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51例APL患者PML/RARα mRNA转录本的检测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建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并检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甲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欧洲抗癌计划"推荐的引物和探针建立RQ-PCR方法,检测51例初诊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PL初诊患者的年龄与外周血白细胞(WBC)数呈负相关(r=-0.376,P=0.014),相关性主要见于长型和变异型患者(r=-0.51,P=0.005)。51例APL初诊患者中,长型患者33例,变异型患者3例,长型和变异型36例。APL初诊患者PML/RARα转录本绝对含量为3.75×10^2~6.20×10^5拷贝/50ng(中位7.24×10^3拷贝/50ng);相对含量为0.51%~676.87%(中位9.31%)。15例短型患者PML/RARα转录本绝对含量为2.26×10^3~2.33×10^6拷贝/50ng(中位1.17×10^5拷贝/50ng);相对含量为12.04%~802.68%(中位95.26%)。短型患者外周血WBC数明显高于长型患者(P=0.041),其融合基因含量也明显高于长型患者(P〈0.01),而在性别、年龄、外周血Hb、PLT,骨髓原粒及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血液学缓解时间和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例初诊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与患者的年龄、WBC数及融合基因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以对APL初诊患者进行诊断和分型。
1-3

口服MHC-CTB交联物对大鼠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MHC-CTB交联物对大鼠肾移植术后的影响。方法用固相法合成MHC肽,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纯度进行检测后,口服MHC-CTB交联物灌胃2次/周,持续2个月;对照组口服灌胃生理盐水为对照,以BN(RT1n)大鼠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观察两组术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含量变化、两组生存时间、移植肾病理变化情况,并在体外试验中,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进一步验证,MHC肽对T淋巴细胞有无抑制其增殖功能。结果通过固相法合成的MHC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 389.81,纯度为98.1%,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后,术后第1天外周血流式结果显示实验组CD4+CD25+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实验组生存天数为(21.4±1.45)d,对照组生存天数为(8.2±2.15)d,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肾病理切片显示对照组移植肾排斥变化早于实验组,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显示,实验组T淋巴细胞增殖弱于对照组(P〈0.01),且添加MHC肽后,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口服MHC肽能有效诱导免疫耐受,抑制大鼠肾移植排斥,延长生存时间。
4-7

正常健康者肺段支气管和亚段支气管CT测量研究

摘要:目的测量正常健康者肺段支气管和亚段支气管的径线和面积,为小气道病变的CT定量研究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选择正常健康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16.9)岁。胸部高分辨CT扫描,对双上肺尖(后)段及亚段、双下肺后基底段及亚段支气管进行定量分析,采用胸部容积复合采集和重建软件Thoracic VCAR分别测量4支段和亚段支气管的壁厚度(WT)、腔内径的长径(Din-L)和短径(Din-S)、壁面积(WA),计算支气管壁厚度与支气管外径比(T/D)和支气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WA%)。结果 30例120支段支气管和120支亚段支气管中,Thoracic VCAR软件自动识别测量了所有段支气管和83支亚段支气管。WT、Din-L、Din-S、WA、T/D、WA%测量结果,段支气管和亚段支气管分别为(1.34±0.35)mm和(0.97±0.23)mm、(3.84±0.51)mm和(2.86±0.52)mm、(3.09±0.66)mm和(2.42±0.46)mm、(19.5±5.3)mm2和(11.1±2.0)mm2、0.23±0.06和0.22±0.05、(67.1±4.3)%和(66.0±5.3)%。结论 HRCT可清晰显示肺段支气管和亚段支气管的形态结构,Thoracic VCAR软件为支气管径线和面积测量有用的工具。
8-10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研究胃癌hMSH2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关系

摘要:目的通过对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基因蛋白表达、hMSH2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基因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及其导致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hMSH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2)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设备直接获取胃癌细胞。(3)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5个外显子hMSH2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 (1)45例胃癌组织中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阴性9例(20.00%),阳性36例(80.00%)。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阴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进展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2)45例胃癌组织中,hMSH2基因突变共4例(8.89%)。hM-SH2基因突变率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进展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3)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阴性的胃癌组有4例hMSH2基因突变(44.44%),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的胃癌组见hMSH2基因突变0例(0.00%),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阴性胃癌组hMSH2基因突变率与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MSH2基因突变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且可能是引起胃癌中该蛋白表达缺失原因之一。
11-13

