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6 01:46:15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1)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助互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沟通家长,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下面笔者就新时期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沟通的内容

要把学生各方面表现作为沟通的主要内容,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沟通的主要目标,紧紧围绕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增进彼此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一)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特点。

(二)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难点和困惑、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及措施。

(三)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学校建设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四)向家长宣传各级各类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发展思路和改革方向等。

(五)围绕教育热点问题,接受家长及社会的咨询,争取家长对学校和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二、沟通的原则

(一)平等交流原则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要尊重家长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努力营造和谐、坦诚、友好的交流环境,让家长轻松、愉快、积极地面对学校和教师。

(二)互相配合原则

教师要树立协作意识,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只从自身角度出发,一味要求家长配合。要把家长当做亲密合作的伙伴,站在家长的立场想问题,与家长亲切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

(三)主动性原则

教师是家校沟通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实施者。各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发挥教师在家校沟通中的主导作用,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听取家长意见,提出学生教育的建议。

(四)差异性原则

坚持差异主义,根源在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情境本身是多样化的。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判断家长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方法策略。

三、沟通的形式

(一)个别沟通

1.电话联系

常用的沟通形式,长处是及时方便,简单的问题(如迟到、缺课)一说就明,效率较高,但沟通有很大局限性,不易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效果一般。

2.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的优点是信息持久、有形、可以核实。这种沟通虽然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但比较耗时,而且缺乏及时反馈。教师无法直接听到家长的意见,无法确保所发出的信息能被接收到;即使被接收到,也无法保证家长对信息的理解正好是教师的本意。

3.约请谈话

请家长在约定的时间到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告之情况,共商对策,处理发生的问题。这往往是问题发生后不得不做的补救措施。

4.适时家访

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进行家访,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融洽感情,在教育学生问题上达成共识,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

(二)集体沟通

1.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等的使用

家长平时最关心的正是学生的表现、作业、成绩等基本信息,由表及里,得知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可以寻求提高措施。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短信是家校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在使用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的过程中,会给家长发送一些当天作业布置,生活、安全提醒类的信息;教师也会将班级取得的突出成绩,有针对性地发送给家长,与家长分享学生进步的喜悦。

2.组织好“开放日”活动

原则上每学期安排1天或2天的时间作为“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参观学生作业、试卷、书画展等,参与主题班队会、家庭知识竞赛、亲子活动,参加听课、评教等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工作,争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精心组织好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通过家长会,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表现等,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

4.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家长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家长学校,为家长举办各种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又能让家长了解老师的责任感、业务水平,因而更主动、更有效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也能避免因家长与老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的差异产生矛盾。

(三)网络沟通

家长都很想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小孩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但苦于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方便和快捷,如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老师可以在QQ群、微信群的空间发讨论帖,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写在讨论帖里,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表现。老师可以在论坛上、QQ群等上听到一些家长的真实声音,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情况。

四、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的准备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状况,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以后的各类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困难、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给以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教师要了解家长的个性与喜欢

要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教师需要“知己知彼”,在平时的观察和交往中做个有心人。例如,了解家长的个性,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是开朗豁达的还是担忧焦虑的。对于外向型的家长,教师可以以包容的心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与之充分交流;对于内向型家长,教师适当放慢讲话的节奏,注意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引导并鼓励家长表达看法;对于开朗豁达的家长,教师可以较为直接、坦诚地与之探讨孩子的问题;对于容易焦虑担忧的家长,则要考虑孩子的问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注意用委婉的方式和家长讨论孩子的问题。

3.教师要准备好相关材料

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作业、试卷、作品、活动时教师拍摄的照片或做的文字记录及孩子的成长档案等,以帮助家长更直观、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家长情绪,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总之,教师在沟通前做好“功课”,一方面可为谈话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认同,从而为和谐的家园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4.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和时机

通常来讲,人都爱面子,家长也不例外,家长既需要在孩子面前有面子,更需要在其他孩子的家长面前有面子。所以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既要注意时机,更要考虑地点,做到保护好学生及家长的隐私,以尽量让家长感到轻松、安全为原则。

(二)沟通的技巧

1.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尊重家长,要面带微笑,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家长,这样会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事实上,一方面,我们能从家长的谈话中得到学生的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联盟,才能共同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重任。

2.真诚是沟通的基础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你合作,有效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交换意见,我们都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做家长的朋友,千万不要板起面孔教育家长怎么样,否则很难解决问题。只要老师以真诚为基础,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并以平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分寸是沟通的关键

老师千万不可把家长与学生等同看待。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口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4.倾听是沟通的良药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学会聆听。聆听也是一门艺术,与家长沟通,班主任既要主动告知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更要能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提出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你的认真聆听中,家长可以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沟通的深入;从聆听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

5.时序是沟通的策略

“哪壶先开提哪壶”,教师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再谈学生校内的表现。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叙述。

