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6 03:16:43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1)

药检是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设置的检验机构,对外独立开展药品及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和技术监督业务,独立出具检验/检测报告书。药品检验报告书具有法律所赋予的严肃性,也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而存在[1]。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了能够完善和规范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来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出具的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5986份。

1.2 方法 依据《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药检系统检验报告书底稿及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书书写细则(试行)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为标准[2],对每份检验报告书底稿及原始记录逐项对照审查,观察规范性,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5986份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996份不合格,不合格率16.63%,单个错误689份,占不合格率69.17;两处以上错误307份,占不合格例30.82%。造成不合格的因素见表1。

3 讨论

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是对药品质量做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严肃性,也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而存在,在案件审理上具有重要的证据价值。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的不规范或者失误,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给药品监督和检验部门的监管效能和执法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充分认识到正确规范地填写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在法律上的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的客观性、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涂改的规范性,克服书写中的随意性,将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中出现的问题降到最低程度,确保检验报告的正确性。

原始记录[4]是检测技术运作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属技术记录。原始性和记录性的统一:原始记录是实验室的检测人员为已完成的检测活动和达到的检测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重要文件,整个实验过程的忠实体现,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记录。原始记录的本质属证据性[5]:记录为阐明所取得结果或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性文件,可为追溯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技术性:技术记录是检测和(或)校准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累积,表明检测和(或)校准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或过程参数。

检验原始记录内容包括:理化测定方法原始记录、仪器测定方法原始记录、无菌检查原始记录、热原检查原始记录、细菌内毒素检查原始记录、微生物限度检查原始记录、纯化水、注射用水检查原始记录、原、辅料检查原始记录、洁净区微生物数及尘埃数检查原始记录、留样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记录、药物稳定性考察记录、仪器使用登记记录、滴定液标化记录、化学试剂配制记录;质量检验记录应完整归档,至少保存2年备查[6]。

通过对5986份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进行审查,不合格率占16.63%;不合格率较高,对药品质量及应用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研究充分认识到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重要性,严肃性,增强检验人员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认真详细的记录检验原始记录,可以降低或避免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记录不规范。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药管注[2000]403号所附的《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附件3.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国食药监市[2006]379号,2006.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药管注[2000]403号,2000.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2)

中药注射剂(TCMI)是我国利用现代科技独创的一种新剂型,经过多年的应用研究和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生产工艺和对有效成分的研究利用,已经开发出有效部位,有效单体,质量稳定、疗效肯定的中药针剂。到目前为止,我国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共有123种[1],这些品种大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随着应用的点和面不断扩大,中药注射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ADR)的现象日益增多,其发生的原因除了TCMI成分复杂、制剂工艺不完善、质量不稳定之外,还有部分ADR的发生是基于临床医生溶媒选择随意性有关。本文旨在通过整理分析我院近年来18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输液配伍选择情况和5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表,分析部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率是否与不合理选择稀释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比例,以供业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2011)涉及使用18种常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病历及处方,18种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以及我院收集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1.2 方法 利用我院病案室病案管理分析系统和药房ANYI医院处方药品管理系统,排除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的输液反应案例,分类归纳见表1。

2 结果

18种中药注射剂输液配伍情况(列表单位:例)见表1。

2.1 从表1所见,18种TCMI临床不正确选择稀释剂配伍的共14种312例,约占总例数的12%,ADR例数在不正确选择稀释剂例数中约占8%,其中2例发生在正确使用中。在18个品种中有9个填写了不良反应报告表,9个品种在近两年无一例上报有不良反应,有些品种如疏血通、康艾注射液尽管没有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选择溶媒,或随意选择配伍离子溶媒氯化钠(NS),虽没有上报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但不表示不存在潜在的ADR,已有文献报导丹参注射液配右旋糖酐致心跳停止的事件[2],调查中仍然发现两例香丹注射液配伍右旋糖酐。调查显示具有补气养阴的参麦注射液,活血化瘀类中药冻干粉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率与不正确选择溶媒还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比例。

