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经验、病例报告、信息交流、综述、医师问答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9-7708
  • 国内刊号:31-1965/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686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4.25
  • 综合影响因子:2.9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感染与化疗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2012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上海地区29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其中包括17所三级医院和12所二级医院。采用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总计76407株临床分离菌,革兰阳性菌占26.6%,革兰阴性菌占73.4%。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2.1%和77.0%。MRSA和MRCNS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7.3%、82.9%和48.3%、76.1%。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685株儿童非脑膜炎分离株中青霉素敏感、中介和耐药肺炎链球菌(PSSP、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72.7%、13.7%和13.6%,75株成人分离株的检出率分别为92.0%、5.3%和2.7%。发现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26株、粪肠球菌3株。首次在二级医院中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4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为VanA基因型。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0.1%、35.8%和38.9%。上述3种细菌中的ESBLs菌株的检出率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检出率分别为65.6%、32.5%、51.5%和58.7%、36.6%、32.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6.1%和4.1%。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8.4%、23.2%和50.6%、55.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有少数菌株对所有测试药物耐药的泛耐药株(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未测)。分离自尿液标本中的肠球菌属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低。结�
409-419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扩展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摘要:《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自2003年至今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扩展影响因子通常简称影响因子(IF),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越大。本刊的扩展影响因子逐年上升,
419-419

侵袭性真菌病111例临床特点及体外药敏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侵袭性真菌病111例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实验室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4年1月2()()6年12月血液、正常无菌体液(包括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关节腔积液等)、深部脏器组织(包括肺、肝、脑等)中真菌培养或镜检阳性的病例,以及自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曲霉或隐球菌培养阳性的病例,根据诊断标准对其中确诊及拟诊的侵袭性真菌病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人选侵袭性真菌病病例111例。其中确诊(proven)1()4例,拟诊(probable)7例。属社区获得性感染61例,医院感染50例。感染部位以血流最常见,51例(45.9%),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44例(39.6%)、肺部感染14例(12.6%)。病原真菌以念珠菌属最常见,50株(45.0%),其次为隐球菌47株(42.3%)、曲霉12株(10.8%)。社区获得性真菌病61例,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44例(72.1%)和肺部12例(19.7%)。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占优势的真菌为隐球菌47例(77.0%)、曲霉10株(16.4%)。医院感染真菌病50例,最常见为血流感染48例(96.0%),病原真菌以念珠菌属最为常见,47株(94.0%),其中又以白念珠菌占多数。多数医院感染患者都存在基础疾病和多种诱发因素。其中深静脉置管与医院血流感染的关系密切,64.7%念珠菌性血流感染患者深静脉置管超过1周,且11例患者静脉留置管与血培养呈相同的菌种。而社区获得性真菌病中超过一半患者无明确的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本组病例病死率为14.4%(16例)。其中医院感染侵袭性真菌病病死率18.0%(9/50),高于社区获得性侵袭性真菌病病死率11.5%(7/61)。不同真菌病的病死率以曲霉为最高(33.3%)。结论侵袭性真菌病中以血�
420-427

重症监护室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区分感染与定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99例,对引起泛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住ICU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使用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时间,使用抗菌药物3种以上,进行3种以上侵袭性操作(包括留置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管、动脉导管),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菌药物种类数目、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及p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刹合剂使用天数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时,应结合危险因素,区分感染还是定植,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428-432

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持续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肝细胞肝癌发生的新预测评分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肝细胞肝癌(HCC)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指标是监测慢性肝炎患者发生HCC的2个重要方法。荟萃分析显示,抗HCV治疗能够降低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率,并可能减少HCC的发生。目前,
432-432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1年1492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11例,非感染组1481例,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分(infectionriskfactorscore,RFS),比较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因素及处理策略,探讨何种状况下需清创同期取出内固定。结果1492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切口感染11例(0.7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RFS分别为2.64±0.24和0.78±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9例保留内置物情况下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成功6例。另3例2次清创取出内固定后继续冲洗引流:2例感染彻底控制、1例伤口愈合后1个月血液感染继发颅内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同时取出内固定,感染彻底控制。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后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彻底清创同时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感染彻底控制。
433-437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和达托霉素

摘要: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是一种急性发热,伴肺部浸润,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无感染或过敏性疾病史,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437-437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防治要点

摘要: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及特点。方法监测2012年3—8月收治的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ASIS)调整感染率。观察3种侵袭性操作导致的感染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37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57例,感染率为9.65%;日感染率为30.3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49.10‰、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3.86%o、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日感染率为1.09%o。共检出68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2.70%),前3位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应重视对该科室医院感染的监测。
438-441

多黏菌素B在持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药动学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多黏菌素B在2例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continuous venovenous haemodialysis, CVVHD)患者中的药动学。
441-441

