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大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Bimonthly

  • 31-1157/G2 国内刊号
  • 1006-1460 国际刊号
  • 1.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大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大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闻理论、新闻史 、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与文化研究

新闻大学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
信息告知还是视觉吸引?——对中外四个数据新闻栏目可视化现状的比较研究1-8

摘要:可视化作为数据新闻的重要特征,具有信息告知和视觉吸引两大功能。通过对《卫报》《纽约时报》、网易、财新网的数据新闻专栏的内容分析,本研究发现:静态的图表和信息图仍是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绝大多数报道不具有交互性,在有交互设计的作品中,时间轴和地图是最常见的交互表达形式;在信息告知功能方面,大部分可视化报道仅仅将数据进行了图形化处理,信息整合以及观点阐释和预测功能较弱。本研究认为,数据新闻可视化须以信息告知为首要功能,视觉吸引力应当服务于信息功能。

新闻可视化生产的叙事类型考察——基于对新浪网和新华网可视化报道的分析9-17

摘要:研究基于对新浪网和新华网可视化报道的实证分析,归纳目前我国新闻可视化产品的细化类型和表现形态,探析了新闻可视化文本在叙事维度上的缺陷和困境。研究发现,受"数据即新闻"理念的影响,目前主流可视化报道呈现新闻叙事主干模糊、叙事链条断裂的倾向,其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割裂了受众认知的整体观。此外,在"注意力导向"的影响下,可视化新闻呈现泛娱乐化趋势,传统新闻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因此受到冲击。

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室矛盾:基于新闻可视化生产实践的考察18-26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家全国性主流新闻机构的25位视觉编辑的深度访谈,揭示并解释潜藏在新闻可视化生产实践中的"视觉编辑—传统编辑""可视化团队—媒体领导层"等关系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原因。本研究发现,在新闻可视化的业务层面,"好看"和"合适"是首要的考量范畴,这种考量对于从业者个人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技能和素养要求;而在可视化团队的组织内部,新闻性理念与视觉性理念构成了观念和方法的冲突,共同语言的缺失使得沟通成本上升,突出视觉表现力的新媒体新闻生产从传统的"新闻范式"转向一种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的"厂商范式"。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统一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的典型特征27-34

摘要:新闻真实观,就是对新闻真实根本性、系统性的看法。不同新闻真实观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新闻真实观不仅具有认识论上的标准,也有价值论上的目标和方法论上的具体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在坚持"事实真实"这个根本观点、"过程真实"这个实现方式观念外,其明确而典型的个性特征是强调新闻真实的"统一性"或"全面性",可以名之为"统一真实观"。其主要内容是:在针对个别事实的新闻报道中,要求"部分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在针对目标报道领域的报道中,要求"具体报道真实"(具体真实)与"领域报道真实"(领域真实)的统一;在针对一定社会范围的报道中,要求"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统一。统一真实观的实现或落实,还面临诸多困境与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微博时代”的终结?——《新媒体与当代中国政治》导言35-41

摘要:"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微博事件(2011—2012)"工作坊以历史切片的方式透视当今中国新媒体与政治的发展历程及其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微博事件的诸种问题,从阶级、"党性"与公民社会的想象,国家、舆论与民主政治,公共性、知识分子与媒体暴力等方面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政治以及挑战,同时探讨了在逐鹿新媒体的宏大战役中,宏观政策的博弈能否实现共赢。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传播伦理
伦理的彷徨:逆全球化思潮与媒介伦理情绪化语境的分析42-49

摘要:基于全球化时代的媒介变化背景,针对情绪化语境下的媒介伦理特征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媒介伦理在全球网络空间变频中发生着解构与重构,导致伦理变迁,进而对传播观念带来冲击。同时,传播伦理危机的内在成因表现为:"祛魅"媒介功能极致化,数字技术重构议程设置,"后区前置"的媒介情境。本文认为面临新媒体及逆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中国传播伦理需在普遍存在的伦理危机中,持正自强,参与全球治理,扩展媒介伦理新内涵。

中国社会伦理舆情场域空间素描——基于2010—2016年度社会热点伦理事件的分析50-58

摘要:本文基于场域理论,以871个热点伦理事件文本为基础,详细考察了2010—2016年七年间中国社会伦理舆情的总体特征和社会伦理重要场域的舆情态势。研究发现中国社会伦理舆情的峰值出现在2015年,伦理舆情的热点集中于制度伦理和职业伦理两类,其中制度伦理中的政民关系、职业伦理舆情中警民关系和医患关系热度最高。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构建数据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史料学体系59-64

摘要:中国新闻传播史史料学是具体的专史类史料学。其合法地位的确立不仅在于该专业独有的史料内容,更在于该史料整理研究中的专业化方法路径和问题意识。目前已经开始整理的文字史料是新闻传播史料学构建的基础,而专业意识导向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数据技术的发展又使得该史料学构建可以在一个开放和可持续建设的平台上进行,从而产生各种分类的史料成果。中国新闻传播史史料学的构建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学具有基础意义。

民国时期中国新闻界对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考察与态度65-72

摘要: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新闻业日渐衰退与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业全面崛起的背景下,中国新闻界对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新闻业界对苏联新闻事业的优势和成绩进行了大量研究与积极推介。国人盛赞和欣羡苏联新闻业所取得的成就,形成了一股"以俄为师",同情认可社会主义新闻制度的思潮。借助苏联新闻业的窗口,国人了解了苏联新闻事业国有制新闻理念与运作模式。苏联新闻事业的特点、理念与实践,适时顺应了近代中国新闻界文人论政的精神传统与报人救国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所形成和建立的社会主义新闻业的好感,成为左右中国新闻人政治抉择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一。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科学的缺位: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气候传播——以在线视频分享网站为例73-80