2 讨论

微粒异物是已知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所有注射剂PH值都有规定的范围,中药注射液常常因为配伍输液发生PH的改变而导致药物溶解度降低,稳定性改变,有效成分析出导致大粒径微粒增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典规定:100 ml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每1 ml中含10 μg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 μg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粒。TCMI由于成分复杂,因此,每一种中药注射液在应用于临床前都做过严格的病理、毒理、稳定性试验,都规定要求使用说明书指定的溶媒。一方面,临床医生由于知识结构面的局限性,常常忽视药物配伍的重要性,尤其是由于稀释剂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中药注射剂稳定性改变而发生输液反应的理论知识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在注射液配伍操作过程中,观察注射液配伍之后药液的澄清度、色泽变化等工作大多由护士完成,而护士更多是执行医生的遗嘱,医生缺少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日积月累加深意识。中药注射剂本身具有一定的色泽,加之不溶性微粒肉眼无法观察,这就更加要求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所推荐的溶媒选择中药注射稀释剂。因此,发挥临床药师在处方点评中评价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作用,在临床医生中广普药学知识面,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3)

第三条凡在国内进行新生物制品研究、生产、检定、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新生物制品的分类和命名

第四条新生物制品按生物制品管理要求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减毒的活菌苗、活疫苗。

第二类;死菌苗、死疫苗、类毒素、抗毒素、抗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噬菌体及用于人体内的诊断用品。

第三类:人血液制品及由人和动物血液或组织等加工制成的免疫制品。

第四类:体外试验用的属于血清学和免疫学的诊断用品。

第五条新生物制品应按生物制品统一名称规程有关规定命名。

第三章新生物制品的研究

第六条新生物制品研究的内容,包括选种、生产方法和工艺路线、质量标准、人体观察或临床试验。应对菌毒种的抗原性、免疫原性、毒性、基因的稳定性、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小量及中间试制),制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保存条件以及有关生物学、理化学、免疫学、检定方法和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按第四章的要求从小量到大量进行人体观察或临床试验,提出制造及检定规程和使用说明书草案。

第七条研制一、二、三类制品,应将其研究计划报卫生部,并抄送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及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第四章新生物制品的人体观察

第八条研制单位申报人体观察前,必须完成该新制品的中间试制,用于人体观察的制品必须是中间试制的产品。

第九条一、二类新制品进行人体观察,必须向卫生部提出书面申请,抄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并按附件三的规定将有关资料及样品送至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办公室和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审核及检定。根据审核、检定结果,经卫生部批准后,试制单位应与商定的防疫或临床机构,按附件四的要求协作进行。末经批准不得进行人体观察。

第十条一、二类新制品在完成第一、二阶段人体观察并取得可靠结果后,根据制品不同情况,可进行第三阶段人体观察。试制单位应会同承担人体观察的部门将第一、二阶段人体观察结果报卫生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并抄送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备案。

第十一条凡研制一、二类制品,在菌、毒种选种阶段即需进行人体观察,或于小量试剂后中间试剂前需进行人体观察者,必须向卫生部提出特殊申请,由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生物制品分委员会审评,认为确属必要,经卫生部批准后方得进行。观察人数及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十二条第三类新制品的临床试验按《新药审批办法》第四章有关规定进行,均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初审后转报卫生部审核批准审评委员会生物制品分委员会审评,认为确属必要,经卫生部批准后方得进行。观察人数及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五章新生物制品的生产

第十三条一、二类新制品投产前,研制单位必须向卫生部提出申请,报送有关资料,由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生物制品分委员会审评,提出结论性意见报卫生部审批。批准后发给《新生物制品证书》。

第十四条一、二类新生物制品批准后一律为试生产,试产期为一至三年,批准文号为"卫制试字··号"。

第十五条凡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研究单位,在新制品人体观察结束后可按第十三条规定申请《新生物制品证书》,并可凭此证书转让技术。接受技术转让的生产单位可凭此证书向卫生部审请生产,经卫生部审核后按第十四条办理。

第十六条一、二类新制品在试产期内,生产单位要会同研究及使用部门继续考核制品的质量、效果、反应、稳定性、免疫持久性等。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要抽样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如有严重反应或效果不确者,卫生部可停止其生产和使用。

