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4 12:27:59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1)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国与国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起着传播外国文化的作用。在土木工程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学生的大部分课程学习时间都是在工程实践中度过的。由于一种语言的教材知识面有限,在土木工程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则会涉及到很多不同语种的教材,学生在学习本国的土木工程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其他国家的土木工程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现状,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土木工程与其他国家土木工程行业之间的差距,进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先进的理论和工艺。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土木工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成为土木工程行业争夺的焦点。再加上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参与到国际工程的开发建设当中,外语好、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更能受到土木工程行业的青睐。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一方面双语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另一方面,土木工程的专业性比较强,外语好、专业性强的全能型人才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有利于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

由于英语具有传播外国文化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会对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一定的冲击,促使我国教育者进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方法创新,并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采取有力的措施将二者进一步融合,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很多院校没有进行双语教学改革

我国有很多高校早就开始了双语教学改革,很多基础课程也都开展了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对象已经从开始的少数学生转向了大多数学生。但是,还有一些院校在双语教学面上犹豫不决,在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广大学生上举棋不定。很多院校都认为,如果只是面向少数学生,那么对其他学生有失公平;如果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各有不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很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以很多院校将双语教学改革一拖再拖,至今没有进行双语教学改革。

(二)没有弄清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关系

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除了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外,还在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英语语言教学相结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双语教学应该是从基础英语学习到专业英语学习的一个过程,但从目前的教学内容看,很多高校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很多教师是从专业英语开始的,由于专业英语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果学生缺少基础英语的学习,那么很可能因为基础英语薄弱而造成后期双语教学困难。

(三)双语课程设置不恰当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一般都是必修课,很少涉及到专业选修课或者是专业基础课,而且只用双语授课,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很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必修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因为听不懂讲授的内容而放弃了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部分学校利用选修课和基础课开展双语教学,有很多学生因为担心双语课程考试不及格会影响到自己的总成绩,因此放弃了双语选修课,从而影响了双语选修课程建设。

(四)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

就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师而言,开展双语课程教学比普通教学承担的压力要大得多,付出的努力也多得多,进行双语授课的教师,不但要了解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利用英语授课的方式,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因此既需要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英语水平,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为此,教师在备课中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三、加强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双语师资建设

当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师资问题。土木工程专业是比较受欢迎的专业,应该选择一些年纪较轻且英语水平高的教师,通过培训,帮助他们胜任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例如,学校可以为英语基础好、专业水平高,有意向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免费的学习平台,对这类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双语教学经验和理念,讨论和交流搞好双语教学的体会,提高他们的双语教学能力。

(二)新老教材相互结合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将英语应用到专业教学当中,使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老教材有很强的语言示范性,能结合系统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所以老教材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现在的新教材也涉及到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工艺,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最好是新老教材相结合,这样更能起到教化作用。例如,教师在讲“土木工程概论”时,由于该课程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的授课内容集中在土木工程的概述、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又由于我国土木工程的范围与国外的界定有所差别,其教学内容也有很大不同,因此没有可供使用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对其他教材进行整理、改编,从而编写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

(三)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有很多种模式,常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教师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习的内容、内容的难易程度、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等,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分配好英语与汉语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笔者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中,由于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他们既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相应的英语专业水平,如果全程都使用英语教学,一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还有可能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此,笔者以保守型双语教学模式为主,就是对学习的重点内容都用第一语言讲授,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因为听不懂第二语言造成的消极情绪;而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知识,则先用英语讲授,然后再用汉语讲解,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词汇以后,再提高英语教学的比例,逐渐过渡到完全的双语教学。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由于双语授课的进程比较缓慢,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太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1)讲解、问答与讨论相结合。

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应该随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的速度,当讲解告一段落后,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些讨论的时间,在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也可以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师生之间共同讨论。最好是教师提前准备一些比较深奥但又不超出学习内容的问题,这样能增强学生讨论的针对性,避免出现因为讨论目标不明确而出现盲目讨论现象。学生讨论完之后用英语进行总结,不但能增强学习的信心,还能激发参与讨论的热情和主动性,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由于双语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理解的程度,总的来说进度比较慢,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前将要讲解的知识点做成课件,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内容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讲解效率。但是,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对多媒体的依赖性过强也会引发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不能突出课程的重点,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上列出的重点内容进行一个强调,并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下降,会影响学习效率。另外,学生长时间看屏幕也会引起视觉疲劳。所以,教师应该综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将二者有机结合,除了提前设计好讲课的内容外,还要加强重点内容的讲解,对于重点内容除了在课件中进行明显的标注外,还应该进行板书讲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例如,讲解地质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演变的过程等,这些内容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讲解,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了解到学习的内容,但在讲解岩土的力学稳定时,由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所以教师可以用板书进行更加详细的推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课程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分配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首先,教师应该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其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时的指导,或者是聘请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进行现场指导,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2)

一、通信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最早起源于加拿大的沉浸式(bilingual education)双语教育,是指学习的引导者与学习者围绕某一门非语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遵循一定的学科标准,在思维水平上运用两种语言媒介,通过传授、仿效与内化等过程而进行的学校活动,以建立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识为最终本文由收集整理目的。双语教学形式上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但应摆脱单纯讲授英语语言语法知识和专业词汇机械记忆的模式,取而代之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培养教师与学生英语思维为根本目标。不同民族和语系的思维方式及语言外壳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只有形成英语思维,才能领略英语思维的精髓,透彻地理解双语教学课程,吸取其他民族的精神财富。

信息技术起步并发展于西方,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国际科学研究领域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这赋予了英文文献资料较强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为了更好地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脉络,汲取世界上信息技术最新科研成果的营养,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有必要扎实推进通信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尝试。

二、通信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双语教学模式是跨多学科的新型教学模式,通信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程。本文从移动通信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对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材建设、 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建构性的双语课程教学体系是双语教学有效性的切实保障

