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灵活性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心理灵活性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CVD患者20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AAQ-Ⅱ)及认知融合问卷(CFQ)测出焦虑抑郁水平和心理灵活性。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按焦虑及抑郁不同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结果存在焦虑抑郁情绪ICVD患者的AAQ-Ⅱ、CFQ显著高于正常情绪ICVD患者(P〈0.01);焦虑抑郁不同程度ICVD患者间的AAQ-Ⅱ、CFQ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Q-Ⅱ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1;r=0.759,P〈0.01);CFQ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r=0.774,P〈0.01);分别以SAS、SDS为因变量,AAQ-Ⅱ、CFQ为自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心理灵活性是焦虑抑郁的影响因子。结论在ICVD患者中,心理灵活性与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密切相关,心理灵活性是焦虑抑郁情绪的预测因素之一。
433-435

含丹参酮ⅡA磺酸钠小鼠血清的制备及其对PCASMCs的BK_(Ca)作用的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将中药血清药理学和电生理学技术结合的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的舒血管机制研究。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丹参有效成分,将该提取液给予小鼠灌胃,经眼球采血得到小鼠血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鼠血清中DS-201的含量,并将该含药血清应用于单通道膜片钳实验,研究其对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PCASMCs)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作用。结果含DS-201血清浓度线性范围是0.73-1.91μg/mL(r=0.997 7),回收率是99.85%-101.47%,血药浓度为(7.32±4.25)μg/mL;单通道膜片钳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含DS-201血清对PCASMCs的BKCa有激活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提取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的醇提法简单、实用、可靠,且测定DS-201含量的HPLC方法精确;应选取高质量丹参和(或)提高丹参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才能更好地将血清药理学和电生理学技术结合在一起。
436-438

高迁移率蛋白B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及TLR4依赖的TLR4/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采用不同浓度HMGB1(0.1-1 000.0ng/mL)处理,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HMGB1组、HMGB1+TLR4siRNA转染组、Control siRNA转染组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组,观察各组细胞活性及HMGB1对VSMCs迁移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LR4、Akt、p-Akt、PI3K 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测定PI3K的活性。结果 HMGB1(0.1-1 000.0ng/mL)呈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s迁移(P〈0.05);经细胞活性测定,HMGB1在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VSMCs未造成细胞毒性作用(P〈0.05);HMGB1(100ng/mL)处理的VSMCs细胞组PI3K活性及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经TLR4siRNA转染发现,HMGB1引起的VSMCs迁移明显减弱(P〈0.05),同样在PI3k抑制剂干预组,PI3K/Akt途径活化和HMGB1介导的VSMCs迁移也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HMGB1呈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s迁移,TLR4依赖的TLR4/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此过程,提示以TLR4依赖的PI3K/Akt途径为靶点,可为阻塞性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439-441

单纯性胰腺创伤后大鼠胰腺细胞增殖状况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构建大鼠单纯性胰腺创伤模型观察胰腺细胞增殖变化特点并探讨胰腺细胞增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撞击组(采用BIM-Ⅲ生物撞击机构建胰腺创伤大鼠模型,40只)和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每组大鼠于建模后6、24、72h,7d处死,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活性,通过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胰腺组织细胞死亡并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特点,Western blot测定胰腺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撞击组大鼠LPS活性升高时相点晚于AMS且持续时间较长,TUNEL染色、流式细胞检测、Western blot结果揭示胰腺创伤可诱导胰腺组织细胞凋亡和代偿性增生。胰腺细胞增殖变化特点表明胰腺创伤后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24h内。结论同时检测AMS和LPS有助于判定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受损情况。
442-445

尼美舒利通过PPARγ途径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摘要: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剂GW9662干预后,尼美舒利(N)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PPARγ途径在N抗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设立不加药对照组、单用PPARγ抑制剂GW9662组(GW9662组,药物浓度0.1、0.5、1.0、5.0μmol/L)、单用N组、GW9662+N组共4组。MTT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PPARγ、p^21Waf1、p^27Kip1、Bcl-2、Bax、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GW9662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呈时间依赖性抑制SW480细胞增殖(P〈0.01);在GW9662+N组中GW9662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减弱N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FCM检测结果:细胞凋亡率在GW966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对照组比较,SW480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GW9662+N组细胞凋亡率较N组明显降低(P〈0.01),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升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N组与对照组比较SW480细胞的PPARγ、p^21Waf1、p^27Kip1、Bax蛋白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Bcl-2、VEGF的表达率则明显下调(P〈0.01);GW9662+N组与N组比较,SW480细胞的PPARγ、p^21Waf1、p^27Kip1、Bax蛋白显著表达下调(P〈0.05或P〈0.01),而Bcl-2、VEGF的表达则上调(P〈0.05)。结论 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促进其凋亡。PPARγ通路在N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446-449

