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21-1253/Q 国内刊号
  • 1001-9332 国际刊号
  • 2.6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应用生态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评述、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森林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基于森林调查数据的长白山天然林森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1-8

摘要:森林生物量估算是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动态分析的基础,但现有估测模型存在着总量与分量不相容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汪清天然林区为例,提出了基于森林调查的相容性森林生物量模型设计思想,并采用联立方程组为不同森林群落构造了一系列引入林分蓄积因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得到的预估精度较高.其中,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森林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5%以上,基本上解决了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相容性问题.

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发育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联变化9-15

摘要: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沙棘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各层及:总体物种多样性基本呈“S”形波动变化.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沙棘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草本层〉灌木层的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撂荒地中较低,随群落发育逐渐增加,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在13年生的沙棘林中较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3年生的人工林中较高,在8年生的人工林中较低,在25年生的人工林中较高.人工沙棘林中种间关联正负绝对值基本呈抛物线形变化,13年生左右显著程度和联结强度较弱,群落内物种间物种替代速度缓慢,竞争较少,群落组成和结构相对稳定.在沙棘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上,应是13年生以前以保护为主,到25年生时进行适度择伐,抚育萌生幼苗,促进种群更新发育.

黄土高原油松和刺槐叶片光合生理适应性比较16-22

摘要:以黄土高原地区由南向北分布的杨凌、永寿、富县、安塞、米脂、神木等县为研究地点,研究不同地区油松和刺槐的光合特性与叶结构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油松针叶和刺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水分利用效率(WUE)、比叶质量(LMA)、氮含量(Nmass)和叶绿素相对含量(Chl)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1),说明不同地区油松和刺槐的光合能力和叶结构性状参数差异很大.由南向北,油松的Pn、WUE和PNUE呈略微增加趋势,而刺槐则呈显著降低趋势,表明油松在干旱生境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而刺槐光合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油松和刺槐的LMA均呈略微上升趋势,而Nmass和Chl均呈略微下降趋势,且刺槐的变化幅度高于油松,说明油松从生理代谢和叶结构性状上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强于刺槐.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油松和刺槐的LMA与Nmass骄整体上呈极显著负相关;Pn、PNUE与LMA、Nmass相关不显著,与CM呈极显著正相关;WUE与LM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mass呈显著正相关.

不同光照对望天树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23-29

摘要:在不同光照梯度的人工遮荫和森林生境中,研究了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标志树种望天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裸地上的强光照和深度遮荫均不利于望天树种子的萌发,中等程度的遮荫有利于种子萌发.望天树种子萌发率在林窗中央最大,而且萌发迅速,林窗边缘和林下生境不利于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基径和单株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均在部分遮荫处理条件下最大;幼苗根冠比在裸地上最高,且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幼苗比叶面积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在3层遮荫最大.除幼苗根冠比以外的其它生长参数均在林窗中央最大.讨论了环境因子(主要是光照强度和光质)对望天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紫藤叶片生理参数的光响应30-34

摘要:测定了不同土壤湿度下2年生紫藤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探讨了紫藤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结果表明:紫藤叶片的Pn、Tr及WUE对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维持紫藤正常生长(同时具有较高Pn和WUE)的土壤湿度范围为:体积含水量(Wv)15.3%~26.5%、相对含水量(Wr)46.4%~80.3%,最佳土壤湿度约为E23.3%、Wr70.6%.紫藤叶片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为600~1600μmol·m^-2·s^-1时,Pn和WUE具有较高水平,饱和光强在刚尺为800~1000μmol·m^-2·s^-1.紫藤叶片光合作用非气孔限制的发生与土壤湿度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Wv为18.4%~26.5%、Wr为55.8%~80.3%时,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小;超出此范围后,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出现由气孔限制转变为非气孔限制的PAR临界值.紫藤正常生长允许的最低土壤湿度约为Wv11.9%、Wr36.1%,允许最高PAR约为1000μmol·m^-2·s^-1,是紫藤叶片光合机构受到破坏的临界点.

