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03 03:32:1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1)

1 中国GIS专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GIS)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逐步呈现出规模化、多元化和层次化的变化格局。2004年对于我国GIS教育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它经历几项“里程碑”事件,其中,第一本地理信息系统教材的出版,第一次本科与硕士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招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的成立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国内500余所高校已经设置了GIS或相关专业,其中大约有200所建立了GIS实验室,一大批各层次的GIS人才陆续走向工作岗位,为我国的地理信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大批专业相关的硕士点、博士点、实验室正在不断获准建立,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发展形势空前活跃和兴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教育模式,方向构建与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如何确定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2 GIS专业培养现状

2.1缺乏适应专业发展的学科定位

GIS专业教育中,过多的强调了计算机编程,仿佛编程已经成为GIS的代名词和全部,导致很多学生把编程作为专业学习的第一要务,而忽略测绘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当然,毫无疑问,编程对于GIS专业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但在实际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社会需求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不能本末倒置。

2.2学科定位与培养实际不大一致

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工科人才在数理能力方面的理论学习不深入、培养力度不够;理科学生计算机能力不强,实习不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显然这是由于各学校的专业背景不同,师资构成不够合理造成的,导致学科定位和培养实际相去甚远。

2.3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

虽然GIS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是在制定培养计划的时候更应体现本校的学科优势,所谓术业有专攻,即目前国内从事GIS教育的各高等院校,根据其不同的专业背景,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各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让学生专门学习一些跟专业相关的课程,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具备突出的实践能力。目前,在本科阶段的GIS教育中,GIS本科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主要分为以下4类:测绘与遥感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地理类和GIS专业类。这类教学体系确实涵盖很广,但很明显,针对性不强,侧重点不够突出。

2.4教学计划与实验室条件配合不佳,教学中动手和实践能力强调不够

因为GIS是一门非常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教学过程中务必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倘若学校在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则学生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一定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势必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使GIS的实践教学无法深入,理论教学得不到巩固。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总结原因如下:

(1)主观方面。部分教师经验不足,这有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绝大部分老师没有在专业岗位上工作的经历,如果再没有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势必造成实践经验上的严重空缺,从而很难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了解GIS开发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对教材所讲解的理论理解得也就不够透彻。

(2)客观方面。很多学校都缺乏相关的软硬件环境,即使具备环境,可能设备配备也不够完善。如此一来,软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计划要求的的程度,相关的理论知识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但学生很难学以致用。

2.5师资学术机构不合理、办学经验匮乏

GIS行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对GIS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长,使得全国很多学校在短时间内将GIS专业上马。部分专业教师也是“半路出家”,对整个GIS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全掌握,属于“半路出家”。在教学过程中就常常出现重此轻彼的现象,对GIS人才的培养造成消极影响,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专业人才的后续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所有行业对人才共同的需求和要求,企业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的潜力。正因为GIS本身就是发展迅速的高新科技,所以近年来各学校尽管通过人才引进、现有师资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了GIS专业人才的比例,但仍不能满足该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

3 面向社会需求的GIS专业培养方法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结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机遇和挑战下,GIS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3.1学科及专业定位。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开设GIS专业的高校也日趋增多。这样的一种形势对GIS专业在日后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为确保各校GIS专业学生能够在人才济济的竞争市场上占有一定位置,所以学科和专业的定位一定要明确和准确,第一原则就是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特色,面向学科内应用领域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GIS教学体系。

3.2培养科班出身、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培养出色的GIS技术人才队伍需要优化的课程设置,而优化的课程设置需要实力雄厚、机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由于GIS与一般的传统专业教育不同,与其紧密联系的相关学科多达十几门,所以对GIS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上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专业背景和非常广阔的知识面。高校应该通过引进GIS专业岗位上的高精尖人才,或者通过读学位、在职进修、出国学习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基础夯实、业务精准、扎根教育事业、结构层次合理、充满激情和活力、综合素质过硬的GIS师资队伍。

另外,以科研促进教学,即“学以致用”一直是高等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原则,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方式。GIS,作为一种为地理科学提供空间分析手段的专业技术,最终目标肯定还是要用来解决实践问题的,这也是GIS创新教育的要求。所以,应大力支持GIS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如能组织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则更好。

3.3 GIS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1)针对GIS的专业特点,广泛占有资料,应全方位收集前沿信息;

(2)根据国家教委下发的本科专业新目录中确定的原则――“加强基础教育,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口径”,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定位在实践型人才培养上。

(3)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运作讲解、演示、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突出重点、注重逻辑联系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4)加强实践训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GIS与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潜力。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2)

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想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大学,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是基础。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人才质量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目标,社会适应性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战略规划是专业发展的基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已进人规划、建设阶段。笔者在分析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训练、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系列问题。

