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8 23:47:16

幼教教育论文

幼教教育论文篇(1)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但家长们认为,幼儿园嘛!就是带孩子们玩,上什么课、殊不知,幼 儿园的课还不好上,要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才有可能被 幼儿所接受。这从何说起呢? 幼儿园的课你别看它就只有这么短短的 15分钟或者25分钟、甚至到30分钟,如果要在整节课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确实要费很大的功夫, 要上好一节课,我们要查阅许多资料准备许多课件, 让每一门学科融合到其它学科中,而又始终以一门学 科为主,其它学科为辅,这样来组织教学,幼儿才不会被催眠曲一样的睡着或者是像蜂子朝王一样的起 哄。除此之处,老师的着装、表情、语言也要贴进儿 童化。这样才不愧是一个幼儿教师。

许多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劳动创造着民族和人类的未来”。教师职业也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羡慕与尊敬。因此,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一种幸福的职业。但我认为教师的幸福并不仅仅来自这些高尚的评价,而是来源于教师的真情感受。

首先,教师的幸福来自幼儿的真挚的感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幼儿,他们的感情总是会毫无保留地完全呈现在你的面前,没有虚伪,没有做作,有的只是真挚。所以我也特别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心甘情愿地做不起眼的“孩子王”。在人的记忆里,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能忘记,而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真挚的感情,却常常经年累月不仅不淡忘,甚至会越来越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就像我参加工作多年,仍念念不忘曾经的母校和老师,那么若干年后,我的孩子仍能时时想起我幼儿教育论文,并相约来看望我,这难道不是我幸福的理由吗?

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学生的成才。

教师的幸福除了收获真挚的感情外,还有就是收获了各类人才。工人、农民生产的机器、粮食能服务于社会,满足人民的需要,于是他们产生了幸福感、自豪感。那么教师呢?同样,当一个知识面很窄,各方面能力很低的娃娃,经过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

教师、大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就成了知识较丰富,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了。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行各业上实实在在的作贡献,试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这就像农民在春天播下种子,等到秋天硕果累累时一样,心里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这难道不使你感到幸福吗?

再次,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千差万别的,要做好工作,就得充分发挥创造性。由于这种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并且每时每刻都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处理各种问题。例如,由于你的点拨,使学生想出了更为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由于你的帮助,使学生改掉了不良学习习惯,积极上进;或者又是你的辅导,使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些无不闪耀着你创造性的智慧的火花,而由此带给自己的成功感更是令自己幸福不已。

幼教教育论文篇(2)

这是在我见习的期间看到的,去年冬天我在一所公立幼儿园见习,我所在的班级是大四班,有一天早上我发现有两个孩子在争吵甚至还动手打人,我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明明想借圆圆的玩具,明明不肯,圆圆就动手抢了他的玩具,所以两人就了打起来。

我和带班老师钟老师聊到这一现象时深有感触: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深受老人的宠爱,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的人幼儿教育论文,这种现象使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丝骄纵和自私。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有什么好吃的也让着孩子,仅孩子吃,孩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分享。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筱筱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筱筱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早已去世,而外婆自己开了一个小店,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筱筱,筱筱没天都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人和她说话,陪伴她的就只有一个玩具娃娃。。在学校筱筱也不爱说话,和小朋友们的关系也很差,从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独来独往。

我想这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甚至存在着这样的教育误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教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

熟不知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种永恒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儿童进入社会的起点中国论文网。父母的爱好、言行、行为习惯对幼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家长的期望,爱抚,教育态度对幼儿的行为,性格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改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改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方面

1、家园合作。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纠正家长的教育误区,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如请家长来园参观了解幼儿的这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园表现,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学校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举办亲子游戏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家庭方面

1、尊重幼儿。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单一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应重视对现有阶段的教育,即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力的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第一导向,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幼儿潜在的天赋信号就能发现幼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2、提升父母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附义务,只负责幼儿的衣食起居。而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接触孩子最多的人。

幼教教育论文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

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幼教教育论文篇(4)

