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1 16:49:4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71-02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模块为信息技术基础,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8年以来,我校一直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材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同以往的教材相比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很难达到统一,导致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有很大差异,加上新教材对学生起点要求较高,所以在必修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困扰。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对必修模块的教学进行探讨,以达到优化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目的。

1 学生基础水平差别较大,教学难度大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给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明确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各个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别,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效果整体偏低,导致了许多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然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在编写时认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而略去了部分基础知识,提升了教材的起点水平,这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导致新课程教学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1.1解决思路

在新课程实施前,增加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等),为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做好铺垫,能较好地解决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衔接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学。这样,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基本上达到新课程起点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具体方法

章节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基本操作)。

实施方法。

串讲: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如: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可以采用串讲的方式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列举出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思考记忆即可。

精讲:由于课时有限,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以节约时间。比如:鼠标的基本操作大多数学生都会可以粗讲,而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知识及操作不少学生比较生疏,宜用精讲。

2 教材举例难度偏大,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太相符

在讲解信息的编程加工时,教材举了编程绘制函数图像的的例子,编者的意图是把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现阶段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加大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达到学科相互促进的目的,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绘制函数图像的程序涉及到函数、循环等计算机编程知识,这些内容对于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1解决思路

教材举例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编写时应考虑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2具体方法

降低例题难度,信息的编程加工可以这样举例:

Private Sub Form _Click()

Dim r As Single

Dim c As Single

Dim c As Single

r = InputBox(“输入r: ”)

c = 2 * 3.14 * r

s = 3.14 * r * r

Print c

Print s

End Sub

说明:这是一个计算圆面积的程序,根据输入不同的半径值得出圆面积,圆面积是小学学过的公式,而且学生也学习过函数和变量,所以很容易理解,只需给学生讲解定义变量、输入函数和输出结果就可以了。这里举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虽然例题的难度降低了,但同样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3 有些章节仅仅列举了知识点,需要进一步设计教学案例

以第四章中表格信息加工为例,教材只是列举出了表格信息加工的知识点,并没有详细的举例讲解,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逐一讲解各知识点,学生会感觉知识点分散而且不容易记忆,学习比较吃力。

3.1解决思路

对于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学,教师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本节教材,将教学内容优化重组, 组合相关联的知识点,将相关知识点融于具体的实例中,通过实例的讲解来掌握各个知识点。这样做,教学内容显得简洁有条理,学生可以在同一实例中对比各相关知识点,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3.2具体方法

将各知识点进行划分为三部分内容: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和统计图表。

(1)数据计算包括公式计算和函数计算,利用成绩表讲解。

(2)数据分析包括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利用股市行情表讲解;

(3)统计图表包括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举出不同的数据表,选用适合的图表讲解。

3.3效果分析

(1)成绩表:其中既包含了公式计算,又包含了函数计算,让学生在同一数据表中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形成显著对比,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区分两种计算方法,快速掌握两种数值计算方法;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2)

1.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系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课,它可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或财经类专业设置为限选课或任选课,是信息管理类专业及企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信息管理类的学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求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该通过该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最新的思想、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关于“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多用于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我国传统的填充式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启发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被认为是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而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被称为案例教学法呢?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举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案例案例教学法[2]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案例,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它强调以学生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得出结论。

案例教学与教学中使用的举例说明都是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但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一方面是教学中二者的地位不同,案例教学中案例占中心地位,要求案例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以促进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居次要地位,很多时候都只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的事例、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是二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一种手段,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要地位;而举例说明则是教师讲解问题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3]。

3.关于“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4]:

3.1《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性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与人类生产活动始终相伴存在,并不是在有了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后才出现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一个不能没有的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依据于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们首先走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的应用这一认识误区,让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管理手段的改革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演变,了解今天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处理管理与技术、组织与业务、作业与决策。这就需要结合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其中的理论横跨多个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对这些理论进行一定深度的讲解,否则学生对理论认识不清,会感觉管理信息系统很空很大,将导致学生无法把控课程的学习。

