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9 08:39:02

村庄调查报告

村庄调查报告篇(1)

从近10年村庄变迁情况来看,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部分行政村变社区。在城镇化的拉动下,边远农村人口向集镇和交通便利的公路、江河沿线聚集。乡镇撤并后原政府驻地的村,以及部分人口集中,信息交通便利的中心村调整更名为农村社区。10年间,全县行政村(社区)的总量稳定,行政村调整更名后数量由原来的309个减少至266个,共减少43个,减幅为13.92%。其中21个镇驻地农村社区转为城镇社区。二是自然村空壳化明显。按我县传统口径,一个村民小组大致为一个自然村。总体上,受立地自然条件等影响,我县自然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80%的自然村人口不足300人。10年间,全县自然村由1952个减少至1919个,共减少33个,减幅为1.69%,数量变化不大。受劳务经济和移民搬迁影响,农村原来一部分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传统院落不同程度出现“空壳化”。三是村庄面貌大为改观。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在交通条件改善后,农村掀起拆旧建新的热潮,农民住房普遍由传统土木砖瓦结构向钢筋砖混结构升级转型,在改善人居条件的同时,村庄面貌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陆续建成一批水、电、讯配套,文体设备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移民安置点,形成新的自然村庄。

纵观近十年全县村庄变迁,无论是行政村还是自然村,其结构与数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里面既体现了社会发展演进的必然规律,也顺应了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展现了山区农民群众生活变化各种元素。

一是自然灾害频发迫使村庄变迁。陕南秦巴山区属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常常一场暴雨让很多农民数年积累的财富荡然无存,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0多年前,我县原桐木乡涌泉村三组曾发生特大泥石流,总量达32万立方米,灾害造成3人死亡、12人失踪,大量房屋农田损毁。为摆脱地质灾害威胁,借助国家扶持政策,一部分农户陆续实施了移民搬迁。特别是2011年后,通过省上整合各类搬迁补助政策,推进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加速了自然村庄变迁。据统计,近三年全县规划移民安置点116个,已完成集中搬迁安置5724户20092人,在这一安居工程的有效推动下,一部分居住条件恶劣的自然村庄逐步消失。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催生村庄变迁。党的十七大后,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民不再单一依赖于土地而生存,一部分有条件农民陆续进城入镇落户定居,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其拉动效应日益明显。截止2013年底,全县共建成农村新型社区36个。城关、神河等重点镇周边区域的中心村,人口加速聚集,形成农村新社区,党家坝、金河口等村于2003年后相继改设为社区,实现村庄快速转型。自然条件较好的吕河镇敖院村,2003年由原敖院、养马沟、柴家垭三个村合并而成,随着其位于主交通干线附近的人口不断聚集,2011年更名为敖院社区,现有6个自然村615户2278人。伴随城镇化这一趋势,加速村庄变迁步伐。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村庄变迁。我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立地条件决定了农业产业布局,大量分散的土地耕种需要农民就近居住,以便于生产生活,因而传统自然村庄相对分散。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自然选择由高山、边远乡村向集镇、河川及公路沿线迁移。特别是受劳务产业影响,农村90%以上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全县许多小村庄已成为留守人员为主体的“空心村”。赵湾镇王庄村原子房沟和马蹄沟两个自然村都是人口过百人的大村落,由于其距集镇近30公里、基础条件非常差,产业发展滞缓,当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一部分在外务工创业有成的农民工直接选择在城镇买房定居,如今子房沟无人居住,马蹄沟亦仅剩5户留守人员。

村庄变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人口迁徙、大量农民与贫瘠土地的依附关系日渐剥离,无人居住的老旧村落走向消亡是大势所趋,交通、信息等现代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村庄撤并亦势在必行。立足山区农村实际,在新一轮村庄的区划调整和规划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以方便生产生活为原则,以改善居住条件为方向,以提升生活品质为根本,使村庄成为承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靓丽符号。

一是立足山区实际,做好村庄规划。在新一轮村庄规划建设中,应切实遵循陕南山区农村实际,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等相关规划,对于纳入城镇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发展受限村庄和规模偏小村庄区别对待,以中心村为重点,以部分自然村为补充,鼓励农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对于有意向搬迁的农户,应鼓励和引导向县城和集镇移民安置小区。移民新区不仅统一规划建房,应整合项目同步抓好配套设施及增收产业规划,增强新村庄的承载力,避免集中安置点“空壳化”。

二是顺应群众需求,合理撤并村庄。在新一轮行政村撤并调整中,应充分考虑方便山区农民生产生活和安全宜居等因素,兼顾村域面积、人口、产

村庄调查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党的十精神提出了关于科学规划村庄建设的工作部署,结合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广州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底提出从每个区、县级市中选取2至3个村庄开展规划编制,作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庄规划,2013年至2014年通过示范经验,运用其形成的一套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机制,在广州市全面推广新一轮村庄规划。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充分发挥村民参与规划的主观能动性,将村庄规划从自上而下的传统规划转变为以村民意愿为主导的村规民约,是规划落地的关键,落实规划过程中的“村民参与”则是做好村庄规划的重要抓手。

“村民参与”是村庄规划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让村民介入工作环节的过程,涉及村庄规划实施中的多元主体。“村民参与”是本轮村庄规划的创新工作机制,旨在通过“村民参与”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村民参与”为基础,形成一套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农村规划体系样板,凸显村民参与的重要作用,为全国新农村规划树立标杆。

2 存在问题

回顾历次村庄规划,有些现象普遍存在:规划与村庄实际脱节,规划无法落地,村庄规划给村民的印象就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风一吹就飘在天上”,有些城中村改造甚至因为没有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没有充分沟通协商,造成拆迁安置成本剧增,导致陷入漫长的“谈判”之中,乃至依赖强拆而酿成的不堪后果。

审视过往村庄规划,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三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指导性弱。未能就如何提高村民在规划中的参与度建立系统的工作机制;第二,实施性弱。更多是偏向“单一式”的物质空间规划,未针对村民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寻求具体的实施路径;第三,参与性弱。公众参与度不高,关门做规划,村民当客人。

3 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结合新型城市化对村庄规划的要求,提出解决思路。

(1)制定“村民参与”工作机制,解决指导性弱的问题。

建立起包括问卷调查和村民访谈、规划工作坊、规划公示、村民审议等“四位一体”的全过程村民参与工作机制,将工作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工作指引,在全市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贯彻执行。

(2)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规划编制,运用“合力”寻求解决途径,解决实施性弱的问题。

