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1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磁共振3D-pcASL灌注成像结合DWI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2049-2052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 ASL)灌注成像联合DWI序列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例超急性期(A组)和36例急性期(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图像。在梗死最大层面测量3D-pc ASL序列脑血流(CBF)的异常灌注面积(SCBF)和DWI图上异常高信号面积(SDWI),并计算理论缺血半暗带(IP)。比较梗死核心(IC)、IP区CBF和ADC与对侧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相对值(r CBF、r ADC)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IC区高灌注3例(A组0例,B组3例),IC区等灌注9例(A组1例,B组8例),IC区低灌注44例(A组19例,B组25例)。SCBF〉SDWI 41例(A组19例,B组22例),SCBF≈SDWI 15例(A组1例,B组14例)。IC区的CBF和ADC值在两组中均较对侧降低(P〈0.05)。两组理论IP区的CBF值和A组理论IP区的ADC值均低于对侧(P〈0.05)。A组IC区的r ADC高于B组,相反,A组理论IP区的r CBF、r ADC低于B组(P〈0.05)。结论 临床可联合应用3D-pc ASL和DWI序列对发病时间不具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及时合理的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脑梗死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MRI相关研究2053-2056

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皮质下多发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之间关系。方法 对照分析98例SIVD患者及作为对照的68例无痴呆型脑梗死患者MRI表现。结果 SIVD组与对照组比较:1)SIVD组中丘脑、额顶颞叶皮质下白质、侧脑室体部旁前部白质、半卵圆中心前部及基底节区豆状核、尾状核、内囊膝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SIVD组中丘脑、额颞叶皮质下白质、侧脑室体部旁前部白质、半卵圆中心前部及基底节区豆状核、尾状核、内囊前支、外囊平均脑梗死灶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SIVD组中丘脑、额颞叶皮质下白质、侧脑室体部旁前部白质、半卵圆中心前部及基底节区豆状核、内囊前支平均脑梗死灶体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与MRI检查显示脑梗死灶的位置、数目、体积有着密切的关联。

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MRI表现2057-2060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11例患者行MRI平扫加增强,1例患者仅行MRI增强检查。结果 12例均为单发,幕上8例,主要累及额颞叶;幕下4例,累及小脑、脑干及第四脑室;实性10例,囊实性2例;病灶长径约2.3cm~6.4cm;病灶呈类圆形5例,脑回状分布4例,不规则形3例;多无明确水肿或轻度水肿。MRI平扫肿瘤实性部分多以长/稍长T1,长/稍长T2信号为主,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多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一定程度上术前可明确诊断。

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Willis环3D-TOFMRA检出的评价2061-2064

摘要:目的 通过对3D-TOF MRA显示willis环的类型分析,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闭塞病例中willis环侧枝循环的临床意义。方法 头部3D-TOF MRA检查的1439例患者,并同时行MR平扫及弥散成像检查,男性845例,女性594例,年龄23~89岁,平均年龄(57.1±9.5)岁。对3D-TOF MRA原始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显示。结果 Willis环Ⅰ型47.46%(683例),Ⅱ型38.71%(557例),Ⅲ型6.25%(90例),Ⅳ型7.57%(109例);单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60例,willis环Ⅰ型30例,Ⅱ型21例,Ⅲ型3例,Ⅳ型6例,急性期梗塞53例,其中大面积梗塞16例、分水岭梗塞22例、小灶梗塞15例,非急性期梗塞病灶7例,软脑膜动脉吻合2例;大面积梗塞病例中willis环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0例,Ⅳ型5例。结论 3D-TOF MRA为临床评价willis环的分型及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脑梗塞程度与willis环侧枝循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pCASL、3D-TOF-MRA与DSA的比较2065-2068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p CASL、3D-TOF-MRA与DSA的比较价值。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分别进行p CASL检查、3D-TOF-MRA检查,p CASL+3D-TOF-MRA检查,采用DSA进行血管造影,以观察和比较4种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判断的一致性。结果 以DSA为对照,p CASL准确度为89.8%,特异性为77.55%,灵敏度为90.82%,2种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0.180),2种方法吻合度一般(κ=0.553,P〈0.05)。3D-TOF-MRA准确度为83.67%,特异性为55.1%,灵敏度为87.76%,比较2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0.180),2种方法吻合度较弱(κ=0.331,P〈0.05)。MRA+p CASL检出颅内动脉狭窄准确度为91.84%,特异性为87.5%,灵敏度为93.33%,比较2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0.180),2种方法吻合度较好(κ=0.752,P〈0.05)。结论 在3D-TOF-MRA的基础上,加扫p CASL进行观察判断,高阳性发现得到提高,在临床上3D-TOF-MRA+p CASL联合使用值得推广。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最大值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2069-2072