二提高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必要性

1幼儿教师职业身份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学生具有向师性,幼儿更是如此。幼儿教师的素质如何,最终将影响到幼儿的素质。幼儿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的基本技能、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及创新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而环境素质就是科学素质中的一种,它是将环境看作特定的作用客体,从小就养成并不断发展乃至持续终生的科学素养。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传承者,他们的环境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环境素质的培养效果,幼儿环境素质的提高,将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及周边的人们,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环境素质。

2当前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现状

堪忧环境素质是指人们在对应环境问题上的态度及能力。包括环境知识(对环境事件的认识和了解)、环境态度(对环境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环境行为(对环境事件将采取的措施)三个要素,也即是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环境道德意识以及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为:环境知识方面。获取的途径一般是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很少是通过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环境知识的结构零碎而不完整,多数幼儿教师对温室效应、雾霾、酸雨、白色污染等概念有所了解,但对如低碳生活、水体富营养化、食品安全等概念认识模糊;环境科学的知识比较肤浅,多数幼儿教师不知道环境权、循环经济、代际公平、绿色GDP等名词,也不能准确描述PM2.5的含义。并没有体现出与他人不同的教师职业特长或优势。环境态度方面。许多幼儿教师对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对环境教育的普及性认识模糊,也不清楚环境教育的广泛性和跨学科的特点。环境行为方面。许多幼儿教师的环境知识、态度、行为三因素的素质是逐次降低的,存在知行脱节现象,他们虽然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和幼儿教育中都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将幼儿环境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

3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培养培训存在缺失

在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的专业培养上,目前我国几乎是空白。现有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大多数为大专及以下,且以文科背景居多。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他们中小学阶段接受环境素质的培养是零碎而非系统的。而在大学期间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专科院校基本上没涉及环境知识的课程。目前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内容也仅局限在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理论、幼儿教学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并没有专门的环境素质培训的模块。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和导向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国家的有关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向全民宣传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在中、高考中适度增加环保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重,引导中学加强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重视;加大幼儿园环境教学的经费及设备投入,让幼儿教师有职业认同感;浓厚幼儿教师环境教学的教研氛围,使教师有条件、有兴趣、有动力多开展环境知识的教学,以促进其自身的环境素质的提高。

2在幼儿教育教学目标中突出环境素质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目前,我国幼儿教学中普遍包括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虽然科学领域里面穿插有关于环境知识的目标内容,但还远不够。建议教育部门可制订出幼儿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并编写出幼儿环境教学专用教材。

3将环境科学课程纳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高等师范院校针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方案中,要将环境素质教育课程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或《环境科学导论》等课纳入公共必修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突出环境知识方面的模块。与其他课程考核方式不同,可将“学习环境素质教育课程后的行为改变及环境知识的实践应用情况”要求纳入评价依据中。此外,积极响应环保部、教育部关于高校创建绿色校园的倡议,高等师范院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共同创建,必定会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激情和责任感,陶冶环境道德情操,提高准教师们的环境素质。

幼教教育论文篇(5)

国家未来的兴旺和发展必然要依靠未来主人——幼儿。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指导幼儿观看爱国电影和图片,在无形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

2.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必然离不开一批有志向、道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虽然幼儿距离进入社会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无疑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当他们进入社会不同的领域和工作岗位,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时,不仅要求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

二、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缺乏对幼儿德育教育的高度认识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伦理道德,但因为思想品德的隐性化形态,导致目前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经常被忽略和轻视,不能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相关资料显示,只有少数幼儿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从而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但还有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德育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开展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对幼儿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

2.幼儿在德育教育中丧失了主体性地位

幼儿德育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者阶段要求,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并通过幼儿积极的认识、体验以及实际行动,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社会与阶段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教师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单纯意义上对幼儿道德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是从幼儿的内心出发,采取有效的心灵自主活动,是幼儿在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及主体性的表现。

3.幼儿德育教育中缺乏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配合

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仅仅依靠教师很难完成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和社会对幼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比学校更早,对幼儿的品德影响更大。但是从目前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甚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

