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1 09:59: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教育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现代教育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6-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以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的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教学的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堂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配合声音演示出来,完成教学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生动、直观

综合应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明了易懂,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时间内密度大

通过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能迅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减少了上课期间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密度,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 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已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形式。网络教学不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网络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全球范围共享。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跨越时间和空间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跨越了地域产生的距离,即使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门,也可以完成教授与获取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更是无限制的重叠,可以任何时间进行教与学,并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三) 信息丰富

互网络为全球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信息检索、交换、共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级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共享巨大且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完善、丰富课知识信息,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益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同学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老师解答,即使师生不能同时在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时讨论。通过沟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未来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确实有它的长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探寻现代教育技术之路,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2)

我们期待着教育信息化应用早日花开遍地。

思考一:使用与效果“用”得怎样?

在今天,已经不会有人再去争论学校计算机要不要买,或者要不要建校园网的问题了。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依然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用得如何?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而用得如何,实在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没能从一个较准确的角度审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大困难。

但“用”实在太重要了,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脱离了“用”,什么技术都没有任何意义。那么,在现代教育技术较为普及的今天,让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思考下列问题。

电脑在课堂:真的以教学为中心了吗?

从调查来看,除了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目前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用于学科课堂教学的,绝大多数采用以课件演示为主的辅助教学,也有少部分以网络交互学习为主的辅助教学。当我们坐进课堂仔细地分析这些设备使用的情况及效果时,我们立刻就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1.公开与观摩课:课件成为“装点彩车”。似乎不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了,不用课件上课的教师好像很落伍了,于是不管用得怎样,几乎所有的公开课、观摩课无一例外地会去使用课件,这些课件便成了装点这些课堂的重要“彩头”。其实大家都很理解教学中得根据需要来设置课件的使用,但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很多“画蛇添足”的课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课件不仅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严重的甚至把课堂弄得支离破碎。

2.日常课堂教学:教学跟着课件转。这可能是我们目前遇到最头痛的问题。现在的课件太多了,而教师们在运用这些课件的时候,却常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转”。我们发现,有一些教师是根据课件来备课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备课,让自己的教学思路跟着课件走,让课堂适应课件,让学生围着课件转,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教学课件提供的开放性不够,导致个性化应用比较少。有的教师拿到一个课件后想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修改,但有些课件没有源程序,加上一些教师技术能力不够,用之不到位,不用则可惜,所以经常被课件所困。

3.课件本身:不成系列单独作战。目前我们所用的课件大多是针对某个单独的教学内容的,有计划有系列地根据教学内容呈现的体系而设计的课件则较少,加上课件制作本身所运用的软件比较多,不同版本课件之间的互通性较差,成为课件系统化运用的一个瓶颈。

因此,以教学为中心的课件运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也就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挑战与更大的空间。

网络在校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

校园计算机网络是为学校各类人员服务的,它可以有多项功能,比如管理、办公、教学、通讯、学习、查询、交流、娱乐……看来功能强大的网络到底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似乎一切都在变,过去校园公告的黑板不见了改成了网络,过去写的教案放到了网络上,以前写在黑板上的生字打在了大屏幕上……还有什么呢?如果我们来拷问一下,扔在校园网上的那么多钱带来了多少回报?估计是许多人都要出一身汗的。因为投入太多,而真正“产出”的却太少了。

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校园网的应用是一项“多出来的工作”,这倒并不是否定校园网应用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好校园网应用是在正常工作之外的一件“多余事”,它算不进工作量也不能给自己的业务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于是,在许多学校,校园网的应用还是成了几个人的事,学校建网站也无非是个“宣传窗口”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校园网的真正应用还“远得很”,因为我们还没有走过最原始的阶段,我们无法预料网络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形态,但如果没有全员应用的意识,那么校园网就不会给我们的校园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校园网也就成为只是“建在校园里的网络而已”。

资源为教学:我们解决实质的问题了吗?

凡是建成校园网的学校,或者以区域为单位建成的城域网,多少都有教育资源集中在服务器上,而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我们花了不少力气,购买了服务器把那些我们认为有用的资源整理出来,另一方面,这些资源却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这当然不是因为教师们不需要这些资源,真正的问题是,资源建设与实际运用似乎是“两张皮”,这就如同火车的两条铁轨,始终“各走各的路”。

资源为学校解决了实质性的问题吗?答案至少是不完全肯定的,因为很多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资源并不能快速且方便地找到,而其中要强调的是,“校本”资源的建设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给教育资源打上学校的烙印”,一方面让我们建设的资源“校本化”,另一方面根据应用的需要去选择资源的积累。

思考二:管理与成效“管”得如何?