诱导排痰检查对阻塞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索诱导排痰检查在阻塞性气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咳嗽患者65例,其中男20例,女45例,平均年龄(47±15)岁;哮喘患者80例,男29例,女51例,平均年龄(48±1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8例,男46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10)岁。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结果 20.00%(13/65)的慢性咳嗽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EOS)百分比大于3%,提示考虑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可能;哮喘组中EOS和中性粒细胞(NEU)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4.62±3.51)%和(42.59±23.90)%,其中83.7%(67/80)的患者,EOS〉1%,25.0%(20/80)的患者NEU〉61%;COPD患者EOS和NEU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0.80±0.80)%和(54.43±21.51)%,其中29.4%(24/68)EOS〉1%,55.8%(38/68)NEU〉61%,在哮喘组和COPD组间EOS和NEU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诱导排痰细胞学检查可对慢性咳嗽的鉴别诊断和判断哮喘、COPD气道炎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15

ERβ相互作用蛋白HPIP的分离及其在ERβ信号途径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以雌激素受体β(ERβ)AF2结构域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从人类乳腺cDNA文库筛选的蛋白HPIP,进一步验证其与ERβ相互作用的功能。方法分别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和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及结合结构域的鉴定,转染293T胚胎肾细胞,利用荧光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检测HPIP对ER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HPIP的编码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HPIP与ERβAF2结构域相互作用,而不与ERβAF1和DBD相互作用,HPIP能降低ER的转录活性,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激素存在时更显著,但是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存在时,HPIP反而增强ERβ的转录活性。结论 HPIP可能通过影响ERβ信号途径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16-18

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浆NO和H_2S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D)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硫化氢(H2S)、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D患者(AD组)31例,正常对照组(NC组)23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Hachinski缺血指数(HIS)和Hamilton抑郁量表(HRSD)量表检测,AD患者用全面衰退量表(GDS)分级。取空腹静脉血6mL,迅速分离血浆并置于-70℃冰箱保存。分别测定血浆NO、H2S、Hcy及CRP的含量;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NO水平:AD组血浆NO水平为(36.06±13.92)μmol/L较对照组[(60.17±19.77)μmol/L]明显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O水平与AD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AD患者的MMSE评分呈正相关。(2)H2S水平:AD组血浆H2S水平为(34.03±6.78)μmol/L较对照组[(44.92±6.53)μmol/L]明显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2S水平与AD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3)Hcy水平:AD组血浆Hcy水平为(14.02±2.9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79±2.51)μmol/L](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A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CRP水平:AD组血浆CRP水平为(1.25±1.35)mg/L与对照组[(1.11±1.30)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D组内4个指标血浆水平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组中血浆Hcy水平与H2S水平呈负相关,而其余各指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从血浆水平不能看出四者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AD患者血浆NO和H2S水平显著下降,Hcy水平显著升高,与A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9-21
重庆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胃癌血清蛋白指纹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的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胃癌人工神经网络蛋白分子诊断模型,寻找胃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配套芯片CM10和Biomarker Wizard 3.1软件筛选胃癌差异表达蛋白,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并验证胃癌的SELDI分子诊断模型。结果共建立3个胃癌诊断模型(Ⅰ、Ⅱ、Ⅲ),分别为胃癌的诊断、筛查、鉴别诊断模型。选其中由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荷比为2502、2544、3085、8574、8740)组成的胃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Ⅰ作为胃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98.33%,阳性预测值为95.0%,阴性预测值为98.33%,诊断准确度为97.5%。结论 SELDI-TOF-MS技术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22-24