第十七条新制品试产期满,生产单位要按照第十六条的要求,总结有关方面的材料,向卫生部提出转为正式生产的报告,经卫生部审查,批准后发给生产批准文号。批准文号为"卫制准字··号"。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4)

【关键词】  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性休克;护理

右旋糖酐为葡萄糖聚合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扩充血容量、抗血栓形成及改善微循环,用量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见皮肤反应,偶见发热、寒战,极少数人出现过敏性休克。2009年1月我科出现1例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此次病情来势凶猛,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患者脱离危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因车祸致左小腿肿痛、畸形、活动障碍3h,于2009年1月11日12:54收入院。入院诊断为左胫腓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于 3月13日下午在床边行左大腿取皮+左膝部植皮术,术毕21:45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喉咙发痒、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意识不清、小便失禁。测BP 52/20mmHg,HR 140次/min ,R 54次/min,考虑为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输低分子右旋糖酐,更换输液器,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mg肌肉注射,多巴胺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予以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注,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5L/min),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予以心理安慰,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于21:58 上述症状无缓解,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静脉注射,建立第2 组静脉通道,输入缩合葡萄糖氯化钠500ml 扩容、平衡液补液扩充血容量。经过积极抢救,22:10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测BP 99/66mmHg ,HR 120次/min ,R 26次/min 。药液及输液管等送检结果未发现异常,该病例考虑为过敏性休克。

如何

2  护理

2.1  急救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组织抢救。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平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 5L/min鼻导管吸氧,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林格液500ml扩容和心电监测。建立两条通道静脉输液,予扩容、升压、纠酸、保护胃黏膜、支持等处理,并遵医嘱进行相关的检查及血液化验。

2.2  心理护理

患者因输液致过敏性休克,来势迅猛,毫无思想准备。因此,对输液、用药存在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过敏反应的原因,已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患者配合的重要性,及时进行安慰劝导,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特点,详细讲解药物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积极配合治疗[1]。嘱其今后就诊应告知医务人员自己对此药有过敏史,避免再次使用该类药物。

2.3  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密切观察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皮肤色泽、血压、尿量的变化和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每15~30min记录1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2h记录1次,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如发现病情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同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严密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2.4  封存余液及输液器

进行药物检测,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2.5  基础护理

由于休克时患者出汗多,皮肤湿冷,应及时给予擦浴及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讨论

3.1  药物过敏是Ⅰ型变态反应疾病

其特点是反应发生快, 严重接触变应原后15~20min 即可死亡[2]。护理人员在病人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细心观察,同时应熟悉掌握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应急流程。

3.2  加强病人健康教育

让病人了解有关药物知识,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其在输液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关闭输液夹后马上通知医护人员。本病例患者在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喉咙发痒的同时自己关闭输液夹并马上通知护士,为此后的抢救争得了宝贵时间。

3.3  由于低分子右旋糖酐有致过敏性休克的可能 如何

故首次用药应严密观察5~10min,并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材,在用药过程中,滴速不能太快,同时告诉患者不能自调滴速,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输液中的不良反应。

3.4  使用药物前应注意询问药物史及过敏史

虽然目前药典上均认为低分子右旋糖酐不用作皮试,但此病人为过敏体质,在使用该药物时应该先作皮试。皮试方法如下:取低分子右旋糖酐原液0.1ml皮内注射[3] ,观察方法按青霉素过敏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125-0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鉴于ADR的危害性,我院于2007年开始开展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旨在为临床医疗提供有效、安全、合理的用药参考。本文着重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9月收集的11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临床医生、护士、药师2007年5月~2009年9月收集的118例ADR报表。

1.2 方法

将ADR病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引发ADR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的年龄分布

见表1。

2.2 发生ADR的给药途径

见表2。

2.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例数及构成比

见表3。

2.4 ADR涉及的抗微生物类药物及构成比

见表4。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对118例ADR进行分析,累及器官或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首位,为65例,占55.0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为29例,占24.58%。见表5。

