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2 07:31:09

双语教学法论文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1)

案例教学法是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授课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哈佛法学院倡导,之后哈佛商学院也开始应用,采用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所以,应用这种方法必须基于真实可信和知识相关性的信息,否则就会和教师讲授背道而驰。但是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2-3个月的时间,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而且要随时更新,否则就会老化。目前许多高校教师针对国贸专业双语授课所利用的案例,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书本上提供;一种是教师网络查找中文案例的,并翻译成英文案例。第一种来源很可能存在时间的滞后性,可能与我们需要的新知识脱节。第二种来源存在问题真实性的质疑,教师希望通过案例说明知识的可信,可是案例本身可能具有挑选时的主观性、个例性等特点,存在偏颇。

1.2教师岗前培训不足导致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生搬硬套

我国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到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99.8万人,增幅达547.96%。学生供给旺盛,促使高校教师招聘快速跟进,各类高校根据需要吸纳人才,途径包括行业企业、刚毕业的本硕博毕业生、海归派等,而从最初面试到教师走上讲台,岗前培训时间仅仅不到2个月。在我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都没有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作明确规定,而是按照普通高校教师的相关标准执行,即具备研究生或本科学历即可。很明显,岗前培训不足,使得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也乏善可陈,使得生搬硬套的案例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同时旧知识与新案例、新知识与老案例的格格不入,都可能出现,矛盾处处存在,教师驾驭案例功力不足。与此相反,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对上岗教师及执教教师实践很重视。在美国,要想成为一名应用型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并对所授技术课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及最新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的实际经验,还要求有当顾问和单独判断与研究的能力。在德国,博士生毕业后必须在企业工作五年,方可应聘为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在加拿大,每3年教师必须返回到业界实践,或定期为业界解决技术问题,或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以防技术知识老化。

1.3教师素养结构失衡导致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目标失真

教师素养结构失衡,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什么案例都可以拿来用,任何知识都可以用同一则案例来套,这显然违背了教学的严谨性。2011年4-9月笔者向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省旅游学校等五所学校投放调查问卷,通过对海南五所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主要动因情况统计发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中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晋升职称比例是46%,总结经验比例是19.3%,完成工作任务比例是18%,学术追求比例是16.7%,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教师晋升体制以及对年轻教师主持科研项目缺乏扶持、教师自己买版面的国情有关。教师的科研追求不是让课堂案例变得更加丰富,而是为了职称晋升,显然动机不纯净了。

2教育生态学下媒介素养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法应用对策

2.1利用媒介素养建立教师正确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法应用观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这种生态镶嵌性加大了个体在接受媒介信息的困难。媒介素养则提出了一条路径,即让教师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时候,在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制作-思辩过程中,突出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到应用方向的指导。从教师认识层面来看,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给我们繁杂的真假信息,有效辨别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最为重要。教师需要学会辨别真实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我反省的模式,建立正确观,增加授课知识与双语案例切合度。从教师应用层面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模块化,把一则则信息拆分成一组组的双语课案例,对应每组理论知识。每一组案例既是一则典型知识汇总,也是一则实际操作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案例设计课程时候,考虑到选取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未来需要现在不需要的、哪些是关联课程需要的等。

2.2利用媒介素养构建教师双语课协作式的案例教学法

教育生态系统的引导使得个体间协作有序,那么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介质能推动个体间的合作。所以,媒介素养的养成需要利用正确的介质达到有效的目的。在构建案例教学法真实性时,我们可以利用组织本身传导性构建课程间的互联网,比如领导-教师-学生、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企业-教师-学生-企业,等等。每个团队的案例集有不同方向的扩散,形成知识-案例树。这种构建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同时没有一定的时间、方向都无法完成,对于很多经过短暂培训的教师那更需要用时间去堆砌才能成熟。所以,组织内部传导机制的完善以及组织与外部联系紧密决定着一个教师是否能真正纯熟运用此方法。第一,建立协作式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需要大量的师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年初年末培训、省级培训、出国访问等,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好的案例。第二,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参编教材,多给新人机会,改变申报课题等职称上的限制,建立科研奖惩机制。第三,推荐更多的年轻教师去企业带薪实习,要做到百分之百实现教师有实习经历,并把这种经历写进教师资质中,保证上讲台的教师都是高质量的、有能力的。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2)

二、问卷调查及教学效果分析

在已经完成三次案例汇报之后,教师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对案例汇报的态度及感受;二是对案例汇报如何影响双语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所有参与听课的在册学生,共51人。运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所有题目为必答题,问卷发出51份,回收51份,有效问卷数5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

1.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与感受。

首先,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其学习效果有所帮助,13.73%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72.55%的同学认为“有所帮助”,两者相加总比重为86.28%;而回答“不知道”和“帮助很小”的同学比重只有7.84%和5.88%。与尚未做过案例汇报的同学相比,已经做过案例分析的同学更倾向于认为“有帮助”。仔细分析发现,在已经做过案例汇报的共计39名同学当中,认为“帮助很大”和“有所帮助”的分别为6名和30名,两项加起来占总体比重为92.3%,而在尚未参加案例汇报的同学中,这一比重为66.7%。可见,有过案例汇报体验的同学更能够体会到这种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在被问到“案例教学法为什么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帮助作用”时,回答从被选率最高到最低的是“增加了我的主动学习投入”(72.73%),“案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5.91%),“督促了我对课堂内容的预习或复习”(50%),“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31.82%)和“增加了我与同学及老师的互动机会”(29.55%)(见第3题)。在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教学效果不明显当中,认为“案例题目与课内知识相关度不强”以及“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均占57.14%;认为“团队合作意愿和效果不明显,大家基本各做各”的占42.86%,另外认为“题目太难”、“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以及“教师和学生互动太少”的分别占42.86%,28.57%,14.29%。可见,虽然回答这两项的学生数量很小,但是仍然可看出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在选题及互动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2.案例教学法对于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评估。