3.2《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性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类似,都讲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但是前者是基于生产管理问题,以针对实践问题的逻辑建模为主要内容的,其关键是对业务进行建模,注重生产管理特性,而《软件工程》更注重软件开发的普遍方法和工程特性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更侧重系统的开发分析与设计流程分析。

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要求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个具体的生产管理问题应用组织结构图、业务功能一览表、组织/业务矩阵、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E-R图、U/C矩阵、HIPO图等分析和设计工具,清晰地表明业务的信息流特征,并构造相应的信息系统。为此,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要不断深化实习项目作业,安排学生进行企业信息系统案例设计,最好能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做实际调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进行基于生产、销售、会计等业务系统的综合实习,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深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5]。

4.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对这门课的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体系理论,特别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下,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3)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06-01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强且互动性高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在课前必须要经过非常充足的准备,采用一些符合教学情境的特定的案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反复的互动和交流。在小学信息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以案例促学习,是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的策略,供大家参考,也用来达到交流共进的有效目的。

1 小学信息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案例教学要和理论教学相适应,即通过各种信息的以及知识的交融来实现启迪学生智慧的作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案例不能是瞎编出来的故事,也不是用来阐述一个事实的实例,而要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从而建立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案例,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上,教师引导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认识到的是,案例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案例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1 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必须要准确

在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一定的出发点,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来出发,要结合理论,来选择一定的案例。小学生一般都对计算机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这种好奇心,展现一些计算机非常有趣的实例,来吸引他们的兴趣,通过有趣的特效等来促使他们对这门学科感兴趣。

1.2 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要通过案例教学实现什么样的目的,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很好地控制和衡量。小学生通常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待增强,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1.3 所举的案例要能够涵盖多个知识点

如果案例能够覆盖多个知识点,那么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举例来讲的话,在教授小学生Powerpoint的处理过程中,教师所举的案例如果能够包含模版的处理、幻灯片的切入以及图片的插入等过程,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多个知识点的整合,多个知识点的涉及能让小学生们更好地增强信息素养。[1]

2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以Powerpoint教学为例)

2.1 为小学生展示案例,并指导他们针对案例开展讨论

教师必须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讲案例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对案例的展示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置身在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从而为之后的合作与讨论进行铺垫。譬如教师可以展示利用Powerpoint成功的实现文稿的动态化转换和自动播放,学生也会对这样的过程往往非常感兴趣,然后再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Powerpoint演示方法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手工黑板演示相比,有什么优势”,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

2.2 根据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讨论分析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要实事求是和客观全面,不能就事论事,甚至是牵强附会的进行案例教学。除了要结合案例内容和问题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讨论分析之外,教师还需要做到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有机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解决之前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Powerpoint演示过程中的相关优势,以此动员学生开拓思维,进行广泛的讨论。[2]

2.3 针对案例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井喷

通过长时间的讨论,学生对于问题已经差不多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亟需将讨论的结果和教师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安排学生汇报相关的分析结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学生汇报完之后,教师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也就是Powerpoint文稿的演示来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疑,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梳理。对于学生未认识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补充,这样可以扩展学生对于Powerpoint文稿演示过程中的一些知识盲点的掌握,从而辅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知识架构。

2.4 对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理论认知水平

学生对Powerpoint文稿演示的相关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做一个点评,包括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合作参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内容,从而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使自我改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进一步重新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包括Powerpoint、Word等一系列基础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技术,更多的是在不断的钻研和操作过程中掌握的,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将一部分技巧进行讲述即可,剩余的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长期操作来掌握,不能讲述太多全面,占用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3]

2.5 在信息技术课堂之外将案例教学延续

案例教学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实施就完全结束了,事实上,信息技术课堂的案例教学,完全可以扩展到课堂之外,包括课后的巩固和下一阶段课堂的预习阶段,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的案例,譬如说在Powerpoint文稿演示的相关内容讲述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演示利用网页制作软件进行网页制作或者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一些简单的图片处理,供大家去在课后进行比较和巩固,然后可以把这些处理软件和Powerpoint进行对比,分析一下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相似点。如果学生肯于在课后花上半个小时时间对自己的案例教学进行回顾,将对知识的有效掌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帮助,可以保障知识架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

