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99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1月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并于我单位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7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客观评价图像的CT值、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78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5例,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18例,开窗畸形5例,动脉粥样硬化并管腔狭窄和/或闭塞23例,颈动脉体瘤3例,无异常9例。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3±0.41)、(3.78±0.40),所有图像的CT值均高于300HU,满足临床诊断需要,CNR分别为(32.1±8.1)、(35.9±10.7)、(25.5±10.0)、(18.2±8.5)分。结论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操作简单、方便,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1001-1004

摘要:目的使用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揭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脑部白质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临床确诊的一组ADHD患儿及一组健康对照儿童纳入MRI研究,经临床及影像筛查,最后使用的数据包括每组10名。影像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均使用标准的软件及流程。弥散张量图像经计算得到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表观弥散系数(m ADC)参数图。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两组被试参数图之间的差别。结果与健康组比较,ADHD患儿在前放射冠、内囊、胼胝体和扣带束等白质区域,患儿组的FA值显著降低而m ADC升高,提示白质发育的异常。结论 ADHD儿童脑部白质结构方面存在相互关联的异常,本研究显示了多模态磁共振能够更加全面地揭示该疾病的病理机制。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双上腔静脉畸形1例1004-1004

摘要:患者男性,81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半年余人院。查体:BP l50/89 mmH g,HR:25次/min,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余无特殊。心脏彩超正常。入院后行胸部CT扫描,机器为GE lightspeetl6层螺旋CT。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非增强MR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的评价:与增强MRA和DSA作对照1005-1010

摘要: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病变通畅性及累及程度和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入组45例跛行患者,行静息踝肱指数测量,其中21例患者ABI小于0.9,进一步行非增强MRA、增强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计27条下肢,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腘动脉、胫腓干、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共135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135个动脉节段。非增强MRA显示99通畅,增强MRA显示96通畅,DSA显示101通畅。非增强MRA与增强MRA、DSA比较观察血管通畅性一致性良好(Kappa〉0.85,P〈0.001)。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检查均存在的狭窄程度≥50%的血管节段共计15个。非增强MRA与增强MRA、DSA比较,对狭窄长度的测量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增强MRA在观察血管通畅性、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增强MRA及DSA基本等同,显示血管受累范围较增强MRA准确,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但对血管狭窄程度有过度评估的倾向。当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时,非增强MRA可以替代DSA和增强MRA,成为此类患者术前血管评估的可靠手段。

双能减影CTA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应用1011-1014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减影CTA(DE-CT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6年4月期间,对63例脑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行头颈部DE-CTA检查,通过双能软件内骨移除处理,对所有二维、三维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并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其进行分析。以DSA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DE-CTA和DSA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DE-CTA检查在检测瘤巢大小、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方面的能力。结果在63例CAVM患者中,男39例,女24例,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7例经DSA证实,DE-CTA与DSA的符合率为100%,在判断AVM病灶位置、大小、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方面,两种检查一致性极好(K=1,P〈0.05)。结论 DE-CTA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快捷等优点,能清楚显示CAVM瘤巢位置、大小、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且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1015-1019

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鞍上和半球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VN)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学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V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行CT和MRI扫描。结果 14例EVN患者中,男5例,女9例。5例病灶位于鞍上,年龄4~63岁,中位年龄48岁;9例病灶位于大脑/小脑半球,年龄2~49岁,中位年龄1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被诊断为其他肿瘤。鞍区EVN表现为较均匀的实性肿块,在CT上呈等密度,MR呈等/稍低T1信号、等/稍高T2信号;病灶内钙化(40%)、囊变坏死出血少见、显著强化为其影像学特征。本组发生在大/小脑半球的EVN均为囊实混杂型,额叶受累约占55.6%;影像学特征包括实性结节囊变坏死(66.7%)和钙化(22.2%)、囊腔内纤维分隔、边界清楚、灶周无或轻度水肿,实性结节、囊壁和纤维间隔均可强化。结论 EVN是一类罕见的肿瘤,但是在CT和MRI上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对于中老年鞍区实性占位(尤其是内分泌检查正常的患者)和中青年半球囊实混杂型占位(尤其是累及额叶的病变),应该把EVN列为鉴别诊断。

扩散加权成像结合T_2 FLAIR在髓母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020-1023