针对上述幼儿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德育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开展教育。教师可以在幼儿表现出某种道德需求的时候,及时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当幼儿看到其他学生手里有精美的玩具的时候,自己想玩却遭到了拒绝,内心难免失落和伤心。这时,教师通过改变幼儿心理的策略,引导幼儿通过商量、交换或者请求的方式跟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幼儿既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明白了如何跟同学相处。

2.丰富幼儿园德育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容易引发学生讨论的,含有正反面对比的教育情境,通过帮助幼儿对事物进行判断,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和判断力,促进幼儿道德品德的建立。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道德情感,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最后,针对幼儿制订专门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案,对幼儿的品德、行为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强化,并加以巩固。

幼教教育论文篇(6)

道德教育无论是对于个体的自我完善,还是在协调人际关系乃至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道德产生角度来考察,道德产生于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需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道德教育是促成个体完善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的总和。”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道德又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主席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幼儿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对于人与社会的发展极其重要。幼儿时期的道德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基本,它是其它各个阶段教育的基础。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开发人的潜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和作用将持续终身。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幼儿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关键期。幼儿时期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不论受到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还是不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当前,幼儿教育还存在着否定儿童在道德学习中的主动建构性,采用说教式、灌输式教育的弊端。这违背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儿童品德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幼儿园道德教育形式中还存在着采取封闭式、专门性的道德教育课来进行,割据了德育与其他各学科领域、与儿童生活的有机整合,这样是无法完成对完整人的培养。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游戏、故事等生活情景教育意义,发掘儿童日常交往、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和道德教育意义,建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德育。让幼儿道德教育向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幼儿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道德教育要渗透在教育过程之中,不能把道德教育从完整生活中抽离出来,也不能把道德教育从其他诸育中抽离出来。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道德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环境的潜移默化,可见道德环境建设对于幼儿道德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很多道德教育研究者在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教育中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论,使道德教育呈现出了新的走向:

1、向人性化的道德教育发展

要教会儿童的分享、多赢、理解、移情、共处等等。它对人以心灵化教育,重视“以人为本”。

2、向开放性的道德教育发展

是一种向生活、生命、家长、教师、社会开放的、生成的、渗透的系统教育工程。

3、注重互动式的道德教育

在互动式的德育中,师生关系是平等、合作、尊重、理解、倾听、创造等道德要素。这是一种开放性的、生成性的、创造性的德育方式。易于教师发现儿童的道德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在于:根据以上3点的认识,提出在幼儿园的道德教育中,应在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儿童掌握道德行为规范和技能的同时,建立良好道德环境,注重道德环境教育。在在幼儿园其他学科领域的活动中、儿童日常生活等各种环境中充分挖掘道德教育契机,渗透道德教育目标,使儿童不断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并通过日常的不断强化、练习,主动建构道德认知,形成行为规范化和习惯化。

三、研究中发现的几种常态化幼儿道德环境

创建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其中最值得注意也是最不可忽视的是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1.建构幼儿园内部德育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文素质及其人格,尤其是教师的情感、人文素质智慧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所以,教师必须是有道德的人、重道德的人,才有资格以满溢之水渗润、启迪学生的心灵,进而使芸芸众生彰显其向善之心、向美之愿。幼儿园要建立良好的环境,就要建立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幼儿建立起合作关系而不是专制关系,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制定课堂和游戏的纪律和规则,调动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教师对学生经常用“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等礼貌性用语,以表现平等。其次,教师和教师之间的道德面貌和道德行为对幼儿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园要建立和谐文明的教师关系,为幼儿做出榜样。同时要重视培养幼儿学会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伙伴氛围。这些对于幼儿道德的发展非常重要。

