,诸如讲解、示范、实际操作、口述解疑等。此种考核方法一方面同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另一方面很容易使学生走向考核得高分却没有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1.3 考评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现有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情况进行总结性、一次性的评价。虽然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成效,体现出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的成果,从而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但评价内容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原有依赖教师传授、学生非自主学习的局面,片面强化了教师的主宰作用,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这样只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等级评定,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2 对篮球普修课考试评价体系的构建

笔者通过对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进行大量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篮球项目特点,确定4类11 项因子构成(组成) 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 项;二级指标11项;并尽量使量表具有简明、独立、周全、客观等特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评价机制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3 现代篮球普修课程评价指标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考核内容的设置,应充分体现篮球普修课程目标,增加考核学生的组织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内容考核评价,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反馈功能。评价方法采用单元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体系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主体向多元的教师和学生评价主体转变。

3.2 篮球普修课程中,理论考试是主要考核内容之一,特别需要科学的考核方法。第一,体育教学是以组的形式开展的,每组任课的教师不同,其所讲授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牵涉到的知识每个组也会不一样,教师在命题时,或许会出现倾向性的偏差。第二,由于是任课教师命题,因此,在其教学过程中会主观性的避开所要考核的教学内容或者对其不做过于细致的讲解,另外,在每年的考试中,试题要确保不雷同,这就在无形之中给命题老师带来了压力。因此,在理论课的考试方面要加强规范,取消目前的考试方法,即谁讲课谁考核,相反的,我们可以采取教学与考核相分离的方法,进而消除在考试中的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确保理论课考试的公平、公正。理论考试应该对本科目的基础知识建立一个试题库,试题库要体现出分层次、分题型、分难度以及分范围,在考试的时候,能够从试题库中随机的抽取试题,从而形成一套试卷,这样不仅是教学内容得到统一,确定了教学范围,而且,也规范了做题要求,能够有效避免考试内容的随意性以及答题要求的不标准性,增强了教考分离的可操作性,通过这样的考试,才能切实的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也就达到了理论课考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利,朱建国.对体育院校运动系篮球普修课考核内容的探讨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

篮球考试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90-03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Chinese Female College Student Basketball Players’ Specialized Physiques

XU Yuan-hong1,WANG Ge2

(1.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hool,Hangzhou Normal College,Hangzhou 310016,Zhejiang,China; 2.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Zhejiang Education College,Hangzhou 310012,Zhejiang,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scertain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Chinese female college student basketball players’ specialized physiques after interviewing experts,professors and coaches concerned by TERFEI. With female CUBA basketball players as research objects,a system of evaluating femal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basketball players’ specialized physiques is set up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training.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female;basketball players;specialized physiques;evaluation methods

本文根据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特点,以及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现状和趋势,建立我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项目和标准,以便为今后的训练和选材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2-2003年大学生篮球联赛四个赛区前八名32支女队的300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尔斐法;3)测试法;4)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项目的建立

2.1.1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构成分析通过三轮特尔斐法调查有关的专家、教授和教练员获得身体素质指标体系见表1。

1)速度灵敏素质。反映速度灵敏素质水平的测试项目有两个:5m三向折返跑和篮球场半场三角形跑专家选中率分别是30.0%和65.0%。在第三轮咨询中,专家中65%的人认为三角形跑是最佳测试项目,因为篮球场半场三角形跑可反映出人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移动变化速度和灵敏性,测试信度高。5m三向折返跑是经典的测试灵敏性的项目,但不能反映出速度。

2)弹跳素质。通过三轮特尔斐法咨询后,助跑单脚摸高被选为测试项目,在第三轮咨询中60%的专家选原地纵跳摸高理由是符合篮球运动员完成技、战术的要求,测试方法简单,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3)腰腹力量。通过三轮特尔斐法调查70%的专家选1分钟屈膝仰卧起坐,20%的专家选1分钟两头起,这两项目都是测试腰腹部力量,但1分钟屈膝仰卧起坐是经典的测试方法,主动肌是腰腹部肌肉,能够充分反映腰腹部肌肉的工作能力。1min两头起能够反映腹部肌肉的协调用力,骨四头肌参与了主动工作,但腰部肌肉没有主动收缩工作,不能充分反映腹部肌肉的工作能力。因此最后选定1min屈膝仰卧起坐是最佳测试项目。