1社会对gis从业人员的需求

    1) gis专业程序员或系统员大致有4方面的要求:①编程语言要求。比如要求熟练掌握cc+十语言,更高要求是精通c# , c十+java, jsp,  vb. net中的某种语言,熟悉vc++, jbuilder等编程环境,熟悉某种建模工具构建系统模型;② gis平台要求。如要求熟练掌握某种主流gis平台及二次开发技术,更高要求的是对webgis、三维gis的开发有一定了解;③数据库技术要求。熟悉某种数据库,更高要求是能基于oracle等大型数据库进行开发;④要求有一定的项目经验。

    2) gis市场梢售或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不开发系统,做市场或管理,要求有行业知识与背景,更重要的熟悉市场,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只要熟悉相关gis软件就足够了。

    3)相关行业的应用或分析人员由于80%的信息都和空间位置有关,gis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能服务于众多行业,而且gis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特别是行业的gis深度应用。其要求就是除了有gis专业知识外,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4)与gis相关的数据人员空间数据是gis的核心,对一个gis项目来说,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用于数据的采集、生产与维护,这个方向对gis人员需求量较大,要求是能熟练使用相关gis软件,比如利用gis软件进行矢量化,利用软件对遥感和航测数据进行处理等。

    5) gis教育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毕业生加入了考研大军,部分学生毕业后仍然从事前面所述的工作,也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进人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从事gis教育与研究。gis教育与研究大致可分为gis基础理论研究、gis实现技术研究、gis应用及其探索。相应的,在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行业背景知识上会有更高的要求。

根据上面的社会需求分析,长江大学gis本科毕业生的市场定位主要分为3类:gis研发、gis市场与管理、gis应用。不同的市场定位对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gis研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是最重要的,对于gis市场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或管理知识,而对相关行业的gis应用或分析人员来说,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2基于市场定位,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学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基于市场定位来调整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①厚基础、宽口径、突出特色;②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不同的市场定位,学生选修时加强择业引导;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按照这个思路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学科知识模块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方面,应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使培养的人才不仅能适应企业对技术和经济的需要,熟练地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依据市场的变化和需要,较快地适应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转换。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加强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专业课程以大专业为基础设置,同时体现不同市场定位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计算机技术是gis专业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强调“三个一”(一个gis平台、一个数据库平台、一门编程语言),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精通一门编程语言,熟悉一个数据库平台,能基于一个gis平台进行操作和二次开发。

    2)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体现不同就业方向的需要。如设置一些高级计算机技术课程模块,如计算机图形学、网络编程、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学生将来可能从事软件开发的需要而设置的;设置一些管理类课程,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既懂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又懂管理,将来成为gis市场销售或管理人员而设置的;设置一些应用专业模块,如数学地质、沉积岩石学等课程,将我校的一些优势学科核心课程开设为gis专业的应用专业选修课,注重整合资源、交叉融合,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引导部分同学选修,将gis作为工具,以后从事这个领域的行业分析与应用工作。

    3)对学生进行择业、课程选择引导。学时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生的兴趣各异,在课程设置中将需要的、可能需要的分开,能够让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分阶段量力而行。为了减少学生选课、就业的盲目性,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商,让学生能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有利于课程选择。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到与本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其他高校学习或实习,以便毕业后能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工作。

3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3)

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想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大学,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是基础。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人才质量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目标,社会适应性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战略规划是专业发展的基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已进人规划、建设阶段。笔者在分析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训练、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系列问题。

1社会对GIS从业人员的需求

1) GIS专业程序员或系统员大致有4方面的要求:①编程语言要求。比如要求熟练掌握cc+十语言,更高要求是精通C# , C十+Java, JSP, VB. NET中的某种语言,熟悉VC++, JBuilder等编程环境,熟悉某种建模工具构建系统模型;② GIS平台要求。如要求熟练掌握某种主流GIS平台及二次开发技术,更高要求的是对WebGIS、三维GIS的开发有一定了解;③数据库技术要求。熟悉某种数据库,更高要求是能基于Oracle等大型数据库进行开发;④要求有一定的项目经验。

2) GIS市场梢售或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不开发系统,做市场或管理,要求有行业知识与背景,更重要的熟悉市场,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只要熟悉相关GIS软件就足够了。

3)相关行业的应用或分析人员由于80%的信息都和空间位置有关,GIS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能服务于众多行业,而且GIS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特别是行业的GIS深度应用。其要求就是除了有GIS专业知识外,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4)与GIS相关的数据人员空间数据是GIS的核心,对一个GIS项目来说,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用于数据的采集、生产与维护,这个方向对GIS人员需求量较大,要求是能熟练使用相关GIS软件,比如利用GIS软件进行矢量化,利用软件对遥感和航测数据进行处理等。

5) GIS教育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毕业生加入了考研大军,部分学生毕业后仍然从事前面所述的工作,也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进人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从事GIS教育与研究。GIS教育与研究大致可分为GIS基础理论研究、GIS实现技术研究、GIS应用及其探索。相应的,在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行业背景知识上会有更高的要求。

