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07: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理信息系统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地理课程改革逐步强化发展的背景下,地理教学范式展现出了差异化和时代化的特点。我国地理教学改革深受时代教育观念和学科科学发展的影响,不停地在发生着改变。教学范式虽然种类多样,但都存在着本身的优点以及或多或少的缺陷。这对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教师必须选择适合某种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而达到吸引学生、充实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2.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教育信息化理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髙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前提下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充分运用,设备上,加强计算机及其辅助工具、网络基础设施等信息处理设备的运用;技术上,依赖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资源上,主要指建设数字图书馆和制作教育网站的信息资源。
(2)教学范式创新理论。高中地理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强调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为地理教学范式的创新点明了道路——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学生的课程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是重要的教材形态和教学媒体;或者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学习领域,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地理教学模式设计
地理教学模式设计重点在于围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形式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定教”,科学地安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最优化。第一,要考虑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在地理学习中。根据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形式主要包括:基于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平台的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教学、地理数据存储与可视化、数字地图操作等。另外,还包括基于GIS数据输出的应用,如利用GIS软件输出地图数据、专题地图等。第二,要考虑如何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有效整合地理信息资源和工具。第三,要考虑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具体应用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地图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最为经常用到的教学工具,信息量比较大,且形象直观。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其学习地图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学会对地图进行阅读以及填绘和分析。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利用教学挂图以及课本附图还有复合投影片等形式对地理分布知识进行讲授,虽然利用教学挂图和投影仪能够深化教学,可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占用空间,容易损坏,而利用GIS技术自主制图,能够将教师的问题清晰反应出来,也不容易损坏。这样制作出来的地图,信息容量比较大,且精度比较高,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能够进行动态显示,容易对内容进行修改以及扩充,也能够结合具体需求提供信息,另外,它还可以将分布图以及信息数字进行结合,使学生具有量的概念。
(2)可以进行空间查询。
利用这一技术能够达到双向查询的效果。比如,在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态闪烁的形式显示行政区名称以及简称还有位置和轮廓等,同时还要赋予其属性,能够随时对其面积以及人口还有社会情况和经济状况等进行查询。另外,这种可视化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感性认识,将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3)使知识教学更加丰富。
GIS能够对传统观念和认识加以改变,使教学与学生都能够有全新心态对地理知识加以探索与学习,对学生思维理念加以培养,增加其个性化学生。教师在对研究课题进行确定以后,学生能够利用GIS数据库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多个方面对研究内容加以了解,对知识教学加以丰富,使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GIS使用的几点建议
(1)对相关教育资源进行建设。
从当前情况看,GIS技术成果一般都被用在商业中,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因此,要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GIS技术的应用加以重视。对中学地理教育的相关软件以及地理数据资料进行开发,对教师进行GIS知识培训,是中学教师地理专业水平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得以提升。在对人才进行培养与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和中学教学进行衔接,多开设GIS课程,对相关教材以及案例数据进行编写与制作,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教师要改变传统单纯教授知识的模式,而是要将教学过程变为提供以及加工地理信息并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个过程。当前,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教师要对免费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利用自身知识进行修改并利用。各级中学也可以和相关院校进行交流,使GIS技术和资源实现共享。
(2)对GIS教育加以普及。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GIS技术,就是要求学生在对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之后,可以利用GIS技术针对相关数据加以操作和处理,之后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当前社会中,GIS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要确保这一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得以普及。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都设置了微机室,虽然在数量以及质量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可是学校只要进行认真规划,合理进行利用,就能确保学生上机机会,使学生对GIS的基础知识进行操作应用,保证GIS技术的普及。
(3)对相关教育体系进行构建。
