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 11-2746/G2 国内刊号
  • 1001-8867 国际刊号
  • 6.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图书馆学报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图书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稿: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专题:中国特色情报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社会包容: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4-9

摘要:社会包容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认可为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之一。社会包容与社会排斥相对立,在论述社会排斥涵义的基础上对社会包容的概念进行解释,指出社会包容的核心精神是宽容和公正。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包容的重要载体,而社会包容对公共图书馆提供平等服务、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包容使命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避免政治排斥、人格排斥、设施排斥和制度排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使命是非公理性的,它有可能与社会责任使命相冲突。参考文献18。

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模式”研究10-16

摘要:在对世界与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以嘉兴总分馆体系(嘉兴模式)为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嘉兴总分馆体系的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及运行效果。嘉兴模式的特点为“三级投入,一级管理”,其紧密型总分馆的成因取决于管办分离而非财政投入模式。嘉兴模式有利于形成紧密型总分馆制度,在中国现行财政体制下更具有可行性。而在法制缺位的情况下,“嘉兴模式”推广的可能性和障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3。参考文献11。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治理模式研究17-24

摘要:对公共图书馆治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目标,即以“图书馆权利”观念为核心,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图书馆权利。在系统研究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导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治理模式应为“政府领导、多元参与建设、理事会管理、社会协同”的公共治理模式。总分馆体系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之一,应从管理体制、人员、经费、设置要求、建设标准等九个方面构建总分馆建设的治理模式。表1。参考文献9。

图书馆信息扶贫的驱动因素、路径选择及其引申25-28

摘要:图书馆参与信息扶贫主要由社会责任、扶贫政策、农民期盼、自身优势等因素驱动。为达到预期目标,务必探索新路径,建立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形成半小时信息服务圈。同时要力求信息资源对路,服务形式多样,提高农村用户的信息素养,并开通手机短信服赛平台。参考文献15。

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事业发展·现代化建设
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29-40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图书馆学专业设置、继续教育与短期培训、课程建设、师生情况、教学条件、招生与就业、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对中国大陆50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的层次齐全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与短期培训市场需求旺盛,本科招生就业情况良好,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较大;但仍存在高校专业设置地理分布不均衡、博士教育发展缓慢等问题。图3。表5。参考文献8。

自适应个性化信息服务:基于情境感知和本体的方法41-48

摘要:针对个性化信息服务(PIS)中用户信息需求获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差、自适应性不够等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情境感知和本体的方法来实现信息服务的自适应个性化。在分析PIS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情境感知的信息服务自适应个性化过程,并对该过程实现的关键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应用实证研究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图5。参考文献20。

基于《中图法》的多层自动分类影响因素分析49-55

摘要:系统总结基于《中图法》知识库的多层自动分类项目的研究经验,分析训练数据、特征词选择、分类算法、类目体系和评估方法等因素对多层自动分类的影响。围绕《中图法》,对自动分类的适应性、稀有类别的处理、知识库更新、明显正确或错误数据的标注、标准数据集的制定等进行探讨。图4。表2。参考文献9。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SKOS描述自动转换研究56-60

摘要:SKOS为知识组织系统(叙词表、分类法、主题词表、术语表等)提供了一套语义Web环境下简单灵活、机器可理解的描述和转换机制,使叙词表之间、叙词表与本体之间的共享成为可能。利用Java语言编写内容提取程序,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电子版中的主题词、词间语义关系、分类号、注释等提取,并分别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然后通过SQL语言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字段,用Java语言写入SKOS描述的对应标签中,形成自动转换的SKOS描述代码。但对《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附表部分如何在语义环境中实现SKOS描述及自动转换仍需进一步研究。图2。表2。参考文献14。

面向数字环境的《中图法》通用复分表修订思考61-65

摘要:为推动传统分类法在数字环境中的应用,文献分类法的分面组配化趋势日渐显著,而编制通用复分表是体系分类法分面化改造的主要措施之一。通用复分表在数字信息组织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分类浏览信息、提供多个信息检索点、精化检索结果等方面,而《中图法》通用复分表目前存在很大不足,其修订策略有:扩大类目复分范围,增加类目组配自由度;增加通用复分表种类,增加揭示维度;改变标记方法,增加操作灵活性;多重列类,细化复分表;注重与其他分类法的兼容性,等。但在总论复分表与主表类目重合、同一复分表不支持多次复分功能、附表不能单独使用等问题上仍需进一步考虑。参考文献9。

