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员培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2 09:55:35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1)

   1.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切,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镇党委组织全镇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村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搞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正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是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需要。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为搞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2.统筹兼顾,精心安排,落到实处,注意效果。XX年3月1日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把全镇党员,村组干部,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到镇进行培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为保证效果,我们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一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十六大精神贯穿于民主评议党员和支部工作评估的全过程。二是切实以“三个代表”来对照自己的言行,评议周围的党员,指导今后的行动。三是民主评议党员注重“民主”,在“民主”上做到位,做到会上会下,党内党外,个人、组织都充分发扬民主,保证评议达到良好效果。

   3.将民主评议党员和支部工作评估紧密结合。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对于乡镇而言,搞好基层党支部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为了加强党支部建设,推进党支部工作,党委将民主评议党员与党支部工作评估、评选先进结合起来,在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支部工作评估的基础上评选先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民主评议党员的收获

   1.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了目标,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

   通过学习、讨论,党员对如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了比较深切的了解。面对党取得的巨大成就,广大党员无不感到自豪。有的党员在讨论中表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的证明,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明确,作为党员,要时时牢记“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发挥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通过学习和评议,强化了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民主评议党员每年都有新成效。通过近两年的评议,充分证明,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机关,每年进行的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党员都是一次促进,一次提高。党员在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农村,党员在生产,工作中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带动群众搞好工作。由于党员带头,全镇这两年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受到好评。民主评议党员中,大家认为这些做法很好,对强化党员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要继续坚持,调动积极因素,推动各项工作。

   3.党支部工作评估进一步明确了各支部的工作定位和工作职责,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差距,促进了工作

   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开展,镇党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在认真听取和分析各支部,党员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农村的热点问题。活动中全镇共收集问题32个,已经解决26个。全镇党员,干部办实事,群众投工投劳公益事业积极性高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解决**村10000元建整后盾资金,用于“三冬”生产扫尾、春耕生产准备以及改善基础设施;解决**5吨水泥,用于修复灌溉水渠;解决***村1000元修复防洪大堤;协调**、**、**三村关系,提供4000元和30吨水泥,修复、改造**村道和防洪大堤;解决**XX元资金,用于修复村公路;帮助**村制定村道路面硬化环村公路改造规划,公开村财务;帮助**村调解处理村民责任山纠纷;帮助**村清理农业税尾欠。这些问题的解决,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融洽了干群关系。

   三、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2)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大培训活动有效开展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确保领导力量到位。为使党员大培训工作有效推进,镇党委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员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和完善了具体的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

二、因地适宜、分期分批,确保大培训活动取得实效

根据各村发展经济、种、养等不同,以抓好农村党员和骨干农民培训为切入点,分期分批分层次抓好培训工作。

一是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党员学习等会议精神。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政策理论素养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以我镇大棚瓜菜、果树种植、奶牛养殖、黄烟等支柱产业为主导、以涉农部门为主干,分别聘请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烟草公司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将课堂培训与实践辅导有机结合,语言、教材简单易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广大农村党员接受了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增强了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

三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法制知识培训。针对法制意识淡薄,学法用法行为不自觉,造成农村党员时有违法行为发生的情况,镇党委聘请了国土资源局专家,结合我镇实际,针对土地管理、使用、承包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法律意识。

三、活动效果

(一)通过这次党员集中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接受了政治思想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增强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深化了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党员素质的提高,增强我镇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和活力。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3)

近年来,乡党委始终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明确了乡、村党组织主要领导是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直接职责人职责,强化了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为全面做好全乡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夯实了基础。同时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乡党委从建立健全和完善机制入手,认真制定了2020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既明确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又突出了不一样阶段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从机制上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落实。为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提高整体水平,乡党委规范完善了村党员活动室,不但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带给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又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了课堂教与现场学的结合,既保证了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又增强了党员科技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潜力。

二、勇于创新,着力开拓教育培训新模式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乡党委在认真坚持党员正常的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要,着力开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模式,以便使广大农村党员及时得到充电、提高和发展。一是认真落实了网上学制度。例如在学习党的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教育中,为确保党员的参学率和受教育率,采取了对外出流动党员进行微信群内共同学习、共同研讨,使这部分党员离乡不离党组织。二是落实了上门送学的制度。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党员实行送学的学习教育方法,及时进行教育培训,行动不便不错过学习教育的需要。为扎实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年初各村党组织利用党员活动日都专门召开一次党员教育培训咨询会,广泛征求广大党员要求学什么,需要充实活动的资料是什么专题会议,在综合梳理归纳后根据党员的意愿,由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实行订单培训,有效发挥了广大党员人尽其才,学以致用的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岗带培制,由各村的党员示范户进行传授技艺,增强致富本领教育培训活动,有效开辟了农村党员不出村门就能理解教育培训的新途径。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4)

        农村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和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多样化需求,乡镇党校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和改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 乡镇党校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效益探索

        1.乡镇党校诞生及发展状况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先后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党校来培训党员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发展的需求,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党校建设规模逐步扩展延伸,乡镇党校应运而生。

        1983 年4 月,中央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会后,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正规化的决定〉和〈关于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决定》从培训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我省根据中央(1983)5 号文件关于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建立基层党校的精神,随之中共云南省委以(1990)29 号文件下发,文件规定了乡镇党校人员编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办学的指导思想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共曲靖地委办(1990)29 号文件明确规定:“乡镇党校是乡镇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工作。”1991 年底,曲靖地区全区139 个乡镇相继成立。到1992 年底,全省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党校,我镇于1992 年成立了党校。

        2.乡镇党校教育取得的社会效益

        根据中央(1990)15 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作用,成为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同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经过多年乡镇党校教育经验总结,一是乡镇党校弥补了县以上党校不可能对面广量大的党员全面实行培训,加之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党员教育出现“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活动难开展”等问题;二是农村新党员不断增多,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党性锻炼,比较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需要加强经常性教育;三是社会不断发展,知识、观念不断更新,需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新知识的教育,乡镇党校具有跟踪和循环的教育功能,是党员干部更新知识的场所;四是通过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在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基本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造就了一支能带领群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党员干部队伍,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 当前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党校是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但在党校教育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实际操作来看,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抓而不力

