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4 21:42:41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卓越工程师

一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指的是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动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为主,在教学中除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本科教学外,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高校人才与社会需求人才的“无缝式对接”。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管理学中企业内部用来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S-strength)、劣势(W-weakness),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opportunity)与威胁(T-threat)的一种分析方法,基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在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项目进行SWOT分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优势(S)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首先,是人才目标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性人才,这一点与“卓越计划”的人才计划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同时,校企联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增添了一层保障;其次,在人才模式上,应用型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模式,在人才培养中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最后是实验以及时间条件方面的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工程设备,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实践。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劣势(W)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不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没有形成规范的校企教学共建机制,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以及约束机制,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许多企业也缺少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其次,是师资存在一定的缺陷,“双师型”教师资源的缺乏是困扰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难题,当前,高校教学领域的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际操作能力的缺乏,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偏差,常常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最后,缺乏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应用应本科院校多为地方性高校,由于地域以及办学条件限制很少有机会能够走出国门对外交流合作,这就不利于培养能够“面向世界”的卓越工程师,使“卓越计划”的实施大打折扣。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会分析(O)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出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卓越计划是由国家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国家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就使得参加“卓越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得到了国家相关资源的支持;其次“卓越计划”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在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首批“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重点高等教育院校共同列在发展名单之中,这无疑会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知名度以及美誉度,从而不断督促他们进一步提高教学办学水平。最后,“卓越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拓教育市场,调查表明,企业用人单位,尤其是一线企业人员的人才需求更偏向于那些具有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同时,用人单位还会注重高校毕业生所在学校的知名度、社会影响力等,在“卓越计划”的影响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知名度与教学质量都会有所提高,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增加自己的招生吸引力,从而,有助于其进一步开拓教育市场。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面临的威胁(T)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威胁:首先是来自外部重点大学的压力,“卓越计划”的高校开展名录中既包含应用型高校又包含重点大学,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两者共同开展校企合作必然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招生、学生就业方面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压力。另一方面的威胁来自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办学质量的忧患。“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校具备较好的师资、可靠地企业合作单位以及稳定、先进的教学实践场所而这些对于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并不具备。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主导推动

(1)法律法规的完善法律法规的保障

可以说是校企合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尚处初步发展阶段,各种规章制度都不完善。由于缺乏相关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使得许多企业不能够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或者出现校企合作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的现象,因此,为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首先要求政府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为高校、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平台

政府在推进“卓越计划”鼓励校企合作的同时要注意搭建独立于企业、高校之外的第三方产学研发展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的建立方便政府对于高校、企业之间合作情况进展的调查、监督以及管理。

(3)设立“卓越计划”专项资金

“卓越计划”是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的一项通过推动校企合作为国家培养所需的实践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项目计划,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许多高校缺乏资金的支持常常使得项目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为此,政府要想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就要针对项目计划建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企业积极参与

(1)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在高校、企业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此,在合作中双方要通过一定的协议约束规范彼此的行为,本着诚信、友好、互助、共赢的原则开展合作教学。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2)企业第三方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

要想使校企合作项目落到实处,学生真正参与企业进行实践,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检验方式就是建立企业的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过程进行评价打分,保证学生的参与以及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落实。

(3)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校企合作中最重要也是校企合作中的精髓就是以企业先进的实践工程设备为依托建立相应的学生的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培养他们的一线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学校主体作用

(1)实行课程改革

课程设置是校企合作必不可少的载体,为此,要想有效实行校企合作完成“卓越计划”就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在课程开发中注重“多元整合”、在课程结构上突出“活、实、宽、新”、同时课程设计还要注重与国际化发展接轨。

(2)师资队伍建设

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即兼具实践能力与理论教学能力的高校工程专业教师;同时要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此外,高校也要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如改变之前只注重视教师的科研教学效果评价,增加教学评价中教师对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能力。

(3)创新考核制度

“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校要创新改革过去传统的教育考核方式,针对“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一套新的、完整的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考核制度。同时,考核制度中要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2)

