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大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Bimonthly

  • 31-1157/G2 国内刊号
  • 1006-1460 国际刊号
  • 1.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大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大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闻理论、新闻史 、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与文化研究

新闻大学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中强化“本体意识”的历史回顾1-3

摘要:1997年5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先生在题为《新闻史研究的前瞻》的发言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曾引发学界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与特性的讨论与反思;2007年3月,《新闻大学》(春季号)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专栏,五篇讨论稿中有三篇又不约而同地论述到了中国新闻史特性和本体论的问题。宁先生看到《新闻大学》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很乐意把他新近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借此讨论而公之于众,以便和全国同行共享。 宁老师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亲笔所撰的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回顾,这既是他本人研究心路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简短历史过程看;另一部分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委托博士研究生郭丽华对宁先生所作的访谈。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同仁了解和讨论。

树立“本体意识”、探索新闻特性、加强新闻史学科建设——与著名新闻史学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树藩先生一席谈4-8

摘要:问:从您1997年提出“本体意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但从您的历史回顾中看,其实早在之前十几年就已经有了“本体意识”的萌芽了。 宁:更准确地说,关于新闻史研究要寻求自身特性,我早在1981年一篇题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方法的若干问题》的文章中就已经有过论述,只是当时还没有明确使用“本体意识”这个概念。有这个想法是受到王中的启发,他多次和我讨论过新闻史研究特性的问题。

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过程9-17

摘要: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是当代中国新闻史上一次勇敢的尝试。它以《致读者》为号角,从“社会变动”、“人民需求”出发阐述了改版理念,开始了“回归新闻本位”的新闻实践。在改革头版新闻、改进重大事件报道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将报纸构建为开展批评、进行自由讨论的“平台”;推进了各级各地报纸的新闻改革。而在改版进程中,改革者表现出来的冷静、理智和深入探讨理论问题的勇气,同改版本身一起,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青年》研究综述18-22

摘要: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梳理《新青年》部分研究成果:《新青年》文献资料整理角度、思想史角度、报刊史角度和社团史角度,最后提出自己的几点瞻望。

中国报界俱进会与近代报界群体意识的自觉23-34

摘要:1910年,中国报界在南京组织了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报界团体——中国报界俱进会,这个以国人自办报馆为主体的同业组织,致力于民族报业的发展,显示出报界群体扩张实力、发挥社会功能的意愿。它的成立大会、北京会议、上海特别大会所通过的系列议案,不仅表明报界的联合范围日渐扩张,且体现了其间报界结社的发展趋向和特征,象征着清末民初报界群体意识的日益自觉。在其存在的三年多时间内,中国报界俱进会从联络同仁,维护报界公益,到督促报界进步,守望时政环境,在近代新闻事业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并展示了近代中国新兴群体的社会生长历程,为探求社会转型时期新兴职业社团与国家政权的互动提供了具体的例证。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阐释与语境:弥尔顿影响35-42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弥尔顿和《阿留帕几底卡》进行去语境化的阐释,在高张自由至上主义的同时,抹杀了自由主义的多元性。所谓的“弥尔顿影响”有许多似是而非的成分,从历史语境角度可以获知弥尔顿思想的实际影响和传承路径。通过高度语境化的解读,可以发现弥尔顿与古老的共和主义的关系,这一遗产对今日矫正自由病依然不无启迪。

广告刊播与媒介公信力43-48

摘要:媒介公信力是公众对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之间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复杂而多样,其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为最直接、最关键因素。刊播广告能够壮大媒介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提升媒介公信力。但是,刊播广告有可能造成广告商控制媒介,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刊播广告存在虚假广告、新闻广告、庸俗广告和随意插播广告、广告超量等问题,引起公众强烈不满,有损媒介公信力,珍惜媒介公信力,规范广告刊播行为,势在必需。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基本涵义辨析49-53

摘要:中西新闻客观性的涵义相差甚远。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新闻客观性是在主客二元和平等主义的认识论前提之下,美国新闻界20世纪初期确定下来的至今仍占主导地位的新闻报道理念。西方新闻界对客观性的界定虽多,但已形成基本共识——主张事实与价值分离,坚持真实(准确)、公正(平衡、中立)等报道原则,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特定的写作惯例。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创新扩散”中的组织结构分析:以“金塔模式”为个案54-57