不能在大学才开始进行GIS教育,要融入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环境要分地区以及分层次和分级别对GIS教育在中学阶段进行设置并逐步做好落实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分成基本要求教学以及拓展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也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相关结构,将其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建一套完整的GIS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GIS技术,能够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地理的前沿科技动态进行接触,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为GIS人才以及地理学科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1、引言
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积极治理现有坡耕地,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行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不但有利于中西部的环境保护,而且对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积极意义。因此能否为各地、市、县准确提供辖区内各种坡度的土地分布以及土地坡向情况,是能否客观制定该区域农业规划和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关键;然而传统的手工圈绘和主观的''''估计''''水份太多,实地丈量不但劳民伤财而且精度低下。
我区广大的测绘工作者多年来为广西的国民经济建设做了大量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他们测制的1:25万、1:5万、1:1万的基本地形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物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可贵的资料在数字化处理之后日见增值,为准确、快速、低成本地获取地表的各种统计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为区党委、区政府制作的《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之西部大开发专题中,使用美国ESRI公司生产的GIS软件――ARC/INFO软件为东兰、乐业县制作了数字地面模型,进行三维地形表面分析和坡度量算统计,取得了准确客观的成果。
2、工作流程
在ARC/INFO中,管理、组织、存储数据最基本的单位是图层(coverage),一个图层相当于一个专题图,包含了地物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利用ARC/INFO进行土地坡度坡向高程的分布统计的工作流程如下:
1、利用国土资源调查结果,提取耕地信息,在ARC/INFO中生成耕地图层,给不同耕地分类赋予不同的属性;
2、获取该地区的DEM数据(DEM即数字高程模型,就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用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描述地貌形态的数据集);
3、分别生成坡度分布图层、坡向分布图层和高程带分布图层;
4、将耕地图层与坡度图层、坡向图层、高程带图层分别叠加分析,得到耕地的坡度、坡向、高程属性;
5、进行面积统计,叠加河流、行政区划、道路、居民点等基础地理信息生成专题图。
3、坡度、坡向和高层带分布图生成
坡度、坡向、高程带图层利用ARC/INFO的TIN模块,由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
3.1DEM数据获取:
目前常用的获取DEM数据的方法有两种:
用航天、航空遥感影像立体像对提取DEM;
用现有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等高线,获取高程数据生成DEM。
用航天、航空遥感图像立体像对生成DEM,最大的优点是数据更新快,但购买影像费用高;用高程数据生成DEM,精度高于立体像对生成的DEM,但更新慢,周期长,仅对高程变化不大的地区适用。目前区测绘局具有的南宁市1:1000DEM数据由航空遥感影像立体像对生成;全区1:25万、1:5万DEM和部分地区的1:1万DEM数据则由高程数据生成。
用ARC/INFO生成DEM的方法是:数字化地形图,获取高程数据,包括高程点、等高线、软断线(如边界线等)、硬断线(如河流、山脊、陡崖线等),生成TIN(不规则空间三角网,一种描述地形表面的方法),再由TIN内插成DEM。ARC/INFO软件生成的TIN对点、软断线、硬断线有不同的插值处理方法。根据笔者对ARC/INFO和国产软件GEOTIN的对比试验,ARC/INFO软件生成的TIN在更大程度上拟合实际的地型,不足之处是加特征点的过程较为繁杂,生产时间较长。
3.2坡度图、坡向图、高层带图生成:
在ARC/INFO中,坡度、坡向是这样计算的:DEM上每个格网点的坡度由相邻8个格网点计算而成(图1)。高程的最大变化率即为该部分表面的坡度。坡向为用于计算坡度的那条线的方向。
运用TIN模块的分析功能可计算坡度、坡向和高程带,使用命令的关键是建立好坡度、坡向、高程带的分级定义查找表(LOOKUP-TABLE)。以坡度查找表为例,根据坡度分类的要求定义如下:
DEGREE-SLOPESLOPE-CODE2162153254905对应的坡度分类:(0°~2°)(2°~6°)(6°~15°)(15°~25°)(25°以上)
c="/Newspic/200881/1127448440.jpg"width=566border=0>
坡度查找表字段要严格定义如下:
4、图层叠加:
GIS强大的分析任务之一是将独立的特征类型合为一个新的特种类,代表了两个输入要素类的合并后的情况。图层叠加,是将土地利用图与坡度图、坡向图、高层分带图依次叠加,可研究它们之间的共同区域。运用OVERLAYEVENTS命令可进行叠加分析。
5、面积统计:
图层叠加后,根据各种分类条件提取耕地,可得到耕地按坡度、坡向、高程带的分布图,利用ARC/INFO的面积计算功能进行面积统计。
精度情况:据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党安容等人研究,经国家测绘局验收的1:25万的数字地图(高程精度为25米),在用于分县土地坡度分级计算时,最小误差是0.9%,最大误差为4.9%[1],适合省级农业部门制定宏观规划。如果利用即将完成的全区1:5万DEM和已经完成的1:1万DEM(西江流域),将得到更高的精度,适合县一级及县以下农业部门制定本县、本乡的部门农业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平面面积与三维地形表面积相差较大,笔者利用1:25万高程数据生成的DEM计算东兰县平面面积为2438平方公里(国土部门公布的数据:2434平方公里[2]),曲面面积为3437平方公里,平面面积与曲面面积相差较大。东兰地处大石山区,山岭绵延,河谷深切,地形起伏较大,利用ARC/INFO的表面积计算功能统计面积应该更为合理。
6、输出专题图:
对生成的各种分布图按照需要叠加河流、行政区划、道路、居民点等基础地理信息生成专题图输出。笔者在《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之子系统建设中,利用WebGIS将退耕还林试点县东兰县、乐业县的坡度图制成网络电子地图(图3),可供局域网上浏览和查询。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发展信息产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培养信息建设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人们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快速检索和交互使用各种社会经济、商务信息,同时越来越迫切需求将这些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地匹配和结合起来,以获得这些经济信息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与人类生存、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密切关联,在我国已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二、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按照地理特征的关联,将多方面的数据以不同层次联系起来,构成现实世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动态的地理信息,为辅助决策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GIS的特点