坚持村庄规划的问题导向,通过村民共同参与找准村庄发展要解决的共性问题以及村民生活和村庄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个性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有效解决村庄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脱离农村实际、实施性较差等普遍存在问题,积极化解各村庄规划与建设所面临的个性问题。在规划过程中,努力实现市指导,区县统筹负责,部门协作,镇(街)具体组织实施,村委辅助落实、村民广泛参与的工作协同模式,发动政府、企业、帮扶单位等多方力量,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3)加强宣传和基层培训,以“村民版”的文字、图片以及语言讲解规划,征求意见,解决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在贯彻执行“村民参与”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动员、培训、宣传工作;设立“驻村规划师”制度,各村确定一名固定的规划设计人员作为与镇、村、设计单位和规划局沟通的桥梁,定期向村民宣传规划法律法规政策,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从成果表达方式以及与村民沟通的方式上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以及村民的语言讲解规划,征求意见。

4 “村民参与”流程

“村民参与”流程可划分为:宣传发动阶段、现状调研阶段、方案编制阶段、公示审批阶段和总结调整阶段。在各个阶段中,村民都可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意见和智慧,实现对村庄规划过程的全程参与。

图1村民参与流程示意图

4.1 宣传发动阶段

这个阶段希望通过动员大会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培训使各级行政部门以及村民了解村民参与的方式和渠道,提高村民参与的能力和意识。市负责督导检查,区(县)统筹指导辖区镇(街)、村两委、设计单位及相关部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动员、培训、宣传工作;片区动员与重点动员结合,灵活开展;宣传发动后,培训、宣传工作贯穿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全过程。

4.2 现状调研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村民访谈、现状摸查、驻村体验及规划,全面而细致地了解村庄基本情况,充分体察村民的需求和意愿,为规划方案的编制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4.2.1 问卷调查及村民访谈

通过标准化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便对村庄各类用地的基本情况、村民最紧迫的需求和对村庄规划的意愿等进行归纳统计,最终形成问卷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村庄规划。

以随机抽样和选择有代表性的家庭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村庄规模选取15-30个家庭进行入户访谈,直观的了解村民的意愿和建议,获得最直接、真实的信息。访谈后及时形成访谈工作小结,并最终纳入意见征集报告。

图2 问卷调查示意图

图3 现场访谈

4.2.2 现状摸查

按照《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方案》现状摸查信息要求,由区(县)政府督查,区(县)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指导镇(街)对应部门完成信息录入和核查工作,村两委负责填写村相关信息,村民如实填写村民住宅情况。

4.2.3 驻村体验及规划

通过驻村体验测量核实村庄目前用地的基础数据,留存相关图片、影音资料,并对重点用地详细记录。掌握对争议地块及其他重大问题的村庄意见,拟写驻村工作纪要,并形成村庄规划的初步成果。

图4 现场调研

4.3 方案编制阶段

4.3.1 规划工作坊

镇(街)组织召开规划工作坊,规划设计院携带前期规划的初步成果,邀请村两委、村监委、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乡贤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初步成果的讨论,镇(街)国土、规划、城建、水务、农业等有关部门现场指导,完善初步规划成果。常规流程包括:1)由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向村民讲解规划初步方案;2)将村民代表分为组,每组分派1名规划师参加,共同讨论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分组对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对规划的疑问进行解答;3)总结出村民的主要意见和建议,形成初步方案修改意见。

图5 村庄规划图

图6 村庄规划图

规划设计单位向与会人员汇报问卷调查和村民意见征集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讲解规划初步成果,要求成果展示方式简单、通俗、易懂:1)规划师向村民讲解的时候尽量全程使用粤语;2)使用政府提供的航片替代常规的规划图,要求对照航片讲清楚村里涉及的各处规划,并由村民发表意见;3)使用实拍照片或效果图与现状对比的方式展示规划示意效果。

图7 现场规划讲解示意图

图8 现场规划讲解示意图

4.3.2 村庄方案讨论决策及审查会议

会议分为村内讨论决策、镇(街)审查和专家、部门联合审查这三个层次。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规定,组织村两委、村监委、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召开会议,组织村民广泛参与规划方案的意见征集和方案修订讨论,修改方案直至表决审议通过。会议过程中,规划设计单位应向与会人员详细解释方案的要点,说明方案中对村民意见的采纳。同时,传达镇(街)意见和相关政策规定,对未被采纳的村的意见进行解释说明,寻求与会人员的理解。

4.4 公示审批阶段

4.4.1 成果批前公示及意见反馈

村两委在村里组织开展规划方案批前公示活动,收集村民意见并向设计单位反馈,由村务监督委员审查公开的内容、时间和程序。规划方案应在村庄显眼的位置进行公示,可设置一些宣传标语或广播告知村民,引起村民对公示的重视。村两委负责对公示展板的日常维护。规划设计单位应将村庄规划方案和规划村民参与流程转化为简明易懂的图片、文字开展公示。方案公示的过程中,设计单位、有关部门应就村民提出的意见及时做出反馈。对公示意见及村民意见反馈情况详细记录,总结写入公示村民意见报告。

4.4.2 村民会议审议

将批前公示后的修改方案交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及审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组成员或户代表参加,经到会人员或户的过半数同意方可通过,如投票不通过,则需调整方案直至村民大会或村民大会授权的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及时对会议讨论和表决事项公布,接受村民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以及区(县)督查小组对村民参与工作开展情况的定期检查,监督包括程序监督和结果监督,贯穿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以确保村民参与各项工作合理和落实到位。

4.5 总结调整阶段

通过法定程序将村庄规划成果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村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全村共同遵守执行,促进村庄规划执行落地。事先与村民明确并确保规划编制的刚性,无重大原因,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不得随意修改。依法需要修改的规划,应获得区县政府审批批准后,依照规划编制和审批的程序执行。

公示结束后直到规划落地期间,由村监委收集整理村民反映的新问题、新意见、新需求,不定期向镇(街)、规划设计单位反映。镇(街)和设计单位在规划完成后不应完全退出,应及时受理并对村民意见进行反馈。区(县)政府、镇(街)政府需逐级进行审核村庄建议,决定意见是否批准。如同意批准,在遵循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法定程序下,允许对规划方案继续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障村民利益。

