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审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1 02:12:02

会计信息化审计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1)

1、在会计目标方面。会计信息化是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与企业管理和人类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

2、在功能范围方面。会计信息化不光是进行业务核算,还包括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根据信息环境重构会计模型。

3、在技术手段的实现方面。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技术手段,高度自动化地处理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

4、在系统地位方面。会计信息化的地位,是企业业务处理以及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系统层次上,会计信息化还包括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

5、在信息的输入输出方面。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从企业内部系统直接获取。会计信息输送模式是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从系统当中,从Internet上直接获取。

6、在理论基础方面。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技术系统和信息化论等现代思想。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基础——会计电算化审计

会计信息化来源于会计电算化,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样会计信息化审计也与电算化审计存在着根本的不同。首先,会计电算化审计只是将计算机仅仅当作手工作业审计的工具,只意味着审计手段的改变。其次,会计电算化审计对象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难以扩大到与经济效益有关的经营管理和其他领域。第三,电算化会计技术由于模拟手工作业审计的审计过程,不仅未充分考虑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如隐形化,程序化,不尽安全等),而且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网络等)的特点和优势。这不能不说是对现有资源的巨大浪费。但会计信息化审计则不同,它是建立在对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化审计模式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据此发展的会计信息化审计技术就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模拟社会的审计工作,对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监视和记录的一种安全技术。运用会计信息化审计技术的目的就是让对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访问留下痕迹,使计算机犯罪行为留下证据,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形成了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审计模式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审计对象,建立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审计监督体系,以提高审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审计中。审计的所有领域包括审计的理论研究、实务工作、管理模式、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工作向“计算机在内的审计”转变,审计人员不再依赖于纸张记录的会计数据而大部分或全部依赖于介质的电子数据。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及有关审计档案也全部电子化。在管理模式上,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责任与风险俱在的审计行业。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的审计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数据处理、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2、明细信息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是未来审计的重点。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所提供的最主要的会计信息是各种明细信息,因此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验证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审核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的安全性。随着信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交易事项将自动化处理,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均以数据库文件为载体。未来审计将是数据库的审计,为此审计人员应当侧重于验证计算机内原始凭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会计凭证数据库的存取是否得当,以及这些凭证数据被不留痕迹修改的风险有多大等问题。

3、提高了审计的实时性,扩大了审计的空间范围。在空间上,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性和网络化,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在极大的范围内得以交流和共享,缩短了空间距离。在一个开放的空间范围处理会计信息,涉及到交易关联方的各个方面,同时能访问会计信息的用户可能涉及整个网上用户。因此,为防止信息的使用者破坏和更改会计数据,应将审计空间范围扩大到交易关联方以及网上的有关信息用户。

四、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审计工作的策略

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呈现出滞后性,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缺乏操作性,因而对保障审计独立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能从宏观环境层次上有效地预防外界对审计的干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借助法律的强制力营造一个外在的法律环境,对有损独立性的行为予以法律诉讼和惩罚。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但在法律上能否接受计算机的电子信息即无纸化信息作为有效的证据,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子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不断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如对进入网络的信息的格式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网络的数据操作制定相应的程序等。还要对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行为进行约束,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处罚,培养“公众利益”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加大审计力度。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2)

二、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会计审计原则当前,由于会计审计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就需要制定完善的会计审计原则,以适应当前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结合当前会计审计工作发展的实际状况,根据审计机构以及审计部门的实际需求,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审计原则[2]。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在实施会计审计原则的过程中,要随时掌握其发展的动态,如果发现不完善或者无法符合当前会计审计工作实际需求的地方,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条款,以确保此原则的实施效果。与此同时,作为应用此原则的对象,会计行业自身也要提高认识,将其有效的应用于实际的审计工作中,以从实践中检验理论,并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推进会计审计信息化的进程。

(二)加大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加强对其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会计审计人员的培养。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效果直接受到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重视发展、重视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使其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全面提高现有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要积极的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并与开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合作,对口接应相关人才,以更新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知识,增强审计工作的活力,从而推进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最后,要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管理,制定完善的奖罚体系,在提高会计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确保会计审计信息化的顺利前行[3]。

(三)强化企业以及会计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会计审计工作所存在的风险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如果发生严重事件,会计审计人员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强化企业以及设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其安全防范能力是实现会计审计信息化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摒除以效率和利益为先的思想,将审计风险放在审计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做到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实现审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3)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产生的必然性

网络经济时代以“网络财务”为代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以erp为方向的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以bpr为代表的现代管理思想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商务的构架和流程,从本质和表象两方面更加深刻地改变着审计的对象和环境,使审计的对象隐性化、数字化、网络化并呈现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促使传统审计向计算机网络审计方向发展。

(一)业务与财务信息的高度集成使会计信息化审计更显必要和可行

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财务管理带来了重大变革,财务管理从“桌面”走向“网络”,这是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的一次重大发展,代表了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方式,是历史上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模式与会计理论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并使审计面临着网络的挑战。加快发展计算机网络审计技术已是审计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网上理财和自助式会计软件的兴起拓展了计算机审计的客体

