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大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Bimonthly

  • 31-1157/G2 国内刊号
  • 1006-1460 国际刊号
  • 1.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大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大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闻理论、新闻史 、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与文化研究

新闻大学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传播教学笔谈
把学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回忆复旦新闻系(学院)的学术研究活动10-13

摘要:复旦新闻系(学院)已经80岁了。最近,我翻阅了一些系(院)史材料,鲜明的感觉之一是,它历来重视学术研究,把培养学生和建设学科作为两项密切相连的基本任务。

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先声”——1956年的复旦大学新闻系14-21

摘要:本文具体勾画并分析1956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教育改革举措,从而表明,这些举措有着其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即为了探索如何构建适应新中国新闻教育的模式和路径。就探索本身看,显然是因应当时整个中国情势,但就其改革举措本身,明显带有复旦的特色,与当时担任系主任的王中有着极大的关系。复旦新闻系1956年的改革,既是中国新闻教育的一个历史缩影,同时也为中国新闻教育后续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媒介文化及其审美属性30-37

摘要:媒介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不仅在经验层面建构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样态,而且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更为甚者,媒介文化也是联结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的轴心势力。将媒介文化置于审美现代性视阈之中观察与分析,不仅可以见出媒介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诸多审美属性,也有助于我们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报业企业制度转型的新闻学意义——以美国80年代以来传媒演进为例44-50

摘要:本文以美国媒介企业制度演进为例,说明其制度结构与运营方式的变化对报业的目标追求、新闻文化和编营分离传统等有着重要的关联。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报业企业由家族制演变为股份制、集中化和跨国化的超级媒介集团,使得媒介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原先业主与专业人士之间的暂时权力平衡被打破,商业权力几乎成为媒介企业内部一家独大的支配性力量,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与公器理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闻专业主义文化遭到进一步解构的威胁。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客观冷静地分析范长江的西北采访——兼复蓝鸿文先生的《我的声明》51-56

摘要:《新闻大学》2009年第1期发表了蓝鸿文先生的文章《我的声明》(下称《声明》),想不到本人的一篇小文(见《新闻大学》2008年第1期《历史需要宽容还是需要真实?——关于范长江“新说法”的思考》)竟能引来蓝老的垂青和赐教,本人感到非常荣幸。既然蓝先生已经以《声明》的方式将若干意见公开刊发出来了,这里本人也希望能借《新闻大学》一角,就蓝先生在《声明》中提到的本人在介绍蓝、尹之争时“貌似客观,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全球新政治:手机与公共治理57-61

摘要:全球无数典型社会行动中,手机短信传播发挥了巨大的动员、组织和协调作用,其改变了当代世界政治图景。手机短信传播的特点、短信传播的政治后果、短信传播的社会动员与协调力量的表现,手机的民主力量以及在我国当前政治社会语境中手机短信传播的作为等重大问题在本文中得到探讨。

后现代宗教认同的“衰微”与“蜕变”媒介技术层面的质疑与反思62-66

摘要:在后现代情形中,作为沟通手段的大众传媒凭借着其时空穿透性与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性,不仅加速了宗教的“世俗化”过程,而且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重新改写和定义了宗教。宗教传统与宗教功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衰微”与“蜕变”,宗教的群体整合力与社群凝聚力受到挑战。因此,媒介环境的“电子化”对当代宗教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以及电子媒介的特质对宗教传播方式的更改所导致的宗教认同功能的“异化”,成为本文试图分析和探讨的重点所在。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盲人的寓言 艺术之悲悯——纪录电影《东》中的个体生存影像67-73

摘要:《东》作为贾樟柯近年的“艺术家系列”电影之一,用绘画和影像语言交织构筑了一幅现代风险社会中的东方影像。本文追溯“盲人寓言”的艺术母题,分析影片中的“身体”文本意涵以及绘画与电影的异质同构关系,试图揭示艺术家面对当下个体生存状态之悲悯与立场。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从“卫星新闻”看新闻从业者应具有的思维品质81-84