仅仅依靠一两门双语教学课程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建成双语教学课程群,使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达到通信工程专业所有开设课程的5%~10%。设置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框架是保证双语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体系的框架是开放性的,课程间的关联性可通过回归性发展课程的深度,课程间的严密性依赖于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本身,应该在不断探索、组合、思索中寻找最适合的模式。具体制定过程中,首先应认真研究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做到合理安排全部课程的开课时间、课时长短,避免密集的课程安排;其次要注意到各门课程间的衔接关系和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在全体教师参加的前提下,吸纳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体系的讨论与制定中来,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坚持每学期末及时对现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形成灵活、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修订模式。总之,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课程间的相关性,又要兼顾与国际接轨的敏锐性,达到母语教学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并重的态势,有力推进独立院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二)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促进双语教学课程动态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双语教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严格,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口语表述流畅,还要求熟练运用英语阐述专业知识,解析重点专业词汇。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双语教学课程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否则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导致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科损伤。目前,信息与工程学院担任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均拥有非英语专业的硕士学历,教师在已具备的英语基础上,通过近年来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的教学,积累了实施双语教学的经验,但英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1.教师培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参加双语教学专家的报告会,及时了解双语教学动态。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双语教学研究资料和文献,参考国外主流双语教学高校和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进行自主学习,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逐步提高的过程。对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利用对外合作的机会尝试与国外大学或培训教育机构交换培养教师的模式。此外,学校可在假期组织双语教学培训会和研读英文原版教材的讨论会,聘请英语专业教授和外籍教师担任培训指导,提高教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

2.交流提升。教师定期交流在双语教学方面遇到的困难,总结有效的教学经验;依托现有的教学研究成果,多走出去听课汲取兄弟院校优秀之处,大胆实践;多学科交流,双语教学项目组教师可参与到其他学科的教研组活动中去,取长补短。

(三)创造性地使用和超越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之路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材选用是否得当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外原版教材涵盖面广、内容多、信息大、价格不菲,在教学学时受限的情况下,不适合在学生中间推广普及;国内自编教材在内容及语言思维方式上不及国外。基于以上原因,原版教材的影印版是不错的选择,可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多本影印教材中选择相应内容复印整理成册。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购置难易适度的优秀外文原版教材样书及教学参考书,积极尝试双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编工作,不断搜集教学素材,自编教学讲义,逐步形成适合学生的双语教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形成双语教学备课规范和教学规范,筹建双语教学工作网站,学期末将教学资料整理成册,作为今后的参考资料。

(四)适应学生差异性、促进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力支撑

教学方法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具和手段,依据学习论的认知学习理论、情感原理和语言学原理,结合通信工程专业学科的特点,基于学生基础情况、双语教学的内涵以及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确立了双语教学要遵循渐进性教学模式,把握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积极营造英语氛围,由浅入深,稳步实施。

1.从认知学习理论的角度分析。在选课之初,教师应将课程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便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总体了解,也便于课前预习和自学。学生可登录选课系统并依据自身英语水平选择双语教学课程,借助选课机制的介入,确保选课成功的学生对双语课程怀有浓厚的兴趣和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奥苏泊尔认为,只有当呈现的言语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并且学生具有内部的学习动机或心理倾向时,言语接受性学习才能产生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每堂课始末的5分钟时间,请同学用英语复述课堂的重点内容。学习完每章内容后,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summary,择优展示给全班同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对专业词汇的掌握能力。

2.从情感原理的角度分析。教师要注意避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互动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纯英文课件,在每页下方设置对应中文注释的链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接受情况选择讲解;多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如学生运用英语表述有障碍,即使中英文掺杂的回答也同样值得肯定。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与肯定,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交流互动为主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与英语运用的有机结合,取得专业知识与英语能力的双赢。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课程的前沿课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从语言学原理的角度分析。结合双语教学的概念属性,应保证学科目标权重大于语言目标。教师要适当用母语讲授学生疑惑和不易吸收的知识点,摆脱一味追求英语运用比例的束缚。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另一关键因素,布置课外作业时要适当侧重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注意单词量的积累,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学会5~10个新单词,逐步扩充词汇量,坚持下来形成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加强阅读训练,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作翻译练习,通过阅读外文资料多了解专业知识,掌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紧跟信息技术的时代潮流。

(五)遵循激励原则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是推动双语教学深化改革的政策基石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3)

双语教师是教师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与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受到长期的汉语基础、汉语学习方式、汉语学习环境以及思维模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在进行汉语表达与交际时,存在着许多词不达意、表述不清、颠倒词序、跑调等现象。就目前而言,革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汉语教学模式,提高学员汉语表述能力与交际能力,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及和谐发展是重要目标和方向。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教学现状

就现今情况来说,新疆各地、州、市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热情高、力度大,呈现出良好开端。例如,喀什地区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力度很大,地区和各县都分别建立了双语教学管理办公室。在双语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喀什市每学期组织近百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疏附县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拔双语教学专职教员,在重视双语教学研究上带了好头。

双语教师严重短缺,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双语教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双语教学班数和学生数的不断扩大,今后新疆整体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整体上看,新疆现有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还远达不到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对新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大,但是培训的数量极其有限,部分教师虽完成了双语师资培训,进步也较大,但仍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培训后不能按规定在汉语系学校实习锻炼,因学校师资紧缺,回校后仍然承担着母语授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教师获得脱产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很多受访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非常努力,能较为流利地用汉语授课,但是学生几乎不懂汉语,教师教学生汉语非常吃力,尤其是南疆的情况较为突出。小学尽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强,相当数量的汉语教师自身汉语运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二、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与汉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形成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过直接的作用或重大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核心部分。

汉语课是对少数民族学员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与优化对汉语教学必然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阐述,结合汉语口语课的课型特点,汉语教学模式被定义为: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在汉语言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汉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

2.汉语教学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汉语的课型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汉语的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而对学生培训的时间有限,教材中的难度、生词数量远远超出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力范围以及要完成的相关交际表达要求,所以,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词、句进行讲解和练习,分配给汉语课文和交际训练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一些单个的词或用这些词造的单个句子,缺少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运用、表达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结构,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很难改变在汉语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错误的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学习运用,学生会产生挫败感。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愿意或不善于表达,在汉语练习活动时往往顾虑较多,不够主动活跃,其课堂表现与现行的较高强度的强化汉语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是消失。

三、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教学效能的提高

1.提高学生汉语培训效能

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学汉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由于汉语培训时间短,强度大,任务重,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对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进行培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偏误的了解、归纳和总结,提高汉语教学的效能。

2.构建双语培训教学管理系统

构建有效运转的教学管理系统,由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组成汉语教学管理指挥系统,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评价汉语教学管理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的汉语教学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实行分块管理、分级指导、逐层反馈、定期总结。制订汉语教学的总体规划和一整套制度,通过师资培训主管部门对教研组指导、督促、检查,将汉语教学的各项管理创造性地渗透到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向指挥中心提供计划决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汉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节与控制。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适当的调整,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做出新的汉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3.紧抓汉语教学常规管理的策略