GIS具有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具体来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共同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是GIS最显著的特点之一。GIS不仅具有管理属性数据的功能,还能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并且将属性数据集成到空间数据之上,不仅直观而且可实现两者互相查询。
(2)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以及地理空间模型方法的应用,使GIS具备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等功能,能够满足地理研究和辅助决策。
(3)具有丰富的信息:GIS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还包含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它信息,如人口分布、环境污染、区域经济情况、交通情况等。
2.GIS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为GIS普及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MGE、System9等。GIS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又使得其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使GIS理论、方法和技术趋于成熟,开始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难题,例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的评价、厄尔尼诺现象、酸雨等问题。
我国GIS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提出开展GIS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在理论探索、规范探讨、实验技术、软件开发、系统建立、人才培养和区域性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1994年4月,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国GIS协会”,此后又成立了“中国GIS技术应用协会”,加强了国内各种GIS学术交流,研制推出了Geostar、Citystar、MapGIS等具有自主版权的GIS软件。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Internet成为GIS新的系统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Web上空间数据,供用户浏览和使用,是GIS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GIS技术相比,WebGIS具有访问范围广、平立、系统维护升级方便等特点。
多媒体技术和三维技术也正在进入GIS中,以改善GIS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成果表达与输出的效能,发挥声、像等多媒体的应用。目前,图形图像的立体显示己成功地融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中,DPS与GIS的集成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把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一个虚拟实体,我们可以通过GIS的输出系统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它。“数字地球”的概念必将成为现实。
随着GIS的深入发展,GIS系统与其它学科结合更加紧密,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或5S(前面3S加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专家系统ES)的集成,使得测绘、遥感、制图、地理、管理和决策科学相互融合,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使GIS广泛用于交通、城市规划、公安侦破、车船驾驶、农作物规划和科学耕种等。GIS己经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GIS必将发展成为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全球性、综合性软科学。
三、GIS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固有的特性既赋予了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商务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已经证明电子商务是必须以传统商务为基础,是不能脱离传统商务独立存在。
GIS虽然是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但它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是多学科集成。这种集成使GIS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合和应用,为各种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决策依据。特别是目前WebGIS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网络化需求。
1.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离不开传统物流,GIS使传统流通企业在运作方式、技术、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物流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将GIS引入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中,符合GIS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也符合物流业的发展。
GIS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所存储的信息不仅包括以往的属性和特征,还具有了统一的地理定位信息。因此能将各种信息进行复合和分解,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支持各种分析和决策。这是其他信息系统所不具备的优势之一。
(1)交通路线的选择。在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物质实体的空间转移,运输和仓储站中成本的70%以上,因此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的选择问题直接影响物流成本的多少。这都属于空间信息的管理,这正是GIS数据管理的强项。在基于GIS的物流分析中,对于网络中最优路径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影响最优路径选择的因素,如经验时间、几何距离、道路质量、拥挤程度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条道路的权值。物流分析中的路径可以分为这样三种情况:
①两个特定的地点之间的最佳路径;②一个地点到任意点之间,从一个地点到多个地点之间,车辆数量以及行驶路线选择;③网络中从多个地点运往多个地点的最优路径选择配对。
对于前两种情况都可以采用经典的Dijkstra算法实现。对于第三种情况,可以采用管理运筹学的运输模型结合Dijkstra算法实现,可以选用Floyd算法或是根据著名的旅行商问题(亦称货郎担问题)的解法求解。在求得最优路径的基础上,再根据现有车辆运行情况可确定车辆调配计划。