3 结语

在小学课堂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督促他们针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在讨论之后在进行一系列的点评活动,有助于梳理学生的知识点,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知识架构。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障案例教学出发点的准确、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举的案例还要能够涵盖多个知识点,只有经过精心的准备和有效的调度,案例教学才会在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阶段发挥出应有的效力,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重要性;整合;方法

在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最有活力、最有潜力的因素就是信息技术。经过大量实际调研可以证明,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使教育手段趋于多样化,可以更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知识来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易于交流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简而言之,信息技术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的。

一、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实质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进行整合的实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通过使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产品,辅助教学的开展,逐步替代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目前,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整合具体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使讲解内容更为清晰直观。例如,在讲解蜡烛燃烧现象时,教学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了解燃烧现象,从而得到对燃烧的一些认知,并能够掌握灭火的技巧。如若真正动手做燃烧实验,教学时间不一定充足,并且燃烧实验也不易控制,安全问题不能忽视,这种情况下运用课件,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生动直观的影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提高了学生了解新事物的积极性,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难点得到了有效解决。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学科学课学习动物相关知识时,只有运用教学课件,才能让学生得到较为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制作带有动物图片、动画等内容的课件,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动物有关知识讲解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简单游戏,教师说出动物名称,学生去指出对应的图像,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月亮”“地球绕着太阳转”等知识,就算教师讲解得再到位,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程度以及年龄偏小的情况,不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通过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将学习内容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各种知识直观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心。

二、制约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因素

1.部分地区缺少相关设备设施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得到有关教育人员的认可,信息技术成为必要的教学工具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在一些经济落后、教育条件差的地区,很多学校只配有一些落后的教学工具,缺少相关的多媒体设备,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程。

2.部分教育人员对整合的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学校的领导以及老师不重视学习深造,而学习深造正是教育人员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接触先进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关键渠道。现代的教学理念得不到认可,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摆脱不了过去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仍是死气沉沉的形式,认识不到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部分教师理解不了整合的真正意义,只是片面地认为只要会运用计算机等设备就可以,不能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不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效果。

3.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足

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是近些年才开始作为教学工具逐步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具备很强的教学能力,但是不一定能做到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等仪器,因为这些设备设施都是近些年才开始普及的。另外,一些教师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教学没有针对性,做不到因材施教,对于各方面资源整合能力较差,严重限制了信息技术的施展空间。

三、对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建议

1.加大教育投资

偏远地区缺少配套的仪器设备,国家应进行重点补助。一般来说,小学学校的教育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当地政府,因此要通过相关政策提高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政策上得到了鼎力支持,硬件条件也会得到提高。另外,一些教育水平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可以通过教学资源整合,达到整合所要求的硬件条件。

2.教学理念革新

教师在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这场变革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整合的效果。所以,学校领导应在政策和行动上均给予大力支持,更为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培养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可以学习有关整合的理论知识,了解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次,可以组织去一些示范学校学习经验,理论与实践并重,做好整合的准备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3.信息资源库的建立

资源丰富是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建立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可以发挥其优势。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给教师带来更为广泛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搜集一些实用的信息,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可能迅速完成,短时期内,信息资源不会集中,如果教师每次都需要去耗费时间搜集资料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建立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就可以通过快捷的网络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4.教师能力的提高

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发现自己在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对多媒体设备运用不熟练。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逐步掌握信息技术这项新技能,做到信息技术与个人教学科学整合。

5.提高实用性

不能盲目地过度倚重信息技术,它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如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实际试验。因此,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真实的体验要比虚拟的影像带来的认识要深刻很多。

四、结束语

整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是一个需要磨合很长时间的过程,整合是优良教学因素之间的结合,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中不易理解的难点攻破。教师在注重实用性的前提下,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整合设计,增加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崔加良 刘超 单位:临沂洗砚池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传洲,姚秀君,张继恒.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61-63.

