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1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技术在视神经脊髓炎中的对比研究2145-2149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技术(DSC-PWI)在评价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脑血流灌注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10例NMO患者行ASL及DSC-PWI检查,应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软件获得14个感兴趣区(双侧对称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尾状核、壳核和丘脑)的脑血流量(CBF)。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技术所得测量比值的差异,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种技术所得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ASL和DSC-PWI所测各感兴趣区的相对CBF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t=1.061,0.496,1.312,-0.342,-0.403,-0.156,0.224;P=0.329,0.637,0.238,0.744,0.708,0.881,0.830)除顶叶感兴趣区以外,两种方法所测其余各感兴趣区的CBF比值均呈显著相关性(r=0.659,P=0.000)。结论 ASL在评估NMO血流灌注方面与DSC之间有相似的敏感性,可用于临床评估视神经脊髓炎的脑血流灌注。

MRI评估胶质母细胞瘤进展模式与手术切除程度关系的初步探讨2150-2154

摘要: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胶质母细胞瘤进展模式,评估其在制定手术策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数学建模思想,引入胶质母细胞瘤进展模式监测新指标“P/D比值”;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239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MRI资料及详细临床资料,利用生存分析验证该指标在制定手术切除程度时的价值。结果 P/D比值〉1,胶质母细胞瘤的进展模式以原位增殖为主,手术切除程度应以T2序列上异常信号区参照;P/D比值〈1,胶质母细胞瘤的进展模式以异位扩散为主,手术切除程度应以T1增强序列上强化灶及坏死区域为参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新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期显著优于旧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10.0月vs.8.0月,P=0.001;总体生存期:18.0月vs.14.5月,P=0.034)。结论 MRI“P/D比值”的引入使得临床上预测胶质母细胞瘤进展方式成为可能,它将为胶质母细胞瘤的个体化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颈部动脉夹层CTA影像特征分析2155-2158

摘要: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的CT影像特征,希望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29例CAD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结合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颈内动脉夹层26例,椎动脉夹层3例,有2例同时累及两支血管或同一血管不同节段。内膜瓣及“双腔征”、“火焰征”、“鼠尾征”、“珠线征”、动脉瘤样扩张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CTA是诊断CAD的重要手段,且诊断准确率高,能弥补DSA的诊断缺陷,完全能成为CAD患者首选的影像学筛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2158-2158

摘要:患者女,40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间断性隐痛不适,进行性加重,以左侧为著。既往史无特殊及遗传病史。查体:BP120/80mmHg。左侧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于左侧中上腹可扪及-包块,质韧,活动尚可,大小及边界扪不清,移动性浊音(-),余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肿瘤标记物正常,HIV(-),EB(-),血清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脑血流分析中的应用2159-2163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正常人不同脑区脑血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39例正常志愿者,行3.0T头颅MR平扫及3D-ASL检查。按年龄分为少年组(11-18岁),青年组(19-39岁)和中年组(40-55岁)三组。ASL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的CBF值。比较脑组织两侧对称位置ROI的CBF值,比较男、女不同性别间各ROI的CBF值,并比较不同年龄三组间各ROI的CBF值。结果 两侧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的CBF均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各脑区CBF值均稍高于男性,然而两组间各对应脑区的CBF均无统计学差异。少年组、青年组两组额、顶、颞、枕叶皮层及小脑半球CBF值明显高于中年组(P均〈0.05),青年组仅额叶皮层CBF值明显低于少年组(P〈0.05)。结论 3D-ASL可定量测量各脑区CBF值,临床运用价值高。正常人两侧CBF对称,无性别差异,脑皮层CBF随着年龄增长值有随之下降趋势,额叶皮层最早显现。

纤维型脑膜瘤的常规MRI、DWI及免疫组化分析2164-2167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DWI及免疫组化对纤维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术后病理为纤维型脑膜瘤的患者49例,其中12例行免疫组化检查,分析其常规磁共振、DWI及免疫组化特点,测量其及同时间段其它亚型脑膜瘤的肿瘤实质ADC值并行统计学差异性分析。结果 46例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15例脑膜瘤呈分叶状,其它呈圆形、椭圆形。在常规MRI中T1WI呈等信号者23例,低或略低信号23例,略高信号3例;T2WI呈等信号25例,高或略高信号17例,低或略低信号7例。20例出现轻、中度瘤周水肿。DWI图像上,38例轻、中度受限,11例弥散不受限。增强扫描所有脑膜瘤均表现为轻、中度强化。纤维型脑膜瘤与血管瘤型、非典型及间变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06,P〈0.001),而与上皮型、过渡型、砂粒体型及透明型无统计学差异(P=0.45,P=0.09,P=0.80,P=0.15)。免疫组化中12例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均为阴性;12例波形蛋白(Vimentin)均为阳性;9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2例部分阳性,1例阴性。结论 常规MRI、DWI及免疫组化指标对诊断及鉴别纤维型脑膜瘤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分析2168-2172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病程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生化结果,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确诊为成人RESLES的患者7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生化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男性,3例女性,5例有发热、头痛表现,部分病例伴有意识障碍、视物障碍、呕吐等症状。7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3-14天行头部MRI检查,均提示胼胝体压部(SCC)异常信号,病变在T1WI为稍低或低信号,在T2WI及Flair成像为稍高或高信号,在DWI为高信号及ADC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没有强化效应。针对7例患者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全部病例于发病后7-60天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于发病后10-45天复查头部MRI提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ESLES是一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病因复杂,表现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