【导语】

第五章 填报志愿第二十三条 2018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设置为提前批次、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高职(专科)批次。提前批次中的艺术类本科B段和艺术类专科A段、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高职(专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模式。提前批次(艺术类本科B段和艺术类专科A段除外)和其他特殊类型招生实行梯度志愿模式。第二十四条 在考生分数、位次和各批次各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之后,考生登陆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门户网站填报志愿。填报志愿分两个阶段进行,提前批次、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职业教育(“三校生”)单独招生志愿在6月24日12∶00至6月27日18∶00填报;本科三批、高职(专科)志愿在本科二批录取结束后填报。第二十五条 考生位次按照参加相同科目考试的考生成绩共同参加排序的办法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即文史类与艺术(文)考生共同排列位次,理工类与艺术(理)、体育类考生共同排列位次。考生总分相同时,依次按照语文、数学、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外语的单科分数由高到低排列。总分、单科分数全部相同的,属并列位次。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不计考生位次,考生总分相同即属并列情况。第二十六条 参加提前批次录取的文史、理工类本科院校和专业包括军队院校、公安院校、免费医学定向生、本硕分流培养、免费师范生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院校及专业,分A、B、C三段,投档录取按三段顺序依次进行。提前批次文史、理工类本科A段为军队院校、公安院校、公安专业,设置2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3个专业志愿。投档录取之后,未完成计划公开征集志愿。提前批次文史、理工类本科B段为免费医学定向生。设置2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3个专业志愿。投档录取之后,未完成计划公开征集志愿。提前批次文史、理工类本科C段为除军队院校、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免费医学定向生以外的其他所有有特殊要求的院校,设置2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3个专业志愿。参加提前批次录取的文史、理工类专科专业包括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公安院校专科专业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高职院校专科专业,设置3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3个专业志愿。所有提前批次文史、理工类院校的专业志愿后都设有“愿录取到其他专业”的调剂表态栏。第二十七条 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参加提前批次录取。艺术类本科志愿在“艺术类提前本科”栏内,分A、B、C三段填报。艺术类本科A段为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含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设置2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1个专业志愿,设专业调剂表态栏。艺术类本科B段为省内院校(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除外)的美术类本科专业,以及省外院校申请参加本段录取的美术类本科专业(录取规则必须与我省规定的省内院校录取规则一致),设置9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1个专业志愿,不设院校和专业调剂表态栏。艺术类本科C段为除参加艺术类本科A、B段录取外的其他所有艺术类本科院校及专业,设置2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1个专业志愿,不设院校和专业调剂表态栏。艺术类高职(专科)志愿填报在“艺术类提前专科”栏内,分A、B两段。艺术类专科A段为省内院校的美术类专科专业,以及省外院校申请参加本段录取的美术类专科专业(录取规则必须与我省规定的省内院校录取规则一致),设置9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1个专业志愿,不设院校和专业调剂表态栏。艺术类专科B段为除参加艺术类专科A段录取外的其他所有艺术类专科专业。设置2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1个专业志愿,不设院校和专业调剂表态栏。体育类本科志愿填报在“体育类提前本科”栏内,高职(专科)志愿填报在“体育类提前专科”栏内。设置2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2个专业志愿,同时设有“愿录取到其他专业”的调剂表态栏。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在提前批次不得兼报文史类或理工类志愿,在其他批次可以兼报志愿,艺术(文)考生可兼报文史类志愿,体育、艺术(理)考生可兼报理工类志愿。文史类、理工类考生不能兼报其他科类志愿。第二十八条 单设本科批次专项计划面向陕西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区)定向招生,分A、B两段,采用平行志愿模式并单独填报。其中,A段为国家专项计划,设置6个院校志愿,排列顺序为A、B、C、D、E、F,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同时设有专业调剂表态栏;B段为地方专项计划,设置4个院校志愿,排列顺序为A、B、C、D,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同时设有专业调剂表态栏。考生报考单设本科批次专项计划的条件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经县(区)招办资格审查并公示合格的考生可以填报该批次志愿。省招办将在该批次录取结束后,对被录取考生再行公示,如有举报且经查实存在资格造假等违规行为的,取消录取资格,同时严肃追究县(区)资格审查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二十九条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各设6个院校志愿,排列顺序为A、B、C、D、E、F,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高职(专科)设8个院校志愿,排列顺序为A、B、C、D、E、F、G、H,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平行志愿各批次不设置“愿录取到其他院校”的调剂表态栏,每所院校设“愿录取到其他专业”的调剂表态栏。第三十条 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分A、B两段填报在院校所在普通批次之前的专门栏目。其中,A段为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设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仅供符合条件并已公示的考生填报;B段为高校专项计划,设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仅供我省65个国家及省级贫困县(区)通过资格审核和相关高校考核合格且公示的考生填报。第三十一条 定向就业、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华侨大学预科班、四川大学国防科研试验部队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志愿,分别设置在院校所在普通批次志愿之后,顺序依次为:①定向就业志愿,②民族班志愿,③少数民族预科班志愿,④华侨大学预科班志愿,⑤四川大学国防科研试验部队预科班志愿,⑥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志愿。其中定向就业、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各设2个院校志愿,华侨大学预科班、四川大学国防科研试验部队预科班各设1个院校志愿。定向就业院校设2个专业志愿,其余均设1个专业志愿。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方可填报上述志愿。第三十二条 各批次招生计划未完成时,采取征集志愿的办法进行补充。每批次正式投档录取后,省招办在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门户网站公布征集志愿信息,同时将此信息发送到各市(区)、县(区)招办。达到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时高校如对填报本校征集志愿的考生有最低位次、分数要求,应提前向省招办提出申请。第三十三条 考生根据自己的报考科类,按照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门户网站公布的学校和专业名称、代号、录取批次以及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填报志愿(征集志愿)。填报志愿(征集志愿)之前,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拟报考院校招生章程和网上填报志愿的说明及相关要求,根据高校招生计划,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确保志愿信息准确、有效。志愿确认后不可更改。逾期不予补报。考生未填报志愿或将志愿填报在规定栏目以外而影响录取的,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第六章 录 取第三十四条 录取新生工作在省招生委员会领导下组织实施。各批次、各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由省招生委员会综合考虑高校在陕招生计划数和各科考试成绩等因素研究划定。第三十五条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分数达到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招生学校自行决定,对考生电子档案已投出但未被录取等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解释。省招办向学校投放考生电子档案,监督学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违背录取规则等行为。第三十六条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普通高校必须通过网络完成录取工作,录取期间必须确保与省招办通讯畅通。第三十七条 高校已经向社会公布的在陕招生计划未完成时,须参加省招办组织的征集志愿录取。第三十八条 提前批次的文史、理工类专业录取时执行招生院校所在普通批次分数线。军队、公安院校本科录取分数线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提前批次的文史、理工类专科专业录取,执行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录取时,按考生志愿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录取。根据教育部和总政治部政干发〔2008〕19号文件规定,向军队院校投档时“应当区分男、*和指挥类、非指挥类”。第三十九条 免费医学定向生执行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安排在提前批次B段投档录取,有关招生要求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第四十条 提前批次的文史、理工类投档比例,不得超过院校在陕招生计划的120%。具体比例由招生院校在投档前向省招办书面申请。院校不提交申请的,即按120%投档。军队院校按照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10%投档(投档数量按四舍五入取整,末位出现并列分数时按有关文件规定处理),因院校退档产生计划缺额时,按缺额数1∶1补充投档。第四十一条 单设本科批次的录取,在提前批次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前分A、B两段进行,录取办法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院校在陕录取普通批次的控制分数线,分数线上生源不足时,采取征集志愿方式补充录取。征集志愿不设专业调剂表态栏,默认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服从专业调剂。经征集志愿仍然未完成的计划适当降分征集志愿录取。第四十二条 提前批次中的艺术类本科B段和艺术类专科A段、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高职(专科)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办法。1、投档原则(1)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分科类将所有考生按照投档分数(文化课分数加政策照顾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投档分数相同时比较位次。按照从高到低的次序和每个考生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索,检索到的院校投档尚未满额,则档案投向该院校。如果考生所填志愿均无法投出,则该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院校投档比例内末位并列位次考生全部投档。(2)一次投档。平行志愿实行一次投档。已投档考生因身体条件、所报专业录取满额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等原因,被院校退档后,只能参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录取或后续批次的录取。报考人数不足或报考满额但因院校退档而造成的计划缺额,采取征集志愿办法进行补充。2、投档程序(1)模拟投档。①提前批次中的艺术类本科B段和艺术类专科A段、单设本科批次投档时,按院校执行计划数1∶1进行正式投档。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正式投档前进行三次模拟投档。第一次模拟投档:院校招生计划数与投档人数的比例为1∶1。第二次模拟投档:院校根据第一次模拟投档生源情况,确定是否增加计划。省招办根据院校拟增计划情况进行第二次模拟投档,并将模拟投档后形成的模拟投档信息反馈各院校。第三次模拟投档:院校对省招办第二次模拟投档进行确认或进一步提出计划调整意见后,省招办进行第三次模拟投档,形成各院校正式投档比例和投档人数。院校须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整,正式投档人数与执行计划数的比例为1∶1。③本科三批、高职(专科)正式投档前进行两次模拟投档。第一次模拟投档:院校招生计划与投档数量的比例为1∶1。第二次模拟投档:院校根据第一次模拟投档生源情况,确定是否增加计划,省招办根据院校拟增计划情况进行第二次模拟投档,形成各院校正式投档比例和投档人数。院校须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整,正式投档人数与执行计划数的比例为1∶1。模拟投档过程中,给院校提供投档比例、投档人数、分数、最低分数、考生所报专业和愿否服从专业调剂等信息。模拟投档比例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模拟投档人数按照进一法取整计算。(2)计划调整。院校须在正式投档前,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管理系统”完成计划调整工作。已经向社会公布的各院校在陕招生计划如未完成,缺额部分必须参加征集志愿录取。院校如在陕增加计划顺延录取,必须于正式投档前将计划调整到位。正式投档之后调入我省的计划只能参加征集志愿录取。(3)正式投档。省招办根据最后一次模拟投档后确定的各院校在陕执行计划数进行正式投档。省招办在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门户网站公布相应批次各招生院校模拟投档信息、投档人数、最低分数及其位次、考生档案最终投放情况以及录取结果,考生可上网查询有关信息。(4)征集志愿。在正式投档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公布征集志愿信息,包括: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和计划缺额数。分数线上未被录取且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征集志愿,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征集志愿录取。征集志愿不进行模拟投档,直接按照院校计划缺额数的1∶1投档。3、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办法(1)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设置1个院校志愿,省招办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和已公示的考生照顾分数标准向招生院校投档。院校必须在投档后6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使用预留计划结束录取。(2)定向就业、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华侨大学预科班、四川大学国防科研试验部队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录取班。设置2个院校志愿,省招办根据院校所在普通批次及正式投档分数线,按照照顾政策分别投档。投档顺序为定向就业、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华侨大学预科班、四川大学国防科研试验部队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第一志愿,投档比例为招生计划数的1∶1。第一志愿照顾分数范围内投档未满额的,再投第二志愿。已填报定向就业、民族班、预科班志愿的考生可以填报该批次的征集志愿,但被定向就业、民族班、预科班志愿录取后不再参加征集志愿录取。第四十三条 普通高校应按本校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录取规则录取新生。普通高校所制定录取规则与教育部或我省相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教育部和我省规定为准。第四十四条 高校录取新生要按照省招办规定程序,按时完成电子档案*、阅档、审核、预录、退档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流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无故拒绝省招办联系或故意拖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未完成相关环节工作的高校,省招办将根据学校招生计划数及录取规则,将考生电子档案设置为预录取状态,并书面通知有关高校,同时将有关情况报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四十五条 按照教育部规定,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录取比例。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第四十六条 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普通高校不能仅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6?0058?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华北科技学院隶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其前身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84年投资兴建的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学院坚持以安全生产为第一服务面向,坚持以工为主、以安全科技为特色的多科性现代大学的办学定位,努力为安全生产输送专业人才,攻克科技难题。基于长期坚持的“自立立人、兴安安国”的办学传统,已经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华北科技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教学模式,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创新办学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为煤炭行业服务的宗旨,突出安全科技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专业设置紧贴行业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建设产学研基地。安全工程、采矿工程、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被教育部列为特色专业建设点,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学校面向素质教育、面向安全生产、面向煤矿行业开展科学研究。现有煤矿安全人机工程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水害预防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矿井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水害防治等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校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劳工组织等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工作联系,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加拿大凯普澜诺大学、越南地矿大学等高等院校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培养专业人才。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遵循“实践育人”的指导方针,以学生课堂获得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设计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围绕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通过学生亲身参加和体验的教学型实践、专业型实践和科技型实践环节,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以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现已经面向企业建立了数十家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合作、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等活动,成效显著。学校拥有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电工

[收稿日期] 2013-09-12;[修回日期] 2013-11-10

[基金项目] 华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黄成玉(1977-),男,内蒙古通辽人,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测控技术.