教学常规管理对于稳定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秩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起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必须依靠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地实施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汉语教学运行的命脉,从汉语教学工作目标体系、教学工作监控体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几方面着手,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汉语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汉语教育管理行为和执教过程,建立起符合新疆少数民族自身实际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三位一体,以汉语教学为中心,教师为实现双语培训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双语培训目标而学习汉语,管理领导以双语培训目标达成过程的工作质量、工作实效来进行汉语教学的管理,使管理更具导向性,统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意志。为确保汉语培训目标教学的中心地位,要把管理工作的精力放在汉语教学上,建立严格的汉语教学工作制度,汉语教学管理以管理制度建设为主,实行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三结合;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评价性。双语教学过程以汉语培训目标为主线,评价贯穿始终。对汉语教学过程的管理主要在于监控教师是否按学科教学程序组织教学。在汉语教学管理中,要以汉语教学的管理为核心,把汉语教学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汉语教学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4.培训与实习并重

汉语培训仅仅是双语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专业培训和专业实习是双语培训的关键。因此,汉语课程的讲授,不仅要结合汉语水平等级大纲,更要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接受、学习能力进行。要求双语教师不仅在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要牢固全面,还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汉语课程的词汇教学中,双语教师应当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并将词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不可单纯孤立地对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将专业汉语词汇加以补充。如在辨析“重要”和“主要”时,也可以将“重心”“重力”的概念教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将“重工业”的概念教给地理专业的学生,将“重音”的概念教给汉语专业的学生等等,在双语培训中将专业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汉语培训的过程中奠定专业汉语的学习。

5.开展课外汉语教学活动

汉语学习课程是汉语培训的基础,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练无法提高汉语水平,满足双语培训需要。因此,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培训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求课堂之外能较好地促进语言交际训练,这是汉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外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外的汉语朗读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笔记比赛、“汉语角”等等,都是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较好补充。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是一项利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汉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工程的质量。认真研究、分析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中的问题,革新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与质量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要进行的长期、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关于双语师资培训途径的有效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0(14):85-87.

[2]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14.

[3]吴宏岭.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4):74-75.

[4]尤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46-48.

[5]张燚,塞米·马木特,张瑛.新疆双语师资培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0-136.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4)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在双语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方面体会如下:

1、做到“五个到位”引领双语教学 ① 思想认识到位。向家长和学生把汉、维语的信息传播优势、适用范围和社会交际功能对比;把掌握双语与只懂维语的就业渠道、就业区域及其就业待遇对比;把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下区域之间、人际之间的往来由松散到紧密、由原来的一般性往来到必须往来,对讲汉语,增大交流能力,赢得更加广泛的机遇需求对比,认识语言通、交流通、情感通、一通百通的道理。② 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③ 管理制度到位。制订了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划了推进双语教学的步骤和措施,把推进双语教学纳入干部考核和教师考核。④ 结构布局到位。坚持双语教学从学前抓起。积极兴办双语学前班。

2、① 建设双语教学配套工程。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从一年级起选用汉语言教材,用汉语授课,三年级后加授母语。中学双语班则是语文、数学、物理选用汉语言教材,用汉语授课,逐步过渡到自然学科用汉语授课。②建设双语教学科研工程。注重突破培养语言结构交际功能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结构功能与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围绕课文重点词语进行,在浓厚的语境中进行反复的训练;注重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操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培养创造性的习惯和实际语言能力;注重集体备课着手,缩小课堂教学和新课改要求的差距,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注重抓优质课例,以点带面发挥其导向作用,改变有些教师使用维语教汉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学节奏慢,教学容量小的现象。③建设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工程。大力倡导、推广在一切场合学习使用双语。组织师生参加汉语会话比赛,营造听说读写双语交流的区域大环境;建立民汉联谊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汉语学习兴趣小组,增强沟通交流机会,创设交流平台。

几年来,我校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成绩显著。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受到双语教育者的语言测试、概念形成、认知能力、行为习惯均比受到单语教育者表现得好。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5)

就现今情况来说,新疆各地、州、市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热情高、力度大,呈现出良好开端。例如,喀什地区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力度很大,地区和各县都分别建立了双语教学管理办公室。在双语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喀什市每学期组织近百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疏附县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拔双语教学专职教员,在重视双语教学研究上带了好头。

双语教师严重短缺,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双语教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双语教学班数和学生数的不断扩大,今后新疆整体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整体上看,新疆现有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还远达不到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对新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大,但是培训的数量极其有限,部分教师虽完成了双语师资培训,进步也较大,但仍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培训后不能按规定在汉语系学校实习锻炼,因学校师资紧缺,回校后仍然承担着母语授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教师获得脱产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很多受访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非常努力,能较为流利地用汉语授课,但是学生几乎不懂汉语,教师教学生汉语非常吃力,尤其是南疆的情况较为突出。小学尽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强,相当数量的汉语教师自身汉语运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二、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与汉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形成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过直接的作用或重大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核心部分。

汉语课是对少数民族学员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与优化对汉语教学必然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阐述,结合汉语口语课的课型特点,汉语教学模式被定义为: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在汉语言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汉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

2.汉语教学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汉语的课型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汉语的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而对学生培训的时间有限,教材中的难度、生词数量远远超出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力范围以及要完成的相关交际表达要求,所以,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词、句进行讲解和练习,分配给汉语课文和交际训练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一些单个的词或用这些词造的单个句子,缺少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运用、表达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结构,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很难改变在汉语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错误的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学习运用,学生会产生挫败感。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愿意或不善于表达,在汉语练习活动时往往顾虑较多,不够主动活跃,其课堂表现与现行的较高强度的强化汉语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是消失。

三、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教学效能的提高

1.提高学生汉语培训效能

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学汉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由于汉语培训时间短,强度大,任务重,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对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进行培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偏误的了解、归纳和总结,提高汉语教学的效能。

2.构建双语培训教学管理系统

构建有效运转的教学管理系统,由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组成汉语教学管理指挥系统,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评价汉语教学管理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的汉语教学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实行分块管理、分级指导、逐层反馈、定期总结。制订汉语教学的总体规划和一整套制度,通过师资培训主管部门对教研组指导、督促、检查,将汉语教学的各项管理创造性地渗透到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向指挥中心提供计划决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汉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节与控制。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适当的调整,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做出新的汉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3.紧抓汉语教学常规管理的策略