(2)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于供应商、配送中心、分销商和用户而言,需求和供给这两方面都存在着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此外供应商和分销商其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式,因此物流设施的布局是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其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利润获取的多少。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包括位置的评价和优化。评价是对于现有设施的空间位置分布模式的评价,而优化是对于最佳位置的搜寻。地理位置的合理布局实质上就是在距离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现有的针对市场功能区域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的模型很多,如Batty的裂点方程、Peily的零售重力模型、Tobler的价格场和作用风以及空间线性优化模型。
(3)车辆运输动态管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是20世纪产生的一项高科技系统。在物流领域,GPS能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环节,如用于汽车的定位、跟踪、调度,这样能极大地避免物流的延迟和错误运输的现象,货主可以随时对货物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定位管理。此外还能掌握空中交通以及铁路运输中有关货物的动态信息,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和客户服务的水平。GIS能接收GPS数据,并将它们显示在电子地图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企业动态地进行物流管理。
2.数字城市——电子商务和运营平台
数字城市的核心是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
数字城市是以空间信息为核心、以网络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等。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
一个实用、可行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满足规划管理部门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辅助决策的要求,而且能够提供出行、购物、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娱乐、房产交易、证券交易等综合信息服务,是数字城市与大众的联系纽带。
地图信息服务是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建立企业机构的各个地理位置数据库,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客户灵活方便掌握企业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和相关资料,并在此平台的基础上提供企业门户网站向客户宣传介绍企业相关信息和业务,也可作为第三方企业单位的宣传和广告啊分布平台,起到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为企业获取相关收益。
3.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GIS作为一种空间信息输入、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和输出的技术,其应用的核心在于空间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可视化分析,表面上GIS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不相关,但实际上,GIS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历史的、现在的、空间的、属性的。通过这些可以获得客户资料以及与企业相关的综合数据,如用户的历史购买力、购买行为、年龄构成、地理分布;所在区域的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消费水平等。从而帮助企业做出企业和客户的空间分布、物流、营销等方面的决策。与此相联系的是一系列通用数据库文件,它具有常用的状态信息,包括各种事件记录、资源调查、交通状况以及生产流通、存储与销售状况等内容。这些图形由许多彩色图形标志,如线段、圆圈组成,这些图形可与背景地图叠加,显示客户关系管理中有关区域的变量之间的分布特征,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子系统,显示客户关系管理产品配送路线,区域商业环境等。GIS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分析和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进行如消费趋势分析、销售力量分析、目标市场分析以及潜在客户分析等,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组件式GIS软件,使GIS应用可视直接嵌入到CRM系统中,实现无缝集成;采用关系数据库,将GIS数据于CRM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随着InternetGIS技术的发展,GIS在CRM中的应用更加广阔。
四、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历史上是独立并分开发展的不同系统,但是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大势所趋。无论从技术特征上、体系结构上、操作的可行性上来讲,它们的结合都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将GIS技术引入到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不仅开拓了GIS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促进电子商务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
[2]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1
1.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1.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1.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1.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1.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3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西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4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1.1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可视化应用。因为地理信息技术能提供空间定位,它可以体现网络整体的组织结构和资源的分布配置情况,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利用操作专题数字地图为背景,凸显出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得到规划和优化后的数据情况,来表现出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可视化的应用。
1.2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定位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遍布于全球的卫星是获取信息的保障,而这些卫星能够提供全球任何一个地区的所有地理信息数据,所以,简单的经度与纬度的定位,对于地理信息技术而言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而且定位数据十分精准。将这项技术与通信网络相互融合,人们就能够对自己的位置进行快速定位,在此基础上汽车导航和路线检索也就可以顺利实现了。
1.3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定量分析应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模拟预测的作用和专题数字地图与相关的参数数据进行结合,可以对网络的整体进行定量的总体分析,了解掌握网络基本的情况。