[2]张琼华.小学科学教具改革与创新———小学科学教具的妙用及创新[J].教学论坛,2015,(75):121-12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5)

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的生产与生活已经无法离开科技而存在。对于基层检察机关来说,同样如此,其信息化建设工程就是一种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趋势。但是现在的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地区性差异较大;计算机的应用层次较低,硬件配置与软件应用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

要想建设现代化检务,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对检察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微电子、光电子、通信、网络、感测、控制以及显示等技术。其中最基础的是信息技术,即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所谓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就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电子检务为形式,以公正执法和科技强检为目标,不断改革完善检察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法律监督的现代检察工作模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检察工作的促进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检察工作中运用首先是新时期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检察信息技术只有与检察业务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其次还是实现科技强检目标的需要。不断拓展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检察业务工作的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检察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是科技兴检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

具体来说,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实现科技强检的作用有:

(1)开辟公民网上举报通道

检察机关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公民网上举报通道,建立专门的电子邮箱,不但可以方便公民的举报,还可以保护公民,使公民的举报更保密与方便。

(2)建立自侦案件信息系统

检察机关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优势,通过与相关部门的联网和学习的共享,形成一个自侦案件的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案件的侦破更加迅速和便捷,还可以有效的做好预防。

(3)建设远程侦查指挥系统

检察机关还可以依靠现代学习技术的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会场,通过远程的会议和指挥,提高了办案的线条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节省了办案的时间和经费,有效的提高了案件侦破的效率。

(4)收集和固定犯罪证据

检察机关可以在案件的审讯与调查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来收集与固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例如通过使用录音、录像、照片等技术记录与储存无形证据,从而无形证据变为形象化,利于案件的分析判断与审理。

(5)提高出庭公诉水平

检察机关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出庭前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按照顺序进行编辑储存在电脑中,在开庭审理的时候可以当庭进行播放,不但提高了案件审理的效率,还可以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检务公开

检察机关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设专门网站作为检务公开的窗口,通过网络形象,广泛的进行政务公开,不但有利于群众的监督,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还有利于检察机关开展远程教育,加快检察机关办公的自动化建设,以及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审讯工作的全程录像强化对检察人员审讯的监督等等,不但提高了检察工作的效率,还有利于群众的监督。

二、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6)

汽车技术的发展,让中职学生学习汽车知识比较吃力,就业前途渺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之应用到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提高知识广度,看到操作细节,清晰拆卸步骤等实效目的,让学生爱上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何谓“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中职汽车专业课堂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文化理论知识少,思想觉悟水平偏低,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没有求知欲望.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年纪尚小,无法走向社会,在学校只是为了长大.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大多以男生为主,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表现不稳定,因而经常出现一些逆反行为,拉帮结派,上网打架、缺课旷课的现象,很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汽修专业只是为了能够获得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由于现代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车型不断变化,学校的大多数车辆和发动机等教学实物也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用得上,摸得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下降,上课睡觉,玩手机游戏,听音乐,打闹的现象在课堂上一遍遍的重复上演.为了学生不虚度光阴,学有所得,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融合,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以实例的方式予以说明,期望能够举一反三,贯穿在整个汽车专业教学中.

3.1多媒体的应用

教学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一根粉笔一本书已经发展到应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更丰富、更高效,学生从听,记到了解更多知识,看到更多图片、视频,对知识的掌握更精准,对学习有更多的兴趣.例如汽车电气«蓄电池»,以前讲讲蓄电池的结构,原理,型号,一嘴带过可能有的新型蓄电池,打开蓄电池找到相应部位,这节课就算结束了.现在不同了,我们在之前的基础上,还可以用多媒体找到各种新型蓄电池的图片,应用到现在的哪些车型上,通过视频可以看到蓄电池生产线如何制作蓄电池,蓄电池如何翻新等,让一节2课时的课延长到4课时,更多关于蓄电池的图片、新闻、视频等让学生立体的认识蓄电池.例如汽车电气«起动系统»,起动时间不足5秒,让学生掌握起动系统出现什么故障,如何解决,很难,但是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声音、视频的方式把这个时间延长,现象更明显的突出出来,问题就找到解决了.