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鉴别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的界值范围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超声观察252例患者(297个结节)甲状腺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是否合并钙化、纵横比及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同时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记录结节Emax值,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Emax值进行拟合,获得Emax值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界值范围。结果 当Emax〈45k Pa,甲状腺良性结节概率〉50%;45k Pa≤Emax〈70k Pa,甲状腺结节可疑异常病变,良恶性各占50%左右;70k Pa≤Emax〈120k Pa,甲状腺恶性结节概率〉50%;Emax≥120k Pa,甲状腺恶性结节高度可疑恶性,概率〉95%。结论 SWE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Emax值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流速稀释对比剂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2073-2078

摘要:目的 探讨高流速稀释对比剂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以4.8ml/s直接注射碘普罗胺(300mg I/ml),之后按相同速率追加注射生理盐水36ml,B、C两组以6ml/s注射稀释对比剂,其浓度为使用双流技术按对比剂与生理盐水8:2实时配比为240mg/ml,两组按相同速率追加注射生理盐水45ml。A、B、C三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0.8ml/kg、1ml/kg、0.8ml/kg,三组所得扫描数据均使用迭代算法(AIDR 3D)重建图像,扫描管电压设置分别为100k V、100k V、80k V。比较三组之间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近段平均强化CT值(SI)、噪声(SD)、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有效辐射剂量(E)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三组年龄、心率、管电流、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7),A组与B、C两组注射压力有统计学差异(P〈0.017),B组与A、C两组对比剂注射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7),C组与A、B两组间注射时间、总碘含量、辐射剂量(ED)有统计学差异(P〈0.017)。三组间总节段质量得分及各大段平均质量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两组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近段血管强化值及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噪声有统计学差异(P〈0.017),B、C两组升主动脉血管强化值、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近段噪声有统计学差异(P〈0.017)。三组之间胸主动脉及各冠状动脉血管近段SNR、CN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6ml/s的高流速240mg/ml稀释对比剂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中可以满足诊断需求并且不降低图像质量。

99Tcm-P53运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TID比值在X综合征患者临床价值2079-2081

摘要:目的 采用99Tcm-P53运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计算左心腔短暂性缺血性扩张(TID)比值的正常值,并探讨对X综合征患者内膜下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X综合征组52例,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正常,而有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症状;健康对照组由58例健康成年人组成,无糖尿病、高血压。均行核素99Tcm-P53运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采用西门子QGS软件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TID比值。结果 X综合征组中TID比值为1.19±0.30,对照组中TID比值为0.79±0.19。以1.20为TID比值的正常上限值,X综合征患者内膜下缺血的检出率为61.2%。结论 以TID比值1.20为正常截断值,是发现X综合征患者内膜下缺血的有效方法,补充并扩展了心肌灌注显像现有结果,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指标。

右锁骨下动脉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2082-2085

摘要:目的 评估右锁骨下动脉病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右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超声下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及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估颈部血管病变。分析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及双侧颈动脉分叉处IMT与冠状动脉Genisini积分的相关性,计算两者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右锁骨下动脉病变预测CA的临床价值。结果 1)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颈动脉分叉处IMT积分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性相关,且前者高于后者(分别为r=0.627,P〈0.01;r=0.439,P〈0.01);2)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IMT预测CA的效能高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63.5%;77.3%、61.4%)。结论 右锁骨下动脉的IMT程度对CA有重要预测价值。

