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实验研究、专家论坛、经验交流、市场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8-7033
  • 国内刊号:11-208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47
  • 创刊时间:195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5
  • 综合影响因子:0.87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畜牧 2012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畜牧杂志遗传育种

三鸡种NLRC5基因编码区SNPs及其与部分免疫性状的关联分析

摘要:本研究通过检测鸡NLRC5基因编码区域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以期分析与免疫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采用PCR—SSCP方法对3个鸡品种NLRC5基因编码区SNPs进行检测,仅在外显子8区域发现多态位点,其中在文昌鸡中检测到AA、BB和AB3种基因型,如皋鸡中检测到AA和AB2种基因型,安卡鸡中仅存在AA基因型。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LRC5基因外显子8存在G43A同义突变。测定部分免疫性状,分析不同鸡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基因型与免疫性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安卡鸡H/L值、ND抗体滴度、IL-1浓度均显著高于如皋鸡和文昌鸡(P〈0.05),AI抗体滴度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P〈0.01),如皋鸡SBRC抗体滴度最高,但3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同免疫性状之间,AA型个体各项性状值均优于AB和BB型个体,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中国地方品种文昌鸡、如皋鸡的抗性优于安卡鸡种,AA型可能是NLRC5基因在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有利基因型。
1-5

樱桃谷肉鸭与2个蛋鸭品种杂交效果比较分析

摘要:采用樱桃谷肉鸭与不同家鸭进行正反杂交,记录杂交后代0-8周龄体增重、饲料消耗,并于56日龄进行屠宰,测定各组屠宰性状指标、肉质性状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饲养至8周龄,反交组合均比正交组合生长速度快,且樱桃谷肉鸭♂×绍兴鸭♀(YS)组饲料报酬(3.0:1)、半净膛率(87.0%)、全净膛率(80.0%)最高,樱桃谷肉鸭♂×荆江鸭♂(YJ)组利润(2.8元),腿肌率(18.0%)、胸肌率(7.0%)、瘦肉率(25.0%)最高;荆江鸭♂×樱桃谷肉鸭♀(JV)组宰前活重(2018.7g)、屠体重(1854.2g)、屠宰率(94.O%)最高。
6-8

贵州白山羊GDF9和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是早期卵泡生长和分化的必需因子。从贵州白山羊GD丹基因外显子2中找出1个、古肘P15基因外显子2中找到3个位点发生碱基替换。为了进一步研究这4个位点在群体中是否存在多态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对贵州白山羊的高产羊群和低产羊群2个基因的4个位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贵州白山羊的高产羊群和低产羊群GD丹基因外显子2的790位点都检测到AA、AB2种基因型,AB基因型对应的产羔数较多(P〈0.05),790位点的变异与已知序列不同。BMP15基因外显子2的675位点只检测到1种基因型,没有多态性;BMP15基因外显子2的573位点和798位点均检测到多态性,其中798位点的碱基变异与已知基因序列不同;从贵州白山羊高产羊群中这2个基因位点都检测到了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3种基因型,对应的产羔数为野生型最少,突变型最多,杂合型居中。推测GDF9基因790位点多态性对山羊繁殖率的调节方式可能与绵羊相似,但BMP15基因573和798位点的突变对贵州白山羊产羔数的促进作用,可能以数量遗传效应为主,值得深入研究。
9-14

大通牦牛提纯复壮当地牦牛效果的研究

摘要:为改良青海当地地方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品种退化,利用大通牦牛冻精与当地母牛进行二元杂交,进行提纯复壮当地牦牛。结果表明:改良F1代母牦牛的受胎率、产犊率、犊牛成活率、繁殖成活率依次分别为75.2%、95.1%、90.15%、46.5%(n=562),比当地牦牛的上述繁殖指标依次分别提高0.04%、0.06%、0.02%、0.086%。因此,引入大通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其繁殖性能略有提高,如果再加强牦牛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可提高当地牦牛的繁殖性能。
14-16

应用RACE技术扩增鸭A—FABP基因及序列分析

摘要:为揭示鸭A-FABP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运用RACE方法克隆并鉴定了A-FAB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用1对含高度保守的DN段的兼并引物,从鸭腹部脂肪组织总RNA扩增部分A-FABP片段,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一致;根据已知的鸭A-FABP基因序列设计新引物分别从5’和3’RACE扩增延长该片段。经DNASTAR中的SeqMan软件拼接5’RACE产物和3’RACE产物以及已知序列而获得片段大小为652bp的cDNA序列。该cDNA序列由64bp的5’非编码区、399bp的编码序列和189bp的3’非编码区组成。A-FABP基因39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32个氨基酸。经Blastn和Blastx比对分析,A-FABP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人、猪、鸡和鹅分别有76%78%93%和93%的同源性。
17-21

