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德育渗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09 11:50:18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1)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及渠道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及所处的青春期阶段特点,在初中阶段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以下德育内容:1.以"五爱"教育为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理想前途教育;加强基层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还应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让学生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努力学习,适当渗透社会主义民族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民主法制教育;2.个性品质的培养: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理解、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严格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朴实是一个数学家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数学学习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数学的结果不需要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更不允许有任何夸张。数学中的概念、命题、定理表述的最根本的准则是准确、简明,任何修饰性的词汇都是多余的,数学的一个特点是严密。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精神能使人们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实生活中,浮夸之风、华而不实之士大有人在,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数学精神的培养、加强德育的渗透将有助于纠正这种不正之风。3.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与实践。让学生领悟到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勤奋、自强;开拓创新;宽容、谦恭等良好的品质,鉴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教育要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地势较,切忌形式主义,牵强附会,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的有机的渗透,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而应将世界观、品格、修养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书籍: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2000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2)

2.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以下德育内容:

2.1爱国主义教育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有《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割圆术、天元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近代数学中相对于笛卡尔、费马对几何的贡献,牛顿、莱布尼兹对微积分的研究,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对常微分方程的付出,我国的数学发展迟缓。随着熊庆来、华罗庚、陈省身、苏步青、陈景润、丘成桐这些优秀数学家的出现,及1986年中国数学学会成为数学联盟成员;2002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的发展水平在国际地位中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数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不仅仅要教育学生记住我们曾经光辉的发展史,还要让学生看到我们发展中的不足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树立学习信心,培养民族自尊心,对学生进行立志成才的理想前途教育。

2.2个性品质培养

爱因斯坦说:评价一个理论是不是美,标准就是原理上的简单性。公理的简单性、表达形式的简单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数学符号的简单化处处都体现着数学的简单美。正是数学的这种特性,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及内涵,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而数学概念、命题、定理表述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确、简明、严密更能让学生去浮躁远浮夸,形成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养成学生缜密、条理清晰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3辩证唯物观点培养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实际。如导数的概念就来源于物体运动中的瞬时速度,微分的概念由一块钢板受热之后产生的变化引入,还有极限思想,定积分的应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辩证关系,接受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教育,培养正确、健康的思维品质。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3)

二、创设情境实现德育的良好契机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认识数字、图形,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接受学习的内容。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运用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全身心,精力充沛地融入到数学的探究中来,使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将德育渗透其中。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根据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例如在九九乘法口诀学习时,教师可以介绍九九乘法的渊源,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发明过程,使他们明白科学是被人们逐渐认知的,只有尚未发现的科学,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信心。每一个发明的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

三、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数学活动要避免机械的记忆和模仿,要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动手进行实践。”教师适时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能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和创新的灵感。例如在初次接触“数”的问题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实物数数的训练,而是拿了一把筷子,找一个力气大的男生进行示范。折断了一根、两根、三根,接着是一把。一把筷子无论他用多大的力量都折不断。我先让示范的同学谈感受,接着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个活动的进行不在于学生是否会数数,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的荣誉感。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实践体验,相信会对学生有所触动,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启迪。

四、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德育的素材无处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德育。数学往往是数量和空间的关系、平面和立体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等诸多要素融合的一门学科。在介绍概念、公式等内容时,可以利用数学小故事、生活中的小常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培养他们大胆实践的探索精神。引领他们向数学知识王国的纵深方向研究。又如教材中涉及到祖冲之的“圆周率”,教师可以介绍祖冲之的伟大贡献,利用他的事迹感染学生和教育学生。

五、好习惯成就好的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是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培养思维严谨、做事细心,对待科学踏实认真的态度。在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规范课堂学习习惯和听课状态,规范数字的书写,规范作业的习惯,规范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都是在课堂上要进行的德育渗透,好习惯成就好的数学素养,成就好的未来。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57-01

针对于小学生这一生源群体来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处于刚刚形成阶段。老师对其的正确思想意识引导,加强德育观念的渗透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小学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也要对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的提升做努力。数学学科自身在整个教学环境下的重要性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教育。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充分结合数学教材的知识点迎合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推动因素。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现状

1.1 对数学教材中德育渗透内容缺乏认知。

在德育渗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老师扮演者重要的引导角色。老师要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潜在的的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配合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在大部分情况下,很多小学任课教师往往对教材中的德育渗透内容挖掘不深刻。只注重数学的运算技巧等数学知识的培养,注重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从而忽视了潜在的德育渗透内容。在老师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总会出现小学生思想范围迎合不了渗透内容,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一定的思想限制基础上,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其进行德育内容无筛选性渗透。从而导致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教学内容不能被学生所易受接受,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老师所指思想的内涵具有很大的难度。

