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年度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1 22:43:08

科技人才年度工作计划

篇(1)

抓好国家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会同庐山区玻纤基地参加科技部对基地建设整改工作答辩,与庐山区有关部门商榷拟在庐山生态工业园挂牌**国家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修改完善恒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科技孵化器材料,并与省科技厅、科技部进行工作沟通汇报。向省、市人民政府申请共青城市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为园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指导共青城市园区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金淞电器公司申报了省工业支撑科技计划项目。筹划向省科技厅申报武宁节能灯产业基地,对武宁节能灯产业基地进行了调研。

推荐江西制氧机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省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制氧机有限公司、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恒通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白莲钢质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了公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取得进展。

(二)以申报科技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综合计划工作

一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工作取得进展。*雷迪、巨石公司、同方电子、朝阳机械、山水光电等5家科技型企业经过市科技局的积极培育,已通过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四家认定的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使我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2家。

三是积极进行国家级项目实施监理。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印发《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方案》的通知完成山水光电、奥盛、绿野食品等三家企业分别承担的多业务接入平台MSAP、高性能预应力镀锌钢丝的研发以及野生坚果剥壳机的研制与产业化三个国家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的验收工作;完成山水光电、仙客来、泛美亚、富通化工4家企业承担的的20xx年度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监理验收工作。

篇(2)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支持措施

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篇(3)

1月10日,英才计划2016年度工作总结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韩启德,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恩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等出席了会议。全国15个参与省市和4个省级试点省市的科协、教育主管部门、中学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参与高校和东北大学等省级试点高校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工作总结会由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主持。

总结会上,尚勇对英才计划4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科协将与教育部密切协作,在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探索全方位的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体系,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张大良指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共同战略选择。教育部门要与科协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向2017年新加入英才计划培养工作的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向获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了牌匾和证书。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介绍了英才计划与中学教育改革、大学教育衔接的研究课题。来自北京、天津的2位中学生代表汇报了参与英才计划培养的收@和体会。与会代表观看了2016年度工作总结视频,并就“英才计划2017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

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由委员会主任王恩哥主持。委员会名誉主任韩启德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李未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田刚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袁亚湘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等委员,以及中国科协、教育部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5个学科工作委员会作的2016年度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要点汇报。会议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英才计划要与中学、大学紧密衔接,尤其要保证促进学生的后续培养;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科工作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学科均衡发展,指导英才计划继续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英才计划的影响力,视条件逐步扩大英才计划的覆盖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线上教育,启动“英才库”的建设,做好英才学生的追踪和服务工作。

篇(4)

1、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完成招商引资额5000万元,亿元以上进园开工项目(谷硅新材料)1个,目前,该项目三栋主体厂房完工,道路、围墙已建好,生产设备陆续进厂。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局领导先后外出招商20多批次,洽谈招商项目11个。

2、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扎实开展。市里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对区里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局拟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实施方案》(宿区发[2012]37号和宿区办发[2012]66号),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主动联合区统计局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相关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进行了2次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业务培训,组织2个指导组从8月下旬起逐家逐户对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及新培育企业调研、指导研发投入工作,同时向70家企业发放了科技创新劵350万元。定期向区分管领导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进展情况,并积极向上沟通协调,一着不让地抓好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

3、政策、资金争取实现历史性突破。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优势,贯彻落实苏北工作会议精神,抢抓省科技厅扶持苏北科技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市级以上的各项科技政策、项目、资金,全力争取,全面协调,全力联系,把争取一切科技优惠政策和资金作为我局的职责。经常到上级科技部门汇报工作、协调关系,同时先后多次邀请省市科技部门领导来我区指导工作,为策应扶持的争取做好基础性工作。今年我区首次获准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目前已向上争取策应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为历年最多,在全市排名前列。

4、产学研合作稳步推进。全区共有25家企业与省内外13家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校企联盟26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9项。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计划申报,今年以来,申报市级以上科技人才计划44个,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个、省级“双创”人才计划18个、省级博士集聚计划7个、市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18个。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2个、市级科技进步奖15个;申报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

