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大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Bimonthly

  • 31-1157/G2 国内刊号
  • 1006-1460 国际刊号
  • 1.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大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大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闻理论、新闻史 、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与文化研究

新闻大学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卷首语
致读者1-1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传媒在两岸政党沟通中的角色审视2-7

摘要:传媒是承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信息的基本载体,也是两岸政党沟通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回顾两岸政党沟通的基本历程,认为传媒在促进两岸政党交流与沟通中,发挥着促进相互认知、培育情感认同、弥合政治分歧以及提供舆论支持的作用,并经历了传递政策、传递事实和传递影响力的角色变迁。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传媒在促进两岸政党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读《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一书8-10

摘要:“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重要的基础命题之一,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始终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原则。它是宏观理论,也是微观实践,是职业精神。也是文化形式和操作程序。

媒介产业地方保护与地方政府11-16

摘要:地方保护在媒介产业主要表现为看似矛盾的倾斜和分割的共生,即对新闻报道的控制和倾斜、报纸发行和广播电视覆盖地方分割明显。媒介产业地方保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的特性是主导因素,它使地方保护同时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媒介产业发展要求减少地方保护的负面影响,途径之一是加强媒介区域联合,为媒介产业的统一市场的形成做准备。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兼与童兵先生商榷17-27

摘要:跨文化传播(或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殖民主义打破了不同文化自足的进化方式后,强势文化将强权即真理的逻辑搬到了文化领域,从根本上颠覆了文化正常交往、彼此影响、融合提升的主题,而变成了文化的殖民主义。文化的新殖民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变幻形式。历史的分析有语境,文化的判断有系数。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更需要在深刻认识这样的语境的基础上,全面检视作为“舶来品”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作出我们当下的思考。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从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看知识税的废除28-33

摘要:本文结合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废除前后英国的报业结构,通过对国内外自由主义报业理论框架中基本缺席的激进主义报业的报道内容,经济运行方式,社会影响,政府压制等几方面,阐明了废除知识税所带来的报刊商业化冲击对激进主义报业所形成的毁灭性打击,从而为认识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视角。

清末民初北京报业同业组织的演变34-42

摘要:清末民初,北京报界同人在致力于报业发展的同时,多次尝试以同业组织的形式,联络同仁,沟通域外,以共同抵制报律、争取言论自由、维护报界公益,表明报人职业意识与职业认同感的日益强化。借此可深入把握近代中国新闻职业意识的流变趋向,从团体的角度观测中国新闻职业化的变迁。

王韬生卒日期补证43-44

摘要:《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所刊“王韬卒年月日考实”一文,运用《申报》材料,以证王韬死于1897年5月24日之不诬,读来受益匪浅。唯文章所用材料仍属间接,而对王韬辞世之日期,史料本有明确记载。今拟踵武前文,稍事补充,俾资完善。疏漏之处,请方家察而教之。

近代上海小报的话语策略与自我定位——以1920年代上海《晶报》为个案45-53

摘要:小报指刊载趣味消遣性内容为主的小型报纸。自清末以降,小报业便在中国开始发展,到1920年代趋于繁荣,全国各地都有小报刊行,尤以新闻业发达的上海数量最多,种类最为丰富,“平津及港粤方面,亦有小报,惟不及上海之盛。”据曹正文、张国瀛所编《上海报刊目录》统计,近代上海出版的大报(主要指日报)有99种,晚报23种,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小报的数目,但其中所列出的小报名称就有190种。1925至1931年,上海小报发展到最鼎盛时期,数量一度多达855种,占上海报刊总量的86%,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童.乃至新闻史上每论及小报,皆以毋庸置颖的口吻将上海小报视为全国的代表。

浅析《申报》早期经营活动中的营销思想萌芽54-56

摘要: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英国商人美查等四人集资1600两白银在上海创立《申报》。《申报》创立初期。美查在《论本馆作报本意》中以“新报之开馆卖报也,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但亦愿自伸其不全忘义之怀也”之说确立了“义利兼顾”的办报方针。秉承这个原则,《申报》从报纸的内容,发行,价格等方面与当时独占上海鳌头的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不到一年时间就把惟一的强敌挤跨。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媒介素养教育中的社会控制机制——香港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和特征57-60

摘要:自媒介素养教育于上世纪30年代逐渐兴起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运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以英国为例,被普遍认为发端于ER·利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于1933年出版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在这本书里,作者以保持本国文化传统、语言、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纯正和健康为出发点,将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归结为“甄辨与抵制”,即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防范大众传媒的错误影响和腐蚀,自觉追求符合传统精神的美德和价值观。这种将公众和传媒对立起来的保护主义观点,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念和目标影响至深。尽管与英国有关文化价值维护的动机不同,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同样是保护主义的,

互联网在西北农村的应用研究:以“黄羊川模式”为个案61-65

摘要:在全球信息化发展中,中国城市与农村呈现显著的不均衡发展,西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同时,西部农村发展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困境。本文在西北农村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应用模式。并指出在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中,网络技术应与当地社会经济水平、文化环境相适应。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发展。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体制改革——对现有广播电视体制缺陷的制度规避66-74

摘要:本文将西方广播电视体制的转型趋向置于更开阔的政治经济视野下进行分析,认为导致公共体制和商业体制困局的症结在于对从业者“经济人”“有限理性”的估计不足,未能科学、互动和辩证地处理编辑把关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此为基点,本文提出在充分吸引公菇体制和商业体制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当下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体制“精神分裂”症候的“第三条道路”。本文力图从经费供给分配和监管部门两个层面,具体构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把关权和经营权既适度分离,又不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的新型体制模式。

我国副省级市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编排策略研究——深圳、沈阳与青岛新闻频率案例剖析75-78

摘要:新闻频率是广播电台的重要专业频率,节目编排是广播频率的重要经营决策之一。副省级市是我国广播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本文对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将这儿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这三类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台频率——深圳市电台新闻频率、沈阳市电台新闻频率和青岛市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编排策略进行了案例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论新闻图像与受众的对话79-85

摘要:本文论述新闻图像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首先认为新闻图像的迅猛发展使受众越来越处于“超现实”世界,且越来越“靠拟像生活”;其次认为由于新闻图像只能把事件定格于瞬间,因此需要受众积极参与,而成为“可写文本”;最后认为无论是“超现实”世界,还是“可写文本”,受众都会在消费新闻图像时获得满足和享受。

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86-90

摘要: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交往日趋频繁的形势下,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新闻评论作为人们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如何定义新闻评论,本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定义提出了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即新闻评论依赖事实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新闻评论论说的理论性,新闻评论内涵的思想性,新闻评论传播知识的有益性。

新世纪报刊新闻评论的创新91-95

摘要: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和态度,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进入信息化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新闻评论在各媒体蓬勃发展,研究它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报刊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形象化”等等七个方面分析其在新世纪里的创新特色。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超越经验 学习创新——2005’中国传媒产业成长述评96-100

摘要: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成长因媒介形态的差异而出现明显的分化,报刊业在原有经营经验和产业管理经验地图上的迷失,互联网成为传媒业学习创新的好榜样,而广播电视业一方面表现出对已有市场份额的固守,又一方面表现出对产业新空间的狂热拓展。超越经验,学习创新是传媒走过2005为我们留下最宝贵的知识。