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31-1725/R 国内刊号
  • 1007-385X 国际刊号
  • 1.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是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201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专题报道: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研究新进展
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且行且思考847-853

摘要:由于T细胞免疫具有长效性、可放大性、多靶点性等特点,以T细胞为核心的肿瘤免疫治疗被认为是除手术外最有可能带来肿瘤治愈的治疗手段。尤其近年来不断累积的临床数据证实了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 T, CAR-T)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其中以CD19为靶点的CAR-T细胞疗法由于效果显著,已成为多数临床研究机构开展基因修饰T细胞治疗研究的模式疗法。但是,实践和理论均显示,CAR-T细胞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中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开展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仍需要不断地探索。本文回顾了CAR-T细胞治疗临床实践历程、治疗实体瘤的现状,阐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提供借鉴及研究思路。

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新策略854-858

摘要:嵌合型抗原受体修饰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 T,CAR-T)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过继性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中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实体肿瘤中,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免疫抑制细胞、免疫抑制分子以及胞外基质,对迁移的CAR-T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产生抑制作用,在实体肿瘤内严重抑制CAR-T细胞的抗肿瘤效力。同时,大多数实体肿瘤存在肿瘤异质性且缺乏相对特异性肿瘤抗原,CAR-T细胞在实体肿瘤部位的归巢能力差并伴随着脱靶效应,使其在实体瘤中的疗效欠佳。与血液肿瘤相比,实体瘤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需要针对性的策略才能保证CAR-T细胞抗肿瘤长期有效。本文就CAR-T细胞的发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困惑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CAR-T细胞肿瘤治疗中若干问题的思考859-864

摘要:嵌合型抗原受体修饰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 T,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CD19阳性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被认为是近几年肿瘤治疗的重大进步,引起了研究者对开发CAR-T细胞治疗肿瘤的强烈兴趣。但是CAR-T细胞肿瘤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患者由于需要等待较长的CAR-T细胞培养时间,从而失去治疗机会;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一些特有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CAR-T细胞治疗对实体瘤的疗效不尽人意,即使是对血液恶性肿瘤来说部分患者也终究会复发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探索提高CAR-T细胞疗效的方法、及时发现CAR-T细胞治疗的不良反应并给予适当处理、扩大CAR-T细胞治疗的可能获益人群是目前CAR-T细胞治疗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CAR-T细胞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包括通用型CAR-T细胞的前景、双靶点CAR-T细胞和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及作用、提高CAR-T细胞治疗疗效的策略以及CAR-T细胞特有的不良反应等进行阐述,为CAR-T细胞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研究快报
IL-6通过诱导SOCS3表达缺失促进乳腺癌MDSCs浸润和免疫抑制活性865-871

摘要: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通过IL-6诱导STAT3/IDO信号通路活化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40例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样本。免疫磁珠技术分选肿瘤组织中的CD33+和健康供者外周血中的CD33+和CD14+细胞,CD33+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孵诱导MDSCs生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为CD45+CD13+CD33+CD14-CD15-的MDSCs比例,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ling 1,SOCS1)、SOCS3、JAK1、JAK2、TYK2、STAT1、STAT3及其磷酸化水平,q RT-PCR检测IL-6、SOCS1-3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检测T细胞凋亡,ELISA检测T细胞分泌的IL-10和IFN-γ。结果:20例乳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MDSCs浸润(15.3%~58.1%),平均为(29.82±11.46)%;IL-6(high)组MDSCs浸润比例明显高于IL-6(low)组([13.75±3.44)%vs(4.31±1.50)%,P〈0.05],且IL-6表达与MDSCs浸润呈正相关(R2=0.4399,P〈0.01)。体外实验发现肿瘤源性IL-6明显促进体外MDSCs的生成和免疫抑制活性,该过程可被IL-6信号的阻断所逆转(P〈0.05);同样发现在体外诱导的MDSCs中SOCS3表达缺失,阻断IL-6后,以上过程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乳腺癌来源的IL-6刺激MDSCs中JAK/STAT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和SOCS3的表达缺失,进而促进MDSCs的浸润、生成和免疫活性。因此IL-6信号通路可以作为削弱MDSCs生成和逆转MDSCs活性的治疗靶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IL-12逆转顺铂对人NK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其机制872-877