根据上面的社会需求分析,长江大学GIS本科毕业生的市场定位主要分为3类:GIS研发、GIS市场与管理、GIS应用。不同的市场定位对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GIS研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是最重要的,对于GIS市场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或管理知识,而对相关行业的GIS应用或分析人员来说,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2基于市场定位,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学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基于市场定位来调整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①厚基础、宽口径、突出特色;②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不同的市场定位,学生选修时加强择业引导;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按照这个思路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学科知识模块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方面,应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使培养的人才不仅能适应企业对技术和经济的需要,熟练地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依据市场的变化和需要,较快地适应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转换。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加强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专业课程以大专业为基础设置,同时体现不同市场定位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计算机技术是GIS专业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强调“三个一”(一个GIS平台、一个数据库平台、一门编程语言),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精通一门编程语言,熟悉一个数据库平台,能基于一个GIS平台进行操作和二次开发。

2)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体现不同就业方向的需要。如设置一些高级计算机技术课程模块,如计算机图形学、网络编程、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学生将来可能从事软件开发的需要而设置的;设置一些管理类课程,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既懂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又懂管理,将来成为GIS市场销售或管理人员而设置的;设置一些应用专业模块,如数学地质、沉积岩石学等课程,将我校的一些优势学科核心课程开设为GIS专业的应用专业选修课,注重整合资源、交叉融合,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引导部分同学选修,将GIS作为工具,以后从事这个领域的行业分析与应用工作。

3)对学生进行择业、课程选择引导。学时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生的兴趣各异,在课程设置中将需要的、可能需要的分开,能够让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分阶段量力而行。为了减少学生选课、就业的盲目性,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商,让学生能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有利于课程选择。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到与本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其他高校学习或实习,以便毕业后能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工作。

3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4)

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教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emerging discipline

FU Chun-feng1 CHU Rong1HE Ya-ping2

(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2004, Hunan, China; 2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Jinan 250102, Jinan, China)

Abstract Resent years, some new subjects had emerged. ESP teaching has some problem such as the course design, the selection and production of course materials, the teaching pattern and the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class teaching, self-teaching, study in use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ESP; teaching pattern

1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各个领域都在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及技术主要来源于英语国家,不仅前沿理论、技术以英语体现,从应用角度来说,一些优秀软件仅有英文版。在引进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到对新技术的及时理解和应用。因此,GIS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专业英语知识,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GIS专业知识 。

2GIS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2.1教材难觅

目前GIS公开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大多是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教师自编教材往往是汇编一些英文的学术论文,或是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或是专业书籍的片段。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内容枯燥,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2.2教学模式陈旧

调查显示,目前60% 以上的专业英语教师以课堂上逐字逐句讲解课文为主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听、说、写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也很难提高。

2.3课时有限

GIS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多,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英语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大部分高校设置的是30-54课时,与教学大纲规定的100-120个学时相差甚远,使得教学难于展开。

2.4评价方式单一

任何成功的教学都需要有效的评估措施,英语技能测试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 。而目前,一般的专业英语考试内容仅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因为没有听说的考试内容,学生和教师往往对听说训练有所忽视。

3 GIS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要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模式上下工夫。本研究按照“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措施”的思路,进行GIS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3.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研究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科技英语阅读和专题学习两大部分。专题学习主要有专业词汇及其构词法,翻译基本理论、技巧,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GIS最新技术介绍等主题。课堂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级阶段: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指出:“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和专业词汇及术语的学习。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一些单词的意思与公共英语中不一样,有些专业术语远远的偏离了单词本身的含义,因此,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词汇在公共英语以及专业英语中的不同含义。

(2)中级阶段:本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文献的能力。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GIS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具备一定阅读和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能力。因此,教师不必对课文的每句话都进行精讲。复杂的长句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程讲解的重点应放在此类句子上。

(3)高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学不仅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和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掌握用专业英语查找资料,进行交流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高级阶段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侧重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等技能。

3.2自主研学

“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和积极参加其他各种课外活动、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研学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法只有一本教材,以本为本,这必然导致输入的单一性。GIS专业英语缺乏教材,但同时也给了专业英语教师更多的灵活性。网络上大量的英语专业网站资源涵盖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常常更新,与新技术联系紧密,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的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查找与专业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这种查找和学习过程中,突破了地理环境制约,学生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感知语言,有效运用专业英语。

(2)自主研学的方法:信息时代提供了众多的知识获取途径,课堂和教师已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自主研学、拓展训练、思维创造,给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这是本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要义。本研究自主研学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具体的教学任务被置于循序渐进的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最后展示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实现。

布置任务:在此环节中, 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带着具体任务,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较好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GIS专业英语第一单元“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GIS”时,可以提供“Why is GIS important? ”;“Why is GIS so hot?”;“The Market value of GIS.”等专题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课外查找本小组所选专题的材料,并整理自己所搜集的材料。