3 讨论

我院是骨科专科医院, 医院的住院患者比例男性多于女性,因此ADR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医院青壮年患者较多,且年龄跨度大,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1]。抗感染药物涉及ADR例数最多,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为主,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2]。建议临床药师要提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合理调配抗菌药物,避免无指征用药,防止重复用药和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静脉注射给药发生ADR的情况较为突出。118例ADR中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有111例,占94.07%,略高于国内其他报道的83.47%[3],可能与我院有用药习惯有关,提示临床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给药。同时医务人员还必须严格按规范操作,避免因药液配伍不当,浓度不当,或因配制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4]。从安全角度考虑并结合临床需要,尽量坚持可口服不注射的给药原则。

中药制剂杂质较多,注射液澄明度和稳定性不理想,成分复杂、分子量大,且含有多种致敏原[5],所以临床应用务必加强用药监护,特别是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年老体弱者、心脏严重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注射时要单独使用,并避免快速输注,以防止严重ADR发生。

由表5可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损害居前三位。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为55.08%,这与此类反应容易观察密切相关。皮肤损害主要是以药疹为主,多数伴有瘙痒,致敏药物主要是有青霉素类、头孢类抗感染药及中成药3个大类,它们都具备致敏的条件[6]。建议医师使用药物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从对临床病例跟踪的情况来看,ADR的监测力度和深度不足,与国内报道一致[7-8]。严重的ADR和一些不易观察到的反应,如隐蔽、潜在以及慢性的ADR漏报率较高,故应加大监测力度,同时要加强抗生素及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崔蔚,陈宁.57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统计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4):56-58.

[2]谢小云,曾昭全.我院6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35):2785-2786.

[3]王秀琴,张淑萍,王睿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60例分析[J].中国药师,2009,12(2):228-229.

[4]黄艳芳.2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2):1972-1975.

[5]沈斌,张继明.我院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5):51.

[6]范明霞,段露清.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131-133.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6)

患者,女,45岁,因头昏伴乏力.恶心.呕吐2天于2011年5月1日20时28分入院。入院后予以泮托拉唑钠静滴护胃治疗。21时16分当患者在静滴泮托拉唑钠10分钟后突然出现出冷汗,全身湿冷,BP 40/20mmHgP 133次/分 R 20次/分,遵医嘱立即将泮托拉唑换成林格氏液静滴,予以肾上腺素皮下注射,予以异丙嗪及地塞米松抗过敏,多巴胺升压,并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予以心电监护。21时40分患者BP0/0mmHg P 146次/分 R20次/分,立即给予肾上腺素静推,多巴胺及阿拉明静滴,DXM静滴抗过敏,予以中心静脉置管加强补液,经抗休克抗过敏治疗后患者22时BP130/80mmHg P90次/分 R20次/分,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留院观察3天无异常出院。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局部红斑等皮肤变化,仔细询问并观察患者有无心悸、呼吸困难、恶心等其他伴随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 护理 护理人员沉着、冷静,切忌慌乱,临床遇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首先更换输液瓶及输液管,立即强刺激人中穴,同时做其他药物抢救,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和设备,争分夺秒地进行急救措施。患者应保持中凹卧,注意保暖,速改善患者的末梢循环,增加末梢循环的回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解释、稳定其情绪,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3健康指导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告知患者出现的症状为静滴泮托拉唑所引起,以后治疗用药要及时告知医生过敏史,指导患者在用药时学会观察,并及时与医护沟通。患者日常用药一定要经过医师指导,以免自行用药引起过敏反应。

3讨论

泮托拉唑于1995年在德国首次上市,属质子泵抑制剂,对H+-K+-ATP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不可逆性抑制,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本例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仅用了生理盐水加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未使用其他药物,用药10min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因此患者的过敏性休克症状与静脉滴注泮托拉唑有因果关系,国内外文献中也有泮托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泮托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尚不清楚,望同行在应用时注意。泮托拉唑属患者以前未用过的药品,究竟会不会过敏,用药之前不可预知。通过此例提醒我们,今后对任何一种药物,任何一例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随时准备好抢救药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7)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20-01

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日益增加,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品种增多及临床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目前,临床上中药注射剂与其它注射剂的配伍应用越来越多,取得了颇大的疗效。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可变因素,长期以来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经常反复困扰生产部门的大问题。因此,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措施是医务工作者的首要问题,同时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1 分析中药注射剂联合配伍使用易发生的问题