发育迟缓儿童胼胝体的MRI特征2173-2176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测量胼胝体径线对儿童发育迟缓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120例1-5岁发育迟缓儿童与1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的头颅MRI资料,按照生长规律分为6个年龄组,在T1WI正中矢状面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厚度及胼胝体长度,比较各年龄组发育迟缓儿童与正常儿童胼胝体参数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临界值。结果 第1-4年龄组(1-3岁)发育迟缓儿童胼胝体膝部及体部较正常发育儿童变薄(P〈0.05),胼胝体长度及胼胝体压部厚度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第5、6年龄组(3-5岁)胼胝体各项参数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第1-4年龄组胼胝体膝部厚度临界值分别为8.1mm、7.5mm、8.9mm、9.2mm,敏感度分别为85.0%、60.0%、75.0%、60.0%,特异度分别为55.0%、95.0%、75.0%、85.0%;胼胝体体部厚度临界值为4.3mm、4.3mm、4.5mm、4.7mm,敏感度分别为65.0%、75.0%、75.0%、50%,特异度分别为80.0%、65.0%、95.0%、90.0%。结论 胼胝体膝部及体部的厚度可反映1-3岁发育迟缓儿童脑白质体积变化,胼胝体径线测量有助于该年龄段儿童的发育评估。

双源64层双能量CT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2177-2181

摘要: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CTA)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6年3月8例疑有颈动脉体瘤颈部血管CTA血管成像检查资料。根据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性质及其与颈动脉的关系,评估手术的风险及可行性。结果 CT平扫瘤体直径范围约为4-6cm,形态不规则、边缘较清楚,无钙化,咽旁间隙受压、变形;动脉期肿块呈斑片状明显强化,可见迂曲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瘤体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动脉期。CTA表现颈动脉体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移位,分离、分叉角增大。所有病例形成“抱球状”或“高脚杯”状改变。3例可见颈外动脉异常小分支的肿瘤供血血管。结论 DECTA具有检查方便、迅速无创的优点,能多方位显示颈动脉体瘤大小及其血管、血供情况,而且可以不受下颌骨及椎骨伪影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和明显优势,可做为临床颈动脉体瘤首选筛选方法。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右乏氏窦瘤破入左、右心室流出道1例2181-2181

摘要:患者男,25岁。因活动后胸闷3月,加重10天入院。查体:神志清醒,口唇无发绀,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4~6级,向心前区传导。胸部CT示心脏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室扩大,右心房、室腔大小正常,肺动脉增宽,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高频超声对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椎动脉储备功能的探讨2182-2185

摘要:目的 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CDFI)联合屏气试验研究椎动脉发育不良(VAH)患者椎动脉的储备功能。方法选取经MRA确诊为VAH的患者43例和正常志愿者32例,应用CDFI测及一侧椎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嘱患者做屏气实验,记录屏气时间和屏气后各测量数据,比较屏气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率,计算一侧椎动脉血流变化量(△Q椎动脉)和屏气指数(BHI),同时分析两组入选者后循环灌注总量的变化率以及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内径和与BH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屏气前后椎动脉血管内径未见明显变化(P〉0.05),血流速度升高,PI和RI降低;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各血流参数的变化率低于对侧和对照组椎动脉(P〈0.05),VAH患者后循环血流变化量较正常志愿者明显降低(P〈0.05);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内径与BHI呈正相关(r=0.795)。结论 VAH患者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储备功能较正常志愿者显著降低,且与椎动脉内径呈正相关;当合并其他导致脑血流量降低的危险因素时,VAH患者可能更易发生后循环缺血(PCI)。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2186-2188