        一是对乡镇党校教育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以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只要有个阵地,能够简单培训就行了,不必用过多的精力和过多的投入来加强乡镇党校的建设;二是对乡镇党校教育无过硬的措施保证。因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于突击中心工作,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与干部切身利益有关,拼死拼活地抓好,党的建设、党校工作是“软”任务,抓多抓少一个样,对党校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三是对党校工作不做深入调查研究,对如何办好党校工作缺乏深刻的探讨,党校工作摆不上党委的议事日程,缺乏抓落实的具体措施。

        2.经费紧缺,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乡镇党校经费没有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给予硬性保障;二是由于无经费投入,仅有简陋落后的教学设备,采用的是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几乎是微不足道;三是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作保障,致使长年性教育培训工作落不到实处,培训难以正常开展。

        3.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功能不全

        一是教学设备老化、配套不全;二是图书资料紧缺,政治理论书籍、工具书、科技文化等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严重不足,乡土教材短缺,需要培训时,大多是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报刊杂志来备课,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

        一是教师队伍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调入乡镇党校的教师五花八门,多数专业不对口,多为半路出家的业余“教练”,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多数时间被党委政府安排兼其他工作,形成专职教师兼职化,如我镇三名党校教师,有的抓综治工作,有的抓精神文明工作和关工委工作,有的抓办公室工作和信访、纪检工作,形成杂工职员;三是每年教师培训时间短,年仅安排3~5 天的进修培训,知识水平与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工作需要远远不足;四是无考察学习提高机会,知识眼界仅局限于“井底之蛙”,闭门办学的效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乡镇党校教育多数以短期培训为主,由于时间短,讲授知识面窄,增大了开展系统化的教育难度。一是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内容上存在着支离破碎、敲碎打的缺陷性;二是教学内容单调性,讲理论的多,结合实际的少,理论与实际脱离,教学缺乏系统性,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多集中培训、少分散培训,多以会代训、少专门培训,口头上讲得多、资料辅导少,本土教材多、外出参观学习少,课堂说教多、实践锻炼少,“填鸭式”灌输多、讨论式教学少;四是缺乏开展系统化的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东拼西凑,教学缺乏系统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6.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性

        一是教学管理混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二是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制约作用;三是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四是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检查、督促少,深入乡镇党校研究工作缺乏制度性,仅限于年终总结签订聘用合同;五是考评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把工作考评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结合,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7.农村无职党员进党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少

        一是农村党员人数多,如我镇有1430 余名党员,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以容纳;二是受经费的限制,党员、干部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财政压力加大,解决吃住较为困难;三是农村党员分散,尤其像我们山区乡镇,山高路遥,隔河渡水,年老体弱的老党员偏多,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度较大。解决无职党员教育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村级党校教育阵地建设,以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以巡回教育的方式开展,给不能集中到镇党校培训的无职党员创造学习条件,普遍受到教育。

        8.乡镇党校组织定位不明确

        在2000 年6 月5 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 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2008 年9 月3 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都没有具体明确乡镇党校的机构性质与组织区别,乡镇党校属何类组织,如何设置等没有明确定位,实际工作中,乡镇党校只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乡镇党校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发展不均衡、办学规模小、培训标准低、教学设施简陋且不配套、教学质量水平低、教育效果差、教学内容狭窄、时间分散、方法单调、教育缺乏系统性、工作缺乏规范性、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经费短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党员教育的成效,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三 对加强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 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进一步对党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党的十七大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可见党校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前乡镇党校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1.坚持办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

        中央(1990)15 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领导干部,培训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2008 年9 月3 日颁布实施的《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县委党校抓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的培训,乡镇党校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村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以村级党员活动室为载体,抓好农村无职党员的培训。乡镇党校始终坚持以广大党员、基层干部为主要教育对象,以党的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此,党委要加强乡镇党校工作的领导,要把加强乡镇党校建设,把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纳入党委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党校是党委的主要工作部门”。乡镇党校是基层党员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切实加大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形成乡镇党委“一把手”要重视抓,具体责任人要亲自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和协调好“组织、宣传、纪检、科技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同时,县委党校作为上级业务指导部门,要在提供教材、培训教师、传递信息、教学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好乡镇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

        2.完善经费保障,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乡镇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阵地、师资、网络、制度、组织等建设,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就没有载体,要实现培养目标,需要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育阵地做保障。要把乡镇党校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使之以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教育相适应,从当地财政实际出发,把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党员干部每年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我镇1430 余名党员干部编制预算、配置培训经费,以满足办学必须的经费,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曾说:“办好学校,一是要有一个好的校长;二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是因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声誉。乡镇党校的教师,大多是从不同行业选调,学科专业、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学能力水平看,思想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虽然有一些,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实践锻炼,远远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教师的培训,要采取送出去进修,市、县委党校培训,在职自学成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要通过分级培训、分类培训、实践研究、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方法,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党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适应新形势,创新培训载体

        根据省委(1990)29 号文件关于党员干部教育要实行分级培训,乡镇党校主要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农村一般无职党员由村级培训的教育机制,一是要加强村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以各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发挥好党员活动室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坚持开展巡回教学,勤办班、办短班的方式,使农村无职党员和年老体弱的老党员普遍得到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电教网络,不断创新远程教育模式,利用有线电视网资源优势,推出“远教进家庭”栏目,实现远程教育的深化延伸,使远程教育走进每户普通家庭,提高远程教育的辐射面。建立手机党校,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构建农村网上党校,使党校教育走进千村万户,扩大教育面。

        5.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关系到乡镇党校办学的声誉,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就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现在乡镇党校教学大多是跟着形势任务走,内容比较零散,不能形成知识体系,缺乏教育的深度。《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列》指出:“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这对办好党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要围绕乡镇党校工作的基本任务开展,一是要围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围绕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发动者,服务群众的模范者,增强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三是围绕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性观念,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

        在教学内容上,一是由过去的单纯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科技知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勤政廉政、宗旨意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政治法纪教育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培训对象有什么要求,需要获取什么知识,要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特点,分层次施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四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集中辅导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结合农村党员群众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的特点,深入基层巡回讲课,拓宽教育的覆盖面。