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综述·评介
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与新一代图书馆学人的使命——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上的报告66-69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显现出值得肯定的学术成就。研究者们努力重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拓展了研究的国际化视野,注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联系交际问题进行研究,自觉引进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由于上述学术研究思路的新进展,带来了图书馆学的新变化,图书馆学研究的范畴和空间扩展了,图书馆学的技术含量提升了,出现了新的学科生长点。但也存在着诸如理论研究的主攻方向不甚明确,各地区和各系统间的研究状况发展不平衡,生搬硬套、不够严谨等问题。因此,新一代图书馆学人面临着新的使命:要更加重视理论创新;严谨治学,摒弃“简单化”;加强实证研究;突出应用研究;关注方法论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九十年回望与反思70-78

摘要: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走过了九十年历程,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20--1949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及第一个繁荣期;1950--1977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二次繁荣并跌落的阶段;1978--2008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三个繁荣期及其走低与再兴。在对早期图书馆学学科形成过程以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与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认为未来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理性发展应将专业注意力转移到“知识”上来;对以往丰富的办学层次重新进行定位;继承前贤“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想,使专业教育逐步形成中国特色。参考文献14。

1999-2008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实证分析(下)79-87

摘要:对1999—2008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结构以及特征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进而绘制出战略坐标图来分析我国图书馆学九大研究结构的发展动态。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逐年扫描,将68个高频关键词分为四大类,揭示出四种变化态势;从人文、技术、管理和综合四个维度对前后五年新增或增幅较快的84个低频词进行透视和分析,推断出未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八个微观发展主题。未来的研究可以根据《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及对新生词的统计建立标准主题词表,利用得到的完整词频进行统计分析;另外结合引文分析和作者共被引等文献计量方法来完善实证研究是一种更为客观、准确的研究方法。图2。表13。参考文献10。

社会化标注理论研究综述88-96

摘要:社会化标注,将众多用户与信息资源联系起来,形成用户与资源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为信息的组织、检索与推荐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社会化标注网站已成为互联网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鉴于此,很多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处理的方法还较为初步,研究成果往往是试验性的,还难以将其直接应用到产业领域。因此,亟需有更多对社会化标注感兴趣的研究者加入,以推动社会化标注理论的发展与在实践中的应用。参考文献63。

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探索·交流
新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对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影响97-102

摘要:在对新网络环境下目标引导和偶得这两种用户信息获取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影响。宏观层次上,大量异质、异构数字资源的出现,使得图书馆需要对其进行集成与重组,建立多元搜索引擎参与网络检索,拓宽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微观层次上,用户主动参与信息资源创建与组织、甚至是分类,使得图书馆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信息资源进行建设、分类、存储、,多角度、深层次地揭示信息,方便用户获取。参考文献13。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科研产出的h指数测度103-109

摘要:对我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1999—2008年的科研产出状况及h指数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图书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具有较突出的论文产出能力和学术影响力,河南省图书馆进步较大;各馆馆员论文h指数总体呈正态分布,东西部差距大,东中部差异小,不同时段论文产出规模和科研能力分级态势稳定;与高校图书馆相比,省级公共图书馆馆员论文h指数平均值虽低,但峰值高,各馆研究模式呈现“百花齐放”格局;h指数对图书馆科研产出的测评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可激励图书馆员从事创新性研究。图5。表2。参考文献20。

从知识运动的角度认识图书馆110-118

摘要:对国内外图书馆本质研究进行梳理,提出从知识的存在与运动方式角度认识图书馆。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具有运动的属性,其运动方式包括知识的状态变化和知识的传递与交换。从知识的记忆机制可推导出图书馆的运动机理——作为一种记忆机制与外部进行知识交换,进而提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为进行人类主客观知识的(社会性职业化)交换。从“知识运动”的角度认识“图书馆”,有助于从微观视角观察和理解“图书馆”并对其进行高度的科学抽象。表1。图2。参考文献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