教学常规管理对于稳定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秩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起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必须依靠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地实施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汉语教学运行的命脉,从汉语教学工作目标体系、教学工作监控体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几方面着手,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汉语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汉语教育管理行为和执教过程,建立起符合新疆少数民族自身实际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三位一体,以汉语教学为中心,教师为实现双语培训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双语培训目标而学习汉语,管理领导以双语培训目标达成过程的工作质量、工作实效来进行汉语教学的管理,使管理更具导向性,统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意志。为确保汉语培训目标教学的中心地位,要把管理工作的精力放在汉语教学上,建立严格的汉语教学工作制度,汉语教学管理以管理制度建设为主,实行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三结合;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评价性。双语教学过程以汉语培训目标为主线,评价贯穿始终。对汉语教学过程的管理主要在于监控教师是否按学科教学程序组织教学。在汉语教学管理中,要以汉语教学的管理为核心,把汉语教学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汉语教学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4.培训与实习并重

汉语培训仅仅是双语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专业培训和专业实习是双语培训的关键。因此,汉语课程的讲授,不仅要结合汉语水平等级大纲,更要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接受、学习能力进行。要求双语教师不仅在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要牢固全面,还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汉语课程的词汇教学中,双语教师应当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并将词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不可单纯孤立地对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将专业汉语词汇加以补充。如在辨析“重要”和“主要”时,也可以将“重心”“重力”的概念教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将“重工业”的概念教给地理专业的学生,将“重音”的概念教给汉语专业的学生等等,在双语培训中将专业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汉语培训的过程中奠定专业汉语的学习。

5.开展课外汉语教学活动

汉语学习课程是汉语培训的基础,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练无法提高汉语水平,满足双语培训需要。因此,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培训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求课堂之外能较好地促进语言交际训练,这是汉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外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外的汉语朗读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笔记比赛、“汉语角”等等,都是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较好补充。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是一项利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汉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工程的质量。认真研究、分析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中的问题,革新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与质量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要进行的长期、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关于双语师资培训途径的有效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0(14):85-87.

[2]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14.

[3]吴宏岭.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4):74-75.

[4]尤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46-48.

[5]张燚,塞米·马木特,张瑛.新疆双语师资培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0-136.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47-03

Exploration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University Computer Public Curriculum From the Key Element

WANG Dong, LI Han

( Software School,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Bilingual teaching in public curriculu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problems in University computer bilingual teaching activity based on think tank model is explored and analy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which,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realization conditions of bilingual class is stated and some advices to improve bilingual teaching are proposed.

Key words:Teaching Model; Bilingual Teaching; Computer Curriculum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速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因为目前英语是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1])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炙手可热。高校作为服务于人才市场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基地,其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顺应时代的需求,提高专业人才运用英语进行工作和学习交流的能力,高校课堂开展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势在必行。自2007年起,国家教育部每年在全国评选出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求推进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进程,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教高[2007]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双语教学并非全英教学[2]。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运用英语的实际水平动态调整汉语和英语作为课堂用语的比重,通过合适的英语授课实现专业教育,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共同进步。

在信息化社会,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是人们工作、学习及对外交流的必备技能之一。计算机作为与世界接轨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其专业词汇很多直接采用英语,这使得在公共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在公共计算机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高效并深度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工具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探索科学前沿知识。笔者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双语教育理论,根据自身的留学经历和多年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从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出发,阐述了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图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针对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之路。

2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的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要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并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教学模式的结构[3]。

2.1 理论依据

在双语教学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种思想理论,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的几种理论受到关注并进行实践,其中平衡理论、思想库模式、阈限理论等得到普遍认同[4]。经过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深度剖析,以及各种教育理论的认真比对分析,我们采用思想库模式作为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思想库模式(Think Tank Model)指出人的大脑是语言的思想库,是各种语言运用实施的源泉,所以一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势必会影响到另一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人们所学习的各种语言相互作用又共同刺激着思想库的成长发育。在我国,学生通常学习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两种语言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思想库的发展,反过来,思想库的良好发展又为学生各种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我国学生完全具备精通汉语和英语或两门以上语言的能力,时值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双语教学必须、必要、切实、可行[5]。

考虑到大学本科生已具备良好的汉语运用能力,也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但是英语听说能力还有待提高的现实情况,我们采用渐进式双语教学方式,即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逐渐加大英语作为课堂教学用语的比例。开学伊始,汉语和英语在课堂中的比重各占一半,由于这时学生还未完全适应双语教学,所以要求教师语速要慢并伴随汉语解释。学生逐渐适应英语授课之后加重英语比例,此时只对关键知识点再用汉语补充讲解,要求教师语速适中即可。最后,当学生完全适应了英语课堂后,教师应用正常语速全英授课,只用汉语进行课堂总结。这样安排可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

2.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由于计算机学科中最先进的理论、概念、技术和应用大多碓从诿拦和欧洲,因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的支撑语言。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利用原版英文教材及优秀教师的双语讲解,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中的定义、术语及习惯用语的英文表述及其确切含义,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科学中的英语思维方式和英语习惯,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并理解应用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技术和应用上的支持,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接受多元文化,了解世界,进而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为日后参与国际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操作程序和实现条件

操作程序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及因果关系。实现条件指出实现教学活动的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等。操作程序和实现条件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2.3.1 学生与教师的准备

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在双语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状况,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如果英语几乎零基础的大学本科学生骤然进入全英课堂,因为语言障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教师的讲解,这样就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和倦怠情绪,以至于学生无法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深刻的专业知识。多元智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双语教学只适应一部分学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6]。另一方面,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深刻影响着双语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双语教学同时增加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度,因此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耐心及亲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前可以首先对学生的英文能力进行分级测试,并将双语教学的内容、形式、考核方法、利益与弊端等以书面形式详细告知学生,最后依据学生意愿和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授课。对于进行双语授课的班级,配以具有多年海外留学经验的中国籍专业教师和外籍教师两名,以此来解决双语教学中的师资瓶颈问题。