        在教学手段上,一是坚持课堂授课与电话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的电教设施、网络等现代手段,提高教学的广泛性;二是在教学对象上,由重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逐步向培训农民群众拓展,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受到教育,扩大教育面;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内容符合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四是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典型教育、交流探讨、调查问卷等方式,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6.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使党校工作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推进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做到教学有计划、工作有记录、管理有制度,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针对存在制度不完善、不科学的现状,要建立一套职责配套、运转有序的规章制度。一是计划总结制度;计划就是要对一年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包括教材、内容、时间、对象、经费、教员等的落实情况,年终有总结。二是会议制度;做好校务会议记录。三是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党校的各类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教员个人学习培训等情况的档案管理。四是考核考勤制度;包括对党员的考评,教师工作量的考评,教学效果的考核,党校年终工作考评等制度。五是调查研究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放矢地对党员进行教育,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进行调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六是检查指导制度;主要是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建议意见。七是目标管理制度;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实施考核等全过程的制度保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使教学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

        7.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对教师的考评,要与评先、评优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二是日常考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三是考评党校与考评党委相结合;四是组织评定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不断提高考评的科学性,通过考评,激发党校工作活力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提高与改进,充分发挥好教育阵地作用,努力推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9.19

〔3〕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 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0.6.5

〔4〕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08.10.30

〔5〕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10.15-10.21

〔6〕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云南省基层党校建设,1992.3

〔7〕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曲靖市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2007.1.15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5)

农村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和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多样化需求,乡镇党校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和改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乡镇党校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效益探索

1.乡镇党校诞生及发展状况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先后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党校来培训党员干部。wWW.133229.coM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发展的需求,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党校建设规模逐步扩展延伸,乡镇党校应运而生。

1983年4月,中央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会后,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正规化的决定〉和〈关于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决定》从培训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我省根据中央(1983)5号文件关于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建立基层党校的精神,随之中共云南省委以(1990)29号文件下发,文件规定了乡镇党校人员编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办学的指导思想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共曲靖地委办(1990)29号文件明确规定:“乡镇党校是乡镇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工作。”1991年底,曲靖地区全区139个乡镇相继成立。到1992年底,全省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党校,我镇于1992年成立了党校。

2.乡镇党校教育取得的社会效益

根据中央(1990)15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作用,成为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同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经过多年乡镇党校教育经验总结,一是乡镇党校弥补了县以上党校不可能对面广量大的党员全面实行培训,加之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党员教育出现“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活动难开展”等问题;二是农村新党员不断增多,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党性锻炼,比较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需要加强经常性教育;三是社会不断发展,知识、观念不断更新,需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新知识的教育,乡镇党校具有跟踪和循环的教育功能,是党员干部更新知识的场所;四是通过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在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基本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造就了一支能带领群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党员干部队伍,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党校是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但在党校教育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实际操作来看,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抓而不力

一是对乡镇党校教育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以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只要有个阵地,能够简单培训就行了,不必用过多的精力和过多的投入来加强乡镇党校的建设;二是对乡镇党校教育无过硬的措施保证。因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于突击中心工作,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与干部切身利益有关,拼死拼活地抓好,党的建设、党校工作是“软”任务,抓多抓少一个样,对党校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三是对党校工作不做深入调查研究,对如何办好党校工作缺乏深刻的探讨,党校工作摆不上党委的议事日程,缺乏抓落实的具体措施。

2.经费紧缺,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乡镇党校经费没有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给予硬性保障;二是由于无经费投入,仅有简陋落后的教学设备,采用的是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几乎是微不足道;三是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作保障,致使长年性教育培训工作落不到实处,培训难以正常开展。

3.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功能不全

一是教学设备老化、配套不全;二是图书资料紧缺,政治理论书籍、工具书、科技文化等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严重不足,乡土教材短缺,需要培训时,大多是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报刊杂志来备课,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

一是教师队伍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调入乡镇党校的教师五花八门,多数专业不对口,多为半路出家的业余“教练”,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多数时间被党委政府安排兼其他工作,形成专职教师兼职化,如我镇三名党校教师,有的抓综治工作,有的抓精神文明工作和关工委工作,有的抓办公室工作和信访、纪检工作,形成杂工职员;三是每年教师培训时间短,年仅安排3~5天的进修培训,知识水平与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工作需要远远不足;四是无考察学习提高机会,知识眼界仅局限于“井底之蛙”,闭门办学的效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乡镇党校教育多数以短期培训为主,由于时间短,讲授知识面窄,增大了开展系统化的教育难度。一是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内容上存在着支离破碎、敲碎打的缺陷性;二是教学内容单调性,讲理论的多,结合实际的少,理论与实际脱离,教学缺乏系统性,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多集中培训、少分散培训,多以会代训、少专门培训,口头上讲得多、资料辅导少,本土教材多、外出参观学习少,课堂说教多、实践锻炼少,“填鸭式”灌输多、讨论式教学少;四是缺乏开展系统化的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东拼西凑,教学缺乏系统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6.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性

一是教学管理混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二是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制约作用;三是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四是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检查、督促少,深入乡镇党校研究工作缺乏制度性,仅限于年终总结签订聘用合同;五是考评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把工作考评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结合,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7.农村无职党员进党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少

一是农村党员人数多,如我镇有1430余名党员,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以容纳;二是受经费的限制,党员、干部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财政压力加大,解决吃住较为困难;三是农村党员分散,尤其像我们山区乡镇,山高路遥,隔河渡水,年老体弱的老党员偏多,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度较大。解决无职党员教育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村级党校教育阵地建设,以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以巡回教育的方式开展,给不能集中到镇党校培训的无职党员创造学习条件,普遍受到教育。

8.乡镇党校组织定位不明确

在2000年6月5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2008年9月3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都没有具体明确乡镇党校的机构性质与组织区别,乡镇党校属何类组织,如何设置等没有明确定位,实际工作中,乡镇党校只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乡镇党校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发展不均衡、办学规模小、培训标准低、教学设施简陋且不配套、教学质量水平低、教育效果差、教学内容狭窄、时间分散、方法单调、教育缺乏系统性、工作缺乏规范性、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经费短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党员教育的成效,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三对加强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进一步对党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党的十七大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可见党校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前乡镇党校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1.坚持办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

中央(1990)15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领导干部,培训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2008年9月3日颁布实施的《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县委党校抓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的培训,乡镇党校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村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以村级党员活动室为载体,抓好农村无职党员的培训。乡镇党校始终坚持以广大党员、基层干部为主要教育对象,以党的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此,党委要加强乡镇党校工作的领导,要把加强乡镇党校建设,把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纳入党委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党校是党委的主要工作部门”。乡镇党校是基层党员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切实加大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形成乡镇党委“一把手”要重视抓,具体责任人要亲自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和协调好“组织、宣传、纪检、科技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同时,县委党校作为上级业务指导部门,要在提供教材、培训教师、传递信息、教学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好乡镇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