为了评估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估,调查问卷中针对已经做过的三个案例汇报题目分别出了3道专业知识选择题(共计9道),让所有同学对所有问题都加以回答。将同学们分为四组:小组1为参与案例1的同学;小组2为参与案例2的同学;小组3为参与案例3的同学;小组4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参与案例的同学。接着分别统计各小组对所有问题回答的正确率,然后观察每个题目的答题情况。我们的假说是“小组N的同学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并用实际数据来验证这一假说。统计结果如下:小组1在回答与案例1相关的3个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76.9%;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6.7%,43.75%和69.4%。而且在这三个问题当中,除了问题7,小组1的同学的回答正确率低于小组2和小组4之外,其他两个问题的正确率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所以总体上来说,“小组1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是成立的。小组2在回答案例2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53.3%,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为56.41%,54.2%和72.22%。而且除了问题10,小组2的正确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外,另外两道题的正确率均低于其他小组。因此“小组2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组”的说法不成立。小组3在回答案例问题3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68.4%,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64.1%,66.7%和52.7%,所以小组3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三个组别中,“小组N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较高”的假说的验证情况分别是“成立”、“不成立”和“成立”,虽然有两组同学的结果都是“成立”,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仍不能明确地认为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证实。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3)

一、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概述

商标权(Right of Trademarks)在我国的法律文本(《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称为商标专用权(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 use of a trademark)或者注册商标专用权(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 use of a registered trademark),同著作权(Copyrights)和专利权(Patents)等构成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主要包括:

1.《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3.《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for the Repression of False or Deceptive Indications of Source on Goods)

4.《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Lisbon Agree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Appellations of Origin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5.《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Nairobi Treaty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lympic Symbol)

6.《商标法条约》(Trademark Law Treaty)

7.《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8.《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Protocol Relating to the 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9.《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Nice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Registration of Marks)

10.《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协议)

上述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除TRIPs协议由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管理外,其他国际条约均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简称WIPO)管理。上述条约中我国现已加入的有:《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二、对有关商标权保护国际条约的内容与特点的简要分析

上述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但又具有各就某特定方面做出特定规定的特点,各条约具有总体上的相关性,但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例如: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是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构建所作出的一般性或宪法性(constitutional)规定,具有总条约的性质,其并未就各类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作出具体、细致的规定,因此,该公约在教学工作中的实用性并不强。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就工业产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该公约共有30个条款,其中涉及商标权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六条至第十二条,具有很强的法律适用性和教学的实用性,因此,该公约在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中是重点介绍的内容。

《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等条约分别涉及商标权保护的某些具体、细致的方面,有的涉及商标的国际注册,有的涉及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的商品及服务分类标准,还有的涉及某些具体国际性标志的保护等内容,这些规定因其细致具体,故而也具有较强法律适用性和教学实用性,是学生了解商标权国际保护必须学习的内容,而且各条约之间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和冲突。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是WTO的重要协议,其与货物贸易协定(GATT)及服务贸易协定(GATS)同为WTO的三大支柱协议。TRIPs协议签署于1994年4月15日,于1995年1月1日生效,是迄今为止最具综合性的知识产权多边协议。我国政府已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同时成为TRIPs协议的成员国,因此,该协议是向学生介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包括商标权的国际保护)时必须重点讲解的内容。该条约和巴黎公约

(Paris Convention)在内容上具有诸多交叉重合。

三、选用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作为教学材料时应予注意的问题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4)

自从因为中国入世而带动的双语教育热潮渐渐引起注意以来,不少国内学者对双语教育发表了很多论著,对双语教育的具体实施起了指导作用,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学校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再三思考》(下称《王》文);四川省达州巨全双语学校张修富的《论“双语教学”》(下称《张》文);董艳的《双语教育的概念》(下称《董》文);黄冬梅的《双语教育原则》(下称《黄》文),等。然而,一些论著虽然试图为赞成或反对双语教育提供理论根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无法说清他们试图说清的东西,也即解决正在从事双语教育或者即将从事双语教育的行政人员和教师经常会产生的疑问,包括“什麽是双语教育?”“为什麽要从事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是一回事吗?”“双语教育的课堂实践应该是怎麽样的?”等等。

发表在《双语教学研究》网站上张正东的《论双语教学》(下称《论》文),翁燕珩的《浅析浸没型双语教育》(下称《浅》文),和卢丹怀的《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下称《双》文)就是这样一些典型的论著。虽然就论著本身来讲,作者们对国内外各种双语论著涉猎颇广,也引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但是,由于不明的原因,论著给人的感觉却是越讲越不清楚,到最後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答。

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有关的理论依据和课堂实践已经是一个有共识的、非常清楚的体系。然而,国内的一些学者在面对这个非常清楚的体系的时候,却变得模糊起来,不但无法准确地把国外的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引进国内,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反而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首先,是“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概念。例如,《论》文从一开始就开始模糊,称“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这本来是对的,可是后面却马上接著说“也泛指双语教育。”问题就来了,因为概念已经被偷换了,而且后面还开始把双语教育分类来论述,这已经完全偏离“双语教学”这个主题了。

准确地来说,“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是一种通过使用学生的第一和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的的教育方法。国外因为这个教学的目的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

假如是希望以少数、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尽快掌握主流、强势语言为目的的:教师使用弱势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掌握各学科知识,同时也积极教导学生主流语言。一旦学生掌握了主流的语言,就不再通过母语来教学,所有学科全部过渡为使用主流语言教学。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称为“过渡型双语教育。”

假如是希望以少数、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在掌握了主流语言以后,仍然保持他们的母语为目的:那么,学生在掌握了主流语言以后,并不完全脱离母语教学的环境,仍然有部分的科目使用母语来上课,部分科目使用主流语言来上课。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称为“保持型双语教育。”

假如无论学生本身的母语是否主流、强势的语言,教育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成为双语、双文化的人才,那么,整个教学体系的设计就已经完全脱离哪一个语言为主,哪一个语言为次的束缚,专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称为“沉浸型双语教育。”

我们先来评估一下,三种双语教育的模式,哪一种比较适合在中国实行?