我们根据学生的英文测试成绩和参与意愿组成两个双语授课班级,为其配备中外两名专业教师任课。学期伊始,教学进度和节奏较慢,教学内容也较少,中籍教师以中英双语讲解计算机相关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学生以听课理解为主,外籍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学期中间,中籍教师以中英双语讲解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操作英文软件,并利用这些软件设计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小型项目,外籍教师进行上机实验辅导,中外两名教师的授课比重达到1:1;学期末以外籍教师为主分主题介绍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及操作系统等导论常识,学生用英语参与主体讨论,中籍教师以中文进行主题课堂的简介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自学的习惯。我们采用的三段渐进式双语教学效果优良,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3.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国外的计算机公共课程以引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计算机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内容广泛,可操作性强[7],建议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其用户手册等。然而全英材料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材料的核心内容,实验辅导材料以及专业术语翻译成中文,编写英汉对照的教辅材料,另外教师可以把随堂幻灯片发给学生,以备学生课后复习。在我国高校,大学计算机课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国外以启迪思维为主,内容更加深邃,涉及计算思维、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结合我国实际和国际惯例两方面内容。首先教师应重点讲解计算机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其后基于案例教学法传授实用软件的操作方法,最后以课堂研讨的形式为主分主题介绍计算机理论系统中的多个问题(如图灵机、网络安全、计算能力的局限性等)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2.3.3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在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我们强调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并将课件提前发放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决不能抛弃传统的板书授课形式,对于特别晦涩难懂的定义和公式,教师应在黑板上进行慢节奏的一步步的推导演示,这样可以带动学生同步思维,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和学生还要积极利用网络学习,推动慕课建设和课程网站建设。考虑到必要性和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仅需要将最重要,最难以理解,并且网上学习资源较少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慕课,并在课程网站上,将课程网站建设成学习资源汇总、教学信息、教学研讨、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借此可方便地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3.4 营造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影响教学的所有硬件条件(班级大小、设备情况、教室空间的安排布置等)和软件条件(教师的性格特征,学生的心理活动等)。双语教学为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为有利于教学、辅导和管理学生,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应选择小班授课,在上课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台电脑。此外,为方便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同一小组学生尽量安排就近就座,借此硬件布局培养并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此特别强调,教师必须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谐的班级气氛和伙伴式的师生关系都将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双语学习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的充分理解、耐心讲解和不断的鼓励会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感,进而爱上这门课程。教师和学生是沟通和合作过程中的两个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性格发展情况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过程和业绩的评价以及对课程的综合评价。教学评价应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设立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多角度的对教学效果做出整体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据此查缺补漏改进教学过程并督促和鞭策学生和教师更好的学习和工[8]。

对于教师的评价可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题目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师的语言情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的进度和节奏,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人文关怀,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等。由于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更应该从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做整体评价。考试结果只能作为教学评价的参考绝不能是学生的最终成绩,测验的目的更应该是对知识重点的强调,督促学生深化学习过程,强化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优化学习能力。应加强课前预习情况、出勤情况、上课听讲和回答问题情况,随堂测验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主题报告和总结完成情况等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我们制定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的考核方法中,要求学生必须英语解答,各个项目所占比重为:课堂发言10%,每一章的总结5%,课后作业20%,主题报告和主题讨论发言15%,实验项目20%,综合测试30%。

3 结语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促进教育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也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教育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出发探讨了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效实用的解决方法。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实践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陆谷孙. 英语的学习、翻译与文化修养[N].文汇报,2002-10-27(7).

[2]Hopkins, Megan. Building on Our Teaching Assets: The Unique Pedagogical Contribu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ors[J]. 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2013, Vol.36(3):350-370.

[3]玛丽・艾丽斯・冈特,托马斯・ H.埃斯蒂斯.教学模式[M].4版.尹艳秋,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9.

[4]Colin Baker and Sylvia Prys Joans. E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M].Philadelphia: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5]王斌华. 学习双语教育理论,透视我国双语教学[J]. 全球教育展望,2003(2):8-13.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90-02

0 引言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层次的转型,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对学校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研究必须和教育的开发紧密结合,同时适应市场需要。2008年以来,我院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在应用化学和制药工程等专业相继进行分析化学双语教学,加大对外语的训练强度,在实践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外语的考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外语应用能力。下面介绍五年来我们在分析化学双语教学课程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1 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简单说就是教师在授课时同时采用汉语和其他另外一种语言,学生所对应的也使用两种语言和老师完成教学互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解释说,双语教学分为immersion、maintenance和transitional,即“浸入型”、“保持型”、“过渡型”3种类型[1],一般来说我们在平时所说的双语教学应该是处于保持型的双语教学,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上再使用第二语言教学。目前来讲,双语教学主要还是在大学二年级以后,这时候学生对第二语言有了一定的基础,进行教学比较容易开展。双语教学的本质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工作中的外文资料翻译工作,外国原始文献的查询,写作能力,口语交流等。

2 分析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院为分析化学双语教学做了很多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些不错的经验,但就整体效果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

2.1 能够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很少 分析化学双语教学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实践学科,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优秀的外语教学水平,也需要很高水平的化学专业知识。目前我院教师的外语水平比较一般,很难胜任使用双语教学的工作。目前我院可以胜任分析化学双语教学工作如海外引进的教师和部分博士毕业的教师,只是总体人数过少,不能充分实施。

2.2 大学生英语水平整体偏低,而且个体之间差异比较大 由于目前大学生城乡差异现象的普遍存在,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农村的学生接受英语较晚,而且在训练程度上也不及城市学生,这导致英语水平的地域差异较大,分析化学双语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这就会导致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疲于应付英语的学习,忽视了本专业化学的学习。

2.3 缺乏分析化学双语教材 调研发现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编写的分析化学双语教材。原版英文教材英文地道,表达清晰,内容丰富,阅读量大,可读性强,能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对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与国际同类学科接轨有极大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外思维方式不同,教学体系不同,与我国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盲目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并不符合国内学生的特点。

3 实施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建议

双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措施,推广开展已是大势所趋,下面结合我院的分析化学双语教学实践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3.1 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培养 提高师资力量是切实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保障。我院制定了双语教学鼓励政策,选择优秀海归博士担任课程主讲教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项目和校公派出国专项,选派优秀博士青年教师出国培训;设立院学术交流专项基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素质;对教师进行定期英语培训,鼓励教师坚持阅读英文文献和教材,提高教师整体外语水平,从而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师资条件。

3.2 双语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 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关键。为顺利开展分析化学双语教学,我院在双语课程建设、教材选择、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根据我校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应用化学和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了DouglasA.Skoog的Analytical Chemistry和国家教委分析化学优秀教材一等奖、由王岩玲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作为我院分析化学双语教材。国外优秀原版教材与国家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的结合,为我校分析化学双语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语教学普遍面临着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近5年来,我院对分析化学双语教学大纲、教学进程、教学课堂演示课件、习题、题库等进行了探索性建设:参考分析化学教学要求和学时要求,选择学科前沿或贴近生活实例等具体的案例;建设分析化学双语试题标准和试题库。