3.2网络的应用

现在网络无处不在,Internet、QQ、微信、邮箱,人们所关心的,想知道的,网上全有.这些可以很好的应用到课堂中.例如汽车电气课«汽车前照灯及其控制电路»一节,我们可以通过已建立的QQ群在群空间里上传小视频前照灯结构、前照灯操作,结合书中内容让学生预习这节课,回答问题:汽车灯具有哪些?前照灯的作用是什么?前照灯的结构?前照灯的发展过程是什么?这样既完成任务有成就感,对前照灯的学习也事半功倍.换种留作业的方式,课上让学生看清洗前照灯、前照灯智能转向系统的视频,看过了视频,可以上网搜集更多的前照灯图片、视频,发挥你的想象,设计一款前照灯,画到纸上,照图,发到校交流平台.学生对学习前照灯有兴趣,更喜欢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最后能做到创新,动手动脑,其乐无穷.例如«汽车销售»中提到,作为汽车销售员要对卖的车型号、年份、规格、功能、卖点等要了如指掌,还要研究与之同款或同等价位的车的优缺点,我们不可能到各个4S店去实地考察,网络就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学生会经常到汽车之家、易车网等网站逛逛,输入相关信息就会得到很多资料,用查到的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做个课堂小辩论«我买哪款车?»,学生为了能在辩论赛中获胜,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并把他们记录下来,尤其是他们追求的优点和击倒对方的缺点,辩论会热烈,会后的分享让学生学会更好的运用网络.

3.3实训仿真软件的应用

实训仿真软件是在电脑上进行汽车操作、拆卸的软件.它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人数多,实训项目多,技术更新快,设备维护复杂等问题.例如汽车底盘«汽车传动系»中如果想看汽车传动系部件在汽车具体的位置,就需要把车举起来,在举起来的过程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但是我们无法把车真的让它以不同方式和角度掉下,造成事故,这样很容易造成人员和实物的不必要损失,但如果空讲学生没看到,也不会很明白.所以应用实训仿真软件,真实再现车从举升架上掉落的不当操作和危险,让学生亲眼所见,他们就会更好的记住正确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汽车«发动机结构»中实训项目的拆装,单独的发动机放在那儿如何拆装无从下手,先应用实训仿真软件,用鼠标点击拆卸和安装某个零件到指定位置,先后顺序,扭矩大小,零件模样都可以一目了然,在电脑上能熟练操纵后,就可以对发动机进行实际拆装,不破坏零件,还能更快的进行.

4总结

信息技术是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汽车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信息技术更充分、恰当的应用到汽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让教师教不觉得累,学生听不觉得烦,相反会意犹未尽,是我们的更高追求.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7)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与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的空间。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兴趣更浓。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

【案例】: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下)《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的教学中,在第一步的课题引入中,可以精选了一段珠穆朗玛峰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出一种方案,求出他的高度吗?”,视频有利于老师把抽象的物体形象化,为所提出的问题创设了真实的问题背景,突破了传统课堂图片展示的单一性,把珠穆朗玛峰化静为动,融声音、图象等于一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成功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授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带着目的自己去查阅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案例】: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下)《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的教学中,在实例分析中,给学生讨论后,得出测量方法,先用信息技术展示出测量过程,有利于老师把抽象的测量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可突破视觉的局限,接下来再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性展示出测量过程,从多维角度展示测量过程,使得测量过程更加清晰、更加明确,突破了传统教学无法展示的局限,突破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之后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展示出学生的成果

三、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课堂可以如此精彩

与当前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单一化的弊端。课堂教学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然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案例】: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下)《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的教学中,在创新与合作中,可以让学生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编写题目给其他小组解决,看哪个小组出得最好,解决得最多。

这一步是在巩固升华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由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去编写题目,同时携同全组同学一起解决。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把每组的题目和解决方案展示出来,突破了传统教学中黑板有限版面及教学过程无法保留的限制,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学习再次掀起高潮,是一种学生喜爱同时效果明显的训练方式。

四、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将得到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案例】: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下)《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的教学的课后作业中,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放在E-class上・・・・・・有利于学生课后登陆e-class平台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一个班级内学生基础不同,网络可令学生的学习跨越课堂、班级的时空限制,延伸至课外,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学习能力进行选择,化被动为主动,使得课后训练更为有效。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提高数学探究和应用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8)