(2)建立良好的德育软硬件环境

幼儿园处处要为幼儿营造德育美育相融合的氛围:在园部的楼梯走廊包括班级内都让墙面开口说话,说不同的话:有以五小为内容的幼儿创作的图片文字画,创设有关中国传统美德故事插画。有向家庭征集的照片,在环境创设中让家庭德育文化进入幼儿园,让家庭德育说话。包括:引导儿童保持高兴情绪来幼儿园,引导儿童来幼儿园的路上如何做,引导儿童怎样有礼貌的问候老师、小朋友和熟悉的人,引导儿童学做老师、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和班级的小主人,引导儿童怎样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目标、活动。如大带小活动、互助合作活动等等。为了使儿童人格的生长在自身与自然、与周围的社会关系中得到审视和合理定位,并在与它们的相互作用中寻找道德的存在方式,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每个幼儿园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构具有幼儿园特色的道德教育软件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有制度文化、日常规程、学习安排、生活要求、游戏规则等共同组成的一种系统性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形成需要幼儿园多年的积累与优化,对于幼儿的道德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德育的元素主要要贯穿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这才是与教育融为一体的德育。

(3)建立良好的幼儿伙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而增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除了要让儿童有较多的机会交往之外,还要帮助和训练他们掌握一些交往的方法。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安排是很紧凑,和同伴交往的时间不多。因此,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保证给幼儿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和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来园和离园时的区域活动:让他们自由搭配,自己选择区域,自己选择同伴一起玩。在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我们也给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我们老师尽量不去干预。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自由交往。在幼儿交往中,有些冲突也是难免的。例如在区域活动时,幼儿常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候我并不急于帮他们解决问题,只是对他们强调一下规则:这里一次只能有7个人玩。让他们学会通过与同伴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已经玩过的幼儿可以到别的地方去,让没玩过的同伴玩,等到下次可以来玩。再如:在户外体育活动自选时间,大、小班级实现自愿结对子的“大带小-小学大”的体育游戏活动,小班与中班结合、中班与大班结合,每天都让2-3名走进大孩子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大些班级的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儿童如何照顾弟弟妹妹,教他们玩玩具,小些班级的教师可引导孩子通过观摩、参与哥哥姐姐活动,体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孩子学习本领的欲望等等;这些活动使大儿童树立了自信心、责任感、自豪感,还懂得了一些照顾弟弟妹妹的方法,关爱他人情感还得到了强化。

(4)注重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

真正的德育不是专门进行的,而是融入到生活与学习之中的。所以在教育中,要挖掘语言、科学活动、艺术教育等领域,以及区角游戏中的道德教育资源,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如:通过带领孩子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目标,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还通过模仿表演来练习故事人物中的良好言行。例如:在一次大班水的沉浮科学游戏活动中,面对一个小钢珠和大些的纸盒,很多幼儿都猜测说纸盒比钢珠大,所以纸盒会沉下去,钢珠会浮上来。教师请幼儿做实验,结果钢珠沉下去了,纸盒浮上来了,面对结果孩子们都很迷惑,教师反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是钢珠比纸盒重的原因,教师就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因为钢珠沉下去了,纸盒轻才会浮起来。教师又反问孩子:“怎样才能知道钢珠和纸盒谁重谁轻?”,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运用天平称出了结果:纸盒比钢珠还沉。面对结果孩子们又一次迷惑了,教师告诉了幼儿实验中浅显的道理。最后教师问孩子:在科学实验中,靠我们的小脑子猜能猜对吗?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到“不行”,懂得了一定要认真地做实验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个活动正是教师前期对孩子已有经验的认真分析之后,将培养孩子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等科学道德教育目标融入活动过程之中。

(二)构建幼儿园良好的德育外部环境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而幼儿品德也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同于知识的习得,它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动机系统和具体的行为方式为内在和外在的保证,它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因此,要想使幼儿品德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为幼儿创设适当的德育环境。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呢?当前,社会环境不容乐观,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幼儿园的周边环境的道德建设,就要通过社会活动,有选择性地让幼儿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同时,可以模拟场景,使儿童置身于一个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游戏情景和美好的情绪情感等情景中,获得道德情感的体验和认识,并在这些情景中模仿和练习道德行为。例如:我们针对幼儿园来讲,开展一些活动如:《我们幼儿园里的工作人员》、《叔叔,我爱您》,《方便的超市》、《敬老院里的爷爷奶奶》、《农大小学》、《热闹的街道》、《我认识的标志》、《清清的运河》、《望儿山的爱心故事》、《我能为北京奥运作些啥?》等,这些活动都是模拟性质的,能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道德环境。

