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与试制、科技动态、专家论坛、企业之窗、博士论文、会议消息、新品介绍、产品导购等。
  •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国营第715厂
  • 国际刊号:1001-2028
  • 国内刊号:51-1241/TN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6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3
  • 综合影响因子:0.33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3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综述

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双电层电容器中的应用

摘要:综述了目前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化学还原法、活化法、热还原法、凝胶法、插入法等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方法,并对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4

超级电容建模现状及展望

摘要:介绍了超级电容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从物理结构,电气特性以及阻抗特性三个方面对现有的超级电容应用模型予以概述,给出了各类模型的建模依据;分析了各类模型的特点及其优缺点;阐述了各类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后,结合超级电容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展望了未来超级电容建模的发展趋势。
5-10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研究与试制

有机薄膜电容器替代电解电容器应用分析

摘要:分析了有机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通过典型电路中的电容器应用实例结合电容器的应用性能参数对比分析,总结得出了有机薄膜电容器替代电解电容器的优势。在电源旁路、滤波、电源开关等对耐纹波电流能力、损耗和电容量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电路中,有机薄膜电容器可替代钽电解电容器。
11-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O2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以NaOH为沉淀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分散剂,采用改进的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前驱体粉末Sn(OH)2,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了SnO2纳米颗粒。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等手段对所制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化学沉淀法可以得到平均粒度为80nm左右的SnO2纳米颗粒,其中700℃下煅烧合成的SnO2性能最佳,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 576.3mAh/g和836.7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53.1%。经过20次循环充放电后,其比容量仍有411.4 mAh/g。
14-17

正极材料LiFe0.8Mn0.2-xLaxPO4/C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Fe0.8Mn0.2-xLaxPO4/C(x=0,0.025,0.050)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的La掺入并未影响到LiFe0.8Mn0.2PO4/C的晶体结构,但显著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LiFe0.8Mn0.175La0.025PO4/C在0.1C,0.5C,1C,2C和5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4.7,145.0,135.3,125.4和118.1 mAh/g,此外,材料还表现出较好的循环性能,LiFe0.8Mn0.175La0.025PO4/C在1C倍率下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9.5%。
18-21

NiO薄膜的脉冲激光沉积及其结构和光学特性研究

摘要: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ITO玻璃衬底上制备了NiO薄膜,利用XRD、AFM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透射光谱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衬底温度及脉冲激光能量对所制NiO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激光能量为180 mJ、衬底温度为600~700℃条件下所制备的样品为沿(111)晶面择优取向生长的多晶NiO薄膜,薄膜结晶质量良好,表面颗粒排列均匀,可见光透射率较高,禁带宽度为3.40~3.47 eV。
22-25

低k介质多孔SiO2干凝胶薄膜的温度效应研究

摘要: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Si源,利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了多孔SiO2干凝胶薄膜,测试分析了200,300和400℃退火后样品的不同特性。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多孔SiO2干凝胶低k薄膜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的退火温度下所制备的薄膜具有最佳性能:其厚度和折射率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56 nm和1.31;孔隙度和均方根粗糙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和2.01 mm,并获得最低的相对介电常数(k=2)和最小的泄漏电流。
26-28

PLD法在不同氧分压下制备ZnO薄膜的XPS分析

摘要:在不同氧分压下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n型硅(111)衬底上生长ZnO薄膜,对薄膜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氧分压对所制薄膜结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分压为0.13 Pa时,Zn 2p和O 1s态电子的结合能较大。随着氧分压的增加,Zn 2p和O 1s态电子的结合能变小,说明更多的Zn原子和O原子产生了结合。氧分压为6.50 Pa时,所制ZnO薄膜的XRD衍射峰半高宽最小,其Zn、O粒子数比最接近化学计量比,说明在此氧分压下生长的ZnO薄膜结晶质量最好。
29-31

泥浆分散特性对ZST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TiO2、ZrO2、SnO2、La2O3和NiO为原材料,用固相法制备了性能优良的ZST微波陶瓷。通过研磨工艺调节泥浆颗粒尺寸,同时考察泥浆pH值对泥浆分散特性的影响,借助电泳仪、酸度计和粒度分析仪对泥浆ζ电位、pH值和颗粒尺寸进行了表征,用XRD和SEM对预烧后粉体的晶相结构和陶瓷的晶粒形貌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ZST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结果表明:不同pH值泥浆有不同的ζ电位,研磨工艺对颗粒尺寸有较大影响。当pH值大于10.5时,泥浆处于良好的分散状态,颗粒尺寸d50为0.65μm时,ZST陶瓷具有良好的微波介电性能。
32-34

CaTiO3-(La,Nd)AlO3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为了降低材料成本,研究了(1–x)CaTiO3–x(La1–yNdy)AlO3微波介质陶瓷的性能与组成之间的关系。采用固相法制备粉料,在1 400℃下烧结,用XRD和SEM分析陶瓷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采用闭腔法测量其微波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陶瓷形成单一晶相固溶体,当x=0.35,y=0.286时,εr=43,Q.f=30 000 GHz,τf=5×10–6/℃。用该陶瓷制作了基站用环形介质谐振器,其性能如下:f0=2.122 0 GHz,Q=12 436,fs/f0=1.220,与仿真结果非常吻合。
35-37