5 “村民参与”报告

汇总“村民参与”流程相关的影音、图片、文件等资料,整理村民参与的形式、村民反映的主要问题、意见诉求和对村民意见的反馈结果,形成“公众参与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村民参与”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村民提出的意见及意见采纳情况、村民对村庄规划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村民参与”工作汇总表等。《村庄规划的公众参与报告》由规划设计单位统筹,区县、镇街、村不同层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完成“村民参与”文件资料的存档保护。报告应在规划方案报区(县)最终审批公示前完成 ,并纳入规划编制方案最终成果。

图9 村民参与报告封面

6 实践小结

“村民参与”工作机制在广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庄规划中已初见成效,以广州市白云区寮采村为例,新一轮村庄规划采用了“村民参与”工作机制,村民对规划如数家珍,对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萧建星(寮采村党支部书记)指着村内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区对记者说:“规划是我们自己参与编制的,大家都认可,全村上下都一条心,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村民参与”方法将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扩展,从信息收集环节逐步向方案编制、民主决策等更多环节扩展,使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得到突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广州市规划局,北京零点前进策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市村庄规划“村民参与”指引手册(试行)》2013

村庄调查报告篇(3)

贺雪峰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村庄治理模式,即村治模式,是华中乡土学者乡村治理研究的一个路径探索。2009年1月出版的《中国村治模式研究丛书》(16本),可算作这一学术路径的阶段性成果。丛书作者分别选取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吉林、福建等重要农业大省15个村庄,驻村调查百余天,从生产生活、弱势群体、村庄政治等角度进行了深入调查。单就16本书的经验材料本身来讲,丛书就是一个不小的学术贡献,是对转型农村社会的一次素描――“描绘巨变中的乡村中国图景”。另外,丛书的出版代表着农村研究“集体学术”的进展。作者均出自一个团队,怀着同样的理念,同样的学术进路。丛书不是16本调查报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学术理念的集体表达,是一个学术团队集体发出声音,是对村治模式研究的多套经验阐释。其中,贺雪峰所著《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一书,在叙述村庄经验的同时,对村治模式的缘起、研究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很好的阐释。

一、村治模式研究的缘起

村治模式研究不同于普通的农村田野调研,不是要理解一个村庄,而是要理解中国80%村庄的80%现象。这样的学术抱负自然不能通过“普查”来实现,而只能寻找一种方法,通过广泛调查对中国农村进行区域化、类型化的解剖,或者说是要找到一条路径,对中国农村进行结构性的理解。

在《自序》中,贺雪峰讲述了村治模式研究的缘起。在从事“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过程中,日益关注这样一个现象,即中国农村极其不均衡,相同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在不同地区的村庄会形成不同的过程、机制和后果。中国农村不能一刀切(非均衡性),这虽然几乎成了一个不言自明的集体共识,但是非均衡性的深层原因却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学术难题。伴随着调查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乡村治理形态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村庄治理逻辑的不同,必须对“村庄治理的社会基础”进行讨论。

探讨村庄治理的社会基础,就需要对村庄进行一个整体性考察。不是关注家庭结构、老人赡养、村庄舆论、派性宗族等个别现象,而是要把这些小专题放在一起来理解,通过对村庄秩序的总体性考察,揭示复杂政治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这样的调研成果就类似于一个相对翔实的民族志报告。通过村庄经验的总体性意义来呈现村庄的内在机制,进而呈现村庄治理的逻辑。

但另一个问题出来了,是不是1000个村庄有1000个逻辑呢?还是有些村庄治理具有逻辑上的相似性?村治模式研究就是要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即在呈现个案村庄社会基础和治理逻辑的同时,对个案进行比较,进而将治理逻辑类型化,形成关于村庄治理模式的讨论。

村治模式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调查写作方案,调研者有统一的调研提纲和写作框架,便于不同村庄的资料具有可比较性。这种调研方法与纯粹的人类学对村庄的理解方式不同,是中度调查,不太追求村庄个案的绝对精细化,而是要通过1―3个月的调查呈现出村庄的结构性特征。之所以不是特别注重经验的绝对精细化,是因为在村治模式研究中,比较的不是具体现象,而是逻辑,比较的是村庄各种结构性因素、事件和治理机制的异同。

二、村治模式研究的路径

在村治模式研究过程中,存在以下三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选取某一个专题或视角,结合不同村庄经验进行比较,理解和呈现村庄治理逻辑的差异性。本书共列示了20个专题:家庭结构与老年人地位;妇女地位及其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生育观念与生育行为;农民的闲暇时间及其社会交往;人情往来;红白喜事及其仪式;村庄中的竞争;村庄价值生产能力;地方性规范与地方性共识;农民认同与行动单位;公与私;积极分子与消极分子;村庄公共事务的“搭便车”;土地调整;农民负担、村级债务与农村上访;等等。这些专题,都是在长期农村调查基础上形成的对田野经验的问题意识,即以某些标志性事件为切口,剖析村庄治理的内在逻辑,同时强化对乡村治理区域差异的认知。这正是本书导论中《中国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以在全国九个农村地区调查为例》一文的问题意识和主要内容。

第二条路径:立足一个村庄,做一个相对翔实的调查报告,生动呈现村庄治理的逻辑,形成一个模式表达,同时在其他报告的比较中获得意义。书中九个村庄村治模式报告的写作就属于此条路径,不仅仅是关注村庄治理,还要特别关注村庄治理的社会基础,涉及对村庄政治社会诸多面向的结构性理解,重点关注以下系列主题:

(1)社会关联――家庭结构、分家模式、纠纷及其解决、行动单位、公与私,等等;

(2)生产生活――村庄历史、自然环境、聚居类型、种植结构、闲暇生活、副业、打工经济、电视下乡、人情,等等;

(3)村庄政治――派性、上访、乡村债务、农民负担等,乡村关系,等等;

(4)意义世界――生育观念、面子竞争、丧葬习俗、自杀,等等。

虽然一些问题在第一条路径中也曾涉及,但是此处更关注村庄经验的总体性意义,理解其关联性,进而呈现个案本身的逻辑,呈现乡土秩序的基本特征。这种村治模式的报告,信息量较大,并没有过多的宏大理论解释,而是力图呈现村庄经验的逻辑自洽性。所谓的村庄经验的逻辑,意指村庄政治社会现象是逻辑性地关联在一起并彼此作用,例如农村老人的处境与代际关系、兄弟关系、村庄舆论等命题紧密相关,村庄治理与宗族、派性、选举和乡村关系等主题高度关联。理论可以呈现经验的逻辑,根本原因在于经验本身是自洽的,可以自我阐释。经验研究的最高境界是用经验来理解经验。村治模式报告的写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农村经验的内容和意义,进而理解村庄经验本身的逻辑和作用机制,这是村治模式研究的重要环节,是村治模式研究的基本功。