1.1 热原反应增加 注射剂均有一定量的热原质,在与其它药射剂或大输液配伍后造成热

原质的叠加。据报道含麻黄碱制剂与氨茶碱注射液并用想获得协同作用,但两药联用后效果

反而不及单独应用氨茶碱效果好,严重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增加[2]。

1.2微粒的变化 近年来,关于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报道甚多,不溶性微粒因不能在体内代谢,微粒进人血管可能引起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产生静脉。经研究发现[1],一些中药注射剂加入到常用输液中,检查后表明,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不符合药典规定。

1.3 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据仲氏等[3]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配伍后,其混合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显著降低。谢氏等[4]也报道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维生素C、林可霉素配伍8h外观无变化,但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据报道茵栀黄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含量下降[5]。

1.4 产生过敏原 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抗原,易与丹参等形成络合物,因此,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不宜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导致过敏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

1.5 混合液pH值改变、产生沉淀 据报道[6]茵栀黄注射液与注射用水,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20%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后pH值逐渐降低。

1.6 降低药物疗效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时,不宜与地塞米松注射剂配伍,会影响疗效,使治疗病程延长。

茵栀黄注射液不宜与氯霉素注射液配伍,因茵陈色原酮成分能够拮抗氯霉素的抗菌作用。

1.7 配伍液澄明度改变 中药注射液中某些成分的溶解性与溶剂的pH值关系很大。选择适宜的pH值,能保持有效成分的溶出或溶解,有助于澄明度合格。实验表明,双黄连粉针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颜色加深,双黄连粉针和头孢呋辛钠粉针配伍后长生白色沉淀。

2 防范对策

2.1 询问过敏史 中药注射剂出现配伍问题与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广大医务人员在联合应用配伍注射剂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王晓瑜等[7]统计在中药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报告后得出结论,既往有ADR或家族ADR史占9%,说明这部分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更易发生ADR。因此,对这部分患者应避免盲目多种药物混合静滴,即使在临床和实验中有一定的可行性的联合配伍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应仔细观察。

2.2 注意给药途径 大部分中药注射液用于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但也有个别例外:如七叶皂苷钠只供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长春两汀注射液不可肌内注射和静脉推注,如果把上述注射剂的给药途径给错,将后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3 慎选配伍溶媒 参麦注射液、 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8],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要使用说明书推荐的输液品种或选择产生不溶性微粒数相对较少的输液作为溶媒。

2.5 掌握用药剂量及稀释浓度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及配伍后输液的浓度,都有其安全范围,临床医生有时因患者病情危重或主观地认为中药制剂ADR少,随意加大剂量,这会造成不良后果。蔡皓东[9]对双黄连粉针ADR报告分析结果表明,超剂量使用双黄连及超药物稀释浓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ADR,其中2例出现了严重ADR。

2.6 其它:给药之前,仔细观察配伍注射剂有无沉淀,颜色变化;注意不同配方和功效中药注射液的差别;注意加药顺序及放置时间;规范输液配制和操作,密切观察和护理。

3 结语

中药注射液品种不断上市,一些注射剂间的不良反应和配伍问题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引起业界重视。因此,需要药学人员及时了解新动态,要求医护人员按药品说明书科学合理用药。并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临床医师、护师、药师三位一体密切协作,各尽其能,相互沟通,充分发挥专业和技能优势,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使医疗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民,朱春梅,宋乙平.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5):277~278.

[2] 杨文昌,李素民,樊得厚,等.注射药物配伍实验方法研究概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5):225~226.

[3] 仲昆,林杉,李海蜀,等.双黄连粉针与4种抗生素伍用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研究[J].中药学,1999,21(3):137~138.

[4] 谢苯械.红花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7):550~551.