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三个基础良好的电类专业学生实践平台,形成了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常态化机制。

3. 结合安全行业背景优势,选定特色专业为试点专业

根据自身优势,注重学科、专业规划,以服务行业为原则,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有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均为部级特色本科专业。这三个试点专业在低年级采取学科基础课程的统一平台,高年级再分流,以开滦集团、潞安集团、瑞赛长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主要依托,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采用弹性学分制度管理、个性化培养方案。当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之后,再扩大试点专业范围。

二、建立校企联动、多层次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卓越计划领导组(即校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负责审定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研究配套制度与机制、提供保障措施等重要事项的协调和落实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校企协作组,在各个试点学院成立卓越计划培养工作组,负责本学院试点专业的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校内归口主管单位是教务处,依托单位及时参加试点的各个院系,依托企业是开滦集团、潞安集团等。

1. 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协作组

主要由分管副校长、教务处、试点专业负责人、合作企业负责人、企业高级工程师等组成,负责制定培养方案和具体工程实践实施方案。落实企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和完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职业定位和职业素质培养。每年召开卓越班学生座谈会、授课骨干教师座谈会和企业人员座谈会,及时发现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为一下步方案优化与落实提出预案。

2. 试点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组

学校分别成立采矿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组。由各试点学院院长、副院长担任正、副组长,企业资深工程师、专业负责人、相关教授等组成的培养工作组,负责本学院试点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组织实施、监控各个教学环节,保证“卓越计划”工作顺利进行。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1. 招生方式及规模

从2012级开始招生。根据学生本人志愿和择优录取的原则,在全校理工科新生中综合考虑面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的基础上,组建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每个专业30名学生,共计90名学生。以后在总结实验班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逐年在其他可行的工科专业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 学制及学籍管理

试点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阶段,其中企业培养阶段累计不少于1年,主要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学校对卓越班的学生实现学分制管理,学籍管理灵活机动,建立退出机制。实施过程中,在第二学年实行“自愿选择、适时分流、适量增补”的进入和转出机制。可从校内相应专业中选拔学生进入卓越班,将不适应的学生转出到相应的专业继续学习。

3. 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下,设计培养方案及其实施办法。特别是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培养模式为“3+1”模式,即3年在校培养,1年在企业培养,参加工程实践、顶岗工作和完成毕业设计。校企合作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寻求企业的全面合作,特别是在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直接承担教学工作、成为学生在企业的导师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其次,在真实工程环境下的学习,是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企业导师除了参与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指导工作外,还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计划的编制、部分校内课程的讲授和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过程。

4. 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依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参照本校各个试点专业既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标准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研讨,制订有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

一是整合课程体系,压缩课程门数和课程讲授学时。在通识教育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人文科学和社会伦理责任的教育,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加强工程认知、实习、实训等工程实践环节,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一些原来在学校教室里开设的专业,可以转变为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开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完善以实验与工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思考和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大学低年级开设实践性课程,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社会普适价值的把握,以及对工程链、企业文化的感性理解;在大学高年级开始一系列课程设计和实习课程,且都在企业中完成。同时,利用本校的行业特色和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将产学合作国际化。

三是教学方法改革。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试点专业课程教师采取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建立了新的学习评价考核标准,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四、校企联手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核心教学团队成员由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试点班辅导员三个部分组成。

1. 校内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主要由各试点专业和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组共同推荐产生。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具备较好的工程经历,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不少于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长期参与企业科技开发、流程改造和科技服务,近三年内作为负责人主持过横向课题。专任教师的考核由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组与人事处、相关学院共同进行。专任教师参与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承担理论及实践教学任务;作为“双导师”之一为学生指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与兼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业并监控培养质量;对学生进行考核。

2. 企业兼职教师

企业兼职教师由各个学院、工程教育中心推荐,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组审核,学校聘任委员会通过即可聘任,聘任年限4年。企业兼职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现场运行、管理经验,必须具有高工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年龄不得超过60岁。兼职教师需要深度参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的制订工作;聘期内主讲不少于2门次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每届与校内专职教师联合指导不少于4名学生;为所指导学生设计工程实践训练方案、提供实践环境并指导学生进行工程能力训练。兼职教师由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组、人事处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考核。

3. 试点班辅导员

试点班辅导员由学工处、相应学院协商推荐,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组、人事处审核的方式组成。担任试点班辅导员的教师必须具有本专业背景,硕士以上学位,热爱工作岗位,必须与学生一起参加企业学习。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必须具备辅导员、班主任经历。试点班辅导员对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等进行指导和帮助;负责安排专业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协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协助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践环节等。试点班辅导员由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组、人事处和学工处共同考核。

五、结语

“卓越计划”的贯彻实施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长期计划,尤其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应用特色鲜明、行业特点明显的本科院校更应该尽早实施。华北科技学院属于转型二类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一直是坚持走面向企业应用型、安全科技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本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对学校教学组织和各类政策的二次优化和调整过程,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企业一线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师。为将来本校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兄弟院校开展“卓越计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韩强,等.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4):49-52.

[2] 刘文清,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我校工程教学改革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8(5):1-4.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4)

一、接收院校及计划申报

1.高职(专科)学生“专转本”计划总量控制在我省高校高职(专科)毕业生的5%以内,共15000个,安排在普通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

2.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5〕3号)要求,今年我省继续开展普通高职(专科)退役大学生士兵“专转本”工作,计划500个。

3.接收高校必须单独为“专转本”学生组建班级,不得插班学习。

4.接收高校要将“专转本”工作纳入学校本科培养规模,根据“专转本”生源情况、自身办学条件和往年接收规模,合理地申报接收计划。要按照本科专业与报考考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基本相同的要求,认真制订“专转本”专业计划,于2017年12月15日前将计划按附表数据库格式报送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各1份,纸质文本须加盖学校公章,电子文本发至jssjyt_xsc@163.com)。省教育厅对各校申报的计划进行审核后下达。

5.接收高校应根据我厅下达的“专转本”计划,制定办班简章。简章应明确招生人数、专业名称、专业要求、办班地点、学费标准、培养方式、学籍管理、毕业证书发放等内容。简章应上网供考生查询。

二、选拔对象及方法

1.选拔对象为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在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三年级在籍学生(含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学生);经设区市招生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在本省各类学校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我省高职(专科)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高职学业后,经有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核后可参加“专转本”选拔考试。

2.针对上述三种选拔对象采取三种选拔方法:普通高职(专科)学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转本”实行全省统一考试选拔的办法;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专转本”由接收院校组织考试,择优录取,实施方案另行印发;少数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由接收高校自主招生,实施方案另行印发。

3.适当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实现部分学生由有关接收院校直接考试录取。2018年,自主招生计划为950个,安排在南京晓庄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盐城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6所普通公办院校,只面向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招生。自主招生工作在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报名、学校按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推荐的基础上,由接收院校采取专业理论考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择优录取,录取工作须在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学生报名前结束。

三、报名、志愿填报及考试

1.报名条件:(1)思想品德较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2)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3)修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能正常毕业。报名工作安排在2018年1月上旬。

2.报名资格审查。普通高校申报“专转本”的考生,由考生推荐高校根据报考条件、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资格审核,并在校区醒目处张榜公布。

3.志愿设置。2018年“专转本”录取工作按照考生报考类别设置平行院校志愿。考生可根据自己在专科阶段所学专业情况,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颁布)》所划分的十二个学科门类,在本学科门类中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每生最多可填报五所院校的五个专业。