摘要: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常规MRI表现及DWI、T_2FLAIR信号特点,提高MRI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对肿瘤的常规MRI平扫、增强、DWI及T_2FLAIR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8例髓母细胞瘤位于小脑蚓部14例,小脑半球4例;病变呈实质性10例,囊实性8例;沿孔生长6例;前方有脑脊液环绕10例。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10例,2例呈显著强化。18例病变DWI均呈高信号;T_2FLAIR呈等信号14例,高信号4例。结论髓母细胞瘤的常规MRI检查会导致部分病变误诊,结合DWI及T_2FLAIR可明显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诊断性CT在补充^18F-FDG PET/CT对周围型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附20例报道)1024-1027

摘要:目的回顾性评价18F-FDG PET/CT联合诊断性CT对周围型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病例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3.3±14.0)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及病灶层面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内容包括SUVmax、部位、直径、形态、边缘、密度、强化方式及峰值、对邻近骨的侵犯。结果 20例病例中有16例是偶然发现的;20例病例均是单发病灶,病灶形态为椭圆形(15例)或圆形(5例)。7例位于脊柱旁,3例位于锁骨上窝,4例位于胸膜,4例位于颈部,右侧股部、背部各1例。4例有邻近骨侵犯。肿瘤的平均直径为(2.84±1.04)cm(范围,1.5~5.8cm),平均CT值约为(24.2±10.5)HU(范围,-2.2~39.2HU),肿瘤直径与CT平扫密度值之间无相关性(P=0.199)。CT平扫密度值15例为低于肌肉密度,5例等于肌肉密度。病灶层面三期增强扫描,14例表现为均匀强化,6例为不均匀强化;中度强化14例,高度强化6例;均未发现邻近血管侵犯,但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PET/CT显像病灶呈轻度到高度18F-FDG摄取,平均SUVmax为2.88±1.06(范围为1.0~5.3)。SUVmax与肿瘤直径及CT密度值之间均无相关性(P=0.028,P=0.045)。结论尽管神经鞘瘤可以表现为18F-FDG高摄取,但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及治疗计划非常有帮助。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病变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1028-1031

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扫描仪在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病变评估中的有效性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9例伴视神经病变的MS患者行常规视神经MRI检查,以视神经受累节段、病灶在视神经断面的分布位置以及病灶长度等为观察指标,分析视力损害与视神经病灶MRI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视力较差组的视神经病变长度长于视力较好组;视力较差组视神经横轴型和中轴型病变所占的比率高于视力较好组。结论 3.0T磁共振仪是诊断和评估MS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准确清晰显示视神经病变的形态学特点,与视力障碍有很好的相关性,有助于MS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搏动性耳鸣乙状窦骨壁缺损与病程相关性研究1032-1035

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SSD)所致搏动性耳鸣(PT)颞骨影像学特点,以及SSD与病程关系。方法纳入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愈PT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侧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TB-HRCT)影像学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观察SSD位置并测量最大长度,是否伴有乙状窦憩室、颈静脉球高位及乳突导静脉畸形,并统计学分析SSD与病程关系。结果 13例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34.31±11.56)岁,PT病程4个月~10年,平均(4.44±3.28)年,右侧11例,左侧2例,乙状窦憩室8例。患侧SSD长度平均为(5.32±2.28)mm,均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区前外侧壁。多因素分析SSD主要由病程决定(P=0.007〈0.05)。SSD长度与PT病程具有明显相关性(r=0.825,P=0.001〈0.05)。观察者间测量SSD长度一致性良好。结论本研究表明SSD可能具有进展性,相关PT病程越长,SSD长度可能越大。通过TB-HRCT可以充分显示SSD位置并准确、可重复测量其长度,对术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MSCT自动去骨与减影技术对头部血管成像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1036-103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头颅DSCTA检查的患者影像分别用减影法和去骨法进行处理分析。对两种方法得到的VR图像进行由两名医师进行评分,对其合格率和优秀率评分采用x~2检验;采用血管分析测量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岩段血管直径。对获得的血管直径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减影法和去骨法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减影法优秀率高于去骨法有统计学差异(x~2=77.487、P〈0.05);通过血管分析减影法测得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直径(3.527±1.027)、岩段直径(3.980±1.119),去骨法测定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直径(3.901±0.848)、岩段直径(4.308±0.731),减影法测出左侧海绵窦段及岩段直径均小于去骨法左侧海绵窦段差异(t=-4.054,P〈0.05)、左侧岩段差异(t=-3.260,P=0.002)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应当根据临床需要及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颈部淋巴结在超声弹性引导下细针穿刺与二维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的对比研究1039-1041