摘要:目的 对比和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拟诊的早产儿脑损伤患者(出生后1周内),行T1WI、T2WI、FLAIR、DWI轴位和SWI轴位扫描,评估记录不同序列上的低信号部位、数目和面积。结果 50例早产儿中,T1WI、T2WI、FLAIR、DWI、SWI发现的病灶数量分别为108、82、123、135、204个,SWI较常规序列更敏感地显示出血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部位显示病变大小范围以SWI最好(0.72±0.58),较T1WI、T2WI(0.50±0.48)清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WI较其它序列更容易发现微出血灶,SWI还能探测早产儿脑深部髓静脉管情况,具有其他检查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原发性椎管内Rosai-Dorfman病(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2189-2191

摘要:目的 探讨1例原发性椎管内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伴双下肢乏力、疼痛两月余。MRI示腰3~4水平椎管内硬膜下等T1WI,短T2WI异常信号,压脂T2WI呈低信号,DWI呈等信号。病灶环绕硬膜生长,范围较广。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片状强化。术后病理证实为椎管内Rosai-Dorfman病。结论 了解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异性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能力并指导临床治疗。

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2192-2194

摘要: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方法 对60例腮腺肿瘤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分析,并分别测量平扫和双期增强的CT值,判断其强化程度。结果 60例患者中发现良性肿瘤57例,恶性肿瘤3例。腺淋巴瘤发病平均年龄最高,且均为中老年男性。混合瘤以中年女性多见,发病平均年龄各组最低。腺淋巴瘤平扫密度最高。增强特点:腺淋巴瘤表现为早期显著强化及快速流出,多形性腺瘤表现为延迟式强化,基底细胞瘤表现为显著持续强化,内见点状及裂隙状低密度;表皮粘液样癌增强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CT能对腮腺肿瘤进行准确定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在发病年龄、部位,平扫及增强后的强化程度及方式有一定的特异性,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2195-2197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5例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于本单位行影像学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GCRG患者5例,从PACS系统中获得所有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分别独立分析病变的位置、密度、信号、生长及骨质破坏方式、增强特点等影像学表现。结果 颞骨GCRG 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病变呈膨胀性生长5例,广泛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边缘散在残留骨质碎片3例,周围轻微骨质硬化1例,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5例,1例合并中耳乳突炎;5例患者MRI均表现为病变周围部分以T2WI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中央部分见多发囊状T2WI高信号3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5例,注入对比剂Gd-DTPA后呈中度不均匀强化5例,囊变部分与T2WI低信号部分未见强化。结论 颞骨GCRG CT表现为广泛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可见边缘散在残留骨质碎片、周围轻微骨质硬化,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MRI病变周围部分以短T2为主混杂信号且不强化是其诊断特点。

头皮良恶性肿块临床与CT鉴别诊断2198-2202

摘要:目的 总结头皮良恶性软组织肿块的临床表现与CT特点,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皮软组织肿块病例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良性肿块23例(71.9%),恶性9例(28.1%)。临床表现:恶性肿块破溃(77.8%)、瘙痒(100%)、生长快(77.8%)、基础病史(66.7%)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43%、8.7%、34.8%、4.3%),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良性肿块(73.9%)较恶性肿块(22.2%)具有更好的移动度(P〈0.05)。良恶性肿块均可出现疼痛症状(P〉0.05)。CT特点:良性肿块多为囊实性或囊性(78.3%)、有完整包膜(95.7%)、边界清楚(95.7%)、形态规则(100%)、多数无骨质破坏(82.6%),恶性肿块呈实性(100%)、无包膜(88.9%)、边界不清(77.8%)、形态不规则(88.9%)、有骨质破坏(55.6%),上述特点良恶性肿块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良恶性肿块钙化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 良恶性头皮软组织肿块具有较特征的临床表现与CT特点。MSCT可显示头皮肿物的部位、形态及邻近骨质改变,结合肿块CT特点,可较准确判定肿块性质。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后肾腺瘤1例2202-2202

摘要:患者女性,40岁。1月前发现左上腹部包块,劳累后腹部胀痛不适,曾口服中药治疗,无明显缓解。患者5年前曾行剖腹产术,术后恢复良好。CDFI示:左上腹囊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肾脏可能。MRI表现:左腹膜后间隙见巨大卵圆形肿块影,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双源CT碘图与能谱曲线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2203-2207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碘图与能谱曲线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并行双能量模式(DECT)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Liver VNC”“Monoenergytic”软件处理得到碘图与能谱曲线,对甲状腺结节碘图和能谱曲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良性结节的碘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高于恶性结节,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内实性成分之间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所有结节单能谱成像病变实性成分呈下降型曲线,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能谱走行一致,恶性组呈上升型曲线,少部分表现下降型曲线。良性组曲线斜率在三个期相均大于恶性组,在平扫和动脉期,两组间的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CT检查的灵敏度为88.5%,特异性为92.9%,准确率为96.2%。结论 碘图定量分析和能谱曲线技术可提高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甲状腺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