4.考试。文科(英语、日语类)、艺术类考试科目:大学语文(150分)、英语(日语)(150分)、计算机基础(100分);理工科类考试科目:高等数学(150分)、英语(150分)、计算机基础(100分)。满分均为400分。英语类考生英语试卷不同于其他类考生。省控线按文科类、英语类、日语类、理工科类、艺术类分别划定。考试时间为2018年3月17日。

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学生和我省普通高职(专科)退役士兵“专转本”的报名、考试、录取工作均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统一监督。我省退役士兵凭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书和士兵退役证等材料在指定的地点报名。

四、转入与培养

1.全省统一考试结束后,由省教育厅统一划出录取资格线,有关本科院校根据公布的计划和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录取和监督。对不符合接收高校对专科所学专业要求、专业基础课不符合招生要求的考生,学校可以不予录取。

2.省教育厅对录取结果进行审核和注册,并办理相关学籍变更手续。

3.“专转本”新生凭专科毕业证书和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到本科院校办理入学手续,未取得专科毕业证书的“专转本”学生,接收院校不得办理入学手续。“专转本”学生统一转入本科三年级学习。

4.普通高校“专转本”学生学费与接收院校同专业学生实行相同标准。

5.普通高校“专转本”自主招生录取工作由接收院校负责,在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本着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原则,制定录取办法。按考试累计总分从高到低顺序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经省教育厅审核后,确定录取名单,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6.接收院校要全面总结近年来“专转本”工作,针对“专转本”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认真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学籍管理与就业

1.“专转本”学生不得转专业和转学。

2.“专转本”学生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享受与转入学校本科生同等待遇。“专转本”学生毕业证书内容要按照国家规定填写。

3“专转本”学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5)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有关数据,2012年全社会研发支出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1.97%;2013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达到2530亿元,中央财政科技支出水平持续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多年来,高等院校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高等院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863、973、科技支撑等)的重要承担者,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和使用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

一、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现状

绝大部分高校能够根据相关规定,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合理使用科研经费,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年来审计、财务检查和项目验收的情况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重视,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社会上对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特别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尖锐的意见,尤其是极少数涉及恶性事件的披露,对高校科研工作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保证高等院校科研经费安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是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

科技部201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强化课题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强调充分发挥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国家科技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过程管理中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积极落实单位法人责任制,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既是高等院校的现实任务,也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科研经费管理课题制到法人制的转变

200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四部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国家科研计划正式全面实施课题制管理。课题制是指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课题,并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国家科研计划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课题责任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并允许跨部门、跨单位择优聘用课题组成员,但课题责任人也要对完成课题任务承担法律责任。课题制适用于以国家财政拨款资助为主的各类科研计划的课题,很多其他经费来源的课题也参照执行了课题制。

课题制强调人、财、物三者的统一,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以课题经费全成本核算为核心进行财力资源配置,以实现科研资源共享为核心进行物力资源配置。课题制明确了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是课题制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提出责权关系法律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基本思路。这一机制要求在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比如由科研人员自主组成课题组;根据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而不是领导的好恶选择课题负责人;要按照价值规律使用公共科研资源等。

自国家科技计划全面实施课题制管理制度以后,课题成为科技计划管理的基本单元。通过明确项目实施各方责任,赋予课题组科研自,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保障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完成、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弱化的问题:一些课题组长片面强调科研自,对依托单位的监督管理有抵触情绪;有些单位对应当承担的监管责任认识不清,片面认为课题经费管理的使用责任应由课题组长承担;一些课题承担单位对课题的服务和监管都不到位,课题组成员各自为战,经费使用方面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编制、合理调整课题预算。

近年来,科研规模日益扩大,承担科研任务单位的产权和结构日益多样化,课题实施比以往更加需要在单位层面加强技术集成和统筹布局。“十二五”期间,科技部把强化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作为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的重要着力点,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外,在项目评审、财务检查、工作巡视等工作中都把承担单位法人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在2002年《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中,科技部将课题责任人负责制和课题依托单位的责任描述为:课题责任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一个课题只能确立一个课题责任人,课题责任人为自然人或法人;法人课题责任人必须指定所承担课题的课题组长,并在合同或任务书中明确课题组长的责权利,且不得随意变更。明确课题责任人与依托单位之间的关系,课题责任人对完成课题任务承担法律责任,依托单位必须提供课题任务书或课题合同中确立的支持条件。

而在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中明确: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课题预算调整审批程序,按时提出财务验收申请,配合做好财务审计、财务验收等工作,及时按规定办理财务结账手续,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科研、财务、行政等管理部门对课题实施的全面支撑,积极推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对课题的开放共享。同时,在目前仍在执行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中,根据科技计划设立的目标和定位不同,其支持对象各有侧重,但都指的是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课题负责人作为法人单位的授权代表履行职责,其经济和法律责任由单位承担。

为保障课题承担单位发挥好法人责任,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中,建立了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大幅提高了间接费用的核定比例,对单位在组织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成本给予充分补偿。同时,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法人单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后续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信用优良的承担单位,优先考虑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创新基地建设;对于拒不履行项目(课题)任务书中的约定责任造成一定损失,以及违规操作甚至存在科研不端行为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课题),直到取消其1―3年项目申报资格的处罚措施。对于承担单位如何落实好法人责任,科技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课题申报和立项中的组织指导作用;二是在项目(课题)实施中的协调服务作用;三是在资产和成果管理中的统筹开放作用;四是在经费管理使用中的审核监督作用;五是在课题管理全过程的支撑服务作用。

三、高等院校落实科研经费法人责任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充分认识和落实单位法人责任

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单位法人责任的重要意义,按照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基本原则,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阶段,院校要加强项目申报审核和控制,申报项目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自身研究力量,加强可行性论证,对申报项目的工作基础、研究现状、人员组成等作真实陈述,保证申报项目材料真实可信。要结合本单位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和技术进步与创新需求,协调组织本校以及相关合作单位(如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的优势科研力量共同参与,要选择既具有科研实力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科研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根据任务目标合理确定项目参研人员,综合考虑申请人和研究团队科研项目执行能力,加强统筹协调,扭转重申报、轻质量的现象。

在预算编制阶段,院校重点做好项目申报和预算编制的咨询和服务工作,要对有关人员进行预算编制技能的培训,引导课题组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在向项目主管部门上报正式预算申报资料前,应由院校组织科研、财务、采购和资产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对预算进行评审,重点审核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预算中涉及的设备采购、外协合作进行重点关注,防止课题组在预算阶段为后续不合理开支埋下“伏笔”。对于预算安排中涉及单位自筹经费的项目,要严格落实自筹资金来源,对于无法提供自筹经费合理来源、院校本身也不能支持的项目,坚决不允许申报自筹经费。

在项目组织实施阶段,高等院校应综合配置研究资源,提供实验室、研究仪器等必要的条件保障,促进项目(课题)间资源的开放共享。在经费使用过程中,高等院校应重点做好审核和监督工作,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保证课题组能够按照批复的预算开支经费。坚持科研经费统一管理原则,将所有科研经费纳入院校财务统管,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不得违反规定转拨、转移科研经费,不得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不得购买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设备、材料。科研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用科研经费从事投资、办企业等违规经营活动;加强原始凭证报销审核工作,防止个别人员虚构项目支出、使用虚假票据套取科研经费;加强劳务、绩效等涉及个人经费的结算支付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相关经费能够确实发放至相关人员,防止出现虚列、虚报、冒领科研劳务费等现象;严格资产管理,科研项目购置,形成的资产要纳入单位统管,任何人不得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院校用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院校要根据有关法规授权,及时对课题组预算调整进行批复,财务部门配合项目组编制项目决算和年度决算时,必须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一致。

在结题验收阶段,高等院校要及时组织项目组做好结题验收准备,指派专门部门和人员认真审核验收材料,完成科研成果总结和财务验收结算工作,保证按期完成结题验收工作。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受项目主管部门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做好项目经费审计工作。根据具体项目验收要求,完成科研项目的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工作。对于通过财务验收的项目,应根据验收意见,限期完成财务整改和后续经费开支,及时上缴结余经费,完成财务结题结账工作。对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院校要加强督促与监管,分析项目具体情况,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履行相关程序和手续,推进后续工作。