以我的理解,学校中的“管理”二字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理”为主的,“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服务”或“帮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事实上更是如此。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管理过程中,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是学校建设的规划问题。以我们建设的经验来看,对学校来说,三年或五年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和发展规划”对学校来说无异于一份宏大的发展蓝图,其中不仅涉及到数十上百万的资金问题,更涉及到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及应用效果等多项综合的涉及学校发展的整体数据与成效,一份合理且适度超前的规划与学校整体规划一样,不仅能指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的发展,而且能大大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规划很难做,做好了要实施更难,但如果没有规划就会处于“今年不知道明年”的状态之中。在我看来,这份规划不仅要做,而且要校长亲自参与。

与此同时,无论从建规划还是实施规划,无论是搞培训还是抓应用,都要从校长开始一级级往下落实。如果校长重视且有法,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会一天一个台阶地向上走。

其次就是过程性管理的问题。要搞验收了,热火朝天地抓一通,要抓考核了,夜以继日地忙几天,或者为了某个什么证什么牌之类的加班加点,这些都容易做到,糟糕的是,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这是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学校给全部的教师配发了计算机而整体应用的水平和效果还是不见得怎么好。

原因何在?那就是过程性管理的问题。针对教师整体或个别的问题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就是过程性的管理。遗憾的是,许多学校并没有过程性的管理制度,或者有没有制度不重要,而是有没有这样的措施,哪怕是计划中定下来要做事都行,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去落实。

最后还有一个持之以恒的问题。持之以恒的问题就更简单了,“常抓不懈”,把要求与考核消化在日常的各项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之中,这样的落实才能有效与长效。

思考三:培训与成效“学”到哪里?

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培训更是如此,用都不会,怎么能谈用好呢?无论是分层培训还是统一的培训,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让每一只菜鸟都起飞”。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学到哪里”?换句话说,必须要学会哪些本事呢?我们可以来概括一下。

1.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媒体技能)。这是一切的基础,对计算机本身的熟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的一切操作技能,包括会进行系统的基本处理与维护,能对文档进行基本处理,能进行图片的一般处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在各项工作中的运用等。

2.熟练的网络运用技能。网络操作技能包括的范围很广,就教师来说,网络操作技能除了能熟练地进行网页浏览并进行下载上传之外,还应该能进行有关FTP的熟练操作、网络查询与基本的处理技能,如果能自己制作网页就更好了。

3.特别的软件处理技能。在掌握一般共用软件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至少掌握一项比较特长的项目,比如能熟练地掌握图片处理的某一软件技能(例如PhotoShope),或者能运用某个软件比较熟练地制作个人主页。

4.专业的学科整合与研究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让技术发挥充分的活力,技术的价值也才能得到体现。

5.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对可用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的分类处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会贯通地运用于自己的各项工作之中。

现代教育技术怎么学?两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学以致用”。基于教师工作的特点,我们必须强调“学以致用”,一方面学了不用会忘记和生疏,另一方面学了不用就不必学。反过来,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巩固,才能越学越好。

二是“边用边学”。在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很多“不会”,因为用了才发现不会,发现不会而又想用,所以就会去学,而这时候学的动力就会特别足,学得也会特别快。

思考四:应用与特色“强”在何处?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特色其实就是应用特色,或者说应用程度的问题。应用要成为特色其实很难,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要用好是完全有可能的。用句简单的话来说,让所有的技术为教学服务,就是学校最应有的特色。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以校园网应用为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校园网与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可以让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无处不在,把应用推向学校管理的各个角落,铺满整个校园;反过来,校园网络也可以让学校管理无处不在,用网络的触角把管理推向纵深。学校管理的网络化,一是管理自身的网络化,二是管理手段的网络化。管理自身的网络化是指按照学校管理的规律,科学地组织管理程序、内容和方法;管理手段的网络化是指管理的实施与过程的网络化,计算机网络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网络化的管理,并逐步使管理在网络中从“有序”走向“无序”,这里所说的无序,是指自动化状态下的无序,即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那么学校管理也会从线性的管理到非线性的管理,而这正是我们的管理希望实现的目标,最终使学校管理成为立体的管理网络。

比如,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规范起来,而科学规范的网络管理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的产生。