5、科技项目的培育申报数量大幅增加。今年以来,我局以科技项目培育申报为载体,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规定四月份、十月份为调研月,全局人员组成若干调研组,深入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调研30批次230多人次,帮助培育开发科技项目122个。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3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31个,申报的数量是去年的1.8倍。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计划项目和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是培育申报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报得出列得上,今年我局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首次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计划”项目1个(包括8个子项目),获项目资金300万元;申报了3个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批1个,获项目资金600万元。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培育申报力度,申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3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9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

6、知识产权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成功获批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今年3月份,我区开展申报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活动,成立了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建立了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10份省知识产权局下文批准我区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获创建经费10万元。二是做好专利申请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多次安排专人,主动联系知识产权机构,逐家逐户到企业进行督促、指导专利申请工作,使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预计到年底全区专利申请数量将达到360件。三是申请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申请专利资助资金项目58项,获资助资金10.8万元;组织6家企业参加省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7家企业完成省贯标绩效评价。

7、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全面提升。我局从培养机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入手,围绕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分析本单位的优势与不足,努力查找全体人员思想作风的差距,并对照先进典型,从学习创新、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办事效率、服务基层、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执行落实等方面强化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把局机关效能建设与全区目标考核、机关人员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所有人员每人每年讲课3次,撰写论文4篇以上,从而强力推动机关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努力改变外界对科技部门的固有看法。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科技人才队伍不健全。全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人才政策体系不健全,难以对人才提供优越的待遇,企业人才工作不安心,有些人才今天来明天走,很难留得住,造成人才队伍不健全、不稳定,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报项目的人才,影响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2、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全区企业总数偏少、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能够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载体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仅7家,很多企业因缺乏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弱,科技项目培育的难度大。

除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科技型企业能够按要求提取科技研发费用外,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较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投入,严重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专利申请的质和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条件、人才队伍缺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全区科技工作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科技创业创新环境,以科技项目的培育申报和科技招商为抓手,推进研发投入、人才引培、策应扶持、知识产权、地震、科普等工作的开展,力争各项工作再创佳绩。

1、全力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我区达小康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市里对区里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且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要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宣传落实宿区办发〔2012〕66号文件中各项措施,在此基础上,坚持研发投入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挂钩制度,对按要求进行研发投入的企事业单位,所报项目优先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优先列入区级科技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二要督促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实现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要协调区统计局、经信局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工作进行不定期培训,提高申报水平,同时开展督查指导工作。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帮办工作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思路,开展科技招商、以商引商、行业引商,主要领导坚持经常性外出招商,招商小组坚持驻点招商切实洽谈引进和储备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继续对谷硅新材料项目进行帮办服务。

对在手意向项目紧盯不放,促使由意向转化为合同。加大外出招商和专职招商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我局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优势关系,为企业引进科技成果3-5个,以此培育招商新线索。

3、推进科技项目培育申报工作

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深入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调研,每人全年调研时间不少于30天,帮助企业培育开发科技项目100个以上,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0个以上。选择2-3家企业申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通过策划帮办、跟踪服务以及加强与省市科技部门沟通协调,力争有企业获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4、强力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工作。2012年我区被省知识产权局批准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明年要整合各方力量推进创建工作,为申报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打好基础。二是狠抓专利申请。2013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专利机构的联系,深入企业开展现场专利申请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全年专利申请力争达4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0件。三是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5、切实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培育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我局在培育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同时,将重点深入企业加大调研力度,指导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申报。2013年力争再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申报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6、开展“校企合作”和科技培训工作

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高层次人才政策,为人才落户区创业创新提供最优惠条件,2013年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5名以上,合作开发科技项目20个。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申报,对由科技人员进厂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申报的项目,我局优先向国家、省、市科技计划推荐,并在区级科技计划中优先立项,以此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大学行”和“专家教授行”产学研对接活动,推进“校企合作”不少于20个,争取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建立高校实验室2-3个。组织参加科技洽谈会、产品推介会和专利博览会,定期组织举办博士论坛、项目包装、专利申请等科技培训活动。

7、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篇(5)

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根据《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组织实施了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申报评审工作。近日,经初审、通信评审、面试评审、公示及复核,北京大学刘若川等218人入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

据悉,2010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通过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青年千人计划”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从2011年开始,每年引进400名左右海外优秀青年人才,至2015年共引进2000人。