(三)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能有效地增加教育效果。所以,幼儿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家庭对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制定了家庭幼儿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帮助引导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在建设家庭道德环境中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和宝宝平等交流

父母应把宝宝当作平等的交流对象。无论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幼稚,都应赋予平等的发言权。

2.耐心地跟宝宝阐明道理

比如宝宝不小心将别人的东西带回家,父母可以这样说:“那位被你拿了笔盒的哥哥没有了自己的笔盒,肯定很伤心,明天我们把笔盒送还给他好吗?”然后,带着宝宝把东西送还给那位小朋友。

3.尊重宝宝的权利

容许宝宝有自己的收藏品,如果父母要拿取,必须征得他的同意。

4.耐心对待宝宝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认真听取宝宝想要告诉自己的事情,当他表达不清时,父母可以给予安慰的眼神,鼓励他慢慢说,不要轻易打断他。还应注意倾听方式,不要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听宝宝说话,这不仅会使宝宝感到一种压迫感,还会使宝宝不愿与父母交流。父母应尽可能地弯下腰或蹲下来与宝宝说话,同时进行眼神的交流,这既是一种亲密接触。又是对他的一种尊重。

幼教教育论文篇(7)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名为知行、行知,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1914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后,就一直从事于旧中国的教育改造。1946年7月25日,积劳成疾的陶行知病逝。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并创办了晓庄、工学团、育才等新型的学校。幼儿教育理论是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主要观点

1.2.1生活教育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人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以,幼儿教育应该建立在幼儿原有生活的基础上,将这种生活经验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范围应该拓展到社会,让全社会成为幼儿教育的基地。另外,陶行知认为,有效的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学做合一,即将幼儿教学、幼儿自我学习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水平。

1.2.2创造教育

陶行知指出,有效的幼儿教育必须以相信儿童为前提,相信儿童的创造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幼儿自己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幼儿自己动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幼儿自己去观察;解放儿童的嘴巴,让幼儿自由地发问;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支配时间,从而培养其创造力。

1.2.3科学教育

陶行知指出幼儿教育应该科学、全面,让幼儿教师与幼儿一起“玩”,玩科学的把戏,促使幼儿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在教育过程中,陶行知认为科学小实验是推动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幼儿教师应该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向大自然和社会获取知识,通过自制玩具与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优良的科学氛围。

2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

2.1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陶行知指出,幼儿教育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活的环境,而尽量不用或少用死的书本。根据幼儿园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知道幼儿园体育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与习惯,从而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是建立健全合理的体育活动目标。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按照不同发展层级的幼儿适时调整体育活动目标,从而形成网格式的目标体系。二是丰富体育活动的各种形式。幼儿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晨间锻炼、户外游戏、体育教学课的相关活动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之前,教师应该自制器械,促使幼儿能在使用各种体育器械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给幼儿足够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幼儿根据自身需要参与丢手绢、跳绳等游戏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根据体育教学课活动的情况,不断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和身体发展需要做出调整,从而推进教学改革,完善体育教学课程的各项活动。三是科学有序地开展体育活动。一方面,幼儿教师应该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环境,开发各种有助于提升幼儿能力的场所,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器械,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选择与制作合适的体育器材,探索创新,优化体育活动器材。

2.2促进各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根据陶行知的理论,儿童6岁以前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为促进各阶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我们主要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活动传授幼儿生活方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愿望,强化与巩固幼儿生活自理的行为与能力.二是将幼儿园环境、各领域教育、日常生活、家庭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结合,促进中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三是制定良好的班级班规,注重环境的熏陶,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促进和巩固幼儿规则意识,推动大班幼儿身心发展。

