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综述、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生防论坛、国外生防、书评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39X
  • 国内刊号:11-597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2
  • 综合影响因子:1.30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橘小实蝇3种本地寄生蜂的竞争作用

摘要:在室内研究了3种橘小实蝇幼虫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当寄生蜂数量相同时,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共同寄生橘小实蝇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13.5%、13.1%。寄生蜂数量不同且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数量为长尾全裂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9.7%、18.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1.3%、9.7%,差异显著。当寄生蜂数量不同且长尾全裂茧蜂是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为19.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6%、8.8%,差异显著。长尾全裂茧蜂的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蜂,长尾全裂茧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713-717

斯氏钝绥螨在北京地区冬季室外存活情况及定殖性评估

摘要: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是一种自然分布在地中海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多食性捕食螨,其能有效控制烟粉虱。鉴于目前我国没有良好的可用于商业化防治烟粉虱的本土捕食螨品种,考虑释放应用斯氏钝绥螨,用于我国温室烟粉虱的防治。外来生防因子在释放应用前需进行风险评估,而生防因子定殖能力的评估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斯氏钝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合北京地区气象数据,推算斯氏钝绥螨在北京地区可否获得足够的有效积温完成生长发育,在此基础上进行其在北京地区冬季的室外存活试验,再结合该螨已知的热生物学特性和耐寒性,推定斯氏钝绥螨在我国北京地区定殖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斯氏钝绥螨在北京地区一年可发生20代,但从11月到来年3月间的有效积温仅为9.6日度,不足以使斯氏钝绥螨完成一个世代;斯氏钝绥螨在冬季室外放置35 d时,死亡率达到100%;从2012年11月6日到2013年1月25日间每10 d在室外放置1批,共9批的斯氏钝绥螨,在2013年4月6日取回时,死亡率全部为100%。结合试验数据和已知斯氏钝绥螨的生物学特性,得知斯氏钝绥螨在北京地区冬季定殖的可能性极低。
718-723

有效积温与东亚飞蝗越冬卵滞育关系研究

摘要:温度是影响蝗虫滞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明确有效积温对东亚飞蝗卵滞育的影响,本文设置6个有效积温梯度处理饲养2代飞蝗,结果表明544.3、662.2、678.8、760.2、840.0、843.5日度处理下蝗卵滞育率为73.1%、58.6%、48.6%、12.1%、0、0;越冬蝗卵部分滞育,滞育率(D)与越冬前卵期有效积温(Y)负相关,D=-0.719Y+82.75,R2=0.774,Y≥115.1日度时蝗卵全部孵化。进一步分析越冬前不同温度积累有效积温对蝗卵滞育影响,结果表明27℃以上有效积温(E)对滞育率(D)影响最显著,呈线性负相关,D=-0.058E+0.732,R2=0.967。越冬蝗卵经历负积温(X)越小,滞育率(D)越低,呈线性负相关:D=-0.155ln(|X|)+1.136,R2=0.970。本文明确了不同时期越冬蝗卵滞育率与有效积温关系,为飞蝗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724-730

利用改良的Chelex方法快速调查田间新蚜虫疠霉的流行

摘要:对昆虫病原体的直接取样、检测及定量化能够直接反映昆虫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病原体丰度。本文以在田间蚜群中广泛流行的虫霉目真菌新蚜虫疠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新蚜虫疠霉样品的DNA提取测试,建立Lysis提取结合Chelex-100方法的PCR检测技术体系,并以此方法为支撑进行了田间麦蚜新蚜虫疠霉流行病的调查验证。结果表明改良的Chelex方法不仅为昆虫病原真菌的田间流行学调查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而且在其他真菌的核酸快速、痕量检测方面也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731-735

球孢白僵菌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im-2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摘要:本研究运用RACE技术,从球孢白僵菌中克隆出完整的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im-2的编码区序列。该基因c DNA全长4021 bp,5′端非翻译区283 bp,3′端非翻译区303 bp,开放阅读框(ORF)3429 bp,编码1142个氨基酸。蛋白理论分子量为128 k D,理论等电点为6.13。结构域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含有1个BAH结构域和合成5-甲基胞嘧啶的活性区域。Real-time PCR与HPLC检测表明,球孢白僵菌DNA甲基化程度会随着其生长发育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Dim-2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与基因组DNA的5-甲基胞嘧啶百分含量在菌体培养初始产孢阶段(即培养第7 d),均出现了1个低谷。这可能意味着球孢白僵菌Dim-2基因所引起的DNA甲基化与其生长发育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DNA甲基化在虫生真菌生长发育中具体功能机制奠定基础。
736-742