网络经济时代使网上理财和自助式会计软件得以发展,咨询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功能根据用户的要求代为记账、算账、报账,甚至可以设想将来企业可不必设置专门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这样,会计信息化审计就不能再局限于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还应扩展到对提供下载财务会计软件的网站以及网上为广大用户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及理财活动的那些网络服务公司的业务进行审计,使审计的客体进一步拓展。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线索隐蔽性

1.计算机审计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审计。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核算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从登账到报表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载和经办人员签名,审计线索比较清晰。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业务数据进入计算机系统之后,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即使有篡改也不会留有痕迹,比起手工系统来,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线索更隐蔽、更容易引发经济犯罪。

2.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账簿是由系统自动登记的,用户能修改的数据主要在凭证和报表中。所谓数据文件的修改,是指对未登账的凭证以及报表数据的修改,已登账的凭证是不能修改的。目前电算化系统中使用的会计软件对操作人员的每次操作都有记录,但这样的记录显得过于宽泛,使得有价值的线索隐蔽其中,难以发现。

(二)会计软件缺乏权威的可审计认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软件层出不穷,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是该软件是否具有可审计性的问题。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数据文件审计的同时,很难对应用系统及软件的开发进行审计。曾有人尝试让审计人员参与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但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劳动量。

(三)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

众所周知,在手工系统中,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结合运用各种审查的方法,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除了需要运用一般的传统方法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达到审计目的,审计人员除需具备一般审计所需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情况要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审计人员应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然而在实践中,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没有达到以上的要求,业务能力不能令人满意,这也是导致计算机审计滞后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制定一套严谨的计算机审计程序标准

除了对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文件的实质性审查加以规定外,更要对被审计系统的健全性、符合性,系统控制功能的有效性、各项初始化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加以规定。尤其要突出对操作员及系统管理员或财务主管工作权限的规定,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进行审计时,依据相应的规定进行审查。这样不仅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也降低了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二)加强会计软件的完善和标准化

1.目前会计软件带有的操作日志,对所有的操作人员的每一次操作内容都进行记录,这样记录内容显得过于宽泛,不利于突出重要审计线索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审计日志的基础上,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其进行改进,以便能提供一个记录所有修改数据的操作记录,而不是记录对数据进行正常的输入输出工作。这样可使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改动的操作记录,找到相应的审计线索,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

2.对于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问题,不能仅仅让审计人员参与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还要将审计人员参与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和软件的审评紧密结合,严格控制。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发挥监督作用,对软件开发的可行性、可用性进行分析和调试;另一方面,在评审阶段,应由财政部门与同级的审计机关联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软件的各项指标提出意见,从而保证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

(三)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4)

一、会计审计风险因素概述

(一)影响会计审计的风险因素

1.审计过程中对象及内容的不断拓展

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审计工作的内容及对象不断的拓展,审计工作复杂化、精细化的特征更加的明显,审计工作的难度相应的增加,审计风险存在的几率也不断增大。

2.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

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直接决定着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达标,无一定的职业道德,会造成审计风险的出现。

3.法律法规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政策的不断变化,使得会计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及状况,会计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及实施速度较慢,使得部分审计工作无法及时的解决,增加了会计审计的风险。

4.市场竞争的加剧

随着信息化审计的发展,会计审计工作减少了人为操作,保证了审计的公正性,但是,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部分企业采用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以实现自身的利益,存在部分工作人员随意修改数据的现象,致使会计审计数据存在问题。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风险

1.检查风险

当前信息化审计中,审计工作以计算机的智能运算为基础,由于现阶段会计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的限制,在审计工作完成后,往往需要工作人员通过重复性的检查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造成会计审计的检查风险存在。

2.误报风险

随着审计工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审计工作首先由工作人员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会自动生成数据,因此,审计最终数据是计算机智能计算的结果,因此,在计算机存在故障或者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情况下,智能化运算速的数据会存在问题,误报风险由此产生。计算机的运算痕迹不同于纸质运算,财务报表完成之后,若有人私自改动任何数据,则会造成整个数据的变化,且计算机操作下的更改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会计信息化审计过程中误报风险存在。

二、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一)信息化审计的特点

1.审计效率得以提升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下,所有的审计工作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完成的,审计工作人员的数据统计及数字运算工作量大。信息化审计模式下,工作人员只负责基础数据的输入工作,整个审计结果的产生主要依靠计算机的运算及处理。目前,企业的会计派遣模式,更加方便了会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及数据,有效的控制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结果的高效、快速出现。

2.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审计系统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计算机更新速度的加快,保证了审计软件的完整性及层次性,很好的保证了企业审计工作的控制及监督。

3.依靠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审计中,计算机发挥真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审计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具体设计,审计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基本的数据,信息报表就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策略

