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综述、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生防论坛、国外生防、书评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39X
  • 国内刊号:11-597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2
  • 综合影响因子:1.30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特邀综述

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与中国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合作进展

摘要: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具条约关系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现有48个成员国.CABI致力于提供信息以及利用其应用科学方面的专长解决农业和环境问题,促进世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于1995年加入CABI,从此双方的合作不断持续发展.2008年农业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的成功建立,成为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的里程碑.目前,联合实验室执行的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国际合作项目有10项,主要防治对象包括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ur、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 Stal、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蛴螬、地老虎和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等.双方合作在生物防治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在技术推广、应用和转移方面采用创新的“参与式”方法,因地制宜开展与当地情况相适宜的技术推广和应用模式(如植物诊所),将中国成熟的生物防治技术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当地能力建设,实现农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
445-452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丽蚜小蜂对不同寄主植物上“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

摘要:为了明确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Gahan)对不同寄主植物上“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本研究采用微虫笼法在(26±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测定了丽蚜小蜂对5种寄主植物上“Q型”烟粉虱的寄生及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对辣椒和茄子上烟粉虱3龄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28.49%和26.85%,显著高于番茄(17.62%)和一品红(16.36%),棉花上居中(21.25%);对寄主烟粉虱的致死率与寄生率趋势一致,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茄子(40.41%)>辣椒(37.63%)>棉花(33.82%)>番茄(26.52%)>一品红(18.49%).丽蚜小蜂寄生5种植物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4.16 d(辣椒)、14.53 d(番茄)、16.54 d(棉花)、16.34 d(茄子)和16.89 d(一品红),其中,在辣椒和番茄上其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其余3种寄主植物.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后,其寿命在不同寄主植物间差异显著,棉花(17.00 d)、一品红(9.60 d)上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但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在供试5种寄主植物间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影响了丽蚜小蜂对“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以辣椒和茄子上的寄生致死率更高.
453-459

蝇蛹俑小蜂对两种不同寄主的选择性研究

摘要:为评估蝇蛹俑小蜂对橘小实蝇的控害潜能,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亲代蝇蛹俑小蜂对两种寄主家蝇和橘小实蝇的嗅觉反应,及连续5个子世代(F4~F8代)的1~6日龄的蝇蛹俑小蜂对两种寄主的选择性寄生率.结果表明,在供选择的家蝇或橘小实蝇的成虫、蛹和粪便等9个处理中,进入橘小实蝇粪便处理区的蝇蛹俑小蜂的数量最多,占总数量的46.7%,反应率为73.3%.蝇蛹俑小蜂羽化后1~6 d内,平均寄生率随着蝇蛹俑小蜂羽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家蝇组的蝇蛹俑小蜂的平均寄生率由第ld的86.4%下降至第6d的61.5%,家蝇和橘小实蝇混合组的平均寄生率由87.2%降至49.6%,橘小实蝇组的寄生率的降幅最明显,由第ld平均寄生率的82.1%下降至第6d的22.2%;不同世代,相同日龄的蝇蛹俑小蜂对混合组的寄生率最高.因此,从蝇蛹俑小蜂对家蝇和橘小实蝇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蝇蛹俑小蜂可作为橘小实蝇的理想防控天敌之一.
460-466

蝇蛹俑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土壤因子对其寄生的影响

摘要:本文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种群生命表及其不同日龄的寄生力和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化蛹对橘小实蝇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蝇蛹俑小蜂雌、雄虫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0.25和18.72 d,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9.84和9.09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0.38粒,世代净增殖率(R0)、世代平均历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23.460、17.722、0.178和1.195;(2)蝇蛹俑小蜂2日龄后随日龄的增加自身寄生率逐渐下降,最大寄生率达33.42%;(3)蝇蛹俑小蜂随寄主化蛹土壤深度的增加,寄生的数量随之减少;蝇蛹俑小蜂在寄主为0.3 cm细沙土深度和无土覆盖(Ocm)壤土中的寄生率最大,分别为36.27%和34.13%;(4)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显著影响蝇蛹俑小蜂寄生后橘小实蝇的羽化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橘小实蝇羽化率递增.通过该研究为田间利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467-472