2、加强单位内控制度设计,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高等院校应坚持党委理财,重大经济决策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坚持高校党委对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研经费的监管,强化责任意识,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科技资源配置机制、科研活动内控机制。

高等院校应建立科研经费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校(院)长要认真履行法人代表责任,指导督促分管科研、财务工作的校领导,加强对科研行为的管理;分管科研、财务工作的校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对科研活动督促引导和对科研经费监督管理的职责。校内各类研究机构作为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承担监管责任,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纳入院系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范围。加强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落实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明确其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合理确定院校科研、财务、人事、资产(设备)、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高等院校应对科研经费实行集中统管,将科研项目经费和结余经费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实现科研经费以科研活动为核心,从项目预算、直接成本控制、间接成本分摊、结题验收到收益分配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高等院校在认真执行国家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应根据本单位特点和科研经费具体情况,完善高校本级科研经费管理财务制度建设,同时应针对材料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重点经费明确使用、管理细则。

3、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

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应始终坚持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核算、讲求效益的原则,始终坚持按项目实行成本核算管理,保持项目核算对象和核算口径的连续性。对于国家科技计划经费,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应专门设置“国家项目成本”会计科目;在项目立项时,必须将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单独立项,核算时分别核算。

高等院校应严格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保证科研成本的真实准确,除严格执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外,对关键成本开支内容应进行重点控制,如办公用品、计算机耗材等报销时必须提供物品清单并需以实物验收。重视原始凭证审核工作,原始凭证必须真实、合法、有效、完整并且要素齐全;重视外协支出与分承包转拨管理,外协支出必须有合同、发票、清单、验收单等原始凭证,按审批权限经有关领导审批后列支,分承包转拨经费应在总合同中列示,防止出现利用合同、外协等名义变相把国家科技计划经费转为他用的问题。

高等院校应坚持招投标、集中采购和采购监督制度,切实做好科研项目的设备器材保障工作。仪器设备、大额材料达到招标采购条件的,实行公开招标;达不到招标条件的,也应由高校相关部门集中采购。高等院校应采取“责任到人”的方式管理仪器设备,必须按要求建立设备台账,每台仪器设备均有专人负责。大型仪器设备要建立具体操作规范,做好设备使用登记以及定期巡检保养工作,设备退役报废应严格按照报废申请、审批、处理的流程办理。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国科发计〔2012〕86号.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Z].教财〔2012〕7号.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6)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0年许多重大改革、发展项目已经启动,有些已取得良好开端,今年要下大力气继续推进落实。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教育民生的重大问题。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中,教育是重要方面,涉及6项,务必坚决落实好。第一,扎实推进学前2011年行动计划实施,完成省定450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任务。要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调协调配合,确保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加强跟踪指导和检查,及时向社会进展情况,强化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在推进硬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制定完善和落实好各项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第二,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的备忘录、省政府与地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各项承诺,以国家标准化建设项目为牵动,以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坚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间的差距,进一步消除薄弱学校、大班额和择校。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建立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机制。稳妥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积极落实校安工程资金,新开工建设、加固学校216所,完成校安工程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化学校400所。加快推行县域内“学区化办学”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新机制,召开“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现场工作会。积极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建设。第三,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框架下,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省级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以校企合作为培养模式的集团化办学内涵建设的意见。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22所部级中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今年争取新增6所部级中职示范校,组建4个职教集团。第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继续深入实施“1161”工程,支持“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建设。重点建设10所省属本科院校、6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10所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引导和支持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继续实施我省高校科技创新系列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探索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和落实深入推进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等配套文件。启动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改进科研评价。推动5所高校试点工作,研究探索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第五,启动实施农村义教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财政安排7 000万元专项资金,各市县政府也要适当配套,对1 2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补贴,加强管理。寄宿制学校食堂一律不准外包。同时,加强对校内食堂和校外“小餐桌”监管,让孩子吃上放心餐。第六,探索解决好义务教育学生上下学乘车问题。根据国家即将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明确和落实教育承担的责任,从实际出发,多形式、多渠道解决乘车问题,保证孩子们上下学安全。

此外,还有高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育与艺术教育等我们也都要作为教育民生的重要问题大力推进,不断提高惠民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当前,教育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能否继续推进,决定新一轮改革的深度和进度。已启动实施的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高教综合改革等国家和省改革和发展项目要着力推进,进一步深化。未启动的项目今年要加快启动实施,并且看到成效。推进改革我们要始终坚持: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确立师生员工的改革主体地位和学校的主体责任来推进改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利益;必须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推进各方面的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实践;必须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改革的合力,增添改革的动力。第一,积极稳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义务教育继续完善就近入学制度,扩大初中升优质高中的定校配额比例。要优化高等教育招生结构,继续控制和稳定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民办和高职倾斜。扩大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支持国家示范高职与合作企业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探索实施先招工、后入学现代学徒制试点,制定实施优秀中职学生保送高职政策,适度扩大中职对口升学比例,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中专业学位比例。稳定成人高校招生规模。第二,合理调整高校布局结构。颁布实施院校设置“十二五”规划,稳妥做好有关高校更名、升格、合并、转设的论证和推进工作。具体包括:黑龙江科技学院和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更名;黑龙江科技职院并入黑龙江工商职院;组建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等。第三,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加强对民办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管理和政策协调,积极探索符合省情、具有特色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争取省级财政设立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由每年的500万元增加到1 000万元。鼓励行业、企业多种形式参与高校办学活动。制定关于加强职教集团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文件,发挥职教集团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推进我省高校的省部共建。加快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再建创新基地10~15个。第四,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分类推进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改革。起草贯彻实施教育部第31号令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订高校章程制定工作方案。做好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开展选聘委派高校总会计师试点。深入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推进民主管理、社会参与。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第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对俄、日、韩等国家的地缘优势,搭建交流平台,提高交流层次,努力建设国家面向东北亚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指导学校做好本科项目评估的前期工作。启动来华留学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加快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品牌孔子学院,完善汉语教师、志愿者人才库。创新和发展公派出国留学模式。推进我省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黑大中俄学院改革试点推进步伐。开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改革试点,加强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启动实施高校与境外机构建立联合研究基地建设项目。

三是优化配置资源,着力提高教育改革发展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是保证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完善教育投入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投入政策,测算核定建立分解落实机制,确立4%目标的政策框架。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按国家要求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进一步完善按生均培养经费拨款的增长机制,预计今年,省属本科高校拨款可达到62亿元(省财政拨款增加12亿元),生均经费拨款达到1.4万元。进一步规范本级部门预算,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继续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审核报表备案制度。巩固高校化债成果,全力完成今年的化债目标。继续对高校贷款进行风险测评及监控,加强银行贷款的审批与管理,严格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结合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统筹做好普通高中化解债务工作。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师德建设常规管理制度和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加强特岗教师管理。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评定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落实省政府转发的《黑龙江省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通过事业编制调剂、中小学富余教师连人带编划转、新增事业编制等办法,切实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保证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细则。继续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和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加强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并精心组织实施“龙江学者”计划,认真做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员的遴选和推荐工作,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学术领军人才(院士后备)培养支持计划”,以青年骨干教师、高层次战略后备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员为重点,通过国家、省级、校级培训等形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对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开展基础教育“龙江名师”评选及培养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开展应届师范教育类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和做好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的协调、准备工作。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实施加强学科队伍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优秀导师海外研修计划”。加大对学科领军人才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积极做好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工作。第三,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研究制定我省十年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龙学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继续探索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与机制,积极参与国家教育信息化各项行动计划。第四,加强依法治教,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启动立法项目前期调研,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开展教育“六.五”普法,推动“法律进校园”常态化,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教育行政处理效率。建立健全政府依法行政问责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并完善教育纠纷的解决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维护教育管理秩序。加强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依法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好教育政务信息公开,增强教育行政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教育政务信息。加强宣传,营造教育改革发展良好环境。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7)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等教育多样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高等教育在多样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办学主体多样化。由原来的国家单一办学模式发展到以国家办学为主,民办教育、私人办教育、企业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第二,办学形式多样化。有全日制、非全日制、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形式。第三,培养目标多样化。社会对人才的规格、层次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可以分别培养理论型、应用型、技能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第四,培养方式多样化。有学徒式、研究讨论式、授受式等。第五,高校的招生制度改变了过去大一统的做法。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以及不同地区的高校可以有不同的招生办法。安徽省在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形势下,自2002年以来,对高职院校进行了注册制招生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开始进行注册制预科班的招生,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但由于注册制是一种新型的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有很多不足,对注册制学生的管理与培养还处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对其加以改进。