摘要:传统“创新扩散”理论提出了创新在扩散中的5个阶段或重要因素,其中,对组织的创新扩散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欠发达农村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案例时,引入了社会组织这一视角,旨在分析组织对创新的重新定义和调整,及组织在创新扩散中的实施、保障和监督。

法国的信息与传播学研究58-65

摘要:法国的信息与传播学研究正在改变迟缓的局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研究机构与团队主要设在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与大学,主体是大学教师和研究生。它们普遍重视跨学科研究,视野开阔,紧贴时代,锐意创新,出了一大批引人注目的学术成果。领军人物提出了不少高屋建瓴、振聋发聩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解析中国媒介新闻可信度66-73

摘要:本文以上海居民为研究样本(N=800)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中国公众如何判断传统媒介和网络的新闻可信度,并探求了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媒介的新闻可信度。研究发现,中国公众认为电视新闻最可信,传统媒介的新闻比网络新闻更可信;媒介依赖比媒介使用能更好地预测媒介新闻可信度;人口学变量对评估网络新闻可信度没有影响,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人们对传统媒介新闻可信度的评估;人们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定不同媒介的新闻可信度,没有任何一个媒介表现因素对所有的媒介新闻可信度产生影响。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参与式影像与参与式传播——发展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参与式影像研究74-80

摘要:参与式影像的中国实践已有十多年历史,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尚未起步。本文密切关注这一新的影像实践形态,从发展传播学的视角对参与式影像的概念、来源、操作程式进行了解答,并对参与式影像在中国乡村传播的特殊价值、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析。

2006中国广播业发展概述及战略要点研究81-89

摘要:2006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延展时期,广播产业在借力于汽车业的蓬勃发展而风生水起之后,继续倚助博客、播客等新媒体技术的方兴未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技术平台和市场份额全面升级,最重要的监管机制也在实践的突破中不断调整,有效地缩短了中国广播业与电视业、网络业、电信业等相关产业之间的差距,有望以更独立、更强势的姿态来融入中国的传媒产业。

湖南卫视:资本、市场与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化90-95

摘要:本文资本理论,分梳了中国广电格局中各资本分布与新语境下的重构,及湖南卫视崛起过程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指明湖南卫视商业化进程的本质所在:一个本身不占据资本高端的地方卫视,以商业的“非政治化”去迎合当下大众文化对权威政治的抵触,却以市场的全国性扩张挑战了内地媒介的政治性分布体系与资源配置。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关于新闻评论的三点理性思考96-101

摘要:21世纪是人类进入的第三个千年,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交往日趋频繁,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在人们的社会表达中,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它必将在传递观点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传播、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等三个方面,多角度地研究新闻评论,从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解读新闻评论的时代功能。

新闻大学杂志学术沙龙
电视学的建构与研究路径102-107

摘要:石长顺:今天我们主要就电视学的建立与研究路径作一专题讨论。我们知道,世界电视从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迅速崛起,对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到目前,无论是在电视业务探讨还是在电视理论研究方面,电视都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属性和发展架构。西方学者对于电视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形成著名的电视理论学说,像大家熟悉的涵化理论、知沟理论等等。

有悲悯之心,但以专业为标准——《中国青年报》“冰点”原副主编卢跃刚访谈108-115

摘要:真相不足,需要通过报告文学来弥补 张志安(以下简称“张”):记者和作家两个身份,您会把哪一个放在前面?为什么? 卢跃刚“。(以下简称“卢”):记者。就传播信息以及表达自己的价值、理念而言,当然是记者在前,虽然记者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当作家和我的经历有关。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从南方日报出版社看报业资源整合116-119

摘要:从报业集团出版社可以窥探跨媒体经营在报业传媒集团资源整合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以南方日报出版社为例,指出报业集团出版社的出路在于落实集团的多品牌战略,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品牌互动及对集团资源的深度开发来拓展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