4)速度耐力。经过三轮特尔斐法咨询,400米跑和篮球场多组全场变距折返跑选中率最高,60%的专家选多组全场变距折返跑,35%的专家选400m跑。400m跑的能量代谢的特点同篮球一样,是经典的测试速度耐力的项目。多组全场变距折返跑是三组全场变距折返跑,每组间歇45s,间歇时间不记录在总成绩里,这种测试方法更接近篮球运动对速耐的要求,同时又反映出绝对速度和篮球运动跑的特点。400m跑的方式比较单一,朝着一个方向跑进同时还存在体力的分配,不能反映篮球运动对跑的速度和方向的变换需要。所以最后选定多组全场变距折返跑是较佳测试项目。

5)有氧耐力。通过三轮特尔斐法调查有45%的专家选5000m跑,55%的专家选3200m跑。5000m的能源系统所占比例是ATP-CP系统和乳酸能系统占10%,乳酸能系统和有氧系统占20%,有氧氧化系统占70%,它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氧化供能。3200m跑的能源系统所占的比例是ATP-CP系统和乳酸系统占20%,乳酸系统和有氧系统占40%,有氧氧化系统占40%,它的供能方式是以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混合供能,同时对无氧供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一场篮球比赛据统计场上队员跑动的总距离大约是3200m左右。3200m跑的供能方式更接进篮球运动的供能要求,因此,3200m跑确认为是较佳测试项目。

6)起跳速度

通过三轮特尔斐法调查有60%的专家选连续三次纵跳摸篮板(计时),40%的专家选原地纵跳摸高,在篮球运动中起跳速度对抢篮板球和封盖尤其重要,同样的高度谁先到达谁就占优势,特别是抢篮板球的连续起跳,更加体现出连续起跳的能力,在篮球运动中抢篮板球的连续起跳二之三次较多。因此连续三次纵跳摸篮板(计时)确认为是较佳测试项目。

在速度灵敏、弹跳、腹部力、速度耐力、有氧耐力项目中采取项目优选的方法,找出较佳测试项目。所选测试项目分别是:半场三角型跑、连续三次纵跳摸篮板(计时)、助跑单脚起跳摸高、1min屈膝仰卧起坐、三组全场变距折返跑(每组间歇24s,间歇时间不计时)、3200m计时跑。

2.1.3测试项目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检验

2.1.3.1指标体系的可靠性检验

本研究的可靠性检验采用积差相关法进行检验,也就是重复测试两次的方法,求两次测试的相关系数,作为可靠性系数,用以判断测试的信度。可靠性系数越大,说明受试者的测试成绩和受随机误差影响越小,测量的误差小可靠性就越高,结果见下表2。

从表统计结果看,3200m计时跑的相关系数偏小(r=0.4015),P>0.05,说明相关系数r在0.05水平上不具有显著,原因是第一天测试后较疲劳,第二天重测时受试者还未完全恢复,造成测试成绩偏差,相关系数较小,在0.05水平上不具有显著性。其它的测试项目相关系数经过检验P

2.1.3.2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检验

本研究的有效性检验采用逻辑分析法进行检验,也就是通过专家、科学理论和从实践工作中科学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进行论证。

通过发放专家、学者和教练员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表中得出32.1%的专家认为非常合适,44.4%的专家认为比较合适,19.3%的专家认为一般合适,不合适的为0。通过查阅运动训练学、体育测量评价和有关文献得出的结论跟专家卷的统计结果相吻合。因此,认为上述的测试指标基本能反映我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状况。

2.2评价方法及标准的建立

2.2.1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分析

本研究根据水桶理论以及通过对专家、教授和教练员的咨询认为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每一项都很重要,因为现代篮球运动的技术越来越高超,战术变化越来越快,要求运动员全面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是完成技、战术的基础。通过上述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对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综合评价的方法是各测试指标测试值通过查分值表换算成分值,然后把各分值相加得出总分为该运动员的综合成绩。

2.2.2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项目评价标准的建立

2.2.2.1各测试指标评分标准的建立方法

本研究的各测试项目都是计量类项目,评分标准的建立方法是以以2002-2003年大学生篮球联赛四个赛区前八名32支女队的300名篮球运动员为测试对象,用测试成绩作为样本,用累进计分法计算出各测试项目分值,用此表可以直接查出测试运动员该测试项目的分值。

2.2.2.2用累进计分法制定评分表的依据

体育运动中许多项目成绩的提高与分数的增加并不应该成正比,水平愈高时提高的难度也愈来愈大,相应增加的分数也应愈多。累进计分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优点在于它包括的幅度大,用的时间长。累进计分法的原理是应用幂函数Y=Xa的曲线,a值一般定为1.5~2.5之间,a值反映累进的速度,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评价训练效果和为选拔篮球后备人才服务,要求评价标准即能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但同一水平之间的分值又不能差距太大。因此,本研究a值取为2。