1.完善会计审计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会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趋势。为有效降低法律法规不健全及企业间恶性竞争造成的审计风险,企业应完善会计审计的原则,政府应大会积极的领导作用,根据原有审计原则及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原则。通过严格的监督制度,规范企业审计原则的实施情况,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的过程中依据现实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保证会计信息化审计有法可依。会计审计行业应注重信息化审计的科学性及先进性,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不断发展。

2.增强会计审计风险意识

针对会计信息化审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会计行业应强化会计审计风险意识。会计审计中的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给审计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与传统的会计审计相比,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风险更大,会增强企业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风险,为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应增强会计审计风险意识,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利用会计信息化审计降低企业的审计成本,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3.利用多次采样的方式,减少误差

随着现代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加大,审计工作的内容及对象不断的增加,会计统计抽样方式是简化审计程序的重要手段。全部取样的方式下,审计工作量大,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样本差异的存在,使得审计误差存在,为有效减少误差,会计审计人员应采取多次取样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减少审计误差,保证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多次采样审计的方式,是会计审计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重要策略。

4.完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发展,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信息化的数据处理方式及流程不断推进,提高了会计审计的效率。为保证信息化会计审计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应依据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不断的完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体系,方便企业会计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

三、总结

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发展,由于会计审计风险的存在,为保证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发展,政府及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原则,利用多次采样的方式,强化会计审计风险意识,有效规避会计风险,促进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发展。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5)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再与信息数据打交道,经济市场企业会计审计信息化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基于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树立起先进的管理工作理念,在会计审计工作上也积极向信息化审计方式转变,避免传统会计审计风险的发生,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在大力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科学结合信息化会计审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前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促进会计审计信息化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会计审计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误报风险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发展下,信息化审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企业在信息化审计工作中会面临着误报风险。与传统人工会计审计方式相比较,信息化审计主要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各项会计数据的科学处理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无需会计人员的参与,减少了他们的工作任务量,但是却可能会存在着数据误报现象。就比如,当企业内部计算机识别磁性代码产生严重错误时,就会造成会计数据信息错报现象的发生,从而生成错误的财务报表,不利于企业做出科学准确的经营决策。信息化会计审计所涉及的工作资料都是通过使用硬盘、磁盘等介质进行安全储存工作的,如果计算机硬盘或磁盘出现损坏问题,将会导致里面储存的数据无法有效读取,会降低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客观准确性。此外,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审计工作,容易遭到网络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促使各项会计信息的盗取泄露,严重危害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旦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被他人所破坏修改,就会引发会计审计工作过的误报风险。(二)检查风险企业在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信息检查工作,信息检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有效性,会计审计人员要充分掌握各项计算机软件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确保在信息检查过程中不会由于个人计算机操作事物,造成信息检查风险的遗留,促使错误信息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然而,在实际会计信息检查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导致检查工作的失察,这样会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随着市场会计软件的不断升级更新,企业原有的历史文件提取会面临较为困难的局面,工作人员对账户的检测作业需要依赖于大量历史数据,这样无疑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实践分析

(一)企业会计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在信息化会计审计快速发展的背景环境下,会计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自身能够履行好各项职责,降低会计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以及全面的会计数据信息。然而,由于部分企业对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会计人员对专业培训教育工作,导致会计审计人员整体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难以达到国家会计审计工作标准要求,从而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由于会计审计人员受到传统工作观念的影响,缺乏自我完善学习,责任意识不够强烈,无法正确认识到审计正确结果的重要性,这些都会容易导致在审计工作中出现错误数据,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了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二)市场激烈竞争因素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由于经济市场竞争性的日益加剧,导致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创新应用各项现代化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竞争力。一些企业高层领导为了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吸引到更多的社会投资者,往往会采取不法手段要求会计审计人员恶意篡改会计审计数据,这样无疑会增加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导致企业最终走向歧路。此外,由于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内容制定工作上还不够科学完善,很多审计问题难以找对对应的法律解决途径,从而引发经济市场企业会计审计工作风险。(三)会计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增多基于全球化经济发展环境下,不同国家企业之间发生了密切的交流关系,国际市场经济业务来往不断增多,这无疑会给我国经济市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遇,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进一步拓宽企业会计审计对象,促使审计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繁琐,会计审计人员需要面对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量,一旦在审计工作中由于个人操作失误因素,就会导致会计审计工作风险的产生。在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中,会计审计人员不仅要认真做好会计审计基础工作,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审计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增多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各种误差,从而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一定的风险。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改进措施