HMGB1、TLR4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

摘要:目的探讨HMGB1、TLR4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方法将5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SAP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3组又分为6、12h和24h3个小组(每小组n=6)。对照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组织,SAP组用5%的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治疗组在SAP造模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3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PS-G7法检测血清中的淀粉酶;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胰腺组织中的HMGB1;Envision两步免疫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的HMGB1、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治疗组各时间点的淀粉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病理学改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SAP造模成功;SAP组在胰腺组织及血清中的HMGB1表达在6h开始升高,于12h快速上升,至24h保持上升趋势,与对照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SAP组相同时间点的HMGB1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胰腺组织中的TLR4表达在6h开始升高,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与对照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SAP组相同时间点的TLR4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在SAP大鼠胰腺中的致炎作用可能是部分结合其受体TLR4并通过MyD88依赖性途径而实现的,而乌司他丁可能是通过中断SAP大鼠胰腺组织中的HMGB1、TLR4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450-452

葡萄皮渣中原花青素对临床常见分离菌的抗菌效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皮渣中的原花青素对临床常见分离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应用琼脂平板法测定原花青素对临床分离出的30株大肠杆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鲍曼不动杆菌、32株屎肠球菌、25株粪肠球菌、70株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半数抑菌浓度(MIC50)和90%抑菌浓度(MIC90),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mg/mL的原花青素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均无抑菌作用;3-8mg/mL的原花青素对粪肠球菌无抑菌作用,对屎肠球菌的抑菌率仅为6.3%;用原花青素对70株MRSA进行抑菌检测:4mg/mL原花青素的抑菌率为65.7%,8mg/mL抑菌率为95.7%,MIC50为4.221mg/mL、MIC90为6.260mg/mL。结论葡萄皮渣中的原花青素对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无抑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如MRSA、肠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特别是对MRSA抑菌作用非常明显(P〈0.05)。
453-455

人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微球体(MSs)的生物学特性,建立乳腺癌干细胞实验模型。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MCF-7组),并获取MSs(MSs组)。利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动物成瘤实验检测MSs在细胞迁移、侵袭性生长及体外成瘤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细胞划痕实验提示:MSs组划痕带可在48h后愈合,而MCF-7组划痕带在48h后未能愈合;transwell实验提示MSs组中可见到(76.24±0.35)个细胞通过生物膜,而MCF-7细胞组中为(17.38±0.18)个(P〈0.05);动物成瘤实验提示:MSs在成瘤速度及移植瘤体积方面均强于MCF-7细胞。结论 MSs具有极强的迁移、侵袭性生长及动物体内成瘤的能力,可作为实验模型应用于乳腺癌干细胞相关研究中。
456-458

强化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小板活化及炎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24h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分为SHAM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常规剂量组、强化他汀组、混合剂量组,每组14只。予以手术开胸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前常规剂量组、混合剂量组分别予以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kg^-1·d^-1)灌胃2周;强化他汀组、混合剂量组术前12h给予单剂阿托伐他汀50 mg/kg灌胃;各组大鼠于术后24h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活化因子-1(PAC-1)、CD62p。结果术后24h急性炎症因子TNF-α、hs-CRP水平心肌梗死对照组显著高于SHAM组,血小板活化表面标志物PAC-1、CD62p亦显著性高于SHAM组(P〈0.05);强化他汀组炎症因子水平,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显著低于心肌梗死对照组(P〈0.05);强化他汀组与混合剂量组比较,在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他汀组在心肌梗死大鼠术后短期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强化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大鼠术后急性炎性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
459-461

Slit2蛋白对TNF-α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Slit2蛋白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实验室培养的大鼠VSMCs,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Slit2单独作用,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Slit2蛋白浓度分别为:50、75、100、125、150ng/mL);第二部分:Slit2与TNF-α共同作用,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含TNF-α10ng/mL)和实验组(TNF-α10ng/mL+Slit2 50ng/mL、TNF-α10ng/mL+Slit2 75ng/mL、TNF-α10ng/mL+Slit2 100ng/mL、TNF-α10ng/mL+Slit2 125ng/mL、TNF-α10ng/mL+Slit2 150ng/mL)。分别采用CCK-8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第一部分:实验组与对照组OD值及迁移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16,P=0.52)。第二部分:正常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实验组细胞迁移数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少;CCK-8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结论 Slit2对VSMCs增殖无影响,但能抑制TNF-α诱导的VSMCs迁移。
462-464

