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综述、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生防论坛、国外生防、书评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39X
  • 国内刊号:11-597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2
  • 综合影响因子:1.30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特邀综述

水稻化感作用与杂草的生物防治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不同作物化感抗(耐)杂草相继报道后,水稻作为模式植物和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化感抗杂草以减少除草剂应用的杂草综合治理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各国科学家评价确定了一系列具有化感抗(耐)杂草的水稻种质材料以及化感活性物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化感抗草生理生化机理、遗传学、新品种培育等的研究。水稻的化感抗(耐)杂草是水稻植株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从而抑制或影响周围杂草生长的作用,以化感作用控制有害生物是利用植物体的自身防御或抗逆能力,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杂草生物防治方法,有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化感作用、水稻化感抗性评价、抗性机理、化感作用抗(耐)杂草的进展进行概述。
157-165

茶翅蝽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寄主范围广泛,是为害蔬菜和水果的重要害虫。该虫在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作为本地种群大量发生并严重为害。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茶翅蝽相继传入美国、加拿大、瑞士、列支敦士登、德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和希腊等国家,并有继续扩散成为世界性害虫的趋势。在新的入侵地尚未发现有效天敌,例如加拿大本土寄生蜂等足黑卵蜂Telenomus podisi和瑞士的黄足沟卵蜂Trissolcus flavipes虽然可以在茶翅蝽卵块内产卵,但寄生蜂并不能完成生长发育。而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产生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因此传统生物防治将是控制茶翅蝽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从茶翅蝽的原产地引进其专食性天敌,在新入侵地的农田或自然生态系统中释放并建立种群,达到长期控制茶翅蝽的目的。本文综述了茶翅蝽的研究现状,涉及到分类、分布、为害、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及生物防治方面,并着重总结了茶翅蝽原产地的天敌情况。
166-175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斑痣悬茧蜂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

摘要:为评估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Wesmael)对其寄主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的寄生作用,在室内研究了斑痣悬茧蜂对2、3和4龄斜纹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率。结果表明斑痣悬茧蜂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的预测,对3龄寄主幼虫的攻击率大于对2龄寄主,对后者的攻击率又大于对4龄寄主幼虫的攻击;寄主处理时间随寄主龄期增大而延长。此外,斑痣悬茧蜂的搜寻效率随寄主密度增加逐渐降低,相同寄主密度下,斑痣悬茧蜂对2、3龄寄主幼虫的搜寻效率均高于对4龄寄主幼虫的搜寻。研究结果说明,斑痣悬茧蜂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大于对高龄幼虫的寄生。
176-180

补充外源营养对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

摘要:本文研究了外源营养对斜纹夜蛾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rodeniae Rao and Kurian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及其日取食节律。研究结果表明,取食浓度为10%的混合糖液、葡萄糖、蔗糖、蜂蜜、果糖、清水和不饲喂后,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的雌蜂寿命分别为14.67、11.22、11.03、10.00、9.58、4.67和3.65 d、雄蜂寿命分别为13.93、10.67、10.62、9.60、9.53、3.50和2.72d;取食混合糖液、葡萄糖、蔗糖、蜂蜜、果糖和清水后,雌蜂总产卵量分别为180.45、149.80、147.30、112.35、122.45和31.05粒,取食混合糖液处理组的寿命和总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不论补充营养还是清水,该蜂的产卵都是先升高后下降。10%的混合糖液为最佳浓度。取食频率为1d吸食1次的寿命最长。该蜂分别在8:00-9:00和15:00-16:00出现取食高峰。
181-186

温湿度对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源物质利用的影响

摘要:利用微小昆虫飞行磨对5日龄草地螟阿格姬蜂进行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吊飞处理后,测试其体内糖原,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有显著影响。在最适温度20-24℃、湿度55%条件下飞行时,草地螟阿格姬蜂主要飞行能源物质(甘油三酯和糖原)消耗最少,并且其飞行单位距离所需的甘油三酯也最少,即能源利用效率最高,不适温、湿度条件下甘油三酯的消耗增多,但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会因性别的不同而异。高温下飞行时,雌虫比雄虫消耗的能源物质多;在高湿或低湿条件下,同样也是雌虫比雄虫消耗的多。
187-192

六斑月瓢虫捕食不同猎物的功能反应研究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雌、雄成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捕食功能反应参数反映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对烟粉虱、玉米蚜和豆蚜的捕食量差异显著,其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86.21、217.39、303.03头和60.98、151.52、153.85头。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降低,且以取食豆蚜和玉米蚜的搜寻效应大于烟粉虱。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控制能力大小依次为豆蚜〉玉米蚜〉烟粉虱,且雌成虫大于雄成虫。
202-207