[5] 孟永钦,朱增燕,周沛碾.穿琥宁注射液在输液中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1):21~23

[6] 张志伟.茵栀黄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变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10):454~455.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 R9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097-03

Study on the compatible stability of Yanhuning Powder for Injection and Dexamethasone Injection in three infusions

HUANG Xiaojun, LI Xing, GAN Meichan

(The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men City, Jiangmen 529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Yanhuning Powder for Injection and Dexamethasone Injection in various infusion. Methods: Using UV spectrophotometer, precision pH meter and other methods, we simulated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appearance properties, UV spectra and pH of compatibility ,Yanhuning Powder and Dexamethasone Injection which were commonly used as anti-allergy drug, after 0, 1, 2, 4, 6 h in three different solution. Results: The appearance, pH and content of compatibility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Conclusion: Yanhuning Powder and Dexamethasone Injection are stable in three kinds of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25℃) within 6 h.

[Key words] Yanhuning Powder; Dexamethasone; Stability; Infusion

注射用炎琥宁(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是由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酐经半合成后得到的有着明确化学单体的中药西制产品,分子量为610.68,具清热解毒作用,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近年来,炎琥宁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统计了我院门诊药房1个月的处方,其中使用炎琥宁粉针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6.3%,使用频率较大,而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的占80.6%。而随着炎琥宁粉针在临床应用上日益增多,也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的案例[2-3]。地塞米松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药物过敏的药品,处方中常用其与炎琥宁粉针剂配伍使用以减少炎琥宁所致的过敏反应。本课题拟将注射用炎琥宁与常用抗敏药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观察其在3种常用输液中配伍稳定性,为临床配伍用药[4-6]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V-260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精密pH计。

1.2 药品

注射用炎琥宁80 mg/瓶(批号:09080620,重庆药友药业有限公司);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批号:090823026,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批号:090719046,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批号:0908130,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地塞米松注射液1 ml∶5 mg(批号:090808,白云山天心制药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波长的选取

取注射用炎琥宁粉针80 mg,注射用水溶解,转移至250 ml量瓶中,并用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母液。另取不含炎琥宁粉针作空白,含地塞米松作阴性对照。取母液适量配成8 μg/ml溶液(A液),以注射用水为空白,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炎琥宁粉针1瓶(80 mg),用注射用水溶解置250 ml量瓶中,加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2.00、2.25、2.50、2.75、3.00 ml分别置于5个100 ml量瓶中,用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3]这5种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回归曲线。

2.3 回收率试验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取炎琥宁80 mg,置250 ml量瓶中,用注射用水溶解稀释,摇匀,吸取上述溶液2.25、2.50、2.75 ml分别置100 ml量瓶中,加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0 nm波长处测定样品的吸收度。

2.4 样品含量测定

2.4.1 炎琥宁溶液的配制取注射用炎琥宁粉针(80 mg)3瓶分别置于250 ml量瓶中,分别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2.50 ml置于3个100 ml量瓶中,用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标示为样品1、2、3。

2.4.2 加入地塞米松的炎琥宁溶液的配制取注射用炎琥宁粉针(80 mg)3瓶分别置于3个250 ml量瓶中,分别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1 ml∶5 mg)各1支,分别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2.50 ml置于3个100 ml量瓶中,用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标示为样品4、5、6。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上述6个样品的吸光度。

2.5 pH的观测

用精密pH计测量上述6种样品在0、1、2、4、6 h的pH值,观察其变化。

2.6 外观

在室温下观察上述6种样品在0、1、2、4、6 h的外观变化。

2.7 结果

2.7.1 测定波长的确定结果显示,炎琥宁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1 nm,且地塞米松注射液在该波长处无干扰。结合文献报道[6-7],炎琥宁的测定波长确定为251 nm。

2.7.2 回收率试验[6]在251 nm波长处测得样品的吸收度代入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回收率,得炎琥宁平均回收率为101.04%,RSD为1.24%(n=3)。

2.7.3 标准曲线的绘制回归方程为Y=0.015 3X-0.001 8(r=0.999 2,n=5)。炎琥宁在浓度6.4~9.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见表1。

表 1 炎琥宁在浓度梯度中的吸光度

Tab.1 The absorbance of Yanhun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图 1 炎琥宁溶液的标准曲线

Fig.1 The standard curve of Yanhuning solution

2.7.4 3种输液中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及pH值见表2、3、4。

2.7.5 外观的观测炎琥宁粉针与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在6 h内无明显的混浊,澄清度良好;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3讨论