6.鼓励是沟通的目的

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棍子将学生“打死”。老师和家长沟通应该以鼓励为主,给家长以教育好孩子的信心。所以,老师要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想方设法找出学生的几个哪怕是一两个闪光点加以赞赏,给孩子点儿掌声,增强家长的信心,就会形成教育的合力,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2)

一、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一个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人的品德形成所起的那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远不是学校所能替代的,学校在育才方面同样有着父母不能比拟的优势。学生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外,家长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就会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职高家长与班主任沟通的现状和必要性

就目前现状来看,职高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 职高家长由于孩子在初中成绩或表现不理想,因而家长在初中学校也不受重视,与初中老师,甚至班主任沟通较少,因此,到了职高,心理上也或多或少有一些阴影,甚至怕与老师沟通;2. 职高家长与班主任不善于沟通、交流、合作;3.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考上职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破灭了,他们对子女可能有些恨铁不成钢或无所谓的心态,或放弃的念头,也就没有了和学校老师沟通的想法或积极性了;4. 职高学生家庭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单亲家庭”、“疑似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比例逐渐上升。“失位”体现在有的父母逐渐放弃了教育子女的责任,孩子与父母接触较少,或者家长很少有时间来教育孩子。

沟通,是一种信息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将信息传送给对方,并期望得到对方作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沟通能消除隔膜,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相互间的合作。教师与家长沟通,可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其子女的关心,帮助他们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现,而家长也会把学生的一些信息反馈给老师,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和提高了教育成果。教育学生,家庭与学校本有着自然和谐的分工,家庭厚德,学校育才。但在职高,这种自然和谐的分工已被打破,家庭教育“失位”和“错位”的现象逐渐增多。面对这些,学校教育在恪守职责的同时,必须腾出时间和精力去补位。因此,职高班主任有必要与家长加强沟通,取得学校、家庭的配合,使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好学生,使职高教育做到更好,更有效。

三、职高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可以分为集体和个体两种方式。

1.集体方式

集体方式是指班主任对家长群体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方式。集中召集家长,一便于统一传达、通报,二便于统一思想,三便于集思广益。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集体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家长会。通过家长会这种集体方式的家校沟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概况,师资,介绍学校教育的目标、任务、活动的设置、时间的安排、教学特色等;通过班主任的介绍,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班主任的培养管理目标和要求与学期工作重点等。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全面发展情况和方向,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大概情况,另一方面,让家长更好、更深入地了解职高,打消孩子上职高没出息的想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配合班主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要巧妙地开好家长会,把家长会变成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交流会,变成学生的成果展示会,特别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展示会。

(2) 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还可以通过介绍优秀职高生家长的经验以及反映职高学生心声等方式,利用家长学校讲讲当前的职高教育特点,以及就业和升学等情况,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3)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到学校来参观,看看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展示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专业技能学习的成果,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亲身体验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从而增添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

(4)学校或班级简报。通过校报和班级简报,让家长更好地、更及时地了解学校和孩子所在班级的情况,并且了解孩子在文化学习、专业技能和校内外各项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情况,展示职高学生各方面风采。

2.个体方式

个体方式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一对一地沟通与进行工作的方式。此方式适合每个学生与家庭,具有全面性特点。职高学生产生的问题相对比较多,班主任需要经常性的与家长沟通,这是班主任最机动灵活、便于操作的一种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形式。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个别方式有很多种:①请家长到学校。② 实地家访。③电话家访。④家校联系本。⑤书信或便条。⑥ 现代网络方式,如QQ,e—mail邮件,微信,MSN等。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情况,班主任要选择好不同的沟通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以有效为原则。

四、沟通的技巧或艺术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3)

和谐是现代学校发展所追求的目标,而教师之间的“和”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教师之间的“和”,会带来整个校园的“和”,包括师生的“和”,家校的“和”,也会激发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学校,一定要努力创造一种温馨的、宽容的工作、学习、生活气氛,让师生愉悦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2004年2月,湾头小学搬入大闸路,成立江花小学。由于学校正处于扩张时期,每年有部分教师退休和新教师加盟,新加盟的教师大多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也千差万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产生矛盾,产生误解。而“误解”“矛盾”往往会排斥教师之间的融合。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沟通。有效沟通必须建立在人与人相互真诚、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沟通达成理解、形成共识、达成统一,实现双赢。因此,学校通过讲座、录像、讨论等形式向全体教师介绍有效沟通的理念和技巧,提高教师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我平时经常深入教师队伍去与教师交流沟通,关心教师,了解教师的需求;调整教师办公室,把分散的小办公室,合并成3个大办公室,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展各种参观、旅游、运动、学习等有益教师之间沟通的群体活动;建立教师QQ群,增加沟通渠道,赋予教师更多的言语权。努力建立一个开放、民主、人文的沟通体系,为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各种沟通提供条件。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把沟通理念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内化成广大教师的一种情感、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作为校长,和教师的良好沟通,不仅排除了执行中的障碍,杜绝了内耗,使价值取向一致,目标统一,校长的执行力得到了真正的提升。沟通还使得我校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日渐融合。

