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之友杂志社
分享到:

编辑之友杂志

《编辑之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前沿探索、热点透视、专题剖析、品牌解读、名家访谈、出版论坛、策划营销、期刊探索等。
  •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003-6687
  • 国内刊号:14-1066/G2
  • 出版地方:山西
  • 邮发代号:22-64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4
  • 综合影响因子:0.93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编辑之友 201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编辑之友杂志卷首语

编辑妙笔添彩的历史气度

摘要:众所周知,在中国思想解放春江乍暖、坚冰初融的1979年,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组织创办《读书》的宗旨就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然而,这一影响深远的办刊宗旨在当时毕竟还是十分敏感的,而锐意要把《读书》办成文化思想前沿阵地的范用却注定要成为这个宗旨的首席担当者。就在《读书》创刊伊始,那篇赫然载于刊首、极具思想挑战性的《读书无禁区》,既体现了范用的慧眼识文之长,更凸显了他站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妙笔添彩之功。
1-1
编辑之友杂志沙龙

再论新旧媒体的未来——立足大文化 开拓大市场

摘要:上一期我们就新旧媒体的未来作了探讨,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各有侧重。近来,以“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为口号的“今日头条”,作为一个媒体产品,又一次引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未来关系的热论。传统媒体坚守、突围、转型、融合、消亡,仍各持己见;新旧媒体的同源性、相似性、对立性、平等性还远没有得到更深的阐发。如今,传统媒体越来越像新媒体,新媒体越来越带有传统媒体的厚重感。新旧媒体的未来如何构建,还有待深入探讨。为此,本期特邀学界、业界专家继续此话题,由此延伸的话题我们将陆续刊发。(专家学者按姓氏笔画排序)。
6-8
编辑之友杂志书业

新闻出版上市企业融资偏好研究——货币政策与新闻出版上市企业融资选择

摘要:文章以2007至2012年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的融资偏好,以及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闻出版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不够合理,部分表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部分过分依赖银行借款融资。股权融资偏好背离了权衡理论与融资优序理论对债务融资优先的肯定,而银行借款渠道又受到宏观货币政策调整的限制。因此,新闻出版上市企业应适当引入债券融资,构建均衡合理的资本结构,缓解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巨大冲击,以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9-13

关于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社深化改革的探讨

摘要: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社凸显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文化再构建及其实施路径,通过比较分析转企改制前后大学出版社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论证作为企业的大学出版社再构建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及其实施路径;二是产权结构缺陷及深化改革探讨,从法理层面阐述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社作为独资出版企业的缺陷和由此导致的难以全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大学出版社产权多元化及对外股权投资的产权深化改革设想。
14-17

浅谈项目管理在中小型出版社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

摘要:随着图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和产出效率,成为出版社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目标。图书出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出版的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同高效的管理密不可分。要提高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在出版全过程内实施有效管理必不可少。随着各行业对项目管理的应用和热推,图书出版的项目管理有着广阔的前景,为提高图书出版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效保障。
18-20

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的现实困惑及发展方向

摘要:国内出版集团及业内专家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与尝试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与理念,并大体确定了相关多元化经营、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双轨并举的模式。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仍存在着企业的执行力问题、纵向和横向产业链的扩张问题、进入不同行业的风险问题。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将利用内容生产者优势走行业拓展之路;整合资源,探索资本多元化经营;发展新技术为多元化经营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21-22

网络自出版的兴起对传统图书编辑价值的挑战

摘要:网络自出版的兴起挤压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空间,挑战传统图书编辑的存在价值。但网络自出版由于跨越出版社和编辑这个专业中介,进行点对点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形式感、严谨性、创意、组织性、宣传推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传统图书编辑如果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必能在网络自出版等新出版形态的冲击下坚守并发扬自己的职业责任和权利。
23-27
编辑之友杂志刊界

“固守”与“突围”:政府类电子期刊发展路径选择——关于全国31家政府类电子期刊的分析

摘要:政府类电子期刊发展近10年,基于出版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信息公开化的政治背景、高效智能化传播技术的发展、读者阅读习惯变化以及信息需求的增强等,政府类电子期刊不断革新,发展成集传达性、解读性、指引性、权威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多元素融合编辑的数字化出版物,但由于政府类电子期刊大多是纸质期刊的电子版复制,编读互动缺失,移动媒体电子期刊发展不足。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将在扩大内容资源、个性化版式设计、“小屏”期刊建设、品牌价值链构建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政府类电子期刊的发展。
28-31