亚洲玉米螟中肠Cry1Ac毒素结合蛋白V-ATP酶A亚基的研究

摘要:运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中肠V-ATP酶A亚基基因ofvaa,其c DNA全序列长2535 bp,开放阅读框1854 bp,编码61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68.01 k D,等电点(p I)4.90。序列中包含有V-ATP酶A亚基特征,即ATP-synt_ab_N结构域ATP-synt_ab_C结构域和可供ATP结合的保守区Walker A(GAFGCGKT),以及天门冬氨酸介导Mg2+反应的保守区Walker B(SMMAD)。原核表达并获得纯化的Of VAA多肽片段,配体杂交试验表明其能够与Cry1Ac毒素结合。生测结果表明,Of VAA多肽片段对亚洲玉米螟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当其与Cry1Ac毒素混合时杀虫效果呈现加性效应。鉴定的亚洲玉米螟V-ATP酶A亚基基因ofvaa c DNA序列在Gen Bank登录号为HQ434762。
208-215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稻飞虱发生量的线性相关分析

摘要:为明确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控制害虫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为例,运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别对扫网法、吸虫器法和目测法3种调查取样方法下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稻飞虱动态发生量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动态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续2年3种调查取样方法下,其中2010年扫网和2011年目测取样法下有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稻飞虱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值分别为-0.8506和-0.8638。化防稻田中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稻飞虱发生量不具有相关性。本研究认为群落多样性的高低是控制稻飞虱发生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16-220

degQ和sfp提高芽孢杆菌泛革素产量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非核糖体合成途径产生的脂肽化合物泛革素(fengycin)在芽孢杆菌防治真菌病害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来自解淀粉芽孢杆菌模式菌株FZB42的sfp和来自枯草芽孢杆菌模式菌株168的多效调控因子deg Q,构建了p P43-deg Q、p MK3-sfp和p P43-deg Q-sfp 3个表达载体,分别转入不能产生泛革素的168菌株中,得到3株工程菌株。抑菌试验表明,168-deg Q-sfp活菌及其脂肽化合物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生长,而168、168-deg Q和168-sfp不具备该活性。质谱检测表明,只有168-deg Q-sfp能产生泛革素。进一步的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结果表明,菌株168-deg Q-sfp的泛革素合成酶基因簇pps ABCDE的表达量是其他菌株的6-16倍,而菌株168-deg Q和168-sfp与菌株168无明显差异。该研究表明deg Q和sfp 2个功能基因共同存在时能提高泛革素合成酶基因簇的表达量,进而提高泛革素的产量。
221-228

复合菌剂PB12防治黄瓜疫病效果评价以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研究复合菌剂PB12对黄瓜疫病的生防与促生效果及其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PB12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用复合菌剂PB12浇灌黄瓜进行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黄瓜生长指标、黄瓜疫病发病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酶活性,研究PB12对黄瓜疫病的生防与促生效果以及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对黄瓜疫病防效可达72.7%。浇灌复合菌剂后,可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并明显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茎粗、株高、鲜重、叶面积分别增加了36.4%、65.3%、80.0%、42.3%,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复合菌剂PB12能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处理第21 d时,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3%、23.7%、23.5%、24.3%。2012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对黄瓜疫病生防效果为68.8%,黄瓜增产38.1%。复合菌剂PB12能有效防治黄瓜疫病,促进黄瓜幼苗生长,改善黄瓜根际土壤酶活性。
229-235

齐整小核菌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复配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的试验研究

摘要: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C64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f.sp.echinochloae(Hge)开发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和克稗霉,分别防除阔叶草、莎草和稗草,将其复配可能一次性控制直播稻田稗草、阔叶草和莎草等主要杂草。因此在南京江浦农场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了9种不同处理以评价其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菌克阔对水苋菜和鳢肠7 d的株防效随浓度由低到高分别为25.7%-67.8%和21.9%-66.3%,21 d的鲜重防效为26.8%-59.0%和52.4%-82.0%,最优防效高于化学除草剂,其中该菌对马松子的防效差于前两者;对异型莎草7 d的株防效随浓度由低到高为38.7%-63.8%,21 d的鲜重防效为58.5%-87.7%,最优防效高于化学除草剂,因此该菌能有效防除水苋菜、鳢肠等阔叶杂草和异型莎草,防效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克稗霉对稗草7 d的株防效随浓度由低到高为40.7%-70.6%,21 d的鲜重防效为37.4%-80.5%,最优防效高于化学除草剂,因此该菌能够有效防除稗草,防效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与单用菌克阔或克稗霉仅分别对阔叶和莎草或稗草有效不同,复配明显提高了总草防效,7 d总草株防效从38.0%-71.0%,21 d的鲜重防效从40.2%-78.0%,防效随着复配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最优防效显著高于化学除草剂处理,说明菌克阔和克稗霉复配能有效防除主要杂草,可以替代化学除草剂应用于直播稻田。
242-249