第三条路径:将诸多模式进行比较,建构更大范围的模式概念。“村治模式不仅存在具体的小区域差异,而且存在大区域的差异”,而这正是书中关于“北方农村、中部农村和南方农村”的讨论。只是这里要强调,村治模式类型化的标准不完全是“地理区域”。虽然地理空间的不同导致南北方农村的种植结构、社会关联方式、国家权力渗入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但是村治模式类型化的根本标准是村庄治理逻辑的相似性。所以书中“南方农村、北方农村和中部农村”的划分并不是地理空间的简单表达,而是依据“离中央权力的远近、地方性规范、开发时期”三个因素对村庄治理逻辑的一种类型化理解。或者说,可以算作是更大范围村治模式的类型建构。

三、村治模式关键词

所谓的村治模式关键词,就是理解村庄治理的关键概念。

一方面,在村庄从事调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会有一个或几个因素或事件,它们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社会现象中非常惹眼,影响着村庄治理的诸多面向,主导着村庄治理的逻辑。如贺雪峰在湖北荆门调查时发现的“原子化”,在关中调查时发现的“户族”,在河南安阳调查时发现的“联合家庭、门子与宗族”,在安徽中部调查时发现的“村民组”,徽州宅坦村的“积极分子”。以“积极分子”为例,安徽宅坦村虽然也有“原子化”的特征,但是在村庄中却活跃着一个由退休人员等组成的“积极分子集团”,他们成立了“公益事业委员会”,还刻了公章,积极行动,使村庄治理呈现为非原子化的特征。积极分子,构成了理解宅坦村治理的关键词。从这样的一些概念出发,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村庄社会结构和村庄治理的逻辑,进而概括村庄治理的模式。

另外一方面,在超出村庄个案层面,还可以发现一些概念具有更大范围的比较意义,如“农民认同与行动单位”。这是一个比户族、原子化、联合家庭、宗族更高一级的关键词。其中“行动单位”探讨了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集体行动的可能性。费孝通将农村社会关系的特征概括为“差序格局”,意指中国农村社会关系“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且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但是现实中,不同层次的“波纹”对村庄治理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核心家庭出发,并不完全是越来越弱,而是在某一个层次表现出来较强的一致行动能力,影响着村庄治理,表现为村庄水利、红白喜事等事务中合作的形成,以及团结一致政治行动的发生,表现为选举中的派性、上访等等。影响“行动单位”的关键因素是“农民认同”。虽然家庭核心化是农村家庭结构变迁的整体趋势,小家庭构成了利益的坚固堡垒,但是除了“原子化”村庄外,我国其他农村地区存在一个超出核心家庭的认同单位,在黄淮海地区和安徽阜阳表现为小亲族,在关中表现为“户族”,在赣南表现为“宗族”。“认同”建构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行动单位”,进而影响村庄治理的形态和模式。

以“农民认同与行动单位”这一村治模式关键词为视角,利用“村庄价值生产能力”等概念,可以建构一个区域比较的村治模型,进而对生育观念、非正常死亡率、住房竞争、老年人地位、村内纠纷等政治社会现象进行区域比较分析,概括出乡村治理区域差异的基本特征。

四、结语

如果说“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关照代表着纵向对社会变迁进行考察,那么村治模式研究则代表着横向对不同区域农村社会性质及其差异原因的关照。如果说先前以政策、法律的实践为视角来理解村庄治理的区域差异,那么村治模式研究代表着视角从外部到内部的转换,即关注已经不是差异本身,而是差异产生的原因。这种原因不是仅仅在外部,还扎根于村庄内部,是村庄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不同地区村庄治理的面貌的特殊性,即村治模式。

村庄调查报告篇(4)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这次调查是全省性、全面性的专项普查,内容分为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问卷调查等三大部分。调查对象为全区范围内所有自然村及以上的村庄,对每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进行全面、专项、详实的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村庄通路、水、电、广播、电视、电信,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现状。为切实做好这次调查工作,必须进一步落实责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调查的牵头和组织工作,负责全区面上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组织骨干培训、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区发展改革与统计局、规划与建设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经局、环保局、国土分局、电信秀洲分局、城郊供电分局等部门和单位必须紧密配合,齐心协力,组织好调查力量,对调查工作进行指导和对调查数据进行核实。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是这次调查工作的主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近期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加强领导的基础上,配足配强办公室具体工作人员,配好审核员和电脑录入人员,并注重选派熟悉村庄情况、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下村指导和帮助调查人员开展调查工作。同时,各镇、街道要落实工作经费、办公设施和场所等保障措施,以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要精心组织区域内各行政村开展调查工作。各行政村要集中村干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分工负责,分片负责,扎实做好所在村的调查填表和及时上报工作。各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一定要进村入户,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地按照附表(件)要求以行政村为单位逐栏、逐项据实统计填表,既不要掺杂水分,也不要缩小数字。要明确调查责任,填表后村会计和驻村工作指导员要签名,村委会要盖章确认。各镇、街道要对村庄报送的表格逐村逐张审核,并形成统一的电子文档通过农民信箱上报区。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组织好对镇、街道报送情况的审核、汇总、统计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村庄规划、实施分类指导、调整工作重点、突破制约瓶颈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调查报告要分类、具体,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三)搞好培训,打好基础。这次调查工作内容多、指标新、范围广、时间紧、要求高,与以往的常规调查有所不同。在调查内容上,涉及所有村庄的基础设施和部分公共服务事业情况;在指导设置上,涉及到城乡统一供给饮用水、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通信网络等;在调查对象上,涉及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和农户;在工作要求上,时间紧而且要求保质保量,并尽可能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因此,抓好人员培训,特别是对村会计和驻村指导员的培训是基础和关键,直接关系到调查人员能否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界定、统计填表,及浙江农民信箱的使用方法和本次调查方案的具体操作等实务。所以,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应训尽训,凡训必会,务必使每一位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对调查指标的概念理解正确、填写规范完整,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无误。省对各县市区的培训工作已经在10月11—13日完成,我区、镇两级的培训工作要在这次动员会结束后尽快开展。各镇(街道)、村的调查业务骨干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其它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由各镇(街道)组织培训和指导。通过区、镇(街道)两级培训和指导,要求参加调查的工作人员准确掌握调查指标体系的设置要求、概念界定和填写方法。