自主探究:学生在明确了探究的目的、问题后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利用相关工具收集信息,并分析、加工、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大量用专业英语表述的网页或篇章,学生必须首先读懂素材,了解素材的主要内容才能确定它是否符合相关的主题要求。

小组讨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对所获得的素材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气氛由沉闷变为活跃。此外,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小组讨论为他们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减少了心理压力。这种英语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大有益处。

成果展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和全班同学参与评价。为了展示成果,学生必须熟悉素材内容,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重新组织语言,用完整而精练的语言陈述和回答问题。

3.3强化实践

专业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学生的大量实践。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即兴演讲、专题讨论等。例如,对于GIS专业来说,使用专业软件非常频繁。行业内使用的最优秀专业软件如ArcGIS、Mapinfo等都是全英文软件。我校GIS专业有包含这些软件的实验室。专业英语教学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设施进行实践教学;另外专业英语实践教学还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研、选题,查阅英文参考资料和文献,并在检索的基础上,着重就所选专题的综述类论文资料进行阅读,并写一份检索报告和英文摘要。这项工作使学生既阅读了专业英语资料,又对毕业设计的程序及文献综述和英文文摘的书写有所了解,也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3.4完善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5)

四年之中我最遗憾的事情是社会实践较少,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我担任过干事、副部长、部长,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活动,而且我认为自己在原有的岗位上没能做到最好。要兼顾好学业和学生工作需要技巧,我感觉自己还不错,年年都拿奖学金,还担任学生干部。现在总结这段人生,我觉得自己输了。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6)

作者简介:吴德华(1976-),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杨冰(198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益阳 4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城市学院教改课题(湘城院发〔2011〕46号序号17、湘城院发〔2010〕16号序号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58-03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即“GIS”)行业春天的来临,我国成为全球GIS专业开设最多的国家,共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GIS专业,这也使得GIS行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高校生源不断减少,过去依靠外延式发展的二本院校必须注重于内涵建设才能发展壮大。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挖掘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当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就成了二本院校发展的重要思路。[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物体的地理分布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属性,并以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技术系统。[2]作为一种信息技术,GIS具有工程学科特征、工具学科特征和横断学科特征三大特征,在地图制图、城市规划、矿产资源评价、环境监测、交通指挥等领域广泛应用,市场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3]因此,对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进行战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运用SWOT 分析方法,通过对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剖析,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新的形势。

一、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SWOT 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SWOT分析把企业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 (strengths)、劣势 (weaknes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求制订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借鉴SWOT分析方法在企业竞争分析与战略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将其用于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1.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发展的优势

(1)教师组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团结。GIS专业教师由中年和青年教师组成,副教授1名、讲师4名、助教1名,其中1名具有博士学位,2名为在读博士,2名教师为国土资源信息工程专业,3名为GIS专业,1名为地理学专业。按课程体系分类,1名教师主攻遥感,1名教师主攻数字摄影测量,2名教师主攻GIS开发,2名教师主攻地理信息系统,较好地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GIS专业的教师在上课之余,以各种形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表现了高度的任劳任怨、团结互助的精神,如通过实施大学生导师制使GIS专业学生的考研录取率超过17%,高于学校的平均水平。

(2)以测绘为依托,学生好就业。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主要服务于城市建设,是以测绘工程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专业课程设置中有一半的课程为测绘类课程,使学生不仅能在GIS行业就业,而且能在测绘行业就业,使GIS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

(3)学生人数少,好管理。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每年招生1个班,不超过50人,这就使得所有GIS专业班都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发展的劣势

(1)教师人数少,缺少学术带头人。GIS专业只有6名教师,只能勉强维持日常教学,没有实验室专职教师,所有实验室设备由任课教师负责维护,增加了教师的负担。由于教师人数少,每位教师的授课任务都很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同时由于缺少学术带头人,不能形成团队,知识更新较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生学习风气差。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学生学习风气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课迟到、上课不认真、不主动自习、考试作弊等,导致的后果在表象上是考试成绩差、挂科多,其实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

(3)课程设置不合理。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按GIS和测绘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进行设定的,即为了保障学生的就业,使那些不能在GIS行业就业的学生能够在测绘行业就业,这样在课程设置时GIS和测绘的专业课程各占一半。由于GIS专业课程不全面,特别是开发类课程不足,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对GIS的应用认识不够,实践能力不强,特别是开发能力差,这就使得GIS专业的绝大部分毕业生只能胜任地图编制、数据管理等GIS 应用与维护的工作,而在此领域不能就业的学生就只能进入测绘及其相关行业,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进入GIS系统设计和GIS软件开发等中、高层次的GIS领域就业。这样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的学生与其他学校GIS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专业素质较差,而测绘知识又没有测绘专业学生的扎实。