2.2.3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量表和评价等级(表4)

2.2.4评价标准的等级划分本研究采用离差法建立评价等级标准。

3结论

1)我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最佳测试项目。它们是:3200m、连续三次纵跳摸篮板、单脚助跑摸高、篮球场半场三角形跑、1min仰卧起坐、三组全场变距折返跑。

2)本研究制定出各评价项目评价量表,还制定出评价标准的等级。

3)本研究制定出综合评价方法,方法是把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各测试项目测试值通过查分值表换算成分值,然后把各分值相加得出总分为该运动员的综合成绩。

参考文献:

[1]邓小萍.建立高校男篮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测试模型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3).

[2]李颖川.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中国体育科技,1997(2).

[3]朱体荃.少年篮球比赛中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9(1).

篮球考试总结篇(6)

1、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目的分析

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对篮球锻炼的本质表现,而参加篮球运动的目的越明确,参加篮球锻炼的动力就越强。无论是对学习有益,或是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还是打发时间或者其他,学生都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参加篮球锻炼的。

从表1可以看出来,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目的很明确“增强体质”放在第一位,占到了被调查学生总数的65.1%,男生占30.3%,女生占34.8%;其次为放松身心,男女生共88人,占总数的49.5%;再次是健身健美、课余活动、考试需要、其他。而男生处于课余活动人数多于考试需要,女生考试需要多于课余活动。由此可见,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绝大多数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目的为增强体质,其次为放松身心,说明学生认识到身体的健康的重要性。

2、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生对篮球锻炼的积极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来,“很喜爱”篮球锻炼的人数为70人,占总数的39.3%,其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的比例高出将近24个百分比;“一般”这一栏选项的人数为63,占总数的35.4%,其中男生比例为15.2%,女生比例为20.2%;“不喜爱”的只占到了总数的26.4%,为47人。男生人数为9人,占总数13.9%,女生人数为38人,占总数21.3%。不难看出来,这项具有强竞争性,团队性的活动,在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生中男生喜爱篮球的比例远高于女生,由此说明女生对篮球的积极性与男生还有一定差距。

3、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生参与篮球竞赛的调查分析

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篮球赛,来激发学生们参加篮球运动的热情。根据唐山市部分中学有无篮球竞赛的研究显示:有72%的同学认为有篮球竞赛,其中男生77人占总数43.3%,女生51人占总数28.7%。综上所述,男生参加篮球运动竞赛的积极性更高,女生则对篮球竞赛兴趣较小。

4、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时间与频率分析

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时间调查显示:41%的学生认为1小时的篮球锻炼时间是最佳。唐山市部分高中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最佳频率调查显示:44.4%的学生每周安排的篮球运动次数为1次,24.1%的学生为2次,17.9%的学生为3次,13.4%的学生为4次。男生参加篮球运动时间与频率较好为23.6%与12.9%。从中学生的喜好上,男生对于篮球课余的锻炼积极性好于女生,其次在锻炼时间上“男生比女生长一些”,这说明女生参加课外篮球锻炼的热情相对较低一些。

5、唐山市部分高中教师篮球水平分析

学校老师的篮球教学水平对学生的篮球掌握度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教师篮球水平这一项调查研究显示:81.1%的学生认为体育老师的篮球水平很专业,而仅有8%的学生认为老师水平不专业。由此可见唐山市部分高中体育老师的篮球水平比较高,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

6、唐山市部分高中学校领导对篮球运动的态度分析

学校领导的重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篮球的锻炼。唐山市部分高中学领导重视度调查研究显示:81.9%的学生认为学校领导对篮球的锻炼不重视,仅有3.1%的学生认为学校领导很重视。由此可见,学校领导对学校篮球运动的重视与否是最直接的影响唐山市部分高中学篮球开展的因素。

7、结论

唐山市部分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目的为增强体质,其次为放松身心,说明学生认识到身体的健康的重要性;在学生中男生喜爱篮球的比例远高于女生,由此说明女生对篮球的积极性与男生还有一定差距;从学生的喜好上,男生对于篮球课余的锻炼积极性好于女生,其次在锻炼时间上“男生比女生长一些”说明女生参加课外篮球锻炼的热情相对较低一些;学校领导对篮球开展情况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了篮球运动更好的开展。

8、建议

对于还不是特别热爱篮球运动的同学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增加教学的趣味,以便提高更多高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学校领导对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不支持,其根本原因是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不足。建议学校及其有关部门要真正认识篮球运动的作用,提高重视程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创造开展课余篮球运动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小玲.广东高校篮球运动状况分析与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87-189.