1.2 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不恰当。

针对于小学这一生源群体来说,在教学环节上要重分勾起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小学生专注学习气氛中的最佳因素。由于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注重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很多教师就会为了达到课前预期效果忽视其他与数学运算无关的教学活动。老师往往会进入到主导地位的角色扮演中,致使学生被动的吸收数学理论知识。对于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开展,都是为了迎合课堂学习效率而设定。在教学环节中活动开展不贴近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没能渗透到课堂中去,对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起不到引导作用,进而导致学习内容愈加偏离德育渗透目标效果。老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没能及时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学习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学习中积极努力、认真严谨、善于思考等迎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

2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构的方法策略

2.1 完善小学教师的内部队伍建设。

根据数学学科的自身教育特点,校方要积极对任课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加强学校内部师资队伍建设,让老师自身感悟到在教学环节中的角色定位。在数学课前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更新自身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课堂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校方要积极开展对任课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的意义讲座,与邻校建立教师经验交流平台,从对老师的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开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老师在情感认知上与同学们积极的互动交流,"为人师表"是德育渗透教学环节实施中的有效实施途径之一。

2.2 教学活动贴近实际生活、培养感性认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贴近日常生活的感性认知度,拉近学生与数学理论的距离感。老师可以把数学课堂迁到课外实践教学中去,开展与数学运算相结合的实际生活活动。开展中要注重迎合教材内容的特点,迎合学生的心理素质承受范围,不能偏离数学本身的知识学习范围。本文强调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二者互相融汇贯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坚决杜绝只注重数学教学效果忽视德育内容引导的情况,也坚决杜绝由于德育引导从而忽视了征程的数学教学程序和课堂宗旨。在贴近生活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要兼顾数学运算和感性认知的双重培养。

2.3 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促进思想品格形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是想要一直抓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胃口,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的开展。将学生们进行小组分配式学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客观可行性。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完成对数学运算题进行分析、探讨、求证的全过程。可以充分你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个小组要对自己小组的解题思路进行阐述,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有个深层次的了解,针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对数学理论知识运算中出现的重点难点解题过程进行重复讲解,达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完美化。成员间为了小组的整体利益可以牺牲自我利益,不断地积极努力,为达到目标效果树立竞争意识。也可以拉近与同学间的沟通交流距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潜意识的培养学生很多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相关探讨得知,德育教育不仅仅存在与数学学科中。校方要加强对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认识,积极为德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渗透条件。要求老师积极地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积极的引导学生善于在数学学习中善于发现生活,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真正意义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效果。除此之外,老师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审视渗透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育状态,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下面,笔者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有效策略。

1当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情况

1.1 教师缺乏德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理论,能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所以传统的数学课堂,在德育方面的渗透非常少,这也是造成数学教师和学生沟通较少的原因之一。当前大多数的教师,虽然根据教学改革已经创新了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融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但是在德育方面依然是不够的。实际上,德育的内容和核心素养是息息相关的,老师可以通过德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2 学生对德育不够重视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但教师对德育有所忽视,学生对于德育的知识也存在不重视的现象。虽然现在德育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对其他学科的德育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在学校的学习中,只把知识性的内容记住,对于德育抛之脑后。

2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2.1 组织实践活动,在应用中渗透德育

教育费尔巴哈曾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之中,还应体现在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教师只有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将课上与课下充分结合,在应用中才能更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综合与实践”板块,结合“节约用水”章节,组织节约用水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去测一测、算一算,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认识浪费水资源带来的严重后果;结合“节约用水”的政策和措施,开展手抄报或黑板报的展演评比活动、节约用水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或主题征文比赛等,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结合“绿色出行”章节,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及父母每天出行使用的交通方式,填写调查表,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看看全班家庭采用的出行方式是否够环保,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真正把“绿色出行”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结合“北京五天游”章节,组织学生设计全家出游的行程计划,让学生在参与调查、收集信息、设计方案等活动中,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如,教师还可根据“统计与概率”版块,借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组织学生统计家庭中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情况;调查垃圾分类处理的情况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让学生明白节约用电、用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2.2 在课后作业和练习当中继续渗透德育教育

(一)作业要求工整规范,让人赏心悦目。在作业当中,写数字和画图形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从小就要书写规范,整齐、美观。画图形要力求完美、标准。从学生一人学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在干其他事情方面也会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负责。(二)设计阶梯性练习,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教学中我们会遇到难易程度不同的题。对于简单的题,我们要教育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粗心的良好习惯。对于较难的题,我们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要知难而上,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克服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三)培养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日常作业和练习一定培养学生形成严格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做事认真踏实、负责任打下基础