(四)精心安排,确保进度。根据省、市两级政府要求,为了给明年各级党委、政府部署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调查工作在四季度必须全面完成,村里的调查工作务必在11月5日前完成;镇、街道的审核、汇总、统计和分析工作务必在11月10日前完成;区的审核、汇总、统计和分析工作务必在11月15日前完成。为了按时完成调查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整个调查工作大致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10月11日—10月16日)。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全区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的实施方案,做好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2、动员培训阶段(10月17日—10月23日)。召开动员会议,开展培训工作。区组织对各镇(街道)、村的调查业务骨干进行培训,镇、街道组织对各村参与调查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村庄调查报告篇(5)

不久前,山西省纪委、监察厅组织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了对供应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用煤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并组成4个调查组分赴有关市县,严肃查处了一批供应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用煤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件,并于2011年11月29日通报了7起典型案件。同时,设立全省供应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用煤工作举报电话(0351-12388),方便群众监督。12月1日,公布了这7起典型案件中涉及的25名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

针对盂县南娄镇郭村供煤发放秩序混乱,且在发放过程中造成供煤亏损问题,盂县监察局给予南娄镇镇长杨献东行政警告处分、给予协助郭村村委工作的武俊锁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南娄镇政府给予镇安监站负责人贾富明行政记大过处分。

针对朔州市朔城区葫芦堂煤矿煤场供应煤中煤矸石较多问题,朔城区监察局给予朔城区派驻煤矿联络员李世杰行政警告处分,冯建宏行政记过处分;山西葫芦堂煤业有限公司给予煤场负责人王瑞开除处分,并罚款5000元。

针对稷山县稷峰镇陶梁村村干部借发煤之机向村民收取修路款问题,稷山县纪委给予陶梁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乐党内警告处分;责成稷峰镇政府对陶梁村,村委会主任张耀西(非党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并写出深刻检查;责令稷峰镇包片领导、武装部长薛辉,包村干部宁高平写出深刻检查。

针对平顺县阳高乡南庄村在煤炭发放时加入附带条件问题,阳高乡党委给予南庄村党支部书记关光俊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针对天镇县张西河乡张西河村借发煤之机向村民收取农村合作医疗费问题,天镇县纪委监察局责令张西河乡党委书记杨景利作出深刻检查,并向全县通报;给予张西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高顺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张西河乡副乡长王瑞信行政记大过处分,免去副乡长职务;给予张西河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军撤销党内职务处分;退还违规捆绑收取的农村合作医疗费667人共计3.335万元、取暖煤运费7798万元。

村庄调查报告篇(6)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一次找差距的交流会、鼓干劲的调度会,主要是动员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以更有力的举措、更严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迅速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热潮,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硬仗。

会议一开始,我们现场观摩了X街道X、X两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这两个村庄很有代表性,一些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刚才,我们观看了对X个镇街暗访的幻灯片,对于暴露出的问题,相关镇街部门要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对标对表、排查整改。X个镇街作了表态发言,讲得比较到位,希望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紧起来、动起来。前段时间,X书记和我“四不两直”实地查看了部分镇街村庄人居环境整顿情况,通过查看,问题比较多,情况比较严重:一是思想重视程度不高。有的镇街没有把这项工作通盘考虑,提前谋划,及早动手,有的部署发动不到位,镇村行动缓慢。二是各镇街不均衡。有的镇街问题成堆,生活和建筑垃圾到处是,柴草乱堆乱放现象严重,这些基本的眼皮子下的清理工作都远远不达标。三是工作标准把握不准确。缺少精细化,群众缺乏自发打扫卫生的行动自觉。这些问题,在刚才看的幻灯片中也有所反映。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项实打实的民心工程。X市第一季度暗访了X个村庄,6月份要暗访X个村庄,实现所有镇街全覆盖。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高度重视起来,抓紧行动起来,对照整治标准、问题清单,尽快查缺补漏、补齐短板,整改完成1个村庄上报1个,6月上旬整改到位。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验收组,搞好上报村庄的验收工作。各镇街可以借鉴X街道的做法,全部清理出来后,与物业公司重新签定合同。

5月12日晚问政X节目播出后,X市委书记X同志针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老果园的改造,方向是对的,基本面是好的,但要教育引导乡镇村级注意工作方法,做好组织发动群众的工作,让群众当主角,不要简单化,防止一刀切。二是农田水利建设和小农水工程中的问题要抓紧整改,使其发挥作用,不能中看不中用,当成摆设。要举一反三,查找面上的同类问题,尽快让群众用得上。对过去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偷工减料,坑害群众等营私舞弊问题,如有线索可移交纪检介入处理。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问题,重在落实整改责任,重在建立长效机制。要认真从本期问政中的问题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梳理三农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从改进作风入手推进工作落实,把X三农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对问政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并切实担负起整改职责。

二要干起来、改起来。要界定好保洁公司和村庄的责任划分,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扎实推进“三清除三整治三规范一拆除”,努力提升聚焦村容村貌。

“三清除”:一是清除历史存留垃圾。以进村路、连村路、环村路为重点,加大机械化清理力度,突出做好村庄内外、犄角旮旯等区域历史存留垃圾清底;绿化带内枯枝落叶、杂草杂物有效治理,村内多年积存垃圾、无人管理区域得到全面清理,适当增设垃圾收集设施。二是清除日常生产生活垃圾。加大日常生活垃圾收集清运频率,保证即满即清,村内街巷清扫及时,无散落垃圾;彻底清除村民生活垃圾习惯性露天堆放点,加强后续管理;加强田间地头化肥、农药包装物等农业废弃物清除,做到日产日清。三是清除村内及周边建筑垃圾。建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村民建设备料要有序堆放;镇街统一设定固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村民建筑垃圾实行产生报备,村委统一安排建筑垃圾装运清理,村内无建筑垃圾或建筑原料长期堆放。

“三整治”:一是整治村民、商户门前废品堆放。杜绝废旧生活物品门前堆放,鼓励采取集体收购变卖、群众定点兑换生活用品等方式,调动村民、商户自行清理废旧生活物品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清理门前废旧杂物堆放,保持村民门前整洁。二是整治村内乱贴乱画、破损广告。全面清理村内墙体、电线杆等位置野广告,喷涂广告要采取粉刷、喷盖等形式做好墙面修复,胶粘广告要及时铲除、清理,同时设置广告栏、广告墙等区位,规范广告展示位置;拆除、更换破损广告牌,消除空中安全隐患。三是整治河道、沟渠卫生环境。清理清除水面、岸坡垃圾、漂浮物、废弃物,清掏沟渠淤泥,加强坝外坡5米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倾倒整治;河塘、沟渠无黑臭水体,无存留垃圾。