猪ITGB1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

摘要:本研究以643头母猪为实验材料,利用CRS—RFLP技术对猪ITGB1基因第14外显子C42241T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将基因多态性与猪的产仔数进行关联分析,旨在探讨该多态位点能否作为猪产仔数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结果表明:42241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长白猪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影响不显著;对于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TNB和NBA差异显著(P〈0.05),其效应为TT〉TC〉CC,且TT型个体具有较高的产仔数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导致的。因此,42241位点TT基因型可作为大白猪和杜洛克猪TNB和NBA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22-25

滇南小耳猪GH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分析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滇南小耳猪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以期为今后滇南小耳猪的选育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依据。采用PCR—RFLP法对滇南小耳猪G口基因的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到2种基因型AA和AB,没有检测到BB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结果表明:AB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在群体中占优势,所检测滇南小耳猪群生长激素基因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
26-27
中国畜牧杂志繁殖生理

发情周期不同阶段KiSS-1和GPR54mRNA在小尾寒羊卵巢上表达规律的研究

摘要:研究发情周期不同阶段KiSS-1和GPR54 mRNA在小尾寒羊卵巢中的表达规律,为从分子水平阐明小尾寒羊多胎性的奠定基础。将12只雌性小尾寒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处于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每组3只,颈动脉放血致死后采集卵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发情周期不同阶段母羊卵巢上KiSS-1和G朋54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母羊发情周期各阶段卵巢上均有KiSS-1和GPR54基因表达;发情期母羊卵巢KiSS-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比友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分别提高了1.0、1.7倍和1.4倍,发情周期不同阶段GPR54基因在卵巢上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发情期母羊卵巢上KiSS-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发情周期其他阶段,提示卵巢上KiSS-1表达可能参与母羊排卵过程的调节。
32-34

PCR扩增牙釉基因X和Y染色体不同序列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

摘要:本实验利用牛牙釉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牛血液、成纤维细胞和胚胎DNA,旨在优化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结果表明:实验利用两温度PCR扩增母牛DNA样品获得1条来自X染色49458bp产物,PCR扩增公牛DNA样品获得2条产物,其中395bpPd扩增产物来自Y染色体,458bp扩增产物来自X染色体,60头已知性别牛样品鉴定的准确率为100%。实验优化了一种两温度PCR快速鉴别奶牛及其早期胚胎性别的方法。
35-37
中国畜牧杂志营养饲料

精氨酸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选择24头健康PIC断奶仔公猪,单笼饲养,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氧化应激组,氧化应激组+018%精氨酸,1.6%精氨酸+氧化应激组。在试验第8天,各试验组仔猪腹腔注射敌草快诱导氧化应激,对照组仔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应激前(0h),应激后6、24、48h和96h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浆。结果表明:氧化应激显著降低仔猪日增重、日均采食量及饲料转化效率。在氧化应激状态下,补充1.6%Arg显著增加仔猪的日均采食量。氧化应激降低仔猪血浆精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的浓度,显著增加血浆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浓度。在氧化应激条件下,补充精氨酸能显著提高血浆精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的浓度,显著降低血浆蛋氨酸、谷氨酸、缬氨酸的浓度。
38-42

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腹泻、肠道微生物和通透性的影响

摘要:选用108头平均体重为7.2k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氧化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0mg/kg锌(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mg/kg锌(纳米氧化锌),试验期14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mg/kg纳米氧化锌和2000mg/kg氧化锌分别提高日增重16.20%(P〈0.05)和14.94%(P〈0.05),提高日采食12.63%(P〈0.05)和13.66%(P〈0.05),显著降低断奶后7d和14d腹泻指数(P〈0.05),显著降低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活性(P〈0.05)。添加500mg/kg纳米氧化锌显著降低小肠和结肠内容物中梭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添加2000mg/kg氧化锌显著降低结肠内容物中梭菌数量。结果提示,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500mg/kg锌(纳米氧化锌)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和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道微生态,其效果与添加2000mg/kg锌(氧化锌)相当。
43-46

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对绒山羊消化代谢和精液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辽宁绒山羊种公羊物质消化代谢和精液品质的影响。选取20只辽宁绒山羊成年种公羊按照体重、精液品质、产绒量平均分为5组,分别饲喂中能中蛋白、中能高蛋白、中能低蛋白、高能中蛋白、低能中蛋白5种日粮。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绒山羊总能、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中性洗涤纤维、有机物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随蛋白质水平升高而降低(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中能量组绒山羊对干物质、能量及有机物的消化率最高。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精液品质影响显著。采精量、精子活力随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精子畸形率下降,精子密度以中蛋白组为最高;随总能采食量升高,采精量显著升高(P〈0.05),精子畸形率和精液pH影响不显著(P〉0.05),精子密度以中能量组为最高。综合结果分析,推荐中能中蛋白组即代谢能为10.56MJ/kg、粗蛋白为11.41%作为绒山羊种公羊的适宜能量蛋白水平。
51-55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保健