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CuCr1-xMgxO2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Cr1–xMgxO2粉末,压制烧结形成了CuCr1–xMgxO2陶瓷样品,研究了Mg2+掺杂量和压制压强对CuCrO2粉末和陶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2+掺杂量从0.01增加到0.07,所制CuCr1–xMgxO2粉末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度增加,光学带隙宽度由3.25 eV逐渐减小到2.86 eV。随着Mg2+掺杂量或压制压强的增加,其相应陶瓷样品的电导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当Mg掺杂量x为0.03,压制压强为550 MPa时,制备的CuCr0.97Mg0.03O2陶瓷样品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为19.8 S/cm。
38-41

H3BO3掺杂的Ba5Nb4O15陶瓷的烧结及介电性能

摘要: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H3BO3掺杂的Ba5Nb4O15陶瓷。研究了H3BO3掺杂量对Ba5Nb4O15陶瓷的相成分、微观结构、烧结以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3BO3掺杂的Ba5Nb4O15陶瓷中,除主晶相Ba5Nb4O15相外,还生成了BaNb2O6和BaB2O4相;H3BO3能够将Ba5Nb4O15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500℃左右,同时没有显著损害该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当H3BO3掺杂量为质量分数1%时,900℃烧结的Ba5Nb4O15陶瓷具有良好的微波介电性能:εr=38.8,Q×f=48 446 GHz,τf=37.0×10–6/℃。
42-44

Sn对BiSbCu钎料钎焊工艺性能的影响

摘要:在BiSbCu钎料中添加Sn,分析Sn对BiSbCu钎料合金钎焊工艺性能的主要指标——钎料熔点和铺展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i5Sb2Cu钎料合金中加入Sn可以显著降低钎料的熔点和显著增强钎料合金的铺展性能。当Sn的质量分数为10%时,Bi5Sb2Cu钎料的铺展面积为26.22 mm2,钎焊工艺性能最好。
45-47

Sn-58Bi-0.5Ce/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研究

摘要:研究了Sn-58Bi-0.5Ce/Cu钎焊接头在120℃时效过程中界面组织形貌及金属间化合物层(IMC)的厚度变化。结果表明:在Sn-58Bi-0.5Ce/Cu钎焊接头界面处形成了较为平坦的双层金属间化合物,靠近钎料的上层为Cu6Sn5相,邻近Cu基板的下层为Cu3Sn相。等温时效处理后,IMC层逐渐凸起,且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IMC层不断增厚。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钎焊接头界面IMC层的生长速度常数为5.77×10–17m2/s。
48-52

新型石墨导电剂及其电化学性能

摘要:人造石墨通过HClO4/CH3COOH/KMnO4氧化插层、膨胀、气流粉碎制得一种新型石墨导电剂AG-1。结果表明:它具有更小的粒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克比容量和更高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其作为导电剂添加到锂离子电池正极中提高了电池活性物质的容量发挥,降低了电池内阻,并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正极活性物质克比容量发挥从138.3 mAh/g提升到140.9 mAh/g,电池内阻从56.5 m降到了54.0 m,3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1.1%。
53-55

基于复合超介质基板的微带天线设计与分析

摘要:利用方形开口谐振环、微带线和缺陷地结构建构了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便于调节的腔体型结构超介质。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超介质在1.0~3.6 GHz、3.8~7.1 GHz和7.2~8.0 GHz三个频段内均具有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小于零的左手材料特性。将超介质单元周期性地镶嵌在一种普通多频微带天线的介质基板内,实现了基于复合超介质基板天线。测试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为1.61,3.44和3.9 GHz的微带天线中加载这种超介质结构覆层后,其谐振频率分别降低了60,70和40 MHz,同时将4.53~4.80 GHz和4.97~6.00 GHz两个工作频段扩展为4.6~6.0 GHz的超宽带。所设计的天线整体性能良好,且满足了WLAN在5 GHz通信频段的要求。
56-59

钒电池复合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钒电池电极的电化学活性,以聚乙烯为基体材料,炭黑、石墨、碳纤维为导电填料制备导电塑料板,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制备导电塑料板的原料含量建立数学模型y=0.5872–0.0309x1–0.237 0x2+0.032x3+0.0732x4+0.0566x22;将所制导电塑料板与经阳极氧化处理的石墨毡热粘结成复合电极。结果表明:导电塑料板的电阻率可达0.037.cm,抗拉强度可达67.3MPa,且稳定性良好。所制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用其组装单电池,在20×10–3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池的能量效率为77.8%,电压效率为79%,电流效率为98.5%。
60-62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行业资讯

钒电池 蓄势能发否

摘要:本刊2009年第2期发表的一篇题为《我国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短文,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动态,便引发了491次的下载(知网数据,截止2013年7月,在当期包括正式论文的所有文章下载量中,排名居第2位)。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