摘要:目的:探讨IL-12逆转化疗药物对NK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其机制。方法:纯化的NK细胞在PMA和Ionomycin刺激条件下、加或不加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和IL-12,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TRAIL)和转录因子(T-bet和pSTAT-4)的表达百分率;纯化NK细胞加或不加化疗药物和IL-12预处理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白血病Jurkat细胞株的杀伤效应。结果:化疗药物明显抑制NK细胞分泌IFN-γ、TNF-α以及TRAIL的表达,IL-12可以明显逆转DDP对NK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TRAIL的抑制(P〈0.05或P〈0.01)。DDP抑制IFN-γ和TNF-α的转录因子p-STAT-4的表达,而IL-12通过上调磷酸化STAT-4恢复了NK细胞的IFN-γ和TNF-α的分泌功能(P〈0.01)。杀伤实验显示,DDP抑制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Jurkat的杀伤,而IL-12通过上调TRAIL恢复NK细胞的杀伤功能(P〈0.05或P〈0.01)。结论:化疗药物DDP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以及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分泌,IL-12通过上调TRAIL和转录因子STAT-4的磷酸化恢复NK细胞的免疫功能,为临床应用IL-12重建肿瘤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提供实验依据。

hsa-miR-150-5p靶向HIF1α对成胶质细胞瘤U-251MG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878-883

摘要:目的:探讨hsa-miR-150-5p靶向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ility factor 1,HIF1α)对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GBM)U-251MG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q RT-PCR检测miR-150-5p及其HIF1αm RNA在U-251MG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50-5p和HIF1α之间的生物学关系及miR-150-5p和HIF1α在U-251MG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50-5p及HIF1α蛋白在U-251MG细胞中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U-251MG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U-251MG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miR-150 mimic转染U-251MG细胞后,HIF1αm 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HIF1α蛋白水平也明显下调(P〈0.01)。miR-150-5p降低了wt HIF1α3’-UTR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证实miR-150-5p通过结合HIF1α的3'-UTR负调控HIF1α的表达。在U-251MG细胞中,miR-150-5p过表达可明显抑制HIF1α蛋白表达、细胞侵袭和迁移(均P〈0.05)。结论:miR-150-5p通过负调控HIF1α抑制U-251MG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表明miR-150-5p和HIF1α有可能是GBM潜在的治疗靶点。

miR-195-5p靶向FGF2抑制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884-890

摘要:目的:探讨miR-195-5p通过靶向FGF2抑制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HEC-1B细胞培养与转染完成后分为4组:HEC-1B组、miR-195-5p mimic组、p LV-FGF2组和miR-195-5p+FGF2组。q RT-PCR检测细胞miR-195-5p和FGF2 m RNA水平,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95-5p与FGF2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FGF2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HEC-1B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HEC-1B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HEC-1B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HEC-1B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HEC-1B组相比,miR-195-5p mimic组miR-195-5p表达升高、FGF2 m RNA水平下降(均P〈0.01);miR-195-5p可直接靶向FGF2。与HEC-1B组相比,miR-195-5p mimic组FGF2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LV-FGF2组FGF2的蛋白水平明显上升,且miR-195-5p+FGF2组FGF2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p LV-FGF2组(均P〈0.01)。miR-195-5p mimic组细胞增殖水平低于HEC-1B组,p LV-FGF2组细胞增殖水平高于HEC-1B组(均P〈0.01)。与HEC-1B组相比,miR-195-5p mimic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 LV-FGF2组细胞凋亡率降低,且miR-195-5p+FGF2组细胞凋亡率高于p LV-FGF2组(均P〈0.01)。与HEC-1B组相比,miR-195-5p mimic组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和划痕愈合率下降,p LV-FGF2组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和划痕愈合率上升,且miR-195-5p+FGF2组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和划痕愈合率低于p LV-FGF2组(均P〈0.01)。结论:miR-195-5p通过靶向FGF2抑制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靶点。

CpG ODN协同MAGE-3抗原肽致敏DC疫苗对膀胱癌细胞BIU-87的抑制作用891-897

摘要:目的:探讨含未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CpG)序列的细菌寡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免疫佐剂在增强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melanoma antigen gene-3,MAGE-3)抗原肽致敏DC抗膀胱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Ficoll法从健康志愿者HLA-A2型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常规方法诱导培养制备成熟DC。MTT法检测不同方式(MAGE-3、CpG ODN、MAGE-3+CpG ODN和无关抗原对照)致敏DC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CTL对靶细胞BIU-87的杀伤作用。CpG ODN+MAGE-3抗原肽致敏DC抗裸鼠BIU-87膀胱癌细胞移植瘤治疗7、11 d测定移植瘤质量变化,MTT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增殖水平及其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pG ODN+MAGE-3抗原肽致敏DC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P〈0.05),并显著提高活化T淋巴细胞的CTL对靶细胞BIU-87的杀伤活性(P〈0.05)。体内实验表明,致敏DC治疗7、11 d的各组移植瘤质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移植瘤的增殖能力下降也较明显(P〈0.05);与其他致敏DC方式相比较,尤以CpG ODN+MAGE-3致敏DC组在治疗11 d时的移植瘤质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且明显促进荷瘤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该组在治疗第3天起移植瘤组织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或P〈0.01)。结论:CpG ODN能促进MAGE-3抗原肽致敏DC对膀胱癌BIU-87细胞的抑制作用,为膀胱癌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ATG-F培养体系制备CIK细胞的表型特点及其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898-903