信息技术课随着信息时代大潮在近半个世纪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现今已与现代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随处可见的如网上银行、电子商业平台、聊天娱乐等,现代人的生活可以说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在知识领域信息技术的价值更是不可忽略,使用信息技术处理、收集信息是现代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我们可以看见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可以随处找到信息技术的踪影,因此学会这门技术也是现代学校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教学界已经在近二十年来不断地加大关注,我国1999年正式启动的“新课改”也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作为“新课改”的一大块加入进去,由此可见我国教育的发展动态。

此阶段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高峰阶段,经过了中小学的学习,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的层次,可以接触一些相对深入一点的软件,教学内容的完成、难度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因此在这个关头,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很多时候都是分机操作,很多同学容易开小差,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在这个关口,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这样问题,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内容的关键。在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基础上,笔者就个人观点提出几种较为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地运用“导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则是成功课堂的一半,这句话用在任何课堂上都是切实可行,当然用在信息技术上也不例外,职业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个教学技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从而激起更高的学习热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都对新奇事物充满着好奇,求知欲是非常高的,如果老师能及时地把这点结合课堂教学运用起来,课堂的效果一个是很好的。比如在教PHOTOSHOP软件应用的时候,教师假如可以先用几幅对比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无疑会为之后的教学建立起好的开始。这里的导语虽不是纯语言的表现,可是图片导语作为图片软件的导入,这样的做法也是“无声胜有声”的有效的课堂导入。

二、举生动的例子

既有了生动的例子,一切就好办多了,可是也并非大功就告成了,一节课的内涵才是这节课的关键,如前边说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生动的导入之后,为课堂的内容再加一点色彩,以防学生走入因为课堂内容无趣而“开小差”的误区,这个时候举生动的例子就是一种不错的做法,同样的以PHOTOSHOP为例,在导语时有了图片导入激趣的优点,我们也就可以顺势地引导学生,由于学生对图片前后对比的差别有所好奇,教师就可以顺着这点开始打开软件,一步步地操作给学生看,可以适当的语言指导。这里的例子是已经现成的了,如果教师觉得还不够,亦可使用一些别的例子加以说明PHOTOSHOP的特,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子生动有趣就更好了。比如使用套索工具,在例子上有个老师就用了“我是歌手”的海报,进行抠图,学生先是热情大增继而认真跟着老师一步步地学习,这就是举生动例子的好处。

三、课堂任务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它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假如教师在一堂课上纯理论无疑不能让学生好好地掌握这门课,学生也会因为没有实践,听老师的纯理论觉得枯燥又或是无法理解而进入到课堂走神的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无效课堂中,因此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必然是要有课堂实践的,而且实践还是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PHOTOSHOP的教学中,教师成功的引入,生动地举例操作演示,学生也认真听了,这个时候恰到好处地安排学生就刚才老师演示的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操作,比如刚才的套索工具的使用,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好素材,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对素材里的内容进行套索操作,要求学生在课堂做好以后写好学号,通过计算机联机发给老师,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不会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也能让教师及时地检阅学生的学习水平,这也是组织有效的高中信息课堂的关键的一步。

四、教师的有效辅导

在学生做任务的时候,难免的会有由于课程难度而无法前进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教师的辅助指导作用就突显出来了,计算机总会有些难解决的问题,遇上了的话能有老师及时地帮助这是非常方便的。PHOTOSHOP在套索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成功,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使用错了工具,比如没听清楚教师的演示提示,还可能有一些计算机的意外,这时教师在一边巡视时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耐心地给同学解决问题,相信有了老师的辅助,问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57-01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按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按照《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从小学、初中均应开设计算机课,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小学、初中都未开设专门的计算机课程。因此,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我们利用上课的时间,系统的讲授键盘指法、汉字输入等基础知识,并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同时多用举例对比,讲清基本概念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这章时,除讲清楚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讲“信息技术的特点”时,为了讲清“信息的依附性”,我举了令狐冲在思过崖崖壁上学习剑法的事例,讲“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时,我将去年我军海陆空三军演习中的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做为练习题,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自行讨论选择物品完成实验,是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基本概念。讲“计算机特点”时,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而用人工计算,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又如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经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Л的值计算到527位,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可举例:用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可以准确击中预定的目标,而误差不到一米。 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着重对学生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用“克”、长度用“米”等的区别等等。