二、沟通――提炼出学校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学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下来的一种学校群体意识和学校气氛。因此提炼出学校的精神文化是现代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一个基础任务。

北师大张东娇教授的学术著作《教育沟通论》提出的“教育即沟通”的观点,“现代教育虽然复杂而浩大,但各式各样的沟通,特别是师生间的沟通,却是构成教育运行的最基本的‘细胞’。正是无数种、无数次沟通的有序展开、聚合和积淀,才引发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发展乃至文化积淀和精神成长”。我校在小班化教育改革探索中发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于班级学生人数减少了,其实质在于增加了沟通时间和渠道,师生沟通的频率提高,沟通效果增强,师生关系也和谐了。又如,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贵和”,和而不同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艺术化的沟通策略,和而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意味着取长补短,意味着事事持宽容的态度。我想这就是“和谐”的内涵,这就是“共生”的内涵。因此我们提出了学校的核心理念:“和谐共生”。这种理念尊重“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崇尚多样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相互促进、相互沟通,“教学相长”。这个理念得到了全体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同。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将“主动沟通”作为校训,作为我校全体师生的行动口号和行动策略。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我们将打造一个温馨、多元、健康、快乐的人文学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愿景。

三、沟通――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求

传统教育有一种“圆满”的心态――不留一丝空间,这种心态主宰着学校教育――教师担忧学生在校园内无事可做,因此用上课、占课、补课、考试等填充学生的每一秒时间和每一寸空间,形成繁忙而无空白的景象。事物繁忙的表象必然产生精神和意义上的枯竭,他直接带来了“学校繁荣,教育精神衰败”的沧桑感。为此,要改变这一局面,学校必须从文化高度理解学生、影响学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一)把时空还给学生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这是搞好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在长期传统教育的抑制下,学校需要有毅力、有恒心去冲破世俗观念的禁锢,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倡导教学要劳逸结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做到不拖课,给学生课间的休息时间;做到不集体补课,给学生有午间活动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时间的存在――时间并不完全属于教师控制,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如何亲历时间和抓紧时间。要求课余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操场、走廊、庭院活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让心灵回归自由

孩子是在自我调适、自我沟通、自我心灵对话的过程中成长的。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的感受,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最终将是:学生逐渐变得唯唯诺诺,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不能抒发真实经历的内心感受。为此2006年年初,我们开设了《亲近母语经典阅读》指导课和午间自由阅读课,要求全体师生读好书,提出“每生每年读书20本。”“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读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人与人本的沟通,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让他们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一课程的开设使广大学生爱上了读书,也让他们懂得和书沟通,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阅读课程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次被宁波市教育局评为“阅读明星学校”。

(三)用活动充实学习

现代学校必须具有多元化的教育观念,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多元智能理论中对人的多种潜能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人的特质,尊重人,以人文本,培养出多样性的人才,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因此,学校除了规定的国家课程以外,应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和各种学生实践活动。到目前为止,学校设置主题活动周、“江花”课程、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四个板块。详见学校校本课程实施安排表: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设、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活动,大大改善了师生、生生的人际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学校沟通文化的建设。

四、沟通――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求

优质的学校,关键是要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优秀的教师团队需要教师的自治和个人的主动发展,更加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动、合作文化和进取精神。教师的主动发展需要学校为他们创设温馨、宽容的工作、学习氛围,如增添生活及办公设备,让教师感到了安全感、归属感,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提高。2008年,为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在语文、数学两个科目中开展了基于网络平台的323课例研究。通过两年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对话能力、反思能力和合作能力,教研组成员的能力得到整体提升。2008学年语文组被评为区局级党员示范岗,2009年数学组被评为江北区星级教研组。学校积极开展合作型的群体活动,如随机分组进行乒乓球、排球、游泳等团体性比赛,分组进行教师厨艺比赛等等,通过活动增进教师间的友谊,促进教师间的沟通等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五、沟通――满足了家校“共生”的需求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因此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我们要求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之间的真诚沟通,只有畅通全方位、立体化的沟通网络,才能满足师生、家长“共生”的需求。

(一)校园环境促“共生”

走到校门口,稍抬头就可以看到教学楼上一排金黄色的学校发展愿景的铜字,大厅门口上方有变化的电子屏幕,大厅内有“宽容大气 合作进取”的校风宣传牌和师生的发展目标,花园的中心处有握手形状的“主动沟通”校训石雕,每天中餐必经之路上有母子鹿石雕――母子在亲密地沟通,每天进教室必经之路有――带笑脸的师生沟通语录宣传牌。每次上下楼必经之路――照片墙、亲近母语经典阅读书目。一楼长廊都是七彩长廊,每层楼都有学生的平面作品,有折纸社的展示厅,有学校荣誉的陈列柜。班级内的后墙都去掉了黑板,取而代之的是整幅的“沟通生态墙”。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学校的走廊、墙壁、庭院、操场等场所都具有教育意义,并且这一切的营造都是围绕学校文化的精神,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校园环境不仅对学生、教师有教育意义,并且我们经常通过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形式,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浏览,让家长也认同我校的文化,以达到“共生”之目的。