校园网与教学应用

真正要在教学中用好校园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解决了观念问题,解决了硬件与设备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解决了软件与教学软件问题,解决了应用的问题,才有可能让网络走向教学;只有让网络走向教师、走向学生、走向课堂、走向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谈走向教学。

1.教师备课。教师备课的网络化问题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我们可以从网络化的程度不同把备课的网络化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教师备课资料的网络化检索,即教师个体在进行备课时,通过网络查询并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准备,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只要教师愿意并坚持这样做,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二是教师备课过程的网络化。备课过程的网络化,是指通过网络来实现备课过程的共享,这种“示众”式的方法,对教师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放下思想包袱,精心地设计网络载体,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教师备课的网络化还可以有其他的很多方式,这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

2.课堂教学。网络进入课堂,作为尝试,已经有很多教师成为先行者。但要真正实现网络教学,在中小学,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实践探索。

首先还是网络建设的问题,网络要能够进入普通的教室,当然也包括硬件设备;另外,学生机房的建设在中小学还远远不够数量,不同类型的课需要不同类型的建设方式。其次是网络资源问题,网络资源现在尽管很多,但杂而乱,真正适合中小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不多,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一起努力,当然学校需要做的工作更多。第三是教师技能与整合能力的问题,这也成为网络教学的关键因素。

篇(3)

樟木坝学校    岳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在学校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正一步步地代替着那“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少条件成熟的学校都不惜花重金购置电脑等电教设备,教师也不断为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进行学习、进修。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教授认为:“电化教育是培养优质人才的快速公路,它对于改革传统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来说是一条充满希望之路。”正因为如此,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它强大的魅力。

魅力之一: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特别是对生性好动,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小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逼真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形象,常常如磁铁般,  引了好动活泼的小学生。

如在教人教版第四册《Mimi and Polly》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使Mimi这只淘气的小猫人性化,提着篮子从森林深处蹦蹦跳跳来到大家面前,落落大方地向大家自我介绍:“My name is Mimi,What’s your name?”Mimi身旁大树上,一只身着华丽衣裳的鸟儿Polly答腔道:“My name is Polly”,随后课文的内容便在两个可爱的卡通人物中展开,这样的情境很吸引学生,并且第一印象也很深刻。

篇(4)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实现教学优化的手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统一(李海波,金贵朝,2004)。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开放性和学习思维创造性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并非指单纯的物质技术,它更重要的是指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应用现代教育媒体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实现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客观上提高了教与学交互程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处于教师、学生、教室的封闭式环境中。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教学形式正在改变,具体表现在:(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具有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参与的情况,实现个别教学。同时,随着各种交互式课件的开发运用及各种类型多媒体图书的出现,尤其是随着网络便利性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讲解和教科书,而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学习者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2)从封闭式的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转向开放式的教学和跨时空资源分享转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及交互式教育环境和全球化教学程序的引入,教育的整个面貌将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围墙的学校、家庭式的教育环境和网络化大学等新概念将会逐渐成为现实。(3)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为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采用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学生只有死知识,没有活能力,更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得学生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学习,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益。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获得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求异、敏锐观察、丰富想象、体现个性的知识结构和品质,培养了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自主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模拟仿真现实世界,向学生提出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定学习步骤和速度,突破传统教学学习进程统一的限制,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进程的主动权。计算机还可以向学生反馈其学习状况和效果,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实现的环境。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自由,学生可以随时调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随意浏览、复习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加德纳强调采用不同新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地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而多样化教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现在有许多新型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Dremweave等为老师制作多种课件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的良好的交互性、自适应的接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随意的教学时间地点,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同其对话、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创新教育的实现

建构主义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它能创造建构主义所要求的理想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变革了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教辅手段、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也由“教师讲、学生静听”转变为“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和意义建构”。基于这些教学过程要素重组的教学模式,是由信息技术提供的,它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核心,它不否定知识教育,但它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和灌输,而是靠学生的主动建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实现意义的建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有机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探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巧,建立起集文字、声音、图像、三维、动画、信息等多种教学媒体有机组合的由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突破时间、空间约束,学生可快速、高效地接受信息,审视信息,筛选信息,变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信息双向交流为中心,以强化实践环节为中心,使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在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启首创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转贴于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还有若干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背景,对教育技术作出合理的定位

传统教育仅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主要有:(1)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许多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教育,未能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2)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看成是一种辅的技术手段,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主要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或仅是把信息教育技术本身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而已。