2.3 结合生活案例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本身没有过多的德育案例,所以在小学数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绝大多数都是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和拓展。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上数学课通常都是直接切入正题,即便是有课堂导入,也很少和德育内容相关。小学数学应用题很多都是关于树木、纸张、桌椅的,老师可以从中衍生出环保的话题,在互联网上查找一些森林伐木、造纸、造桌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每年应用在这些方面的树木有多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物品做到不浪费,提高节约能源、资源的意识。另外小学数学当中还有一些关于买东西的习题,老师在讲解这些习题的时候,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片段,营造生活情境。比如提问学生 : 如果去商店买一瓶水,水是两元一瓶,原本应该找钱八元,但是老板把你的十元当作了五十元,多找了四十元,这时候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根据这一生活情境,展开具体的讨论,畅所欲言。这个时候可能有些学生会有犹豫,但是老师不要去批评这些学生,而是应该对他们进行引导,比如说说其他学生的做法,并邀请这些同学说出原因,用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可靠的人。

结束语

学生综合素养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德育是综合素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在小学时期进行贯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环保意识等,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做一个诚实守信、有道德、有纪律的人。本文介绍了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德育的具体实施情况,并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落实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黄金金. 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方法探讨[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10-312.

[2]许倩倩.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85.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6)

1. 中学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理念支撑

(1)数学是一种文化,不只有知识传承的任务,也有德育的任务和功能。数学是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涵盖所有科学,而数学具备这种广泛的涵盖性,既表现在它的理论方面,也表现在它的应用方面。数学影响其他的东西,感化和支配别的东西,它具备了“大文化”概念所具有的“真”(真理性)、“美”(艺术性)、“善”(道德性)。因此,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知识传承的任务,也有德育的任务与功能。数学文化已经走入中学课堂中,现在的中学数学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面貌,课本在不改变“真”的内容的前提下,增加了很多“美”“善”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道德教育。

(2)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是德育的沃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为了使他们完成个人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道德的价值与存在取决于生活,道德教育的存在自然也是为了人们健康、文明地生活,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道德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为了生活。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也因数学而更加精彩。在数学生活情境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有意义的教育。

2. 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发掘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

1. 数学兴趣小组

国家是鼓励学校组织兴趣小组的,但是很多中学并没有组织兴趣小组,姑且不论那些不具备组织条件的学校,就是那些具备条件的学校有很多也都没有组织,有的组织了,但只有兴趣小组的形式而没有内涵,如笔者家乡有的中学每个星期六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数学兴趣班,但这所谓的兴趣班只是学校变相进行补习的掩人耳目的一种说法。

笔者认为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重视学校学生学习兴趣小组的建立,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由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参加,7至8人为一组。活动一般以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为前提,结合家乡地理、自然、人文环境,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2. 数学故事会、游艺会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7)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德育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是一种共生关系

不知道是否有人会认为数学教学与德育培养没有关系,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会影响教学进度,影响教学安排。事实上,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以数学教学为切入点,既包括学生学科品质的培养,也包括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整,学习方法的指导,班级学习氛围的调控,其结果肯定有利于学生提升数学成绩。俗语中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传播数学知识的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责任。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二、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巧妙安排,忌牵强附会,忌喧宾夺主

数学课就是数学教学,长远来说,德育不能作为教学的主题,一定要注意体会“渗透”二字,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得到感化,受到教育,润物细无声。比如,高一数学开始是集合的教学,教材有一个题目是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集合,题目用描述法给出(世界最高的山峰),学生都能够用列举法回答是(珠穆朗玛峰),教师可以突然问一句:世界第二高的山峰是什么山?不管是否有学生能够回答,教师都以用简单的几句话点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永远争第一的品质,培养拼搏精神。当然,在数学课堂上滔滔不绝谈德育也是不明智的,一方面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德育的教育效果,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三、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直是一个难点,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是前提,构建健康、乐观的心态是目的寻找恰当的结合点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1.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等,无不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数学对象源于现实世界,体现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价值,认识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生有限,必须善待人生,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反比例函数(当а>0时)在(-∞,0)和(0,+∞)上分别都是单调递减函数,但是它们在整个定义域内却不是单调函数。据此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

2.结合数学理性的本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进行人格教育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们认识到不能迷信一些虚幻的东西,应该尊重科学,相信事实。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数学的公理化方法、结构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久而久之,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同时,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人们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比如“ao=1”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成立,但数学里它只能是假命题,因为在a=0时不成立。

