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大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Bimonthly

  • 31-1157/G2 国内刊号
  • 1006-1460 国际刊号
  • 1.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大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大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闻理论、新闻史 、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与文化研究

新闻大学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
新媒体时代党报的发展与创新——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一席谈1-9

摘要:尹社长,您好!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尤其是纸质媒体目前的处境,是时下传媒业关注的焦点。追溯技术演进所引发的一系列媒体生存环境的变化,我把目前媒体所处时代的传播特征归纳为三个特点:第一、技术改变了传媒形态;第二、技术改变了传媒格局; 

创新、规制与效率竞争——2006’中国传媒产业述评10-14

摘要:本文是延续《新闻大学》编辑部2006年推出的传媒产业年度述评之作,并会在今后继续延续下去。2006年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遭遇战的又一年,中国传媒市场明显的表现出新旧媒体融合的趋势:同时,传统媒体也正成为日益纯粹的市场主体,创新经验,超越模仿成为产业市场演进的主流;而政府规制的目标也日益明显的指向培育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市场环境,这背后形成的效率竞争机制将是送给传媒创新者的最美丽的桂冠。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大型电视真人秀:超越区域垄断的影响力游戏——地方政府、广电集团与国家(机构)的视野15-20

摘要: 自2005年掀起热潮的大型电视真人秀成为电视行业最为重要的媒介事件。媒介从来是各种利益主体激烈竞争的舞台。大型电视真人秀以卫星电视为平台,以获得超越区域的影响力为目的。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大型电视真人秀在转型社会特质中形成了特殊的利益场域,在这一场域中,政治资本与经济资本相互转化,其动力机制体现在地方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国家自主性在这一场域中显示了其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关怀取向以及局限性。这是转型期电视时代的独特景观。在既定的市场制度前提下,大型电视真人秀反映了全国电视市场娱乐化趋同现象的内在必然性。

新闻点评中大众传媒和专家学者之间关系的异化可能21-29

摘要: 新闻点评是大众传媒呈现的新闻产品之一。大众传媒和专家学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新闻点评所呈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可靠。本文认为,双方的关系中隐含了各种力量的抗衡,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互动模式。双方在这些模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造就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产品。本文试图描绘新闻生产背后的运作过程,并且分析不同模式的意志归属。据分析,在这些互动模式中,大部分是双方关系异化的表现。而产生异化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新闻场和学术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本文呼吁摈弃合谋的不正当状态,强调建立独立的知识分子评价体系、独立的新闻生产体系及富有专业精神的正当合作。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新闻传播史体系的三维空间30-35

摘要: 新闻传播史呈现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是一个完整、混沌的系统结构。要将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必须对这一混沌的整体进行解析。合理的解析是将其细分为三个层次或子系统: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新闻传播观念。它们彼此依赖,相辅相成。其中,新闻传播事业始终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新闻传播制度则相对地比较滞后,具有一定的持久性、适应性和稳定性;新闻传播观念虽然是主体对于新闻传播实践的能动的反映,但是科学的观念能转化成物质的力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设计的指南。要解构披着历史外衣的政治与社会神话,必须建构起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和新闻传播观念彼此交融的统一的三维历史空间。

明代灾情传播研究36-40

摘要:明代是灾害高发的朝代。明前期通过法规、制度确保灾情信息传播的效率与真实。信息渠道的过度集中在明中后期也显现出弊端,皇帝的昏庸导致灾情传播系统几近瘫痪。在灾情信息向政权组织外部传播中,邸报的“民间化”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诉求,官方邸报传播目的在于改善统治,稳固皇权,而民间报房体现的是社会舆论所向以及特定群体的政治诉求。

中华印务总局与《循环日报》的创办——《循环日报》创办者问题辨证41-45

摘要: 现有各类新闻史著对《循环日报》创办者问题的叙述多模糊不清,甚至存在明显讹误。其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者未能深谙《循环日报》的创办由来和不明了中华印务总局与《循环日报》的具体关系有关。集参股资助团体性质和从事实际印刷业务于一身的香港中华印务总局是《循环日报》的创办者,也是《循环日报》的实际股东和领导机构。而作为发起和参与创办《循环日报》重要当事人之一的王韬和《循环日报》之间,只是一种聘任关系。以往笼统提王韬创办《循环日报》的说法并不确切。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谁的“公共领域”——概念运用的困惑与修正46-51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公共领域概念用于分析中国社会的可行性问题。文章首先分析在中国问题上适用公共领域概念的最主要困难:即中国历史和现实中都没有出现公共领域得以产生的特定社会条件。接着,文章分析了使用公共领域概念的几种变通途径,即对公共领域概念所进行的“价值中立论”、“类型学”、“空间规模层次论”、“功能层次论”等四种修正。最后,文章提出,用于分析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概念,应着重强调它在实践领域中的表现形式与基本功能。