针对上述教师自身素质缺乏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丰富教师的知识背景。社会的信息化也要求教育的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可能。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厚的文化积淀,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现。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显示内容体系。教师可以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根据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集中归类,制作相应的CAI课件,展示立体多维的课程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利用CAI课件超文本交叉连接的特点,多次重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显示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师生双方都可以利用多种媒体的不同特点,汲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获取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优秀的教辅材料,充分挖掘课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将课程内容不断延伸到课外,与生活融为一体。运用教育技术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还要借助于重要中介即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所以在丰富教师知识背景的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二)加大实用型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硬件资源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软件资源的支持。部分学校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使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结果必然会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所以,学校在购置设备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以防盲目追求“现代化”,导致设备购置后闲置,同时在加大硬件投入时,更应注意软件建设,如加大各种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开发、利用,网页的制作,网上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等。

另一方面,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现行的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教育仍然沿用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远程教学模式,只不过是将课堂“搬”到网上而已。这种远程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学,所以,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应该实行开放的、自由的教学模式,扩大教学情境,优化创新思维训练。通过网络捕捉信息,增加教学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通过远程计算机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演示,不仅可以节省课堂上讲授板演的时间,而且可以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态为动态,表征真实的情境或接近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提高教学的深刻性和启示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篇(5)

一、引言--ME命题的背景

二、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

⒈ 信息技术是导致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决定性因素

⒉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三、ME 命题为真的教育科学基础

⒈ 21世纪对新型人材的需求特点

⒉ 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材培养的重大意义

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棗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理论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基于ME 命题的实践探索

⒈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⒉ 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

五、结束语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一、引言--ME命题的背景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即将进入的21世纪,将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棗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21世纪,既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棗世界各国将迎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为此,世界各国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部的新任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上述竞争态势对教育的严重挑战,并看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迎接这场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因此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陈至立部长在为《中国教育报》5月18日创办的题为“制高点棗现代教育技术”专题新闻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中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吕福源副部长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众所周知,“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突破口”则是使整个战役获胜、或是使艰巨而复杂问题迎刃而解的要害所在。显然,教育部两位新任部长的文章和讲话精神实际上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棗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个意思也可明确地表述为下列命题: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

为了便于下面的论述,我们不妨把术语“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就用字母M表示,“教育深化改革”(Deepening Reformation of Education)则用字母E表示,这样,两位部长提出的上述命题就可简称之为“ME命题”。自新任部领导提出这个命题以来,在国内教育界已产生很大反响:不论是从教育部的部机关到各省市的教委,还是从教育理论界到实际教育工作者,或是从高等院校到广大中小学,无不议论纷纷。赞成拥护者有之,怀疑观望者有之,批评责难者有之,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命题能引起如此众多的人群为之关注(这个人群中包括教育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名流,乃至前国家教委的一些著名领导),甚至为之激动,为之鼓舞或为之气忿,不管这个命题的真伪性如何(这有待于科学的论证和冷静的分析),至少说明这不是无关宏旨的一般性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成败、对我们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命题。因此对这一命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认真的探索,以便使绝大多数的领导和群众取得共识,我看是非常必要、大有好处的。下面仅就本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认识和多年来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试图对这一命题作出比较全面的论证。

二、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如上所述,ME命题代表“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这样的命题。这里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因此,为了论证ME命题为真(即论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于整个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可以先看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⒈ 信息技术是导致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决定性因素众所周知,迄今为止,人类所利用的资源共有三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有形状、有大小,人们可以切切实实地感觉到物质的存在,所以在上述三种资源中物质是最具体、最直观的;信息刚好相反,它没有形状、大小,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借助其他媒体(如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在上述三种资源中信息是最抽象、最不直观的;能量的抽象性则介于物质和信息之间:它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但是人们却可以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棗“热能”可通过温度变化感觉出来,“电能”可使人触电直至电死,水位落差所具有的势能可以使水车或水轮机转动,……。总之,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们仍可直接感觉出它的存在,所以它和信息相比仍有一定的具体性,即其抽象程度要比信息低。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总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对资源的认识与利用上也不例外[1]。物质最具体,所以作为一种资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就被最先认识到并利用来制造生产工具。据考古发现,人类在200万年前即能制造石刀、石斧与石锥等工具。这是“旧石器时代”。大约5万年前,人类开始发明弓箭棗用竹子弯成弓,用牛筋作成弦,再用木棍和石锥作成箭,从而发明出一种能在一定距离内发射以捕杀野兽并保护自身安全的有效武器。这在当时来看,属于相当复杂的发明创造(不亚于今天的火箭),是高度智慧的结晶。在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里,弓箭的出现无疑使人类猎获野兽的能力(即当时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所以恩格斯对弓箭的发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新石器时代”。