但是,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不得不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品和桌面介绍等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它和数学、英语、美术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其他学科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一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也使他们获益不少。

3.任务教学的设计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

教学法设计方面:

(1)多积累一些经典设计。信息技术教师通常习惯于在准备课例时,到网络上“海选”现有的案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翻山越岭”上。实际上,比较合理有效的做法是多阅读一些经典案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论述道:“今天,信息唾手可得,收集信息不再是问题,而根据信息做出聪明的决策才是奥妙之处……别人的推荐成了穿过信息丛林的捷径。”那些业内公认的经典案例,绝非浪得虚名,细细揣摩研究,对我们课程设计的品位和深度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从哪里得到经典的案例设计呢·冯伯虎老师给我们一线教师,尤其是教学新手,提供以下值得参考的途径:①专家推荐的课例,如李艺教授主编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②专业杂志公开发表的经甄选的优秀课例,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的“‘全国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大赛’获奖案例集锦”专栏。③ICT课程网上“全国信息技术教学优质课评比获奖案例视频”等。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举例篇(10)

信息技术教学是新课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战场与支点,将“反思性学习”这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既是新课标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的重要体现。反思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并通过反思来反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属于一种深层次的自我学习。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笔者多年来一直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探索,本文中,笔者以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分层施教”、“学科整合”、“举一反三”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见识浅陋,敬请诸位指教。

一、分层施教,个性反思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一门课程如果让学生产生兴趣,很容易就会激发学生的厌烦心理和抗拒心理。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不加区分地进行教学,很容易给基础较差、理解较慢的学生带来压力,降低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因此,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有《字处理软件》一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一些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有大体的认识。这一课涉及到了专业的字处理软件Word、WPS等的教学,对此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了解基础的不同,我安排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于那些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类软件的学生,我让他们只是对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熟悉,如撤销、重复、新建、打开,而对于那些有一定的软件操作功底的学生,则对图片环绕、艺术字进行一定的练习。在完成各自的任务之后,我让学生就不同的基础和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个性化的针对性反思,寻找自己在这个阶段中的不足,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反思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将反思转化为一种学习手法,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提起了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去自主学习,去探索课堂中没有学习到的知识。

“万事开头难”,信息技术教学尤其是如此,学生在看到陌生的电脑操作之后,往往内心会产生畏难心理,如果教师不能进行有层次的教学,让学生个性化地进行反思,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率将会大大降低。

二、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将信息技术应有与实践,在实践中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例如,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设有《信息及其特征》章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就一定的主题进行信息的整合,收集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一些列资料,围绕中心来进行有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如果只是闷头进行知识的学习,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但如果将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进行应用就大大不同,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有的发现自己收集资料的手段效率低下,有的发现自己对信息的载体理解存在偏差,有的发现自己忽视了信息的时效性,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快就发现了之前学习的不扎实的地方,从而有针对性地达到了反思效果,并去思考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求。学生经过这样的实践,很快就对书本上的概念熟练掌握了。通过这样的过程之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性的运用,符合了信息技术本身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学习,边实践边进步,用反思促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反思―应用”模式。信息技术是一门极其具有实用性的科目,与其他科目进行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三、举一反三,拓展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注重对内容进行总结和升华,注重讲授“通法”,给学生更多角度的拓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内,有很多的同类软件需要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如在因特网的服务教学中,就有SOHU、SINA、百度、GOOGLE 等诸多软件,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搜索引擎都进行精讲,因此要注重总结这些软件共通的地方。

举一反三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进行总结思考,让学生用反思来促进知识的延展,通过反思推动学习目标的完成。

当然,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上,进行“反思性学习”课堂的构建必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避免让课堂教学形式化,教师应当不断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元化的探索,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特色运用,努力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努力回归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王建锋.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 新课程,2015(6).

上一篇: 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下一篇: 初中生物的基本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