(二)沟通平台促“共生”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学生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因此学校必须搭建多通道、立体化的家校交流沟通平台。五年来,学校通过温馨服务卡、学校网站、教师OA系统、校讯通、QQ群、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教育议事会、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2006年我校推出了温馨服务卡,把学校教师、校长的联系方式做成一张名片,每学年一次发给全校学生,方便家长和校长、教师之间沟通。今年,学校网站荣获了江北区中小学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我们认为获得殊荣的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活动都在网站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放到网上,让更多的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动态,让家长感到学校对学生的重视。我校教师始终以真诚、尊重、信任的态度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与家长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实现双赢。

(三)沟通活动促“共生”

要有效推行沟通文化,师生、家长的沟通意识和能力要同步、共同提高,因此,学校通过读书、论坛、实践等形式,来提高教师沟通技巧。2009年下半年,学校开设了小学生沟通教育课程,编写校本课程,利用每学期两次的时间,采用小班互动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学习关于沟通的理念、知识、礼仪、技巧,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培养学生从容自信、善于表达、乐于沟通的健康心理品质。学校通过学校文化讲座、发放沟通资料、推荐沟通书籍、专家讲座、家长论坛等形式,提高家长们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校文化活动需要师生参与,也需要学生家长参与,提高学校文化的活力和意义。因此,我校的很多活动都有学生家长的参与,像春游、运动会、文艺演出、学生成果汇报等等。例如,今年的学生社团成果汇报演出,我校邀请了近200名的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学校也利用传统节日积极为学生和家长搭建沟通桥梁,如今年的母亲节前一星期,学校发出了号召全体同学参加“我为妈妈做道菜,传递我的爱”的活动,在5月7日学校举行3-6年级的学生厨艺比赛,活动情况用“妈妈感言、我的作文、照片、视频录像”等方法记录下来,反馈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共享爱的喜悦。活动统计有450位学生参与了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很多家长在妈妈感言中表示感谢学校的这次活动,为亲子沟通创造了很好的途径。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4)

面对网络论坛上出现的质疑声,学校没有回避,而是选择第一时间将活动的意义和安排、选择高职院校的目的在网上说明,并及时将活动照片和小记者的采访陆续传到网上,活动结束后,又将学生的活动感悟作为系列消息发至论坛,学校诚恳的态度和详实的沟通不仅消除了家长和网友的误解,而且还演变成一次学校发展的对外宣传。

经过反思,我发现在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中,恰恰忽视了与家长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有些班主任只是简单布置,导致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和意义,以及在活动中要干什么、会有怎样的收获等模糊不清,于是有些家长和学生便误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春游”,差点使一次颇有意义和创新的活动流产。我们体会到:缺少沟通的学校活动,其意义和创新之处便少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得到的反馈就越不理想,会让原本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创新受阻。根据市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我校于2014年9月开始原址重建,全体师生到附近某高校过渡,于是出台了一系列过渡期间特定的管理要求,这种要求尽管通过家长会、短信、QQ和微信等多渠道呼吁,仍然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配合。

怎样才能赢得更多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显然,只有双向互动,沟通才能获得彼此信息的畅通。我们便在家长委员会中招募志愿者,成立家长工作室,让家长义工轮流参与学校管理,和干部老师一起值班、疏导进出车辆、参与午餐管理、检查饭菜质量、走进课堂观摩、参加学生活动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为义工,学校管理和规定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配合,通过家长义工的倡议和呼吁,校园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家长们的牢骚也渐渐消失。这让我们意识到:家校之间的“伙伴关系”其实应该是一种教育合作关系,而积极互动的双向沟通,能够让“伙伴关系”更密切。

二、与社区沟通,使学校教育获得更好的口碑与影响

本市一所小学原址重建,因为学校拆除对周边房屋的影响,受到社区居民集体投诉,由于双方没有事先进行沟通,所以最终没有达成一致,导致学校建设受阻。两年后,处在同一个社区的我校也面临原地重建,如何避免同样的阻力发生,成为学校改造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我们意识到,只有让居民们意识到学校发展与社区休戚相关,学校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通过社区和村委的组织,我们提前与居民代表进行沟通,反复解释学校建设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学校的改造方案和建设效果图张贴展示,邀请居民代表共同商议,征求各方意见,加强对外宣传和沟通。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与周边保持联系和沟通,将学校发展、师生获奖、中考喜讯等及时宣传,广泛的沟通与诚恳的态度赢得他们的认同,学校重建逐渐变成整个社区关心的一件大事,演变成为社区居民共同的愿景,学校建设就在大家的期盼中顺利完成了。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沟通的时机非常重要。假如有了纷争再去沟通,所付出的精力和取得的效果是事倍功半的,而提前沟通,不仅考量管理者的智慧,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校愈来愈得到社区居民和小学师生的关注和支持,学校教育也会增加自身的发展力,我们也愈来愈意识到:主动沟通、提前沟通,是重要的沟通艺术。