2012年

“千人计划”申报工作于

3月、7月分两批进行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为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2012年“千人计划”部分项目申报工作将于3月、7月分两批进行。

据了解,2012年“千人计划”部分项目的申请工作是“千人计划”开展以来的第八批。这批申报工作的申报类型包括: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和“青年千人计划”项目。

本次申报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的申报人,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该批次申报截止日前6个月内。申报创业人才的申报人,其创办的公司应成立1年以上5年以下,不得连续申报。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的申报人,最多可申报两次。具体信息可登陆“千人计划”网站(省略)查询。

国家外专局

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基金”

据“新华网”消息,日前,记者获悉,国家外专局已同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各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共同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基金”,其中的社会管理专项正式启动,开始面向全社会征集项目。

据介绍,社会管理专项海外人才交流资助方向主要包括:社会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户籍制度、财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电子信息网络动态管理机制建设;社会应急管理法律和预案体系建设。

据了解,凡是通过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推动中国社会管理工作发展的机构都可以申报这一专项,引进人才的标准是在海外社会管理领域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或在相关机构担任重要职务的知名人士。

申报并通过评审、批准的项目将于今年6月底公示,并在年内开始执行。专项执行过程中,对于在华工作时间累计6个月以上的长期项目,每个项目资助人员及项目经费总额为60~100万元人民币;对于累计少于6个月的短期项目,每个项目每月资助人员及项目经费额度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资助总额不超过60万元人民币。资助内容为社会管理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交流和指导的旅费、薪酬、生活等相关费用。

天津

今年海外引智1500人

助“海归”尽快释放能量

据《渤海早报》消息,今年天津力争引进留学人员1500人。为让“海归”尽快适应天津的发展环境,今年将实施“海归能力提升计划”。

据介绍,在今年引进的留学人员中,博士力争达到25%,在海外跨国公司、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中高层职务或有较好创业经历的人才占20%。留学人员承担国家和天津重大项目和科技专项数,创新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数、申报专利、数同比均有明显增长;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引进留学人员企业力争达100家,注册资金2亿元。实施引智项目480项,力争形成引智成果100项,实现创效7亿元,引智示范基地建设和成果推广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提升计划包括举办“千人计划”人选国情、市情培训班,帮助留学人员了解掌握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尽快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开展“名师带培计划”,启动“千人计划”人选高校兼职专项,加快“千人计划”人选创新创业的进程。举办“创新创业名师讲堂”,邀请部分在津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分别介绍创新创业的经历和体会,引导留学回国人员尽快实现“本土化”,增强适应力。继续举办“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沙龙”等专项活动,帮助留学人员交流体会、增进友谊、推进合作。

辽宁

今年将引进200个海外研发团队

据《辽宁日报》消息,今年辽宁省拟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00个,引进外国技术管理专家1200人次、文教专家1500人次。

据介绍,今年辽宁省将继续实施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着力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工业产业集群做好项目的引进和实施工作。依托各项人才工程,辽宁将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行业、急需紧缺领域、重大关键技术领域的外国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同时,继续完善留学人员服务机制,积极引进海外学子来辽创业和服务,重点支持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引智项目。

湖北

今年将启动实施4项人才工程

据《楚天金报》消息,日前,湖北省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在启动6项重大人才工程基础上,启动实施4项重大人才工程。

据了解,这4项重大人才工程包括:科技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集聚工程,名师、名医和文化名家造就工程,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根据即将实施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引进人才”在鄂工作期间,将发放专门医疗保健证,享受厅(局)级干部同等优先医疗服务待遇,凭证可在定点保健基地医院特需门诊就医和综合病房住院治疗。同时,“引进人才”还将享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其动态健康信息。“引进人才”范围包括:纳入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湖北省“百人计划”的专家,以及东湖高新开发区“3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并在鄂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武汉

将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引才

定期人才目录

据“长江网”消息,日前记者获悉,武汉市将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引才,定期人才目录。

据了解,武汉市将研究建立人力资本和科技成果有偿转移制度:积极推行技术成果入股、技术分红等制度。以科技成果入股的,经评估认定,其作价出资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