注册制招生与培养

注册制模式注册制学生简称注册生,所谓注册是指向有关部门登记备案,取得某种资格,因此注册生是指未达到某种教育的入学条件,向有关教育部门登记备案后获得该种受教育资格的学生。注册制招生是高校招生工作的一项新探索,是“宽进严出”的一种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形式,自2002年开始,在安徽省试点招收学生。注册制招生的对象为参加秋季高考,文化课成绩在23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2002年)。2003年,其招生对象为参加全国普通高考且成绩低于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投档分数线40分的考生。采用单独编班、教考分离的培养模式,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6年。由安徽省教育厅制定教学计划,前两年,学生每学期结束后参加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考试(即后文提到的省统考),考试合格者准予毕业。一般每学期的考试科目三到四门。后一年由各校自行制定教学和实习计划,省教育部门不做具体要求。

注册制预科班模式注册制预科班模式简称预科班模式,是在注册制招生的基础上实施的,2004年,安徽省在6所高职院校试办了注册制预科班,到2005年,进行注册制预科班招生的学校陆续增加到8所。据介绍,预科班学生在预科期内实行单独编班组织教学,既要补习高中阶段文化课程,也要学习部分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由省教育厅制定。学生学习一年后,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自第二年起转入高职阶段学习,考试不合格者则被淘汰。预科班的招生对象为参加过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学生,总分在200分(2004年)、220分(2005年)以上者可免试进入预科班学习。注册制预科班实行一年预科、两年高职的学制,招生对象是已与企业签订了定向就业协议且有安徽省户籍的应届与历届高中、中专、中职、技校的毕业生。

注册制与注册制预科班

两种模式的利弊分析

注册制模式注册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招生与培养模式,对于扩大人们的受教育机会,使高等教育逐步迈向大众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行教考分离、全省统考的方式,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统一,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注册制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为时两年的统考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的获得,也不利于各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因为高职教育本身修业年限不长,一般都是三年,而大多数院校为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半年多为安排学生到具体单位实习时间,有些学校学生的实习时间甚至达一年,因此,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两年。前两年的省统考主要侧重于基础课程,尽管也涉及专业课目,但对于培养具有某个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来说,这几门课程还远远不够、形成不了体系。另外,由于统考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教育厅每年将各校的考试结果公布,并据此决定各校下一年的招生数量),学校、教师和学生不得不一心向考,因此在省统考科目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学生自然就无心向学。另外,各校为提高统考通过率,对自己校内开设的课程要求不高,有些学校甚至不做要求,这便造成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不足,专业技能掌握不够的局面,所有实施该招生模式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区别不明显,学校的特色难以体现。

预科班模式预科班模式作为注册制模式的后继产物,克服了注册制模式的一些弊端,即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各校的培养特色,但一年后的淘汰则是对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一年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取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将部分学生淘汰后投向社会,不仅给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安排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新培养方案及其相应要求

基于对上述两种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美国社区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给予咨询和指导,选择适合的课程计划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笔者提议,建立一新的注册制学生培养方案,该方案应通过建立一套注册生课程培养体系,结合学生咨询指导机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出不同出路的人才。整个课程体系可由四个课程计划构成,即预科课程计划、基于工作的课程计划、基于合同与用户培训的课程计划及学位证书课程计划,这也是在美国职业教育中受到青睐的几种方式(具体流程见下图)。转贴于

预科课程计划是后三个课程计划实施的前提,提供低于学院水平为时一年的补偿教育,即通过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补偿高中阶段教育的不足,这有利于后三个课程计划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高职人才比较全面的发展。在预科课程实施期间,咨询与指导应同时有效地进行,这对于学生选择后三个课程计划及自我定位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工作的课程计划、基于合同与用户培训的课程计划及学位证书课程计划在预科课程计划实施完成之后进行。立志毕业后马上工作的学生可选择基于工作的课程计划,已与企业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如上文提到的注册制预科班的学生)适合于选择基于合同与用户培训的课程计划,而希望继续到更高学院进行深造的学生则应选择学位证书课程计划,尽管这类学生所占比重不大,但高职院校提供这类教育服务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弥补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的不足,最大限度地避免学术理论型优秀人才的埋没,也有利于拓展高职院校的职能,扩大高职院校的服务范围,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运用该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培养,既可以克服注册制为时两年的全省统考所造成的学生专业性不强、学校培养特色不突出的弊端,也可以避免预科班一年后的残酷淘汰,对于预科课程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在后两年除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外,要求必须加修或补修一些相应或相关的课程,直至拿到学分。当然,这种做法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育部门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和支持,还要加强对学校教育过程的监督;各校要严格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除要做好各课程计划的安排和选择外,还要做好学生的咨询指导及教师的选聘使用工作。

具体的实施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在课程计划的实施与课程的选择上,学校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安排。注册生课程培养体系由四个课程计划构成,每一课程计划中课程的安排及选择都必须经过科学的思考。第一年预科课程计划不仅要为高职人才较全面的发展提供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的补偿教育,而且还应提供有利于后三个课程计划开展的通识课程,如社会学、伦理学等。第二、第三年开展的基于工作的课程计划、基于合同与用户培训的课程计划及学位证书课程计划,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与要求、使用不同的方法选择课程,如参考同类院校课程的设置、征求专家及专业领域教师的意见等。

其次,在教师的选聘和使用上,学校要根据不同课程计划的目的做出多样的选择。要有担任预科课程与通识课程教学的教师,有担任基于工作的课程计划和基于合同与用户培训课程计划教学的专业(职业)教师,也要有从公司和用人单位聘请的担任实践技能课教学的教师,还要有从大学聘请的担任学位证书课程教学的教师。高职院校在教师的选聘上一般要求有学位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而且往往对后者的要求(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更高,从大学聘请教师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欠缺,满足有志于继续深造求学学生的需求。

再次,在学生咨询与指导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中肯的意见和正确的引导,要尊重学生,不要强制性地否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尽管有些学生进入学校后对自己的定位偏高,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也不应该打击学生,瞧不起学生,而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选择适合的课程计划,进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最后,培养方式的变化对教育部门和各校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育部门要采取重视的态度,相应的职能部门应认真对待,做好各自的工作,严守各自的职责,在对教育结果考核的同时,结合其他管理途径对各校进行教育过程的监督。学校不仅要根据自身特色使用科学的方法对课程做出合理选择与安排,还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针对注册制“宽进严出”的原则,严把质量关,严格实行学年学分制的管理,加强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结果的检查与监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国家将投入100个亿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职院校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机遇期。因此,对高职院校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显得很有必要,注册制模式将会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逐渐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8)

加强人才引进制度的环境建设

以留学人才为主体的海外人才是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海外人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科研水平的一条宝贵经验。

西安交大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制度的创新与规范。学校不断修订招聘海外人才计划,始终重视政策持续创新,制定新的引进海外科技人才的政策,走制度持续创新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

系统的引进人才计划和培养计划

为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地位,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并以此带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西安交大通过设立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相互衔按的系列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通过搭建规范系统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完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在杰出人才引进方面,西安交大不仅依托国家设立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从2000年开始,还相继设立了与此相配套的“腾飞人才计划”、“海外优秀学者讲座教授计划”、“百名外籍教师计划”、“百名骨干教师计划”、“卓越人才计划”海外人才招聘计划、“高级学术管理岗位招聘计划”、“卓越团队合作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以多处形式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杰出人才以不同的方式来校工作,