与媒体沟通,为学校教育构筑更丰富的发展网络据管理学家研究,管理者70%的时间要勇于与被管理者沟通,没有做成的事,70%是没有沟通或者沟通无效造成的。在信息爆炸时代,学校的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内部,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2015年底,市教育局在微信公众号发起了一场“最美校园”的评选活动,近20所初中参与其中,分别在微信平台公示校园环境、师资队伍和学校特色,接受全社会投票,在微信平台上掀起了一股热潮。显然,这是一个与全社会进行沟通和宣传、让学校发展获得更多影响力的良好契机。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5)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4-01

“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是一套可以有效解决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可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的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他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手机短信,教师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考勤情况、期末评语、当天作业、学校的动态和通知等信息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使家长及时、方便、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可以通过上行短信或登陆“校讯通”网站与学校教师进行互动,主动查询学生的各项情况。“校讯通”有力促进了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使家长和学校沟通零距离。

一、“校讯通”在郊区学校中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校要教书育人之外,还要懂得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家长沟通是每位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又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环节。以前跟家长联系的方式大部分都是比较单一的使用电话联系,偶尔结合家访和到校面谈的形式,但学生人数比较多,很耗费老师的时间和精力。问题最大的是我们学校地处郊区,学生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学生家长大部分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平时也比较忙,极少能抽时间到校与老师交流,甚至有个别还长期不在孩子身边,这无疑给家校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阻滞和障碍,使得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情况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多年的“校讯通”使用,给我工作上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二、“校讯通”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桥梁

对学生而言孩子在成长阶段的可塑性太强,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需要家长和老师随时对孩子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校讯通”是增进与教师感情交流,与家长亲密沟通的有效桥梁;是与家长沟通的代言人;是获得学习指导的园地;是学生时代成长的完整日记本。

对家长而言“校讯通”是家长获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实时手段,是获得家庭教育帮助与培训的有效渠道。家长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家长“渴望知情,希望交流”的心情是迫切的。同样地,对于学校来讲,教师也特别希望能够与家长之间进行及时与坦诚的沟通交流。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老师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勤情况、测验考试成绩、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向学校和班主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校讯通”需正确使用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尊重;表扬为主;关爱为本

还清楚地记得刚来“福一”那天,看到50多位家长,让我一个农村来的班主任心里特别紧张、害怕,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的确,一次教育学生时,由于太过随意,我与孩子的家长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从此,学生一有问题,我就打电话给家长,请家长来学校解决。若没问题,我也就不主动打电话给家长。

这样一来,我又发现另一个问题,就是有时打电话不是解决问题的,但学生家长一接到电话,就问:“老师,我孩子又犯什么错了?是作业没完成,还是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了?”这让我哑口无言。也许是由于家长没主动与老师沟通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平时与家长联系多半是“告状式”交流,因此,家长只要一听到是老师的电话,直接反应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

为了能很好地与家长沟通,我问有经验的老教师、查阅有关的书籍等,终于从中获得了很多与家长交流的经验。

一、尊重家长,不盛气凌人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老师和家长是平等的,只有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互相支持,共同配合,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合力。班主任要认真倾听家长的看法,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去体谅理解家长,说话态度要谦和,语言要礼貌。不要家长一进门就严厉审讯,让自己高高在上。这样会适得其反,让你失去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二、不同类型的家长要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班主任接待不同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比如,对于有知识、讲道理的家长,我们要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自己的教育措施和处理意见。但作为班主任,我们也要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家长共同商量最终的解决办法。但对于脾气暴躁的家长,在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当着老师的面对孩子拳脚相向。这时班主任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家长让学生受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又要起到教育作用。

三、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

1.利用“校讯通”短信与家长沟通

“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它可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地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可以通过“校讯通”短信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操行评语、考试成绩、近期状况等及时展现在家长的面前;也可以将学校的一些通知信息如家长会、收费通知、家长来校通知等发送给家长;家长也可以给老师留言,以此实现家校之间的双向互动,协同教育。如天气变化了,班主任发信息给家长提醒他们给孩子添衣;学生身体不舒服了,发个信息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要考试了,班主任发个信息提醒考时间安排,家长要注意督促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复习进度……

2.利用家访与家长沟通

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7)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青阳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2007年,政府投入400多万元,改造校舍设施,新建200米塑胶环形跑道和学生食堂及风雨活动室,更新专用教室及教育技术设备设施;2011年政府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教学楼加固工程,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出“名师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的发展目标,目前,学校名师队伍梯级壮大,市级以上“三手”教师18名,占学校教师总数的1/3,名师比例位列全市农村中小小学前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创建为江苏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学校“行知教育”特色建设不断深化,成为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实验学校,并被授予江苏省学校陶行知思想先进学校。通过近几年的的努力,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得到了不断扩大。