2.3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一是完善幼儿一日生活。一日生活是幼儿每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一日生活,幼儿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二是在谈话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为更好地解放幼儿的嘴,幼儿教师应该在晨间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幼儿交谈,从而拉近师生关系,了解幼儿的发展动态,引导其参与谈话,促使其将心中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并形成有意义的话语。三是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区域活动是幼儿参与社会、了解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我们应该给幼儿大胆讲话的机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与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关系;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也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启发式地提问,促使其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去。四是在领域教学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领域教学是幼儿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良好的领域教学总是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培养幼儿的各种兴趣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将语言训练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把音乐欣赏、游戏体验、思维发展等与幼儿语言提高结合起来,全方面地提高幼儿的能力。

2.4推动幼儿科学教育发展

按照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中心,充分利用好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将其作为科学探索的主要对象,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一是从自然、社会等多角度选择合适的科学内容,将科学教育与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幼儿通过科学感知周围事物。二是明确科学教育各阶段的目标,即紧紧围绕幼儿的情感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知识经验的积累三个方面,全面规划小、中、大班幼儿科学教育的长远目标。三是设计恰当的活动,解放幼儿的双手与大脑,促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四是材料的选取应该遵循多样性、严谨性、探究性、恰当性的特点,使幼儿能在通过有效的材料完成探索活动,并保证活动效果最优化。第五,幼儿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幼儿的各项操作,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及时解决幼儿难题,归纳与提升幼儿结论,灵活调控整个活动过程。

2.5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

一是践行行知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一日生活建立健全音乐区,并在规定时间内播放音乐,使整个幼儿园都充满了音乐的氛围,让幼儿每天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中,从而培养其音乐感知力。另一方面,鼓励与引导幼儿用心感悟音乐、创造音乐,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孩子们热爱音乐。二是引导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发展其美术能力。幼儿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在绘画中体验美术的乐趣,从而积淀丰富的美术经验,形成良好的美术感知能力与美术创造能力。

幼教教育论文篇(8)

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建立幼儿秩序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幼儿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便更加重要。在幼儿发育初期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规则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身心发展,更能够从小培养他们的秩序感、道德观、与他人相处与沟通的方式。

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情景教学,培养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以儿歌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发强化规则意识;注重体育游戏的评价,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让孩子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协调发展,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规则意识,培养,小班,体育游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什么是规则?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

游戏是幼儿自主参加的上一项快乐活动。它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游戏对幼儿来说,并不只是一种消遣和娱乐,而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育者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了我们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它的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愿望。

3至4岁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性格特点。而体育游戏既能够满足他们这些特点,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完善健康的人格。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建立秩序感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应变能力。但是如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呢?针对不同幼儿的情况,我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制定规则是有很大难度的,但他们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能让游戏顺利进行,幼儿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得到自我的奖赏。

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富于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低龄幼儿尤为重要,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孩子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有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运动兴趣。良好的情绪体验、规则的自觉执行,更好的激发幼儿对体育的兴趣。这是幼儿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运动兴趣的先决条件。

情景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小班幼儿行为的目的意识较差,游戏过程能使孩子情绪愉快,潜能得到开发。例如为了发展幼儿跳跃和奔跑的能力,我先是以故事的形式创造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孩子们以“快乐的小兔子”这一可爱的动物身份,听音乐跳到“草地”上,分散练习向前跳。还如在“打蚊子”的游戏中,分散练习向上跳,鼓励幼儿大胆跳跃。还有当听到“大灰狼来了”的信号时,快速跑回家里,庆幸自己跑得快,充分体验遵守规则的快乐。还有专为幼儿跳跃设计的“摘苹果”游戏,苹果充分提高了幼儿运动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沉静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规则意识逐步得到发展。