3.3 多方位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顺利完成的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要保证在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比较不错的英文基础,其次,在开展双语教学时要由易到难,刚开始时要尽量少使用外语,要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适度增加外语的授课比重,争取随着双语授课比重的增加,学生的听课能力和听课兴趣都得到提高。在教材的使用方面也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即首先使用国内翻译过来的教材,在学生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后,再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对于英语语言,一定要水到渠成,不可急于求成[2]。课程开始、中间和结束前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否则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

利用现代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双语教学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由于分析化学英文专用词汇和术语多,学生很难听懂,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效率较低,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专业词汇和术语的英、中两种语文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每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掌握专业英文词汇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课件中采用了生动的动画、图片、扫描件等多种内容,把教学重难点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很快抓住学习重点,容易听懂英语授课内容[3]。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外,还可在双语教学中利用教学模型、音频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4 总结

在现阶段的高校,双语教学模式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成熟的双语教学理论,而对于双语教师人才梯队培养、双语课程体系的创建、双语教材的出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网上双语教学资源建设与维护、教学管理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少的的问题。双语教学也给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和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双语教学的真正益处发挥出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为今后的学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8)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教学建设项目“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研究”(JG0943)

一、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概况

(一)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用英语学习知识产权规则,提高综合能力的需要,使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用英语掌握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最新立法动态,并能提高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法律资料的阅读和撰写能力。在我国沿海的对外经贸发达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亟需懂外语、懂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复合人才。不过目前我国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中文教材存在数量少、教材内容滞后、过于原则且不够具体深入的问题。因此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直接选用第一手的原版教材、外文文献,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检索、查阅WTO、WIPO网站的英文资料,这对学生掌握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学理论、国际条约、国际协定与国际知识产权案例等内容,将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学习路径。

(二)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的定位

双语教学根据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为:能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类门课的学习。目前双语教学所运用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在我国高校环境下,主要是指运用英语和汉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双语教学根据是否使用原版教材、使用汉语和外语的比例,可以分为半外语型、混合型和全外语型双语教学。因此采用何种类型的双语教学运用于国际知识产权法教学,可以由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进行选择和运用。高校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不同于专业外语课,重在通过使用英语让学生掌握国际知识产权法专业知识、用英语思考法律问题,并能用英语从事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实践,包括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而非纯粹语言能力的学习。

二、Seminar教学模式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涵

目前“Seminar 教学模式”已经是世界各国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知名学府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指学生与教师就某一专题定期共同讨论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也被称为“主题式讨论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师可将授课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要求学生对专题中的问题进行学习、探讨和研究。要完成Seminar的任务,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索大量相关英文资料,进行梳理、总结、思考,然后形成报告,制作成PPT,在Seminar课上进行演讲和讨论。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这无论是对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Seminar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特点

1.基本模式:

(1)教师确定国际知识产权法专题内容,将学生2—3人分组,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完成专题学习任务并制作英语发言稿和PPT,时间在20-25分钟左右,其余学生自学归纳;(2)演讲学生就专题运用多媒体依次发言并总结(本科学生可用英语演讲、难点处可用汉语讲解),演讲结束后其他同学就困惑用英语提问,演讲同学答疑或交互式探讨;(3)教师就专题问题进行要点梳理、难点解答和归纳。(4)演讲同学的PPT在Seminar课后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善,上传教师申请的课程公共邮箱,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并由教师上传与专题有关的中英文资料作为辅助学习内容。(5)教师对每位同学的资料准备、英语表达、思考总结归纳以及答疑能力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占总评分的40%。

2.特点:

(1)内容与方法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层次的Seminar教学模式。对于本科生和硕士生采用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应是有所差别的。本科生的Seminar双语教学,可采用混合式双语教学,即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运用英语与汉语交错作为教学语言;专题的划分根据教材的基础内容展开,重在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讨。硕士生则可尝试采用全英语型双语教学,直接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专题的内容可围绕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理论前沿而确定,打破单一教材的局限。专题英文演讲内容,除了原版教材,需充分利用WTO、WIPO以及EPO等官网的公开英文资料和案例进行检索与学习。

(2)学生主动海绵式学习与团结协作式学习效果的最大化。由于Seminar教学模式的演讲特点、归纳特点和交互式特点,学生除了领会原版教材的内容外,还需大量阅读和搜集相应的英文资料。这就将学生被动式填鸭教学转变为主动利用网络搜集和吸收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演讲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此外由于是小组2-3人共同准备,团队的分工协作沟通尤为重要, 将学生独立封闭学习转变为共同探讨合作学习,遇到专题难点可以共同讨论、拟出英文演讲提纲,制作生动活泼的PPT,在专业英语的学习障碍上也可以互帮互助。

(3)双语交互式讨论使师生教学相长。课堂的讨论和质疑是Seminar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也是难点的部分。对于专题内容的交流、质疑、辩论,需要学生在大量课前阅读准备基础上,带着问题来上课,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将问题厘清,对于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的问题,教师及时答疑和梳理专题重点,这个阶段英语和汉语交互使用,对学生问题理解的效果较好。同时双语交互式讨论能有效针对学生问题,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教师授课而言,也可以准确把握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学生某些创新些问题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科研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模式的困境与问题

(一)原版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难度

在双语教学中,使用一本合适的原版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双语教材对双语教学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国际知识产权法的英文著作较多,但难易程度不同、有些专著很厚,页数过多,内容晦涩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有些则倾向与某个学术问题的前沿讨论。在英文教材众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考验教师的经验和智慧。

(二)对教师授课要求高

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法学专业知识背景,掌握国际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知识、有熟练的英语读写交流能力、有海外留学经历更佳,一般都接受过Seminar教学模式的授课,更能体会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方法和特点。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进修以达到以上授课条件。其次,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授课,对教师而言,备课量大,通常是中文授课备课量的三倍,在课堂讨论中要把握讨论动态、及时答疑,这对教师而言,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双语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编写相应的英语授课计划、采用课堂Presentation和期末考试的两种方式进行考核。

(三)课时总量设置较为不足

“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内容量大,课前准备、课中的演讲和讨论,需要英语思维和实践,没有充足的课时,学生很难跨越母语到英语的语言障碍,开展充分的探讨。而国际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是国际经济法的一门分支学科,在高校的课时安排上,一般低于30课时,在开展Seminar教学模式上有一定难度。