首先看“过渡式”: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在美国,是为了使移民学生尽快融入英语主流而设立的,由于强调的是英语能力的培养,忽视母语的继续发展,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是一种失败的双语教育,因为学生英语没有真正学好,母语也丢掉了。导致加州和其它州选民通过选举废除的,就是这种双语教育。过渡式的重点是让掌握弱势语言的群体过渡到掌握强势语言的群体。目前国内的“双语教育”除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需要通过本族语的帮助过渡到完全掌握汉语外,根本就没有过渡式存在的理由,因为外语在中国是弱势语言,汉语是强势语言,刚好跟实行过渡式的国家,如美国,相反。

其次看“保持式”: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在美国,是试图让已经掌握了主流语言的学生继续留在双语计划里面,能继续用母语学习一些科目,保持他们的母语水平。研究证明这种类型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过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英语能力和母语能力方面都要高,在英语能力方面至少不差于非双语班的学生。保持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保持”。假如一个移民学生在三年级进入一家美国的公立学校,在保持式的双语班里面学习,他的母语水平就将永远“保持”在三年级,无法再进步了。美国的一些双语计划使用“保持”的原因是因为政府对教育的基本拨款并不包括双语教育在内,双语教育是由联邦或者州政府特别拨款给英语能力不足的学生的。为了防止学校利用英语能力不足的学生拿更多的政府补助,通常政府会严格监控双语教育是哪些学生受益,并设立“脱离”双语计划的标准。当学生达到标准,通常是英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必须脱离双语计划,不可以拿政府的补助。要把熟练掌握了英语的学生留在双语计划里面,只能让他们上类似于外语性质的课,跟完整的双语计划里面大张旗鼓进行母语训练,用母语上课等就差很远了。在国内,我们当然不要我们的学生只是“保持”他们的母语,我们当然是希望他们的母语 -- 汉语能随著年级的增加而进步。因此,“保持式”也没有在中国存在的理由。

最后,是“沉浸式”。沉浸教育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都是掌握强势语言的学生希望同时也掌握弱势语言。比如加拿大的法语沉浸计划,是讲英语的学生希望掌握法语;美国的中文沉浸计划是讲英语的学生希望掌握汉语等。在中国,强势语言是汉语,弱势语言是英语或者其它外语,当然是讲汉语的学生希望掌握外语了。应该说,国内目前希望实行双语教育的地方或学校的目标跟这种双语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要进行双语教育,最好就是进行沉浸式的双语教育。《浅》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引证了国外的研究结果,证明沉浸式的双语教育是最好的,因为只有这种双语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双语双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才真正有跟国际接轨的可能。可是,在最后,《浅》文却不知道为什麽得出了沉浸式双语教育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结论。所根据的,只是一个非常弱的研究结果说受过沉浸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仍然喜欢使用他们的第一语言,而不喜欢使用第二语言,因此,沉浸式的双语教育仍然是失败的。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完全跟双语教育无关。社会语言学告诉我们,人们使用哪种语言并不一定跟自己是否熟练掌握这种语言有关系。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在外地遇到老乡的时候,即使我们都能熟练地讲普通话,但我们仍然是情不自禁地用家乡话交谈。假如在一个老乡的聚会中,大家都用家乡话交谈的时候,有一个人硬是不讲家乡话,大家就都会认为这个人有毛病,傲气大了。加拿大法语沉浸计划的学生的英语标准测验成绩比非沉浸计划的学生好,法语标准测验成绩更远远超越非沉浸计划,只上法语为外语课的学生;美国中文沉浸计划的学生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日本英文沉浸计划的学生日文比非沉浸计划的学生要好很多。这些都证明了沉浸式的双语教育,确实是目前最先进和最值得仿效的双语教育类型。

但是,沉浸式的双语教育应该如何实行?国内的学校是否有这个条件实行?无论是《论》文还是《浅》文,都没有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至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ology),包括的范围比“双语教育”要广泛得多。《董》文就指出了“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而且,它包括了属于和不属于“双语教育”范畴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国内很流行的在外语课上面使用汉语来解释语法,属于一种双语教学的方法,但不是双语教育;上课时讲一句汉语再讲一句外语来教化学,也是双语教学,却也不可以算是双语教育;上历史课,第一章书用汉语讲,第二章书用外语讲,这种听起来很奇怪的教学方式,却是属于双语教育的一种双语教学方式!

正因为国内的学者搞不清“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区别,才会出现类似于下面这些问题的疑问:

- 我们学校也要搞双语教学了,我们语文老师怎麽用外语来讲文言文呀?

- 既然别的老师已经用外语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等等了,双语教学,那我们外语老师该教什麽呢?

- 既然双语教育也是外语教育的一种,干脆还象从前那样,加强外语教育算了,搞什麽双语?

- 我有英语六级证书,校长才聘请我当这个双语学校的地理老师,上课的时候我该用多少汉语,多少英语呢?我用英语讲课,学生读的课本是汉语的,行吗?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既掌握科学技术,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这对我国的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7]2号) 颁布以来,国家对高校的双语教学非常重视,作为缩短学科的发展差距,创造国际化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有效手段。

理论力学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力学基础,同时与工程实际结合非常密切。通过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该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培养既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笔者从开始协助外教,到后来承担理论力学的双语教学工作,作为学习者、授业者从理论力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师资配备、教材选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多角度反复研究、实践与探索,对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体会做一总结,提出了个人建议。

一、理论力学双语教学师资选拔

双语教学师资的教学水平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理论力学双语教师首先是力学专业教师,其次才要求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理论力学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不可能跨学科担任,只能从现有专业课教师中选拔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或进修,至少在课堂上,针对本门课程的内容能够达到师生之间用英语可以交流自如。目前,理论力学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部分是高薪聘请的国外专业教师,聘请来的教师不仅为我校本科生承担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兼顾培训我校选拔出的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另一部分是经过校内、国内及国外培训学习的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专业教师。