其中,“腾飞人才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下教师,使其中一部分人能够进入国际教育科技学术前沿,成为在国内外教育科技界有较大影响,师德高尚、学术造诣精深的新一代学科带头人;“海外优秀学者讲座教授计划”旨在以较优厚的待遇聘任一批杰出海外留学人员或著名教授携其团队来校主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开展合作研究,带领西安交大相关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实施“百名外籍教师招聘计划”和“百名骨干教师招聘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旨在大幅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高级学术管理岗位招聘计划”旨在逐步做到学院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等由海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卓越团队合作计划”旨在柔性引进一批国外一流学者及其团队来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强化已有优势学科,急需发展学科及国家重点科研基地的队伍建设,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全面落实学校在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过程中的“卓越”理念。

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西安交大本着“分层次、分类别、突出重点”的思路,搭建一个规范化、系统化、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紧密衔接的培养支持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以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著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为目标,与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相配套,重点实施“优秀学科带头人海外名校名师提升计划”和“优势学科创新团队培养计划”:3年内选拔20~30名50岁以下的“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杰出学科带头人及国家创新团队成员,到海外高校跟随著名科学家,从事合作研究。通过连续3~5年的合作,提升西安交大的知名度与竞争力,促进部分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层次,学校每年将遴选10~15名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学者担任“腾飞人才”特聘教授,连续资助3~5年,使其中相当一批学者尽快进入第一层次人才行列,成为“长江学者”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第三层次,以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后备学术带头人为目标,支持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西安交大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在中央人才会议召开后,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有关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人才强校”战略规划,拟定学校队伍建设的重大思路,研究决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配套政策与举措。设立由主管副校长担任主任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全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工作。

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在各学院(部)也成立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解决落实本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的工作条件、资源调配、政策支持等问题。通过各级行政职能的划分,使各级职能部门担负起各自的职责,保证了人才引进工作的有序进行。

建立具有国际模式的用人机制

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西安交大大力推进队伍建设工作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在用人机制、聘任程序与制度、薪酬体系及考核奖惩制度等方面实现规范化管理、依法行政,实行以“科学定编、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为核心的全员聘任制。通过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制度的实施,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和人才规范有序的流动机制,实现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分类管理,即:教师实行职务聘任制,管理干部实行教育职员制,技术支撑队伍实行岗位聘任制。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年来,西安交大共聘任25位长江学者,其中17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30%是国外引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柯海外工作学习的经历,他们已成为学校中青年队伍的中坚力量。

西安交大自2000年设屯“腾飞人才计划”以来,到目前为止,已聘任“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60位,其中引进海外留学人

员20人,他们中有一批人先后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腾飞人才计划”现已成为两安交人推荐进入国家人才计划选拔的重要途径。

“让我们的优秀学生踩在我们的肩膀上,使他们尽快上一个台阶,尽早进入国际学术舞台。”这是2002年受聘为西安交大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任晓兵博士在他倡议并主持成立西安交大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时的讲话。

任晓兵教授在日本工作多年,他受聘来校后,首先组建学术团队,其次以国际接轨的培养学生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几年来,任晓兵教授已指导学生完成数篇高质量的论文。其中一个本科生用2个月时间完成的论文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欧洲航天局的一名科研人员曾发电子邮件到中心索要论文全文,并称论文具有“惊人的高水平”。任晓兵教授说:“作为教师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迅速茁壮成长。”

建立与国外知名大师的合作研究,每年都聘请国际知名大师来中心讲课,是任晓兵研究中心的另一个亮点,“听了大师们的报告和讲课,使我们受益非浅,感觉眼前一下子亮了起来。”学生们如是说。任晓兵教授说:“我们中心的宗旨就是‘做一流的学问,培养一流的学生’。”

几年来,该研究中心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基金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4项,产出影响因子大于3.1的高水平论文20余篇,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近30人。

为使学校各个学科,特别是一些弱势学科,在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尽快提升,不仅需要优秀的领军人物,也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后备队伍,为此,西安交大出台“百名骨干教师招聘计划”,在3年内,为全校各学科招聘10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海内外优秀中青年学者。

目前,已有96名海内外优秀学者通过竞聘成为西安交大教授、副教授,他们的到来,为学校拓展海外合作项目打开了通道,为学生培养带来新的理念。

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邓红文为例,邓教授原是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University)的教授,2004年应聘到校任教。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组建了“分子遗传研究所”,为生命学院搭建了一个跨学科交叉的科研创新平台。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式使西安交太的生命学科在分子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统计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通过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形成学科团队。几年来,利用邓教授在美国的科研项目资助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先后派博士生和硕士生16人次赴美国学习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发表SCI收录论文27篇,影响因子5.0以上论文8篇,10.0以上的2篇。

打破国界,面向全球觅英才

为了向国际化大学迈进,2004年3月,西安交大通过“高级管理人才招聘计划”,在用人机制上打破国界,面向全球招聘校级、院级领导。

最终通过严格的选拔,聘请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学者卢天健教授来校担任副校长,这是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率先面向海外公开选拔的第一位副校长,这在国内也是首次。

卢天健副校长到任后,就如他的名字所隐含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以执着的毅力,将国外先进到办学理念与西安交大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改革方案,在教育部和学校的支持下,取得明显成效。

为把世界顶尖级人才吸引到西安交大,卢天健副校长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祖国进步,宣传学校,鼓动他的学生、学者和朋友来中国、来西安交大。短短几年里,在他的鼓动下,一批精英已经来校任职,为学校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如英国一所大学的经济系主任到校任职,现已成为学校经济金融学院的首席经济学家;在西安交大历史上第一位从剑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学者已到校任教;第一个在日本东京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西安交大学子也回到母校任特聘教授。

在卢天健副校长的影响下,2005年年仅35岁的单文华教授,受聘到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担任院长。作为我国海外学子中首位在英国高校执教的法学教授,单文华是我国极少数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经济法与比较法学者之一,海牙“国际比较法科学院”成员,他说:“我回来不是为了享受,是想做点事情,想把西部的法学做起来!”

在理想的支持下,几年来,在单文华教授的带领和推动下,西安交大建成了一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法团队,实现了法学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等多项突破。利用自己在国外的资源,他邀请到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在内的许多国际知名专家到西安交大讲学、考察和工作。2008年初,在学校的积极支持下,单文华教授负责筹建并担任院长的西安交大法学院成立。在这样一个专门的平台上,该学院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空来“做强西部法学”。

目前通过实施“高级管理人才招聘计划”还聘请了在国际社会学界有很高学术声望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边燕杰担任人文学院院长,著名旅美华人数学家堵丁柱教授担任理学院院长等,他们不仅提升了西安交大一些学科在国际、国内同学科领域的地位,也为学生的培养,学科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留学人员在国外生活、工作多年,已适应了国外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而国内的行政管理、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都与国外不同,留学人员回国后,有一个重新调整自我,适合国情的阶段。作为学校的各个部门,应当承担起为这些回国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国内的生活、工作环境的重任。

为做好引进人才的后续工作,2006年11月,西安交大特别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对不同形式的引进人才在科研经费启动、工作环境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在生活方面,对于不同形式引进的人才享受不同的年薪待遇、津贴,如人事关系转入学校,可享受的安家费,学校协助解决配偶在校内的工作等都有明确的政策保障。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9)

学校名称:南京工程学院

学校性质:省属高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校

学校层次:本科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二、学校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江苏省所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本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资格及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坐落在虎踞龙盘、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经过百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之一和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本科专业6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77个。学校拥有3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成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5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22项。

学校现有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工程中心、实验中心、实验室45个。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工程项目,荣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社科基金项目101项。目前,学校已建成众创空间1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拥有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学校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弘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已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十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领域中的中坚和骨干,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一直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3年以来,学校年年被江苏省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近年又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依托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积极为机械、电力、核工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狠抓“突出一个重点,构建两大特色,实现四项提升”的工作重点,以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工程技术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努力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全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新局面!

