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知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知识杂志 省级期刊

News Research

  • 61-1022/G2 国内刊号
  • 1003-3629 国际刊号
  • 0.3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知识是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新闻知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新闻与传播研究、探索与争鸣、专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媒体、视听研究、研究生之页、业务研究

新闻知识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知识杂志本刊特稿
双重压力下:报纸何去何从3-5

摘要: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企业因抵挡不住这场金融风暴的冲击而破产倒闭,媒体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也不能幸免,由于许多媒体自身的企业性质以及媒体与企业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媒体正在这场金融的狂风暴雨中挣扎,寻求自己的出路。

历史 问题 对策——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思想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思路6-8

摘要:所谓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新闻传媒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的批评、建议,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它不具备司法监督所有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它在人们心目中又是一种最具威慑力的监督:它不像人大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那样特定化、具体化,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和民主监督一样,是一种软监督,但其效果胜过民主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国家都很重视运用的一种监督途径和方式方法。

专家库:媒体实现战略升级的助推器9-11

摘要:“知识资本最终将导致世界财富越来越向知识资源掌握者手中转移。”——阿尔夫·托夫勒

新闻知识杂志报道策划
解读"危机" 应对"危机"--《深圳商报》应对金融危机报道特色凸现12-13

摘要: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也使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危机,深圳商报以特色鲜明的报道,从不同角度解读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发展,深入分析它对世界、中国及深圳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应对方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闻知识杂志专稿
独特的视角成功的策划——延安日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走县区解民情”大型采访活动综述14-15

摘要: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延安日报结合自身特点,经过精心策划,启动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走县区解民情”大型采访活动。这一活动由于规模声势大,参与人数多,视角独特,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编排新颖,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成为延安日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的一大特色。

新闻知识杂志改革开放30年与新闻事业发展征文
三十年来的中国元素运动16-18

摘要:一、引言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奥运会首次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举办。漫漫长路苦,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作为历次奥运会的重头戏,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人将向世界展现一个什么样的奥运会开幕式?除了亲临奥运赛场的“在场”的观众以外,北京奥运会对全球公民来说都只是一种“再现”的媒介仪式和视觉景观。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场美轮美奂、惊艳世界的开幕式以其匠心独运,大气磅礴,恢宏不失雅致,

新时期以来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历史考察与功能反思19-22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制新闻报道以其独特的风采,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壮大,在普及法制知识、为受众提供法律服务、打击犯罪、伸张正义、提高国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改善我国法制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考察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发轫、发展、兴盛与嬗变的历程,并对当前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功能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对法制新闻报道实践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赋体评论——新闻评论的创新形式22-23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随着世界传播格局的大变革,新闻评论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时代的发展对新闻评论提出新的要求,新闻传播功能的转变对新闻评论观产生一定影响,传播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催促着新闻评论的变革与创新。

新闻知识杂志探索与争鸣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新闻传播24-26

摘要: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引起世界各国对危机应急处理研究的重视。危机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见或不可完全预见的,无论是SARS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是如汶川地震、2008年初的南方的罕见雪这样的灾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又或着是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的社会动荡,都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及危害公共安全。公共危机一旦发生,不仅影响了相关领域正常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安全。

论构建媒体监督与独立审判的和谐关系27-29

摘要:一个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就越需要理性的积淀与传承。新闻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审判的矛盾与平衡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媒体有权监督任何权力的行使,但司法的独立性又排斥媒体的干涉和影响,笔者着眼于构建二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从“躲猫猫”事件谈对网络舆论的引导30-32

摘要:云南青年李乔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在晋宁县公安局看守所,半个月后受伤致死,当地警方称其放风时和狱友玩“躲猫猫”撞在墙上受伤导致死亡。这一解释立即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躲猫猫”迅速成为一网络走红流行语,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网络舆论聚焦。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云南省委宣传部网络公告,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调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均由网民代表担任。这种公开征集网民参与调查来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的做法在云南乃至全国都是从来没有过的第一次,虽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但毋庸置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躲猫猫”事件中虚拟社区的影响力分析33-35

摘要:霍华德·里恩戈德认为,虚拟社区是以虚拟身份在网络中创立的一个由志趣相同的人们组成的公共领域。比尔·盖茨也认为,虚拟社区将是网络应用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在网络媒体急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虚拟社区讨论所形成的网络舆论,有可能极大地影响着事件的发展和解决。

“后灾难”语境下的企业广告36-38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给普通百姓造成巨大的伤痛和苦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给企业广告传播计划和策略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新闻媒介与陕西舆情汇集机制的创新——试论如何发挥陕西新闻媒介与舆情汇集和舆论引导作用38-40

摘要:2005年以来,我省开始建立舆情反映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党政部门、社会中介组织、科研院校及新闻媒介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舆情汇集机制。其中作为现代社会庞大而完整的信息交换体系,新闻媒介以报道事实、汇集信息为手段引导舆论,其舆情汇集方式主要有记者采访和调查、设置新闻热线、开播谈话类节目、开设专栏专页、利用新闻网络与网民互动等。2008年4月底陕西省政府信息工作会议认为,除政府各部门报送信息外,媒体和互联网信息己成为领导了解群众关注热点、

平面媒体:如何抢抓新闻的“第二落点”41-43

摘要:在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数字新媒体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波”,传统的平面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一次次新闻“大战”中,在一场场媒体“较量”中,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凭借数字化传播手段的神速、信息的“海量”以及高互动性等诸多优势,抢占先机,屡屡胜出。尤其是在抢抓新闻的“第一落点”方面,更是牢牢地控制了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第一”话语权,令传统的平面媒体难“望其项背”。

环境媒体州直与投放策略研究43-45

摘要:科学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媒介在传播功能、传播范围、传播质量等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广告行业以及众多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行业变革。新的技术、新的形式、新的创意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和启迪,这种思考是来自于整个产业的进化及媒体的自身发展需求,是媒体投入到市场运作后直接反馈的终端信息。尤其是在户外广告行业中,环境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正创造出全新的受众体验感受,国内的一、二线城市中已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环境媒体”投放实例。

重大事件报道的快速透明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以“3·14拉萨事件”和“5·12汶川大地震”为例46-47

摘要:传播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定律:首先进入人们记忆的信息具有先导性和稳定性,后来要改变这个信息,需要花费7倍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第一印象(或称“先入之见”)很难改变。这一定律无疑表明了新闻传播时效的重要性。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上,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2008年,相隔两个月发生的“3·14拉萨事件”以及“5·12汶川大地震”,像教科书般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典案例。

中外文化意象的传播与异化48-49

摘要:文化意象(Culture image)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往往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与文学性的“意象”概念不同的是,“文化意象”消解了“意象”原本所具有的诗意内涵,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特定意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如果说文学性的“意象”是指艺术典型的话,那么“文化意象”强调的则是这个“典型”所象征的文化区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