(一)组建专业化的会计审计人才队伍,强化对其科学管理企业要加大对会计审计人才队伍的组建力度,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条件,有针对性的组织会计审计人员参与专业化的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确保他们能够充分掌握好各项会计软件和技术,能够坚决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责,避免个人审计工作风险的发生[3]。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会计审计队伍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办事,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科学规范性。会计审计部门要及时更新内部相关知识内容,树立起先进的工作理念,为了充分调动起会计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信息化审计工作质量,企业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推进企业审计信息化高水平的发展进步。(二)完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科学制定审计原则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要想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创建出良好的市场会计审计环境,就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市场主导作用,积极出台颁布完善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并根据经济市场实际会计审计工作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会计审计原则。此外,政府部门还必须不断加强对市场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工作,要督促企业严格遵循会计审计原则,保障会计信息化审计操作符合相关标准原则,最大程度降低会计审计风险。如果在会计信息化审计过发现问题,政府部门要及时给予指导意见,引导企业采取有效的改进解决措施,有效提高市场信息化设计工作的实施效果。企业作为会计审计原则的应用对象,要加强对信息化审计工作新内容的学习,及时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将各项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会计审计工作的高效性,推进我国经济市场会计审计信息化的进程。(三)强化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风险意识基于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发展背景下,会计审计人员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会计审计对象和内容,这无疑对会计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会计审计人员自身水平不过关,势必会导致在审计工作中各项风险的发生,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这种现状问题,企业会计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要正确认识到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结合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信息化审计改进措施。经济市场企业则要对会计信息化审计有着科学认识,高层领导要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科学指导工作,引导审计人员要将审计风险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不能为了个人利益为恶意篡改会计信息数据,危害到企业的经营发展。此外,面对网络环境中存在的技术风险,企业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减少来自网络方面的风险因素干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充分保障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行业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提高企业会计审计的整体水平,政府部门要大力推广各项先进计算机技术和会计软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度。企业则要组建起专业化的会计审计人才队伍,加强对他们的科学管理工作,督促他们规范操作,降低会计审计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6)

注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制定出科学的信息化审计对策,有利于优化会计审计工作流程,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各项经营活动开展中相关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传统会计审计模式的转变提高必要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传统的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间接加大了会计审计业务风险。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会计审计风险因素,运用可靠的策略促进信息化审计的发展。

1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

1.1激励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社会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整体的市场竞争环境激烈性突出。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市场竞争形势,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市场竞争力,需要注重会计审计模式及工作方式的优化。但是,结合当前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某些管理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随意篡改会计审计数据,间接地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加上某些会计审计工作方式难以达到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加大了会计审计风险。同时,由于会计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会计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法通过相关的法律途径及时处理,给会计审计工作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说明了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对审计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种风险因素出现的几率,影响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可靠性。

1.2会计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形势,满足多元化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相关业务的实际需要,的会计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处理会计审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使会计审计工作水平能够达到现代化稳定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间接地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1)某些会计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无法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处理各种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大了相关业务风险;(2)会计审计人员对于性格的信息技术掌握不充分,对于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会计审计工作效益难以达到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3)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影响了会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加上某些人员对审计工作风险认识不充分,可能会给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3审计对象数量增加及审计内容的丰富

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多边贸易的影响,我国与不同国家的经济活动开展次数不断地增加,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战略部署,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同时,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也为业务往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客观地增加了会计审计对象数量,丰富了会计审计内容。而某些受到传统会计审计模式的制约,无法对多对象、多内容的会计审计业务进行专业化处理,致使会计审计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加大了会计审计工作中各种风险因素出现的几率。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称有效应对当前会计审计面临的这种挑战,为现代化会计审计模式的构建及工作方式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有效对策

2.1健全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

为了增强会计审计工作质量的可靠性,实现传统会计审计模式向信息化审计模式的转变,需要健全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1)结合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及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概况,政府部门应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审计机构及审计部门的工作需求,制定出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对某些不完善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进行改进,加快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步伐;(2)在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要求下,相关的部门应注重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健全监督体系,及时处理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应提高对会计审计实际作用的全面认识,根据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具体要求,优化既有的审计工作方式,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

2.2加大会计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风险意识

会计信息化审计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顺利地实现,需要会计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灵活运用各种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对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处理,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具体表现在:(1)应结合会计信息化审计模式的要求及自身会计审计工作状况,定期开展专业性培训活动,丰富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些专业知识的合理运用,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方式的推广使用提供可靠地保障;(2)注重专业性会计审计人才的引进,加强与开设会计审计专业相关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打造出高素质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并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强化会计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达到会计信息化审计模式的具体要求。

2.3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针对会计对象数量多及具体内容丰富的发展现状,为了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快速发展,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构建出功能强大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具体表现在:(1)在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可靠的信息技术加强对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估,并注重市场经济相关信息的及时采集,实现对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实施的全程把控,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业务风险发生的几率;(2)结合会计审计工作状况及新形势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多元化要求,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构建出服务功能完善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健全会计审计风险预防机制,保持会计审计业务开展的高效性,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阐述,可知会计审计风险因素较多,对相关审计业务的顺利实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各种风险的有效规避,推动信息化审计的快速发展,需要健全相关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细化会计审计准则,保持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开展的规范性。同时,传统会计审计向信息化会计审计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确保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处理,健全激励机制,扩大信息化审计方式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基于会计审计风险原因与会计信息化审计对策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7).