三、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艺术与设计学院前身是原国家核工业部所属的南京工业学校工艺美术系,创建于1995年,2000年并入南京工程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系;2003年工艺美术系与机械系工业设计专业合并成立设计系;2006年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设置】学院现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动画等六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9人。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讲师27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6人、博士在读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87.7%。

【科学研究】学院近五年完成立项课题116项,其中3项、省厅级38项,市厅级17项,校级58项。204篇,编写专著及教材27部,申请专利72项。教师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展览210次,其中获奖6项、获奖39项,省级获奖75项、市级获奖16项。指导学生参赛获奖110项,其中17项,省级37项,市级13项、校级40项。

【优势特色】学院现拥有设计楼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美术馆1.8万平方米,实训中心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家具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视觉与信息设计工作室、产品与交互设计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环境与景观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首饰工作室、玉雕工作室、天印工作室、工具与技术陈列馆等。学院还拥有1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和1000平方米的影视动画活动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构架。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韩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优越的软、硬件办学条件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朝古都,浓郁的文化气息为学院发展特色化的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要素;长三角文化、科技、经济圈为艺术与设计学院发展开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学院秉承学校"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奋斗目标。依托南京工程学院工科背景为优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嵌入现代设计教学,注重艺术与科学技术及传统文化的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走产学研相融的应用型办学道路。 学院的教学体系,以现代设计知识为主体,以工程技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为两翼的知识体系,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构建"大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以设计工作室为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多元合作,进行项目化教学,团队式的指导,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学、做、创"为一体的应用型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四、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与艺术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表达方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以及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渗透;具有对各类产品形态、材料、工艺、结构等进行综合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工业设计领域内结构开发与系统设计、设计战略规划、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高等教学B、中外设计史、设计综合表达、工程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基础、产品材料与工艺、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结构设计、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与工艺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品牌考察、材料考察、生产考察、工业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从事工业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工作。

2、专业名称:产品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产品设计表达、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模型制作与工艺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设计美学、中外美术史、产品设计表达、产品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设计思维与方法、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概念与实验、设计基础一、设计基础二、产品专题设计一、产品专题设计二、产品专题设计三、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版面设计、展示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传统元素应用实践、时尚元素应用实践、专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3、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的审美取向和较强的设计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够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平面构成、字体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写生实习、装饰雕塑、广告摄影、专业考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计、各专业课程的市场调查及方案设计、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4、专业名称:环境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历史、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等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渗透和交融;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与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环境设计领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服务、建筑调研、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建筑制图与CAD、中外建筑史、建筑室内设计初步、设计表达、装饰基础、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景观植物学、外环境设施设计、建筑构造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材料与工艺实习、室内方向课程设计、景观方向课程设计、建筑测绘与调研、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室内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5、专业名称:工艺美术,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专业通识知识、工艺美术原理与方法及技能,具备整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能力;能围绕陶瓷、珠宝首饰、玉石雕刻等工艺门类的材料、形态及加工制作特点进行创新设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较强的应用能力,能胜任陶瓷、玉雕、首饰、红木工艺等工艺美术领域的设计、制作、生产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图案、形态解析、书法、白描、玉石珠宝设计、金银饰品设计、陶瓷工艺设计、红木工艺形态设计、印染工艺、粘土材料与工艺、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市场考察、玉石珠宝、金银首饰、陶艺、红木工艺的材料与工艺考察、设计实践、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珠宝首饰、玉石、陶瓷艺术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6、专业名称:动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动漫艺术设计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动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动画创作的理论与方法、动画创作专业知识和动画设计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设计的表达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以二维动画设计为主,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和新媒体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动漫造型设计、动漫场景设计、动漫剧作与分镜、动画运动规律、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影视后期、影视编导、FLASH动画设计 、三维动画设计、玩具造型、漫画创作、商业插画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写生实习、专业考察、二维短片创作I、二维短片创作II、科技竞赛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动画公司、影视传媒、网络多媒体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五、招生计划

学校2017年面向江苏、安徽、湖南、河北、辽宁、江西、山西、福建等省计划招收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5个专业学生240名(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学制四年(本科),按艺术类招生。艺术类专业学费6800元/年·生,学生四年在校学习期间需自备部分学习工具及材料。

六、录取办法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按照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德、智、体全面衡量的要求进行择优录取。

2、非外语专业外语教学为英语。

3、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根据所在省的相关规定参加该省美术类专业统考和文化统考,学校不单独组织考试。

4、艺术类专业考生,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均达到省控制线,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艺术类专业按照专业志愿级差2分的方式进行专业录取。

5、在同一专业录取中,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到低排序,对总和相同的考生按照文化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文化统考成绩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如仍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两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优先录取高分考生。

6、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专业复试和体检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招生咨询

联系电话:025-86118008 86118009

传真:025-86118600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邮编:211167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篇(10)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中国大陆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校拥有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校有直属学院26个,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13所协作型附属医院,20个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学校设有76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9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资格。

学校设有国防科学技术学院;设有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工程研究中心、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20多个科研机构,30多个学科实验室(中心);有全国首批“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有10个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联合获批国家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和血管植入物国家地方工程实验室;有2个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有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省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6个国防与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社科研究基地、产学研基地;附属医院拥有4个专科(学科),94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学校先后承担了“863”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得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多项。

学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机构、核工业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董事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德国于利希气候与能源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剑桥大学、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哈丁大学、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内外100多所院校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援外和技术援外水平,已经招收200余名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多批次派遣医疗骨干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开展援助工作。

学校现有教师2808人,其中专任教师1610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师1198人,教授458人,副教授1158人;有14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0余名,有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220余名;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

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255万册,数字资源18000GB,电子图书5900GB,中外文期刊2540余种,是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联盟单位;网络资源丰富,有线、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学校主办有《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

59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17万余名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了一批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企事业单位技术和管理骨干等为代表的学界巨子、政界精英、行业领军人物;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和军队、国防工业、核工业、医疗卫生、建筑工程、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成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授予学校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

南华师生秉承“传道、树人、惠民、强国”的办学宗旨;谨记“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按照“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学校发展思路,正在为创建国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2、学院介绍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现有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等8个本科专业,有艺术设计系、建筑系、工业设计系、环境设计系、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系、美术教研室和设计艺术实验中心,并设有南华大学建筑工程研究所、南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造诣较深、科研能力较强、教学经验较丰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5名。学院现有陶艺、雕塑、摄影、模型、数字媒体、动画制作、印刷、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及装饰材料、景观生态恢复、景观工程、城市规划、PC机房、苹果机房等15个实验室,教学设备总资产达1500余万元,专用设备达到了国内高校先进水平。学院有专业图书1万余册、专业期刊50余种的专业图书资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院还建有深圳、广州、杭州、苏州、上海、湘西、云南、福建、安徽等地的教学实习基地25处。

目前学院承担有国家、省级自科和社科基金8项、省厅市级项目34项及一批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横向课题项目,设计学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学术气氛浓厚,每年都聘请专家、学者来院讲座,还定期举办作品、作业展。学院重视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获得了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出版了《艺术设计概论》、《园林景观设计基础》和《包装设计》等15部特色教材,学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种专业设计竞赛中共获120多项奖励与荣誉。

学院各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基础扎实、作风踏实、勇于创新的优秀专业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位列省属高校前列。他们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及文化文艺、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上为繁荣我国的艺术与设计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3、招生专业简介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艺术设计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设计实践,能从事广告研究和策划、平面设计、印刷制作、展示展览、网页和多媒体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报纸电视等媒体、设计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研究和策划、平面设计、印刷制作、展示展览、网页和多媒体设计等工作,或者到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和研究。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标志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广告策划、包装设计、网页设计、企业形象设计(CIS)、书籍设计、型录设计、设计史论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30503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设计修养与创新能力,并系统地掌握环境设计理论知识、综合技能与职业素养,能在建筑室内外环境领域从事设计创意、项目策划与管理、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从事室内空间设计、家居装饰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展示设计、软装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大中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及室内装饰设计企业、景观设计公司从事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家居设计与软装配饰设计与研究等工作等,还可到各大中院校、设计培训机构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基础、设计制图、CAD、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家具与陈设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室内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设计史论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30504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和展示设计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设计公司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开发与研究等工作,或到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产品设计教育和研究。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设计表现、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产品形态设计、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以及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事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影视动漫制作及电视传媒行业 、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和游戏、网络动漫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以及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担任动漫设计师、动画绘制员 、三维动画人才、平面设计师等工作。

上一篇: 半年工作要点 下一篇: 行销企划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