武汉市将探索和深化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根据武汉市规划部署,各省级开发区、市级工业园区要用3年左右时间,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新建一批科技孵化器或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培养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其他急需紧缺人才,推进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人才集聚区。

武汉市还将定期开展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和预测,及时编制和紧缺人才目录。各园区每年拿出一部分重点创新创业岗位,组织重点企业参加省、市人才招聘活动,寻访合适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马鞍山

启动2012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据“千人计划网”消息,日前,安徽省马鞍山市全面启动2012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被列入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可获多项政策支持。

据介绍,此次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是3类人才:一是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城建、规划、交通、国土、环保、商务、投融资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二是企业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企业引进的具有较强产品开发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人才,以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引进的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突出管理业绩、通晓国际先进管理知识、善于资本运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三是来马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指符合支持重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创业的高层次人才。

据悉,此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将经历征集需求、公告、资格审核、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将享受工作条件、落户、执业资格、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来马创业高层次人才,还将特别享受资金扶持、办公用房、创新资助、投融资、技术入股等6个方面的创业支持。详情可登录马鞍山人才工作网(masrcgz.省略)查阅。

湖南

2012年将实施海外引智项目500个

据《湖南日报》消息,湖南省今年将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智项目500个,聘请外国专家5100人次,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与技术,为富民强省不断拓展引智工作规模与领域。

据了解,今年,湖南省计划新建省级引智基地和示范单位5个,申报国家级引智基地和示范单位1个。引智工作将紧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建设工程和攻关项目,构建“项目、引智、基地”三位一体、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国外引智新模式,加强与其他部门、地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不断构筑新的引智平台,建立新的引智工作机制。

今年湖南将围绕实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以独联体、软件专项为引进重点,以高新技术、节能降耗、新材料、环境保护、工程机械等为重点支持领域,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无锡

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超半数企业想招海归

据《新华日报》消息,日前,《无锡市2012年度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

据了解,目录收录了江苏省无锡市17个行业、1050家企事业单位的422个紧缺岗位。调查发现,在物联网与云计算、金融、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以及生物医药5个行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希望招聘留学归国人才。今年计划招聘外籍人才的企业也达18%,其中机械装备、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对外籍人才的需求最大。

徐州

今年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人才

年度引进计划”

据“中国徐州网”消息,今年江苏省徐州市将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重点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人才年度引进计划”,力争全年引进10名“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高端领军人才,引进百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千名左右硕士博士来徐就业创业。

据了解,今年,徐州市将继续深化“双创计划”评审活动,省级入选量有增长,市级资助对象向自主创业类高层次人才倾斜,县级评审资助活动全面铺开。围绕产业升级“四大行动计划”,徐州还将组织开展“专家企业行、企业院校行、名校徐州行”活动,引导产业园区、驻徐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优势,高效配置产业、科技、人才和公共服务等资源。继续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相关扶持政策,打造“全国大学生创业首选地”。

宿迁

今年将重点引进

4类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据“宿迁新闻网”消息,江苏省宿迁市2012年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工作已启动,重点突出引进4类人才。

据介绍,这4类人才包括:自主创业领军人才,主要是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来宿迁创业的领军人才;嫁接创业领军人才,主要是通过股权参与方式与宿迁现有企业进行合作创业的领军人才;长期引进型创新领军人才,主要是企业引进的能够带领研发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项目合作型创新领军人才,主要是企业引进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等高端人才,能够在企业设立工作站、研究院等引智平台并获得市级以上认定。

经评审认定,引进的领军人才将获得最高300万元的创业创新启动资金支持和1000万元的股权融资支持,以及其他10个方面的政策扶持。

福州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构建海内外引才“绿色通道”

据“中国经济网”消息,近日,福州市政府与福建省公务员局在福州签订了《共建闽都人才集聚区合作框架协议》,首创了省市共建人才集聚区的合作模式,为推动海西大都市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据介绍,根据《协议》,福州市政府与福建省公务员局将联合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和推介,举办海外人才与项目对接等活动。同时,双方将共同搭建在榕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提升省、市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创新能力。

为了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福州市将着力完善人才服务、人才评价、人才共享、人才交流合作等机制,推进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与福州市的对接合作,构建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共建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广东