为能够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培养并储备足够多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笔者认为,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校应加强本校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对于英语方面的欠缺可通过各种途径分层次加以培训,以逐步提高逐步达到要求。学校应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办法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体系。包括在本校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外语强化训练,聘请外籍教师授课,为双语教师提供英语口语、英语视听和英语写作等方面的培训;选拔双语教师到国外进行至少一个学期的培训,提高英语授课水平。同时,学校要加强监管,并制定考核制度。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考核,做好日常检查和管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反馈。

二、理论力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于双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现阶段,双语教材主要有原版外文、国内编写和学校自编等类型。与国内和学校编写教材相比,原版外文教材有很多优点,但其内容与国内课程标准往往不能配套,而且语言难度与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去甚远。外文原版教材价格昂贵,部分学生不买,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我校采取引进国外原版优秀教材,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学生可凭借阅览证借阅,教师对照中文教材选择与学校实际吻合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课程的特点编写双语教材。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对原版教材进行改进创新,编写与国外教材核心内容相吻合,与国内课程相匹配,语言难度能适应学生实际外语水平的教材。

三、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对课程的掌握都是首要的,不顾专业知识而片面追求双语教学是一种误导。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及学生英语水平不是很好以及理论力学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全部使用英语讲解课程内容是不可取的。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前一学期末,将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常用短语及句型布置下去,让学生在假期提前预习、熟悉和掌握,包括词意和语音。教师在讲课前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词语及句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课前有所准备,在用英讲述时,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修辞语言。对于课程中的关键内容,应先用中文讲述,再讨论用英文如何表达。多用英语提问,能够锻炼学生用英语直接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并适时鼓励学生用英文交流,用英文对课堂内容(甚至是一个概念或定理)进行转述或总结,既加深内容的理解,又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理论力学双语教学中,提倡引入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通过展现图形、动画、录像等形式,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中收集了大量的工程图片、动画和录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双语课堂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师生间通过所提问题进行交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理论力学是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笔者通过多年从事理论力学双语教学,对理论力学双语教学中师资、教材的选择及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师资、生源和学习环境等差异较大,所以实施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循序渐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力学双语教学,同时双语教学的研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JG-201017);内蒙古自治区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NJZY14082)

参考文献:

[1] 楼力律.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高教探索,2007(S1): 120~124

[2] 刘静,周一峰.《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54~56

[3] 陈立群.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课程建设初探――以《理论力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3(9): 181~182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07-02

“双语教学”是指教学语言除了母语以外,还应用另一种非母语(主要指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近年,教育部连续文件指出要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由此可见国家对双语教学的重视。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在新的历史时代,将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教学模式。然而,双语教学从提出到推广的时间毕竟较短,尚未成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改善,需要不断探索。这里,笔者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谈谈对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如何认识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在非母语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条件来强化外语的综合能力。但对于工程学科,即使是双语教学,我们也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才是对外语的学习。假如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难将双语课与一般专业开设的外语课程相区别。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专业外语课程实际上只是把外文翻译成中文,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专业词汇,以便学生在学习中能看懂一些相关专业的资料,工作中能看懂一些设备的说明书等。而双语教学与此不同,它是系统的用外语讲授一门课程,对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教学的重点是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才是培养学生对该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使用该语言思考、解决问题,为学生以后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科研打下基础。

二、《现代控制理论》双语教学的核心

1.双语教材的选择。实现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一本好的双语教材,它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简单的教材会让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他们会觉得所谓的双语教学和普通的英语课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从而不引起重视;而太难的教材又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天天面对看不懂的教材,会让他们厌烦,没有成就感,从而放弃学习。因此,学生能否学好双语科目与教材有着密切关系。我们要选择难度适中的双语教材,这里的难度包括专业难度和外文难度。通过我多年对该课程的教学经验,我推荐外文教材《Linear System Theory and Design》(Chi T.Che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为主,同时选用郑大钟主编的《现代控制理论》作为辅助中文教材。外文教材可以让学生熟悉自己专业用语,专业名词,让学生进入外文的学习环境,中文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专业知识,在难点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等到条件成熟时再采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使用两种语言编写,难点的地方稍微使用点中文,全书外文为主。

2.教师要求。双语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师资问题,它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教育素质和专业教育素质。老师不仅要对《现代控制理论》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而且重要的是能用外语很好的讲述该专业课程,并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双语教学要求老师的授课应生动有趣,授课方式要多种多样,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多与同行交流,多参加实践活动,把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课堂中。因此,双语教学的教师选拔是关键,专业的外语教师无法达到要求,他们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无法为学生讲授课程;中文专业课教师也无法达到要求,他们的外文水平有限,无法使用外语向学生表达出专业知识的精华。因此,我们要选拔留过学的,外语表达能力很强的,而且还是该专业出生的老师作为双语教学教师。

3.教学目的。双语教学要以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双语教学大纲为依据,力求课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具有前沿性。对于《现代控制理论》双语教学课程,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外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现代控制理论》的专业知识,为以后做控制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出大量的阅读人才、翻译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4.教学模式及手段。在《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外文教材作为主教科书,中文教材作为辅导书。在教学中,想办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创造出良好的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大家都迫切的想学习新知识。课堂上老师可以对学生随机提问,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危机感,下一个回答问题的就是自己了,因而能强迫自己坚持认真听课;也可以挨着顺序提问,让学生有个心理准备,避免课堂气氛太过于紧张。至于老师选择怎样的授课方式,应该根据学生们的状态决定,对于太活跃的班级,老师应该严厉点,压制点超活跃的学习环境;但对于有点沉默的班级,老师一定要和蔼,让大家觉得这不是课堂,让大家放松畅谈。老师恰到好处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成效事半功倍。

对于教学手段,采用自编的多媒体课件讲授,这种课件要求常用的专业名词给出中外文对照外,其他内容均以外文为主,这样略有难度的教学是提高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学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但是双语教学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不能用一般的教学的评价机制来衡量双语教学。因此,我们的考试方式应该分为笔试和口语,笔试考察专业知识,口语考察外语水平和外语思维能力。二者按什么样的比例打分,老师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再综合得到最终成绩,这样才能体现双语教学的特色,学生也能更全面的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独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只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科目,双语教学处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它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双语教学的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人员和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实践,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能逐渐适合我国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然后再经过逐步的改善,最终成为一套完整的,成熟的中国式双语教学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田佳.现代控制理论的双语教学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0).