摘要:目的:探讨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费森尤斯(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Fresenius,ATG-F)和IFN-γ、IL-2组成的培养体系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性能并用于临床细胞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依照激活抗体的不同分组分别培养CIK细胞,在第7和14天计数总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ATG-F组、CD3组和TG(抗人胸腺细胞兔免疫球蛋白,Thymoglobulin)组CIK细胞组成及细胞表面活化性、抑制性受体分子的比例,还检测第14天时ATG-F高剂量组、CD3组和TG组CI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性能。结果:使用ATG-F、IFN-γ、IL-2培养体系成功诱导出CIK细胞。第14天时高剂量ATG-F(F-H)组增殖倍数明显高于TG组(27.25±1.25 vs 16.60±1.72,P〈0.01);其CD3^+CD56^+细胞比例与CD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D3-CD56^+的NK细胞显著高于TG组及CD3组([11.19±2.60)%vs(5.66±1.00)%、(1.42±0.51),P〈0.01]、CD4^+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D3、TG组([4.35±1.47)%vs(26.88±5.01)%、(14.52±6.22)%,P〈0.01]、CD56^+CD94^+、CD56^+CD158a^+、CD56^+CD158b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CD3组(均P〈0.01);F-H组在靶效比为1∶10时对K562的杀伤效力显著高于CD3组([60.52±2.05)%vs(30.02±6.67)%,P〈0.01]。结论:ATG-F培养体系制备的CIK细胞比常规培养体系所得CIK细胞具有更高的NK细胞比例,其活化受体对K562细胞更强的细胞毒性。

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并鉴定乳腺癌细胞中MAGE-A11的相关基因904-912

摘要:目的:应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筛查乳腺癌细胞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 antigen,MAGE)-A11的相关基因,并从数量和功能两方面加以验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MCF-7、MDA-MB-231和BT-549中MAGE-A11下游靶基因的m RNA的差异表达,对有代表性的基因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利用q RT-PCR进行验证。以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AGE-A11对乳腺癌细胞中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影响。结果:3种乳腺癌细胞过表达MAGE-A11导致1 608个下游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蛋白泛素化、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侵袭和转移。基因芯片中典型高表达的ZNF-451、CENPTJ、CDK13、API5和LMO7在q RT-PCR在验证结果中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低表达的SHPRH、PML、MARK2、LIMA1和ANGPTL4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转染MAGE-A11组的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和BT-549 72 h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均P〈0.01),培养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AGE-A11的3种细胞划痕出现明显愈合(P〈0.05或P〈0.01),穿膜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均P〈0.01)。结论:在MCF-7、MDA-MB-231和BT-549三种乳腺癌细胞中筛查到涉及蛋白泛素化、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功能众多的表达差异基因,对其中10种典型差异基因从数量和功能两方面进行验证,并得到初步确认。

磁性纳米颗粒Fe3O4@PEI介导靶向自杀基因联合磁流体热疗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913-919

摘要:目的:探讨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PEI介导靶向自杀基因联合磁流体热疗对肝癌移植瘤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亚克隆基因重组法构建靶向肝癌的自杀基因p[HRE]AFP-HSVTK和肿瘤细胞成像报告基因载体p[HRE]AFP-Luc,并用限制性内切酶凝胶电泳法检测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粒并以聚乙烯亚胺(PEI)修饰后得到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PEI,将其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和磁流体热疗的介质,并利用透射电镜、粒径仪、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等对Fe_3O_4@PEI进行表征鉴定。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Fe_3O_4@PEI系统运送报告基因p[HRE]AFP-Luc至荷瘤裸鼠后的生物发光信号。p[HRE]AFP-HSVTK/Fe_3O_4@PEI作用于肝癌细胞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比例,动物实验验证体内肿瘤生长速度及瘤体质量抑制效果,并用透射电镜分析肿瘤组织的亚细胞结构。结果:成功构建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PEI以及重组载体p[HRE]AFP-HSVTK和p[HRE]AFP-Luc,经尾静脉注射Fe_3O_4@PEI运送的p[HRE]AFP-Luc后,活体成像系统显示仅能在裸鼠肿瘤组织检测到明显的成像信号,其主要器官病理组织分析无明显病理损伤。在体外肿瘤细胞杀伤试验中,联合治疗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高于磁流体热疗组和基因治疗组([76.02±7.33)%vs (42.31±4.28)%、(47.76±4.81)%,均P〈0.05],联合治疗组瘤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单独热疗组和基因治疗组([34.05±3.41)%vs (14.41±1.55)%、(11.64±1.20)%,均P〈0.01]。体内治疗实验显示,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积增长明显减慢甚至下降,瘤块质量显著小于其他单独治疗组(P〈0.05);瘤块细胞亚结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结论:自杀基因p[HRE]AFP-HSVTK对肝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Fe_3O_4@PEI可以作为有效的基因治疗载体和磁流体热疗的介质,其介导的肝癌靶向治疗联合磁流体�

萝卜硫素通过p-mTOR/p-S6信号通路增强CD8~+记忆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920-927

摘要:目的:检测萝卜硫素(sulforaphane, SFN)对CD8^+T细胞分化、表型及胞内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实验中,按照SFN处理的剂量分为对照(0 mmol/L)组、SFN 10 mmol/L组、SFN 20 mmol/L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FN对CD8^+T细胞分化、表型及胞内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mTOR siRNA对CD8^+T细胞CD127和LKRG1表达的影响;采用q RT-PCR检测抗凋亡因子Bcl-2和Bcl-6的表达水平,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SFN对CD8^+T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蛋白p-mTOR、p-S6以及内参b-a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SFN促进CD8^+记忆细胞前体细胞的形成、显著降低CD8^+T细胞PD-1和Tim-3的表达水平(P〈0.01)。同时,SFN处理后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6的表达显著增加、CD8^+T细胞的凋亡受到显著抑制,p-mTOR和p-S6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此外,SFN能够增加促炎性细胞因子IL-2、IFN-g、TNF-a的分泌(P〈0.05)。mTOR siRNA能够显著增加CD127表达及降低LKRG1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SFN可能通过抑制pmTOR信号通路促进CD8^+记忆细胞前体细胞的形成,获得更多年轻化的T细胞,为临床免疫细胞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委花絮
庆祝本刊资深编委陈诗书教授九十华诞暨学术交流会圆满举行912-912

摘要:2018年9月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功举办了本刊资深编委陈诗书教授九十华诞暨学术交流庆祝活动。出席活动的有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医学院和基础医学院领导,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会领导《,生命的化学》、《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ABBS)》、《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和中国科学出版社的代表,以及陈教授国内外的弟子、好友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常用英文缩略词表963-966

摘要:根据科技名词使用规则,本专业及相邻专业领域已被公认公知的缩略词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非公认公知的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应按规范格式写出全称。为方便作者和读者撰写和阅读论文,本刊编辑部整理了一批肿瘤生物治疗专业中公认公知的常用英文缩略词,并注明其英文全称和中文名称。作者撰写论文时,可直接使用这些缩略词,无需写出英文全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临床研究
FMN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928-933

摘要:目的:检测成蛋白2(formin-2,FMN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FMN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胃腺癌AGS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切除的胃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8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肿瘤数据库检索检测分析胃腺癌组织中FMN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FMN2蛋白表达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MTT法检测FMN2对胃腺癌AG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MN2对胃腺癌AGS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胃腺癌组织中FMN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或P〈0.05),其低表达与胃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均P〈0.05);与AGS细胞对照比较,AGS/FMN2稳转株的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FMN2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且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过表达FMN2的胃腺癌细胞其增殖率明显降低;FMN2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胃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指标的列线图预后模型934-939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前的临床实际需求。方法: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35例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将97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SCAD变量选择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协变量是否存在对数线性关系、非对数线性关系(分段线性关系)临界值的合理确定、共线问题后,构建一个新的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传统免疫组化指标的Cox回归预后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其列线图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并通过比较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和校准度(calibration)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通过乳腺癌预后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的预后与组织级别、淋巴结转移、Ki67、PR和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组织级别和淋巴结转移对风险比的影响呈对数线性关系,Ki67、PR和年龄对风险比的影响呈非对数线性关系,其合理临界值分别为Ki67(60%)、PR(20%)和年龄(55岁)。该模型术后1、3和5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0.8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该模型Grθnnesby-Borgan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值为1.37、对应的P值为0.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通过改良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建立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能准确、直观、有效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概率,对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综述
环状RNA和癌症940-944

摘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由RNA剪切而成。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circRNA不再被认为是RNA剪切过程中的随机产物,其生物学意义和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circRNA不具有5’端帽子和3’端poly(A)尾结构,所以其结构较其他非编码RNA稳定。circRNA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被认为可能是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就circRNA的特征、形成机制、生物学功能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对具有代表性的肿瘤环状RNA调控机制进行概括总结。

长链非编码RNA PANDAR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945-949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最初被认为是不具有功能的"转录噪声",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的失调在很多肿瘤中起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是癌症发展的关键分子。PANDAR作为一种重要的lncRNA受到了诸多关注。有研究证明,PANDAR在许多肿瘤中特异性表达,在大多数肿瘤中上调,但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显著下调,PANDAR的特异性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总生存率显著相关。本文通过对lncRNA PANDAR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模式、表达情况、作用机制及对各类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恶性肿瘤生物学诊治疗提供新的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