1.4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智能诊断应用。结合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检测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定量化分析的作用,可以了解网络本身的情况和它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
2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规划和优化
对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和优化,主要考虑的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和容量问题,因为这个两个问题直接对运行效率和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网络的规划和优化工作对网络运营商而言,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网络规划主要是根据网络发展的趋势和在未来怎么发展做出预测,为以后建设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网络优化主要是提高网络整体的运营效率效益,满足不同用户之间的需求。
2.1人机交互接口-地图调用。地图调用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运用,形成了智能化的专题数字地图的查询显示。我们不仅可以查询地理位置的地形、道路、分布特低等,还可以快捷的查出地表覆盖率、海拔的高度、地理的经纬度等,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显示出结果。这样就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地理环境特点。
2.2网络的规划。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综合运用,得出综合结果,经过精确的计算,可以计算出周围环境网络信号的强弱程度,用来对整个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如此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调整基站,为科学的选择基站提供决策依据。
本论文围绕低/零相关区理论,对低/零相关区扩频序列的理论界、低相关区扩频序列设计、具有低/零相关区的二维信号设计、整环上正交序列集设计、LA序列设计等五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针对一些相关函数(包括非周期相关函数、周期相关函数、周期奇相关函数)具有低/零相关区特性的序列,在Welch内积界的基础上统一建立了其理论界。研究表明,经过适当修订,所有已知的一般序列的理论界都可应用于低/零相关区序列,只要将相关范围限定在低/零相关区内。
得到了一种由GMW序列复合生成多相低相关区序列集的方法,在低相关区内,其相关函数的边峰值为-1;更确切地说,在整个定义域内除个别点外,相关函数的值都等于-1。通过选择相应的m-序列对的抽样关系,得到了一大类渐近最佳多相低相关区序列集。借用另一不同的构造思想,本文还得到了一类实现简单的渐近最佳二元低相关序列集。
将低/零相关区的概念从一维推广到了二维,并提出了几种利用二维正交非周期互补序列集构造具有零相关区的二维信号的方法,还成功地生成了具有低相关区的二维信号,这些二维信号的相关函数在原点四周的一个矩形区域内非常小或为零。。类似地,本文所述构造方法也可推广到高维信号设计。
基于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本文利用Galois环上元素的迹函数生成了整环上的正交序列集,并利用两个移位寄存器实现该序列集,还提出了一个快速的两级解扩算法,对抽样信号实施快速广义Hadamard变化,极大地减小了运算量。
建立了LA序列的数学模型,推导了LA序列长度的理论下界,提出了几个构造方法。结果表明,其中以基于进化算法的构造方法为最佳,所生成的LA序列远优于已知结果,大部分新LA序列达到了长度的理论下界。
本文所设计的低/零相关区序列可用于准同步CDMA扩频通信系统,降低甚至消除共信道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关键词:扩频序列,准同步CDMA系统,低相关区,零相关区
THETHEORYOFLOWORZEROCORRELATIONZONEANDSEQUENCEDESIGNFORREADECTRUMCOMMUNICATIONSYSTEM
Atract
IdealcodesusedforCDMAsystemshouldhaveimpulsive-likeauto-correlationfunctioandzerocro-correlationfunctio.Unfortunately,ithasbeenshownthatsuchidealcodesdonotexist.Recently,theresearchonreadingsequenceswithloworzerocorrelationzoneisbeingpaidmoreandmoreattention.Thesesequenceshaveidealorverylowcorrealtionfunctiowithinaecificzone,whichcanbeusedinquasi-synchronousCDMAsystem,wherethesynchronizationamonguserscanbecontrolledwithinpermiibletimedifference.
Inthisthesis,fivesequencedesigntopicsrelatedtothetheoryofloworzerocorrelationzone(LCZorZCZ)areinvestigated,i.e.,lowerboundsonthecorrelationofthereadingsequencesetwithloworzerocorrelationzone,sequencedesignwithlowcorrelationzone,binaryarraydesignwithloworzerocorrelationzone,orthogonalreadingsequencedesignover,andtheLAsequencedesign.
Basedontheboundsonierproduct,wehaveestablishedseveralboundsonvariouscorrelatioofLCZ(ZCZ)sequences,includeaperiodiccorrelationbound,periodiccorrelationboundandoddcorrelationbound.Ourinvestigatonshowsthat,allknownlowerboundsonvariouscorrelatioforordinarysequences,derivedfromboundsonierproduct,canbeextendedtoLCZorZCZsequencesbylimitingthecorrelationoperationrangewithintheloworzerocorrelationzone.
AnewclaofpolyphaseLCZsequencesoverGF(p),basedonGMWsequences,iscotructed.Thesequenceshavethepropertythat,inthelowcorrelationzone,theout-of-phaseautocorrelationandcro-correlationvaluesareallequalto-1.Furthermore,thecorrelationvaluesarealmostallequalto-1withinthewholetimedurationexceptforafewvalues.Byselectinganaropriatesamplerforapairofm-sequences,alargeclaofasymptoticallyoptimalpolyphaseLCZsequenceset,canbeobtained.Inaddition,byborrowingadifferentstrategy,anotherclaofasymptoticallyoptimalbinaryLCZsequencessetispresented.
By generalizingtheconceptofZCZandLCZfromone-dimeiontotwo-dimeion,aclaofbinaryarrayswithZCZproperty,basedonaclaofmutuallyorthogonaltwo-dimeionalcomplementarycodes,ispresented.Besides,aclaofbinaryarrayswithlowcorrelationzoneisalsoobtained.Thecorrlationfunctioofthesearraysarezeroorverylowwithinarectanglearoundtheorigin.Itinotedthat,similarconceptandcotructioncabeeasilyextendedtothree-dimeionalorhigherdimeionalcodewithloworzerocorrelation.