3.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发展的机遇

(1)社会急需GIS专业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于以地图为代表的空间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地理信息产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到“十二五”末,这个数字还有望超过4000亿元。地理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高质量专业人才的不断加入。虽然中国对GIS专业人才的总需求量在逐年增大,但并不缺少操作性的低端人才,最缺乏的是非常专业的、综合性强的、懂技术又懂应用的、甚至还会对外交流的中、高端人才。2009年,通过对ESRI公司中国员工的调查,72.41%的员工所学专业为GIS,48.28%的员工从事GIS软件二次开发,6.9%从事软件底层开发,其他技术类工作占34.48%。

(2)领导重视。从2012年开始,GIS专业逐步获得了学校领导的重视,自成立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以来GIS专业的教师都加入了实验室,并且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逐步将GIS专业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4.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发展的威胁

(1)众多学校开设GIS专业。2000年,全国有37所院校设立了专门培养GIS人才的专业;2002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据教育部的《2012高考招生专业名录》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近160所高校开设了GIS专业,而开设相关专业的教学单位则有近千家。因此,此类毕业生总量也在不断攀升,竞争更加激烈。

(2)用人单位对二本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歧视。从过去的精英式高等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式教育,给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首先看重的是211、985等一本高校的毕业生,对二本高校毕业生存在各种就业歧视。

5.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发展战略分析

综合考虑系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即分别实现优势因素与机遇因素、优势最大化与威胁最小化、劣势最小化与机遇最大化、劣势最小化与威胁最小化的不同组合,进行SWOT矩阵分析,以此作为制订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发展战略的依据,如表1所示。

二、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发展战略实施

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是一个弱势专业,与我院其他3个专业比较,不仅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最少,就业率也没有测绘工程、给水排水等专业好,正是由于存在这些不足,使得GIS专业发展潜力巨大。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GIS专业人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地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实习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修改。通过用人单位建立长久而紧密的联系实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式,及早解决市场需求与GIS人才培养的矛盾。通过调查,现在市场急需大量GIS应用型开发人才,而操作型低层次人才相对饱和,因此可通过加大对学生开发设计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2.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快速壮大自己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培养为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水平大学。因此,必须把服务于城市作为GIS专业发展的基础。通过与测绘工程、城市规划等其他专业进行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合作实现多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满足市场GIS人才多领域、多层次的需求。目前,必须抓住建设湖南省普通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争取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在教学、科研上同时取得突破,快速发展壮大自己。

3.建设具有城市特色的GIS专业

现在开设GIS专业的高校超过160所,那些GIS专业发展得较好的学校都具有极其鲜明的办学特色,没有特色就意味着落后,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根据湖南城市学院的实际情况,必须突出GIS专业的城市特色。以此为指导,在教学中倾向于3S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如城市景观组分与格局变化动态数据采集、空间发展规划调控等。

4.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熟练掌握GIS工具软件的操作,不能掌握运用GIS工具进行各种综合分析,特别是编程能力差,使得学生很难满足GIS行业对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实践,采用导师制的形式,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项目,相比课程设计和实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一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

5.引进适合专业发展的人才,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人才,教师理论水平如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与我院其他3个专业相比,GIS专业的教师最少,没有专职实验教师,除了本专业的课程外还要承担测绘工程、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专业的授课任务。在繁重的授课压力下,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再深造,更谈不上科研了,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前提是要有适合专业发展的人才,这样教师才能及时掌握GIS发展和应用的最前沿,不断充实自己。

6.从严治教,改善学习风气

GIS专业学生学习风气不好,原因有多个方面,主要有:整个学校的学风不好,GIS专业学生受其影响,这从晚自习的情况可以体现出来,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很少参加晚自习;考核不严,首先是监考不严,某些学生能够通过作弊获得成绩,某些老师担心课程及格率不高,降低授课难度或变相给学生透题,还有部分学生不在乎挂科,他们相信学校最终能够让他们毕业。因此改善学习风气的有效办法是从严治教,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到期末考核中,在晚上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指导学生学习,不以及格率来衡量教师工作水平,从严监考,把好考核关。

7.完善课程设置

GIS是一门交叉学科,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也是交叉的,跨学科的课程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作为一个专业应突出GIS专业课程的主体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增加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课时,加大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课时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整体上构建课程体系,明确每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8.引进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从教学、科研、获奖情况、教研室工作等方面对教师打分,按照所得分数给予适当奖励。以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教学与科研工作量以及学校、学院和教研室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合格,对教研室目标管理工作有重要贡献的教职工给予奖励。通过激励机制的引进,在教师中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良好氛围。

9.加强科研,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在保证教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应大力发展科研。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不管是论文还是项目上都处于落后地位,除教师教学任务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科研团队,难以出成果。因此在明确研究方向、找到突破口后,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形成科研团队,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吴锦峰.基于SWOT 分析的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对策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23(5):54-57.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263-1

1招聘单位的阻力与社会价值观的偏见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其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招聘单位和应聘者。首先,对于国内目前的许多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企业而言,由于IT市场的需求,这些企业单位往往都非常渴望招聘到高端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从项目主管,到GIS工程师,再到GIS程序开发员,几乎每一项职业的需求量都有很大的年增长率。但,国内目前的GIS市场还正处于起步上升阶段,发展速度虽然迅猛,但是GIS企业却大多为中小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不足,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新人的培养。因此,在众多企业的要求里,较丰厚的工作经验往往成为了阻碍GIS专业毕业生成功进入企业单位的门槛。