2.完善经费保障,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乡镇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阵地、师资、网络、制度、组织等建设,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就没有载体,要实现培养目标,需要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育阵地做保障。要把乡镇党校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使之以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教育相适应,从当地财政实际出发,把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党员干部每年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我镇1430余名党员干部编制预算、配置培训经费,以满足办学必须的经费,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曾说:“办好学校,一是要有一个好的校长;二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是因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声誉。乡镇党校的教师,大多是从不同行业选调,学科专业、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学能力水平看,思想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虽然有一些,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实践锻炼,远远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教师的培训,要采取送出去进修,市、县委党校培训,在职自学成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要通过分级培训、分类培训、实践研究、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方法,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党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适应新形势,创新培训载体

根据省委(1990)29号文件关于党员干部教育要实行分级培训,乡镇党校主要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农村一般无职党员由村级培训的教育机制,一是要加强村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以各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发挥好党员活动室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坚持开展巡回教学,勤办班、办短班的方式,使农村无职党员和年老体弱的老党员普遍得到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电教网络,不断创新远程教育模式,利用有线电视网资源优势,推出“远教进家庭”栏目,实现远程教育的深化延伸,使远程教育走进每户普通家庭,提高远程教育的辐射面。建立手机党校,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构建农村网上党校,使党校教育走进千村万户,扩大教育面。

5.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关系到乡镇党校办学的声誉,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就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现在乡镇党校教学大多是跟着形势任务走,内容比较零散,不能形成知识体系,缺乏教育的深度。《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列》指出:“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这对办好党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要围绕乡镇党校工作的基本任务开展,一是要围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围绕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发动者,服务群众的模范者,增强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三是围绕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性观念,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

在教学内容上,一是由过去的单纯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科技知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勤政廉政、宗旨意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政治法纪教育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培训对象有什么要求,需要获取什么知识,要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特点,分层次施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四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集中辅导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结合农村党员群众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的特点,深入基层巡回讲课,拓宽教育的覆盖面。

在教学手段上,一是坚持课堂授课与电话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的电教设施、网络等现代手段,提高教学的广泛性;二是在教学对象上,由重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逐步向培训农民群众拓展,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受到教育,扩大教育面;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内容符合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四是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典型教育、交流探讨、调查问卷等方式,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6.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使党校工作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推进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做到教学有计划、工作有记录、管理有制度,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针对存在制度不完善、不科学的现状,要建立一套职责配套、运转有序的规章制度。一是计划总结制度;计划就是要对一年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包括教材、内容、时间、对象、经费、教员等的落实情况,年终有总结。二是会议制度;做好校务会议记录。三是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党校的各类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教员个人学习培训等情况的档案管理。四是考核考勤制度;包括对党员的考评,教师工作量的考评,教学效果的考核,党校年终工作考评等制度。五是调查研究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放矢地对党员进行教育,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进行调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六是检查指导制度;主要是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建议意见。七是目标管理制度;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实施考核等全过程的制度保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使教学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

7.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对教师的考评,要与评先、评优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二是日常考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三是考评党校与考评党委相结合;四是组织评定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不断提高考评的科学性,通过考评,激发党校工作活力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提高与改进,充分发挥好教育阵地作用,努力推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9.19

〔3〕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0.6.5

〔4〕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08.10.30

〔5〕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10.15-10.21

〔6〕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云南省基层党校建设,1992.3

〔7〕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曲靖市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2007.1.15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6)

1.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县乡一体培训体系。针对多头培训、重复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的现象,__县从整合全县的教育培训资源入手,纵向整合乡镇党校、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中心户的教育培训资源,横向整合农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教育局等县直部门教育培训资源,将这些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备、场地、经费等资源列入全县教育培训格局,形成“县委党校—乡镇党校(部门培训机构)—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四级培训网络新体系。同时,县委赋予县委党校组织协调、统揽全县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由县委党校指导和整合全县乡镇党校、县直部门培训机构、专业协会、党员中心户等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实现培训计划、培训信息、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培训经费有机配置、合理利用的“一盘棋”新格局。

2.贴近实际,实现教学对象和培训内容“两个拓展”。针对县乡党校培训对象覆盖面不广,重干部轻农村党员,培训内容单一,重理论轻实用技术的问题,__县对教学对象和培训内容进行大胆拓展。在教学对象上,从单一培训党政干部拓展到广大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从政治理论为主拓展到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并重,针对农村党员增加了生产技能、实用致富技术、外出务工基本知识等内容。通过教学对象和培训内容的拓展,全县农村党员每年接受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9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党员掌握了1至2门实用致富技术。

3.提高质量,实现“三个创新”。针对以往党校培训方式、培训教材单一,培训的实效性不强等问题,__县一是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改革班次设置,根据培训对象的文化基础和工作岗位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需求科学设置班次。二是突出培训实用性,创新培训模式,通过现场教学,把示范基地和基地辐射点的现场变成课堂,把实践者变成教师,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三是突出培训有效性,创新培训方法,实行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学员论坛、现场教学、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4.强化管理,健全和完善“四项机制”。在实践中,__县一是理顺宏观管理机制,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党委统揽全县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和整合全县乡镇党校、县直部门培训机构、专业协会、党员中心户等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的新格局。二是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从公办场所、制度建设、活动情况、辐射作用等四个方面,制定各培训机构的考核评估标准,提高评估的可操作性。三是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县委党校建立培训热线服务办公室,设立培训热线电话,为培训对象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四是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建立了县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乡镇党委及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县委每年从县财政或县管党费中划出专款,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各级培训机构(基地)和个人给予奖励,用以激励广大党员、基层干部参训的积极性。

二、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目前,__县县乡党校现有的教学和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教学体制尚未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训对象广泛性还不够,内容针对性还不强,培训方式还不丰富,教学资源开发力度还不够大,跟踪服务还不够规范,理论与实践衔接还不够紧,对农村党员特别是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还不够大等;二是管理体制尚未适应改革的要求。主要是县委党校的组织协调和主体作用还不是很突出,乡镇党校统筹兼顾的能力还不突出,县直部门培训机构的整合力度还不大,专业协会、党员中心户的主动性、实效性还不强,还没有更充分地形成全县教育培训的整体合力。同时,县乡党校人员配置还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内动力还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管理体制与改革需要还不相适应等。作者认为,要进一步深化