文创产业与出版融合已成研究新热点

摘要:文章对5种编辑出版学专业核心期刊在3个时间节点上的论文主题进行了统计和分类,显示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融合研究渐成新的研究大势。基于此提出3点具体建议:审时度势,打造出版与文创融合的新平台;优势互补,寻找出版与文创融合的经济增长点;融合创新,形成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的出版研究契合点。
32-35
编辑之友杂志营销

动漫影视作品的商业模式:视角、角色与功能实现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动态维和应用维交互下企业战略发展态势分析模型,借鉴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对企业角色的分类,梳理不同角色的动漫作品开发主体在各种战略发展态势下商业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商业模式在开发主体战略路径选择,对作品商业价值创造和获取的影响效应中发挥着怎样的功能,并将这种功能机制界定为情境调节,通过理论阐释总结出4种情境调节机制。
36-41

报纸发行提价态势、缘由与策略分析

摘要:近年来报业发展局势中,既可看到免费报纸迅速崛起,也可看到纸质报纸发行提价已在国内外频繁出现。提价究竟是逆势而行,还是一种新的经营环境中隐现的发展趋势,有其合理性存在?文章试图对此从纸质报纸发行提价状况、为何提价,以及怎么提价3个层次来分析,在梳理报纸提价现象的基础上,探讨纸媒提价的缘由以及相应策略。
42-46
编辑之友杂志传媒

新媒体时代电视消亡论与影响论探微

摘要:电视消亡论与影响论是新媒体时代电视发展的现实困境,文章从电视消亡论和影响论的矛盾现象入手,.透视其矛盾的三个层面,认为电视逐步由新媒体转向媒介,我们应该驾驭大数据,构建公平的媒介评价体系,形成平等的媒介伦理观,同时探索电视与新媒体相互调适的发展模式。
47-49

论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局限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新闻的传受关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新闻的传播领域,大众自传播已逐渐形成相当强大的传播力量。文章力图对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传播局限作一探讨: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焦点非常易于转移,过度依赖媒体信息框架,情绪和情感的激发对大众自传播的强度影响巨大,理性控制力弱等等。
50-52

复杂性视角下网络舆情的三个分期

摘要:文章提出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经历了网络门户、社交网络及移动和私密化三个时代,并基于复杂性和网络舆论蝴蝶效应视角,对不同时期网络舆情生成特点予以分析,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信息、舆论传播和社会动员;最后从复杂性这一网络舆情的根本特征出发,提出从宏观层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引发危机的综合治理措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技术与安全、国际与国内的关系。
53-56

主流新闻网站在舆论引导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主流新闻网站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门户网站,其发展重点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非商业利益。而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许多不同的力量因素参与其中,如果意见力量分布不均衡则很容易导致网络舆论传播方向的转变,进而影响到网络舆论的发展。近年来,人民网和新华网等主流新闻网站相继进入全球网站百强行列,它们在改善网络新闻秩序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主流新闻网站在舆论引导方面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57-59

纠结的“厚报”与淡定的“薄报”

摘要:当前,拥有近400年发展历史的传统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也许向互联网和电子移动终端转移是一个突破的方向,但成功的案例至今仍寥寥无几。因此,许多报纸立足重新发现自身的价值,将报纸越办越厚期望以新闻的“量”来取胜,但是读者似乎对这种“加量不加价”的做法并不买账;相反,有一些有着多年历史的“薄报”却活得很“滋润”,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60-62

大数据对新闻内容生产的局限

摘要: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数据的文化、思维和方法,大数据的应用只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种,大可不必将大数据过于神化。美国是大数据应用的先行者,该国运用数据来研究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已有80余年的历史,但是盖洛普民意调查所预测的美国大选结果,虽然每次预测基本上都要搜集和分析十多万个数据,但也出现了多次预测结果错误的情况。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甚至认为,在我国方兴未艾的大数据现在已到了幻灭期,宣称要把大数据赶下“神坛”。鉴于此,我们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传媒行业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客观的头脑。要深刻反思大数据技术的两面性并予以警醒,因为犬数据存在着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虚假数据泛滥等制约着它在传播业应用的诸多问题。
63-65
编辑之友杂志数字

新媒体:最“冷”的“冷媒介”

摘要:麦克卢汉以“冷”“热”来划分媒介的属性,实际上是对媒介从参与和互动角度作出的独特理解。媒介研究学者阿拉塔认为,“冷媒介”指具有高参与度和互动特征的媒介,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介是最“冷”的“冷媒介”。文章以麦克卢汉理论为依据,分析新媒体的“冷媒介”性质,本质含义在于它的开放、自主和互动,其意义不仅在于开放网络人人参与的“集体智慧”知识生产方式,它的互动模式还表明了它的创新潜能。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