据出土文物考证,在7000年前左右,黄河流域已有人种谷子,长江流域已有人种稻子。人类实际掌握种植能力肯定在此之前,估计应在1~2万年前人类即开始由狩猎为主转入以种植为主,这就是农业社会的初级形态。在6000年前左右人类开始掌握炼铜技术,使人类能利用青铜这种物质制造出比石器远为强大的生产工具,从而由新石器时代转入“青铜器时代”,这是农业社会的中级阶段。到了3000~4000年前人类又进一步掌握了炼铁技术,制造出诸如锄头、犁耙、钢刀、铁斧这类更加有效的工具,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从而进入“铁器时代”。这是农业社会的高级阶段。

农业社会大约持续了一万多年,直到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才开始转入工业社会。严格说,瓦特不是发明蒸汽机而是改进了蒸汽机[2],因为第一台原理性蒸汽机(能实现热能--机械能的转换,利用水加热后的蒸汽推动连杆以完成某种机械操作)早在1705年就已实现,而瓦特是在此之后的半个世纪即1765年才研制出第一台实用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对原理性蒸汽机作了两方面的重大改进:① 使蒸汽机能连续不停运转,从而真正成为动力之源;② 大大提高了热能棗机械能的转换效率,从而使蒸汽机真正实用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也并不过份。有了蒸汽机就开始出现火车、轮船、纺织机械、印刷机械、采矿机械、冶炼机械……这类全新的生产工具,即实现了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从而使生产力与农业社会相比有了更大的发展,生产效率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以纺织为例,过去用手摇纺纱机,一人一台效率很低,现在用蒸汽机带动纺织机械,可由一位工人巡回看管几十台机器,而每台机器的运转速度更是大大加快,因此效率可以提高几百倍。这是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到了19世纪后半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使人们认识到不仅热能可利用来作为资源,而且电能也有这种可能,从而在法拉第定律基础上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于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是工业社会的中级阶段。到了20世纪中叶,人们在认识原子奥秘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原子的“受控核反应”,使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成为可能,从而进入“核子时代”。这是工业社会的高级阶段。

利用物质作为资源,尽管经历了“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等不同时代,即对物质作为资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但是,只要是用物质作为资源,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就只能是简单的、没有活力、没有智能的“死工具”棗从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弓箭,到后来铁器时代的犁、耙、镐、锨皆属此类。这是人类的第一代生产工具。

利用能量作为资源也经历过“蒸汽电气核子”等不同时代对能量作为资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要利用蒸汽的热能,通过日常生活观察水壶煮水现象即可发现有关规律,这是比较简单的;要利用电能则要用磁铁和线圈做电磁感应的科学试验才有可能发现法拉第定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电能利用;要利用核能就更复杂,必须通过精密、微观而深入的科学探索,在揭示原子核结构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极为复杂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受控核反应”即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不同时代对能量作为资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每一次深化都带来新一代的生产工具,都伴随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但是,只要使用能量作为资源,所制作的生产工具就只能是没有智能、但有活力的工具[1]。它和第一代没有活力的“死工具”相比,有了很大改进,但仍不是最理想的工具,因为它们还没有智能。这是人类的第二代生产工具。

只有到了20世纪后半叶,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不仅物质、能量可以作为资源,而且信息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资源。这是因为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提炼、加工就可以成为知识),而知识的多寡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智慧的高低。因此利用信息作为资源就可制造出新一代既有活力又有智能的生产工具[1],而计算机则是这类生产工具的代表。利用计算机可以构成智能决策系统、智能指挥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各类专家系统、各种智能卡以及机器人……。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日益扩大:潜水机器人可潜入人类无法进入的深海(人类不能承受深于50米的海水压力),维护核电站的机器人能抵御任何强辐射,化工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不怕各种污染和毒物的侵蚀,超微型机器人可送入人类血管中去当“清洁工”,帮助清除血管中的杂质乃至血栓,把人类从当今第一大“杀手”棗“心血管类”疾病的威胁下拯救出来。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新一代智能生产工具强大而神奇的威力,从而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未有的大发展、大解放,也带来人类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与发展。这是人类的第三代生产工具,也是最理想、最完善的生产工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一条规律: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水平决定生产工具的制造水平,而生产工具的制造水平则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