应用热扩散法测定香蕉树蒸腾速率35-40

摘要:香蕉树植株高大,一般采用间接方法确定耗水量,但所得结果受土壤、大气和农艺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本文于2005年11月15日-12月5日在温室内采用热扩散法(即Granier法)测定香蕉树的茎液流,并与用数字天平(称重法)测定的香蕉树蒸腾速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Granier法测定的日茎液流量与称重法测定的日蒸腾量相差4%.Granier法测定的茎液流速率一般滞后于称重法确定的蒸腾速率1h左右.当日蒸腾量小于0.05L·m^-2(活性叶面积)时,Granier方法不能测定茎液流量.Granier传感器一般在安装2~3d后即可正常工作,同时在多株植株上安装Granier传感器取其平均流速值计算蒸腾量可以明显减小测量误差.

一维垂向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以长白山北坡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为例41-46

摘要:以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为依据,根据长白山北坡山地棕色针叶林土的实际土壤层结构,建立了该地区一维垂向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推导了该模型的数值离散方程,编制了用于该模型数值模拟的计算程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能够较好吻合.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季节动态变化47-51

摘要: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利用RS和GIS技术,以生长季为时间单元,对青藏高原研究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动态过程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提供生物量功能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在5月和9月分别出现两个高峰值,其中5月为最高峰值.影响该功能的主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值、水分状况和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碳蓄积和氧释放功能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弱“N”型趋势;土壤养分保持功能也呈弱“N”型趋势,并在5月份出现最高值;草地保持土壤水分的功能在生长季内呈较强的阶段性变化,这主要与草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性耗水变化规律有关.

大田增温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52-56

摘要:研究了大田条件下增温(3℃)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条件下玉米的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农大108(ND108)和掖单13号(YD13)分别减产46.6%和45.1%.增温也显著影响了玉米的籽粒品质,与对照相比,ND108和YD13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1.6%和2.02%;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38.9%和9.6%;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7.0%和8.4%,且主要降低了支链淀粉的含量;赖氨酸含量则分别降低了58.9%和51.2%.

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57-62

摘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收获后冬闲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越冬稻田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残茬稻田和裸田的CO2的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16:00左右.日间CH4排放为净值,夜间表现为弱吸收.残茬稻田和裸田N2O夜间排放分别为日间平均的1.79和1.58倍.残茬稻田的昼夜CO2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裸田(P〈0.05).在测定期间,残茬稻田CO2排放随温度升高而增高.相关分析表明,CO2排放与土温、地表温度和气温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温度是影响收获后稻田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在11月10日至翌年1月18日测定期间,残茬稻田的CO2和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80.69±21.21)mg·m^-2·h^-1和(-0.04±0.01)mg·m^-2·h^-1,CO2排放通量较裸田高13.06%,CH4吸收增高50%.残茬稻田的N2O排放通量为(21.26±19.31)μg·m^-2·h^-1,较裸田低60.75%.由此说明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是大气CO2和N2O的源,CH4的汇.

茄子光系统Ⅱ的热胁迫特性63-68

摘要:以耐热性较弱的黑贝一号圆茄和耐热性较强的黑贝二号圆茄为试材,热胁迫处理后采用植物效率仪PEA进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及其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40℃,PSⅡ结构受热胁迫影响较为敏感,表现为初始荧光凡缓慢上升;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和△F/Fm′大幅度下降,且黑贝二号Fv/Fm的半衰时间氏和△F/Fm′的半衰温度t50分别大于黑贝一号.较高的热胁迫剂量(48℃处理5min或44℃处理20~30min)下,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呈现OKJIP型,在700μs处出现与放氧复合体失活有关的K相.黑贝一号在44℃下处理20min才有K相出现,黑贝二号则晚10min出现.与35℃相比,在48℃,特别是在52℃的较高剂量热胁迫下,Strasser能量流动模型参数中的DIo/RC有大幅度地增加,体现了热耗散对PSⅡ的较强保护能力.随着热胁迫温度的升高和热胁迫时间的延长,两品种的无活性中心Fvi/Fv显著增加.

施钾量和施钾时期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69-74

摘要: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施钾量和施钾时期对高产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18.5mg·kg^-1时,一次性基施钾肥未提高植株的氮、钾积累量;速效钾含量为79.0mg·kg^1时,施钾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氮、钾积累量.采用分期施钾时(1/2基施、1/2拔节期追施),随施钾量增加,小麦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量及追施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增加,肥料氮的损失量降低.分期施钾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氮、钾积累量、吸收效率和生产效率,当施钾量为135kg·hm^-1时,与一次性施钾相比,分期施钾促进了植株对追肥氮和土壤氮的吸收,提高了追施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还表明:施钾提高了小麦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分期施钾处理优于一次性施钾处理,以K45+45(45kg·hm^-2基施、45kg·hm^-2拔节期追施)处理最优.过多施钾使小麦产量和品质趋于降低.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75-80

摘要: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平台,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品种,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和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生育期、株高、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的小麦播种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分别比对照缩短1.3、1.3和2.6d,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FACE处理的小麦穗长、穗下第1和第2节间长度显著变长,成熟期株高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4.0%;低、中、高氮条件下,FACE处理小麦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2%、21.4%和35.4%,平均增产24.6%,均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17.8%,使穗粒数和粒重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和4.8%.FACE处理使小麦显著增产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而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小麦的分蘖能力明显增强所致.

