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2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重视脊神经根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微创治疗

摘要:脊神经根卡压综合征(spinal nerve root entrap-ment syndrome)的概念最先由Arnoldi等[1]在1976年提出,用于涵盖一系列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性症状的脊柱疾患。这在早期影像学检查手段缺乏、只能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出脊神经根被压迫进行诊断和决定手术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457-1458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不同途径给予重组人肠三叶因子对烧伤后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小肠三叶因子(rhITF)对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10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8)、烧伤对照组(B组,n=32)、肠三叶因子灌胃给药组(IG组,n=32)和rhITF皮下注射组(SC组,n=32)。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3、5、7d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不同途径给予rhITF对其的影响。结果烧伤后肠黏膜损伤指数、通透性、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明显高于C组,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和肠黏膜厚度则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IG组和SC组小鼠的损伤指数、通透性和DAO活性明显降低(P〈0.05),黏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与SC组比较,IG组的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 rhITF能有效减轻烧伤后肠道损伤,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通过胃肠途径给予肠三叶因子的疗效更佳。
1459-1461

左金丸醇提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左金丸醇提物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7.81、15.63、31.25、62.5、125、250、500μg/mL)的左金丸醇提物分别作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胃癌MKN45细胞,24、48、72h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左金丸醇提物作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时凋亡相关蛋白Bax、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MKN45细胞组、左金丸醇提物低剂量(40μg/mL)组、左金丸醇提物高剂量(180μ/mL)组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28±0.105)%、(3.27±0.702)%、(7.7±0.7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左金丸醇提物低、高剂量作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MKN45细胞24h后,PARP蛋白(89×103)、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凋亡率上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左金丸醇提物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ax、PARP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1462-1464

误差

摘要:误差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也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系统误差指数据收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检测)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是可避免或可通过研究设计解决的。随机测量误差指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偶然因素使观察(检测)结果或大或小,是不可避免的。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原因造成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是不可避免但可减少的。
1464-1464

重组人肠三叶因子减轻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作用及期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8只)、烧伤对照组(B组,每个时相点8只)和rhITF治疗组(ITF组,每个时相点8只)。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3、5、7d小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同时检测伤后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两组烧伤小鼠的REE、TNFα、LPS、IL-1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烧伤前水平(P〈0.05),两组比较,ITF组小鼠REE明显低于B组,平均降幅达25%左右。与之对应,血浆LPS、TNF-α、IL-1和IL-6含量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rhITF能减轻烧伤后肠道受损程度,降低烧伤小鼠血中炎症介质水平,从而减轻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
1465-1466

HBV在宫内传播途径的分子进化特点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宫内传播的分子进化特点。方法选择有乙型肝炎母子无症状携带者两对母子的血清样本分离HBV准种病毒株,进行PCR-克隆-测序后,构建遗传进化树及拓扑结构比较,计算每对母子准种种群内及种群间的进化距离。结果 2个进化树包括2种类型,第1种类型,大部分母亲株聚集为一枝,但新生儿株与小部分母亲株聚集在另一枝,母亲株为新生儿株的起源。第2种类型,母亲株与新生儿株未形成总的单源群,也没形成各自的单源群,有1株新生儿的病毒株为大部分母子序列的起源。结论两组病例的传播途径分别符合"胎盘泄漏"和"细胞途径"特点。
1467-1470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女性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取外周血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133/CD34、CD13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双荧光标记鉴定细胞,CD34/CD133/VEGFR2三荧光标记流式检测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表达阳性率(3.18±1.97)%较对照组(20.56±4.37)%低(P〈0.05)。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
1471-1472

肥大细胞、神经纤维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神经纤维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D)患者不同肠段中有无数量及形态变化以及在H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HD患者肠组织标本为实验组。选择10例尸检患儿(死于非消化道疾病)直肠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甲苯胺蓝化学染色法、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复合染色法处理,显微镜观察肥大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镜下肥大细胞主要集中在肠段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与神经纤维毗邻,HD患者痉挛段肥大细胞较对照组及扩张段明显增多(P〈0.05),脱颗粒明显,黏膜下层S-100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增强(P〈0.05),肥大细胞密度与神经纤维的密度及面积具有相关性(r=0.573,P〈0.01;r=0.514,P〈0.01)。结论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关系密切,两者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在H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1473-1475
重庆医学杂志骨科专题

大鼠跟腱损伤修复局部生长因子内源性表达变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测定损伤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过程中手术局部分泌型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21只大鼠切断单侧跟腱后立即以丝线修复,术后第1、3、5、7、14、21和28天分别处死3只实验大鼠。收集损伤局部及健侧跟腱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2、TGF-β3,骨形态形成蛋白(BMP)-12、BMP-13、BMP-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织连接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PDGFb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分泌型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第1、3、5、7、14、21和28天损伤修复测标本,TGF-β2表达水平最高,其中术后第1、3、5天表达最明显。BMP-13、BMP-14,VEGF和IGF表达水平基本相当,但较TGF-β2表达水平少。术后第7天,上述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减少。而TGF-β1在术后第21天达到最大表达。对照组标本未测出相关生长因子RNA表达。结论 TGF-β2、BMP-13、BMP-14、IGF-1和VEGF在术后第1天即开始高表达,术后第7天显著降低。TGF-β1在术后第21天表达水平达最大值。在肌腱损伤后局部综合应用上述生长因子可有效加快其愈合进程,增加肌腱修复后的强度,促进肌腱早期修复。
1476-1478