3.1 方法学考察

由表1和图1可知,本实验采用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高。

3.2 炎琥宁与地塞米松的配伍

由表2、3、4可知,各项测量显示炎琥宁和炎琥宁-地塞米松配伍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RSD值均在±2%的范围内且相对百分含量(%)均在±5%的范围内,表明炎琥宁和炎琥宁-地塞米松配伍液在6 h内保持稳定,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3.3 溶媒的选择

由表2、3、4可知,炎琥宁和炎琥宁-地塞米松配伍液在3种输液中均较稳定,其中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RSD值最小,且含量变化差异最小,稳定性较好,与临床应用相符,应优先考虑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外观变化仅以混浊为指标进行测定。应进一步对输液微粒进行测定[8],以更好地控制输液的稳定性,应用于临床,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计建丽.浅析炎琥宁注射剂的合理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5):305-307.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过管理局安全监管司.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OL].cdr.省略/gxzy/ypblfytb/10652.shtml.

[3]屈雅丽.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41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6):89.

[4]莫火弟,何伟容,容令新.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常见配伍禁忌分析[J].海峡药学,2007,19(11):111-112.

[5]梁琳莉.炎虎宁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变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2):266-267.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9)

有机磷农药可经过吞服及喷洒农作物时防护不当而导致急性中毒。此类中毒一般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救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此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及时抢救,加强护理,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1]。为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及护理质量,现将我院近3年救治的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收治60例患者,男12例,女48例;年龄17~72岁,平均44.8岁;经口服中毒47例,经皮肤吸收中毒13例;中毒程度:轻度15例,中度36例,重度9例(重度患者均为口服中毒)。从中毒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30min~72h。住院时间3~15d,平均8d,经抢救治疗后痊愈出院59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1.2中毒机理和临床表现

1.2.1中毒机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

按照有机磷中毒临床护理路径[2]进行护理:

2.1 第一天:

2.1.1接诊后,由护士长迅速判断病情,将患者安置于符合要求的床位,根据医嘱调整给氧方式及浓度;

2.1.2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并抽取血液标本,(血常规、

生化8项、心功6项、胆碱酯酶),病情危重、需血液透析者加抽凝血4项、交叉配血;

2.1.3由主管护师连接各种监测导线并调节参数(包括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

2.1.4护士长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神志,迅速洗胃,昏迷者留置胃管,留取胃内容物行毒物分析,不能判断毒物品种时用清水洗胃;

2.1.5留置尿管,由主管护士监测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取大小便标本;

2.1.6及时清理皮肤毒物,清洁口腔,更衣;

2.1.7及时书写护理记录,随时执行医嘱用药,观察药效,出现阿托品化即报告医生;

2.2 第二~三天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肌无力和呼吸肌麻痹等,呼吸衰竭时应配合麻醉师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一系列措施;

2.3第四~七天 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劝导,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发现有自杀倾向,应积极制止;

2.4第八~十天 饮食护理:无消化道黏膜损伤的患者给予半流食,若患者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2.5第十一~十四天 恢复期:应观察阿托品化反跳的先兆症状,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出院指标,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无并发症出现;

3 配合高质量护理

3.1 洗胃和消除未吸收毒物 迅速撤离有毒环境、彻底清除毒物,阻止毒物再吸收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对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有效的洗胃,直到洗出液为清亮无味为止,随即注入活性炭液吸附毒物导泻,再留置胃管,每隔4h左右重复洗胃2~3次,洗至胆碱酯酶活力稳定在50%左右,方可拔除胃管。喷洒农药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立即脱去全身衣裤,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反复多次淋浴擦洗全身皮肤。

3.2 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在洗胃的同时,尽早建立静脉通道(重症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便补充液体、电解质,及时给与抢救药物 (阿托品及特殊解毒剂等),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氧疗效果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观察呼吸状态及血氧饱和度(SaO2),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立即通知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吸痰,保证气道通畅,观察和记录SaO2,如患者意识清楚,咳嗽排痰正常,呼吸平稳,血气分析正常,可考虑撤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改为鼻导管供氧,直至病情稳定。