14类科技人才评职称可走

“绿色通道”

据《南方日报》消息,近日,广东省出台了《关于突出贡献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暂行办法》,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两院”院士,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南粤功勋奖”、“南粤创新奖”的个人或团队带头人,“广东引进领军人才”人选、“广东引进科研创新团队”的带头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等14类人才职称评定开辟“绿色通道”。

据该《办法》规定,凡在本专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获重大荣誉称号或科技奖项的14类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可根据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申报晋升相应专业高一档次或最高档次的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时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继续教育不作为申报必备条件,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专门成立突出贡献人员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佛山南海区

推出“蓝海人才计划”

据《珠江时报》消息,近日,佛山市南海整体打包推出4份人才新政,不仅包括“蓝海人才计划”――《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团队创业计划扶持办法》,同时还包括了《佛山市南海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试行办法》、《佛山市南海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标准(2012~2013年)》、《佛山市南海区人才立区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3份政策。

据介绍,佛山市南海区将对通过评审的人才团队根据综合评分分为A、B、C三类团队,分别给予不同类别的奖励。新引进的团队将获得最高3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3年免租的办公场地和人才公寓等奖励。

为促进团队新成立公司快速成长壮大,南海区还将优先给予200~500万元的风险投资和200~500万元的资金担保。此外,为解决落户团队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南海区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了“一站式”人才服务工作小组,解决好团队个人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安置、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对人才创业团队的评审将在每年4月、10月各举办一次;而对高层次人才的评定和认定一般会在每年的第四季度进行。鉴于今年是首次开展该项工作,最快今年二季度即可开展首次认定评定工作。

昆明

推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奖励海外高级人才创业

据《昆明日报》消息,日前,昆明市《昆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若干政策》,将推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奖励海外高级人才来昆明创业。

《政策》明确,“十二五”期间,每年市级应用与研发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亿元经费,确保5年不低于5亿元。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昆明将开展市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对创新型试点企业安排10万元创新试点引导经费,企业按不低于3∶1的比例配套使用经费;获国家、省级认定的创新型企业试点,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补。

用人单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或创新团队,经评审认定后由市财政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研发经费;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或创新团队,由市财政给予人均30万元一次性安家费补助。鼓励科技人才来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者给予3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引进人才自主创办的企业,可享受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政策。

甘肃

急缺5大类高层次人才

引进不受国籍等限制

据“甘肃新闻网”消息,甘肃将于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此次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认定不受国籍、户籍和身份限制。认定范围主要包括5大类。2008年以来,来甘自主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也可申请认定。

篇(6)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计划生育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之后,省委、省政府及国家人口计生委相继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和全国人口计生科技大会,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分别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这三个重要会议精神,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确保人口安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开创全省人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期间,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在国家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批计划生育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并获奖。2004年完成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作出平抑第四次人口高峰的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服务机构得到巩固和加强。省计生科研所优生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列入全省12个重点建设的实验室之一,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队伍素质逐步提高,为稳定全省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省份和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需要,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科技投入相对不足,服务机构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以提高。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我省先于全国7年实现低生育水平、连续15年保持低生育水平、30多年累计少出生5000多万人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功不可没。目前,我们要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应对人口老龄化,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进科技进步。要在提高现有避孕药具质量的同时,对带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进行协作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形成种类齐全、方法多样的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系列,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生殖群众的健康水平服务。

总之,坚持自主创新,加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我省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相适应,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相适应。

二、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加快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发展步伐

实现“*”人口计生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促进人口健康、保障人口安全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保障,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科技管理能力,加快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工作水平,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跨越提供科技支撑。

(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制约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科技问题。一是围绕*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人口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建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人口安全动态监测评估体系以及人口安全预报预警制度。要建立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群,不断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专家主导、课题运作”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长效机制。二是围绕《*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的“重点开展生殖、发育与衰老生物学研究,加强生殖医学、新型避孕节育技术、生殖健康服务技术研究,提高出生婴儿质量,开展环境因素对人类生殖健康的研究”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攻关,力争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三是积极推广计划生育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力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不孕不育和生殖保健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强对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监测,努力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二)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继续完善以省计生科研所为龙头、以市指导中心为纽带、以县服务站为骨干、以乡镇服务站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省计生科研所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龙头作用,加强省优生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人才、仪器、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市级指导中心建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中心,使之成为区域性的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指导培训中心。要根据国家和省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要求,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多能少”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要逐步建立起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科技管理体制。要积极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参加科技合作计划,拓宽研究领域,提高创新水平。要加强对服务机构的政策引导和管理监督,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考核办法,把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纳入科技考核内容。