一、扎实推进,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自上级部门部署教育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精神,在全校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建和谐幸福校园,办人民满意学校”为主题的民主评议学校政风、行风、校风活动。本着高度重视教育行风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学校形象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按照以评促纠,以评促建,树良好师德,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学校政风、行风、校风活动,以求进一步规范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管理行为,教师的从教行为,提升学校的社会满意度,树立学校良好形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在这次行风评议活动中,我们坚持把落脚点放在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上,认真查找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向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活动:一是行政班子政风行风自查剖析,要求各跳线部门及行政班子成员对照行风评议五项内容进行自我剖析,查找在管理工作以及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考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二是向全体教职工征求意见,在组织学习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虚心听取学校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组织召开家长、企事业单位、群众代表座谈会,多方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找准行风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为搞好行风整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向全体家长和发放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建设调查表,了解家长、群众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合理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逐条梳理,并给与一一答复,将答复结果通过行评工作公示栏进行公布。同时,同时我们还畅通信息渠道,公布政风行风监督电话、邮箱,及时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总的监督和举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上下联络互动沟通联系,在桐岐中心小学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责任体系。

二、关注热点,切实落实整改措施

在对照评议内容进行自我剖析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的政风行风建设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从家长及社会群众的满意度测评情况看,大家对学校在依法办学、规范收费、办事公开、服务质量、清正廉洁等五个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均达到了97%以上),同时梳理汇总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2、学校放学时,校门外学生、家长各种车辆无序停放,拥挤不堪,有待进行整顿。

针对以上热点问题,学校召开专题研究会,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的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学校是为家庭、社会服务的机构,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希望得到良好的教育,希望看到孩子健康地成长。同时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也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支持与配合,可以说,学校和家庭是密切联系,不可割裂的。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教师尤其是科任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和品行表现、思想上的变化,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活动表现,以利于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全体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明确家校沟通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2、用好平台,保障沟通途径。

学校要求教师通过以下四种途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一是校信通,这是移动公司与教育部门联手推出的以短信互动交流为平台的沟通过渠道,要求教师每天至少发一条以上信息,内容可以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课外作业的布置、生活提醒等;二是家访,要求教师每学期进行家访达1人次以上,覆盖面达100%以上;三是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家长会,邀请家长来校当面交流;四是其他形式的交流,如电话沟通、邀约家长来校交流等。3、创新方法,提高沟通效率。

在用好传统沟通过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创新沟通交流的新形式,如每年三月份结合“文明服务月”活动开展家庭普访活动,结合工会“教师义工进社区”活动开展爱心走访活动,在校内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改变传统家长会学校讲家长听的模式,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过程,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同时开通校园网站家校互动栏目,进行网上交流。

4、交流促进,提升沟通艺术。

学校将在本学期“桐晓论坛”活动开展“如何提高沟通艺术”的研讨交流活动,让大家通过活动分享经验、学习沟通技巧、提升沟通能力。德育处将家校联系工作要求纳入班主任、协管员学期班级管理工作考核内容。

(二)校门外环境整治措施:

1、划定区域,指导有序停放。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校门口道路比较狭窄,加上幼儿园、小学都在这条路上,随着接送学生家长机动车、电动车甚至小汽车的增多,很容易造成道路拥堵,如果不守秩序乱停放,则情况更为严重。学校后勤部门将根据道路状况划出制定停放区域(道路两边),在校门口张贴通告,引导家长有序停放各类车辆。

2、宣传教育,提高家长意识。

学校将通过校信通、告家长书向家长进行宣传,同时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提出向父母宣传的要求,让家长建立有序停放、按指定区域停放的自觉性。学校值勤人员提前到达指定场地,指导、劝说家长规范停放车辆。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8)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41-0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赢得家长的信任,学生的理解——有效家校沟通的基础

1.用尊重、真诚、专业赢得家长的信任。班主任只有赢得家长的信任才能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而赢得家长的信任的首先是要尊重家长。平时与家长沟通,对家长的称呼要得体,要记准家长的姓名、职业及家庭基本情况;语气要平和、热情、真诚,尤其是在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与家长沟通;沟通时间尽量选择家长下班以后的时间,不影响家长平时的上班、休息,让家长有足够的时间与平静的心态和教师交流;在对孩子作出批评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每个孩子是家长心中的太阳。其次态度要真诚,每一次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地解答家长的困惑,每时每刻保持微笑,用真诚和爱心换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了解家长、理解家长,为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感到欣喜,为孩子的每一点失误而着急。再次,能不能赢得家长信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当家长切身体会到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如家长在教育子女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能给予适时指导,解决家长的难题,那么家长毫无疑问就会信服我们,而且这种信任是一般事件无法的。班主任在平时要善于利用家长会、电话等途径,充分展示班主任的形象、素质和能力,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2.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班主任进行家校联系时,不要让学生认为老师又要告状了,应该让学生知道,和家长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其成长和学习。想想自己处于学生时代时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的理解,总是高呼:理解万岁!现在回忆起来那种理解,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和班主任之间以朋友身份的沟通,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可以和班主任像朋友一样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赞同。因此,平时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多进行一些朋友式的交谈,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那么学生也能正确理解家校联系的真正意义,即使指出学生的错误,批评学生的缺点,学生也会把它看成是一种“赏识”,一种“督促”,从而发出感激之情,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针对实际,拓展互通渠道——有效家校沟通的桥梁纽带