根据的哲学理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改变将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经济基础则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导致生产关系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导致经济基础改变,从而又引起上层建筑从政治、法律、经济理论、文化教育到整个意识形态的彻底变革。人类社会是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部分组成的,一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个社会就必然要飞跃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下列关系:

对物质作为资源的利用导致第一代生产工具(简单的无活力、无智能的死工具)的诞生形成人类社会较低程度的生产力使人类脱离狩猎为主、开始进入以种植为主的农业社会。

对能量作为资源的利用导致第二代生产工具(无智能、有活力的机械工具)的诞生形成人类社会中等程度的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跃进到工业社会。

对信息作为资源的利用导致第三代生产工具(有智能、有活力的智能工具)的诞生形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跃进到信息社会。

可见,如何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加以利用(即“信息技术”),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飞跃密切相关的决定性因素。21世纪之所以对我们有极不平常的、至关重要的意义,就是因为在21世纪人类社会将要面临又一次巨大的飞跃,而这样的飞跃在迄今为止200多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上只发生过两次(如上所述,第一次发生在一万多年前棗跃入农业社会,第二次发生在18世纪棗跃入工业社会),现在将面临的是第三次棗跃入信息社会。

⒉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按照的观点,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是最革命的因素。信息和信息技术(即如何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加以利用的技术)由于能导致第三代生产工具(智能工具棗计算机)的诞生,使生产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新飞跃。可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是人类社会跃进的杠杆,是推进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革命因素。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显然,这决不能仅仅看作是一般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既然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将导致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那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也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即ME命题为真。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是由哲学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所决定的,这就是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任何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都是极端肤浅的、近视的。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认识ME命题和整个教育改革的形势,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才不致于迷失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ME命题为真的教育科学基础任何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材。ME命题之所以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正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对于21世纪所需的新型人材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从“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材培养的重大意义”等两个方面对ME命题作进一步的论证。由于人材培养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对人材需求的特点就是对教育需求的特点,所以从人材需求与培养的角度对ME命题进行论证,也就是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对ME命题进行论证。

当前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从全球范围看,21世纪将是信息化社会,九十年代则是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开端。因此21世纪对人材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社会对人材需求的特点,下面就是对这类特点的分析:

⒈ 21世纪对新型人材的需求特点(1)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材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所提出的需求

篇(6)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1.教育技术的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AECT)从1989年开始,花了五年的时间,组织了上百名教育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进行调研,先后召开了12次教育技术会议,特别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专家教授参加的高级研讨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专门研讨。在此基础上,由西尔斯(Seels)和里奇(Richey)将讨论中达成的共识加以总结、整理、提高,并写成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该书由AECT审定通过后,于1994年以AECT的名义对教育技术作出了最简洁、最全面的表述,提出了有关教育技术的新定义。(Seels,B.B.and Richey, R.C.1994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and domains of the field AECT)AECT 1994新定义的原文:Instructional technology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learning.

这个定义有如下特点:

•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

•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利用”、“管理”、和“评价” ;

•强调教育技术的研究要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2.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

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

(1)设计主要针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学习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设计之前,需要分析学习者的水平和特点,制定教学策略,然后再对教学系统与教学信息进行设计。

(2)开发是指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尤其是新兴的信息科学和技术加以整合和集成,用于教学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开发研究,包括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

(3)利用是指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尤其是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如多功能教室,远程教育及计算机网络等。

(4)管理是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主要包括教学系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等。

(5)评价是指对相关系统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进行测量,给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并及时反馈,以使相关系统达到最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和教学领域,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手段和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人类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使教与学的模式和教与学的方法发生变化:

(2)使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发生变化;

(3)使教材的观念和教材的形式发生变革;

(4)使教育超出了学校的范围,带动教育体制发生变化;

(5)使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发生变化。

1.对教育体制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体制目前分为四大块,即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各部分将逐渐趋于融合,实现四大教育一体化。

2.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学校之间的联合变得非常容易,且不受地域的限制。一方面使具有优势互补条件的学校加强联合;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因为地域的影响已经不是主要的因素,更多的是取决于它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质量和数量。

3.对教师的影响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加速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过程,促进认识的变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应用能力,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时间、难度及进度的选择都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此时,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或指导者。教师角色也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