磷酸肌酸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0min注入磷酸肌酸钠1g(用20mL生理盐水溶解),术后1~5d每天静脉输注磷酸肌酸钠1g(用100mL生理盐水溶解),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助时间、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以及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5d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以及心脏自动复跳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外循环辅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4h和48h使用肾上腺素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CK-MB和cTnI在术后1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CK-MB和cTnI在术后1d和5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主动脉开放后给药结合术后1~5d连续给药对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I-R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5-27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白细胞减少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早期白细胞变化随访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碘治疗前白细胞减低患者,同时服用"升白"药物短期内白细胞的变化及其早期疗效评价。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随访了解白细胞减低患者应用放射性碘同时联合应用"升白"药治疗早期(1、3个月)随访时白细胞的变化与白细胞正常患者进行比较;并随访白细胞减低患者治疗后早期(6~12个月)疗效(治疗效果以好转、治愈及甲减为有效组)与白细胞正常患者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检验方法为两样本t检验、配对资料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碘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低白细胞组P〈0.05,白细胞正常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差异,低白细胞组在联合应用"升白"药后白细胞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白细胞正常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碘治疗3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P〈0.05,P〉0.05,低白细胞组联合"升白药"3个月以后白细胞水平有显著差异,较治疗前升高,白细胞正常组白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好转、治愈及甲减为有效组与无效组进行χ2检验,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碘治疗白细胞减低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联合"升白"药物能在治疗早期过程中升高白细胞,因而减少早期放射性碘治疗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入血时,因白细胞减少而致感染诱发潜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危险,并且与白细胞正常组早期疗效不会产生差异,对于白细胞减低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8-30

血清CA199诊断胰腺癌的文献质量评价

摘要:目的对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诊断胰腺癌的国内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了解目前国内CA199诊断胰腺癌研究的质量状况。方法检索1999~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面收集CA199诊断胰腺癌的文献,应用QUADAS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结果最终纳入17篇中文文献,纳入文献疾病谱组成人群描述较好,部分参照偏倚、混合偏倚、金标准解读偏倚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大多数待评价试验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描述不明确,疾病进展偏倚、多重参照偏倚、试验解读偏倚、临床解读偏倚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结论目前,国内检测血清CA199诊断胰腺癌的文献质量不高,建议未来研究应严格按照诊断性试验报告标准执行,以提高研究质量。
31-32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细菌药敏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收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入住本科,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218例患儿,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吸痰管从鼻孔送入咽部下端,负压吸引痰液至无菌收集器收集痰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22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218例痰标本中培养阳性标本85例,阳性率为39.0%。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43.5%;革兰阴性菌48株,占56.5%。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高。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结论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全部敏感。
33-35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介素-1β对终板软骨细胞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β(IL-1β)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TGF-β1及IL-1β在20例颈椎病及20例非颈椎病椎体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椎病组TGF-β1及IL-1β的阳性率分别为(32.907 6±3.076 4)%、(51.520 7±2.192 5)%,与非颈椎病终板软骨细胞TGF-β1及IL-1β表达的阳性率(42.481 6±2.061 7)%、(33.918 5±3.320 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及IL-1β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形成和发展,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36-37

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免疫比浊法对86例NSTEACS患者和45例正常健康者血清cTnI、hs-CRP测定,并选择性地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hs-CRP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NSTEM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在NSTEMI组、UA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阳性组的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明显多于cTnI阴性组(P〈0.01)。结论 hs-CRP对NSTEACS患者早期危险性有预测价值,cTnI对NSTEACS患者临床分型及危险度分层有指导意义,并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38-39

52例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辅助排石的初步经验。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1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2例,B组56例。所有患者ESWL术后予司帕沙星0.2g,每天1次,A组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另加用坦索罗辛0.4mg,每日1次,所有患者日均饮水2L以上,进行日常活动。结果 A组与B组结石平均排出时间分别为4.10、6.91d,肾绞痛发生率为8%和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排出率分别为82.7%、58.9%,一次ESWL后结石排净率分别为75.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缩短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发生次数,使用安全、痛苦少、恢复快。
40-41

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是否产生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来本院泌尿外科就诊患者共182例,其中因自身心血管等疾病需长期(超过3个月)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54例作为阿司匹林组,128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PSA检测后两组的差异。结果长期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会降低血清PSA的水平,在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会影响血清PSA检测值,需引起临床重视。
42-43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显示,培美曲塞联合铂类(PP)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在1年生存期OR=1.08,95%CI:0.91~1.29,P=0.38)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培美曲塞组的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相对减少,两组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相比,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GP方案治疗生存期相似,但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较轻。
44-46

γ-干扰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IPF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乙酰半胱氨酸组和IFN-γ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组,检测Ⅲ型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含量;并均进行肺功能、血气分析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Ⅲ-C、Ⅳ-C水平下降及6min步行距离延长(P〈0.05),IFN-γ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单纯乙酰半胱氨酸组,肺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亦显著改善(P〈0.05)。结论 IPF患者在给乙酰半胱氨酸基础上,加用IFN-γ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弥散功能及肺纤维化进程,提升患者运动能力。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