大蒜根系分泌物对不同受体蔬菜的化感作用81-86

摘要: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研究大蒜根系分泌物对莴苣、辣椒、萝卜、黄瓜、白菜和番茄等蔬菜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大蒜根系分泌物对6种蔬菜作物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及保护酶活性没有影响;对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及根鲜质量略有促进作用,其中,莴苣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163、+0.106、+0.318,白菜根长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化感效应指数为+0.120,其它受试作物与对照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大蒜根系分泌物对受试作物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有促进作用,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萝卜的叶绿素含量促进作用最强,化感效应指数为+0.282,对黄瓜的根系活力促进作用最强,化感效应指数为+0.184;大蒜根系分泌物使受试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有所提高.

不同氮素水平下二氧化碳加富对草莓叶片光抑制的影响87-93

摘要: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和光合仪研究了强光下不同供氮水平(12、4和0.4mmol·L^-1)和不同CO2浓度下(700和390μl·L^-1)丰香草莓叶片的荧光参数及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CO2和氮素对草莓叶片光抑制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在富CO2下,12mmol·L^-1供氮水平的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升高了62.7%,4和0.4mmol·L^-1供氮水平则分别降低了7.4%和21.3%;12mmol·L^-1供氮水平的Fm和Fv/Fm在强光胁迫时降辐减小,暗恢复时Fm和Fv/Fm恢复程度提高,而4和0.4mmol·L^-1供氮水平却相反.表明氮素供应不足时草莓叶片在富CO2环境下光合作用出现适应性下调,光抑制增强.

菜园土壤无机氮解吸特性对硝态氮流失潜能的影响94-100

摘要:根据土壤氮素解吸模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解吸特征参数对土壤渗漏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可解吸量Q、土壤溶液氮初始浓度Cli和Cl/δ比值与土壤渗漏水硝态氮浓度呈非线性关系,在较低氮解吸特征值时则呈线性关系,由此提出“双速率转折点”概念评价土壤硝态氮流失潜能.当耕层土壤氮素解吸特征值超过“双速率转折点”X0时,硝态氮浓度的增加速率将以非线性形式迅速提高,反之将稳定在较低水平.

青海三江源地区风沙土养分及微生物区系101-106

摘要: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风沙土的养分状况及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从流动、半固定风沙土到固定风沙土的演化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固定风沙土的有机质含量分别为流动和半固定风沙土的5.9和3.8倍;土壤氮素和磷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基本一致,均呈递增趋势;土壤钾素含量和土壤pH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植被发育、流沙固定及土壤养分状况改善,风沙土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区系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固定和半固定风沙土中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明显高于流动风沙土,其细菌数量分别约为流动风沙土的4.0和2.8倍,真菌数量分别约为19.6和6.3倍,放线菌数量分别约为12.4和2.6倍;真菌种类数明显增加,放线菌区系组成也变得复杂.即随着风沙土由流动变为固定,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增强,微生物组成趋于多样化.风沙土中的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及土壤pH之间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

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促进作用107-112

摘要:采用改良后的PVK平板,从石灰性土壤上长势良好的野生植物根表分离到44株解磷细菌,通过NBRIP液体摇瓶实验,培养7d后发现:K3菌株培养液中全磷浓度高达643.2μg·ml^-1,可溶性磷为584.8μg·ml^-1,约有12.9%的磷酸三钙被溶解出来,为对照(CK)的10.5倍;K9菌株培养液的全磷浓度为608.5μg·ml^-1,可溶性磷浓度为606.4μg·ml^-1.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接种解磷细菌的处理玉米株高、茎粗和干质量显著高于CK;将有机肥作为载体和解磷细菌一同混合施入土壤的处理,玉米苗干质量较单施解磷菌显著增加.经初步鉴定,K3、K9为假单胞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