在电力网络中,电能表是重要的计量设备,居民用电的总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由此也给电力部门再进行用电量抄录的时候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产生了电能表自动抄表系统,它是支撑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之一。现场的低压集中抄表台区的安装调试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台区的采集成功率则是考察运行状态的重要参考,在提高采集成功率的时,遇到了一定的瓶颈 ,通过相关的现场调研,找出了几个典型的台区,针对这几种典型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建议。
1 典型台区的相关介绍
一般来说,典型台区有这么几种:载波孤岛、载波串扰、大台区、低压量控卡表达区,下面进行分别介绍。
载波孤岛,主要是指由于供电线路过长或者遭遇了一定的干扰,导致了载波模块不能将相关数据准确的回馈到电能表,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或者城市落后小区中存在的比较多;载波串扰,一般来说,现在的一些大规模居民小区都采用集中供电的方式,这样便于统一管理,可能会同时使用多个变压器,但是安装的集中器可能都是使用的同一载波模块,同频率载波信号通过变压器以及高压电力线对各个台区产生了串扰,这就会导致抄表的失败;大台区,一般来说,供电部门所管辖区域内每个集中器管理的电能表数量超过600只时,电网的整体覆盖面积过大,供电面积非常大,并且节点分布的非常分散,在进行抄表的时候,在规定时间内大台区一般无法准确的抄录完全部的相关用电信息,台区的成功率达不到相关的要求;低压量控卡表台区,一般来说,主要是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网络表、规约集中器、量控卡表这些设备所组成的低压卡表集中抄表台区,相关的控制命令由主站发出,网络表是一个中间装置,通过485线,相关的控制命令通过网络表发给集中器,集中器执行主站的命令,再将执行的结果通过网络表的485线传回给主站。目前,我国非常重视智能电能表的推广,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当前仍然有很多低压卡表台区在运行,并且已经比较落后,整体环境非常复杂。
2 典型台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建议
(1)载波孤岛。存在的问题:以某落后小区为例,该小区建造年代久远,供电线路多处发生了老化的现象,在小区的某号台区安装了400块电能表,供电线路采用了架空和地埋的方式,台变到最近电能表的总长度大约是190m,已经不在载波模块所能通信的范围以内了,因此集中器发生的载波信号无法传输到相关电能表,造成抄表的失败。解决方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安装中继放大器,它作为一个中间传输装置使用,它能够将集中器的载波信号传输给智能表,其中载波中继放大器不需要对参数进行设置,它的电源是通过电力线路供给的,在安装中继放大器的时候,一定要高度注意相关测试问题,其通信距离不应该超过150m,在测试的时候,要使用载波监控器进行密切监控,分段测试中继放大器和集中器、中继放大器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情况,只有两者之间都不存在问题,才代表没有问题,那么这个安装点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中继安装点,假如测试后达不到相关的要求,可以考虑放置多个中继放大器,最多可以使用四个。
(2)载波串扰。以某居民小区的新建楼盘为例,该楼盘共有两个配电室,分成了十一个台区,大约4000户左右,1-6台区在一个配电室,7-11台区在另一个配电室,各集中器电压电流都是通过配电室引到地下楼道口,在配电室内,相邻台变的距离非常近,这就会造成串扰,导致抄表的效率过低。解决方案:找到了发生串扰的台区以后,将相关台区的集中器载波模块,从而停止了集中器的载波通信;使用载波监控器对相关台区的集中器电源端载波接受的报文进行监控,然后根据监控的结果确定出发生串扰的台区,同地址的报文越多,那么该台区串扰越严重;在发生载波串扰区域集中器电源安装好阻波器。
(3)大台区。以某小区最近新建的高层小区为例子,该小区目前入住率较低,大部分用户都在进行房屋的装修,该小区的某台区工有900块智能电表,分别分布在地下车库和两个楼座,这三个地方分别有三百块,在进行安装调试的时候,在该台区变压器的低压一侧仅仅安装了一台集中器,但是供电的线路过长,已经超过了载波模块所在的理想范围之内,台区的电能表数量太多了,这就导致了抄表的时间不够用。解决方案:为了能够达到预先的抄表效果,在该台区可以设置一个主集中器和多个子集中器,他们之间的功能各不相同,主集中器不仅负责该采集该台区的考核数据,还负载自己所在区域的电能表采集,子集中器则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客观情况进行安装,各自负载所规划范围之内的用户电能表信息采集。一般来说,主集中器会安装在配电室,而子集中器一般会安装在供电线路的负荷中心,其中心节点距离分布在线路上的电能表比较近的时候,整体的通信效果最好,相同载波模块的集中器在同时发送数据的时候,极有可能会造成数据之间的互相干扰,因此各集中器应该分时段运行。
(4)低压量控卡表台区。某落后小区为低压量控表台区,在该台区内,以平房为主,总共有140户,也就是有140块电能表,但是该台区的房子大部分都出租了,一户人家可能会住两户人家或者更多,因此该台区的负荷是非常大的,该台区内电线杆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会造成整体的抄表率比较低,并且每日会产生波动,造成抄表的效果不够稳定,影响准确性。解决方案:可以在该台区安装中继放大器去处理低压量控卡表台区的抄表率过低的问题,在抄表失败的位置安装中继放大器,逐个确定,最多可以是四个,中继放大器在安装好了以后,必须要在集中器中加入它的相关档案信息,首先要将集中器的电能表档案予以清除,然后通过相关软件将中继继电器的地址写入到集中器中。
3 结论
台区是否能够正确的抄表是评价一个台区整体实用性的重要参考之一,针对用户信息采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典型台区所存在的典型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解决的建议,通过技术手段不断的提高抄表的成功率,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给同仁们一些工作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唐如意,柴奕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典型台区问题分析及处理[J].河北电力技术.2013(11).