中药复方对山羊的影响:Ⅲ·瘤胃纤维降解酶及血清酶活性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对山羊瘤胃纤维降解酶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选择6头健康的体重相近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周岁大足黑山羊羯羊,按3×3重复拉丁方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和2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给每头羊日喂15g复方Ⅰ和复方Ⅱ(由藿香、苍术、黄柏和生石膏等中药按不同比例组成)。结果表明:2种复方均能提高山羊瘤胃内pH及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和木聚糖酶等纤维降解酶活性;2种复方均能降低山羊血清谷丙与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仪提高血清α-淀粉酶活性。研究结果提示,中药复方可提高瘤胃纤维降解酶活性,改善机体组织器官的健康状况。
56-60

益生菌和绞股蓝联合使用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益生菌与绞股蓝联合使用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协同作用效果,将乳杆菌微胶囊、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地衣芽孢杆菌粉和中草药绞股蓝按一定比例混合复配成益生菌-绞股蓝复合微生态制剂;在1日龄AA肉仔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g/kg的益生菌制剂、5g/kg的中草药绞股蓝粉剂和6g/kg的益生菌-绞股蓝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新城疫抗体效价和肠道菌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绞股蓝复合微生态制剂组与益生菌组、绞股蓝组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在整个试验期增重分别提高了1.45%和6.73%;饲料增重比分别下降了5.45%和9.05%;显著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在整个试验期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26.14%和32.19%;脾脏指数分别提高32.84%和45.6%;显著提高鸡新城疫抗体效价(P〈O.05),明显改善肉仔鸡肠道菌群平衡(P〈0.05)。说明益生菌和绞股蓝联合使用对于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较好协同作用。
61-64
中国畜牧杂志饲料加工与检测

多功能净化柱和固相萃取双重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青贮饲料中莠去津及其代谢物的残留

摘要:采用多功能净化柱和MCX柱双重为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了青贮玉米中莠去津及其6种主要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试样经乙腈水提取,C18色谱柱梯度分离,并以基质匹配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莠去津及其代谢物在2~1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2-50μg/kg浓度范围内,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1.01%~113.34%,相对标准偏差为2.58%~15.46%,各目标物检出限(LOD)为1μg/kg,定量检出想(LOQ)为2μg/kg。本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能够满足青贮玉米中残留检测的需要。
65-70

基于磁珠核酸提取法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研究

摘要:实验采用磁珠提取肉制品及饲料中的核酸,并利用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鉴定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通过对磁珠核酸提取法与商品化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比较,证明磁珠核酸提取法具有方便、快速、灵敏、安全及可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将磁珠核酸提取法与实时荧光PCR技术相结合,对猪、牛、羊、鸭、鸡等动物源性成分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适用于动物源性饲料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定工作,为确证肉及肉产品的成分和来源.预防疯牛病的传播及物种的鉴别提供了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71-74

DSC测不同条件下玉米粉糊化特性及建立淀粉糊化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摘要:本试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不同升温速率、α-淀粉酶添加量及膨化玉米比例下玉米粉糊化特性变化,并建立运用DSC技术研究淀粉糊化度。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糊化起始温度影响不大,总平均起始温度在66.37℃左右,而峰值温度、结束温度、峰面积、峰高指数及热焓值随升温速率有显著增大;α-淀粉酶添加组与全玉米粉相比,糊化参数均显著增大。α-淀粉酶添加比例升高,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先升高后略有降低,α-淀粉酶添加量比1:25时,峰面积、热焓值显著增大;膨化玉米比例下降,糊化温度参数波动不大,但峰面积、热焓值极显著的增大。建立热焓值与膨化玉米回归方程,相关性显著(R^2=0.9825)。即DSC分析技术可作为研究玉米淀粉糊化度测定的运用。
74-78
中国畜牧杂志综述

蛋壳品质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摘要:蛋壳不仅可以作为对鸡蛋内容物的支撑、免受外力的侵害,还能保护鸡蛋内部成分免遭微生物的侵袭。蛋鸡生产中常出现蛋壳破损等问题,据统计,全世界由蛋壳质量而导致的损失达6%~10%,我国每年因此也造成5亿多元的损失。因此,提高蛋壳质量是蛋鸡行业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学者从营养调控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从蛋壳的组成、形成过程、有关因子和调控实践等方面着手,简述国内外在改善蛋壳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