[2]张梅,苏为洲,刘海明.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J].高教探索,2007,23(s1):99-100.

[3]王东云,范为福.自动控制原理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北京大学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22-223.

[4]崔新忠,邓长辉,丁丽娜.现代控制理论双语教学的实践与讨论[J].科技信息,2007,B(94):440-442.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7)

双语教学意味着用外语(在高校主要是英语)实施非语言教学手段学科教学的方式,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巨大革新。为使中国高等教育适应全球化发展和培养双语和双思维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已成为中国高校教学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手段。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除了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材选取和模式选择等因素制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也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简而言之,高校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现实困境的突出表现为:一是双语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脱节。一些教师和学生很容易把双语教学等同于公共英语教学,其实,二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把英语作为一种主要教学语言展开教学,后者是一种语言教学。二是双语教学的能动作用容易被忽视。双语教学应超越传统教学,担任培养学生“双语、双能”素质的重任,这是双语教学值得探究的潜在价值之一。

作者结合《国际政治学》省级双语示范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实践及多年双语教学经验,努力进行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创新尝试,以期充分发挥对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示范性作用。

一、《国际政治学》双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创新尝试

教学有法,但贵在得法。近几年,很多双语教师对讨论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在课程双语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重要性及实践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对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兴趣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1]。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及教学硬件的不断改善,应针对双语教学的现实困境,结合课程双语教学实际,探究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教学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培养双语人才的预期教学目标。

1.学生课前演讲与教师评论相结合

在《国际政治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体现他们的参与主体地位,课程采用学生课前演讲与教师评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双语教学双主体间的互动。学生课前演讲一般限制在5~8分钟内,演讲内容应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教师根据课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次需要两三名学生合作,要求广泛阅读中英文国际热点资料,拟定题目和演讲提纲并制作辅助的PPT课件。在课前一两天发至授课教师邮箱,由教师审核及修改后反馈给学生。学生在课前5~8分钟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英文演讲,之后主要由教师进行简短到位的英文评论。教师课后把学生的演讲材料及教师评论认真整理后发到《国际政治学》省级双语示范课程网站上,使之作为与课程教学同步的热点双语教学资料珍存。经过数周合作,学生的双语和双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他们经历了由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双语教学互动的转变,更有利于增强双语教学效果。

2.将国际政治理论与经典案例分析相结合

双语教学应与传统教学一样,“将理论知识透过有趣、有用、有理的案例分析传授给学生,激起学生探索和分析的兴趣,可以说是一种教学艺术”[2]。为此,笔者针对《国际政治学》双语教学内容整理并编写了相对应的经典案例,供教学所用。经典案例的编写坚持简单易读、启发思考、问题清楚和系统性强的原则,在每个案例后面附上值得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激励学生搜索答案,而不是向权威索取答案。比如,笔者结合20世纪40年代冷战后美苏彼此消长的对峙案例解读“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理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博弈论等抽象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认识到了在当今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采取非零和博弈,实现双赢的重要意义。

3.将国际安全理论与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相结合

双语教学方法的新尝试绝不能忽视教学内容在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效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站在人类和祖国的立场上思辨国际关系。例如,教学国家的安全理论内容时,一定要把西方国家的安全理论与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结合起来,并且要让学生知晓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国家安全观还是新安全观,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中国古代和谐的思想精髓,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的安全观是对世界和平与和谐的理想主义思想的无限追求,现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文化软实力,并已作为当代国际安全理论知识谱系的有益补充,备受西方安全理论界的青睐。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能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4.将问卷调查与名师报告相结合

《国际政治学》双语课程还把课堂教学进行了拓展和延伸,采用双语问卷调查与名师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名师报告一般在一个学期只能举办一次,时间大体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后。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中国地位、国家安全、大国关系等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设计一份双语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学生建议并结合统计结果确定名师报告会的主题,最后邀请校内或校外相关专家在预定时间内对此问题进行深度解读。如笔者曾在2008―200年《国际政治学》学期末邀请校外国际问题专家做了一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与美国地位的走势”的名师报告会,报告者采取与听众对话的形式分析了美国经济形式对其国际地位的影响,一问一答,现场气氛活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同时认识到自己与专家之间在同一问题理解上的知识差距与不足。报告会结束后,很多同学都有深刻的感悟,他们认为,一门课程的结束只是对这门课程关注的开始,要理解其中蕴含的奥妙,只有不断学习与思考,才能切实领会其实质。

二、《国际政治学》双语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的创新路径

在教学手段上,高等教育在信息时代的一个必然选择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一大优点是优化了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由单一的教师语音传播发展为综合运用图像、动画、音响等传播手段,丰富信息的显示效果”[3]。同时,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充分理解国际政治理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1.自制双语教学课件

笔者根据《国际政治学》双语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编写的与课程内容对应的经典案例和现实热点问题资料,制作了集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音频等材料于一体的双语PPT教学课件。这种图文并茂的双语教学课件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费时费力、深度广度有限的弊端,使国际政治理论知识与形象具体的生动案例结合起来,有效保证了教学进度并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如在讲授非传统安全中的中东恐怖主义问题的原因时,笔者以的兴起与发展为例,深刻阐述了伊斯兰原教主义与中东恐怖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显然,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理论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易于学生接受,能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2.播放加工过的原版音像资料