螟黄赤眼蜂雌成虫对不同颜色瓜叶菊花的选择性

摘要:本文研究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雌蜂在正常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对不同颜色瓜叶菊Senecio cruentus花的选择趋性以及不同颜色彩纸对螟黄赤眼蜂寄生能力等的影响,以明确螟黄赤眼蜂对颜色的趋性.结果表明,在正常光照条件下,白色的瓜叶菊花比粉红色、蓝色和紫红色的花更能吸引螟黄赤眼蜂雌蜂,彩纸处理试验结果也基本显示相似.但在黑暗条件下,螟黄赤眼蜂则无明显趋性.通过对选择率和颜色参数的相关性拟合表明螟黄赤眼蜂趋向于亮度高(白色和粉红色)的颜色.因此,在筛选合适的蜜源植物提高天敌控害能力时,花的颜色也应是一项重要的考查指标.
473-480

两种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过寄生及个体发育

摘要:室内以米蛾卵为寄主,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及个体发育.结果发现,2种赤眼蜂在米蛾卵内均产入多于1粒的卵量,玉米螟赤眼蜂在单粒米蛾卵内产入的卵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量.随发育,单粒卵内的蜂幼虫数量逐渐下降,至羽化前,单粒米蛾卵内蜂个体数量低于2头,但松毛虫赤眼蜂数量仍少于玉米螟赤眼蜂数量.2种蜂的发育模式相似,体积随产入后时间延长而增大,在72h处和144 h处有明显的下降,分别和发育进入预蛹期及蛹到羽化的发育阶段相对应.羽化前的发育阶段分为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羽化1d后赤眼蜂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钻出.幼虫孵化及化蛹前各蜕1次皮,整个幼虫阶段仅有1个龄期.
481-486

东北地区大豆蚜优势天敌昆虫对大豆蚜分期调控分析

摘要:为了明确东北地区大豆蚜不同优势天敌昆虫对大豆蚜调控的时期,本试验对哈尔滨的大豆蚜及其天敌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花蝽、龟纹瓢虫、异色瓢虫、日本通草蛉和蚜小蜂为大豆蚜在豆田的优势天敌昆虫.在大豆蚜发生初期花蝽成虫和龟纹瓢虫成虫是主要天敌昆虫控制因子;在大豆蚜增殖期花蝽成虫、龟纹瓢虫成虫、龟纹瓢虫幼虫、异色瓢虫幼虫和蚜小蜂对大豆蚜的增殖速率起到了主要调控作用;在大豆蚜发生盛期花蝽成虫、龟纹瓢虫幼虫、异色瓢虫成虫、日本通草蛉幼虫和蚜小蜂共同控制大豆蚜种群数量;在大豆蚜消亡期花蝽若虫、龟纹瓢虫成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蚜小蜂使大豆蚜种群数量快速下降,减少了大豆蚜越冬虫口基数.
487-494

不同食物对杂食性中华微刺盲蝽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

摘要: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5%~85%,光周期14L∶ 10D条件下研究了中华微刺盲蝽取食9种不同食物对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取食节瓜蓟马+茄叶、棉蚜+茄叶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中华微刺盲蝽仅取食10%蜂蜜水和茄叶不能完成若虫阶段的生长发育,而取食节瓜蓟马+茄叶、烟粉虱+茄叶、棉蚜+茄叶、朱砂叶螨+茄叶、棉蚜、米蛾卵+茄叶、米蛾卵均能发育到成虫;若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结果表明,节瓜蓟马+茄叶、烟粉虱+茄叶对该盲蝽的生长发育最有利.另外,对中华微刺盲蝽取食节瓜蓟马+茄叶、棉蚜+茄叶的繁殖力进行了研究,分别计算出了该天敌取食2种食物组合的世代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历期和内禀增长率,根据计算结果,中华微刺盲蝽取食节瓜蓟马+茄叶的生殖力大于取食棉蚜+茄叶.
495-500