摘要:不论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具体到新中国的新闻史方面,1958年远远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年份来形容它,一颗颗连起码科学常识都不顾的诸类“卫星”的升空让这一年显得无比沉重。而“卫星新闻”背后的媒体与记者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品质?本文试作探讨。

新闻大学杂志广告与公共关系
1930年代上海女性休闲空间的移换与拓展:以《新闻报》广告为视角96-101

摘要:本文旨在以《新闻报》广告为视角,透析1930年代上海女性休闲空间的移换与拓展。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产业融合进程中传媒业市场结构的嬗变102-107

摘要:由于原来壁垒森严的三大部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之间可以相互进入,融合对竞争的强化一直被津津乐道,但在产业融合进程中,未来传媒市场结构的嬗变不尽如此。一方面,竞争被强化的原由不尽其然;另一方面,不仅仅是竞争被强化,而是垄断和竞争双双被强化,垄断和竞争共生。由此未来传媒市场演化成一种超出经典理论视野的新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市场。同时,因传统传媒业的纵向市场结构日渐裂变为横向市场结构,未来传媒市场的合作与联盟成为必然,从另一个侧面看,未来传媒市场是一个网络型寡占市场。

IBM公司的媒体绿色化经营之路108-113

摘要: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信息产业占据2%。IBM公司以科学改造技术为中心,减少媒体的原材料用量、降低传媒业的能量消耗,使得更少的能源进入媒介制造与营运的流通领域;对媒体所产生的废气与废热进行限制、管理或再利用,减轻了地球消化废物的负担。IBM公司正逐渐趟上媒体的绿色经营之路。

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媒介消费与全球观114-123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媒介消费渠道趋向多元,网络等新媒体日益受到追捧。对媒介内容的选择除满足个人实用需求外,娱乐性需求已成为首要因素。个人需求和社会环境是驱动我国城市青少年媒介消费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地区、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青少年媒介偏好的影响表现显著。研究发现,我国城市青少年并没有接触外语媒介的强烈需求,他们的媒介使用和消费模式与其世界观的形成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我国媒介对外国报道的倾向性与我国青少年对这些国家的偏好上还存在着相反趋势。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网络游戏中的传统与现代——《仙剑奇侠传》的文化解读124-132

摘要:本文以代表性的国产角色扮演类游戏《仙剑奇侠传》为研究对象,结合内容分析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采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游戏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作文化解读。研究表明:从宏观的思想语境上,游戏设计者能够设置思想议程,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始终处于特定的文化情景之中;但从具体的诉求方式来看,游戏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播元素、稳定与僭越的政治伦理观念却是相互交织的;这种矛盾与妥协的含混面貌恰恰使得玩家可以藉此达成对意义掌控权的僭越。研究者认为,这种多元一分权的文化景观,正是网络游戏时代大众文化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新闻大学杂志经验交流
思路决定出路 形成品牌经营——探析法制类专业报的生存和发展之路143-144

摘要:法制类专业报以法律专业为阵地,宣传报道法制专业为主要内容,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的法制类专业报大多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依托于各地政法部门而诞生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法制类专业报的办报思路、经营模式、用人机制等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在目前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法制类专业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突破因循守旧,形成品牌经营模式,获得更长足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关注民生 聚焦热点——浅析党报如何做强对台新闻报道145-147

摘要:在2008年12月31日举行的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六点意见,即: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的和平发展思想,是今后实现两岸关系新发展、大发展的重要的方针路线。新的历史时期,党对党报提出了对台新闻宣传的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作为对台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两岸交流的前沿平台,写好“海峡”文章,做好对台报道,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F0002-F0002

摘要:1、2009年7月23日上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余家宏追思会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培训中心举行。

向后看 向前看I0001-I0001

摘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即将迎来自己的80周岁。庆祝这样一所学院的80周年,其意义应该是超出一个学院甚至复旦大学的范畴,而成为我国新闻教育研究的典型对象。正因为此,我国新闻教育界的权威级人物方汉奇教授热情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方汉老的娓娓讲述,让我们系统地回顾了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程,更让我们理解了新闻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深层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