46例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与围术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分析与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明显相关的围术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72例颅骨修补手术病例,将术后颅内出血与围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872例患者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6例,术中悬吊问题、术中止血不彻底、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过度引流是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在颅骨修补围术期应尽量避免术中悬吊问题、术中应严格止血、避免出现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过度引流,可以有效地减少颅骨修补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465-466

脓毒血症患者抗炎和促炎指标动态变化在临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脓毒血症患者抗炎、促炎指标动态变化在临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010-2011年该院E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集诊断明确后第1、3、5、7天清晨血清样本,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促炎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抗炎指标(IL-4、IL-10)血清浓度,同时动态监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两组TNF-α、IL-1均呈早期上升,病程进展第3天达到峰值水平,之后逐渐下降,在相同监测时间点死亡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IL-4在第5天达到峰值水平后下降,在相同监测时间点死亡组指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IL-10在第5天达到峰值水平后下降;死亡组IL-10水平呈现逐渐升高,并维持高位,第3、5、7天IL-10血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APACHEⅡ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死亡组则呈上升趋势并维持高评分值。结论 TNF-α、IL-1在脓毒血症早期呈迅速升高并达峰值,IL-4、IL-10升高并达峰值时间较促炎指标延后,其中IL-10持续维持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467-469

补气养血疏肝通乳法对产后缺乳干预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参乳贴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参乳贴组治疗组予参乳贴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通乳丹内服(通乳丹组)或多维元素片(维元素片组)口服,3组均治疗5d10观察治疗前后的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婴儿体质量、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和催乳素水平。结果参乳贴组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婴儿体质量、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乳贴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缺乳,满足婴儿母乳喂养的需要,并提高母乳喂养率。
470-471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性别差异与心理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功能性别差异及其心理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法,比较老年FC患者(FC组)与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肛门直肠功能的性别差异;同时以两种精神-心理量表对其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试。结果 FC组男女性患者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直肠感觉阈值均显著增高,并且女性患者的最大缩榨压(MSP)、直肠收缩压和直肠肛管压差低于男性。男女性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性患者的SAS评分高于男性。SAS、SDS评分与直肠肛管压差呈负相关,与初始感觉阈值(FSV)呈正相关。结论肛门直肠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参与老年FC的发病,并且二者呈相关性。老年女性患者较男性存在更严重的焦虑情绪及肛门直肠动力异常。
472-474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 C)变化,探讨Cys C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16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者及102例无冠心病者Cys C水平,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评分三方面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ys 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24±0.32)mg/L vs.(1.12±0.27)mg/L,P〈0.01)];多支病变组Cys 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1.31±0.31)mg/L vs.(1.20±0.32)mg/L,P〈0.01];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组Cys C水平较轻度狭窄组显著升高[(1.29±0.36)mg/Lvs.(1.16±0.23)mg/L,P〈0.01],且冠心病患者Cys C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 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475-477

维吾尔族和汉族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对同期58例维吾尔族直肠癌与138例汉族直肠癌患者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以比较两组患者间的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两民族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血型、职业、就诊时间、首发症状、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伴随症状、癌胚抗原(CEA)、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术后化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汉族患者(P〈0.05),并且在多因素分析模型中,民族是影响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与汉族患者相比,维吾尔族直肠癌具有发病低龄化、就诊晚、分期偏晚、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
478-481

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特点及抗感染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142例ITP患儿和92例健康儿童Hp感染情况。将ITP患儿中97例阳性者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49例,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Hp治疗;单药治疗组48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相关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ITP患儿Hp的感染率为69.7%,明显高于健康儿童(40.2%)。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CT、CD3^+、CD3^+CD4^+和CD3^+CD4^+/CD3^+CD8^+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而MPV、PDW、PAIgG、PAIgA、CD3^+CD8+下降水平均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 ITP患儿Hp感染率高于健康儿童;Hp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参与了儿童ITP的发病和发展过程,联合抗Hp治疗可改善ITP患儿机体免疫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482-484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哮喘患者40例(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中IL-17、IL-22和IL-10的表达;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IgE的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IL-17、IL-22和IL-10与哮喘严重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中IgE的水平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外周血IL-17、IL-2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严重程度与IL-17、IL-22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48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