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2-1124/P 国内刊号
  • 1000-0690 国际刊号
  • 3.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理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理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道、论文、综述、纪念

地理科学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廊道式工程建设对沿线地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定量研究161-167

摘要: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西气东输豫南支线管道工程施工前后管线两侧缓冲区范围内景观格局动态。研究表明:管线建设将会引起管线附近区域土地利用发生转移;在3000m缓冲区范围内存在影响强度变化拐点,且斑块聚集度指数变化对管线建设的影响较为敏感;在类型水平上不同缓冲区多数景观指数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景观格局变化趋势类同;从景观水平上格局变化很难看出管线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产生影响,但在类型和景观水平上各景观指数变化对工程建设的敏感程度不同。

中国东南沿海产业空间集聚适度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研究168-174

摘要:借助一系列投入产出指标计算分析了中国东部沿海制造业的总体集聚态势,并选择其中15个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二位数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规模指数进一步分析东部沿海典型二位数制造业的集聚态势;构建利润—综合规模指数关系变化趋势图,分析判断了这15个二位数制造业集聚的合理性,并将15个二位数制造业归类为集聚推进、集聚适度、集聚过度三大类型,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判断哪些具体制造业在哪些地区已集聚过度,借助差额变数分析,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空间格局及其经济效应的分析——泛长三角FDI实证184-189

摘要:利用锡尔熵指数、相对熵指数和变异系数以及半对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泛长三角外资直接投资(FDI)的时空分布和变异以及空间格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认为FDI在泛长三角地区时空分布上,呈现总体扩散的趋势;扩散路径是沿"Z"形轴线,形式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2001年后,等级扩散显著。FDI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区际之间效率差别显著;FDI的变异程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且区域间差异较大。宏观政策在巩固和扩大泛长三角地区FDI的规模同时,应优化FDI空间格局,着眼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产业布局模式识别:指标体系与实证检验190-196

摘要:关于区域产业布局模式的已有研究多是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产业的经验归纳,缺乏连续性和可比性。在综合性、典型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指导下,从中心性、分布集中性、空间集聚性和耦合关联性4个维度构建了表征产业布局模式的综合指标体系。以南充市2位数产业的模式分类为例,综合使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图谱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定性分析,从4个维度分别归纳了其产业布局模式,进一步总结了单中心极度集中型、"中心-"均衡簇群型、点状散布型和人口依赖的遍在均衡型等4种产业布局的综合模式。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实证检验。

机场体系中心性的网络分析方法与实证204-212

摘要:机场体系是航空运输组织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认知其空间结构特征对航空运输网络的建构及辨析其表征的城镇体系结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中心性在刻画机场体系空间结构特征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研究Christaller中心地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网络分析方法的度中心性、邻近中心性和介中心性,这3个指标分别反映了节点在网络中的直接交流能力、可达性服务水平和控制网络交流的能力。以中国航空网络为例,研究表明网络中心性指标对机场体系的空间结构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度中心性和邻近中心性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但与介中心性差异较大。尽管北京和上海的各类中心值始终位居前两位,但对于度中心性和邻近中心性2个指标,第三、四和五位分别为广州、深圳和成都;而对于介中心性,取而代之的是昆明、广州和乌鲁木齐,更多地体现了地缘政治的影响。综合3类网络中心性测度方法和中心地理论,提出具有探索性意义的系统中心性分析方法,其研究结果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机场体系的等级结构、上层系统"鼎形"集聚特征和国家地域系统的"鞍"型效果,且与《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的五大机场体系具有较好的耦合性。

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就医空间可达性度量和缺医地区判断——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213-219

摘要:潜能模型广泛应用于就医空间可达性评价,现有模型综合了医疗设施服务能力、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医疗设施不同等级规模对居民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改进的潜能模型能够更为合理地评价就医空间可达性,准确揭示居民实际所能获取的医疗资源,结合医疗资源配置相关标准,则能有效判定缺医地区,为政府相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地下水环境风险的模糊多指标分析方法229-235

摘要:从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貌特征、污染物性质、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地下水社会价值功能等因素出发,筛选出22项评价指标,初步构建具有多层次结构特点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将地下水环境风险定义为风险等级与风险重要性乘积的基础上,对风险等级与风险重要性等级的分级标准进行探讨,建立风险评价的模糊多属性决策分析模型。作为案例,将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于皖北3个城市浅层地下水环境风险的分析,取得较好效果,为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土壤有效态Cd、Cu、Pb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254-260

摘要:采集126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江苏省昆山市土壤有效态Cd、Cu、Pb的分布特征,并采用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综合研究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昆山市土壤受有效态Cd、Cu和Pb的风险较大,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达63.75%,19.17%和13.5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交通用地的生物有效性显著高于其它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剖面层次的下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生物有效性逐渐减小。土壤重金属总量对有效态均具有最大的正向影响作用,有机质对有效态含量均为较大的正向作用,FeOx含量通过吸附固持重金属离子对有效态含量也有较大负作用。