(此次图为2004年至2011年,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各届GIS毕业生所在行业变化趋势图,可见,事业、企业单位是GIS专业学生的主要流向渠道,但由于事业单位裁员、企业单位规模小等多因素的影响,二者的变化并不稳定,GIS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并不是特别理想)

至于除企业单位以外的最大一类招聘单位――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情形也不容乐观。由于目前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正经历着减员增效的宏观调控时期,从而使得它们接受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毕业生能够直接进入这类招聘单位的机会也会相对减少。

另外,对于所有的GIS用人单位而言,据胡都不了避免地存在着两大类“偏见性”问题――“盲目追求高学历”和“性别歧视”。目前社会上将学历作为唯一用人标准的风气比较盛行,认为毕业于“名校”的学生就一定比毕业于“二三流学校”的学生好,无疑,这种非理性的人才高消费很大程度上妨害了GIS专业人才的合理使用。

“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这种现象在各行各业中也并不少见。由“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对女大学生的偏见和错误的价值取向,使得很多GIS用人单位在一开始就将女大学生拒之门外。

2大学生自身问题的存在

其次,对于应聘者自身而言,急功近利、惧怕风险、只求安稳等心理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再加上之前有关就业问题的初步探讨中所提及到的大学生自身固有的“个人问题”,也限制了大学生在求职时所应该表现出来的能力与形象。

3 GIS单位的需求架构和职业分类

由于之前我们相对缺乏对国外GIS专业就业问题的了解,在此,我们援引由美国城市与区域信息系统协会,Urban and Reg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Association(以下简称URISA)在2007年7月对美国本土在IT/GIS行业中的2400多个对象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

据调查,我们得知美国GIS专业的就业方向并不局限于编程开发,其就业方向主要有三大方面:

GIS技术人员:包括数据转换、数字化、数据处理等;

GIS分析/GIS顾问:进行空间分析、数据管理、咨询等;

GIS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代码编写和测试

在GIS单位需求架构上,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达总受访人数的63.7%)受雇于政府相关部门,是GIS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超过四分之一(达27.4%)的受访者的工作单位有超过1000 的雇员。他们所在单位平均雇佣员工2593 人,其中每个机构平均有61 个GIS 工作人员,受访者所在部门平均为8 个。当然,更多的受访者(58.9%)所在机构的GIS员工数小于10,所在部门小于5。近三分之二(63.8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组织在过去的五年中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数量。

4 GIS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

在工作经验上,受访者有平均有13.8 年的工作经验,9.6 年的GIS 工作经验。大多数(85%左右)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历,三分之一以上(37.3%)拥有研究生学位,其中的大多数都表示,他们的职位需要这样的学位。他们在学校修的专业包括地理学(44.2%)、GIS(33.1%)、环境科学(12.2%)、计算机科学(11.0%)和规划(10.2%)。

5各类GIS职业的工薪情况

在工作待遇水平上,受访者2006 年年薪的平均收入为60050 美元,比2003 年的52750 美元增长了13.8%。收入差别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职位、工作地点和类型以及雇主等因素,而受雇于县级政府部门的受访者工资增长了33.3%以上。另外经过GIS 专业认证的受访者收入平均年薪比未经过GIS 专业认证的高9000美元以上。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8)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地理学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的数字采集、处理、量测、分析、管理、显示、传播、表达和规划为内容新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随着当代信息大爆炸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断得到了国家社会的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不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一学科也将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简写为GIS,已经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资源评价、环境管理、宏观决策、灾害预测、作战指挥以及全球性问题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本领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现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为了符合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中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和实践能力,中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改革不可或缺。

中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这一特征。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实习等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其成为拥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是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在接受他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直接经验的过程。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设计、实习、实践等。

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落后的教学观念及内容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学便是教授知识,没有实习和实践单一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要求学生灌输式的学习,掌握。没有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课程的内容都是地理方面的知识,没有任何的创新和发展,教课死板,不能调动起来学生的兴趣,特别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很难使学生想象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会于课堂有什么联系。同时浅尝辄止是目前实践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思考和讨论,学生不能参与课堂,更加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内容独立,不与其他学科交叉,许多课程没有形成体系,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再加上忽视现代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受到了较大限制,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结果导致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转换实践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是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关键。

二、教学方式单一、设施缺乏

大多学校开设地理信息系专业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进行配套的课程设计,没有多样性的活动来配合知识,没有专业性的设施进行配套讲解,缺乏专业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从而影响了学生将知识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由于教学体系不完整,资金匮乏等原因,造成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软件资料严重匮乏并且十分落后, 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实践严重不足