县乡党校教学和体制改革,应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进一步提高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认识。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县乡党校教学和体制改革,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的大量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必要手段,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2.解决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解决办班的规范性问题。一是实行有计划的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办班的备案管理。其次,解决培训经费投入不足问题。推行资金分级筹措,拓宽培训经费来源渠道。一是财政拨款逐年增长。二是党费重点安排。县管党费、乡镇留存的党费重点用于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培训所需。三是部门经费专款专用。四是滚动发展投入。

3.解决好培训质量不高问题。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有针对性地设置各种班次,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有条件的乡镇,鼓励引进发展前景好、市场信誉高、培训师资雄厚的公司(集团)参与实用技术培训,实行“党校 协会 公司 农户”的培训模式,走市场化的培训道路。

4.解决好培训体系分级管理问题。一是发挥好县委党校主导作用。县委党校要承担起全县教育培训的组织、协调、整合职能,负责协调、指导和统揽全县教育培训工作,除了做好主体班、提高班等自主培训工作以外,还要负责对全县各乡镇(部门)党校进行业务指导、负责对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实施督促检查。二是发挥好乡镇党校在本级培训的统筹作用。乡镇党校要对本乡镇的培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制定本乡镇的培训计划,按照县委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实施对本级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的培训。同时要负责指导各自乡镇的专业协会、党员中心户的业务培训工作。三是发挥好专业协会、党员中心户示范带动作用。专业协会、党员中心户的除了发挥自主培训功能,承担县乡两级党校所安排的培训任务,还要发挥教育培训示范功能。要充分利用经济实体、党员中心户、个体经营户的优势,引导其走市场化、社会化的办学发展方向。

三、建立完善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相关制度

1.建立和完善县乡党校人事管理制度。加强县委党校内部人事管理。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担任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由党校校务委员担任培训部主任,选配2至3名专职人员统筹全县的培训工作。强化县委党校的人事管理,每年对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进行考核。对教师队伍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实行竞争上岗、绩效管理机制;乡镇党校校长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从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拔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同志担任乡镇党校专职副校长。在乡镇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选聘2至5名素质好、能力强、热爱党校工作的同志担任乡镇党校管理人员。

2.健全办学质量评估制度。一是进行评教。着重了解和监督教师授课,帮助教师提高授课质量,同时为教师的业务考核与竞争上岗提供依据。二是进行评学。主要是对举办培训班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检验所举办的培训班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否切合学员的要求,是否使教育培训更加贴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实际需要。通过评估及时了解全县各级培训机构的师资及学员在参与教育培训方面的动态,进一步提高我县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7)

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更好地发挥乡镇党校的职能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目前乡镇党校的生存和发展现状,透过现象找出问题的根源。

一是名存实亡。部分乡镇党校处境相当尴尬,在硬件方面,仅仅只有一块牌子,根本没有校舍、办公室、桌椅等实实在在能够表明存在的实物,更高层次的诸如教育培训基地、图书资料室、电子教学设备等就无从谈起了。在软件上,领导机构框架很多仅只存在于红头文件上,任命了校长、副校长等职务,但任命只是挂个名而已,做个摆设,并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不仅如此,在有的乡镇甚至因为干部的调整更换,最终导致形式上的存在也消失了;至于师资队伍、学校发展规划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另外,由于党校的现实生存状况,致使乡村干部对乡镇党校缺乏认同感,在思想观念当中轻视党校,甚至不知道应该有党校的存在。

二是发展举步维艰。有的乡镇党校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东西,诸如有领导机构、办公室、教师和课桌椅等,但是一切都属于从属的地位,可有可无。有了只是作个样子应付上级的检查,根本就没有打算在党校的发展上下功夫,没有也不会影响乡镇工作的大局,无关痛痒、不伤大雅。在这些乡镇,党委书记一般会兼任党校的校长,一名党委副书记会兼任党校副校长主抓工作,但是他们会借口乡镇工作繁杂,抓经济工作已经筋疲力尽,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考虑党校的事情;党校的授课教师,需要时就临时在乡镇范围内抽调,在平时根本就不做教师选聘的工作;党校的教学活动场所,需要时就借用乡镇上的会议室,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属于党校的教室;党校的办公室与其他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需要时是党校的办公室,平时就是其他的办公室;在年终上级要报党校工作总结了,安排人员杜撰一些情况,虚虚实实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要谈党校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等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是发挥作用难。由于许多乡镇党校形同虚设,处境艰难,导致乡镇党校不能真正发挥教育培训乡村党员干部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党委尤其是乡镇党委,对于乡镇党校教育培训乡村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作用认识不够透彻,认为乡村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抓生产和抓收入的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进行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让党校进行系统的教育。二是乡镇党校发挥职能作用心有余而力不足。党校教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教育的一种,注定党校工作必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抓得不实不牢,很容易导致发育不健全,作用发挥困难的现象发生。一些乡镇把党校教育看得过于简单,搞短期行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需要时临时抽人拨资金搞一下突击,这样一来教育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三是乡镇党校的教学质量低下,作用有限。受到现实客观条件的影响,乡镇党校配备专职教师的时机尚未成熟,仅仅依靠兼职或聘请的教师来教学,要办好办出特色的难度相当大,因此乡镇党校普遍存在水平业余、教学力量薄弱、培训环境差、学习收获少的情况。

二、认清形势,提高建设乡镇党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建党之初,党校就已经存在,并一直发展延续至今,其地位和作用勿庸置疑,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校都为我们的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的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为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在人的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重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趁势发展,缩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在人才的问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在人才培养上取得先机,在世纪之初党中央作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在此基础上,20__年党中央审时度势,又启动了更大一轮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相继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__——20__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我国对于人才的标准与别国有所区别,除了能力和才干之外,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姓”社会主义,坚持共产主义 理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而党校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广大的党员和干部在马列主义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文化水平和领导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备专业知识的党和国家合格的工作人员。因此,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校工作只能更加重视,不能有任何忽视;只能大大加强,不能有丝毫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止步不前。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进一步提高建设党校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肩负起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乡镇党校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校,同样肩负着教育培训乡镇和农村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不仅不能废弃,相反的要加倍的加强建设,突出其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抓住机遇,全面加强乡镇党校建设