2至3岁的孩子处于对新异事物的探索阶段,此时他们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们需要合理的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材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喜爱。如在《小猫运鱼》这一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小猫头饰、筐2个、小鱼图片若干。我不急于去教会他们玩的方法,而是先让“小猫”自由学本领,耐心的看孩子的反应,看看他们在游戏环境中会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让幼儿“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同时个别指导一些孩子进行比较薄弱环节的练习,如身体协调的走和跑,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通过自己的尝试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当幼儿尽情的玩耍后,我让孩子们带上小猫头饰,组织集体进行练习游戏“小猫运鱼”又一次把活动推进高潮。我将参与到游戏中,因为当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孩子们会很高兴,他们会模仿老师做动作。可见,教师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是很重要的。同时教师需要做活动中的协助者、总结者。

二、以儿歌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发强化规则意识

以儿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探索,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把体育游戏规则及动作要领以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可以边说边做、边唱边做,以儿歌形式表现游戏规则,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如体育游戏《吹泡泡》、《木头人》等集体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情节生动有趣、易学、易会、易传,而且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幼儿很感兴趣。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水平,选择改编那些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民间游戏,在组织运用的过程中,力求在“新”、“简”两方面动脑筋想办法。“新”是指游戏内容的新鲜性、形式的新颖性、方法的新奇性;“简”是指讲解简练、练习简单、教法简易。以“新”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其产生兴趣;以“简”帮助幼儿尽快掌握玩法,让幼儿有大量玩的时间,在反复多次的游戏中不断遵守规则、变换规则。在体育游戏《吹泡泡》中,创编了儿歌“吹泡泡,吹泡泡,泡泡吹高了,泡泡吹低了,泡泡吹破了,砰!”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很自然的孩子们跟着儿歌做出了相应的动作,幼儿很自然的有了规则意识,不用教师整理秩序,不用教师组织纪律,幼儿在很快乐的氛

围中得到了锻炼。游戏熟悉后,再让幼儿尝试不同的角色,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又如体育游戏《木头人》,能锻炼幼儿灵活性、快速反应的能力与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游戏开始前,我首先把歌曲教会幼儿,因为儿歌的内容和韵律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很喜欢。然后我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歌边组织游戏,很快孩子们就都掌握了游戏玩法和规则。老师与幼儿共同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幼教教育论文篇(9)

幼儿期的语言习得源于听说,也就是口语交流,而读写能力则需要幼儿的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以在听说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第二语言习得也不例外。幼儿期作为语音发展的关键阶段,使其更容易获得第二语言觉知。如果这一时期幼儿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听说训练,不仅有益于培养其语音意识,也将成为其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其中“说”不仪反映了幼儿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幼儿外语信息加工水平,同时也是幼儿运用外语的主要形式,体现了语用价值。因此,对幼儿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重心,也是衡量幼儿英语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

(二)交流能力是幼儿英语教育的关键

充足的运用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基础,相关研究认为幼儿的英语学习必须在运用中进行。由于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日常生活整合,因此在生活中进行英语会话练习是幼儿英语语言习得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加强以听说为基础的幼儿英语语用能力也就是交流能力,这也是幼儿英语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三)多元文化意识和知识是幼儿英语教育的深层次要求

通过幼儿英语教育,丰富幼儿的多元文化知识,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是学前英语教育的深层次要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幼儿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对异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了解,逐步培养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开放和兼容性格,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精神,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此外多元文化教育也是对外语教育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其脱离英语作为单纯的语言工具的狭隘范围,从而使学前儿童的英语学习具有更为广泛的价值。

二、幼儿外语教育对教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教师在幼儿外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儿童时,如何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综合素质。

(一)心理素质

首先,学前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幼儿的表情和以及行为上的变化进行及时准确的捕捉,并依据这些变化对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并将其思维时刻引向教学活动的中心。其次,学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富于感染力性格魅力。学前儿童的英语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像演员一样富有感染力,通过综合调动语言、体态、表情等各种要素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对儿童有一颗爱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用心灵来感受和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依此为情感基础,真正与儿童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以情感体验为纽带使儿童获得学习知识的快乐感。

