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 31-1694/I 国内刊号
  • 1006-6101 国际刊号
  • 0.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比较文学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比较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前沿:学科理论新探索、中外文学关系、翻译研究、书评·综述

中国比较文学 200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先贤追思
先贤追思——钱锺书比较文学研究的贡献与启示16-24

摘要:我们谈到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比较文学1980年代在中国的复兴,总是要谈到钱锺书及其《管锥编》等著作。钱锺书也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中国比较文学举足轻重的大家。可是,大家也都知道,钱锺书从来没有认可过“比较文学家”的身份,很不愿意被贴上“比较文学”的标签。他在给郑朝宗的信中,明确宣称他的方法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比较文学,而是“打通”,“以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打通,以中国诗文词曲与小说打通。”

李赋宁先生与中国比较文学25-32

摘要:李赋宁先生无疑是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最早的发起人之一.早在1980年7月,外国文学学会在成都召开,学会领导人季羡林、李赋宁、杨周翰3位教授再次重申1979年在天津会议上提出的倡仪--积极开展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相应的学术组织.

王佐良与比较文学40-46

摘要:王佐良先生作为新中国英国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老前辈,以其中外文化的深厚功底,以其见解独到的翻译理论和功力十足的翻译实践,以及关于中外、尤其是中英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文论家和成就的深入思考,而与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且不说在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创建初期,王佐良先生作为外国语言文学领域的著名教授曾给以大力支持,他更是以其丰富的学术积累和开创性的学术观点,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施蛰存的文学世界与比较文学精神47-54

摘要:4月的黄昏.愚园路.梧桐扶疏.清新的嫩叶,使这条街道显得格外清幽和雅洁.我站在街对面,驻足,凝望1081号那幢三层小洋楼.小楼底层临街的邮局已搬迁,现已改建成欧式建筑风格的服饰店.乳白色的墙体,亮丽的金黄色商店名牌,衬托得那间小楼更为朴实和深幽.二层楼上,有一间著名的书房,那就是施蛰存先生的"北山楼".

方重与中国比较文学55-61

摘要:很早就听说了方重先生的大名,但很晚才有机会拜识并当面聆听方先生的指教.上世纪60年代上半期,那时我还是一名在上外(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求学的本科生,当我和同学在晚餐后一起在校园散步时,经常会看见有一对年长夫妇挽着手臂从校园走过.

新书架61-61

摘要:全书分五章,分别考察了文学与语言学、历史、宗教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五大现代人文学科领域的关系。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概念并不是个新话题,本书的特色在于,作者以清晰完备的西方学术源流知识,扼要阐明了上述五大学科领域的历史形成、发展演进和基本属性,并以文学为核心理念,吸收中外学界探索的新成果,对文学与上述学科的关系、以及衍生出的文学语言学、文学人类学等新兴交叉领域和新历史主义批评等学说,

戈宝权先生对文学翻译和比较文学的贡献62-69

摘要:戈宝权先生不仅是卓越的文学翻译家,而且是杰出的比较文学研究家.一个人只在其中一个方面做到这样程度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而他却能够在研究与翻译之间尽情挥洒,略无窒碍.要全面评说他对文学的贡献是困难的,在此,我们只能管窥蠡测,或者如蜻蜓点水般浏览一下他在文学翻译和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新书架69-69

摘要:全书共4章:“第一章翻译的政治问题检讨”,此章的过人之处是厘清了“翻译的政治”与一般政治的不同;第二、三章属个案研究。第二章“翻译中的性别政治”讨论了翻译中的性别问题——性别差异、身体翻译、女性译家与男性作者问的翻译关系;第三章“翻译的暴力政治与后殖民批评”,借鉴当代国外最新的文化批评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阐释翻译的暴力政治的渊源、流变。进而梳理了翻译中的文化霸权与经济霸权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朱维之先生与比较文学70-77

摘要:朱维之(1905-1999),浙江平阳人,当代著名学者、比较文学家、翻译家,一生从教70年,著述30余种,近千万言,著作等身.他学贯中外、博古通今,桃李满天下;东西兼通、见微知著,纵浪大化中.他因此被选为首届天津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顾问.朱维之先生的比较文学思想和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学科放眼
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文学空间78-89

摘要:文学研究在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作为"民族的文学",它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文学研究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民族文学"的研究就会呈现为一种"民族自闭"的文化表述形式;第二个难题是,古代文学的研究,如何阐明它与人类现代生存之间的价值关系.文学研究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成为一种"拍卖古董"的玩赏主义行径.

现代文学的起源、世界视野与中国主体——比较文学已经和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的意义90-95

摘要:若干年前,文学理论家胡风曾经把五四新文艺看作世界进步文艺传统在中国新拓的一个支流,①今天大概已经没有学者会如此简单地看问题.不过,虽然不必采用如此极端的观点,在中国新文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世界文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却应该已经成了学界的共识.

比较诗学与当代中国的文艺研究96-101

摘要:一 就现代的文学研究而言,今日我们在多数场合所论及的所谓诗学,其实近乎通常所说的文艺研究,具体些说就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性研究.至于比较诗学,也可以说就是从跨文化和国际的学术视野去进行的有关文艺问题的研究.

在互动中推进学术的发展——谈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102-107

摘要:比较文学跨越和打通的特质,以及中国学者擅长进行的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使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一开始就有了天然的联系.早在百年之前,中国现代学术之门刚刚开启、学者初涉外国文学研究时,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的文字就已经在梁启超等诸多学者笔端出现.

20年来比较文学的发展对我国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影响108-115

摘要:比较文学是与翻译学关系极为密切的相邻学科之一,国际比较文学界和翻译学界近年来一直在争论二者之间的归属关系问题.过去认为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的一部分,文化转向之后,以苏珊·巴斯奈特等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又提出比较文学是翻译研究的一部分.笔者无意加入这场讨论,只想通过对20年来两门学科在中国发展轨迹的梳理,展示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对于国内翻译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影响.

中西比较文学的空间拓展构想116-124

摘要:比较诗学是一种具有历史制约和地域制约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其范围不断变化,其方法也应不断更新.不少专家学者早已提出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作为整体来研究的观点.这为比较文学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时间视野.同时世界华人文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又为我们提供了空间开拓的可能.我们借此可以从时空两方面把贯穿整个20世纪的现代性问题以及身份问题放在国际交流的语境中进行广泛深入的考察.

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趋势125-139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回述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学术争论,然后介绍美国比较文学学会2003年的报告及部分相关的回应,接着谈谈作者这18年来置身于美国比较文学学科对其建制及教学方面的观察,最后推测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趋势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构可能产生的借鉴意义.

鸟瞰它山之石——英语学界中国文论研究140-149

摘要:本文对英语学界过去50年间中国文论研究的学术成绩,按翻译、专题和综合三类别,作了概要的梳理和分析,指出其主要的关注视野和发展取向,以供本土学界之参稽。

家园的跨民族译本:论“后”时代的飞散视角150-168

摘要:"飞散"(diaspora)是个古词,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古词获得许多新义.本文从这个词的演变开始,探讨后殖民、后结构、后现代的时代(简称"后"时代)的飞散视角及其主要语义,尤其是飞散在美学判断和文化判断上引起的一些变化.文章引用本雅明、巴巴、克利弗德、赫德、德利克、弗洛伊德等人的若干概念,扼要分析了采取飞散视角的新文学作品(如杜拉斯、纳博科夫、莫里森、拉什迪、努奈兹、李长瑞等人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深入若干和飞散视角有关的问题,如:超越的逻辑;跨民族思维和民族主义的关系;"家园"的文化翻译;文化翻译中的时间问题和多元历史主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