1.班级博客——家长的“网络学校”、家校沟通的新阵地。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可教育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凭着自己的美好愿望,根据自己孩童世代的感受或眼下大家所热衷的“教育模式”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做这做那,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不了解孩子能否接受、是否快乐接受,而强迫孩子、压迫孩子,最终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导致家长的话孩子不听,孩子的心思家长不懂。面对家长这种“有心却无力”的状态,我们教师在教育好孩子同时,更不能忽视教育好孩子的家长。因为家长的成长,家长观念的转变,家长素质的提高,最终会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网络上创建属于班级自己的博客,每天更新学校、班级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每天上传或转载一些经典博文,为家长们介绍一些最实用、最前沿的家庭教育文章,供家长们学习,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有关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学习的不同情况的一些学习方法经验介绍的好文章,也可发到班级博客中与大家一起分享,方便家长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孩子解除学习上的烦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等。班级博客是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记录孩子成长足迹的好平台,更是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前沿的教育思想的好窗口,也是家长们一起交流家教经验,共聊育儿话题,分享成功教子经验的好阵地。在班级博客中,通过家长和老师们的真情留言、经验分享、评论回复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家校沟通。可以说,班级博客是家长的“网络学校”,使家长快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也是家校沟通的新阵地。

2.校讯通——家校沟通的好帮手。校讯通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沟通渠道,它的普及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特别是方便了班主任与家长的相互联系。学校有什么事情、什么通知可以直接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情况,譬如五一放假学校如何安排,哪几天放假,学生放学时间几点,返校时间是什么时候,假期作业有哪些,需要家长注意什么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方便家长及时做出妥善的假期安排,配合老师完成督促工作,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安全。每次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成绩、单元测试成绩都可很方便地通过校讯通及时发送给家长,并给出班级总体情况分析、各学科情况分析,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做出反馈,帮助孩子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指明后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也可以将孩子近期在学校表现,如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听讲情况等通过校讯通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每到过年过节时,还可利用校讯通平台,给家长送去温馨的节日问候,拉近教师和家长的心灵距离。校讯通既方便又快捷,既可以和全班同学的家长发送信息,也可以单独对某个或某几个家长发送信息,比手机短信方便又省钱,真是家校沟通的好帮手。

3.家长QQ群——家校沟通的新形式。传统的家长会一学期就一次两次,各行各业的家长为生活而忙碌奔波,很难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集中那么多家长参与家长会,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且家长会多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性互动,家长被动参与,家校互动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建立班级家长QQ群,可以尽情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关于孩子的性格脾气、孩子在家的习惯、家里发生的事情、孩子的情绪变化等都可以和班主任交流,促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在遇到事情时能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困惑、难题,家长也可以和班主任讨论、交流,寻找对孩子成长最有益的好办法,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对症下药,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同时也可和其他家长一起探讨、交流孩子的教育心得,分享教子经验,促使家长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一些优秀家长、成功家长的经验、做法,值得在QQ群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家长借鉴、学习。班级家长QQ群的建立,给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相互交流的平台,不仅家长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也方便与各位家长联系。如果班级里出现了什么问题,班主任可以发个信息通知家长某个时间到QQ群里集合讨论,召开网络家长会,避免某些家长因工作忙碌或出差而不能到校的问题,保证了家校交流的及时有效,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语音、视频会议,免除了时间、地点的束缚,免除了双方打字的麻烦。班内有问题孩子需要个别对待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QQ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力争统一思想,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案,引导孩子走出成长的低谷。

4.电话联系——家校沟通的便捷方式。随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电话已经进入家家户户,它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方便、快捷是电话联系最大的特点,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拨打电话,联系家长,让教师、家长双方能及时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的动态,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育孩子的好办法。目前电话联系还是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在学校家访情况登记表上看到的,70%左右的家访是电话家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电话联系仍然发挥着其他家校联系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5.传统家访——家校沟通的重要保障。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多种多样,随着通讯和网络为家校联系带来诸多方便,传统家访还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那些不到家的家校联系,永远无法代替传统家访的作用。“央校”校长李庆明说:“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家校联系方式一方面缩短了家校的时空距离,但同时人与人之间一种真实真切真情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因为现代家校联系滤掉了许多语言无法传达的信息,这对于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是一个不小的缺憾。”真正的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暖心,家访到家,一方面让学生获得一种尊重感,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思想动态上。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地到家里是为了让孩子及时改正缺点,督促孩子进步,家长和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家长更愿意配合教师工作,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因为在“家”的环境里,容易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叫作“亲情”。有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中会迎刃而解。这就是传统家访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其他家校联系无法替代的原因所在,传统家访虽然传统,但并未过时,恰恰相反,家访到家才是家访的真正含义,家访也只有到家才能体现出家访的真正目的,传统家访才是家校沟通的重要保障。