“三规范”:一是规范房前屋后、空闲地柴草堆放。门前木柴沿墙边有序摆放,外立面整齐统一,无占道、占绿化带摆放行为;房前屋后无玉米秸秆、枯草枯叶等草堆;村外空闲地集中设柴火堆存放处,并明显位置设立柴草堆放牌,明确管理人员。二是规范村内强弱电搭挂。整理村内松弛、零散、断路的电线、网线、电话线等强弱电线路,消除私拉乱接、借杆架线、跨房接线、废弃杆线残留等影响村容村貌和安全的现象。三是规范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宣传引导,普及废水二次利用,改变村民生活习惯,杜绝街巷污水横流。

“一拆除”:拆除村内残垣断壁、乱搭乱建。动员群众自行拆除或修复村内残垣断壁,并做好房屋周边环境整治;拆除村内私自搭建的车库、草房、棚舍等影响道路通行、群众生活、整体观瞻的乱搭乱建。

村庄调查报告篇(7)

本意见所称农村是指区所辖现状村庄,分为城市化地区村庄及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两类。城市化地区村庄是指新城组团、沙河组团、六环路以南(含阳坊镇、小汤山镇)及其他各镇中心区范围内的村庄;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是指城市化地区以外的村庄。

城市化地区村庄原则上不再新增宅基地。城市化地区村庄实施整体搬迁改造前,村民因近期生活需要确需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住宅建设的,由规划分局审批。

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的村民在新增或原有宅基地范围内依法新建、改建、扩建、翻建自用住宅或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集中住宅的,适用本意见。城乡一体化地区位于风景名胜及文物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再新增宅基地,村民不得在原有宅基地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住宅。

二、农村宅基地住宅规划管理

(一)新增宅基地选址

新增宅基地应在经批准的村庄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新增宅基地原则上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使用农用地作为新增宅基地的,需先行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新增宅基地申请人应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同意后,报镇政府初审。镇政府初审同意后,报规划分局复核。规划分局以规划意见复函形式明确新增宅基地选址是否符合规划要求。申请人持规划分局出具的规划意见复函,由镇政府组织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

申请新增宅基地选址位置不符合村庄规划要求,但确需进行建设的,需先行按照村庄规划审批程序进行村庄规划调整,待调整后的村庄规划获得批准后再行申报。

(二)原有宅基地住宅管理

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利用原有宅基地改建、扩建、翻建住宅的申请人,应向村民委员会提交有权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建设申请、符合村庄规划要求的拟建方案(包括平面图和立面图)、四邻意见及《区农村村民宅基地住宅建设申请审批表》等材料。村民委员会应将申请材料通过本村公告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形成本村初审意见,并填写《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建设申请进行复核,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报规划分局备案。

城市化地区村庄实施整体搬迁改造前,因近期生活需要确需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住宅建设的申请人,应向村民委员会提交有权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建设申请、符合村庄规划要求的拟建方案(包括平面图和立面图)、四邻意见及《区农村村民宅基地住宅建设申请审批表》等材料。村民委员会应将申请材料通过本村公告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形成本村初审意见,并填写《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村民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建设申请进行复核后,向规划分局申请核发《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三)集中住宅建设

整体搬迁改造的村庄需要进行集中住宅建设的,由村民委员会依据经批准的村庄规划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报镇政府初审。镇政府初审同意后,报规划分局审批。

三、建筑标准

农村住宅单户房屋地上总建筑面积不应超过宅基地面积的85%(半地下室和地下室建筑面积计作地上建筑面积)。新增及原有宅基地住宅地上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一层;集中住宅地上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二层。依据《市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规程》(DB11/T536-2008),一层檐口高度不得超过3.6米,二层檐口高度不得超过7.2米。

建设二层集中住宅,应符合《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暂行规定》(1998年修正)的有关要求。建设二层建筑或跨度超过6米平房的,宅基地住宅建设人应先行了解规划条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后,申请规划许可手续。使用通用标准图集建设宅基地住宅的,可以直接申请规划许可手续。建筑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市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规程》(DB11/T536-2008)的有关要求。

四、规划有效期限

宅基地住宅建设应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开工的,建设人应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许可期满30日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五、规划监督

宅基地住宅建设的规划审批单位应不定期对宅基地住宅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宅基地住宅竣工后,建设人需持相关许可文件向审批单位申请规划验收。审批单位应在自接到验收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组织进行规划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合格证明文件。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住。

六、规划执法

(一)宅基地住宅应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建设而未取得的,或未按照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认定为违法建设,由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查处。

(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现在建宅基地住宅应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建设而未取得的,或未按照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在建宅基地住宅,不符合村庄规划的,应限期拆除;符合村庄规划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限期拆除。未按照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宅基地住宅,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限期拆除。

(三)宅基地住宅建设人不执行停工通知或限期拆除决定的,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采取通知公用事业单位停止提供相关服务、公示催告、查封施工现场及等措施进行查处。

村庄调查报告篇(8)

一、充分认识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是促进集约发展、节约土地的必然选择。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各地组织开展了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乡镇、村庄还没有修编或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二是原有乡镇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各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乡镇、村庄规划编制目标

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在年年底完成以下规划编制工作目标:

(一)全面完成市域范围内乡镇规划的修编工作。乡镇规划是小城镇和村庄建设的基本依据。在规划修编过程中,要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现状,科学预测,充分论证,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长远性。要对现有乡镇规划成果进行重新审核,凡规划期限不到2020年或期限到2020年但内容深度达不到规划要求或不适应发展需要的都要进行修编或调整完善。其中,市区的镇等7个镇的总体规划,不仅要完成修编任务,还要完成上报市政府审批的工作。

(二)全面完成市域所有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地应在乡镇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村庄的经济与发展,自然与资源条件,合理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和传统风貌,塑造各具特色的乡村空间形态。

三、乡镇、村庄规划的编制要求

乡镇、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市城镇体系规划、各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乡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乡镇性质与规模、发展方向、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以及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及规划实施的措施等。对建制镇的工业园区、居住小区、旅游景点、主要道路、广场等重点建设地段及重大建设项目,还应编制详细规划。

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有: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配置、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村民公寓建设规划的内容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执行。

四、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主体和审批程序

各县(市)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程序按《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