柑橘灰象甲一株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特性

摘要:柑橘灰象甲Sympiezomias citri Chao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可危害多种经济作物,而当前对其防治主要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为寻找一种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从15株白僵菌菌株中筛选到一株对柑橘灰象甲成虫高毒力的菌株Bb2-1。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利用1.0×108孢子/m L菌株Bb2-1孢悬液处理(26℃)柑橘灰象甲成虫的LT50值为3.77 d;处理7 d,柑橘灰象甲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僵虫率为97.78%;其LC50值为4.55×104孢子/m L。综合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r DNA ITS序列分析将菌株Bb2-1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和产孢量,研究了5种培养基类型(PDA、PPDA、1/4 SDAY、SDAY和Czapek)、5个温度梯度(15、20、25、30和35℃)、7个不同p H值(p H 4.0~10.0)和7种光照条件(0L:24D、24L:0D、18L:6D、12L:12D、6L:18D、先黑暗7 d后光照7 d和先光照7 d后黑暗7 d)对菌株Bb2-1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AY培养基、25℃的培养温度和培养基p H值7.0对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最有利。此外,虽然光照时间对菌株生长速率影响不大,但充分的光照时间是提高产孢量的保证。柑橘灰象甲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特性的研究,将为今后大规模生产该菌来防治柑橘灰象甲提供参考。
750-758

绿僵菌不同转化子毒力差异与胞外酶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为了明确含有cry8E基因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不同转化子存在毒力差异的原因,揭示胞外酶与毒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6株含cry8E基因绿僵菌阳性转化子的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磷脂酶活性及其对暗黑鳃金龟幼虫Holotrichia parallela毒力,并分析了各个酶活指标与菌株毒力之间的相关性。生测结果表明,不同转化子间毒力差异较大,LT50的变化范围为14.48~21.26 d,校正累计死亡率变化范围为64.50%~92.86%。酶活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活力差异较大,且不同酶的活力变化规律不一致。将不同转化子的酶活分别与校正累积死亡率和LT50值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发现各转化菌株酸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与毒力相关显著。为了进一步确定酸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对毒力的综合影响,将不同转化子的酶活与校正累积死亡率、LT50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发现仅有几丁质酶活性与菌株毒力相关性显著。因此,推测不同转化子对寄主毒力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菌株间几丁质酶活性不同,几丁质酶可以作为大量转化子初步筛选的参考性指标,但是不能完全替代。
759-765

温湿度及土壤类型对土壤中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生防真菌,绿僵菌能否在土壤环境下快速定殖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的重要条件,而孢子萌发是定殖的第一步。本文研究了土壤温、湿度及竹林土、河滩土和农田土等3种土壤类型对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土壤平板法观察了孢子在土壤中的生活周期。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孢子萌发影响显著,土壤类型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在供试3个土样中,在最适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率均可达到80.0%以上。土壤类型不同,适宜孢子萌发所需的温、湿度不同,竹林土最适温度为25℃,随湿度增加孢子萌发率增加,湿度24%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0.8%;农田土最适温度为25℃,随湿度增加孢子萌发率降低,湿度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6.5%;河滩土最适温度为30℃,随湿度增加孢子萌发率降低,湿度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0.0%。土壤类型与土壤温、湿度的互作对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绿僵菌孢子在25℃、土壤湿度12%条件下,12 h开始萌发产生芽管,24~96 h为营养生长期,120~144 h为生殖生长期,之后开始产孢,168 h即可观察到链状分生孢子。
766-771