摘要:目的比较颈部淋巴结在超声弹性引导下细针穿刺与二维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8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由超声弹性引导下细针穿刺,对照组由二维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其中45例由16G活检针针吸,45例由18G活检针针吸。观察各组标本的取样成功率和准确率。结果由弹性指导细针穿刺取样成功率均为100%(90/90),由二维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的取样成功率均为98.9%(8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引导细针穿刺针吸的取样准确率为91.1%(82/90),二维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针吸的取样准确率为87.8%(7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16G活检针取样准确率为86.7%(39/45),18G活检针取样准确率为88.9%(4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引导下细针穿刺与二维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颈部淋巴结均具有较高的取样成功率和准确率。在明确细胞学的结果中,超声弹性引导下细针穿刺的取样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但在诊断价值中无显著性差异。

37例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表现分析1042-1045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37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主要观察病灶位置、大小、数量、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等。结果 37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9.4岁,共发现103个病灶,其中单侧单发者17例,多发者20例,所有病灶均发生于腮腺浅叶、下极。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分叶状软组织肿块,96个病灶于平扫呈略高密度,5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可见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其中82个病灶囊变区呈裂隙样。增强扫描101个病灶呈"快进快出"表现,25例病灶周围出现贴边强化血管影,其中6例病灶内见小血管穿行。9例患者同时合并上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常多发,位于腮腺浅叶下极,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影像征象并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腮腺Warthin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病理基础分析1046-1048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腮腺Warthin瘤(腺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行MRI检查且手术确诊的38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结合完整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MRI上肿瘤的信号、强化特点、部位、大小、形态、境界、轮廓、边缘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38位患者,其中男性37位,女性1位,单发者17例,占比约46%,多发者21例,占比约54%,38位患者共有病灶69枚,其中呈实性者51例,占比约74%,囊变者18例,占比约26%。平扫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依据其成分及是否囊变可以稍低、等或高信号。69枚病灶中,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者63例,占比约91%,快进慢出者6例,占比约9%。MRI对病灶的定位诊断率约97%,诊断符合率约81%。结论腮腺Warthin瘤行磁共振检查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信号表现上有一定特异性,对腮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超声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1049-1051

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评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7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收缩期血流峰速度〈50cm/s或RI〉0.75的患者各参数,运用ROC曲线,取有意义参数及截断值(RI=0.885),并用截断值将其分成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40例患者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38例患者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无重度狭窄或闭塞;其中有54例患者颅内有侧支循环建立,24例无侧支循环建立。以RI=0.885为截断值,诊断准确度88.3%,灵敏度93.9%,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5%,阴性预测值94.7%,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颈内动脉颅外段评估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有临床指导意义。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SR)对甲状腺TI-RADS 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1052-1055

摘要:目的探究弹性应变率比值(SR)在鉴别诊断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类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患者的154个甲状腺结节声像图特征,依据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对相应的结节进行分类,其中TI-RADS 4a、4b和4c类分别为17个、31个和106个;所有结节均行弹性成像检查,并记录弹性应变率比值(SR),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得弹性应变率比值(SR)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佳界值。将入组的154个结节的SR值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弹性应变率比值SR〈0.50的甲状腺结节考虑为恶性,SR诊断恶性76个,良性78个;经术后病理证实,恶性78个,良性76个,SR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R诊断TI-RADS 4类结节的准确性为88.31%,灵敏度为87.18%、特异度为89.47%、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87.18%。结论 SR能显著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对TI-RADS 4类结节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TI-RADS分类系统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1056-1059

摘要:目的评价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io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274个甲状腺结节(恶性结节141个、良性结节133个)的常规超声TI-RADS分类、超声造影及两者联合应用结果,将病变分类为良性、可能良性、不能确定、可能恶性及恶性,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三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TI-RADS分类系统和超声造影联合检查诊断甲状腺癌ROC曲线下面积(0.917±0.019)大于单独TI-RADS分类(0.826±0.026)及超声造影(0.851±0.025),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结论 TI-RADS分类系统和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超声弹性成像与造影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1060-106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与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统计各组检查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组(联合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的超声造影组和超声弹性成像组,x^2=15.22,9.31,P=0.00;而超声造影组与超声弹性成像组间相比,x^2=0.63,P=0.38。联合组检查特异度明显高于超声造影组、超声弹性成像组,x^2=8.75,10.33,P=0.00;而超声弹性成像组、超声造影组比较,x^2=0.38,P=0.48。联合组检查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常规超声造影组、超声弹性成像组,x^2=12.72,24.36,16.11,P=0.00。结论临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联合诊断与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单一的检查手段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无明显差异,联合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可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敏感度,有利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