3.4 应用药物的观察及护理

3.4.1胆碱能神经抑制剂的应用 阿托品是首选抗胆碱药,可以拮抗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样症状,解除呼吸中枢抑制的作用。应根据患者中毒程度给药,直到使患者出现阿托品化。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瞳孔、意识、心率、呼吸及皮肤状况,正确识别阿托品不足、阿托品化或阿托品中毒,严密观察和记录输液速度及尿量情况,防止输液过快致心力衰竭并及时发现阿托品不良反应的尿潴留现象,重症患者应导尿以观察每小时出入量。

3.4.2 胆碱酯酶复能剂 有解磷定、氯解磷定等,恢复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活力,减轻或消除烟碱样作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烟碱样症状消失情况,及时抽血测ChE活力,同时注意如有复能剂的不良反应出现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应用此药时应现配现用,配后不可久置。不能与碱性液体配伍,并记录用药总量、用药时间及用药后的反应。

4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

口服中毒患者因反复洗胃、呕吐,胃黏膜不同程度有一定损害,需禁食24h。患者意识清楚,呼吸正常时,可给予流食。急性中毒患者均有恐惧与紧张等,此时应态度和蔼,针对服毒原因热情而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思想顾虑,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尤其是故意吞服毒物者,抢救脱险后情绪常有波动,此时要让家属陪伴患者,不歧视患者,为患者保密。

5 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途径有吞服、喷洒农药时防护不当经皮肤吸收所致。急性中毒的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重度中毒患者常因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我们通过对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如下:(1) 按照有机磷抢救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及时地、有效地、全面的、有条不紊的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2)口服中毒者及时彻底的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有研究发现,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1次彻底洗胃后数小时胃内仍有大量农药成分,其含量与血浆农药含量成正比[4]。因此,反复有效的多次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反复淋浴擦洗皮肤也是有效清除毒物的手段。(3) 阿托品用量不足、阿托品化及阿托品中毒的观察识别非常重要。因此,认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综合意识清楚或模糊、皮肤干燥、颜面潮红、瞳孔放大,肺部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心率平稳或稍快、呼吸平稳等指标及时准确向主管医生报告,为正确使用阿托品提供依据。(4) 阿托品及特殊解毒药物(氯磷啶或解磷啶)要结合用药,应尽早、足量、反复应用,才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5) 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衰竭是重度中毒患者的抢救关键,如出现呼吸麻痹,立即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是唯一有效的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 周艳俊,饶正伟,冯轶.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的观察及护理处置[J]1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2): 175.

[2] 余悦满,李新春,罗子青. 临床护理路径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J] 护理杂志,2011,28(10A).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1版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760.

[4] 崔乃杰,刘兵1实用危重病急救医学[M]1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3: 319-320.

药品稳定性考察报告篇(10)

要认真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如上腹突然出现阵发性钻顶样绞痛,则应考虑阑尾炎;胃溃疡患者突然出现腹痛,并伴恶心、呕吐、出冷汗、心慌无力等,应考虑是否穿孔;患者暴饮暴食或进油腻食物后,突然出现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应考虑急性胰腺炎。在观察腹痛部位的同时,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要注意观察有无压痛及反跳痛和紧张的腹膜刺激征,若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立即采取措施。如我们疗区住进了一位急性胰腺炎的老年男性患者,经过5d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但在笔者夜班查房时,发现患者又腹痛难忍,同时伴有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立即测血压为11/8kPa,报告医生,请外科会诊后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时实施抢救措施,手术效果良好,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此外,老年人出现严重上腹痛,同时伴有胸闷、心率不齐,要考虑是否有心梗的可能。对腹痛待查的病人,一定要按医嘱使用止痛、解痉药物。在用药后要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用药是否有效,那种药物效果最好等,医生都应掌握,因为有些疾病常可通过诊断性用药而得出诊断。

2腹痛的护理

2·1一般护理病室内空气要清新,环境安静,以利于病人休息,避免不良刺激。在护理、检查和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准确、迅速。

2·2心里护理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讲解一些易懂的理论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病情有个正确认识,减少恐惧,树立信心,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2·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按时巡视病房,做到1次/30min。

上一篇: 安全隐患大排查 下一篇: 二十年后的家乡想象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