篮球考试总结篇(7)

篮球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学课堂以后,就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中小学开设篮球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篮球教学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篮球运动得到迅猛发展。

中学篮球开展状况是否良好,不仅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而且对篮球运动的发展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篮球运动作为各中小学开展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体育课教学的多样性,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发展课堂兴趣,普及学校教学,推广篮球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分析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在学习篮球状况方面的调查,继而对调查结果进行具体的较为深入的探究,试图分析潍坊新华中学篮球课程的开展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旨在为今后潍坊新华中学篮球方面更好的开展及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1 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学习篮球的现状

1.1 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对篮球的感兴趣程度

表1 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对篮球的感兴趣程度 N=368

对篮球的感兴趣方面,从(表1)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潍坊新华中学的学生对篮球的感兴趣程度不是特别大,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只占到了9.05%,虽然一般感兴趣的同学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但是对篮球不感兴趣的同学还是占到了18.10%的比例。总体来说的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对篮球的感兴趣程度可见一般。

从(表1)中可以看出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对篮球的感兴趣程度,从对篮球的感兴趣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篮球的感兴趣程度不是很深,学生缺少对篮球的热情,缺少对篮球的更深层的认识,缺少对篮球的兴趣。

1.2 潍坊新华中学开展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潍坊新华中学的六名体育教师的调查得出表2

表2 潍坊新华中学开展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

(表2)可见,影响潍坊新华中学开展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抽不出时间,这个比例占了75.1%;家长不支持(40.8%),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学生不喜好(8.1%),比例相对较小;教师的积极性差(15.2%);场地设备个别不完善(19.8%)。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开潍坊新华中学展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占了大部分的比例,任务繁重,导致了学生没有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活动,怕耽误学习。再就是家长不支持,怕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怕分心。教师的积极性和篮球场地也占了一部分的比例,教师认为组织比赛活动费时耗心,所以积极性就有所下降,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篮球场地不完善,硬件设备不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再就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喜好,积极性差。以上都是构成学校开展篮球活动的原因。

1.3 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对篮球课上课场地及设备的满意程度

从(表3)中可以看出,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对篮球课上课场地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的占了21.82%,比较满意的占到了68.83%,已超过了一半的人数,而不太满意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不足10%,由此可见潍坊新华中学篮球球场地的条件。

从(表3)分析得出,潍坊新华中学的学生们对篮球课上课场地的满意程度显而易见,非常满意的学生占了小部分,比较满意的学生占到了一半多点,还有很小一部分同学不太满意。学校对硬件设施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严格,所以在场地上学生们还是大多持肯定的态度,大多数比较满意。

1.4 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对篮球课课堂氛围的满意程度

表4 潍坊新华中学学生对篮球课课堂氛围的满意程度 N=368

从(表4)中不难看出,潍坊新华中学的学生对篮球课的课堂氛围的满意程度,比较满意的占31.24%,不太满意的占了大多数,占到了总人数的68.76%,超过了一半的比例。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潍坊新华中学在开展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上出现多样化,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繁重,以及家长不支持,这部分原因占了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差,主要还是因为许多文化课老师及班主任怕耽误学生的学习,从而制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学校的篮球场地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足。从学生自身的原因来看,学生对参加篮球活动的喜好程度也占有小部分的比例。

从学生接触篮球时间的多少上来看,只在课上接触篮球的同学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篮球缺乏积极主动的兴趣,还有部分原因就是课业繁重,从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课业以外的兴趣。

2.2 建议

要加强学生对篮球的认识了解,在课上可以为学生多讲解一些关于篮球的内容。在体育课的考试内容里可以多加入一些考试项目,比如说加入篮球的考试,不仅要考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可以加一些理论考试在里面,以及一些口头问答的问题,让学生为此多了解一些关于篮球的知识,深化对篮球的认识。男女生同等对待。在对篮球感兴趣的程度上,要加强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老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多讲解一些有关篮球的有意思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多做一些关于篮球的游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氛围上业应有所提高,上课不仅是老师或学生单方面的事,应该要有很好的互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一些热身游戏或专业技术小比赛,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有学的热情,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提高技术上会有很好的收获。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在课堂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很好的学习篮球,而且还能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篮球考试总结篇(8)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public sports option class evaluation process of "evaluation of the content is not comprehensive", "lack of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cess", "evaluation standard of professional" and other practical problems,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cas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s, improve the sports and cultural knowledge of students, the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basketball teaching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former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basketball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re adjustment of the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methods, evaluation criteria, through empirical study to the basketball option class model, and strive to find more in line with th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achievement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phys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mpirical study