大鼠肌腱愈合过程中BMP-12、BMP-13和BMP-14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跟腱伤口愈合过程中BMP-12、BMP-13、BMP-14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7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56只为实验组,均使用麻醉机面罩给氧和异氟醚麻醉成功后,将右后爪的跟腱横行切断,使用单股的Prolene线缝合。分别于术后第1、3、5、7、14、21及28d取8只SD大鼠进行肌腱观察;同一动物的左后爪跟腱作为对照组。提取肌腱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各个时间点BMP-12、BMP-13、BMP-14的表达水平。结果 BMP12、BMP-13、BMP-14基因在实验组的各个检测时间点都有表达,而在对照组没有表达。BMP-12基因在第1~28天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第1~7天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第14~28天表达水平较高;BMP-13基因第1~5天的表达水平持续升高,第7~28天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BMP-14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BMP-13相似。结论正常无损伤的肌腱没有明显的BMP-12、BMP-13、BMP-14基因表达。当肌腱损伤后,BMP-12、BMP-13、BMP-14基因表达被激活,增加的生长因子可能参与了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机制,其中BMP-12可能是目前发现的在韧带/肌腱形成、发育和创伤修复中最关键的生长因子。
1479-1481

经皮中央纵向穿刺技术在治疗6例骶骨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中央纵向穿刺技术在治疗骶骨转移性肿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C型臂X线引导下应用经皮中央纵向穿刺技术治疗骶骨转移性肿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1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每椎平均手术时间21.3min。S1、S2、S3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分别为4.2、2.8、2.0mL,骨水泥外漏1椎(S3),无神经损害并发症发生。术后3dVAS评分[(3.25±0.90)分]较术前[(6.25±1.09)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中央纵向穿刺途径行经皮骶椎成形术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适于对骶骨转移性肿瘤的穿刺活检及强化治疗。
1482-1483

电磁导航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1例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经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例(26个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椎体高度[(2.2±0.3)cm],Cobb′s角[(7.6±4.5)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0.8)分]、活动能力评分[(1.3±0.8)分]与术前[分别为(1.8±0.5)cm、(28.6±3.5)度、(8.0±1.5)、(2.3±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在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而且视野清楚,减少人体X线辐射量,使手术变得更加安全。
1484-1485

两种方法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该院收治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7例,随机分为锁骨钩钢板组(A组,n=20,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及双Endobutton钢板组(B组,n=17,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锁骨钩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治疗费用、Constant评分分别为(66.0±5.8)min、(9.2±0.9)cm、(23 159.2±940.1)元、(87.9±7.3)分,与双Endobutton钢板组[分别为(100.9±7.8)min、(5.9±0.6)cm、(18 096.2±872.4)元、(93.4±6.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钩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高于双Endobutton钢板组(0.0%),P〈0.05;锁骨钩钢板组Karlsson标准定性结果转化为定量数据后比较,其优良率(85.0%)低于双Endobutton钢板组(100.0%)。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具有手术切口小、经济,对肩关节功能干扰较少,定量或定性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均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内固定不必取出等优点。
1486-1488

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伴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治疗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该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折疗效评价,优21例(56.8%),良9例(24.3%),可6例,死亡1例,优良率为81.1%。骨折愈合时间9~16周。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
1489-1489

两种外展枕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外展枕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THA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使用引进的新技术梯形外展枕,对照组为改良后的外展枕。比较两组外展枕用于THA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翻身时间(5~10)min、侧卧耐受时间(10.0±1.3)min,舒适度(31.2%)和满意度(65.0%),与对照组[分别为(3~5)、(30.0±2.1)min、56.2%和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外展枕更利于THA后的患者。
1490-1491

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该院经单侧入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28椎)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24h和15d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4±0.7)、(2.3±0.8)分]低于术前[(7.8±0.7)分],P〈0.05。术后24h、15d伤椎前缘平均高度[(19.6±3.2)、(19.5±3.0)mm]和椎体中线平均高度[(21.1±3.6)、(21.1±3.3)mm]及伤椎Cobb′s角(12.8°±2.8°、13.1°±2.9°)与术前[(15.5±4.1)mm、(17.9±3.8)mm、26.8°±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痛效果好、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且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1492-1493

3种术式治疗严重Pilon骨折患者41例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3种术式治疗严重Pilon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该院收治的严重Pi-lon骨折患者41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法;B组8例,采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法;C组15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法。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优良率(75.0%)略高于A组(72.2%)和C组(73.3%)。结论采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
1494-1495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经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该院采用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或同时椎管减压)治疗的5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骨折椎体为T10~L2。手术中先徒手置钉,共置钉200枚,然后透视检查,位置不良20枚(约10%),位置不良者调整。结果经10~24个月随访,椎体高度由术前的前缘平均30%和后缘80%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0%和后缘98%;Cobb角由术前平均21°,恢复为术后平均2°。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好转5例,其余30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496-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