SnapshotFreeze在校正右冠状动脉运动伪影中的应用价值2086-2089

摘要:目的 探讨Snapshot Freeze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校正右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67例患者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选取最佳重建期相,分别选用常规重建方法及Snapshot Freeze技术重建图像,测量右冠状动脉的CT值及记录平均心率并计算心率变化;以RCA为评价对象,由3名放射科医师用5分法对两种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对常规重建图像及SSF技术重建图像的进行主观评分,并分析SSF技术重建图像的评分与RCA的CT值、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9.71±10.58)次/min,心率变化为3.66±2.54。1068段血管的直径在常规重建图像为(2.55±0.46)mm,SSF重建图像的直径为(2.54±0.62)m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65)。常规重建图像及SSF重建图像的RCA的CT值分别为(273.57±108.12)HU、(289.37±98.76)HU,两组之间RCA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t=-0.69,P=0.39)。常规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为3.25±0.54,SSF图像的主观评分为4.76±0.35,具有统计学意义(Z=-5.17,P〈0.01)。运动伪影对右冠状动脉2段(RCA2)影响最大,常规重建图像和SSF技术重建图像中的RCA2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01±0.61、4.32±0.22,SSF技术重建出来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重建的图像(Z=-4.32,P〈0.01)。常规重建图像与SSF技术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具有相关性(r=0.81,P〈0.01)。SSF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与RCA的CT值、平均心率、心率变化具有相关性(r=0.67、-0.49、-0.47,P〈0.05)。结论 SSF技术能有效校正右冠状动脉的运动伪影,提高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患者心率越大,用SSF校正后的图像质量越差。

基于CT图像的轻度胸主动脉钝性创伤的意义探讨2090-2093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的轻度胸主动脉钝性创伤(BTTAI)的定义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归性分析76例BTT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商定轻度BITAI的定义:1)内膜片,伴或不伴附壁血栓;2)假性动脉瘤,且病变处主动脉直径增加〈主动脉直径的10%。记录轻度BTTAI患者的治疗方案(手术、支架或药物治疗)、最后一次临床随访结局或复查的MDCT成像状态。结果 76例BTTAI患者中有29例(38.2%)患者诊为轻度损伤,其中18例(62.1%)行药物保守治疗,8例(27.9%)接受介入治疗,2例(6.9%)行开放手术治疗,1例(3.4%)在处理主动脉损伤之前死亡。接受MDCT随访的22例患者,14例(63.6%)损伤稳定,4例(18.2%)损伤改善,4例(18.2%)消失。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18例患者有14例进行了MDCT复查,结果未见并发症或损伤进展。结论 基于CT的合适的轻度BTTAI定义,可以为合理、安全地保守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应用三维超声评价亚临床糖尿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2094-2097

摘要: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左心房各个时相的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就诊的亚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糖尿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标化后的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和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以及衍生指标:被动排空容积指数(LAVIp)、主动排空容积指数(LAVIa)和总排空容积指数(LAVIt)。结果 2型糖尿病组LAVImax、LAVImin、LAVIpre、LAVIa及LAVIt均高于对照组,LAVIp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用RT-3DE测量LAVI可定量监测左心房储备功能、泵功能、管道功能的改变,有望成为评价亚临床心功能异常的新指标。

肺磨玻璃结节的形态特征及病理分型间对照研究2098-2101

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形态特征及其相对应病理结果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CT扫描的78例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术前CT图像。所有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14例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24例微浸润腺癌(MIA)和40例浸润性腺癌(IAC)。对3组病灶的大小、体积、实性成分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来分析诊断浸润性腺癌的界值。结果 浸润前病变与IAC间比较:体积、实性成分的大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A与IAC间比较: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组与无或微浸润组的磨玻璃结节大小、体积及实性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结节最大径≥14.5mm作为诊断IAC的阈值,其特异性为89.5%,敏感性为40.0%;以结节体积≥1.45cm3作为诊断浸润性腺癌的阈值,其特异性为94.7%,敏感性为55.0%;以结节实性成分的比例≥35%作为诊断浸润性腺癌的阈值,其特异性为73.7%,敏感性为45.0%。结论 肺磨玻璃结节的大小、体积和实性成分比例与病理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上述影像征象有助于对术前肺部磨玻璃结节浸润性进行鉴别诊断。