总之,无论何种家校沟通方式,都是为了实现家校合力的目标。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各种家校沟通方式,尽可能发挥各自所长,调动家长积极主动参与,让家校沟通更有效,让教学教育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咏梅.把家校沟通当回事[J].中华家教,2011,(10).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9)

一、家校联合育人的含义

家校联合便是指家长和学校为了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而联合在一起,家长和学校之间彼此合作、相互了解,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联合,进行思想与信息上的交流和沟通。家校联合育人便是指在相互合作、了解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进行教育和辅导,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家校联合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对于家校沟通的错误认识

有些老师将与家长的沟通错误地认为是告知家长学生在学校所犯下的错误,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其主旨便是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引起家长的共鸣和重视,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小学生还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时期令学生形成一种对家长和老师的逆反心理,会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易出现不服管教的现象,因此,将家长的作用力纳入到学校对学生的问题的处理中是不当的。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无法与学校正确的沟通,在与老师沟通时也仅仅是问问孩子的学习和身体状况,对于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同时,他们往往还形成一种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的心理,因此将教育的重担完全压在学校身上,对于学校所开展的活动消极应对。[1]

(二)家长会的形式参与多于实质参与

由于家长的时间安排、具体需求和兴趣的不同,使得学校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家长的需求,因此,家长会的开展大多流于形式。家长与学校的参与层次和类别主要有开放日、家长联系薄和家长会等。但是家长在参与学校的诸如此类的活动时往往流于形式或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参加,这便使得家长会和其他活动丧失了实质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没有的绝对性的意义。

(三)学校和家庭都没有为家校沟通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家长来说,虽然家长很乐意与学校沟通,但是由于家长工作较忙或是外出务工,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无法抽出时间来与老师联系。因此,尽管学校采取诸多的措施来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以使得学生可以更多的与自己的父母接触,获得更多心灵上的慰藉,但是却往往有一部分家长难以抽出时间参加。[2]

三、寄宿制学校中家校沟通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建立平等合作的家校关系

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较之普通学校要来的复杂,并且家长大多缺乏较高的学历和较深的文化水平。因此在实际教育中老师便往往忽略了家长所起的作用。其实家长也希望为学生和学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首先学校应重视家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刚刚入校时,老师便应带领家长来参观校园,让家长对校园有一个认识,并且老师应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的开设,并将各项活动告知与家长,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其次,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重视与家长的互动,给予家长以充分的参与权和尊重,让家长形成一种“教育责任感”,变教育“旁观者”为教育“参与者”。这不仅可以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加强,而且可以分担学校的压力,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二)优化家校沟通方式

要想增加家校沟通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一个方法便是建立家校预约卡制度,在家长来学校前一个月左右便告知家长,让家长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并且日期可以设置三至四个,以共家长选择,使得家长可以有效的安排好工作,来校参加活动。并且在家长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家长明确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责任,使家长可以有效的参与进孩子的教育中来。建立预约卡制度可以避免家校沟通的随意性,符合寄宿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令家长有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从而不至于因工作而耽误与老师的沟通。[3]

(三)家长委员会运行策略

由于家长大多外出无法照顾孩子,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参与进学校的教育中来,因此寄宿制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一般由各区域的家长代表和关注孩子教育和成长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成员由每班的一位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运作和发展,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的策划实施,为学校教育做出贡献。并且各班还可以组建家长合作工作小组,家长合作小组及时将家长的意见反馈给学校,协助班主任共同完成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成为老师和其他家长沟通的桥梁。

四、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完善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只要在寄宿制学校中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与家长沟通,为孩子做好护航,经常与孩子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家长对学校也会更加的信任。

五、参考文献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篇(10)

亲子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在父母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学生被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比学校的影响更大。所以说家庭关系和谐,青少年的心理才能健康发展,青少年才能够顺利地渡过青春期。总结当前家庭中面临的亲子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亲子之间沟通不良

职业学校中的学生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爆发期,逆反心理较强,此时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而父母面对子女的冲突,一般都是通过对话直接针对问题进行交流,事实证明这一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调查,职业学校中的男生与父母冲突的数量比女生要多,但是整体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都存在与父母冲突的问题,这就说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单一,效果不佳。

2.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亲子关系

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子女性格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发展,不良的教育方式会使子女产生不良的行为。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会增大亲子之间的冲突频率,影响感情,最终导致子女拒绝与家长沟通,形成性格缺陷甚至心理疾病;而过于宽松的教育则容易导致孩子娇惯任性,家长说话失去权威性。所以说,家长把握好教育的度,给予孩子适当的关心和理解,可以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

上一篇: 生物职称论文 下一篇: 行政专员转正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