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教学。目前的GIS专业教学模式仍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往往被忽视。即使有些中职学院中开设GIS专业的实践课程,也以认知性实践课程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中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培养哪些素质等问题,现行的实践教学计划中没有具体的规范,就很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造成了学生校外实践效果不佳的现状。此外,由于学校没有与社会进行充分地联系,学生相应就缺少社会实践机会,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轨,不能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

为了改变中职学院地理信息系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和市场脱节的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职学院地理信息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理信息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改变教学理念,建设合理的教学体系、考核体系等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院地理信息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相要解决思想上不重视的问题,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引导教学,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不断进行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学习。变学生的被动参与为主动探索、学习和动手实践。同时要求教职工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要设计的科学合理,并且应结合实践考核,逐渐建立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实践考核体系非常必要,要改变当前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此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和考评方式,加强设施建设

为了吸引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引导性非常重要,同时要提高对学生的考评监督,在考评内容上,也同样需要改变单一的学习内容进行单一的评价方式,应针对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多元化评价方式,采取地理科学素养考评和人文素养考评相结合。同时实行教师考评、小组考评及自我考评相结合,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相结合,小组成绩、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与原则,对学生的德、勤、能、绩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评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GIS 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质量。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和操作能力,学校需要进行投资建设相应的设施,满足教学需要,除了配备多媒体教学软硬件设施外,还有计算机课程软件配备和 GIS 课程需要的实验室设施,学生需在理论课后去校内实验室使用各种软件或仪器,达到熟练操作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对一些情景模拟的实践活动设施进行投资,辅助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并注重实践教学。

三、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加强教学实践活动首先应该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督促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系统的完成教学内容,并能够有效的对教学和实践的目的、方式等进行控制。如果教师不能够敏锐的观察地理环境,不能及时发现一些有益于课堂教学的社会和户外实践教学资源,将不能更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学习。因此,师资队伍需要学校进行投资建设,不断对老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老师的自身素质,从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地理信息系专业实践包括学校内部实践和校外实践、野外实践等。

地理信息系专业实践的校内实践,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包括掌握各种GIS 软件及C 语言、C+ +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软件。另外计算机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的上机实习都需要使用 ERDAS 软件,通过对该软件的操作,学生可以掌握遥感原理与方法,学会利用遥感图像提取数据。这些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教学完成后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与深化,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的 GIS 软件,并学会应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信息系专业实践的校外实践等实践活动,需要在校外考察大自然,或者带领学生去重点高校听知名教授介绍学科前沿动态、研究课题与研究成果等,使学生了解目前学科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有条件的中职院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去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应用中心等单位参观,了解卫星概况及覆盖区域,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应用等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

结语:我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也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实践培训。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既要反映新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也应该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14-0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类别多、跨度大。郑州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于2001年,至今十年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我们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努力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在此过程中,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是主力,不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依靠教师进行实施,教学团队的组建能有效的把教师队伍有机的组合起来,取长补短。根据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特点,我们把本专业的所有教师分成四个教学团队,测量教学团队、地理学教学团队、计算机教学团队、3S技术教学团队。每个教师在一个教学团队中,定时进行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集中听课、青年教师导师制、集体制作课件、集体出试卷和改卷等。通过团队建设把分散的教师队伍形成合力,集思广益,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各团队在几年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获得建设的精品课程有五门,其中《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成功申请为郑州大学精品课程,《测量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为学院精品课程,并积极争取把校级精品课程申请为省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相关课程之间有重复现象,我们要求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上课过程中把重复内容在一门课程中讲解,进而避免了内容上的冗余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每门课程之间的连续和衔接更好,在教学中更能突出重点和难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二、教材的选择和编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是重要环节,现在教材品种多样,“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地理信息教学委员会推荐教材等,但要找一本完全适合我校本专业和本学科的教材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力求是精品中的精品,有时选择一本教材后,还要指定若干本其他教材作为补充。为了更好的把握授课内容能与我们专业方向相一致,反映地理信息在水利与环境中的特点,我们编著的一批教材,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等六本专业教材,这些教材不但能反映科学性和先进性,还把教师的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纳入教材中,使科研和教学相长。在出版教材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在查询大量的资料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以及内容的取舍都有很好的心得体会,课程的讲解更加游刃有余。所以,教材的选择和编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学生参与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

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是必要条件,而要想把精品课程建设好,学生必须全方位的参与。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在每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把学生的参与作为建设精品课程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首先,在每门精品课程的课件完成后,通过对学生的讲授来检验,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对课件进行修改和补充。其次,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把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召集起来,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情,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使课件的制作更符合学生的需求。第三,把学生的创新作品和大赛作品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部分,例如,我们从每年学生参加的全国地理信息系统大赛和创新大赛,把比较好的和获奖作品纳入到精品课程中,一方面,使获奖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另一方面,为下一届学生参加创新大赛提供范例,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参加大赛的兴趣。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由于学生的参与,讲课的效果更好,学生更乐意接受。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组织教学资料,为学生创建网上自主学习平台,并将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案、课件、教学案例、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等有关课程教学信息上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教与学的效果的要求,实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通过网络将知识、重点、难点以及学识风范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能自主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实现教师与学生由面对面的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们还要不断的更新网络上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料和参考书,努力营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使优良的课程资源能吸引更多的学习者,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10)