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互联网技术深刻革新着公众的信息接收方式,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气候传播现状,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公众理解并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在线视频分享网站中与气候变化议题相关的网络视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这些视频偏重于呈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各种现象乃至于某种刻板化的影像符号;影响后果框架的数量远远超过解决路径框架,且面向普通公众的行动建议不足;对有关气候科学、全球变暖的科学知识的传播稍显薄弱。

婚恋网站使用与婚恋满意度关系实证研究81-89

摘要:婚恋网站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建立婚恋关系的重要中介。本文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借鉴"搜索"理论,首次考察中国大陆民众的婚恋网站使用与婚恋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婚恋网站的使用人群目前还未占主导地位,但已有一定规模;大龄、高学历、高收入者,更倾向于使用婚恋网站;通过使用婚恋网站而建立的婚恋关系,比其他方式更为融洽;在人们使用婚恋网站的过程中,可见以下因素的影响:媒介优势、示范效应、规范趋势、认知转变。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话语逻辑与权力考量——基于《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点》一文的分析90-99

摘要:斯麦兹《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点》一文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对其进行话语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思想脉络。在文本向度,该文遵循了"问题—原因—影响—结论—对策"的文本结构,采用了隐喻的修辞策略和积极-消极的话语策略;在话语实践向度,该文思想预设和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和制度经济学;在社会实践向度,该文的诞生也契合其作为边缘身份与主流抗争的社会实践。本文再次证明,传播研究作为一种话语是特定语境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秩序和权力关系。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研究
通话中的农村与手机网络通讯的城市:移动传播与社会资本的基层图景100-110

摘要:现阶段,手机移动通讯的技术特征突破了传统媒介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本研究为描绘现阶段基层移动传播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图景,通过对山东省荣成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到如下发现:影响基层社会资本的主要社会经济地位变量是收入和家庭资产指数。对于农村被试来说,其学历对社会资本的各项指标均影响显著,而城市被试仅网络规模与学历正相关。在不同地理空间的移动传播对社会资本影响方面,形成了显著的"通话中的农村"与"手机网络通讯的城市"这两个大不相同的关系图景。不论移动通讯的地理空间如何变化,手机通话可以建立和维系农村社会资本的网络规模,但对于建立和维系更好更异质的社会资本没有显著作用。而城市被试的移动通讯活动中,手机上网通讯与社会资本正相关,地理空间上在县范围内表现显著,在县以外的范围没有显著影响。

“层中层”的想象与行动:知识群体维权符号的抽象性与标出性111-120

摘要:过往对维权行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底层群体,本文选取了知识群体中的医生、教师、艺术家、作家以及记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一群体在维权表达行动中符号的产制与隐喻。本文发现,一方面,作为拥有高度符号化表意实践能力的行为主体,知识群体的维权符号具有不同于底层维权的抽象性,通过行为艺术的身体叙事进行奇观化的视觉抗争。另一方面,受"层中层"想象的影响,知识群体在行动过程中也会借用"弱者框架",这种精英身份与底层叙事的混合使得抗争符号呈现出"临时的标出性翻转"特征。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从“连接”到“场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进阶——试析微信小程序的价值逻辑与市场版图121-127

摘要:随着"以人为本"的主观评价标准与价值体系逐渐主导技术与社会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开始超越双向互动的层面,更加强调媒介与在地环境融合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和适配服务。在此逻辑下应运而生的微信小程序作为场景入口的新尝试,利用其工具属性建立人与服务的最短路径、激活并整合线下商业场景。由于场景的进一步个性化与精细化,只有综合考虑用户的使用频率、功能需求以及用户体验等,将小程序看作解决问题、满足个性需求的灵活便利的隐形工具而非流量入口,才能找到其更适配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展开的市场空间。

新闻大学杂志广告学
数据、模型与决策:计算广告的发展与流变128-136

摘要:计算广告颠覆了传统广告从用户洞察到效果衡量的方式,开创了智能营销全链路的变革。本文认为广义的计算广告包括了所有以数据和算法为底层技术的广告形态,数据、算法模型与智能决策是计算广告的三个基本研究维度。计算广告基于数字媒体平台的属性变化而不断发展流变,未来物联网时代的计算广告应是在获取全域智能数据基础上的全自动化用户导航,智能算法的优化升级吸引用户深度参与到广告互动中形成参与式互动文化生态,并最终实现品效合一的广告效果。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传播学教育
新媒体时代新闻学子专业承诺及其与新闻教育关系的实证研究137-146

摘要:通过对上海地区八所高校1430例新闻传播类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试图呈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子专业承诺现状,比较不同类型、特征新闻学子在专业承诺方面的差异,在揭示新闻教育与专业承诺关系的基础上,检验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新闻学子的专业承诺水平较低,不同年级、生源地、录取志愿、家庭影响及学校类型的新闻学子在专业承诺方面有显著差异;新闻教育对专业承诺有正向促进作用;学习自我效能感在这种关系中产生中介效应。

新闻大学杂志默认
保持横站的姿势-I0001

摘要:从事研究工作,需要在时间的横轴上瞻前顾后:既要尊重过往,又向未来开放。既要承续、兼容既往知识积累和智慧存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登进,也要向前方未知的领域保持开放。对于新闻传播学来说,更当如此,始终保持横站的姿势,在传承和开新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