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8—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和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36株。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检测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结果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一舒巴坦有较高的敏感率(33.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20.0%)。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I、aac(6’)Ib、aph(3’)-I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的阳性率分别为72.2%(26株)、72.2%(26株)、80.6%(29株)和80.6%(29株)。结论本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其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存在密切相关。
442-445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6—2叭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计算各类药物的使用强度;同时采用K—B法检测同期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自住院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仅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及p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上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均=0.975,P均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耐药率与这些药物的使用强度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引起重视,经验治疗时可选择阿米卡星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类药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446-449

氟喹诺酮类和严重心律失常危险:基于人群的研究

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QTc延长和尖端扭转性室速,引发室颤、心脏停搏或心源性猝死。但临床数据少,尤其缺少氟喹诺酮类不同品种的资料。本课题分析氟喹诺酮类的使用以及不同品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与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或突发死亡)的危险度的相关性。
449-449

安徽省铜陵地区2011年细菌耐药性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5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1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26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95株,占74.2%,革兰阳性菌695株,占25.8%。MRSA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45.1%和71.6%;MRSA和MRCNS对8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等均高度耐药,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属。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呋喃妥因和磷霉素的耐药率较低,未见耐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粪肠球菌;2株(2/77,2.6%)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I。S株分别占46.6%和27.7%,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9.5%、36.9%和2.3%。不动杆菌属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6.4%和12.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0%以上。结论除少量屎肠球菌外,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等耐药率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显著增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控。
450-455

oqxAB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及传播

摘要: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oqxAB基因的流行情况和传播。方法收集72株大肠埃希菌和4u株肺炎克雷伯菌。用PCR扩增oqxAB基因,接合试验验证oqxAB是否存在于质粒上。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含oqxAB基因接合子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结果72株大肠埃希菌oqxA、oqxB和oqxAB基因阳性分别为15株(15/72)、4株(4/72)和7株(7/72),49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株(4/49)、1株(1/49)和34株(34/49)。大肠埃希菌环丙沙旱敏感和耐药株中oqxAB基因阳性分别为2株(2/16)和5株(5/56),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8株(s/14)和26株(26/35)。含与不含oqxAB基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PCR扩增产物序列与GenBank中oqxAB基因登录号AB601773.1和FJ975561.1符合率均为99%。大肠埃希菌质粒接合试验中有4株接合成功,环丙沙星对接合子MIC为0.25~0.5mg/I。,较受体菌提高31~62倍。环丙沙星对接合子MPC为8~16mg/L,较受体菌353高32倍。肺炎克雷伯菌质粒接合没有成功。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MIC≤(0.0625mg/L,无沦是否含oqxAB基因,MPC为0.25~0.5mg/L;但MIC为0.25~0.5mg/L时,无沦是否含oqxAid基因,MPC为2~16mg/L。结论oqxcAB基因存在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通过质粒传播,oqxAB基因在环丙沙星耐药和敏感株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其介导细菌对环丙沙星是低水平耐药。含oqxAB基因的接合子在喹诺酮类压力选择下能产生高水平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环丙沙星压力下产生高水平耐药与oqxAB基因无关,而与其MIC有关。
456-459

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和同源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临床分离自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4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3月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从1例膀胱癌术后患者的血、尿、痰和盆腔引流液标本中分离得到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充雷伯菌4株。分别采用:①改良Hodge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②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③SDS-PAGE分析菌株外膜蛋白的改变等方法进行耐药机制研究。并采用ERICPCR方法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改良Hodge试验显示4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均产碳青霉烯酶,通过PCR方法及基因测序确证皆产KPC2酶。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4株细菌的外膜蛋白表达不同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型肺炎克雷伯菌。ERIC—PCR基因图谱思示此4株细菌的I)NA指纹图谱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中的4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KPC-2酶以及外膜蛋白异常引起的外膜蛋白通透性改变,且这4株细菌为同一克隆株。
460-464

广东省东莞地区发现1株泛耐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

摘要:目的研究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相关耐药机制和治疗对策。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通过产碳青霉烯酶确证试验(改良Hodge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PC-2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同时调查感染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常规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Hodge试验阳性,PCR检测到KPC-2基因,序列测定与GenBank1i844849序列一致。患者经拔除气管插管,人住隔离病房,加强支持治疗后,1个月内未检测到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加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监测,提高对泛耐药菌的认识有助于感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465-468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摘要:《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自2001年3月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由著名感染性疾病诊治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汪复教授主编。本刊为全国一级学术刊物,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7708,国内统一标准刊号CN31—1965/R。
468-468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和同源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毒力基因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同源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exoU和exoS,用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53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40株毒力基因为exoS+/exoU一型,10株为exoU+/exoS-基因型,1株为exoS+/exoU+基因型,2株为exoS-/eexo U-基因型。BOX-PCR结果显示,41株exoS+菌株分为24种基因型,11株exoU+菌株分为7种基因型。结论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携带率高,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适合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可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病原学基因分型资料。
46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