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勿庸赘言,党中央已启动了新的更大的一轮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乡镇党校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顺势而谋,切实转变思想认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力争在5年的机遇期内使乡镇党校的面貌有一个全新的转变。

(一)转变思想,强化领导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必须尽快从忽视党校建设的观念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党校教育所具有的干部培养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牢固树立不重视党校教育和党校建设,是党不管党的突出表现的观念,从党执政兴国和长期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党校教育和党校建设的重要性,还乡镇党校本应有的地位。

可以从三方面强化对乡镇党校建设的领导。一是要把乡镇党校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本地区本乡镇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作出硬性的安排部署,总体上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乡镇党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由其兼[,!]任党校校长,要求当作一项政治任务,给其压力,促其出力。二是严格考核。把乡镇党校建设分解为领导机构、教学场所、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等各个块,制定出各个块的详细考核制度,每半年考核一次,严格执行考核结果与乡镇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挂钩的制度,形成合理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帮扶制度。乡镇党校是我国最低一级的党校,客观上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因此光靠乡镇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扶持。上级党委、政府应该将乡镇党校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抓同落实。强化县级党校的业务指导职责,同时确定一个或几个县级单位结对帮扶一个乡镇,努力形成全县齐抓共建乡镇党校的局面。

(二)多措并举,全面加强硬软件建设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8)

从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突出重点,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一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放在首位,加强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及《论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建设(专题摘编)》的学习,增强干部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二加强科技文化知识学习。组织全体干部学习电子政务、外语、行政管理、行政法规及岗位专业知识。提高现代化办公、依法行政和从事岗位工作的能力。三突出学习发展县域经济所必需的知识。围绕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上项目,促进县属企业迅速扩张,特色产业“二次创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相关知识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促使全县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晰发展思路,增强大发展、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二、不断改进培训方法,使干部培训工作更具创造力和吸引力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9)

培训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工作,近年来,__县着力探索建立远教三级培训体系,为远教工作的积极开展创造了条件。

一、建立三级培训体系的意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件长期而且任务艰巨的工作,它担负着农村信息化建设启蒙和建设的重任,关系着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巩固和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提升,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回过头看远教工作从试点到全国推开的历程,许多地方把建设站点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迅速的建起了一大批远教终端接收站点,但站点建起后,由于大部分远教站点只有一台计算机,而且建点之前没有人会操作电脑,加上许多站点受地域限制不能上网,站点的学用活动只能停留在观看技术片的层面,村民的学习热情得不到保持,而操作员的培训工作由于国家没有大量经费投入跟不上节拍,导致许多地方的远教站点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理想的工作格局来看,培训应该是远教工作的第一步,在县、乡(镇)、村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远教站点的学用活动开展会顺畅些,通过传帮带效能的发挥在农村党员干部中普及计算机知识的步伐应该会迈得更快些。

二、__县三级培训的开展情况。我县从2012年开始,从建立全县三级培训体系着手,在站点操作员培训上开始了探索。2012年,我县集中全县的站点操作员在县委党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培训,95%都通过了严格的考试,真正熟练地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2013年,我县在各乡镇安排了一间活动室作为乡镇远教培训中心,通过发动和上门做工作,许多乡镇还为培训中心添置了新的电脑,并将培训中心作为乡镇业余文化活动阵地来共同建设。至此,我县初步建起了三级培训阵地,并在三个层面上开展起远教操作员培训:一是县级层面不间断的集中统一培训,每期培训班60——100人,每期学习时间15——30天,根据学员的基础和农忙时节灵活办班;二是乡镇层面,各乡镇按照县远教办制定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安排在乡镇培训中心举办培训班,每期10——20人,每期每两个月学满15天,学完全部课程考试结业。三是村级层面,各村按照乡镇远教办制定的学习计划采用一对一帮带开展学习,每名在县级培训中心结业的学员每年帮带2名党员群众在乡镇培训中心或村级远教站点学完规定课程并通过乡镇组织的结业考试。

三、三级培训取得的成效。近两/!/年来,我县通过三级培训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远教操作员培训,在县委党校,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23期培训班,共培训远教操作员1070名。县级培训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反响好,由于我们争取到了县财政的支持,所有参加培训人员的餐宿及培训费用均全部实行了免费,参加培训的村干部在培训期间还有镇村发给的生活补贴,到目前为止,县财政给远教操作员培训补贴生活住宿费8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培训的顺利进行;二是培训效果好,所有参加培训的操作员均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选举了班委会,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规范有序的培训,培训分理论课和上机操作,开展晚自习,每期结业由市远教办和市县劳动部门组织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下期培训班,直至考试合格方准结业,到目前为止,参加过培训的1070名操作员均考试合格,实际操作中均熟练地掌握了上网、发邮件、建博客、网上聊天及日常办公软件的操作。依托乡镇远教培训中心,我县有19个乡镇组织了规范有序的远教操作员培训,乡镇远教专干和在乡镇中学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远教志愿者组成的教学力量在各乡镇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到目前为止考试结业的学员达到640人。乡镇级的培训具有节约培训成本、方便党员群众就近学习的特点。村级培训工作在县级培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也逐步展开,目前,毕业的1070名学员均联系了2名左右的帮带对象,通过下载党建网上的培训教程辅导学习、在村级站点上机操作,完成了部分学习计划。

四、亟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和往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几年时间的实践,我们总结经验,认为建立远教三级培训体系对远教工作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党员群众学习的热情和效果,也使得远教的学用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在三级培训体系中,在今后的五年中,县一级的集中统一培训,虽然培训成本偏高,代价过大,但其效果显著,必须放在主要位置,通过一段时间,当农村所有的村干部和骨干党员都能够通过国家计算机初级等级考试,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就达到了其培训使命,完成了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种下一批优良品种的重要任务。乡镇一级的培训,今后关键要在培训的效果上下功夫,通过引入学分制,把培训进行量化考核,要在管理上加强监督和激励,随着今后的发展,乡镇一级的培训将在三级培训中要居于主要地位,这要求各乡镇要着力加强培训中心的硬件建设,县远教中心要及时总结各个乡镇的经验,并结合生产实际及时总结教案和培训案例,为今后的培训提供技术和软件支持。村一级的培训今后关键要加强网上学习平台的建设和远程学习指导,对年终的学习考核也要列入对村干部和党员的年终考核目标,并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总之,远教三级培训体系是一项长期而有价值的工程,值得去实践和探索。