(三)继续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确保服务机构稳定。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阵地,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石。在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各级要坚决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的指示精神,确保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稳定,不得随意撤并。要积极协调,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充分利用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的网络优势,确保育龄群众得到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按照国家计生委的有关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尽快实现“职能法制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人员职业化”的目标。

(四)继续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计划,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为目标,继续实施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一是要大力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根据育龄群众的需求,大力推进以长效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不断开发、引进和推广避孕节育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加安全、高效、方便的新型避孕药具和技术,帮助育龄群众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避孕节育方法。二是要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学习推广周村区等地的经验,开展包括婚前检查在内的优生优育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为基础,继续完善省、市、县三级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加大优生遗传检测工作力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地要逐步向符合生育政策准备怀孕或已孕3个月内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优生四项病毒检测服务,努力实现到*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6‰以下的目标。三是要大力实施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加强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结合查环查孕为育龄群众查治常见妇科病,提高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水平。要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三、加强领导努力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一)切实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服务于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到人口计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计划生育科技知识,不断增强科技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发展规律,善于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科技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认真落实相关部门责任,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事部门要优先解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人口计生科技工作的特点,为计划生育科技人员的职称晋升创造有利条件;卫生部门要把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纳入农村卫生区域规划,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申请《医师执业许可证》注册要继续认真办理,使其积极参与到农村卫生工作中去;科技部门要把计划生育科技工作作为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成果评审和表彰奖励。

篇(7)

人才引领,在发展思路上体现着由招商引资走向招才引智的重大的转折。招商引资更多关注投资总额与产出,关注市场的成熟度和项目的成功历史;而招才引智更多地关注人才的实力和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关注技术或者商业模式的先进性。招商队伍瞄准的是大企业、产业协会,以及为项目选址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比如五大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涉外律师事务所等等,而招才要跟踪的是校友会、留学生组织、专家库、产业前沿领军人物等等。但是,招商和招才在方法上是相通的。目前,南京的招才引智充分发挥原有的招商引资专业队伍的作用,利用其经验、人脉和资源优势,将之整编成为优秀的招才引智队伍。相对另起炉灶、重新组建招才队伍来说,这是一个更加积极有效,充分体现工作延续性的做法。在考核方法上,南京市正在着手改革现有的、以到位外资为核心的招商考核指标体系,把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创业项目的推进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考评体系,纳入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实行量化评价考核。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形象地指出:“人才是‘长着脚’的,南京留不住、用不好,人才就会外流,使南京沦为人才的‘原油输出’地;科技成果是‘可转让的’,南京本地不能有效转化,就会到外地转化,使南京成为外地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抽水机’;门户城市是‘四面洞开’的,如果南京没有足够的集聚和辐射能力,门户就会成为‘管道’和‘走廊”’。投资驱动时代所引进的制造业项目,投产以后有比较强的路径依赖,机器设备和熟练工人不那么容易搬走。但是,指望用路径依赖这种方式来留住当今的人才,恐怕已经行不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管理,存在于人才的头脑里,转移非常容易。因此,人才即使引进来了,如果后期服务跟不上,同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靠软环境服务,靠事业留住人才。

南京市高度重视引用人才。南京正在完善海外人才库的建设,丰富人才库信息,建立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密切、畅通和便捷的联系。为什么这么重视海外人才,特别是海归人才?这绝不是“崇洋”,而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备很多创业的成功要素。其一,海归当年勇敢地走出国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自强、敢冒风险等创业基因;其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曰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往往能接触到了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制度;其三,回到国内创业创新,留学生易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南京目前已活跃着近万名留学归国人才,累计创办企业数百家,其中大部分都是高新技术企业。