(四)学生英语能力与Seminar双语教学要求的矛盾

“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的课前英文资料阅读量大,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英语四、六级,并在英语口语上较为熟练,否则无法在上课中进行交互式双语探讨。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有很大畏难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该教学方法无法在本科学生中直接全面铺开,需向具备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知识背景和熟练的英语能力的学生授课,通过阶段性才能有效开展。

四、“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模式的完善路径

(一)多方位选购原版教材并向其他高校吸取经验

教师可以在选择教材上多看多比较或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其次,要解决购书的途径问题,利用网络和多种途径购买书籍。在挑选和比较数十本国外知识产权的书籍之后,笔者选择了Frederick M. Abbott, Thomas Cottier, Francis Gurry撰写的《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n Integrated World Econom》Wolters Kluwer, Law and business,2011版作为双语教材,因其体系的清晰、内容的基础性以及最新修订版反映该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最新变化,作为Seminar双语教学较为合适。但是该专著页数较多,学生一开始有畏难情绪,需要编写适当的教学大纲、引导学生阅读专门的章节展开学习,同时也要辅以中文的国际知识产权教材作为补充。

(二)加强授课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Seminar”教学法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外语能力以及与学生互动掌控课堂讨论进程的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不仅包括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专业知识,还应理解英语原版教材中普通法的法理原则、内容和案例,能与我国国内法进行比较。其次是英语能力,能做到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授课和讲解专业知识,不只是诵读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中文翻译,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授课的比例不能低于60%。再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对课堂讨论中对学生问题讨论的掌控,以免讨论偏离专题的核心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要调节好讨论气氛,避免讨论过于沉闷、陷入沉默境地或过于激烈出现学生之间的不友好状况。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专题问题,用双语答疑解惑。以上几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部培训、高校培训、教师自身学习三位一体的培养结合起来。

(三)课时充足的小班化授课,激发学生双语学习兴趣

小班化授课是双语交互式教学中最为理想的授课模式。30人以上的学生课堂规模,较难调动所有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学生发言的机会受限,容易走神,教师对讨论现场的掌控也较为困难。20-30人之间的小班授课,在课时量适当增加、课时充足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较好地运用“Seminar”交互式探讨模式,在讨论中加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得课堂讨论和教学生动有趣,有效激发学生双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四)课后归纳总结不可偏废

“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的课堂讨论实践、思辨性强,讨论内容会有一定发散性,因此课后的归纳总结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一些争议性较强的问题,需要查找资料进行归纳,以免讨论流于形式,而没有掌握实质的知识要点。课后的归纳总结需要师生共同进行,学生重在对专题核心问题和课堂疑问知识点的双语总结归纳。教师则不仅局限于此,还要对课堂讨论的进程与方法、专题重点的增补、学生疑问的解答等等进行全方位梳理总结和完善;以达到既能提高学生双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目标,又能不断总结提高自己“Seminar”双语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袁长清.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C].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15-02

目前,我国对于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病。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2012年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均旨在完善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两个文件中,都提到了推进法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可以是法律―英语相复合,法律―经济相复合,甚至是法律―工程相复合。这其中法律――英语相复合即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需求的。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就更加完美了。因此,本文在论述过程中,没有详细区分法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对象。本文认为无论是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还是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都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工作。因此,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工作中双语教学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法学双语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亟待解决,不能很好解决的话,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就只能是空谈。而这十几年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收获很多,但存在的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

一、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双语教学工作存在的困难

地方高校可以培养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地方“卓越人才”。也就是说“卓越”是相对的“卓越”。对于地方高校,要用“双语教学”这一工具来培养地方“卓越法律人才”,其困难重重,简单地概括,可以从教学理念、“师资”能力、教学及学习环境、授课及考核的方式方法等四个方面来阐释。

首先,国内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并不适于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地方高校,包括国内的名牌高校,在开展法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时,只是简单的选任教师,确定开课课程,教师在课堂上用或多或少的英语来讲授课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双语教学的开展,应该首先明确目的不是简简单单地用英语授课,其实质应该是将国外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课堂以交流为主、讲授为辅”的授课精髓引进来。

其次,双语教学的“师资”能力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双语教学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做后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法学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已经相对完备。高校通过派遣师资出国留学或引进“海归”博士来充实本校的双语师资。但地方高校,双语师资仍不充足。像地处偏远的西南、东北的地方高校,“海归”博士都不愿意去任教,而本校教师外派又存在难度。有些地方高校不重视法学专业,有些是本校的法学专业师资实力原本薄弱,很难选派出国。一些地方高校为了满足自身双语教学的需求,就安排英语专业的教师给法学专业授课。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恰当的。总的来说,地方高校人才较少,在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中,师资力量很薄弱。原因有二:一是法学专业教师拥有出国经历的比较少,英语口语较差,一般是书面阅读能力强于口头表达能力,致使课堂上讲授不清,学生理解不明;二是选用英语教师来承担法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其表达过关,而法学专业知识匮乏,对专业教材中的知识点不理解、致使讲授不清。

第三,双语的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环境较差。承担双语教学的地方高校教师,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师资较弱、人手较少,需要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承担双语授课、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材料,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专业及语言方面的问题没有可咨询的对象,双语教学工作环境较差。而学生在学习双语课程时,也是困难重重,一方面国内缺乏适合、优质的双语教学教材、而原版教材又不适合国内法的教学,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学苗不够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再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双语课程视为重大困难。而且,在学校缺乏双语环境,学生只是在课下阅读英文材料、课上听教师讲授,并没有实践的机会。这样一种环境下是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双语人才的,是难以实现国家教委卓越人才培养的目的的。

第四,双语授课及考核的方式方法不恰当,致使双语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国内高校,不仅仅是地方高校,在开展法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授课方式比较单一,通常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在下面简单的听讲、记录、课下复习。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仅仅是课堂上缺乏交流,课下也很少交流。学生交流的少,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片面性。而学生之间交流的少,学习主动性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课程的考核方式依然保持传统的笔试方式。学生没有必要去联系听说读写、不需要去深入理解英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只需要把教师讲解的内容记录在笔记上,考试前背诵就可以顺利过关了。授课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于双语授课的知识点理解到什么程度、能够应用的怎样。当然了,双语教师的日常备课量非常之大,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教师也不愿意主动去改革双语授课及考核的方式。长此以往,可以想象,所谓的双语教学工作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是不会给法学卓越人才的培养带来改观的。