[2]栾芳蕾.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7).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7)

关键词:

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审计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信息化审计就是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大提升这部分工作的比例。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迎来了比较好的转型机遇,同时也受到非常大的挑战。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开展这一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都有待提升。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审计是审计实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在此主要对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策略。

1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事业的发展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迎来了比较好的发展契机。但是现阶段的发展受到了多个方面因素的限制,比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以及审计人员能力欠缺等。这些方面的因素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比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1法律方面的缺失

信息化审计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所发展的新兴事物,也是审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对很多网络信息环境下,审计工作所出现的问题,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之中。最为重要的是我国在信息化审计方面的法律还比较欠缺,在很多方面都缺乏法律的规范,并且相关的立法以及规则的制定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对于信息化审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问题和纠纷等,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进行审计工作,非常的不便,并且也大大的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

1.2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作为确保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要能够学会在电子数据处理的环境下,充分熟悉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必须要能够精通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充分了解审计理论,并且还要对审计软件相关的操作和维护等熟练掌握。但是这种综合型的人才目前还非常缺乏,使得信息化审计工作开展起来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1.3审计软件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审计软件。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审计软件的开发还不够成熟,一些大型的软件公司主要的目标是对财务软件进行设计与开发,而专门用于审计工作的软件还比较少。另一方面,财务软件与审计软件在对接时也存在不小的困难,使得很多数据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此外,审计软件在功能方面还有待丰富,尤其缺乏管理方面的功能,在技术方面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促进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策略

2.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

伴随网络的普及,网络层面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对于信息化审计也是如此,急需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网络立法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对网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对网络活动进行规范,使一切网络活动都能在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并且对于网络的安全等,也必须要有法律作为保障,对于一切泄漏商业机密的行为都必须利用法律进行制裁。对于网络信息时代下审计工作的开展来说,也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制定,以实现对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的行为进行约束,利用法律的威慑,来杜绝寻租行为等的出现。同时也要通过法律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以促进其更加公正的开展会计工作,进而间接的帮助审计人员更好的进行信息化审计。

2.2加强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必须要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符合这两方面要求的人才必然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难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大多数人员的技能比较单一。因此,需要完善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深度与广度上强化对人才的培训力度。首先,应当以高校为依托,由高校按照审计行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培养计划,又审计与计算机两个专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其次,高校还要加强与审计机关和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通过实践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利。审计机关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以实现对审计队伍结构的优化。

2.3加大对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审计软件是进行信息化审计的重要工具,必须要加大对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同时做好评审和验收等工作。通过不断提升审计软件的技术水平,促使审计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等得以提升,同时优化审计人员使用审计软件的体验,使其较为容易的接受不断更新的审计软件。在实际开发时,要更加注重对审计软件的防火墙功能以及篡改数据功能的完善,并且要促使开发出来的审计软件同时具有分析和查证的功能,以促进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一体化的实现。

3结语

本文对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析,重点分析了法律、人才和软件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会计信息化审计在此背景下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8)

前言

互联网的使用应该是21世纪中最重大的事件,信息化的时代带给我们更加便利的生活,以及更高效的工作。并且已经逐渐深入到生活中的细节当中,会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是现在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的审计对策解决风险因素,是相对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传统的审计方式向信息化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过渡时期的问题,及时的解决才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分析会计审计中的风险因素成因

(一)审计法律跟不上市场的经济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相对较快,而市场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变化,激烈的竞争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面临这样的压力企业应该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管理者急功近利,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篡改企业的会计数据,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得到暂时的利益,但是实际上是在阻碍会计审计的正常工作,给会计审计部门平添工作压力的同时,还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而相关的审计法规跟不上市场的经济变化,没有做到及时的更新完善,就会有人钻法规的漏洞,实施不法的行为,而审计法规又不能对其进行监管,也就造成了会计审计的风险因素。

(二)审计人员达不到审计的专业要求

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审计的工作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过关才能够及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满足现代化影响下审计工作的实际顺利开展。但是现在的很多审计人员都没有办法达到要求的专业素养,首先体现的就是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不相匹配,很多审计人员经过国家的专业培养学到了很多的审计理论知识,但是实际情况总是会和理论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审计人员没有能力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相对应的就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因素;其次的体现在于审计改革后,绝大多数审计人员对于现代化的审计方法掌握得不好,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工作效率,导致审计工作风险因素加大;最后体现出的就是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责任感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到严谨以待,导致会计审计的数据容易出现误差,也相应的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因素。总之,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工作态度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审计方法应对不了增多的工作量