伊犁盆地黄土分布与组成特征267-272

摘要:在研究伊犁盆地黄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伊犁黄土的粒度、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粒度分析表明伊犁黄土以粉砂为主,含有一定量的细砂,粒径比黄土高原粗,分选性比黄土高原黄土差。在矿物组成上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含一定量的绿泥石和云母。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伊犁黄土以SiO2、Al2O3、CaO为主,比黄土高原黄土富Na2O和CaO,反映伊犁盆地黄土形成于较干冷、化学风化弱的环境。

雷州半岛农作物水分供需关系与农业旱灾273-277

摘要:雷州半岛是中国东部沿海农业旱灾最为严重地区之一。通过分析积分湿度指数I值变化,探讨雷州半岛农作物水分供需关系及其对农业旱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作物水分供应不足是雷州半岛农业旱灾最主要原因。从时间上看,1962~2007年46a间,有31a的I值小于0.6,中旱和重旱频率高达67.4%。I值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旱最为严重,46a中有44a为重旱,出现频率为95.65%。从空间上看,南部和北部农业旱灾尤为严重。徐闻和湛江中等以上农业旱灾频率达71%以上,廉江、雷州和吴川为66%左右,遂溪最低,也达57%。

武汉区域百年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研究278-282

摘要:考虑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并对缺测数据进行合理插补,建立武汉区域1905~2005年、季3项气温序列。序列结果表明,100a来年均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14℃/10a和0.026℃/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0.003℃/10a,表明百年来武汉区域夜间增温趋势比较明显,白天气温变化不大;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存在两个暖期,时段为1920~1940年、1990~2005年,第一个暖期主要是夏、秋季气温偏高,冬、春季不明显,热在白天;第二个暖期则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季最明显,夏季较弱,暖在夜间。

长江三角洲典型区工业发展影响下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283-289

摘要:以长三角江苏省宜兴市为例,研究工业发展影响下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点源周围元素富集程度较强,其中固体点源周围含量最高,液体次之,气体相对较低;富集元素种类取决于点源排放废物类型;元素含量随距离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气体点源影响范围最大,固体次之,液体相对较小。(2)与点源相比,面源排放下元素富集程度较弱,元素含量随距离的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影响范围大。(3)面源排放下重金属空间分布的方向性,除受盛行风向的影响,还受到工业布局的影响;由于富集元素种类复杂,加之交叉复合效应,使其空间变异更为复杂,从而加大了重金属治理的难度。

北半球过去2000年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295-299

摘要:对北半球过去2000a重建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发现:(1)北半球过去2000a气温变化存在准6a、准11a、准21a、准43a、准86a、准247a、准914a等7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波动,并且以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近千年周期为主,不只是在数百年尺度上受太阳活动的驱动,在数十年尺度上也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2)北半球在中世纪暖期波动幅度较小,小冰期气温振荡幅度相对较大,1400~1800A.D.这400a间是北半球最寒冷的时期;(3)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北半球气温的自然波动将极大地减低因人类活动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效应。

宋代妈祖信仰传播的地理过程及其推力分析300-305

摘要:对宋代妈祖信仰传播的地理空间分布及扩散态势与不同信仰人群间的关联进行分析,认为民间信仰的一种传播和扩散途径是从较低的社会阶层开始,逐步向较高的社会阶层扩散,并随着不同信仰人群的不同行为方式和活动空间特征,向着不同的传播路径进行传播,并形成不同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宋代是妈祖信仰发展的初期,渔民、海员海商和地方士绅官员这些不同的信仰群体在妈祖信仰传播地域扩大过程中先后加入,逐步实现信仰的等级扩散。不同信仰群体对其地域扩散推动方式不同:渔民群体以短距离传染性扩展扩散为主,海员海商群体以长距离迁移扩散为主,士绅官宦群体二者兼而有之。不同信仰群体对信仰地域传播形成的地理分布态势不同。渔民群体产生沿海岸小范围密集型分布,海员海商产生港口集镇分布特征,士绅官宦推动信仰向着政治中心传播。这些不同的传播类型和分布态势与各人群活动地域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旅游购物者分类研究——以黄山市国内旅游者为例313-319

摘要:以黄山市国内旅游购物者为例,根据旅游购物者的商品属性偏好和购物介入的不同,采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法等数学方法,将旅游购物者划分为追求实际的购物爱好者,追求消闲的购物热衷者,追求文化享受的购物冷漠者3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购物者的具体购物行为特征。

评李小建教授新著《农户地理论》320-320

摘要:最近看到李小建教授新著《农户地理论》,感到十分重要,同时也想到他在10多年前所著的《公司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