4.对学生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个别化、多媒体化以及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牛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学生也由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有机会主动参与、发现及探究的大体地位。

5.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和多途径方向发展。教材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对象,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及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式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借助信息网络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实验室及图书馆等场所学习,还可以在家中或其他场合学习。个别化学习将与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以往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会被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取代。

6.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阅读方式的变革

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电子出版物向人们展示了全新而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

(2)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及语言输入等;从单纯的文宇写作到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方式。

(3)计算方式的变革

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读、写、算融为一体。图像、声音及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逐步进入了“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仿真世界。

7.对教学媒体的影响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中,使教学媒体具有新的特点,表现在:

(1)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2)教学信息处理数字化;

(3)教学信息储存光盘化;

(4)教学信息传输网络化;

(5)教学过程智能化。

三、小结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以上这些方面,按照教育技术的94定义,它还应表现在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领域,如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就教育改革而言,它将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l.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全民教育观

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内部。人类的学习应成为终身的学习形式;也就是说,学习要按照个人的需要和可能,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使每个人都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所有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手段都将为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和帮助。

2.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的不断分化和整合,使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因此要求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应该不断更新。

随着学科和专业间的相互渗透以及逐渐普及深入,应该重新认识传统学科的划分和学科的系统性,使其调整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3.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和传播手段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方便条件,促进学校教学向个别化学习模式和培养能力方面转化,使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

总之,建设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培养一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网络技术,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件

[1] Barbara B. Seels, Rita C. Richey,“ Instructional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s of the field”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Washington, DC

篇(7)

二、信息化美术教学,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传统教学是无法充分表达与展示的。比如,动画视频的播放,其生动性与直观性,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与动植物充分地交流接触,从而激发学生分析其外形特点与内在结构的兴趣,这一切都是几张图片所不能代替的。并且,在具体的美术绘画技法的传授中,信息化教学也有许许多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地方。比如,教师在绘制示范时,可以将其教学过程制作成教学示范视频,发到网上或QQ群中,与学生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中国工笔绘画教学中,由于制作过程繁复与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让学生先观看一段当代工笔画制作过程的录像,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轻松掌握其制作方法。

三、灵活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育相结合

传统教学是老师通过录像资料和幻灯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素材,知识缺乏连贯性,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我们可以把一些素材配以文字介绍进行相应点评,并加以形象配音,进行多媒体备课,也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根据所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生动的整合设计,如果需要还可加上适合的背景音乐以及相应的动画演示过程,使其栩栩如生,达到声色像形的有机统一。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备课方式”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多媒体备课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所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有机整合,将美术传统平面式教学引向由“声、光、电”等多种媒介的立体式教学氛围,不同的课题可选择不同的媒体,有的只需要图片和音乐,而有的需要动画或演示过程。

2.能够对相关美术教学资料与素材进行充分整理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教学资料准备上,应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和文字相结合为内容,教师者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图片,配上声音、视频、动画与文字资料。实际上,将美术教学资料与素材的整理过程本身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熟悉信息化教育的一个过程。

篇(8)

那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呢?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一些心得。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就是除了老师口头书本教学的其他一切教学手段,比如网络、投影、课件之类的科学技术教学。

教育技术是一种教育和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这样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学习,而更多的是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并且对学习中也是从声、像的立体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地组成的。教育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并结合媒体运用的有形有色,不仅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本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通过教育技术,可以把过去许多不容易理解的新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内容现代化。由教育技术编制的教材软件,把声、像、文字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教师通过教学媒体传输信息(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接受信息(学习内容),四个要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都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扮演的是家长式的讲解者,相对于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道者,是权威的象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者。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当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得到了更好地发挥。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能力的进取者。

2、转变了学生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依靠教师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消极被动地听取教师的知识传授,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学生只有依靠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知识,依靠教师的考核才能知道自己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知识来源渠道多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可以自行掌握,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当然,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3、转变了教学媒体的作用,使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以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具体形象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不受时间、空间、运动状态的限制,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交互性进行自主学习,挑选名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但必须指出,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各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教学中各种媒体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4、转变教学内容的结构,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进行的,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工具性学科,它是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能力、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和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工具性课程。阅读、写字、计算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发生了质的变化,阅读从线型文本式走向多媒体电子读物,由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阅读形式;书写从一笔一划地练习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将带来教学内容的变革,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篇(9)