粘质沙雷氏菌菌株PS-1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

摘要:甜菜夜蛾是我国严重为害蔬菜的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粘质沙雷氏菌菌株PS-1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及其试验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用菌株PS-1菌悬液与人工饲料混配饲喂甜菜夜蛾2龄幼虫48 h,对其幼虫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蛹和成虫有明显的后致死作用.在2×10^1~2×10^8 cfu/g的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甜菜夜蛾幼虫的死亡率明显提高,蛹的存活率明显降低,成虫产卵量明显减少,其试验种群的增长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4.4%~100%.用浓度为1×10^3、1×10^5和1×10^7 cfu/mL的PS-1菌悬液分别配制成10%蜂蜜水饲喂甜菜夜蛾成虫2d,各浓度处理组成虫的寿命分别比对照缩短了5.70、5.91和7.16d,产卵量也明显减少.用浓度为1×10^9cfu/mL的PS-1菌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到人工饲料中饲喂甜菜夜蛾2龄幼虫48 h,幼虫8d累积死亡率达70.0%,显著高于对照.用组建生命表的方法评价了菌株PS-1对甜菜夜蛾的全面作用,该菌株对甜菜夜蛾试验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其抑制了甜菜夜蛾幼虫和成虫的存活率以及成虫的生殖力.这些结果为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和粘质沙雷氏菌PS-1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501-507

放线菌混合菌剂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摘要:本研究开展生防放线菌对尖镰孢西瓜专化型的皿内防效初筛,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菌复配,变单一菌剂为放线菌混合菌剂使用,以期提高生防菌剂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采用皿内抑菌试验、单一菌株的盆栽促生及定殖试验等筛选出对尖镰孢西瓜专化型防效较好的生防菌;制成混合菌剂并探究其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和对西瓜幼苗的促生效果.单一菌株SC11、153、SF6及其混合菌剂对西瓜枯萎病均有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25.87%、20.61%、16.72%和47.50%,且对西瓜幼苗有较好的促生效果,对植株鲜重的提升幅度分别达99.26%、124.44%、144.44%和162.22%,无论是防病方面还是促生方面,均以组合SC11+153+SF6效果最为理想.生防放线菌混合菌剂的防病促生作用明显优于单个菌株,混合菌剂各菌株间通过协同作用达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生防效果.
516-523

多粘类芽胞杆菌DN-1防治水稻纹枯病初步研究

摘要:多粘类芽胞杆菌是一种能防治多种病原真菌病害的生防细菌.本文通过抑菌率测定、盆栽试验、田间防效试验首次研究不同浓度多粘类芽胞杆菌DN-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终浓度在5~120亿芽孢/L(667 m^2用水量50 L)时,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抑菌率达62.21%~90.54%;盆栽试验防效达46.19%~77.11%;药后12、24 d,2013年田间防效分别达43.43%~75.70%、59.01%~79.64%;2014年田间防效均分别达50.72%~77.26%、53.65%~77.29%;DN-1终浓度在120亿芽孢/L时两年间田间防治效果与井冈霉素A 60 g.a.i/hm^2处理相当,低于噻呋酰胺60 g.a.i/hm^2处理.
524-528

生物杀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水分散粒剂配方及助剂筛选

摘要: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B1619能有效防控设施蔬菜枯萎病的发生和为害,有望研发成生物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对多种助剂和填料影响解淀粉芽孢杆菌活菌量的研究,在确保被筛选的助剂和填料对生防菌B1619安全的基础上,比较各种助剂和填料及其组合的理化性能,选出最优的配比,确定了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的最佳配方(以质量分数计)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发酵液15%,粘结剂硅酸镁铝3%,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崩解剂硫酸铵5%,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填料高岭土24%.测定了“生物杀菌剂1.2亿活芽孢/g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水分散粒剂”产品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产品生防菌B1619活菌含量大于1.2×10^8 cfu/g,悬浮率为90%,润湿时间为15s,崩解时间30 s,水分含量小于5%,热贮稳定性合格;所得样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529-535