生防酵母菌结合水溶性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冬枣的冷藏保鲜效果

摘要:以水溶性壳聚糖作为美极梅奇酵母菌的载体,制备出一种复合涂膜剂,用于冬枣的涂膜保鲜,通过测定贮藏期冬枣的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VC)含量的变化,评价该生物涂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0.1%(w/v)水溶性壳聚糖能增强美极梅奇酵母菌在冬枣表面的定殖能力。在50 d时,复合涂膜处理效果较佳,冬枣的腐烂率最低,为19%,冬枣贮存性能好,硬度为11.3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可滴定酸含量为0.55%,冬枣营养成分损失较少,其VC含量为250 mg/100 g。复合涂膜处理冬枣可延缓果实衰老,明显延长其贮藏期。
250-255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人工繁育替代寄主的筛选研究

摘要:为探讨花绒寄甲替代寄主及对寄主搜寻行为的特点,在实验室内采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方法,对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幼虫寄生不同寄主蛹的选择性、搜索行为和寄生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试验中花绒寄甲幼虫可以寄生松褐天牛、青杨天牛、大麦虫和黄粉甲,寄生率分别为86.44%、76.32%、88.49%、2.65%,羽化率分别为93.80%、90.17%、97.42%、56.75%,但不寄生柞蚕蛹;人为设置的物理障碍不影响花绒寄甲幼虫对寄主的搜寻寄生;当不同寄主同时存在时,花绒寄甲对寄主的嗜好存在显著差异,嗜好程度依次为松褐天牛〉大麦虫〉青杨天牛〉黄粉甲。
264-267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主要成分的化学合成与田间活性试验

摘要:探索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主要成分的合成方法,为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迷向防治提供化合物。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主要成分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Z8-12:Ac)、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E8-12:Ac)、顺-8-十二碳烯-1-醇(Z8-12:OH)。以1,8-辛二醇和正丁醛等为起始原料,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通过Wittig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Z/E8-12:OH,顺反比例为94﹕6,产率达42.5%,通过红外、GC、NMR、MS进行鉴定。以合成的性信息素主要成分制备散发器(迷向芯),在桃园进行田间迷向试验。结果表明,自主合成的产物对梨小食心虫有良好的迷向作用。
268-272

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诱导蛋白的培养条件研究

摘要:玫烟色棒束孢是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本文在测定菌丝总蛋白及SDS-PAGE检测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时间和温度下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经几丁质诱导前后所产生的蛋白差异。结果表明,PD(potato dextrose)和BM(basic medium)培养液中不含几丁质的对照组(contrast,CK)和加入几丁质诱导的处理组(treatment,T)中菌丝总蛋白含量都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对照组与处理组间菌丝蛋白总浓度差异显著。第5 d在BM培养液中对照组与处理组菌丝总蛋白浓度差异最显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D和BM培养液中的菌丝蛋白总浓度在25℃时最高、在31℃时浓度最低,对照组与处理组间蛋白总浓度差异显著;从SDS-PAGE上可以看出,在第5 d、21℃时对照组与处理组间的蛋白条带差异最显著。结合以上信息,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诱导蛋白的最佳培养条件为BM培养液、在25℃条件下培养5 d。
273-279

稻蛀茎夜蛾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

摘要: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是南方稻区的重要害虫,为了寻找针对该虫的生物防治措施,本研究从水稻田越冬稻蛀茎夜蛾的僵虫中分离获得了10株培养性状较好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室内研究了这10株菌株对稻蛀茎夜蛾的致病力,筛选出了高致病力菌株SI027。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I027处理稻蛀茎夜蛾3龄幼虫后10 d的LC50为5.28×10^5孢子/m L。在1×10^6、1×10^7和1×10^8孢子/m L浓度的菌液处理下,稻蛀茎夜蛾3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7.26 d、4.65 d和3.38 d。
280-283

以绿步甲为载体携播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协同控制作用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侵染和绿步甲Carabus smaragdinus捕食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两种生防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评价了两种生防措施对东亚飞蝗的协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绿步甲安全。投放绿步甲同时喷施绿僵菌处理和投放经绿僵菌剂接种过的绿步甲处理对东亚飞蝗的捕食率为61.23%和64.19%,侵染率分别为75.34%,70.85%,校正致死率分别达83.33%和100%,均显著高于绿僵菌单剂侵染和绿步甲单独捕食处理。本文证明了绿步甲携播绿僵菌控制害虫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为实现将绿步甲与绿僵菌联合控制害虫提供依据。
284-290

一株拮抗胡椒瘟病菌的生防菌S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为明确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防效盆栽试验研究了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了菌株S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S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率为60%;菌株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为8.0;根据16S r DNA序列分析比对结果,生防菌S与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