稻瘟菌蛋白激发子MoHrip1和MoHrip2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效果评价

摘要:蛋白激发子Mo Hrip1和Mo Hrip2是从稻瘟菌中分离获得的分泌型效应蛋白,前期试验表明Mo Hrip1和Mo Hrip2能够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诱导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通过构建Mo Hrip1和Mo Hrip2的表达载体,诱导蛋白表达,并经过纯化获得大量浓度较高的表达蛋白。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蛋白激发子Mo Hrip1和Mo Hrip2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明显;病斑长度和病斑扩展率都明显小于对照。1、5、10、15、30μmol/L的蛋白激发子Mo Hrip1对白叶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0.80%、72.56%、72.56%、80.54%、92.92%,30μmol/L Mo Hrip1与1、5、10μmol/L Mo Hrip1的防效差异显著,1、5、10、15μmol/L Mo Hrip1之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1、5、10、15、30μmol/L的Mo Hrip2对白叶枯病的防效分别为69.99%、70.60%、71.54%、70.99%、72.55%,各个浓度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蛋白激发子Mo Hrip1和Mo Hrip2可以显著诱导水稻对白叶枯病害的抗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772-779

封面说明: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摘要:<正>新蚜虫疠霉是蚜虫专性病原真菌,是流行潜力极大的昆虫种群自然调节因子,在桃蚜蚜群中大量流行。为了研究昆虫与虫霉的相互关系以及虫霉病在昆虫种群中的流行规律,陈相波等(正文731~735页)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新蚜虫疠霉样品的DNA提取测试,建立Lysis提取结合Chelex-100方法的PCR检测技术体系,并以此方法为支撑进行了田间麦蚜新蚜虫疠霉流行病的调查验证。改良的Chelex方法不仅为昆虫病原真菌的田间流行学调查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而且在其他真菌的核酸快速、痕量检测方面也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779-779

淡紫紫孢菌Y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67-1组合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

摘要:为了提高生防菌的防病效果及其稳定性,本研究以黄瓜根结线虫病为靶标病害,对淡紫紫孢菌(原名为淡紫拟青霉)YES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混和使用的防病效果进行了评价。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两菌株相容性较好,在马铃薯和黄瓜根际分泌物培养基上无拮抗作用;通过测定两菌株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性及其无菌发酵滤液对2龄幼虫致死作用,确定YES菌株孢子悬浮液(2×106孢子/m L)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作用(51.0%)显著高于菌株67-1(44.0%);而菌株67-1代谢产物48 h后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率(100%)高于菌株YES(77.4%)。土壤中2龄幼虫接种量为1000线虫/100 g土时,将菌剂YES和67-1单独或混和加入育苗基质中(终浓度为106孢子/g基质)并在移栽时穴施50 g菌剂(106孢子/g),结果表明两菌株单独使用和混和使用的防治效果接近,在20%~30%左右;根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两菌株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土壤中线虫卵密度为398卵/100 g干土时,菌剂YES和67-1混和使用可显著抑制黄瓜根系上根结的形成,防病效果为63.7%,显著高于两菌剂单独使用的防效33.0%和41.3%。两菌株之间表现为累加效应。上述结果表明,两个主要作用机理不同的生防菌混和使用可以延缓根结线虫的侵染,提高防病效果。但土壤中线虫虫态和密度影响依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判定生防菌之间的相容性。该结果对杀线虫复合生防菌剂的研制及使用技术改进具借鉴意义。
787-794

接种体和叶龄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

摘要: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生防真菌的接种体和杂草的发育阶段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以浓度为1.03×109 cfu/m L菌丝体悬浮液接种,鸭跖草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1.16%、74.26和53.35%;相同浓度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接种引起鸭跖草发病率为56.62%和41.58%,病情指数25.76和21.02,鲜重抑制率为15.39%和11.96%。菌丝体的接种浓度要高于107 cfu/m L,培养时间控制在7~9 d,寄主植物鸭跖草处于3叶期前,可以利用草茎点霉菌SYAU-06成功控制鸭跖草危害。
795-800

竹红菌甲素及其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与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为解决竹红菌甲素(HA)做为光活化农药易降解与难溶于水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振荡培养法制备竹红菌甲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水溶液(HA-HP-β-CD),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HA乙醇水溶液(HA-E-W)与HA-HP-β-CD中HA的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两者抑菌率。结果表明,水、氧气和光照均能促进HA降解,环糊精包合能显著提高HA的抑菌率与光热稳定性。26℃、12000 Lx光照处理10 h,HA乙醇溶液(HA-E)、HA-E-W与HA-HP-β-CD中HA保留率分别为92.1%、39.0%与83.6%;HA-E-W去除氧气后HA保留率达99.6%。黑暗条件下26与50℃处理10 h后,HA-E-W中HA保留率分别为94.9%与57.1%,而50℃处理10 h后,HA-HP-β-CD中HA保留率可达95.3%。26℃、12000 Lx处理6 d,浓度10 mg/L的HA-HP-β-CD对苹果腐烂病菌和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1%和37.3%,均极显著高于HA-E-W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68.7%和25.4%。可见,环糊精包合是HA绿色农药制备的一种有效方式。
801-806