总之,我国地方高校法开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双语教学工作面临着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双语教学工作困难的化解对策

从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看,双语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针对上文阐述的四个方面,本文将一一来探讨提高双语教学工作困难的化解对策。

首先,确立“授之以渔”的双语教学工作理念。对于双语教学工作理念的问题,需要从转变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调整。国内高校,包括知名院校及地方高校,包括法学专业和需要开展双语教学的非法学专业,包括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和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都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把传统的“传授知识点”的理念转换为传授学下方法的理念,也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古人早已经认识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做到?高等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改观不大。教师和学生普遍都认为对于知识点的传授比让学生培养自学的能力更重要。

其次,对于师资的问题,随着地方高校派遣出国深造的专业教师数量的增多,应该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英语专业教师如果来讲授法学专业课程的话,其专业知识比较匮乏,这是短时间内补不上来的。而法学专业教师通过一至两年的语言培训、出国深造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而且,开展双语教学的地方高校之间应该建立定期交流的制度,让双语教师能够到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

第三,双语教学及学习环境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完善。一是要给予双语教学教师较多的时间来学习提高,不能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这也要求学校要给予教师一定的激励机制,让教师能够主动去提高自身的双语教学能力。二是要给学生营造出较好的双语学习环境,方式方法较多,可以参考英语专业的一些做法,比如建立法律英语学习角、定期的口语交流活动等,还可以设立奖学金来奖励那些努力学习双语课程的学生。

第四,改革原有的授课及考核的方式方法。我们学习国外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学习到其精髓。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就是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就需要改变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既要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还要考核学生的说和写。这一点既适用于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也应适用于非双语教学的课程。法学双语教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可以转变为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程,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在课堂授课时,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采用“苏格拉底”问答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加以总结。这样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求很高,如果学生不能够配合,将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地方高校的学苗较差,要求学生主动去阅读艰涩难懂的英文教材、再归纳知识点,应该是相当难的。为了督促学生主动去准备,就需要改革考核方式,应将期末考核改为平时课堂参与占较大分值,而且要严格执行。现在很多地方高校也在搞课改,但是期末时又要求教师授课的每个课堂学生的及格率。及格率的要求使得学生认为只要大家都不去准备,都不用努力,期末任课教师不得不向学校的制度低头,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而让学生通过考试。只有严格考核,让学生认识到不认真预习准备,将会不能通过考核时,他们才会变动积极主动起来。

总之,地方高校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时,会遇到多方面的困难,而双语教学工作的难度是其中比较大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确立“授之以渔”的双语教学理念,提高法学专业师资的英语应用能力,努力营造双语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双语环境,并且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课堂表现的分值,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育,2007(1).

[2]韩永红.试论法学双语教材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出路[J].理论界,2008(1).

[3]郭玉军,乔雄兵.国际私法双语教学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2005(5).

[4]张乐平.全球化背景下法学双语教学探讨[J].河北法学,2005(11).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10)

1.1人力资源优势现在我国所有的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及其以上学历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其次计算机领域的教师大多数也具备良好的英语条件,尤其是那些部分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只要有外语授课经历,那么稍加培训就可以很轻松胜任双语教师的职位。并且计算机领域的教师,他们对于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较之其他专业的教师高很多,他们更善于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教学,在数据挖掘的实验部分更容易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1.2物质资源优势数据挖掘双语教学过程中,最好使用的是原版英文教材和资料。就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来看,还没有多少数据挖掘的教材是出自国内,这就在一方面避免了很多“汉化版”教材带来的歧义,以免对双语教学的师生产生一定的误导。与其他学科相比,数据挖掘课程原版英文教材更多一些。

2有关数据挖掘双语教学的建议措施

随着双语教学模式的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怎么样更加有效地开展数据挖掘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并提高教学质量,是各大高校未来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话题。现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2.1各高校有关数据挖掘双语教学政策方面虽然目前教育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用来扶持双语教学,但是对于各大高校来说也应该及时制定相关方案,加大监督力度,早日使数据挖掘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步入正轨。比如,开设数据挖掘课程的各大高校首先要在意识上重视双语教学,努力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然后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扶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对学校中的双语教师在薪酬以及课时安排方面要有一定的照顾,还要不断制造机会鼓励部分教师出国深造,定期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使得他们不断学习,保证双语课程的长远发展。

2.2师资力量方面在双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带头人,教师的能力和外语水平与教学质量有直接的联系。从已有的教学活动来看,数据挖掘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至少要有一定的国外留学和授课经历,熟悉英语语言环境,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授课情况。其次,数据挖掘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还要有非常扎实的数据挖掘理论知识。再次,数据挖掘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探索能力,从而能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也能把握学科的前沿。总而言之,数据挖掘双语教师不仅仅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还应该具有用英语表达数据挖掘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又拥有很强的教学能力。

2.3教学资源方面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和参考资料[5]。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不仅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更有利于促进更新教师的已有知识。教育部原副部长吕福源曾经说过:“教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必需大量地不断引进国外原版材料,并以各种方式投入使用,才能保证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国际一流水平的。”由此可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的重要性。另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那点有限知识,而是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最近特别流行的MOOC,微课,以及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等网络工具。

2.4教学理念和方法方面教学理念上要由传统的教师“填鸭式”灌输型变成教师引导型,即由教师占主导地位变成教师仅仅起到引领带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学习。在每堂课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授课方式,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这一节课。在授课途中,学生也能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像国外学生上课一样,这样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就会被带动起来。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同学们的讨论,问题自然而然得到解决。整堂课下来,同学们既感觉不到累和枯燥,又能很好地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如此。总之,这种双赢的教学理念值得推荐。在教学方法上,要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适时地使用非语言行为。这些非语言行为不单单是指一些简单的形体语言、表情配合等,更为关键的是诸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理论等一些能够容易吸引学生参与意识的方法应用[6]。使用这些非语言行为的主要目的也是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为了双语教学而进行双语教学活动。

2.5数据挖掘课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对双语教学效果的检验过程,一般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其中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分阶段地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总结性评价是在一段时间内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检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总结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从长远分析的话,教师还要关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在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对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并且分析总结双语教学对社会起到的一定的影响。两种评价手段都是为了在今后的数据挖掘双语教学课程活动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最终的目的是对社会的教育事业产生积极的长远的影响并且能够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上一篇: 运动会横幅标语 下一篇: 计划生育年度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