乡镇党员培训总结篇(10)

近年来,我区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各级对党员教育培训的要求和工作思路,以政治理论为根本,以实用技术为重点,着力在营造氛围转观念、改进方式求实效、集中优势建基地、完善机制求发展、制定措施扩成果等五个方面狠抓落实,探索出了教育培训与实验示范相结合的党员教育模式,形成了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并重,增强素质与带头示范共进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导向。目前,我区的党员教育培训,有基地实践、有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有实地参观、有实验示范、有先进技能、有市场信息,为基层党员提供多角度、不同需求的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实效,形成了由过去仅为理论培训的静态形式变为了现在内容丰富、动静结合多种形式并存的新的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在党员培训工作中,各乡镇党委发挥了主角作用,在培训谋划、组织实施、具体指导上下足了功夫,丰润镇党委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镇党员“双育工程”培训学校,在开办主体班次的基础上,组织有需求的党员集中培训,先后培训党员900多人次,入党积极分子1000多人次,全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走上了正规化、有序化的轨道。新军屯镇依托成教学校以开展“双育”培训带动农民大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达8000人次以上,年创社会效益亿元以上。区直相关部门发挥了培训资源优势,在培训内容的制定、教育教学、学员管理上用尽了心思,教育局开展了新农村“双带头人”培训工程,以乡镇成教学校为依托,大力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两年来共招收学员2000多名。区农广校在左家坞镇大旺庄村和火石营镇霍庄村开办了两个农村党员干部中专班,招收学员113名,有力推进了农村党员培训和农村干部学历教育。通过进一步加强联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化培训工作合力,使得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明显增强,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说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成效明显,但一分为二的看,我区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是有些乡镇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基层干部培训,轻普通党员教育,对党员培训工作没有足够重视,满足于推推动动。二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与应用结合不紧密,培训方式古板、内容单调是,有待改进。三是培训投入明显不足,无论从资金上还是师资队伍上,还是软硬件设施上,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培训要求。四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推进,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市委要求全面推进党员“双育工程”,专门制定下发意见,为我们解决党员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抓手和有利的平台。

实施党员“双育工程”,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双育”,全面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业就业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发展全面、素质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从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为我区科学发展、争先进位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为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借这次培训班开班典礼的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党员“双育工程”的重大意义

开展党员“双育工程”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党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力手段,更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对于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跃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实施党员“双育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需要。今年9月份,相继召开了唐山市第九次党代会和丰润区第三次党代会,10月份,中央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11月份,省委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会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必须抓紧抓好。党员“双育工程”的开展为我们贯彻落实好这些会议精神提供了契机,这次培训班,我们既安排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安排了省市区党代会精神解读,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把上级精神传达到普通党员,确保上级会议精神在农村基层深深扎根、化为行动,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其次,实施党员“双育工程”是全面创先争优、争先进位的需要。当前,全党正在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双育工程”是我区创先争优活动工程之一,必须抓好抓实。大家都知道,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是党员,只有党员创先争优,才能保证党组织创先争优,党组织创先争优,才能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创先的动力从哪里来,争优的能力从哪里来,都需要从加强学习培训中来。只有学好了政治、掌握了技能,才能培育创争意识,实现创争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双育工程”的开展,为党员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实践能力,培养党员经营技能,搭建了一个有利平台。

第三,实施党员“双育工程”是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不断拓展培训内容,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从目前党员队伍特别是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看,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在政治思想上,极个别党员理想有所失落,信念有所动摇,不管“主义”,只讲利益,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在组织纪律上,有的党员只要组织照顾,不愿履行义务,甚至有个别党员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愿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在“双带”能力上,一些党员缺乏致富本领,小富即安,不富也安,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还有的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无所适从。从调查情况看,在全区农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还不够高,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尤其是中青年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的状态,甚至有的还属“扶贫”对象,根本谈不上“带”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影响着党员作用的发挥。提升素质的根本目的是为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个人认为,党性教育+技能培育=发挥作用。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政治上不可靠,能力再强的党员我们不敢用,政治上成熟,但能力低下的党员我们也不能用,“政治坚定、能力突出”才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实施党员“双育工程”,就是采取“党性教育+技能培育”的“双育”模式,把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作为首要目标,把搞好党员技能培训作为中心任务,形成“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增强党性与提升能力素质相统一、落实接受培训权利与履行学习义务相一致”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机制,从而有力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

第四,实施党员“双育工程”是努力营造大培训格局的需要。党员教育培训历来是我党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但从目前党员培训的格局和摆布不难看出,协调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意识还不浓。业务主管部门都在搞培训,宣传部门侧重政治理论,纪检监察部门侧重党风廉政,涉农部门把重点放在农村实用技术,特别是种植养殖技术上。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是讲自己负责的这块内容,重复办班,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对于党员的培训,不管是什么内容的培训,分析起来,也就两大方面内容,就是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我们党委主要工作部门抓的侧重党性教育,一些业务主管部门侧重技能培育。以前我们在这方面结合的不紧,缺乏统一的协调,培训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市委提出开展党员“双育工程”,就是要树立大培训的理念,把这两个方面内容的培训统筹抓起来,把各个部门的党员培训统一起来,使得培训场地、师资队伍和教学经验等资源实现整合,得到有效的利用,也使得各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借鉴、互相融合。

二、把握关键,切实抓好“双育工程”的组织实施

这次会上,下发了我区《关于开展党员“双育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双育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各地各单位要吃透文件,抓好落实,努力实现“全区农村50岁以下有受训意愿和受训能力的党员全部参加培训,使70%以上的党员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城镇居民50岁以下登记失业并有受训意愿的党员全部参加培训,使70%以上的党员具有自主创业和再就业的能力”的目标。这里,我就搞好“双育工程”操作层面的问题强调几个方面。我想,要想使全区党员“双育工程”出成果,见实效,就必须要明确一个主体、发挥两个优势、加强三项建设、做到四个结合。