玉米对钻蛀性害虫的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钻蛀性害虫是玉米生产上为害最重的害虫,其为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农药的应用和Bt抗虫玉米的种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玉米钻蛀性害虫的为害,但随着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人们对转Bt玉米的食用和环境安全的担心,利用玉米自身的抗虫性控制钻蛀性害虫为害显得尤为重要。玉米对钻蛀性害虫的抗虫机制主要涉及玉米次生代谢产物和细胞壁结构成分等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茎秆外表皮穿刺强度等物理结构特性等。本文从生理生化特性和物理结构特性方面总结了玉米抗虫性机制,并针对玉米抗虫机制的研究现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培育抗性品种以及钻蛀性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807-816

我国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摘要:本文就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类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对昆虫病原线虫以及其共生菌防治靶标害虫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探讨了现有的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817-822

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主要寄生性天敌及病原菌致死率的考察

摘要:对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越冬代幼虫天敌和病原菌的寄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2年秋季采集14个省,20个点共计14984头玉米螟越冬幼虫,在室内(26±1)℃,RH(70%±10%),光周期16L:8D的环境中饲养。明确了主要病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及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和大螟钝唇姬蜂Eriborus terebranus在各地的寄生率。各地越冬幼虫平均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死亡率为36.2%,感染白僵菌死亡率为14.4%。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白僵菌的感染率在东北春玉米区年度间有波动,而在夏玉米及其它玉米产区,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白僵菌。腰带长体茧蜂和玉米螟厉寄蝇在各地普遍分布,为优势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致死率分别为7.0%和5.1%。大螟钝唇姬蜂仅在北方春玉米区的海伦、沈阳、应县和夏玉米区的保定等少数地区发生,且寄生率<1.0%。与天敌昆虫寄生死亡率相比,感染病原菌的死亡率显著较高,但年度间波动较大。由此可知,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白僵菌是玉米主产区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的主要致死因子,且具有波动性;腰带长体茧蜂和玉米螟厉寄蝇是相对稳定的致死因子,大螟钝唇姬蜂具有区域特异性。
823-827

土壤蜡蚧轮枝菌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效果

摘要:土壤真菌分子生态学研究需要大量和高效地提取真菌的DNA。应用市售的一般试剂盒提取土壤虫生真菌DNA,常常存在得率和质量低的问题,甚至根本提取不到土壤真菌的DNA样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细胞破碎方式及后续DNA提取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优化,建立了一套针对性的提取方法。该提取法对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纯培养物的灵敏度极高,可在10个孢子的条件下提取到DNA,而市售的试剂盒则不能提取到(试剂盒在107个孢子条件仍提不到DNA);该提取法对人工投菌土样的DNA提取灵敏度达到102个孢子/克土,所得的DNA纯度高,无明显抑制后续PCR扩增的物质;施用过蜡蚧轮枝菌的田间土样所得DNA样品可成功扩增出蜡蚧轮枝菌特异片段,而未施用过蜡蚧轮枝菌的田间土样所得DNA样品不能扩增出蜡蚧轮枝菌特异片段。本提取方法具有灵敏度和纯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土壤虫生真菌的分子生态学样品制备。
828-833

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摘要: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类对多种害虫具有高活性的病原真菌。本研究以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1龄幼虫为对象,从4株绿僵菌中筛选出1株毒力较高的菌株,命名为M7-9。采用浸渍法对华北大黑鳃金龟1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绿僵菌M7-9的致死率为96.67%,僵虫率为96.67%,致死中时为2.82 d;致死中浓度为1.29×106孢子/m L;绿僵菌M7-9 ITS序列分子鉴定表明该株绿僵菌为金龟子绿僵菌。
83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