3.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比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4.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仅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5.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比如,学习完线性规划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查城市交通的情况,分析交通要道的车辆通过情况,设计红绿灯转换的时间,让汽车停留的时间达到最少等等。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早日了解社会的一些基本常识,增强环保意识。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96-01

中职学校是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在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在我国,中职学校的数量居多,学生的素质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在种植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是给我国中职学校学生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修养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所以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势在必行的,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质,所以在开展德育渗透工作当中提供了有利条件。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我个人观点的论述。

一、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还是处于一种不够健全的状态,所以自身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还是较强。在我国,技术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的数量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所以要提高技术型人才的基本素质,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课程教学的特点所致,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在教师身上,所以进行德育渗透的效果也要比其他学科要好得多。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二、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缺陷所在

1.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德育渗透重要性的忽视

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难会发现这样一个教学现象,那就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说脏话,乱扔垃圾等现象,而我们的教师却很少去管这些事情。这一教学现状的出现就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没有注意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以及恶化。在教学过程当中,这一点已经被我们教师普遍淡忘了,而我们教师真正重视的还是他们的教学效果究竟是怎样,却不明白学生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教学质量也不会很好这一基本道理。

2.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德育渗透过程没有说服力

在中职学校进行体育德育渗透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层面比较肤浅,这样就使学生只是在基本程度上认识到了自身道德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学生今后走入工作岗位之后自身素质的提高却很少渗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受到很大的限制,让学生在自身面对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走很多的弯路。所以说我们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问题,将学生德育渗透的层面进行进一步的加深,让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可以从容应对所有问题。

3.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自身要求不高导致德育渗透举步维艰

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进行德育渗透之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而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时常存在一些基本素质问题,比如说打骂学生等等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中职学校学生都是处在人生的叛逆期与模仿期。教师怎样做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做法,教师要求学生怎样做学生却不一定怎样做,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就会导致我们的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得不到充分的提高,德育渗透效果很不明显这一现状的产生。

三、结合以上观点我们应该进行如何处理

1.对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重视程度

在对学生个人基本道德素质提高方面,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不应该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来对当今新形势下的学生进行教学,将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放在一边只重视自身的教学结果。如果学生们的基本道德素质不能够得到充分的提高,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很难进行顺利的教学,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学生们处于逆反期,教师的正面引导往往会起到负面作用,所以只要让学生们尽快度过这一时期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加强学生们的德育渗透过程,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加以足够的重视。

2.结合学生自身现状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或者是班级不同的特点开展德育渗透,在此过程中我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对学生们的内心观察这一点。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对学生进行不断的了解才能真正的做到对学生的掌控,才会对学生进行对症下药,使其基本素质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与发展。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找到每个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精力进行解决,再通过学生之间不同的心理特点来对学生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调查,最终找出解决的方案。这就是进行德育渗透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希望广大教师朋友们能够认同我这一观点。

3.完善教师自身修养为其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们的高度注意,因为学生年龄特点,自身的模仿能力较强,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我个人在这里还要提到的就是我们教师自身素质应该得到充分的提高。在教学过程当中,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与其他学科不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不良行为,我们在此期间应该做到尽量避免,让学生们真正的可以从老师身上学到优点,让自身的缺点得以淡化,这才会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

结论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的相关阐述,在此过程当中还对存在的这些基本问题提出了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与相关解决问题的意见,希望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能够找到自身的不足所在,面对新形势下的中职体育教学。我的个人论述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广大学者及老师能够给予积极的批评与建议,使我们中职体育教学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9)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的任务之一。作为数学课不仅要传播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学科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学实践中如何去渗透。教师们感到,语文教学本身就有“文道结合”的教学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似乎很难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掌握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①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

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

②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2)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维,提供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含有的哲学因素,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3)示范导行,感染习惯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整齐,书写规范,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要求中年级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2、融德育教育于数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2)比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3)迁移法。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3、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篇(10)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也须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纵观古今中外教育,任何学科教育目标,都以德育为首,比如孔子的“六艺”;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教育目标;教育家斯金纳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这个本质的重要内涵指的就是知识承载的思想、能力、素养品格。这些都要求数学学科在实践中要深入研究数学知识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也就是说要从数学课程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新课程,实施德育的渗透整合。

1.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

悠久的数学史创造了许多世界名家,并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史料和基础知识。同时新教材《函数》、《统计》等模块中大量选入了我国社会建设成就的内容,特别是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方面的数据,内容翔实可信,比空洞说教更具有实际效果。