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为我国带来了很多的经济效益,但是与此同时与国际的往来密切也相应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国外的经济交往意味着审计的对象变得更加多样化,语言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会加大沟通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另外审计内容也会相应的变得多元化,工作量的增加也是在推动审计工作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应对不了逐渐增加的审计工作量,而且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还要注重考虑国内和国外不同的审计方式等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增加审计风险的发生。审计内容的增加导致现在的审计工作大多采用抽样审计的方式,但是抽样的缺点就是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而且这种误差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除非实施全面的会计审计。审计内容多,审计误差不易解决是当今审计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更是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二、讨论对应的信息化审计补救措施

(一)完善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

针对经济发展迅速,而经济体质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审计的法律法规却没有相对应的更新问题,国家以及企业应该相互配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现存的法律法规对于改革后的经济体制,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企业的审计工作缺失一定的公正性,不仅是对企业的发展有影响,对于整个市场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应该首先出台相对应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的审计法规,是更加全面并且能够适应当今体制的,新法规中应该能够明确的解决目前存在的审计方面的问题,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因素;而企业也应该意识到审计工作公平公正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为国家审计法规的制定提出一定有效的建议,与国家有效的配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做出相应贡献,并且通过稳定发展促进市场中的整体经济发展。

(二)加强专业的审计相关培训

针对现代化的发展,应该对审计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在面对信息化的新技术时,也会有一定的学习空间,因为不同的领域之间的相互碰撞,不仅是带来了便利的工作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学习内容,想要在现代化改革中依旧将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就需要及时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够支撑新的审计方式。而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就是相应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因为随着经济变化,审计工作的内容以及对象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今的审计工作,与时俱进学习最新的审计方法是必要的发展趋势;其次就是学习一定的现代化技术,充分掌握现代化的手段,再配合专业的审计知识,能够使审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

(三)利用合理的审计信息化手段

现代化的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因为审计工作的内容以及对象变得越来越多,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且现在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上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实现实时的资源收集,还能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审计系统,使其功能更强大。完善的审计系统可以对审计工作的全程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动态的管理方式增加了审计的整体协调性,能够通过控制降低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其次信息化的手段还能够实现风险预防,就是针对风险因素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在根源上避免审计错误的发生,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审计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工作态度不认真是工作人员造成风险的因素,审计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工作人员如果不能相对应与时俱进的学习新的审计法律法规以及审计方法,而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工作,自然会相应增加审计的风险,通过对其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并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还有法律法规的及时更新、积极使用信息化的技术对于审计工作是有明显积极作用的,针对会计审计中的风险因素,实施信息化的审计手段才能够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鑫.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对策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9:177-178.

[2]张云.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时代金融,2015,6:155+158.

[3]景丽.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4,19:105+107.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9)

倒逼这个办法是谢厅长提出来的,他在各种场合调研和在全厅人员大会上都多次提出来要运用适度倒逼,以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工作,事实上我们也已经到了被倒逼推进的阶段。

第一,审计对象倒逼。财务信息化即“电算化”早就倒逼计算机审计;业务信息化从最早的“十二金”工程到现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也已经倒逼计算机审计;电子政务同样倒逼计算机审计。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即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和好处,也感到审计信息化的责任与压力,感到环境逼着我们必须融入信息化的大潮流中去。

第二,金审工程倒逼。金审工程有很多成果,别的不讲,看得到摸得着的,一个是AO,20**版已经全部发给大家了;第二个就是OA,现在已经全部部署好了;第三个就是联网审计。金审工程要求我们“四个融入”:国家审计系统这支队伍首先要自觉融入世界审计的IT审计潮流,第二要融入到整个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第三要融入到AO-OA这两个大平台,第四要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审计信息系统中来。金审工程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抓住了机遇就会上一个台阶,失去了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金审工程倒逼我们必须尽快掌握信息知识与技术。

第三,现代审计倒逼。今年我们省厅提出审计转型年,整个审计工作都不同程度的在转型,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现代审计倒逼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走向信息化。

第四,现代管理倒逼。最明显的项目就是AO和OA的交互,金审一期在设计AO和OA时,就设计了从审计计划、审计进度、审计统计、审计档案、到审计实施现场、审计质量复核等审计管理事项的交互,对审计项目全过程实现从AO中来到OA中去的现代信息化管理。现代管理是我们审计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事,但是也是几十年来没有达到的事,AO和OA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审计署有个要求,就是在AO和OA部署完之后,所有项目都必须实现AO和OA的交互,今后凡是上审计报告的问题,,都必须在AO数据包上能看到审计证据,否则一律不得上审计报告,在今后的审计质量检查和评优中,都要看审计证据的形成、审计日记的记录、审计方案、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优秀项目必须要查看制定的审计方案是否科学,能不能完成我们机关下达给审计组的任务,可行的审计方案是不是都被审计人员执行了。现代管理倒逼审计人员学会运用信息化手段。

这么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靠广大审计人员有自觉性和责任性,实行自我加压,另一个就靠我们组织发动,层层落实,建立适度倒逼机制,确保审计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推进深化融合