市区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由各城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经各城区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各城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其中东津镇、尹集乡、卧龙镇、欧庙镇、伙牌镇、牛首镇的村庄规划需经各驻地规划分局审查同意后,报区政府批准。

五、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市政府已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各地要成立工作专班,精心组织,加强督办,不折不扣地完成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任务。要具体落实规划编制责任,市城乡规划局负责整个市区的乡镇总体规划的督查、审查和报批工作;各城区、开发区建设局主要负责辖区乡镇规划的组织、协调、审查和上报工作;各县(市)城乡规划局负责本辖区的乡镇总体规划的督查、审查和报批工作;各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本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二)加强检查考核

各地要加强对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按编制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调度,确保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在12月15日前,各地要组织考核组对本辖区内的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形成报告上报市政府。

村庄调查报告篇(9)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争创科学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

村庄整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要贯彻落实好上级各项任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必须自觉学习科学发展观,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科学发展主题,以“保增长、促转型,争创科学发展先行区”为实践总载体,以“深化村庄整治,加快改建步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部门载体,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村庄整治建设工作中,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建设和谐机关,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及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紧密结合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努力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化理论学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使指挥部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与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解决村庄整治中的突出问题。将深入开展农村村庄整治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最需要取得的实效,把村庄整治建设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解决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创新体制机制。把建立健全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和指挥部机关相关制度作为核心贯穿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坚持为民办实事。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参加学习指挥部实践活动的征求意见、民主评议等工作。

5、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带头深入学习、调查研究、解放思想,搞好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带动指挥部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

6、促进科学发展。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村庄整治建设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突出矛盾问题,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推进建设和谐村庄上见到新成效,保持全市村庄整治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活动时间安排

根据市委部署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8月结束,具体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

(一)学习调研阶段(2009年3月至5月上旬)

这一阶段,要围绕“重在深化思想认识、重在转化调研成果”的要求,统筹抓好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三个关键环节。

1、精心制定计划抓好学习培训。3月13日召开动员大会,部署指挥部学习实践活动。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深入学习上级及*市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决策部署,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和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等。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党支部、各科室要集中时间组织党员和干部开展自学和集中学习。

2、深入调查研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深化村庄整治、加快改建步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实践总载体,就进一步深化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旧村改建两方面,采取走村串户、发放问卷、结对帮扶、现场接访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意、掌握实情、找准问题、分析对策,走进矛盾、破解难题。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召开指挥部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进行解放思想专题交流,并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和“怎样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交流,形成科学发展的新共识。

本阶段重点开展三项专项行动:

1、开展“科学发展聚共识”专项行动。围绕解放思想,组织培训,使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宣讲、聘请专家精讲,深化指挥部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开展解放思想讨论,通过交流,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在“是不是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实现思想新的解放和新的统一。

2、开展“蹲点调研”专项行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调研阶段,围绕进一步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维护稳定、改进作风等方面,集中开展蹲点调研活动,了解民意,掌握实情,找准问题,分析对策,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确定由党组书记、指挥谢炳献牵头,副指挥卢祥宝、茅晓华、党组成员倪建辉4位领导分别联系北白象镇前西岑、清江镇北塘、淡溪镇峃车村、乐成镇马车河村等4个村,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走进矛盾,广泛听取意见,开展不少于一周的蹲点调研活动。通过专题调研,梳理影响和制约上述村在村庄整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对策。学习调研阶段结束前,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3、开展“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根据指挥部工作实际,在活动开始后,组织开展“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专项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努力做好解困、扶持、服务等工作。深化“结对共建”活动,真正做到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群众。

(二)分析检查阶段(2009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

这一阶段,要围绕“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完善发展思路”这一重点,统筹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三个关键环节。

1、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做好班子成员之间谈心、交心,认真撰写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发言材料,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全体党员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查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2、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旧村改造工作实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突出检查和分析两个环节。初稿形成后,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

3、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分析报告形成后,召开民主评议会,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对象参加,着重围绕理解科学发展观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根据评议代表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本阶段重点开展两项专项行动:

1、开展“开门纳谏”专项行动。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参加,虚心听取他们对指挥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每位班子成员都要主持或参加一次以上民主恳谈会。此外,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意见箱、公开电子邮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班子成员个人也要通过座谈、上门走访、谈心等方式,主动听取和征求群众的意见。

2、开展“共商对策”活动。认真做好意见建议的汇总梳理,开展一次“共商对策”活动。对照“六型机关”和“四好科室”创建标准,重点查摆党员干部在科学理论学习、服务基层能力、部门协调合作、机关办事效率、勤政廉洁节约等方面的问题,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对象,共同研究破解对策,及时加以整改落实。

(三)整改落实阶段(2009年6月中旬至8月底)

这一阶段,要围绕“重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在人民群众满意”这一重点,统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机关制度等三个关键环节。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政策制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落实的项目、目标、时限要求、具体措施和责任主体。要以适当的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整改落实方案。领导班子的整改方案要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把关,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备案。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一批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对于一些重大决策难题,组建难题破解专项工作组合力攻关。要实行领衔制、承诺制、公示制、问责制,督促抓好问题解决,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3、完善机关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是提高机关效能的一个重要杠杆。要坚持边整边改,及时把好的机制、方法引进来,整理完善指挥部机关制度汇编,确保件件公务有章法、项项事务有规则。完善和落实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本阶段重点开展两项专项行动:

1、开展“保障民生”专项行动。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终价值取向,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住房难问题,努力改善与群众愿望仍有差距的村庄人居环境方面工作。领导班子要根据工作职能,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时间要求,办好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与机关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开展“六型机关”和“四好科室”创建活动,重点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公务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效能建设活动,加强机关党建建设,树立指挥部机关良好形象;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指挥部党组全面负责指挥部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切实保证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指挥部建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谢炳献担任组长,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卢祥宝、茅晓华、倪建辉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林秀琴、金忠益、陈建平、姚虞伟、倪郁洁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卢祥宝兼办公室主任,林秀琴同志为联络员。

村庄调查报告篇(10)