2.数学教材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去认识世界和探索问题

数学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1)数学能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数学教育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质。(2)数学知识所揭示的对应统一规律,数学内容所展示的现象和本质关系,数学变化过程中蕴含的量变与质变规律,都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等观点,为我们实施数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可能。(3)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教师在教学时要贯穿和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能用辩证法的思想组织教学和评价学生。

3.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机渗透德育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必须在“授业”、“解惑”的同时,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传道”。“授业”与“传道”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质,又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培养新一代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人才,数学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学教师应是活教材,结合数学本身,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蕴的德育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数学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大有可为,脱离数学本身的特点进行空泛的说教,将会大大地影响教学质量。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

德育内容应有机渗透到教学上去,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有机结合原则。

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必须与德育大纲的任务有机整合,让德育内容、过程、方法等完全融化在学科教学中。数学知识、技能是主线索,教师则应充分利用其与德育内容的内在联系,抓准材料,精心设计,画龙点睛,挖掘德育的渗透点实施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还应重视结合实际的应用,紧跟信息时代,不断调整完善现实中显性德育因素以充实数学教学。如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为:平面内到一定点F和到一条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e的点的轨迹。

当0

可以用多媒体《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随着e的逐渐增大,椭圆就逐渐扁平;一旦e=1,椭圆就“质变”成为抛物线;越过e=1这个“关键点”,就“质变”成为双曲线,并随着值的增大而开口渐大。因此我们可以把抛物线看成是椭圆和双曲线之间的分界线,这正如零是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分界线一样。这样处理的目的:帮助学生感知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圆锥曲线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批判性,掌握辩证法,培养辩证思维的素质。

第二,方向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导向,坚持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突出并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面向全体为主线,坚持以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理想信念影响学生,坚持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三,循序渐近原则。

数学教学渗透德育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高中生学习数学兴趣、思维各有特点,故应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针对性明确,不仅有利于各年龄段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层次,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如《统计》学习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吸烟者与肺癌患者的统计案例进行未成年人行为规范教育。

第四,情感性原则。

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课堂中单纯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往往并不是很浓厚。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情感,创设产生情感的环境,促进认识的深化。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课堂中饱含真情,穿插介绍有关数学史、数学符号、数学思想、方法等的产生和发展等,这些往往可使学生思维兴奋,兴趣倍增。真情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和桥梁,教师有情感的投入,讲述娓娓动听,就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激情洋溢,产生共鸣、认同,以至内化。

三、德育渗透整合的途径

品德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内化过程。笔者以为渗透德育途径最为关键是选择渗透点,准确地发掘教学进程中的德育因素。

第一,以情激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1)各章节的第一节课学生刚学时,往往充满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如计算圆周率,东汉张衡、三国刘徽、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杨辉三角”提示二项式系数的规律早西方数学家400多年,祖恒求几何体积的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1000多年。近代徐光启、李善兰;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所研究的数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教师饱含真情的宣讲,能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

(2)组织讲座专门讲

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探索的故事,也有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故事,又有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为人类做出不朽贡献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又能拓宽学生的数学素材,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借助专题讲座宣讲,比如介绍数学家的钻研创新精神及目前世界数学难题,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仅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知名的数学家。可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也可介绍数学中的大量的美学原理及数学文化史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等。

第二,探索规律,大胆创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遇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不应把辩证法作为外来的东西引入数学,而应从数学内容与方法中发现辩证的因素,在数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具体可以:一、开展变式习题训练,让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在实践中领会;二、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教师应大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多让学生解一些结论并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

第三,言传身教,渗透科学态度、科学素质教育。

(1)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方能教书育人。教学时运用数学语言要准确、精练;板书要有条有理,推理有据,书写规范,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2)从小事抓起。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遇到难题要有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的品质。哪怕是学生作业中一个错别字、一个小数点失误也要强调修正,从而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体验数学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解题中能体验到“以退为进,逐步调整”等解题策略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能进能退”的开阔心胸,在逆境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良好心理品质。

(3)从身边事做起。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身边的物体,从生活中提出问题,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并大胆创新,选择研究性课题,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生数学小论文。

第四,借助信息技术,扩大视野,渗透现代科技德育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至今日,已经为数学学科提供了现代信息教育的工具。互联网上一些教育网站中有许多数学教育的素材,特别是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德育内容。教师应经常让学生领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文明的便捷,让学生明白只有投身于学习现代科学的热潮中,才能报效国家,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柳斌.中学教学全书(数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2.

上一篇: 口语教学论文 下一篇: 乡镇个人综治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