人参锈腐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摘要:从吉林省抚松地区采集到的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97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3株对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Zinss.) Scholtan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株.用生长速率法对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SZ-22进行抑菌谱的测定,并进行盆栽试验验证其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Z-22发酵液对毁灭柱孢菌的抑制率达82.63%,具有较好的广谱抑菌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Z-22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3.02%,显著高于农药多菌灵的防效.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SZ-22为土壤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terrae.
536-542

武夷菌素产生菌CK-15中转录调控因子wysR3的功能研究

摘要:wysR3是武夷菌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 CK-15中可能的调控因子.为了验证wysR3是否参与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调节,构建了用于过表达wysR3的基因重组质粒pSETC-R,并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转化至武夷菌素产生菌S.wuyiensis CK-15中,构建过表达菌株.过表达菌株生长速度明显缓慢;通过摇瓶发酵和HPLC检测分析发现,武夷菌素产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DNS法测定发酵液中糖含量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该基因与武夷菌素的产量和糖含量在该种条件下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影响菌株表型生长.
543-552

刺糖多孢菌bldD基因过表达对多杀菌素合成及其孢子形成的影响

摘要:bldD基因是链霉菌中的全局性调控基因,调节菌体的形态分化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将bldD基因置于红霉素强启动子(RermE)的控制下克隆至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pUC-spn上,构建重组载体pUC-spn-PermE-bldD;通过接合转移将其导入刺糖多孢菌中,获得遗传性能稳定的重组菌株S.spinosa-BldD.平板培养观察发现,在BHI和TSB平板上,重组菌株的孢子形成受到明显抑制.摇瓶发酵结果显示,重组菌株多杀菌素产量相比对照菌株提高了1.35倍.因此,bldD基因的过量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刺糖多孢菌的孢子形成,并有效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为研究其他正调控基因的过量表达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553-560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球孢白僵菌与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甜菜夜蛾的联合作用

摘要:本文研究了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甲氧虫酰肼及氟铃脲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白僵菌混用增效作用明显.昆虫生长调节剂(浓度均为致死中浓度,甲氧酰肼25×10^-6 g/L,氟铃脲1000×10^-6 g/L与球孢白僵菌8.0×10^7孢子/mL混合使用,体积比4∶1时效果最佳,共毒系数甲氧虫酰肼与白僵菌为285,氟铃脲与白僵菌为208.死虫保湿后,95%长出了白僵菌菌丝,甚至可产生孢子;采用扫描电镜对昆虫体壁纵切面进行观察,各处理组甜菜夜蛾幼虫体壁有明显不同.
575-580

两种圆柏属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蒸活性

摘要: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龙柏和铺地柏鲜枝叶精油,采用三角瓶法测定其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熏蒸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两种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20.82、31.24 μg/cm^3和15.73、23.59 μg/cm3熏蒸剂量下龙柏精油和铺地柏精油对白纹伊蚊、致倦库蚊的24 h熏蒸LC50值分别为19.44、29.08 μg/cm^3和16.77、21.68 μg/cm^3;龙柏精油和铺地柏精油对白纹伊蚊、致倦库蚊成蚊的KT50值为8.66、6.68 min和9.21、7.66 min.龙柏精油中鉴定出52种化合物,主要为α-葑酯(18.8%)、榄香醇(16.66%)、柠檬烯(12.26%)和β-月桂烯(6.75%).铺地柏精油中鉴定出5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α-葑酯(12.49%),其次是榄香醇(10.46%)、t-木罗烯(9.05%)、桧烯(8.29%).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精油对两种成蚊均有较好的熏蒸活性,具有开发为环境友好型灭蚊剂的潜力.
581-585

角毛壳菌CH-1产生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纯化和鉴定

摘要:对角毛壳菌CH-1进行液体发酵,以辣椒炭疽病菌为指示菌,研究发酵液的理化性质,以减少提取过程中活性化合物的失活,结果表明发酵液在60℃以内,pH 3~5之间活性稳定,乙酸乙酯对活性化合物萃取效果最好.采用活性跟踪分离的方法,运用萃取、正相硅胶层析、结晶、重结晶等技术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品.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确定化合物为卵孢菌素,其在防治植物病原真菌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9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