西方“媒介可信度”研究述评(下)52-60

摘要:“媒介可信度”不仅是个体对于媒介的态度和评价,更是一种与特定的社会结构、媒介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媒介可信度”已成:勾新闻传播学科乃至相关社会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本文旨在对西方丰富的“媒介可信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为中国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西方的相关研究划分为源头、端倪、创始、发展、繁荣和整合6个发展阶段。“媒介可信度”的概念也随之经历了重大变迁,从当下的界定来看,主要指受众对于媒介机构、媒介信息及媒介渠道可信赖属性的评估,包括多个维度。相应地,西方的“媒介可信度”研究主要包括了来源可信度、信息可信度、渠道可信度三个主题,研究取向主要集中在“媒介可信度”概念/指标探讨、“媒介可信度”影响因素研究、分析某种媒介的可信度、对比不同媒介的可信度、比较从业者和受众的可信度认知、“媒介可信度”传播效果研究等六个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早期的研究以调查法、单一维度测量和定类变量为主,当前则呈现出多元和融合的态势,但定性方法仍嫌不足,量表的指标条目模糊雷同,调查对象单一,制约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西方人际传播研究的问题系及其由来61-69

摘要:本文把整个西方人际传播研究的问题系及其由来置于一个历史与逻辑的立体交叉网络中进行追溯。对西方人际传播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各个里程碑式阶段的主要研究议题与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与述评,并对人际传播领域的学术方向的分野进行了研究与评价,也结合中国社会人际传播的变迁现状提出一些有启示意义的问题,目的是为较为欠缺的人际传播研究领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力。

社会转型中农村的传播媒介与观念变迁、交往格局的关系研究——以青浦农村家庭调查为例70-74

摘要: 本文基于实证调查研究的资料,对青浦农村中传播媒介的使用和接触状况作了描述,并分析了青浦农村的农民社会观念以及交往格局的变迁状况。进而引出问题:为何发展迅速同时又拥有高接触度的大众传播对于观念变迁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不如人际传播?为何人际传播对农村交往格局产生的影响更大?本文运用相关理论,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探讨这些问题,分析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对于农村社会观念、交往格局的影响及其互动关系。

公共关系视野下的中国软实力建构——“国家软实力建构和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述评75-76

摘要:在国家软实力的宏大主题下,如何发展中国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这是事关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命题。为了深入探讨国家软实力建构和公共关系发展的深层问题,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于2007年1月27日在北京主办了“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电视的“长征”77-82

摘要:本文以崔永元为典型,分析中国电视精英在专业化长征路上的艰难努力。从《实话实说》转道《电影传奇》,及至今天的《我的长征》,在崔永元个性化的探索路径中,折射出中国电视媒介精英的心路里程和精神走向。但来自多方的限制约束了中国电视精英的专业化高度和深度。

迷人的父权制——韩国家庭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性气质83-89

摘要:论文对在中国主流电视台热播的韩国家庭剧进行了解读,认为韩剧对东亚地区的现代性状况和现代性体验做出了回应与建构。主流韩剧所表达的现代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中产阶级伦理与父权制家庭的命运。通过对日常生活伦理层面的关照、对家庭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对符合女性期待和幻想的男性气质的建构,社会变迁与这两者之间的张力被韩剧的叙事所平复和消解。韩剧虽然提供了对现代生活反思的可能,但因其对家庭的单一关注和刻意维护,使这些反思消弭于理想化的家庭伦理和迷人的男性气质的图景之中。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传播学教育
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90-94

摘要:本文回顾了1990至2001年间台湾学界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后发现,与大陆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比,台湾学界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呼吁回归大学教育所应承载的人文精神:二在重要性上将传播学教育提升到与学科建制和学术研究水平紧密相联的高度;三理论视野开阔,大量借鉴教育学、认知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本文拟总结、再现这些独特的视野,提取其观点和思维模式,以资大陆学界参考。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国际传播失衡与平衡的哲学思考95-100

摘要:国际传播起始于国家产生,传播失衡也随之而出现,从早期的农业社会到中期的工业社会和今天的信息社会,传播失衡以新的面貌和变种形式不断演变和加剧着。由于客观存在的政治偏见、不可避免的经济控制以及自然导引的文化差异,使得任何国家都无法改变和绕过传播失衡,只能正确面对和积极克服。从哲学视角看,国际传播失衡是绝对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常态:而国际传播平衡则是相对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目标。国际传播只能是尽可能避免失衡、进一步接衡。

新闻大学杂志学术沙龙
文化研究:本土资源与问题意识101-112

摘要:吕新雨:今天很高兴邀请台湾清华大学亚太研究室主任陈光兴教授来到《新闻大学》编辑部和大家交流,主题是:文化研究的本土意识。陈教授一直致力于联络和沟通亚洲文化研究的力量,也在台湾和亚洲各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也设有“大众传媒与文化研究”方向。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迈向新闻文化集团——上海报业媒体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策略探析113-117

摘要:当今全球化时代,传媒业的国际竞争已成为当前世界传媒生态中的突出现象。如何加强我国传媒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事关我国综合实力的迫切任务,也成为我国传媒业在发展策略中必须考虑的要点。本文聚焦于上海报业,探讨如何在日益开放、境外媒体纷纷进入的背景下,上海报业媒体如何通过革新,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