在大力引进海归人才的同时,南京对本地人才培养使用,对本地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工作也在加强。南京本土人才的实力和潜力巨大,在南京的53所高校、600多个科研机构、众多大企业大集团中,多年来积淀了大量的人才有待发掘。南京每万人大学生数量全国城市第一,每万人研究生数量全国第二,两院院士数量和“干人计划”特聘专家数量全国第三。如何将南京的本土科教创业人才转化为现实的科技生产力,是南京市重点考虑的课题。2011年下半年开始,南京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亲自带队,分别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重点高校,远至北大、清华、中科院,宣讲南京如何打造中国人才与创新创业名城,怎样实施321计划。随同宣讲的,除了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外,每个宣讲团还分别有一位本土创业成功人才和海归创业成功人才。南京驻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正不断走出象牙塔,由创新人才转为创业人才,在南京科技创业的大潮中大显身手。

篇(8)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是多层次的,包括“985”大学、“211”大学、地方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学校等4种不同类型。参与高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肩负着不同层次和类型工程人才培养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参与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院校,如何依托行业背景,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制定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探索与实践的。

河南科技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轴承设计与制造、液压传动与控制4个专业。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该专业依托地域和行业优势,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与特色。特别是轴承、液压专业方向,在机械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力。2011年,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校将参与国家“卓越计划”作为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全面开始实施试点班的培养工作。

二、明确优势和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人才培养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人才培养方面所独有的、优于其他院校的、为社会所认可的优良特性,是该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办出专业优势和特色,所以参与高校要立足于自身长年办学形成的优势和特色,最大限度地运用好“卓越计划”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得到具体体现,进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切实加强和进一步发挥。

河南科技大学是全国培养轴承技术高级人才的唯一一所高校,“人无我有”,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目前,轴承专业方向已经培养了5000 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75%以上从事轴承技术、管理与销售工作。根据初步统计,成为企业技术、管理与销售骨干的毕业生约占95%,担任企业中层领导的毕业生约有45%,5%以上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有部分毕业生自办轴承企业,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的私营企业家,也有在国外从事轴承技术研究和国际贸易工作的毕业生。这些校友遍布整个轴承行业,为学校在轴承行业赢得了很好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为我国轴承工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一种行业优势与办学特色。所以本项目计划从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5名同学中,采取学生自由申报和学校选拔相结合的方式,选取40名左右的同学组成“卓越班”,按轴承专业方向进行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实践,以期使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更加鲜明。

三、依托行业背景,加深校企合作深度

“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是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将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虽然“卓越计划”规定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责,但目前还没有像国外那样以立法和制定法规来强化企业参与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相关职责的有关政策,所以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在选择专业领域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必须注重本校人才培养所具有的行业企业背景。

洛阳是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林立,科技力量雄厚,机械工业发达。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洛阳第十设计院均是轴承专业化生产、研究与行业规划单位,与河南科技大学高级轴承专业人才教育一起,形成了我国轴承行业的技术与教育中心,为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教育奠定了地域优势。目前,校企联合建立了“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轴承陈列馆”“ENERPAC(美国)超高压液压实验室”“固高科技(深圳)运动控制实验室”等 7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18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香港白马轴承有限公司、美国实用动力(上海)有限公司、美国铁姆肯(上海)有限公司、浙江新昌皮尔轴承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在校设立了专项奖学金。校企联合的“长大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掘进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复杂地层特大型竖井钻机及成井工艺关键技术”项目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卓越计划”方面,已与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舍弗勒投资有限公司和皮尔轴承有限公司三家签订了“卓越计划”的联合培养协议。其中,与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四、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提出了“3+1”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广义来讲,“3+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狭义来讲,“3+1”人才培养模式指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学习工作学期总课时分配不小于3∶1,注重的是学以致用,工读交替、学用相长。

“卓越计划”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校内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工程基础教育的任务;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工程职业教育的任务。校内学习阶段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基本的实验和实训;企业学习阶段以实践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学习。该培养方案实施的主要特点、难点和重点是企业学习阶段,因为合作教育的目标是在真实的企业和岗位锻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业参与的程度和学习的效果是“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