根据《国际政治学》双语教学实际,笔者购买或下载了经典案例或重大热点问题的原版音像资料。由于受课时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的限制,笔者对这些原版资料进行了剪接或添加了中文字幕,最后加工成了与课程双语教学内容相配套的中英文音像教材。上海公报的签订、海湾战争、追杀本・拉登、“车臣”暴乱等。这些音像资料在教学中的适时使用,可以使教师的理论讲解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使学生领会到维护国家安全对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3.借助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与沟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电子邮件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日益受到重视。双语教学也不例外,借助电子邮件,可以与学生深入交流和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不同的视角的分析和解读,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探求双语教学的新方法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学生非常珍惜借助电子邮件与任课教师进行课外教学互动的机会。通过电子邮件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被调动。不仅使学生感到尊重和信任,还使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双语和双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已成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创新,既要让学生学到更扎实的理论和更开阔的知识视野,学会运用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又要不断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C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69-2

一、绪论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的研究,相关教研理论和成果层出不穷。但遗憾的是,通过详尽的文献检索,我们发现目前双语教学问题研究中依然存在一些空白,其中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就是其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的待解决问题之一。

笔者本人的研究方向是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实践中的主讲课程也是战略管理,因此对于战略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关注。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组成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体系的综合性强,其教学内容基本上包括了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的所有知识要点,因此本文拟选择战略管理课程作为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样本。

据此,本文将着眼于战略管理课程的特点,首先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概念,构造出一个用于衡量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工具,笔者将其命名为:“双语教学计分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双语教学模式甄选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集成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得到不同教学情境下双语教学模式的模糊整体评价;从而确定各种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先顺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求解过程。

二、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两种语言在教学用语中的使用比例以及最终去向,目前得到我国双语教学实践者广泛认可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浸没式(Immersion programmer)、维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而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就成为了战略管理课程双语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问题,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我们首先必须构建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甄选指标体系。

为完成这一甄选指标体系的构建,笔者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概念,自主构造出了一个用于甄选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工具,并将其命名为:“双语教学计分卡”。 该工具的具体内容以及与平衡计分卡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简单归纳如下表1所示: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理论模型

本文此处首先将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所供选择模式和甄选决策的评价准则权重和各备选模式对准则的集成评价结果分别用模糊数和模糊语言变量来表示,并采用模糊数与非模糊数相结合的方法以得到各甄选机制指标的相对权重和各备选模式的集成评价结果;然后运用模糊数运算法则和模糊数排序方法, 计算得出各备选模式的模糊整体评价和模糊数总排序,以定量化确定备选模式的可行性高低。其运作步骤阐述如下:

第一、邀请相关专家依据特征向量方法得到上层准则的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通过Matlab求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得到教学管理者对于每个上层准则的重要性评价,按照模糊Delphi法的思路,将各个专家意见集成后的结果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

第二、下层准则的权重和下层准则对备选双语教学模式满意度分别模糊语言变量来表示,并用平均算子集成决策者的评价。在得到各备选双语教学模式对上层准则的满意度Ri和各上层准则的模糊权重值后, 就可以对每个备选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模糊整体评价。

第三、将模糊评价值进行非模糊化,以便从中选出最优的双语教学模式。此处选择Chang Jing-rong的双系数法与传统的重心法相结合来对模糊数进行排序,计算值越大则该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满意度越高。

四、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实例分析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针对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时,从浸没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中选择了过渡式双语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式,为简单起见,本文此处将浸没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双语教学模式分别标记为Z1,Z2, Z3。下面将讨论具体的甄选机制过程:

首先邀请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和战略管理学科的资深教师对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模式的上层准则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并计算得出各上层准则的模糊权重,接着应用模糊数分别评价下层准则的权重和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计算得出三种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模糊整体评价;计算得出三种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非模糊化值并进行排序如下表2所示:

根据模糊集合理论,重心法的值越大则该种方案的风险越小,故此,第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为最佳方案,即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为所选。

五、结论

在战略管理双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随时根据各种教学实际情况,从浸没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双语教学模式进行甄选,以切实提高战略管理课程双语课堂教学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本文结合模糊集合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念,首先构造出一个用于衡量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工具――双语教学计分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双语教学模式甄选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Delphi法对多个专家的意见进行集成,确定各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先顺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诠释了该甄选机制的求解过程。

该方法使用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专家意见对各层准则权重和备选双语教学模式评价的不确定性,同时将准则权重和备选双语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评价集成到模糊数中,这种数学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各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反映到决策过程中,有效提高战略管理课程双语课堂教学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欣然.双语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5,(4).

[2]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3]卢丹华.双语教育的实质、有效性及不同的教学语言[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4]范钛,陈小凡.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33-02

一、研究中等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著作文献

早在2005年随着上海市首批28所"双语教学实验学校"的与时俱进,成为较早的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其中的109名教师获得了"双语教学能力资质证书",在上海双语教学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让更多的中小学能够挂牌成为"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时,随后的三年即出版了一套"外语教育研究丛书",其卷一为王莉颖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外语教育比较研究》从中小学教学层面对双语教育的基础、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双语教育教材、双语教育模式、双语教育评价、双语教育政策法规方面做了详尽解答;其卷二为董霄云《文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实践、争鸣与探索》综合比较了主要国家的双语教学情况,主要有:澳大利亚的双语教育实践、英国及爱尔兰的双语教育、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我国双语教育的"道"与"器",文化视野下的我国双语教育解析,并对双语教学的实践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我国双语教育的焦点问题并进行探讨;其卷三为王斌华编《双语教学的回眸与前瞻-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验》主要以上海市各大中小学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如何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区域发展是怎么样的、学校个案、学科教学模式、师资培养及队伍建设、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并在国际视野之下综合比较了欧盟诸国、德国、新加坡、文莱、港澳特区双语教学形式和特点。该套丛书主要是从中等教育层面对双语教学进行考察,可作为今后课题研究的背景材料。