[2]江骏.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其应用[J].供用电,2012(6).
摘要院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通信安全可靠,投资成本低,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分析电力线上存在的多径干扰问题,并进行建模仿真。并介绍OFDM 技术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院电力载波通信;多径延迟;OFDM
中图分类号院TM76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25-03
0 引言
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简称PLC (Power LineCommunication 或PLT(Power Line T elecommunication),是一种利用中、低压配电网作为通信介质,实现数据、话音、图像等综合业务传输的通信技术[1]。随着对PLC 传输速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带宽的有限性导致基于扩频技术的电力线通信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 以其抗衰落能力强、频带利用率高等优势,被电力线高速通信所采用。OFDM 具有使用相对较多的窄带子载波,简单的矩形脉冲成型和频域上子载波排列紧密等基本特征。其频谱为多个相互正交的形状为Sa 函数的子载波相叠加,避免了码间干扰和子载波间干扰。FFT 和IFFT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OFDM 更加易于实现,而且子载波数越多越能体现OFDM 的优越性[2]。
1 低压电力线通信的多径干扰问题
1.1 电力线多径干扰原因
多径干扰产生原因是连接在低压电力线上的众多用户,实时在进行电器的插拔操作,导致电源线路状况不断变化,造成线路阻抗不匹配,发送的信号会经过不同的反射路径到达接收端,多路接收信号在接收端进行合并形成多径干扰,当多条路径的信号传输时延过大时会造成频率选择性衰落,从而引起码间干扰。
1.2 电力线多径信道建模
由于低压电力网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设备的连接,其电网的负载一定不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信号的反射,使发送的信息多条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点。由于信号在每条路径上经历的时间不同,多条路径上的信号在接收端进行叠加形成干扰,即多径干扰[3]。当最早到达的信号与最晚到达的信号时间差较小时,这种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可以忽略,反之,如果时间差较大,这种干扰就会对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现有的较为典型的电力线信道模型分别由Philipps 和Zimmermann and Dostcrt 提出。
1.2.1 Holger Philipps 模型
中国是一个木材消耗量比较大的国家,原木消费量居世界第三位。由于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单一等原因造成了人工林的利用率很低,国内木材的供应十分紧张。解决国内木材短缺的问题除了依靠加大木材的进口量外,还要努力提高国内木材的数量和质量。印度黄檀(Dalbergiasi.$sO0Roxb.)是一种抗旱、抗瘠薄的优良用材树种。对印度黄檀适生性区划的研究,有利于在中国广泛种植此优良树种以满足国内对木材的需求以及解决干热地区荒山、荒地的绿化问题。
1印度黄檀的简介
印度黄檀是一种喜光落叶大乔木,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它起源于印度干旱地区,具有速生、耐旱和耐瘠薄等优良特性。一年生印度黄檀幼苗的树高可达3m,胸径可接近10cm。在印度的分布区域内其绝对最高温度39qc~49℃,绝对最低温度4oC~6oC,年降雨量760~4570mm。印度黄檀能在瘠薄、疏松或低盐土中生长,但在干硬的粘土中,容易受到病害,成活率低J。印度黄檀具有多种的用途。它的叶子可以作饲料和药材,主干可以被加工制成世界上名贵的红木家具。在印度,除了柚木之外,印度黄檀是最重要的栽培树种。由于它的速生、耐旱和耐瘠薄等优良特性,无论在印度还是美国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城市和园林绿化树种引。
2印度黄檀适生陛区划方法的研究现状
树种的适生性区划是林业区划的一种表现形式。林业区划是指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与潜力,按照地域分异的规律进行分区划片。中国在1950年以后,为了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借鉴前苏联的农业科学技术,开展了农业区划工作。当时林业区划从属于农业区划。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林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由于受林业本身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以及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林业区划对降低林业生产的风险、提高林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林业区划方法可分为与计算机结合的数量定量区划方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划方法7.引。在树种适生性区划研究当中,用得比较多的数量定量区划方法为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划方法是利用ArcGIS或ArcView等软件的空间分析和制图功能,结合由数量定量方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区划。
树种的区域性试验为数学建模提供了基础数据。显然,区域性试验数据的正确性是保证区划结果正确的前提。因此,对树种区域性试验方法的研究是适生性区划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2.1印度黄檀的区域性试验研究
由于印度黄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许多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大多数的研究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印度黄檀的生理特征,而对印度黄檀的区域性研究较少。国内对印度黄檀的专项研究仅见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对印度黄檀木材解剖构造及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的初步研究’加J,而对其区域性试验和适生性区划尚未见报道。印度黄檀的区域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不同试验方法下印度黄檀与其它树种在适生性方面的比较研究。