融合这个课题我们是前年提出来的,省厅还专门发过一个计算机技术和审计业务融合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到现在还管用。大家要结合实际继续抓好贯彻落实。当前各级各部门要找准结合点,全力推进深化融合。

一是要在完善基本框架中融合。这个基本框架就是国家审计信息系统,要在十一五期末全部彻底做好,从现在起还有四年多点时间。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就是“两系统、两平台、两体系”。两系统是AO和OA系统,金审一期已经完成,今后主要是普及应用与更新提升;两平台是网络平台和数据中心平台,将在金审二期基本建成;两体系是安全保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目前正在建设中。我们所有的机关、所有的审计人员要毫不例外地融入到国家审计信息系统中来,只有融入进来以后,才能达到融合,融入进来以后用这个平台工具,来解决审计管理、审计实施、审计分析中的种种问题,来提升我们的成果,提升我们的质量和水平,来规避我们的审计风险,来提高我们的管理。通过深化融合,逐步达到六个一:有一个能满足现场和联网审计需要的审计实施系统,有一个能满足业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的管理系统,有一个能满足信息共享需要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有一个能满足各级审计机关互连互通需要的网络系统,有一个能确保对内对外的安全系统,有一个能确保系统运行和不断完善的服务系统。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理念和方案,参与到这个平台中去,达到了六个一标志,就表明我们是融合了,这个工作任务是很重的。大家务必求真务实抓落实。

二是要在完善网络系统中融合。这是我们的新认识。当初我们在出台关于融合的指导意见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工作重要,是基础建设,必须要抓,现在我们深化了认识,看来审计网络,尤其是专网,确确实实是我们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用好基本框架、用好现有软件和信息系统的不可或缺的路径,通过这个路径,我们才能进入基础框架平台。网络包括内网、专网和外网,根据金审二期规划,我们现在专门在搞的内网,部署小OA,建设在加快,争取尽快投入应用。还有就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做好了专网,主要是加载不的审计业务和办公信息,是我们自己办公用的。第三个是通过门户网站,与互联网的一些互动,主要是运行一些可以对外公开的内容。三网中,现在全省全系统共同重点要抓的是专网,通过这个专网,我们要来实现署省市县四级互连,能够让全体审计人员来享用网络和信息平台带给我们的工作环境。

网络建好以后,我们要深层次挖掘应用,到现在为止有四种信息已经互联共享,一个是审计公文,第二个是电子邮件,第三个是审计网站,第四个是法规、审计专家经验等有关审计数据库。网络互联互通以后,还有一个就是融入到了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审计机关和其他电子政务机关、审计机关和被审单位、审计机关和外出审计人员审计现场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将变得更加方便,我们就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信息系统中去了,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转型,进入到现代审计。

三是要在完善安全系统中融合。如果我们的数据我们的系统是不安全的,那么前面的框架、开通的专网就都会废掉,所以无论是审计人员个人还是审计组小集体、审计处大集体、审计厅局整体都需要时刻注意安全,安全既是计算机审计处室、信息化办公室责任处室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也是每个人要遵守的和要维护好的任务,我们开始计算机审计以后,开始拿大批量的被审单位数据,这和纸质的不一样。从个人对数据的安全性到我们部门机关对安全的监管,以及安全设施的投入到安全设备的管理、安全制度的制订到安全岗位的确立要层层落实,我想在AO和OA交互开通以后,尤其是以后小内网建好以后,可能每个处室每个市局至少要有一个安全保密、网站维护、信息统计的工作岗位,确保数据安全,确保审计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融合。

四是要在推广应用系统中融合。要大力推广应用软件和现有的金审工程成果,我们要把它细化成具体应用目标与任务,这个要求是和审计目标、和金审一期金审二期的建设目标紧密关联的。一是要通过大力推广应用AO,逐步形成把握全局、锁定重点、精确延伸的审计新方法。我们早期对AO的预期是不高的,扩大应用后发现新版AO确实有很多功能很多好处,我们过去的成功案例,是初级成果,继续应用下去,我们要总结出高级成果,直接为转型服务。第二个就是大力推广联网审计实施系统,形成“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新模式,预计明年联网审计会有一些新成果,比如部门预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这些方面完全可以做到“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第三个是大力推广OA,要形成业务管理决策一体化的现代审计管理新方式。事实上每个审计人员都有个决策的过程,如果要做到科学决策,就需要决策辅助系统,OA就是一个决策辅助系统。要改变审计人员传统的决策习惯。第四个是大力培养复核型人才,要以培养一支胜任计算机审计的新队伍为导向,深化计算机审计知识与技能培训。第五个是要深化专项培训。第六是通过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站,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互连互通共创共享的新格局。还要大力形成制度转型的机制,倒逼机制是制度转型里面的非常重要的关键机制。