作为当今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一个突出亮点,全国范围内已有上百所中小学开展了双语教学实验,国内双语教学已呈现一派方兴未艾的兴旺景象。作为一本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实验的教师阅读、供教学研究者参考的案头书,苑金茹编《双语教学策略》一书综合分析了双语教学策略、目标的设计策略、教学内容的加工策略、模式的选择策略、教学过程的组织策略、教学指导策略、学习激励策略、评价策略,并对上海市思源中学"一体两翼"课程方案及中学双语活动设计进行了解读。

另外一本关于双语教学理论的案头书为黄安余著《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双语教学的多元目标、多元功能、理论依据、各国背景、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对淹没式、过渡式、沉浸式、保留式双语教学类型进行解释,最后从师资、教材、教学适应性、评价、教学管理层面进行了论述。其他可参考著作还有欧卫红著《双语教学论Understanding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一书,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双语教学研究成果,本书以英文形式探讨了"Basic Theories"、"Teaching Methodology"、"Grammatical Points for Bilingual Teaching"、"Resources for Bilingual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Development"方面理论。

二、研究高等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著作文献

黄崇岭著《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综合分析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相关概念、完全浸入式教学、部分浸入式、早期浸入式、中期浸入式、晚期浸入式教学、年龄与双语教学、双语能力与认知发展,并综合比较了加拿大、欧洲、德国、卢森堡、荷兰、奥地利、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双语教学情况,随后主要对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教学现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必备环节,提出应构建评价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介绍了高等院校中的双语课程模糊综合评价法。何家蓉、李桂山著《中外双语教学新论》主要对比了我国与国外历史上关于教学理论的不同认知,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对国内外语教学历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新兴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老牌经济发达国家(英、德、美、日)、原英联邦国家(澳)、典型双语国家(加拿大)进行讨论,并归纳出总结性观点:即在把英语选定为双语教学的一种教学语言时,是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和制约条件的。论著主要特色是以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为案例探讨其在工商管理本科合作办学中的实施情况、探索与实践、问题与改进对策,并对双语教学学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回顾。

梁超著《双语教育新思维》将研究视线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上,以新疆石河子市师范院校、新疆师范大学理科实验班为例分子其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严明编著《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对中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的实证调查。在国外众多双语教学模式中,重点介绍了欧洲的CLIL模式(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法),并特别关注了双语教学中的内容教学与外语教学目标的关系、外语教学目标的建构和实现、双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双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策略等外语教育视角的研究课题。并论证了双语教学的语言维度,评价了国内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学术话语中的一些问题,旨在呼吁学术界对双语教学的外语教育研究视角的重视。吴平、王树银著《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主要综述了理论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汇总全国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初步政策建议;其中的课题研究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现状提出调查数据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全方位描述了学校、教师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与认识。这些鲜活的一手资料为今后开展课题、掌握全国双语教学情况,继续深入开展外语院校的分析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杨四耕在《怎样的双语教学最有效》中明确提出具体地说,有效双语教学应具有的特征为:1.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2.丰富的双语学习机会;3.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4.明确的双语学习重点;5.扎实的双语教学过程;6.智慧的双语教学对话;7.适切的双语教学模式;8.充分的双语实践练习;9.必要的双语教学"脚手架";10.合作的双语学习伙伴;11.适度的双语成就期待;12.综合的双语教学评价。

其他研究成果如滕金秋《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进行了界定,并指出要处理好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教学中汉语与英语使用、学校与双语教师、双语教师与学生五种关系;并提出循序渐进、学生为本、激发兴趣、适时评价原则。

三、双语教学教师用书方面文献:

赵玉池、刘静编《双语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培训者用书》作为一套培训教材主要针对西南三省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陆蓉、邹雪园编《行走在双语路上-基于实践的双语教师能力建设》探讨了双语教学实验、浦东新区双语项目实施情况、双语学校探索实践问题、双语教师能力建设与双语课例开发、双语教师能力建设问题。其他相关教程有《当代国际双语教学模式概论》以及《双语教学课程设计与模式全书》书中有大量详尽具体的教学案例,均作为教师的工具书,也可作为日后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值得借鉴。

四、外语类院校双语教学的回顾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院校想综合性院校发展成为一个趋势,双语教学是发挥优势和寻求新的发展契机耦合的重要举措。根据李岚清1994 年提出的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指示,国内主流的外语院校都已经走向综合化发展的道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各主要外语院校都已经转变了培养目标,学科定位。外语院校的外语教学大都具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并形成了各自的特有特色和风格。以下就国内几所外语院校双语教学进行简要回顾:

1、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保持传统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同时,积极寻求外语与经贸、外交、法律及新闻等专业相复合的新途径。

2、上海外国语大学也在努力培养外语基础厚实、专业口径较宽、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上面更胜一筹,在就业市场上游刃有余。专业结构设计就总体分为复合型(语言+专业)、双语型(少数语种+英语)和方向型(英语+专业方向) 三大类。

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外语和外贸两个领域着力推进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 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4、西安外国语大学经过 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从俄语院校向突出多语种外语特色,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

5、大连外国语学院已发展为一所以外语为主,文经管工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外国语学院。

6、四川外语学院已从最初单一的俄语专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外语学科为主、相关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素质复合型涉外人才的多科性外国语学院

7、另外,一些综合性院校也是的双语教学的先行者,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就有海外留学人员和外籍教师,由于师资的特点和学生优势,这些学校的双语教学也有悠久的历史。