论文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无法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进行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提出了“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估措施”的教学模式。

0 引言

GIS是目前各个领域都在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及技术主要来源于英语国家,不仅前沿理论、技术以英语体现,从应用角度来说,一些优秀软件仅有英文版。在引进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到对新技术的及时理解和应用。因此,GIS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专业英语知识,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GIS专业知识。

1 GIS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教材难觅

目前GIS公开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大多是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教师自编教材往往是将一些英文的学术论文汇编起来,或是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或是专业书籍的片段。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内容枯燥,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1.2 教学模式陈旧

调查显示,目前60% 以上的专业英语教师以课堂上逐字逐句讲解课文为主。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听、说、写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也不能提高。

1.3 课时有限

GIS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多,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英语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大部分高校设置的是30-54课时,与教学大纲规定的100-120个学时相差甚远,使得教学难于展开。

1.4 评价方式单一

任何成功的专业英语教学都需要有效的评估措施,英语技能测试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②而目前,一般的专业英语考试内容仅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因为没有听说的考试内容,学生和教师往往对听说训练有所忽视。

2 GIS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要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模式上下工夫。本文研究按照“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措施”的思路,进行GIS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2.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研究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科技英语阅读;二是专题学习。专题学习主要有专业词汇及其构词法,翻译基本理论、技巧,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GIS最新技术介绍等主题。课堂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级阶段: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指出:“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和专业词汇及术语的学习。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一些单词的意思与公共英语中不一样,有些专业术语远远的偏离了单词本身的含义,因此,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词汇在公共英语以及专业英语中的不同含义。

(2)中级阶段:本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文献的能力。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GIS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具备一定阅读和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能力。因此,教师不必对课文的每句话都进行精讲。复杂的长句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程讲解的重点应放在此类句子上。

(3)高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学不仅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和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掌握用专业英语查找资料,进行交流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高级阶段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侧重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等技能。

2.2 自主研学

“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和积极参加其他各种课外活动。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研学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法只有一本教材,以本为本,这必然导致输入的单一性。GIS专业英语缺乏教材,但同时也给了专业英语教师更多的灵活性。网络上大量的英语专业网站资源涵盖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常常更新,与新技术联系紧密,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的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查找与专业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这种查找和学习过程中,突破了地理环境制约,学生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感知语言,有效运用专业英语。

(2)自主研学的方法:信息时代提供了众多的知识获取途径,课堂和教师已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自主研学、拓展训练、思维创造,给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这是本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要义。本研究自主研学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具体的教学任务被置于循序渐进的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最后展示学习所取得的成果。③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实现。  布置任务:在此环节中, 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带着具体任务,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较好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GIS专业英语第一单元“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GIS”时,可以提供“Why is GIS important? ”“Why is GIS so hot?”“The Market value of GIS.”等专题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课外查找本小组所选专题的材料,并整理自己所搜集的材料。

自主探究:学生在明确了探究的目的、问题后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利用相关工具收集信息,并分析、加工、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大量用专业英语表述的网页或篇章,学生必须首先读懂素材,了解素材的主要内容才能确定它是否符合相关的主题要求。

小组讨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对所获得的素材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气氛由沉闷变为活跃。此外,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小组讨论为他们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减少了心理压力。这种英语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大有益处。

成果展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和全班同学参与评价。为了展示成果,学生必须熟悉素材内容,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重新组织语言,用完整而精练的语言陈述和回答问题。

2.3 强化实践

专业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学生的大量实践。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即兴演讲、专题讨论等。例如,对于GIS专业来说,使用专业软件非常频繁。行业内使用的最优秀专业软件如ArcGIS、Mapinfo等都是全英文软件。我校GIS专业有包含这些软件的实验室。专业英语教学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设施进行实践教学;另外专业英语实践教学还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研、选题,查阅英文参考资料和文献,并在检索的基础上,着重就所选专题的综述类论文资料进行阅读,并写一份检索报告和英文摘要。这项工作使学生既阅读了专业英语资料,又对毕业设计的程序及文献综述和英文文摘的书写有所了解,也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2.4 完善评价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监控教学任务完成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策略。形成性评估主要体现为:教师把学生课堂教学、自主研学、和强化实践阶段进行的过程纳入最后的评估,并给出成绩;终极性评估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两部分共同组成,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评估。

3 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课题组自2006年以来,正是以这样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本研究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体现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从形、声、文字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观,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输入方式多元化和形象化,能够充分发挥新兴学科特有的优势,在教学内容、方法、时间和进度上能够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措施”的教学模式,正是顺应社会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课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注释

上一篇: 何当金络脑 下一篇: 农村党建工作汇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