三、加快审计转型

适度倒逼、深化融合,是为了加快转型。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加快转型年,加快转型有很多要求,计算机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在3月份的信息化会议上我已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我再强调一下,总的要求是在整个审计转型中,审计信息化要挑起重担,服务转型,具体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面推进中转型。要全面使用新版AO,省厅和各市地要在适当时候组织一次检查,没有使用新版AO的有什么原因,推广好的有什么经验,要好好检查总结;要全面使用新版OA,积极推进AO-OA交互,切实提高AO-OA的使用效率与效果;要全面推进审计网站工作,已有审计网站要尽快迁入到审计专网上来,加强资源共享;要全面使用移动Key,为AO-OA交互提供保障;要全部开通OA上的亿邮,加快实现上下互联;全面推进审计专网,尚未开通审计专网的个别地方,时间要尽量往前赶,顾全大局抓紧完成;具备信息化环境的项目要全面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抓项目、有重点、出成果,在项目当中锻炼人培养人,在项目中出三小软件和专家经验、出好的审计案例。所有的项目都要在AO中进行项目管理,做好电子档案同OA交互。

二是从突出重点中转型。今年有“八个突破、八个一批”,这是今年希望预期达到的成果,下半年还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希望大家再重点抓一抓这些事,尤其是一批重点计算机审计项目、一批重点交互项目、邮件和网站改造,三小的开发和专家经验,希望大家重视、努力。另外如果大家有条件有精力,可以进一步做一做制度和联网审计探索。下一步省厅要把已经征集到的专家在网站上挂出来,搞一个“专家门诊”。另外要继续搞好培训,讲求质量。

会计信息化审计篇(10)

会计审计以信息化的模式操作中,其中的过程可能存在数据的误报。信息化审计都是通过计算机操作的数据报表,这种非人为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导致部分数据的遗漏。比如,在信息输入时,由于计算机代码的失误,可能出现信息的混淆和错报。所以,信息化的会计审计,必须加强对人为参与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过程。能够通过信息的修改或运行错误的检查,避免信息的输送错误。另外数据通过移动设备的存储中,由于设备的损坏,也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或者无法读取,再加上磁盘数据在非保护模式下的人为修改概率,使得审计工作中存在很大的误报风险。

(二)信息检查风险

对于会计审计工作来说,无论是信息化还是人工形式,都必须要有全面的风险检查,来有效的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减少虚假及错误信息的出现。这就要求信息化审计的具体操作人员必须有熟练的计算机审计操作能力。能够熟悉软件的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但实际的信息化审计工作,很容易出现工作人员疏忽大意不进行检查的情况。同时在信息化不断进步的同时,存在因软件升级导致历史数据提取困难的现象。对于依赖历史数据的单位来说,就造成了一定的会计审计难度。但由于纸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如电子数据,是的会计审计工作形成对电子数据的依赖,也提升了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导致会计审计风险的相关因素

(一)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市场化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下,会计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当国家的经济体制不断的在完善的同时,对应的信息化审计政策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这就极大的提升了风险隐患。企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的追求自身利润的提升,会计审计信息化出现后,依赖计算机模式的审计模式有效的降低了审计不正规行为的出现,规范了行业经济行为。但这种信息化的设计模式却有悖于企业的发展需求,部分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润和提升子自身的竞争优势,很经常的出现对审计数据的篡改,这就极大的提升了审计的风险。

(二)审计范围的扩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呈现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及国内竞争不断频繁的当前经营环境中,企业的经济实务的扩充极大的活跃了企业发展。这就要求审计范围也必须进行拓展,同时设计的精确度也必须有更高的提升。一旦审计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大,自然就可能会随之产生一些不良的风险因素。

(三)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信息化审计的出现,不但是传统会计审计模式的改变,还对审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审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熟练的掌握信息化审计的操作软件,才能符合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但实际的审计工作,具备很强审计能力和经验的人员可能在计算机操作能力上欠缺,对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人员可能缺乏过硬的基础审计理论。甚至部分设计人员可能连审计从业资格都不符合要求。另外加上审计人员如果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在于公于私方面不能准确衡量,也会导致企业经济损失的出现。

三、关于优化信息化审计的几点策略

(一)明确信息化会计审计原则

信息化的会计审计工作必须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市场化经济的变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之间是相互推动的。在发展信息化审计的过程中,必须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明确的认识,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通过信息化会计审计原则的准确定位,来形成审计工作标准。另外,国家还要充分的发挥对信息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充分的确保审计原则的执行力度,并注意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总结。能够对审计原则中的欠妥地方进行继续修缮和调整,确保审计原则的准确性和市场适用性。

(二)加强信息化审计方面的人才培养

信息化审计工作在理论和操作方面的新要求,促使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自身的专业审计能力。作为企业来说,也必须重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还要与高校的战略,通过联合人才培养来提升审计人员的实际审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并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和准则,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确保信息化审计的顺利推进。

(三)不断强化审计风险管控意识

上一篇: 司机转正工作计划 下一篇: 护理实习生自我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