正因为外语类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在英语教学方面具有天热优势,外语类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英语的兴趣比较浓厚,校内英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还有优秀的英语教师,因此外语类院校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规划和决策时应充分利用其外语资源,协调双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课设置,担负着培养更多合格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以及"专业+外语"人才的使命,因此其教学的有效性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外语类院校都按照各自的地缘优势和学术基础,结合实际需要,走出了依靠外语专业基础的综合化道路。与传统的综合高校相比,外语院校在非语言类专业的积淀较为薄弱。为打造品牌,双语教学成为外语院校综合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可是,根据国内的现实情况,双语教学受到了学界的质疑,尤其是对其教学效果的质疑更令人担忧。再者,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双语教学是培养外语良好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但双语教学的推广首先遭遇的瓶颈是师资。外语院校虽然有着丰富的外语教师资源,但外语教师向双语教学转型有诸多的困难:学科背景的差异、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及现实利益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从学生方面来看,双语教学,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相当高。双语教学对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主要是听力,而是学生外语水平的短板,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扩招后学生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生源结构多元化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尤其是理科生的大量招收影响最大。所以,当前教学体制下,两年学外语,两年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另外,缺乏适用的双语教材也是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

上述文章都是对于国内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但是针对特有的外语院校进行双语教学尚未有研究,针对外语院校的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还研究尚少。因此,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背景资料用以借鉴,通过已有资料发现的原有问题,拟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双语教学法论文篇(10)

课堂双语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满足双语教学的条件,并与教学目标的定位紧密相关。双语教学的条件包括教师、学生、教材3大要素,其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必须具备娴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并能在课堂上恰如其分、有的放矢地使用双语[1]。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教材无论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教材,还是自编双语讲义,教师备课和讲解的语言难度及过程应遵循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双语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语言目标、思维目标3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知识目标是第1位的,这一点必须与专业英语课区分开来[3]。按照上述条件和目标,潍坊医学院社会医学的课堂双语教学以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三和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实现掌握社会医学的知识目标为重点,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教材为中英文对照双语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

2课堂双语教学实践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双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课堂双语教学过程是静态教学资料与动态双语讲授有机结合。前者是指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课件等客观物质要素;后者是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主观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的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实施双语教学方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关键。

1•1分步交叉呈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课件设计可采取两种呈现方式,并分步展示内容。一种是以英文为主的呈现方式,讲授内容基本为英文,但专业术语和陌生英文词汇用汉语标注。以社会医学中“生命质量”概念的课堂讲解为例,根据认知心理学规律,分步展开课件内容。第一步,打开课件的英文部分,学生对生命质量的内容通过瞬时默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这时还不能对知识内容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结构;第二步,教师读英文字幕,也可以让学生读并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英文字幕,同时展示关键词翻译,形成知识表象;第三步,打开汉语解释部分,使英汉双语呈现在同一个幻灯片上,在这个阶段,学生就能够借助英汉信息来较好地理解教师进行深入的英语讲解。另一种呈现方式是以汉语为主,仅对专业术语标注英文。这种方式适合在专业知识点密集、学生相关知识背景较为欠缺的情况下运用。首先,教师在打开课件前后进行引导性解释,学生会迅速地以汉语思维捕捉内容信息,形成初步的认知框架;然后,他们会下意识地对标注的英文术语进行英汉对应,形成关键词的“汉-英”语言的迁移。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以英文为主、由浅及深地进行讲解。以上两种呈现方式的共同特点是,教师应特别注意内容呈现与英语解释的融合和互补,并分步实施课堂教学计划,实现传授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1•2通俗讲解专业图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人们所习得的概念、技能及由此形成的形象图式不受某种具体语言的制约。在专业图式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就可以通过第二语言的表述来实现[5]。例如,QALY(qualityadjustedlifeyear)是社会医学一个比较抽象的重要概念,为此,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图式架构,尽量做到简介形象、通俗易懂(见图1)。课堂双语教学过程中,首先,在多媒体上展示结合平均预期寿命(lifeexpectancy)的DALY图式,然后,教师尽量用口语化英语进行解释。“Ifonebatchofpeoplewiththesamebirthdaywoulddieon72year’sold,thatmeanstheirlifequantityequalstheirlifeexpectancy•Butinactuallife,asweknow,mostofpeoplecannotgothroughtheirwholeliveswithoutanydisease•So,let’ssupposethisbatchofpeoplehavegonethroughtheirliveswithoutanydiseasetill60years’old•However,from61years’oldon,theywouldgetsomekindsofillness•Factually,theperiodfrom61to72wouldtakeonimperfecthealthstate•Underthiscondition,wecangiveitadiscountaccordingtotheinfluencingdegreeofdisease(用汉语解释:一个权重系数,formallyitiscalledweightcoefficient),asaresult,the12yearswouldbecon-versedintolessyearsoflifethatisadjustedontheconceptofperfecthealthstate•Therefore,wecanplus60yearsandtheadjustedhealthyears,andgetanotherlifeexpectancythatcanbecalledQALY•通过这样以图式为视觉、以口语化英语为媒介的的讲授,能使学生对健康寿命年这一概念得到直观的认识,从而实现在英语主导下的课堂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英语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1•3把握案例讨论节奏案例双语教学的重要优势就是利用学生容易引发的兴趣,以专业内容和英语语言背景为铺垫,通过讨论问题,达到对知识内容掌握和锻炼英文思维的双重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和要点。首先,展示英文案例内容。案例往往是教师从生活事件中挑选出来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背景联系密切,英文词汇也比较生活化,学生在课堂通过快速阅读就能够基本理解案例内容。如果教师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有难度,就可以让英语好的学生用汉语口头概括一下案例的内容,教师做校正和总结,以保证全部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第二,提问与讨论。如果该内容重要且课时充足,教师可就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式”讨论,或者采取个别提问、教师总结的“提问式”讨论。讨论时,选择英语好的学生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采用英汉交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英文总结。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讨论,对该知识点具备了专业知识背景和英语表达思维的双重认知,教师及时的英文总结就能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掌握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3讨论与建议

上一篇: 部门考核鉴定意见 下一篇: 副局长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