IanHUNTER在印度的卡纳塔克邦对一年生的印度黄檀、赤桉和大桉幼苗分别做了4种不同的灌溉水平和9种不同的施肥量的研究。最后发现充足的水分和N肥量是印度黄檀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PSMINHAS等用咸水和正常的沟渠水分别对印度黄檀和埃及树胶进行灌溉,得出咸水灌溉使得印度黄檀的生长量比用灌溉时少了53%。BSINGHandGSINGH在焦特布尔对4个月生的印度黄檀的繁殖苗做了5种不同灌溉水平的试验,证明了水分是影响印度黄檀生长的关键因子¨。由于印度黄檀属于喜光树种,在一定的水肥条件下,它的存活率跟种植密度大致成反比的关系。
在印度黄檀的区域性试验中,许多学者主要考虑了水分、土壤性质和种植密度的问题,而忽视了温度因子。在同一气候类型的区域内,由于地形起伏造成局部温度的差异也反映在同种植物生长的差异性上。
在印度黄檀的区域性试验中,应该重点考虑温度、水分、土壤性质和种植密度与生长量、保存率和结实率的关系,并对这些因素做出详细的数据记录,为适生数学建模提供准确的数据。
2.2数量定量区划方法
从2O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数量定量的区划方法应用到林业区划当中,逐步取代传统的带有很大主观臆断性的林业区划方法’。康志雄等应用谱系图聚类分析方法,划分了长江流域以南的杨梅适生性分布区。谱系图聚类分析方法应用简单,但最大的缺点是聚类图不直观,而由星座图聚类分析方法得出的聚类图的效果显然是比较好的。陈建新等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突出了广东秃杉区划中贡献率较大的因子和优化了各因子在区划中的综合贡献率,取得了良好的区划效果。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变量起降维的作用,减少了计算量,但存在丢失有效信息的现象,并且不同统计软件下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差别。
在区划过程中,有些个体是介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之间,带有模糊性。利用模糊数学进行区划更加符合实际。朱斌等对安徽省栽培苹果的生态气候条件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初步划出了安徽苹果经济栽培南线引。宋于洋等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新疆天然甜型葡萄酒原料种植区域进行了区划研究,得出了各个地区的适生性评分¨。模糊函数在确定适生性阀值水平时带有主观性,结合其它方法可以提高区划的准确度。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林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本征灰色系统。树种适生性区划可以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张志刚等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l0个杂种棉后代在不同生态点的主要农艺及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了更加客观地进行分类,李宝根在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等级区划中,先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各因子的关联度值,再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灰色关联度法的计算比模糊数学法要简单,但是容易丢失区域间的边界信息。
利用数量定量方法进行区划,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忽略了引种地与种源产地之间的关系,模糊数学方法虽然较为合理,但计算量比较大。灰色关联度法相对模糊数学方法来说,虽然计算要简单,效果相似,但是与其它数量定量区划方法一样,模型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并且区划结果难以保持区块的空间连续性和行政界线的完整性。
2.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划方法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树种适生性的区划,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林业区划方法。相对于数量定量方法而言,它具有节省大量外业和内业的工作量以及制图效果好等优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划一般先确定区划需要考虑的环境因子,利用DEM图、行政区划图等生成数据底图,再通过数量定量的方法建立各因子对区划的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各因子的评分,通过空间叠加分析生成区划图。
朱琳等采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计算出各要素的隶属度,建立了单因子栅格图层。张超等先用逐步聚类的方法对福建永安县森林资源进行了预分类,然后用ArcGIS得出了以林班和以村为单位的永安市林业区划图引。数量定量方法得出的区划图往往忽视了地域之间的连续性。数量定量的方法与ArcGIS软件结合,能较好地保留地域间的连续性和快速有效地取得区划结果。数学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区划的基础。
ArcGIS在区划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通过空间插值的方法,根据已知点的数值来生成一些未知点的值J。姚圣贤等在樱桃气候的区划中运用ArcGIS的三角网距离加权平均法对光、温和水三要素进行内插J。为了达到空间插值的目的,在ArcGIS中建立环境因子数据库,利用现有的数据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使这个关系式最大限度地逼近已知空间点的数据,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求出某一环境因子或综合的环境因子在某个地区的空间分布规律。ArcGIS的空间插值和分析功能节省了区划工作中大量的外业工作,提高了区划的精度。
3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印度黄檀是一种抗旱、抗瘠薄的喜光树种。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水分和土壤性质对其生长起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针对其生长状况与水分、土壤肥力和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区域性试验来说,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全面反映综合的环境因子对印度黄檀生长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