2009年9月7日,我中心通过疫情网络报告监测系统,发现某医疗机构报告宁州镇新庄私立幼儿园报告2例手足口病疫情,立即组织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对该幼儿园进行调查处置,同时由当地卫生院及村卫生所防保人员对该村委会6岁以下儿童进行排查,有效地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的漫延,现将调查处置结果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该幼儿园位于宁州镇新庄村委会新庄村,距离县城约3公里,交通便利,是一所经教育局备案批准成立的私立幼儿园,有保育教师3人,厨师1人,共有入园儿童3个班级58人,其中大班8人,男2人,女6人;中班30人,男17人,女13人;小班20人,男13人,女7人;儿童早餐、晚餐在自己家中就餐,在园内吃中餐的儿童约30余人(新庄村的儿童回家就餐);园内有床位80张(高低床),每人1床位,厕所为水冲式。该村委会辖9个自然村,共984户3578人。新庄村有185户664人,其中6岁及以下儿童135人,村民生活饮用水为地下山泉水(未消毒),厕所分为沼气厕和露天厕两种。

2 流行病学调查

2.1首发病例魏某某,男,2005年4月22日出生,患儿于2009年9月4日口腔出现疱疹,9月5日手部和足也出现疱疹,但家长未在意,未到相关医疗机构就诊,继续入园就读。9月7日宁州卫生院医生进行病例排查时被发现,即日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手足口病,9月9日因患儿体温≥37.5℃超48小时,以“重症病例”转上级医院治疗,9月15日治愈出院。经流行病学调查,家长否认患儿发病前1周到过外地,也未曾与其他疑似患儿有过接触史,平时全家饮用生水。

2.2首次报告病例孙某某,男,2006年11月17日出生,2009年9月6日出现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入院治疗,9月8日以“重症病例”转上级医院治疗。从9月7日第一例病例报告,到9月18日最后一例患儿治愈出院,该幼儿园共报告手足口病27例,罹患率46.6%(27/58),其中重症病例6例,占报告病例数的22.2%(6/27),轻症21例,占77.8%(21/27)。

3 流行特征

3.1人群分布 男性15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为1.25:1;其中2岁2例,3岁13例,4岁7例,5岁5例。

3.2 发病时间分布 9月4日1例,9月6日1例,9月7日7例,9月8日13例,9月9日5例。

3.3班级及地区分布 小班16例,中班10例,大班1例;其中新庄13例,下龙洞9例,新文2例,居左1例,上龙洞1例,其它村委会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新庄和下龙洞,占病例总数的81.5%(22/27)。

3.4临床表现

27例病例中出现发热患者14例,占51.9%。体温在37.4~39.5℃之间,其中体温≥37.5℃并超过48小时的6例患者均以重症病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手、足部出现皮疹的21例,占77.8%;手、足、臀、背等部位出现皮疹的3例,占11.1%;仅手、足部出现皮疹的2例,占7.4%;口腔出现疱疹,手出现皮疹的1例,占3.7%。

4 控制措施

4.1对全部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1],规范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20人份送市疾控中心,采用reaItime-PCR检验方法进行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检出EV71核酸阳性13人,检出率65%,20份标本均未检出CAV16核酸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

4.2指导该幼儿园及学校规范开展晨检和预防性消毒工作,现场对该园提出了书面整改指导意见,要求该园做好健康教育和消毒工作,建立因病请假制度和缺勤追踪制度,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1],9月7日下午对该幼儿园书面建议全园停课10天(9月8日~17日);9月11日对新庄小学学前班建议停课10天(9月12日~21日);并要幼儿园及小学学前班复课时认真进行入园(学)检查,患儿必须凭医院治愈证明方可入学。

4.3积极治疗现症病例 确定县医院为全县的唯一诊治定点医院,一旦确诊要求全部住院治疗,按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要求[2],严格筛查,发现重症病例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4.4主动搜索病例 由县医院儿科医生、当地卫生院、村级医生以及村干部共同组成排查小组,开展辖区内患儿的排查工作,对患儿家庭及辖区内6岁以下儿童开展手足口病排查工作, 9月7日~12日每天一次对各村民小组进行手足病排查,共排查6岁以下儿童306人,排查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病例4人,并及时进行治疗。

4.5对校舍、病家环境进行消毒 按卫生部《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2],使用含氯制剂对该幼儿园、新庄小学及患儿家庭进行消毒,消毒对象主要是餐饮具、玩具、教室、宿舍、课桌椅、门把手以及患儿使用过的奶瓶、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4.6由当地政府组织动员群众,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幼儿园及学校门口的农家堆肥及垃圾,清扫村庄内道路及水沟,在各村民小组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

5 讨论

5.1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该幼儿园从9月4日起出现第一例病例,到9月19日最后一例病例的治愈出院。该幼儿园58人入园儿童中有27例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并从患儿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EV71核酸阳性13例,说明这是一起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幼儿园儿童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疫情暴发的典型案例。导致疫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①高传染性、高罹患率、高检出率、高重症率的发生与感染EV71有关[2,3,4];②当第一例患儿9月4日发病时,患儿出现了手足口等部位出疹症状,但未引起幼儿园老师及家长的注意,直到其他学生也相继出现症状就诊,并且疾控中心及相关医疗机构介入调查处理时,家长才带患儿前去就诊,延误了采取隔离及消毒措施的最佳时机;③该幼儿园属私立幼儿园,工作人员偏少,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导致幼儿园晨检工作不规范,日常晨检中仅查看是否发热,未进行其他检查,无晨检记录,也无患儿因病缺勤记录;④幼儿园儿童之间存在共用餐具、洗手盆、口杯和擦手毛巾现象;⑤对校舍、餐饮具、玩具等设施消毒不到位,管理人员说不出消毒剂的配制方法,也不能提供消毒证明或相关记录;⑥幼儿园外环境卫生极差,距幼儿园门口不到10米就是村民堆放农家肥的场所,在幼儿园中即可嗅到明显异味,园中苍蝇密度极高;⑦在开展事件调查处置的早期,没有意识到该病的严重性,部分患儿姐弟或兄弟就就读于一墙之隔的小学校,两校学生日常接触十分密切,同时存在家庭暴露等问题,以至该校学前班9月11日报告可疑病例4例,12日报告1例。9月11日我们对相关班级采取停课及消毒隔离措施之后再无病例报告。

5.2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多数村庄距城镇较远,近年来由于生活改善,农村群众对子女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农村中也陆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托幼机构,一方面可解决农村孩子早期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还解决了农忙时节劳动力解放的问题。但是,我县农村私立托幼机构目前普遍存在办园条件差、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的实际。今后一段时期内,疾控中心以及乡村防保人员只有加强对农村托幼机构,特别是农村私立托幼机构的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指导和宣传工作,同时农村私立托幼机构也要规范管理、增加校医或兼职校医的设置,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类似疫情的暴发。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上一篇: 挂职扶贫工作总结 下一篇: 机关能力素质培训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