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的重任。如何找出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从而指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去锻炼身体;如何对现有的评价体系作出调整,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这些问题,厘清相关的理论脉络,将会对我国普通高校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1问题提出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归纳出,我国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运行过程中主要出现了“评价内容不全面”、“缺乏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专业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体系,笔者以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为实证案例,从评价的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入手加以分析,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力争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篮球课评价体系来带动整体的体育选项课评价体系的调整。

2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的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普通高校的体育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仍然以专项技术的分数作为学生期末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的评价依据。在查阅全国32所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评价体系的资料时发现[1],大多数高校的专项技术成绩评价分值比例占总成绩的60%以上,可见,专项技术得分对学生的体育选项课期末成绩起决定性作用。刘东辉[2]对全国25所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用体育专项技术得分+素质成绩得分+考勤的形式来考察学生,个别普通高校甚至只用专项技术分数这一项来衡量学生体育选项课的成绩。

毛振明编著的《体育教学论》中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阐述中提到[3],体育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对教师教授的随时反馈性评价等八个方面。毛振明对体育教学评价作出了宏观的概括和总结,何继红等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进行了细化和分类[4],他们认为,我国高校的体育选项课的评价应包括专项技术、理论考试、进步幅度、考勤、身体素质考核及体育态度等内容。但各地区的普通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严重偏差,尤其是进步幅度的评价、理论考试及体育态度考核的实施性较差。此外,目前专项技术考核仍占有较大比重,且专项技术考核仍处于教师的主观评定为主,这将对学生体育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3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的沿革和现状

沈阳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普通的高等院校,其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始建于1948年,隶属于兵器工业部直属院校。由于当时学校的背景和特点,学校开设体育课程以服务于军事任务为主要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基本上围绕着军工学校的特点来展开[5]。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由于经历了10年的(1966-1976),这段时间学校关于体育课的信息我们无从考证。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后,学校体育课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开设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太极拳、轮滑等项目。其中,篮球选项课是传统的授课项目,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身体锻炼方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的缩影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随着体育课评价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有的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指标在运行过程中也凸显出“评价内容不全面”、“缺乏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专业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3.1评价内容不全面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的制定是评价体系构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全面性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同时,它也和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产生着必然的联系。根据2001年高等学校教材中《球类运动―篮球》的规定[6],高等学校篮球课的考核内容应由专项技术、身体素质、专项理论考核等评价内容所组成。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每学期的篮球技术的成绩评价基本上以投篮或者上篮为主要的评价内容,缺少对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技术能力的评价、缺少学生临场裁判能力的评价等重要环节。另外,体育理论知识的成绩评价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这样就直接造成了评价内容不全面的现象,也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在经过五个学期篮球选项课的学习后仍然不能参与到篮球比赛中,由于对篮球规则的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看不懂篮球比赛的现象。

3.2缺乏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价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7]。2003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中第七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篮球技术的成绩评价,都只是用了总结性评价这一种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入学之初身体素质的了解和学生篮球基础中错误动作形成原因的一个最初判断――诊断性评价。另外,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中小学体育课程严重脱节,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到大学后仍没有掌握一门运动的技术,为大学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和考核的开展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纠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做出及时的判断,这都需要在过程性评价中来完成。学生有学习体育的良好愿望,但受到身体素质和篮球基础的局限,总是不能在期末的体育考核中发挥出来,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体育选项课最终的成绩。本文经过多方求证后提出,应该在篮球选项课开始之初就对学生的篮球基础进行诊断性的评价,为下一步以阶段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性评价找到一个依据和有力的支撑,把这两部分的分数同时纳入到总结性评价的成绩中去。既能给予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相对较好的学生发挥的空间,也能给身体素质较差但通过努力学习后获得较大进步幅度大的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锻炼的意志和持久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

3.3评价标准专业化

所谓评价标准[8],又称评判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评价的客观性因素是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相对于评价准则所规定的方面和优良程度的要求,它是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部分,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评价标准的制定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篮球选项课成绩评价体系能否正常的运行,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的成绩评价运行过程中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通过和几所体育院校同类项目篮球专业考试的标准对比,显示出接近专业体育院校评价标准的趋势,本文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对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的评价标准和专业体育院校的评价标准做以比较。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用这样的评价标准来要求篮球基础相对较差的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很难使他们在考核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4解决问题的着眼点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这也为本文的实证性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参考资料。带着想法和疑问,笔者通过电话访谈了四位体育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并和沈阳体育学院的几位篮球方面的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同时也走访了沈阳市部分普通高校的一线体育教师。其目标就是希望求证新设计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能否具有可行性、建立的评价标准是否合理,最终能否带动整个篮球教学内容的调整。

