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战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改革与战略杂志 省级期刊

Reformation & Strategy

  • 45-1006/C 国内刊号
  • 1002-736X 国际刊号
  • 1.0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改革与战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改革与战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理论、数字经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区域经济

改革与战略 201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改革与战略杂志专稿
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系列研究之二1-16

摘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最明显、最突出、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里最积极、最活跃的社会主义因素。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公有制必须坚持,这也是真正的立场问题、方向问题、根本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完全可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和极大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路子。中国要有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就要认识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体现,公有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改革与战略杂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资本参与发展的经济——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系列之三17-25

摘要: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人民为中心、需要利用资本来参与和必须做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应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为基础,其中需要允许非社会主义因素如资本、商品经济的市场机制共同参与发展经济。资本标配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与资本作用的发挥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利用资本来发展经济,首先得优化社会生产关系来防止被资本利用从而走向资本主义,尽量把损害降到最低;其次是讲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理,厘清生产资料产权与生活资料产权的区别,明确生产资料占有者的社会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的需要出发来建构理论体系,用以指导发展一种旨在使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多,非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少的混合双导型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26-31

摘要:发展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发展的任务,又是时代的要求。西方经济学不能科学地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必须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用于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强经济发展制度保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与战略杂志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研究综述32-36

摘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价值取向。文章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主体认定、发展内涵、实现条件、路径选择等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类与梳理,展现了已有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期为今后更全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改革与战略杂志经济与制度研究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与终点41-45

摘要:逻辑起点作为一门学科的开端,是正确理解这门科学所必须研究的问题。根据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可以得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逻辑起点的商品,实际是从世界市场商品中抽象出的商品一般。世界市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顶点,遍布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每个研究层次的各个阶段,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结构,使得马克思又把世界市场作为其理论体系的逻辑归宿。明确世界市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46-49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在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与西方经济学存在差异。梳理两大理论体系,合理借鉴西方经济学科学成分,有利于深刻理解并完善发展马克思经济学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并对中国主动构建国家价值链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极具现实意义。

反垄断规制中不公平定价的认定方法分析与探讨50-52

摘要:不公平定价问题、掠夺性定价问题、价格歧视问题是人们常见的市场上不正当定价现象,也是反垄断法律规制的重要内容。在反垄断规制下认定不公平定价,应满足有明晰的定义、有可操作性、有法律的确定性与可预见性、有助于增进社会福利四个条件,通过对企业现在与过去价格的纵向比较,企业价格与竞争企业价格的横向比较,全方位进行认定,确保不公平定价认定结果的公正性。对横向纵向综合比较的方法应用,还需要通过从立法上予以完善、从执法标准上进行细化、增加相关司法解释等,不断提升我国反垄断规制下的不公平定价认定水平。

中国城镇化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与创新研究53-56

摘要:经济职能是所有政府职能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城镇化背景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应当正确引导城镇化建设,引导居民树立良好的消费习惯,发挥资金支撑作用与制定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具体蓝图。在当前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之所以会进行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创新,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提高履行经济职能的能力。社会宏观环境提供的各项基础性支持和有利的宏观环境,也为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要更好地推动中国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经济职能转变创新,应当创新融资方式,从而实现满足金融需求的能力提升。扩宽融资渠道,放宽融资限制,强化政府经济职能履行监督并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政府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

改革与战略杂志战略与管理
世界三大潮流与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基于全球视角的相关性研究57-63

摘要:文章认为,当今世界有三大潮流:全球新技术革命潮流、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化潮流和注重人的自身发展潮流。这将对中国下一步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内的所有制结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应该审时度势把握好世界三大潮流的新变化,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协调好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从而建立社会共生的新体制。

新时期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路径选择64-66

摘要:文章认为,与国际上的贸易强国相比,不完善的贸易体制机制还无法支撑我国成为贸易强国、落后的服务贸易与贸易强国有着巨大的差距、创新发展基础薄弱、迈向贸易强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全球贸易环境。我国应该改革创新贸易体制机制,奠定贸易强国制度基础;以转型升级为契机发展服务贸易,改善贸易结构;以更大投入实行创新驱动,提升我国贸易竞争力;抓住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在全球贸易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不断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一带一路”战略与自贸区战略的互动研究67-70

摘要:“一带一路”与FTA(自由贸易区)建设关系密切,是实施FTA战略的重要内容,FTA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我国要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开展自贸区建设,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不断缩小与新型贸易协定的差距,借助自贸试验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建设,建立“立足周边,辐射四周”的自贸区网络。

“一带一路”战略下互联互通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71-73

摘要:产业融合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着眼点,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则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战略下,互联互通与产业融合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经济平台、制度和文化等领域互联互通,都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实现“一带一路”产业融合,激发“一带一路”经济活力,应将互联互通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加快促进文化、制度融合,加强对外经贸合作,针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异化战略,在中西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上投入更多精力。

改革与战略杂志金融财税研究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转型架构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74-78

摘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技术,互联网金融能有效助推传统金融脱媒,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可能。传统金融机构转型互联网金融架构需要完善交易结构,拓宽服务范围;建立混合风控架构,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规范法律架构,增强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移动金融、大数据金融、社交金融、供应链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基于土地流转的农村金融供给创新研究79-82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建设存在着诸多严峻问题,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突出:农民流转意愿不强和土地流转规模较小、错误地把农业规模化经营等同于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各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利益保护措施等。我国要从土地流转视角下出发,加强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创新,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供给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多元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加强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等,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金融生态的经济基础及优化策略83-85

摘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直接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品质。当前,农村生产的自组织和内创新能力不足、农村经济依赖性明显、农民创收成果不足,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提出,要合理利用国家政策、净化农村金融征信环境、优化农业投入,加快,推行普惠金融政策,促进金融长期支持“三农”发展。

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对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86-88

摘要:与发达国家比较健全的期货市场环境相比,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文章认为,应该进一步丰富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培育更加成熟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主体、鼓励农产品现货企业对期货市场的适度参与,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我国农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建议89-91

摘要:信息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的作用不断增强。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盈利能力、扩展业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保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和限制条件;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通过优化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其自身优势;完善监管体系,实行差别化监管制度。

改革与战略杂志农业与农村发展
我国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试点中的问题与对策92-94

摘要:相比传统的价格支持政策,目标价格政策具有不会对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市场供求关系产生直接影响、对农民的农产品种植成本有基本保障、政府财政负担得以减轻等优势。我国自2014年开始在东北和内蒙古4省区试点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存在补贴面积不准、补贴价格过低、采价点设置不科学、补贴资金发放时间不合理、种植户对目标价格政策了解掌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应该通过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完善政策配套措施,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加强政策执行监督,持续提高补贴水平等几个方面的措施,强化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的适用性,保障大豆生产和供应,稳定大豆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