明确一个主体。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具体负责辖区内党员的教育管理,不管是区里培训,还是相关部门培训,都离不开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因此,开展党员“双育工程”,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是主体,在党员“双育工程”的开展上,要努力实现“区委办班示范、乡镇统一实施、区直部门配合支持”的格局。各乡镇、街道一定要落实培训主体的责任,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对党员登记造册。农村是50岁以下有受训意愿和受训能力的党员,城镇是50岁以下登记失业并有受训意愿的党员,特别是对他们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形成“双育工程”党员台帐,为设计办班规模、确定培训内容奠定基础。二是制定方案和计划。结合本地党员队伍的实际制定党员“双育工程”方案,做出党员“双育”培训的规划和计划,争取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完成培训任务。各乡镇、街道的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要上报区委组织部,以便进行督导和指导。三是积极开展培训。今年的党员冬训要以开展“双育”培训为主,在区里的示范班后,各乡镇都要按照区里的形式举办培训班,在党性教育方面,要以中央全会、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为主,在技能培育方面,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各乡镇、街道要对成人教育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本乡镇、街道的党员“双育工程”教学基地。为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力度,示范班结束后,区委组织部将按照各地党员“双育工程”涉及到的党员人数下拔一定数量的党员“双育”培训经费,各地办班的情况要随时上报区委组织部。

发挥两个优势。开展好党员“双育工程”,需要上下之间、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方面,要发挥好相关单位,特别是教育和农牧、林业等涉农部门在师资、基地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调研发现,区教育系统在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乡镇一级成人教育学校,有师资、有场地,目前也正在开展各类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培训。区涉农部门在农业技术知识推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上的优势是组织部门无法比拟的,各自的工作职能中也都有农村党员群众培训的内容。因此,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在党员“双育工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把各种资源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经费、中央财政直拨的促进就业转移资金以及其他方面国家允许的补贴,向党员“双育工程”倾斜,优先接收党员参加培训。区教育局要进一步指导综合职教中心和各乡镇、街道成人教育学校,结合“送教下乡”和“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作,引导和支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区农广校要鼓励、帮助党员和村干部积极参与学历教育。区农牧局、林业局要充分发挥基地实践教育优势,引导党员参与基地实践学习和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党委组织部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优势。党员“双育工程”的开展由组织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区、乡两级组织部门责任重大,要发挥好协调各方、统管全局的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成工作优势,要制定好规划和方案,要建立起培训的各项制度,要统筹好相关单位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千方百计的为有关部门解决实际困难,把协调、组织工作做好、抓实,使党员“双育”培训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

加强三项建设。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基地是搞好“双育”培训的基础。有了基地,培训才能搞起来,班才能办起来。在基地建设上,要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标准,好中选优,建设一批教学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每个乡镇都要确定3个以上的“双育工程”基地。在实际工作中,重点要抓好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基地,要以成人教育学校为主,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加大投入、配齐设施、改善环境,同时,要在不违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前提下,对课程设置、学员组成等进行调整,真正建成党员培训的基地。实践基地,要以各类种植、养殖基地为主,与村党组织和业主进行沟通协调,作为党员参观学习、亲身实践的地方。每个基地都要有得体大方的标识,都要印制基本情况手册,对于重点的基地,区委组织部要实行统一的挂牌管理。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双育”培训的关键,师资力量不强培训的效果无从谈起。目前,我区已经组建了党员“双育工程”专兼职教师队伍,从区委党校、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等部门确定了50名党性教育兼职教师,从农牧局、林业局、教育局等单位确定了50名技能培育兼职教师,今天向参会的教师代表颁发了聘书,近日将印制《全区党员“双育工程”兼职教师名册》下发到各乡镇,以便各乡镇按照培训的需求聘请教师。各乡镇也要建立党员“双育工程”师资队伍,重点从乡镇党校教师、乡镇领导干部中确定兼职党性教育教师,从乡镇成教学校、农林部门、致富的专业大户、专业协会技术骨干中确定技能培育兼职教师,师资数量可由各乡镇自定,但一定要能够满足本地的培训需求。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搞好“双育”培训的保证,没有好的制度,就不能规范培训工作。要建立党员培训需求调查制度,定期对本地党员技能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做到按需施教。同时,对于各类培训基地,都要制定涉及党员培训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让学员熟知。区委组织部将制定党员“双育”工程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办法,对履行职责、相关待遇、考核奖惩等方面做出规定,各乡镇也要参照建立相关制度。

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培训的组织形式上要实现组织部门与有关部门相结合。要树立大培训理念,把多个部门负责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工作共同研究,培训共同组织,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相关部门在开展农村党员群众培训时都要与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现党员“双育”与部门业务工作的紧密衔接。二是培训的内容上要实现党性教育与技能培育相结合。在培训中,要实现党性教育与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要把党性教育融入技能培育之中,通过增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政治理论的学习内容,使普通群众不仅学到了技能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理解。三是学员组成上要实现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相结合。在开展普遍培训的同时,可以办一些专题班,如党员班、村干部班,同时还要兼顾农村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兼顾种养大户和致富能手以及有受训意愿的普通群众,从而扩大培训覆盖面,增强培训效果,真正实现把有培训意愿和受训能力党员群众全部培训一遍的目标。四是培训管理上要实现教育手段与组织手段相结合。在落实好教育教学制度要求的同时,特别要运用好政策激励、考核奖惩、示范引导等组织手段强化管理,要把“双育工程”学员参训情况列入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目标,纳入考核内容,对村干部学员要将学习培训情况与工资奖金挂钩,对学员党员要与评选优秀党员紧密联系,对入党积极分子学员要将学习情况做为能否发展的重要依据列入考察内容。

三、加强领导,确保党员“双育工程”扎实推进

党员“双育工程”是一项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必须要高度重视,一丝一毫也不能懈怠。

一要加强领导。各乡镇都要成立党员“双育工程”领导小组,明确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职责,明确相关部门的任务。同时,区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要明确专人负责党员“双育工程”的推进,做好协调、联系、服务工作。各级党组织书记是实施党员“双育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区委组织部将把党员“双育工程”工作纳入乡街基层党建的考核内容,纳入对区直相关部门年终考核的内容,作为评选优秀乡镇党委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要加大投入。按照市委“以每名党员每年100元的标准划拨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的要求,区财政每年将拿出90万元作为党员“双育工程”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也要统筹安排,根据自身党员培训的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党员“双育工程”扎实有效开展。

三要强化管理。各乡镇都要建立党员“双育工程”台帐,对受训党员逐人建立档案,由基层党组织指定专人联系,及时了解受训后的创业就业情况和发挥作用情况,并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建立党员“双育工程”协调会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对全区党员“双育工程”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上一篇: 大学团员个人评议总结 下一篇: 幼儿教育心得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