(二)语言素质

首先是英语知识。任何语言都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组成一种符号系统,并由二者的相互关系构成语言系统。因此不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英语学习,都不可避免地要去结识相应的语言规则,同时还需要学习和掌握构成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项基本要素,因此英语知识是一个幼儿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其次是英语技能。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这些技能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其中的听说能力对于学前英语教师更为重要,毕竟听说能力开发是学前英语教育的重心;最后是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运用能力是幼儿英语水平的重要的标志。而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学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英语基本技能还需要了解英语母语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相应的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三)教育理论和技能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还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技能素质。首先幼儿英语教师要具备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以及学前组织管理学等知识。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能根据儿童智能发展特点和外语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要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例如,幼儿英语教师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舞蹈知识,在教学方面要具有边弹边唱、伴奏、编舞的能力和音乐教学的技能技巧。

三、幼儿外语教师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英语教师的幼教化

1.培养思路

幼儿英语师资问题是影响着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鉴于社会上闲置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较大,可以作为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师资来源。但她们绝大多数不是幼儿师范毕业,甚至不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这一群体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缺点是不熟悉幼儿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考虑此类闲置的英语人才经过适当的培训后充实到幼儿英语教师队伍中去。

2.培养方法

一是聘请幼儿英语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以及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对这些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培养重点放在幼儿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上。二是组织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研讨,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运用的创新设计和实验。

3.培养目标和要求

首先,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力求简明、实用。如:基本知识以学前心理学、教育学的实际应用为主;其次是双基训练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培训活动尽量放在课堂上,通过授课教师与培训学员教学互动,促进学员感知和领悟所学知识;最后是学员在工作中提高的能力,例如如何多向其他教师学习、观摩,这是学员上岗之后逐步成熟的又一捷径。

(二)学前教师英教化

1.培养思路

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幼儿园英语课程的普及,幼儿英语师资短缺问题十分突出。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每所幼儿园都配备专职的英语教师并不现实,解决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对部分在职年轻的教师进行英语技能培训,也就是“学前教师英教化”。这种方式为解决幼儿英语教师短缺提供了新思路,并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进行英语交流。

2.培养要求和方法

首先在培训内容上坚持基本性,实践上坚持速成性。我国的幼儿教师多为幼师毕业,通过系统培训,胜任幼儿英语教学不存在任何问题。唯一的欠缺就是英语语音基础和英语教学方法。因此,具体培训内容应以此为重点,保证培训质量和实用性。其次在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上,要考虑幼儿园的工作特点,采用节假日培训、邀请专家上门培训以及到先进幼儿园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

(三)幼儿英语师资正规学历教育

幼儿英语师资正规学历教育是最终解决幼儿英语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部分大学已经开设了“学前英语师资专业”。这些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不仅注重幼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对英语课程学习进行重点强化。在课堂教学上较多采用“模拟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在设置内容丰富、贴近幼儿英语教学实际的校内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经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毕业后完全能胜任幼儿英语教学工作。

(四)幼儿英语教育科研及教研活动

幼儿英语教育科研及教研活动是提高幼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相关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英语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及时了解幼儿英语教育的最新动态。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力求丰富多彩,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四、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与资格认证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是幼儿园理想的英语教师,也就是幼儿教师英语化,英语教师幼儿教育化。而打破单一的教师培训体系,实行幼儿教师培训一体化,将幼儿教师的职前与在职双语教师培训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建立多样化的幼儿双语教师培训体系,为幼儿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师资保证。持证上岗是目前我国对幼儿教育的明确要求,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及时出台“幼儿园英语教师任职资格”方面的文件,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师资规范问题进行界定。

(二)将培训与研究结合

相关教育研究的进步,是幼儿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保障,因此在幼儿英语师资培训中要力求推广相关的研究成果,把幼儿英语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师资培训的内容。幼儿英语教育科研与师资培训的整合,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幼儿英语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同步进行,通过研究活动达到培训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幼儿英语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异步进行,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在职幼儿教师能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和完善;培训主讲教师的要能通过在职教师的教学经验反馈,积极捕捉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幼教教育论文篇(10)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12,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05,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 传统技艺论文 下一篇: 安全工作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