4.1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内容设计方案

评价内容是篮球选项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它应尽可能的覆盖到篮球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而评价内容的难易程度直接反映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现阶段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各学期期末考核的内容以学生篮球基本技术、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篮球技术方面重点考察学生的上篮的速度和投篮的准确性,身体素质方面重点考查学生的1000米/800米的成绩。根据王家宏主编的篮球教材《球类运动-篮球》和廖平胜主编的《考试学原理》的阐述,结合现有沈阳理工大学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内容主要分为学生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所学运动项目三个大的方面。随着体育课程的发展及评价内容的丰富,将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理论考核和学生裁判考核等纳入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评价内容之中,并以此作为篮球选项课评价内容调整的理论支撑。经过调整以后,本文将篮球考核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利用循序渐进的考试评价原则,以三对三篮球赛的方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考核,以考察学生篮球基础动作的掌握情况和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同时,增加了篮球赛裁判和篮球赛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本文认为普通高校篮球课的评价内容在考察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同时注重考察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加篮球理论课考核,把理论成绩纳入到整体的评价成绩中来,对评价内容进行多元化改革,使学生形成“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带动实践”的科学锻炼方式。

4.2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方式设计方案

现阶段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的评价方式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以主、客观评价和技术评定相结合的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笔者以孙庆祝主编的《体育测量与评价》和廖平胜主编的《考试学原理》为基础,结合不同篮球基础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对于篮球考评的需要,采取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以此作为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方式调整的理论支撑,调整后的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方式较以前增加了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两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进行诊断性评价,增加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到过程性评价的成绩之中,同时减少了教师因主观技术评定带来的误差。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整个评价体系更加的完善、合理。

4.3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标准设计

由于我国普通高校没有统一的体育课评价标准,普通高校只能参照体育院校的评价标准来为本学校制定体育选项课的评价标准。现阶段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的篮球专项成绩在学生期末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且评分标准制定的趋于篮球专业体育院校考核的评分标准,使学生在篮球专项考核中心理压力非常的大,他们担心在仅有的一次考核中发挥失常,使得总体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这些弊端是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标准调整的理由,笔者结合王家宏主编的篮球教材《球类运动-篮球》、廖平胜主编的《考试学原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评价标准调整的理论支撑。调整后的实施方案中增加了体育理论考核的分数,也增加了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分数,这样就相应减轻了学生在篮球专项考核中对分数的压力,为学生在考试中能有一个较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也为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增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信心和兴趣。

5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运行实践证明,调整前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解决。通过对学生的走访和信息反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和三个阶段的成绩评价对比,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对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比较调整前没有下降,并且学生能够将篮球基础动作直接的运用到比赛之中。

2 从学生们理论考核的答卷情况来看,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于篮球选项课的认识和目的更加明确,对今后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3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篮球裁判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篮球规则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能够使他们合理的利用篮球规则去进行篮球实践活动,也从一个侧面激发了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

4 对于身体素质和篮球基础较差的学生,过程性评价的设立,使他们的努力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对于端正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6结束语

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对于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选项课中的其它项目乃至国内其他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利用沈阳理工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成绩评价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和突破口,力争找到一个合理且完整的模式来带动体育选项课各个项目评价体系的调整。从科学培养学生、科学进行学生成绩评价的长远角度来分析,由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的特殊属性和面对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的学习真正地了解体育文化知识,能否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到一门运动技术的同时,建立信心,对体育课乃至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及一线体育教师所要关注的焦点。此外,本文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普通高校的科研产业优势,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徐 梅.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高校体育考核评价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14-16.

[2]刘东辉.论高校体育课考核体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145-146.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6-297.

[4]何继红.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健康素质发展的研究与实践[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56-58.

[5]沈阳理工大学档案资料[B].第1版第1卷第5页.