河南科技大学结合专业的客观实际,在“卓越计划”构筑的宏观指导框架下,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依托签约的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校企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提出了“校企全程互动”的产学研合作的“3+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全程互动”体现在招生计划、培养方案、理论实践教学、基地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等环节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具体来讲,构建公共基础教育、工程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企业工程实践、课外素质能力拓展的五个层次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破传统的授课顺序,实行2.5年(学校)+0.5年(企业)+0.5年(学校)+0.5年(企业)的教学方式。其中,2.5年(第1~5学期)在校学习公共基础理论、工程基础理论;0.5年(第6学期)在企业进行工程认知、生产实习、现场操作及分析、专业工程课程及其课程设计;0.5年(第7学期)再回校学习专业知识拓宽课程,完成全部实践报告及总结答辩;最后0.5年(第8学期)在企业进行以工程项目设计和综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毕业设计及操作加工实践,使毕业设计的工程实际项目达到100%。课外素质能力拓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该模块设置了4个素质能力学分,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素质能力学分的获得途径为:参加学术讲座、自主学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科竞赛、工程训练等活动或参与教师、企业的科研课题并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

五、校企互动、相互渗透,构建新型的教师队伍

构建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卓越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河南科技大学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 派遣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做科技特派员或实践进修,提升中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聘请有丰富工程经历、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师为学校的兼职教授,来校作技术讲座,担任企业学习阶段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目前,学校聘请了中国隧道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担任名誉院长,28名企业、科研院所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通过校企双方互动,相互渗透,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六、改革管理与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招生、选拔、学籍管理、实践实习和就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学校成立了“卓越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校企联合培养协作组;学院成立了“卓越计划”工作小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校、院两级的领导机构负责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与管理。

建立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建立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价,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七、结束语

“卓越计划”从根本上讲,是为适应新的时代特点、适应新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新要求而进行的工程教育改革和转型。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大胆实践探索。结合河南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和试点专业形成的自身优势和特色,依托行业企业背景,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3+1”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体现承载学生工程素质与工程能力的课程体系,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总之,以试点专业为对象,进行全面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加凸显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为机械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2]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

[3]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等.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教育探索,2010,(12).

篇(9)

(1)高层次专家选拔服务工作不断加强。按照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要求,完成了“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的初评,完成了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工作。

(2)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取得新进展。印发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展了广州留交会、山东海洽会和福建创业周等留学人才交流活动。

(3)博士后工作稳步推进。印发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并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座谈会。在北京市等部分省市开展了博士后分级管理。部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

(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启动实施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赴境外培训工作。

二、今年工作安排

(1)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好2013年“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遴选工作。启动新一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开展国家级人选选拔工作。推进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继续组织开展各类专家服务活动。

(2)加大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力度。完善落实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办法的配套政策体系,制定面向全体留学人员的回国支持政策。配合做好“千人计划”有关工作,开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 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等工作。

篇(10)

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做出一系列战略决策,人才工作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等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后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200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提出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年6月,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指明了方向。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和整合各部门的工作力量,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人才工作的力度,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人才资源开发的统筹谋划和宏观指导得到切实加强。中组部、人事部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也制定了人才工作中长期规划、“十一五”人才规划和人才发展战略,《人才资源状况》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形成普遍共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才工作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加紧培养造就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据统计,从200年至今,全国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的党政干部约1600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约900万人次、专业技术人才约2600万人次。根据中央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有关部门实施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启动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十六大以来,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央和各地各部门把培养和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国内外科技前沿课题、国家战略项目、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产业攻关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相继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工程”、“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和“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通过实施“春晖计划”和“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开辟“绿色通道”,鼓励支持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据统计,到200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约106.7万人,学成回国人员近27.5万人。200年至200年引进外国和港澳台专家约134.2万人次。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中央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有关部门开展“三支一扶”活动,实施了“百万中专生计划”、“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带领农民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紧密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开展人才工作。围绕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央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活动”、“东北之春”等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东北行”活动,选派干部到东北三省挂职服务。为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部门每年选派150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博士服务团”到西部地区开展服务,每年又从西部地区选调26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东部地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培训。实践证明,人才资源开发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配合,相互促进,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又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机遇和舞台,促进了人才成长。

上一篇: 初中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下一篇: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