一、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教育技术发展到现在,人们更倾向于用系统方法来定义教育技术。不同阶段的教育技术中强调的技术着重点不同。教育技术概念的发展也体现着人类思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它根据教与学的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如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2)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各国教育技术的比较研究。

(3)媒体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包括媒体的分类、媒体的性质、媒体的教学功能以及各种媒体的教学应用等研究。

(4)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以“学”为主的设计和以“教”为主的设计;教学系统开发的内容、方法、步骤等。

(5)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新发展:包括网络教育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技术等。

(6)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

(7)教育系统最优化,教学环境的设计。

(8)远距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包括远程教育的模式与理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实践领域常由程序化的模式和相关的理论来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和促进改革作用。教育技术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了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企业员工培训领域等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环节需完善的地方

一支笔、一张纸、几张范作加教案,这是我们最熟悉、最习惯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然而,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已不再是“点缀”了,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

1.师资方面

在一些有传统、有积累的艺术高校里,一些老教师,他们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但他们对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不够了解,包括对电脑知识方面的运用。还有一些教设计的老师也往往是以一本教材为主,对网络里的一些同类教学没有进行比较、借鉴。而且一些相关的教师师资培训还不够,或有些师资培训有些形式化。

2.学生方面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扩招以来,还有近些年出现的高考艺术热。这都为我们的艺术设计院校输送了大批学生。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差距。学生的班级人数也由以前的10—15人发展到现在的30人左右。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校里,因校园内艺术氛围好,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较好。但在一些综合性院校里,特别是一些艺术专业刚开设不久的学校里,校园艺术氛围不够浓,学生的学习氛围就总体偏弱。

3.配套设施方面

教室设施的多媒体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但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的教室,一些专业教室配置多媒体的可行性还不大。而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中一开始会使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后面的课堂阶段会叫学生画草图、出方案等。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使用还存在矛盾的方面。

三、良性配合,充分运用

1.由于任何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所以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并进行信息传播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优化组合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使用、选择和评价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偏重传授向课堂师生互动发展,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学通过网络与一些相关内容,让学生有学习的可选性、可比性。

2.学生的素质组合是多样性的,特别是在一些生源综合素质相对薄弱的院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由于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获得了多渠道学习的机会与学习的自由性,即补偿性、适应性的学习。此外,校方的积极领导也不可忽视。既要看到学生角色转变的外在可能性,又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关键作用。

篇(10)

教育技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辅助设施和技术。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指记录、整理、加工、储存和传输教学信息的设备及其使用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于一体,使教学生动直观,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完全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中录音机、电视机的范围,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中来,使教育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化:网络是当代信息革命的产物,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这种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把教育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不仅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一身兼二任,就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既是学生又是教师,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网络又把课堂和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学所需的信息、资料、教师和专家都是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所有这些教学资源的获取、传送可以在瞬间完成。

现代教育技术人工智能化:根据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结合超媒体技术、实现两者的性能互补所形成的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够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自动了解、判定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和促进教学改革。在英语教学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至少可以进行课堂教学、远程教育和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范围有:使用英语教学课件或软件、使用网络化教室和因特网辅助英语教学。

首先,利用教学课件或软件辅助英语教学。利用教学课件或软件辅助英语教学可以有多种用途。比如:操练和练习课件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个别指导课件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用来教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则;语言游戏课件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或者进行操练练习;问题解答课件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步骤和方法;辅助测验课件用来帮助测验学生的语言水平。

其次,利用网络化教室辅助英语教学。建立网络化教室,进行网络化英语教学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可以在网络教室中开展远程学习、合作学习、个体学习和测试评估。

最后,利用因特网辅助英语教学。因特网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可以说比任何其他学科都更为密切。对于学生来说,因特网可以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进行跨时空交流;使学生能够开展跨文化合作学习项目;方便学生在万维网上电子信息,学习网上课程等。

三、多种教育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第一,多种教育资源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所播放语音纯正、地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弥补教师的不足。

第二,多种教育资源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由于地域限制,大部分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直接沟通,而通过国际互联网,学生则可以和国外说英语的人士直接交谈。这种网上交谈与国际长途电话相比,费用低廉,而且可以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爱好,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

第三,多种教育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阅读教学中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等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网上选择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的英语阅读材料。这些形象生动的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我国英语教育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对促进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英语教学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支持。因此,在英语教学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扩大教育规模和促进教学改革是有必要的。

上一篇: 现代化教学论文 下一篇: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