篮球考试总结篇(9)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江苏省农村小学100所,教师100人,其中男68人,女32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需要,检索并查阅大量有关农村小学开展篮球运动方面的期刊、论文和文献资料。为把握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思路和内容,获取与农村小学篮球运动相关的资料,顺利地开展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1.2.2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制定访谈提纲,访问省、市体育局主管领导10人,江苏省长期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部分专家5人次。了解有关江苏省小学篮球运动开展和实施等方面的情况,并听取受访者对本文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本文研究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小学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江苏省农村小学体育课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

2.1.1江苏省农村小学体育课篮球教材安排情况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锻炼身体效果好,在社会体育实践中比较受欢迎的和比较容易开展的运动,而且技能特点具有代表性,符合当前学校体育课教学条件的运动项目应被积极选用。[1]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了篮球运动为体育课教学内容,江苏省小学目前虽然有统一的体育课教材,但教学内容由各学校自行选定,小学选用篮球内容的学校比例较初中少。从小学体育课教材内容来看,篮球教材与其它教材采用螺旋式排列,以学年单位的循环,这样使得篮球课教学缺乏连续性,不利于小学篮球技战术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形成。

2.1.2江苏省农村小学篮球课教学时数现状

小学田径教学内容学时比篮球教学内容学时多18学时,在被调查的学校中能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时数中心小学只占40.0%,普通小学只占18.0%。可见,在江苏省农村小学中,真正能按大纲要求完成篮球教学时数的学校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学校并不能按大纲要求完成篮球课教学时数。

2.1.3江苏省小学篮球教学内容现状。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能按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小学校只20.0%,普通小学只占8.0%,这些数据表明,江苏省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篮球内容的教学,只有极少数学校能完成,绝大多数校没有完成教学内容,而且在教学内容上多数学校,以单个技术动作教学为主,主要进行运球、传接球、原地投篮、突破及运球上篮等一些基本技术传授,而对一些较难组合技术和一些战术配合基本上没有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单调不可避免地造成小学和初中在教学内容上造成重复教学。

2.1.4江苏省农村小学篮球课教学方法、手段现状

小学篮球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竞赛法、防止纠正错误练习等方法,在对目前江苏省小学篮球课教学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没有突破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在教师讲解示范后采用“放羊”式的练习方法。由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缺乏创新,教学内容以技术教学为主,教学内容重复,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篮球教学学习中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制约了篮球运动在江苏省农村小学中的普及与发展。

2.1.5江苏省农村小学篮球教学考核状况

从调查可知,我国中小学篮球教学考核没有统一具体的内容和办法规定,只是作为体育成绩考核的4大项目内容的选测内容之一,在我省,绝大多数学校都不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因此,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什么压力,完全凭个人兴趣学习。

3影响江苏省小学体育课篮球教学因素分析

3.1校领导对篮球运动态度分析

长期以来,在我省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各学校有关部门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也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好学坏,以及对教师是否实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没有一个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标准。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素质测验项目的教学和练习,而忽视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像篮球这样的教材,由于受场地器材缺乏的限制,以及教学中较难组织教学的教学内容,在我省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能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篮球教学的学校非常少。

3.2场地器材不适合少年儿童活动

在调查中发现,各校所建篮球场都是成人化的标准球场,缺乏适应小学学生活动的小篮球、小篮板、小场地。其结果造成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现行篮球场地设施不利于小学生活动,成人化的篮球场地设施对儿童少年在有些篮球技术的教学中,学生根本无法完成;二是成人化场地的建设又造成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场地不足,在篮球教学中往往出现几十个人只有一个球场进行教学。学生每个人一堂课的练习次数只有几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三是场地设施成人化,使学生在体育课篮球教学中,不利于体会参加篮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也就影响了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篮球课的教学效果。

3.3篮球内容教学时数少

篮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极强内容又较多的运动项目,要学会篮球运动中的一些基本技术,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时数作保证,根据毛振明教授测定,学会篮球基本技术大约需要72学时,[2]而从我省小学体育课篮球内容课时安排来看,教学内容由各校自行选定,学校开展篮球课教学都是从4年级开始到小学6年级,篮球教材总课时只有20~25学时,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选用篮球教学内容,实际上我省农村小学学校体育课篮球教学时数与要求相差甚远,如此少的教学时数要使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其效果可想而知。

3.4篮球教学安排不合理

由于目前我省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仍然以竞技运动为主体,围绕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项目的运动能力而开展,由于项目多,篮球教材在安排上基本上是采用螺旋式排列,而且是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循环,这种教学安排方式,使篮球教学好似蜻蜓点水,缺乏连续性,形成不了系统的理论观念与操作技能,不符合篮球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教学效果极差。

3.5教学方法陈旧而单一

在调研中各校老师都认为目前我省农村小学体育课篮球教材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大多数教师没有突破传统教法模式,被调查的教师中没有人在篮球教学中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更缺乏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而且,只注重单个技术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参加篮球运动兴趣的培训,缺乏生动活泼的游戏与竞赛教学方法的运用。