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2102-2105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75例肺肿块患者,采用18G半自动切割活检针,经CT引导行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诊断,结合肿瘤标志物,评价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27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01%、100%、97.82%。肺穿刺阴性肺癌与良性病变NSE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肺穿刺阴性肺癌与良性病变CEA、CYFRA21-1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P=0.155)。结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联合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肺穿刺阴性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多模态影像检查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2106-2109

摘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及CT增强、CT肺部高分辨扫描多模态影像检查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1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的28例患者(男23例,女5例,年龄42~78岁)的多模态影像资料、TNM分期。以原发灶SUVmax值10为界分为两组,两周期化疗后复查PET/CT,比较化疗前后原发灶大小、SUVmax、TNM分期的变化。治疗前后的SUVmax的变化率用t检验分析。结果 28例小细胞肺癌CT增强扫描以轻中度强化为主,强化多不均匀;PET/CT原发灶SUVmax〉10的16例,SUVmax≤10的12例,经两个周期化疗后,与SUVmax〉10组比较,SUVmax≤10组患者原发灶明显变小、SUVmax显著降低、转移灶明显减少;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Vmax的变化率经t检验,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SUVmax≤10组对化疗更加敏感。结论 多模态影像检查对SCLC的定性诊断、精确分期、疗效判定以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SUVmax可作为预测SCLC化疗预后的参数。

隐源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策略2110-2113

摘要:目的 探讨隐源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隐源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策略,术后观察止血效果并随访疗效。结果 36例患者的DSA主要表现为责任动脉迂曲、增粗、紊乱、对比剂外溢等。根据DSA表现选择合适的介入栓塞治疗策略,所有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即刻停止。随访11~36个月,咯血复发5例,单纯明胶海绵栓塞(方法 1),单纯栓塞微球栓塞(方法 2),栓塞微球、明胶海绵或加用弹簧圈混合栓塞(方法 3)3组在疗效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2和3的疗效均优于方法 1。结论 隐源性咯血患者的DSA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动脉异常,使用永久性栓塞剂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率低,疗效显著。

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附5例报道)2114-2118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SFT,其中行CT检查者4例,3例行增强检查;1例行MR增强扫描。分析CT、MRI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例MSFT患者中,口底1例,胸部2例,肾脏1例,盆底1例;病灶最大长径44~176mm;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例形态不规则;3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1例行MR扫描,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行CT扫描,3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内见大小不等坏死区,1例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呈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SFT出现信号或密度不均匀、缺血性坏死、黏液样变性、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性强化等影像学特征提示MSFT可能性大。

弹簧圈栓塞治疗弥漫性肺动静脉瘘2例疗效观察2119-2121

摘要:目的 总结使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弥漫性肺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及初步经验。方法 2例弥漫性肺动静脉瘘患者,父女关系,增强CT显示2例患者均为弥漫性肺动静脉瘘,经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证实,并予以弹簧圈多枚对动静脉瘘进行分次选择性栓塞,成年患者先后行3次栓塞,儿童患者行2次栓塞,术中对分流量大的病灶优先进行栓塞治疗,术后1月复查血氧饱和度及血常规、术后1年行增强CT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再次肺动脉造影显示病灶栓塞完全,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1个月后血氧饱和度分别由78%、75%升高至91%、86%,红细胞分别由8.17×10^12/L、7.27×10^12/L下降至6.63×10^12/L、6.28×10^12/L,血红蛋白分别由254g/L、199g/L下降至186g/L、161g/L,术后1年复查栓塞后动静脉瘘未再通,患儿发现合并脑动静脉畸形并发脑出血。结论 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弥漫性肺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创伤小,近期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