3.6对学生缺乏评价机制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在我省农村小学学校中,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达标和各运动项目技术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其结果是:一、学生只对要考试的项目感兴趣,或者是为了让体育成绩及格,对考试项目就多学多练,而篮球教材作为不考试的项目,他们学起来就没这么认真,也不肯多花时间练习。二是教师缺乏责任心,因为不考试,所以学生学好学坏,老师不关心,由于缺少监督机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制约了体育课篮球教学目标的实现。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江苏省农村小学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上看开展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从地域上看,苏南地区开展的好些,这是因为各地的经济状况和篮球氛围有较大差距,加上各级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一样,学校篮球运动开展不均衡,使得我省学校篮球运动开展的格局不尽合理。

4.1.2从学校体育课篮球教学上看,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场地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学时数少且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等问题,教学上只注重对篮球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兴趣的培养,使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不相符,造成儿童少年喜爱篮球运动而不喜欢上篮球课的局面。

4.2建议

4.2.1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及业余专项训练活动的开展,认识到我省小学有开展篮球活动的潜力,同时充分认识到在我省农村小学学校普及和发展篮球运动不仅能促进我省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而且对提高我省人口全面素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大力扶持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

4.2.2合理安排体育课篮球教学内容,改革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能力、习惯,创造一个愉悦和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同感,通过积极参与,快乐体验、效果感受,使学生养成参与篮球运动的习惯。

4.2.3大力推行小篮球和小篮板工程,彻底改变我省农村小学学校场地设施标准化、成人化的格局,使学校篮球运动更适合儿童少年的参与,为学校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4.2.4促进我省学校课外篮球活动与社区、家庭篮球锻炼的接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篮球活动,广聘社会人才为学生开办各种篮球培训班,以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和兴趣。

4.2.5注重对教师和篮球教练员继续教育的开展,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提高篮球教练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和科学化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篮球考试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

有关教学方法概念的讨论更多的是在教育学、教学论中的某一章所进行的。关于教学方法概念的讨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概念。

其中较典型的“活动说”认为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说”认为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手段说”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采用的工作方式或手段”。“办法说”认为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办法”。“步骤说”认为“引导、调节是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它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学科课程)所计划的教学目标,旨在接受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养内容、教材),师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等。

二、国外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美国在21世纪以来进行了探究式教学模式、跨学科教育模式、交流技术训练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介绍了哈佛的案例研究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等六种世界一流大学的经典教学方法。如根据语言教学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介绍了10种语言教学方法,涉及了语言教学简史,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性质,听说法、情景教学法等;就英语的教与学加以系统阐述,提供了全新的、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方法。

总结来看,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力求在教学方法的观念上有所突破,方法上有所创新。这些研究都对以后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

三、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篮球教师都在篮球课程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有一部分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改革离高校篮球科学化、现代化理论化教学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篮球教学思想存在偏差,老师学生都太过重视分数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的篮球教学也比较重视分数,忽视了“篮球精神”的内涵,使得篮球的教学思想出现了偏差,老师、学生为了分数不惜。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篮球教学的课堂效率也会受到影响,造成了篮球教学的失败。

(二)教学方法内容、方法和手段缺少主题特征。

高校篮球教学的内容、方法多给人以简单枯燥的感觉,导致学生篮球课上缺乏兴趣主动性,不愿听教师上课讲解。学生基本怀着被动接受的心理,这样就缺少了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

(三)篮球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不科学。

当今的高校篮球考试体系不尽完善,一般都是让学生进行三分球、带球上篮、篮板球等内容的考试。考试内容固定、单一,这也是造成老师过度重视篮球技巧的原因。考试内容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篮球能力,而且通过一场考试的表现成绩决定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对那些发挥失常、基础较差的学生极为不公平,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四、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方向

基于高校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的分析,结合篮球教学的特征,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提出的对策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归纳综述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

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制度;进一步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等。各高校应选派工作作风好、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高教研究、教研科等部门,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全校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工作。

(二)教师方面

高校篮球教师应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注重综合运用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教学;积极提倡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方法;重视科研活动。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

(三)学生方面

在校学生要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竞争能力。改变对篮球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创造力进一步发掘潜能。

五、现有篮球教学研究的不足

首先,现有对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调查统计研究,更缺少科学的量化研究。由此看出,进行一个深入、系统、详细地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其次,对篮球教学方法的研究没有跳出篮球专业学科的枷锁。国外的研究文献大多是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而我国在篮球教学方法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实战和比赛上,从而未达到真正发现篮球教学规律的目的。所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是今后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下一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